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202211274985.8 申请日 2022-10-18 公开(公告)号 CN11795376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乐雄; 赵杰; 白磊; 何禹坤; 涂益明; 魏奇男;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折叠装置及 电子 设备,该折叠装置包括: 主轴 ;转动臂,转动臂与主轴转动连接,以使折叠装置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与主轴连接的 摩擦片 ,摩擦片与转动臂直接或间接 接触 ,以使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在摩擦片与转动臂之间的 摩擦 力 作用下,使折叠装置维持在中间状态,从而使得本 实施例 中的折叠装置除了能够维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外,还能够维持在中间状态,改善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性能,满足用户在中间状态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主轴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折叠装置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与所述主轴连接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所述转动臂直接或间接接触,以使所述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转动臂之间的摩擦作用下,使所述折叠装置维持在中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转动臂连接,所述摩擦片与所述传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多个所述传动件和多个所述摩擦片,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摩擦片沿所述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与所述传动件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设置有第一凸轮,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且所述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主轴沿所述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包括轴段和第一止挡件,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轴段,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止挡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为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段设置有螺纹部,所述第一止挡件为与所述螺纹部配合的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主轴的凸轮环,所述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凸轮环;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环弹性抵接,且所述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轮环能够相对于所述主轴沿所述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摩擦片套接于所述主轴,所述主轴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摩擦片沿所述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折叠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同步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通过所述同步齿轮组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同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轴连接的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臂的转动度,以使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转动臂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部,另一者设置有滑槽,所述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起部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滑槽的一侧端面抵接,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滑槽的另一侧端面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弧形。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和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折叠装置柔性屏,其中,壳体包括分体设置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折叠组件位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同时,柔性屏安装于左壳体和右壳体。当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折叠组件的驱动下折叠时,能够带动柔性屏折叠,以使该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在该折叠状态,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小,便于收纳存储;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折叠组件的驱动下展开时,带动柔性屏展开,以使该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在该展开状态,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较大,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 目前,折叠式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展开或折叠两种状态,但是,无法实现停止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状态,导致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性能不好。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该折叠装置包括:主轴;转动臂,转动臂与主轴转动连接,以使折叠装置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与主轴连接的摩擦片,摩擦片与转动臂直接或间接接触,以使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在摩擦片与转动臂之间的摩擦作用下,使折叠装置维持在中间状态,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除了能够维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外,还能够维持在中间状态,改善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性能,满足用户在中间状态的使用需求。
[0005]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阻尼组件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与转动臂连接,摩擦片与传动件接触。该实施例中,摩擦片与该传动件接触,使得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且二者面接触,二者之间为滑动摩擦力,且该摩擦力较大,能够阻碍传动件的运动,从而阻碍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转动,使得该折叠装置维持在中间状态。同时,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片与传动件始终接触,即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摩擦力,从而使得该折叠装置能够维持在任意度的中间状态。
[0006] 本实施例中,当摩擦片与用于传递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的运动的传动件接触时,通过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阻碍传动件运动,进而阻碍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转动,将折叠装置维持在中间状态,此时,该摩擦片无需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小摩擦片的体积,并便于布置摩擦片,减小摩擦片所占据的折叠装置的空间。
[0007]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阻尼组件包括多个传动件和多个摩擦片,且传动件与摩擦片沿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从而使得传动件与位于该传动件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的两个摩擦片之间均存在摩擦力,多个传动件与多个摩擦片的摩擦力的合力为作用于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的阻尼力,该阻尼力较大,从而能够有效限制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的转动,提高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的可靠性。同时,多个传动件和多个摩擦片沿长度方向X布置时,能够减小沿宽度方向Y占据的空间,有助于减小折叠装置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
[0008]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摩擦片与传动件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油槽,该油槽能够用于容纳润滑油,从而对摩擦片与传动件的摩擦面起到一定润滑作用,防止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卡死导致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无法继续转动,使得折叠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0009]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转动臂设置有第一凸轮,阻尼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第二凸轮,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啮合,且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凸轮能够相对于主轴沿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凸轮弹性连接,另一端与主轴连接。当弹性件弹性变形时,能够对第二凸轮施加沿长度方向X的弹力,该弹力传递至传动件,能够增大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的压力,从而使得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阻碍传动件随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转动。
[0010] 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的压力由弹性件的弹性力提供,即该阻尼组件对转动臂施加的阻尼力的大小与弹性件的弹性力的大小,当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面的情况(例如摩擦系数)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决定于弹性件的弹性力,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弹性件的个数、弹性系数等参数来改变弹性件的弹性力,从而改变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改变阻尼组件作用于转动臂的阻尼力,以使折叠装置能够维持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
[0011]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主轴包括轴段和第一止挡件,弹性件套接于轴段,且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凸轮弹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止挡件弹性连接,第一止挡件用于限制弹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弹性件与主轴和第二凸轮弹性连接,使得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啮合的过程中,第二凸轮能够沿长度方向X运动,以压缩弹性件。
[0012]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为卡扣,该卡扣与轴段卡接,从而使得该第一止挡件与轴段沿长度方向保持相对静止,进而限制弹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位移。
[0013]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轴段设置有螺纹部,第一止挡件为与螺纹部配合的螺母,从而限制第一止挡件与轴段沿长度方向X的运动,且通过第一止挡件与轴段的螺纹配合,能够改变第一止挡件于主轴对弹性件的作用力,从以而改变弹性件的变形量,从而改变弹性件作用于第二凸轮和第一凸轮的弹性力,进而改变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此时,无需改变摩擦片与传动件的摩擦系数以及弹性件的数量即可改变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简化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且折叠装置组装完成后,能够仍然能够改变摩擦片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0014]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阻尼组件包括套接于主轴的凸轮环,第二凸轮设置于凸轮环;弹性件的一端与凸轮环弹性抵接,且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凸轮环能够相对于主轴沿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弹性件的一端与凸轮环弹性抵接,且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凸轮环能够沿主轴的轴线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只需要与凸轮环弹性抵接即可,无需必须与第二凸轮抵接,从而使得弹性件的布置更加灵活,并提高弹性件作用于第二凸轮的弹性力的均匀性。
[0015]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传动件和摩擦片套接于主轴,主轴设置有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用于限制传动件和摩擦片沿折叠装置的长度方向运动。
[0016]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沿折叠装置的宽度方向,转动臂包括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同步齿轮组,第一传动件与第一转动臂连接,第二传动件与第二转动臂连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之间通过同步齿轮组啮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之间通过同步齿轮组啮合,该同步齿轮组用于传递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运动,从而使得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同步运动,进而使得与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臂、与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同步转动,提高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7]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设置有第一齿部,第二传动件设置有第二齿部,同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部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部与第二齿轮啮合。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在实现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相啮合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一齿部、第二齿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直径,从而减小同步齿轮组以及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沿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所占据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折叠装置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同时,上述摩擦片与该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产生摩擦力,使得摩擦片无需直接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接触产生摩擦力,也无需在折叠装置中增加其他用于与摩擦片配合的结构,从而简化折叠装置的结构,并进一步减小折叠装置所占据的空间。
[0018]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折叠装置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第二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用于限制转动臂的转动角度,以使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以使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从而使得该折叠装置不仅通过传动件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维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进一步提高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可靠性。
[0019]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止挡件与转动臂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部,另一者设置有滑槽,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凸起部能够沿滑槽滑动,该凸起部与滑槽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转动臂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转动运动更加稳定。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凸起部与滑槽的一侧端面抵接,从而限制转动臂继续转动,使得转动臂只能朝向折叠的方向转动,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凸起部与滑槽的另一侧端面抵接,从而限制转动臂继续转动,使得转动臂只能朝向展开的方向转动。
[0020]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滑槽为弧形,从而使得该滑槽与凸起部的配合不应影响转动臂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的转动。
[002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和以上的折叠装置。
[0022]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
[0024]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
[0025]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装置处于中间状态;
[0026] 图4为图1的部分爆炸图;
[0027] 图5为图4中折叠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局部俯视图;
[0028]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0029] 图7为图6中传动件与摩擦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图7的正视图;
[0031] 图9为图6中转动臂与第二止挡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
[0033] 10‑折叠装置、20‑柔性屏、30‑第一中框、40‑第二中框、50‑第一后盖、60‑第二后盖、70‑第一部分、80‑第二部分;
[0034] 1‑主轴;
[0035] 11‑轴段;
[0036] 111‑第一止挡部;
[0037] 112‑安装槽;
[0038] 12‑第一止挡件;
[0039] 21‑第一转动臂;
[0040] 22‑第二转动臂;
[0041] 23‑第一凸轮;
[0042] 24‑凸起部;
[0043] 25‑第一销轴孔;
[0044] 3‑阻尼组件;
[0045] 31‑摩擦片;
[0046] 32‑第一传动件;
[0047] 321‑第一齿部;
[0048] 322‑第二销轴孔;
[0049] 33‑第二传动件;
[0050] 331‑第二齿部;
[0051] 332‑第三销轴孔;
[0052] 34‑凸轮环;
[0053] 341‑第二凸轮;
[0054] 342‑第三凸轮;
[0055] 35‑弹性件;
[0056] 36‑第一齿轮;
[0057] 37‑第二齿轮;
[0058] 38‑第二止挡件;
[0059] 381‑滑槽;
[0060] 4‑销轴。
[0061]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63]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6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可折叠显示设备、可折叠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可折叠屏幕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电子设备。
[0065]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折叠装置10、屏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该屏幕可以为柔性屏20,该柔性屏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本申请的柔性屏2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示例性的,柔性屏20可以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AMOLED显示屏作为一种自发光显示屏,无需设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BLM)。因此,当AMOLED显示屏中的衬底基板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构成时,AMOLED显示屏能够具有可弯折的特性。示例性的,柔性屏20还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0066]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隔分布,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电池电路板、摄像头、机、听筒、按键、电池等部件。其中,该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中框30和第一后盖50,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中框40和第二后盖60,且该第一中框30和第二中框40用于承载柔性屏20,即柔性屏20固定连接(例如粘贴)于该第一中框30和第二中框40,使得柔性屏20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平整,并对柔性屏20的非显示面进行保护。第一后盖50与第二后盖60用于保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部件。折叠装置10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凹槽,折叠装置10的一部分安装于该第一凹槽,另一部分安装于该第二凹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0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
[0067] 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折叠装置10至少包括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和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该展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柔性屏20大致为平面,此时,柔性屏20裸露,用户能够操作柔性屏20,且柔性屏20能够显示图像或视频等信息,以实现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且当折叠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相向转动(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相对转动),从而带动该折叠装置10折叠,在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远离折叠装置10的一端相互靠近,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且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柔性屏内折结构。在该折叠状态,柔性屏20位于第一中框30和第二中框40折叠后围成的空间内,此时,柔性屏20不裸露,用户无法操作柔性屏20,电子设备便于收纳和携带。且当该折叠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转动(转动方向与折叠时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折叠装置10展开,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因此,本申请中,折叠装置1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和展开。
[006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006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10除了能够实现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和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之外,还能够实现图4所示的中间状态,即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状态,并能够停止在该中间状态。
[0070]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折叠装置10,该折叠装置10包括主轴1、转动臂组件和阻尼组件3,其中,转动臂组件包括沿折叠装置10的宽度方向Y布置的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能够相对于主轴1转动,以使折叠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中间状态。阻尼组件3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连接,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的过程中,阻尼组件3用于对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施加阻尼力,以使折叠装置10维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0071] 更具体地,该阻尼组件3包括摩擦片31,该摩擦片31与主轴1连接,并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接触,使得摩擦片31与第一转动臂21之间、摩擦片31与第二转动臂22均具有摩擦力,该摩擦力即为阻尼组件3施加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阻尼力,在该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折叠装置10维持在中间状态,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除了能够维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外,还能够维持在中间状态,改善折叠装置10和电子设备的性能,满足用户在中间状态的使用需求。
[0072] 其中,主轴1相对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且折叠装置10绕主轴1折叠或展开,主轴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主轴1的长度方向X,在处于展开状态的电子设备中(请参考附图4),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布置方向定义为主轴1的宽度方向Y,与上述主轴1的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主轴1的高度方向Z。
[007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摩擦片31与第一转动臂21之间、摩擦片31与第二转动臂22之间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间接接触。当摩擦片31与第一转动臂21、第二转动臂22直接接触时,该摩擦片31的两端朝向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方向延伸。当摩擦片31与第一转动臂21、第二转动臂22间接接触时,摩擦片31可以和与第一转动臂21固定连接的部件接触,摩擦片31可以和与第二转动臂22固定连接的部件接触。
[0074]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阻尼组件3还可以包括传动件,该传动件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连接,用于传递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之间的运动,且该实施例中,摩擦片31与该传动件接触,使得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片31与传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且二者面接触,二者之间为滑动摩擦力,且该摩擦力较大,能够阻碍传动件的运动,从而阻碍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使得该折叠装置10维持在中间状态。同时,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片31与传动件始终接触,即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摩擦力,从而使得该折叠装置10能够维持在任意角度的中间状态。
[0075] 本实施例中,当摩擦片31与用于传递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之间的运动的传动件接触时,通过摩擦片31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阻碍传动件运动,进而阻碍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转动,将折叠装置10维持在中间状态,此时,该摩擦片31无需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小摩擦片31的体积,并便于布置摩擦片31,减小摩擦片31所占据的折叠装置10的空间。
[0076]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阻尼组件3包括多个传动件和摩擦片31,且传动件与摩擦片31沿折叠装置10的长度方向X交替布置,从而使得传动件与位于该传动件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的两个摩擦片31之间均存在摩擦力,多个传动件与多个摩擦片31的摩擦力的合力为作用于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的阻尼力,该阻尼力较大,从而能够有效限制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转动臂22的转动,提高折叠装置10处于中间状态的可靠性。同时,多个传动件和多个摩擦片31沿长度方向X布置时,能够减小沿宽度方向Y占据的空间,有助于减小折叠装置10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
[0077]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该阻尼组件3中摩擦片31和传动件的数量来改变作用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阻尼力的大小。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阻尼组件3包括6组传动件和6组摩擦片31。
[007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阻尼组件3中摩擦片31与传动件的摩擦面的情况(例如摩擦系数)来改变作用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阻尼力的大小。例如,可以增加摩擦片31和/或传动件的粗糙度,从而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增大作用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摩擦力。或者,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传动件、摩擦片31至少一者的表面的硬度,或者,可以在摩擦片31和/或传动件上设置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槽,从而对摩擦片31与传动件的摩擦面起到一定润滑作用,防止摩擦片31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卡死导致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无法继续转动,使得折叠装置10能够正常工作。
[0079] 具体地,如图5和6所示,传动件和摩擦片31套接于主轴1,主轴1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11,第一止挡部111用于限制传动件和摩擦片31沿主轴1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沿长度方向X,摩擦片31、传动件与主轴1保持相对静止,使得摩擦片31与传动件的端面能够接触,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具有摩擦力。
[0080]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主轴1包括四个轴段11,传动件和摩擦片31均设置有用于各轴段11穿过的通孔,使得传动件和摩擦片31穿过四个轴段11,且各轴段11均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为上述第一止挡部111。当然,该第一止挡部11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螺母等。
[0081]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转动臂背离传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轮23,即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均设置有该第一凸轮23。阻尼组件3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轮341,且两个第二凸轮341分别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第一凸轮23沿长度方向X布置并啮合。具体地,第一凸轮23沿长度方向X朝向第二凸轮341的一端具有第一凹凸面,第二凸轮341沿长度方向X朝向第一凸轮23的一端具有第二凹凸面,该第一凹凸面与第二凹凸面能够啮合。
[0082] 同时,该阻尼组件3和包括弹性件35,该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且该弹性件35的弹性变形方向与长度方向X平行,弹性件35的一端与第二凸轮341弹性连接,另一端与主轴1连接,即当弹性件35弹性变形时,能够对第二凸轮341施加沿长度方向X的弹力,该弹力传递至传动件,能够增大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的压力,从而使得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阻碍传动件随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其中,该弹性件35可以为弹簧、碟簧等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083] 具体地,第一凸轮23的第一凹凸面与第二凸轮341的第二凹凸面啮合的过程中,至少包括下述三种情况:第一种,第一凹凸面的凸面与第二凹凸面的凸面配合,此时,该第二凸轮341朝向对应的弹性件35的方向运动,并压缩该弹性件35,使得弹性件35具有第一变形量,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5能够通过第二凸轮341和第一凸轮23对转动臂施加第一弹性力;第二种,第一凹凸面的凸面与第二凹凸面的凹面配合,或者第一凹凸面的凹面与第二凹凸面的凸面配合,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5能够通过第二凸轮341和第一凸轮23对转动臂施加第二弹性力,其中,该弹性件35具有第二变形量,且该第二变形量小于第一变形量,第二弹性力小于第一弹性力;第三种,第一凹凸面的凹面与第二凹凸面的凹面配合,此时,弹性件35能够通过第二凸轮341和第一凸轮23对转动臂施加第三弹性力,其中,弹性件35具有第三变形量,且该第三变形量小于第一变形量,并小于第二变形量,第三弹性力小于第一弹性力,并小于第二弹性力。当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的过程中,传动件能够随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凹凸面和第二凹凸面的配合位置改变,二者的配合位置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切换。
[0084] 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当折叠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时,可以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此时,折叠装置10需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施加的外力需要能够克服弹性件35的第一弹性力,且折叠装置1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以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或第三种情况,即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该阻尼组件3能够提供与第二弹性力或第三弹性力大小相同的阻尼力。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当折叠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时,可以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此时,当折叠装置10需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施加的外力需要能够克服弹性件35的第二弹性力,且折叠装置1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以为上述第三种情况,即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该阻尼组件3能够提供与第三弹性力大小相同的阻尼力。
[0085] 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的压力由弹性件35的弹性力提供,即该阻尼组件3对转动臂施加的阻尼力的大小与弹性件35的弹性力的大小,当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的摩擦面的情况(例如摩擦系数)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决定于弹性件35的弹性力,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弹性件35的个数、弹性系数等参数来改变弹性件35的弹性力,从而改变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改变阻尼组件3作用于转动臂的阻尼力,以使折叠装置10能够维持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
[0086]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阻尼组件3中,该转动臂沿长度方向X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轮23,相应地,转动臂沿长度方向X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35和与第一凸轮23啮合的第二凸轮341。
[0087]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主轴1包括轴段11和第一止挡件12,该第一止挡件12固定于轴段11,弹性件35套接于轴段11,且弹性件35的一端与第二凸轮341弹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止挡件12弹性连接,从而实现弹性件35与主轴1和第二凸轮341弹性连接,使得第二凸轮341与第一凸轮23啮合的过程中,第二凸轮341能够沿长度方向X运动,以压缩弹性件35。
[0088]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轴段11设置有安装槽112,第一止挡件12设置有通孔,第一止挡件12通过通孔套接于轴段11,且该第一止挡件12位于安装槽112内,安装槽112沿长度方向X的两个端面限制第一止挡件12相对于轴段11沿长度方向X的运动,即该第一止挡件12为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与轴段11卡接,从而将第一止挡件12与轴段11固定连接。
[0089]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主轴1可以包括四个轴段11,四个轴段11沿宽度方向Y分布,且各轴段11均套接有弹性件35,第一止挡件12通过四个通孔套接于各轴段11。
[009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轴段11可以设置有螺纹部(图中未示出),第一止挡件12可以为与螺纹部配合的螺母,第一止挡件12与轴段11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从而限制第一止挡件12与轴段11沿长度方向X的运动,且通过第一止挡件12与轴段11的螺纹配合,能够改变第一止挡件12于主轴1对弹性件35的作用力,从以而改变弹性件35的变形量,从而改变弹性件35作用于第二凸轮341和第一凸轮23的弹性力,进而改变摩擦片31与传动件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此时,无需改变摩擦片31与传动件的摩擦系数以及弹性件35的数量即可改变摩擦片
31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简化折叠装置10的结构,降低成本,且折叠装置10组装完成后,能够仍然能够改变摩擦片31与传动件之间的摩擦力,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0091] 另一方面,如图5和图6所示,阻尼组件3包括套接于主轴1的凸轮环34,第二凸轮341设置于凸轮环34,即与第一转动臂21的第一凸轮23啮合的第二凸轮341和与第二转动臂
22的第一凸轮23啮合的第二凸轮341设置于同一个凸轮环34,从而通过凸轮环34实现两个第二凸轮341的连接,使得两组第一凸轮23与第二凸轮341的啮合运动保持同步。
[0092] 弹性件35的一端与凸轮环34弹性抵接,且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的过程中,凸轮环34能够沿主轴1的轴线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35只需要与凸轮环34弹性抵接即可,无需必须与第二凸轮341抵接,从而使得弹性件35的布置更加灵活,并提高弹性件35作用于第二凸轮341的弹性力的均匀性。
[0093]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主轴1包括四个轴段11时,该凸轮环34通过四个通孔套接于各轴段11,且该凸轮环34在受到弹性件35的弹性力时,能够沿轴段11滑动,以改变凸轮环34的第二凸轮341与转动臂的第一凸轮23的啮合关系。
[0094]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沿主轴1的宽度方向Y,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32和第二传动件33,第一传动件32与第一转动臂21连接,第二传动件33与第二转动臂22连接,具体地,该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均设置有第一销轴孔25,第一传动件32设置有第二销轴孔322,第二传动件33设置有第三销轴孔332,从而使得第一转动臂21与第一传动件32之间通过销轴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臂22与第二传动件33之间通过销轴4固定连接。
[0095]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2与第二传动件33之间通过同步齿轮组啮合,该同步齿轮组用于传递第一传动件32与第二传动件33之间的运动,从而使得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第一传动件32与第二传动件33同步运动,进而使得与第一传动件32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臂21、与第二传动件33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22同步转动,提高折叠装置10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96]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该同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6和第二齿轮37,该第一齿轮36与第二齿轮37沿宽度方向Y分布,且该第一传动件32设置有第一齿部321,第二传动件33设置有第二齿部331,第一齿部321与第一齿轮36啮合,第二齿部331与第二齿轮37啮合。
[0097]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与第一齿部321和第二齿部331啮合的第一齿轮36和第二齿轮37,能够在实现第一齿部321与第二齿部331相啮合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一齿部321、第二齿部331、第一齿轮36、第二齿轮37的直径,从而减小同步齿轮组以及第一传动件32和第二传动件33沿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所占据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折叠装置1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同时,上述摩擦片31与该第一传动件32和第二传动件33产生摩擦力,使得摩擦片31无需直接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接触产生摩擦力,也无需在折叠装置10中增加其他用于与摩擦片31配合的结构,从而简化折叠装置10的结构,并进一步减小折叠装置10所占据的空间。
[0098]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主轴1包括四个轴段11,该第一齿部321、第二齿部331、第一齿轮36和第二齿轮37分别穿设于四个轴段11,并能够绕各轴段11转动。
[0099] 另外,上述第一凸轮23的第一凹凸面和第二凸轮341的第二凹凸面啮合的过程中,二者斜面配合,即第一凹凸面与第二凹凸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垂直于二者的斜面(凹面或凸面),该作用于斜面(凹面或凸面)的相互作用力能够产生驱动第一齿部321或第二齿部331转动的分力,从而产生驱动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的驱动力,使得折叠装置10能够自动折叠或展开。
[0100]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折叠装置10还包括与主轴1连接的第二止挡件38,第二止挡件38用于限制转动臂的转动角度,以使折叠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从而使得该折叠装置10不仅通过传动件与摩擦片31之间的摩擦力维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进一步提高折叠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可靠性。
[0101]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止挡件38与转动臂中的一者设置有凸起部24,另一者设置有滑槽381,转动臂转动的过程中,凸起部24能够沿滑槽381滑动,因此,该凸起部24与滑槽381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转动臂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转动运动更加稳定。当折叠装置10处于展开状态时,凸起部24与滑槽381的一侧端面抵接,从而限制转动臂继续转动,使得转动臂只能朝向折叠的方向转动;折叠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时,凸起部24与滑槽381的另一侧端面抵接,从而限制转动臂继续转动,使得转动臂只能朝向展开的方向转动。
[0102] 更具体地,滑槽381为弧形,从而使得该滑槽381与凸起部24的配合不应影响转动臂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的转动。且该滑槽38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转动臂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或者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过程中所转过的角度。
[0103] 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凸起部24可以设置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且该第一转动臂21(或第二转动臂22)中,凸起部24与上述第一凸轮23相对设置于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滑槽381可以设置于第二止挡件38,且该第二止挡件38设置有两个滑槽381,两个滑槽381分别与设置于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的凸起部24配合。
[0104]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折叠装置10通过在阻尼组件3中设置摩擦片31,能够通过摩擦片31对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施加摩擦力,从而阻碍第一转动臂21和第二转动臂22转动,使得折叠装置10维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且通过摩擦片31实现该功能时,该摩擦片31所占据的折叠装置10的空间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10能够在较小空间内实现大扭矩
[0105]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