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申请号 CN202310481557.0 申请日 2023-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6434651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阿宝; 肖婷; 康报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 背光 模组和显示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设于灯板上的多个灯珠,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导光板设于灯板的一侧,导光板靠近灯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点,导光板上开设有多个避让槽,每一灯珠对应设于一避让槽内,灯珠的出光面与避让槽的 侧壁 相对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灯珠发出的光为侧向,其直接通过避让槽的侧壁射向导光板内,进而经过导光板靠近灯板的一侧的凸点进行全反射,从而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得光线朝背离灯板的方向射出,并呈发散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在灯珠与灯珠上方的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混光距离,进一步使得该背光模组容易实现轻薄化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设于所述灯板上的多个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灯板的一侧,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灯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散射部,所述导光板上开设有多个避让槽,每一所述灯珠对应设于一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相对设置;
所述避让槽为直梯形槽,在靠近所述灯板至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上,所述避让槽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避让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所述灯板,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灯板呈锐角设置;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平齐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矩形面,所述灯珠的出光面垂直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设有至少两,相邻两块所述灯板拼接设置并形成有拼接线,且相邻两块所述灯板的其中一所述灯板上的所述灯珠与其中之另一所述灯板上的灯珠关于所述拼接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每一所述灯珠的出光面靠近所述拼接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设有一块,所述灯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关于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灯珠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第一灯珠和设于所述第二区域上的第二灯珠,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出光面关于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并均朝向所述对角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搭载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说明书全文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主流显示器均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得益于Mini led背光的分区控制,使得显示器可以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画面均一性,但在厚度方面,因为传统的Mini LED背光模组使用的是直下式背光,为避免灯影产生,会在灯珠到膜片间留有足够混光距离来保证画面的正常显示,因此,Mini LED背光模组会相对较厚。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减小灯珠与膜片之间的混光距离。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设于所述灯板上的多个灯珠,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灯板的一侧,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灯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散热部,所述导光板上开设有多个避让槽,每一所述灯珠对应设于一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相对设置。
[000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为直梯形槽,在靠近所述灯板至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上,所述避让槽的开口逐渐增大;
[0006] 所述避让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所述灯板,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灯板呈锐角设置;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000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
[000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珠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间距。
[000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珠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平齐设置。
[00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为矩形面,所述灯珠的出光面垂直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
[00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板设有至少两,相邻两块所述灯板拼接设置并形成有拼接线,且相邻两块所述灯板的其中一所述灯板上的所述灯珠与其中之另一所述灯板上的灯珠关于所述拼接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每一所述灯珠的出光面靠近所述拼接线。
[00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板设有一块,所述灯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关于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灯珠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第一灯珠和设于所述第二区域上的第二灯珠,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出光面关于所述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并均朝向所述对角线。
[001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搭载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
[001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0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板的一侧设置导光板,导光板靠近灯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散射部,且导光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以容置灯珠的避让槽,灯珠的出光面与避让槽的侧壁相对设置,则使得灯珠发出的光为侧向,其直接通过避让槽的侧壁射向导光板内,进而经过导光板靠近灯板的一侧全反射后,再经过散射部将全反射后的光线打散以实现散射的效果,从而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得光线朝背离灯板的方向射出,并呈发散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在灯珠与灯珠上方的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混光距离,进一步使得该背光模组容易实现轻薄化效果。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灯板、灯珠及导光板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灯板、灯珠、导光板及匀光膜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灯珠在灯板上的一示例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灯珠在灯板上的另一示例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灯珠在灯板上的又一示例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灯板 101 第一区域
102 第二区域 200 灯珠
210 第一灯珠 220 第二灯珠
300 导光板 310 避让槽
311 第一侧壁 312 第二侧壁
400 匀光膜 500 显示面板
[0025]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实施例一:
[0030]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00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灯板100和设于灯板100上的多个灯珠200,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300,导光板300设于灯板100的一侧,导光板300靠近灯板100的一侧设有多个散射部,导光板300上开设有多个避让槽310,每一灯珠200对应设于一避让槽310内,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的侧壁相对设置。
[0032] 灯板100的一侧设有多个灯珠200,灯珠200作为光源用以提供光线。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300,导光板300设于灯板100的一侧,其可以与灯板100贴合设置,也可以与灯板100之间设有一定间距。由于灯珠200与导光板300均设于灯板100的一侧,为了避免干涉情况且减少背光模组的厚度,导光板300可具有一个用以避让灯珠200的避让槽310,即灯珠
200设于该避让槽310内,从而可以避免因增加导光板300而使得整个背光模组厚度变大的险。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的侧壁相对设置,则使得灯珠200为侧方出光,而并非顶部出光,导光板300靠近的能办的一侧设有多个凸点,则灯珠200发出的光首先进入导光板300,然后经导光板300靠近灯板100一侧进行全反射后,再经过散射部进行散射,以使得光线更加发散且朝背离灯板100的方向发射,进而使得侧入式出光的方式转变为直下式出光,具有与直下式背光模组同等效果的出光效果,并且相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本发明中的灯珠20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300的导光作用,且灯珠200的出光面不在顶面,因此可以避免在灯珠200与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混光距离,从而使得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背光模组具有较小的混光距离,甚至无混光距离,进一步实现了背光模组的轻薄化需求。具体地,散射部可以为凸设于导光板300靠近灯板100一侧的凸点结构或者凹点结构,凸点结构或凹点结构的纵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梯形等。
[0033] 具体地,避让槽310可以为梯形槽、矩形槽或者V型槽等,只要能够实现将灯珠200发出的光经过避让槽310的侧壁进入导光板300,并在导光板300内进行全反射后能够朝背离灯板100的方向发出发散的光线即可。另外,灯珠200设于避让槽310内时可以与避让槽310的一个侧壁贴合,也可以与避让槽310相对的两侧壁均贴合,或者灯珠200与避让槽310相对的两侧壁均不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当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的侧壁贴合时能够避免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之间形成间隙,进而避免灯珠200的一部分光线不经过避让槽310的侧壁进入导光板300内,而是直接射向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使得对应此处的位置光线过亮。
[0034]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灯板100的一侧设置导光板300,导光板300靠近灯板100的一侧设有多个散射部,且导光板300上开设有多个用以容置灯珠200的避让槽310,灯珠200的出光面与避让槽310的侧壁相对设置,则使得灯珠200发出的光为侧向,其直接通过避让槽310的侧壁射向导光板300内,进而经过导光板300靠近灯板100的一侧全反射后,再经过散射部将全反射后的光线打散以实现散射的效果,从而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得光线朝背离灯板100的方向射出,并呈发散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在灯珠200与灯珠200上方的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混光距离,进一步使得该背光模组容易实现轻薄化效果。
[0035]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避让槽310为直角梯形槽,在靠近灯板100至远离灯板100的方向上,避让槽310的开口逐渐增大;避让槽3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第一侧壁311垂直于灯板100,第二侧壁312与灯板100呈锐角设置;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相对设置。
[0036] 避让槽310为直角梯形槽,则避让槽310相对的两侧壁的其中之一垂直灯板100设置,其中之另一与灯板100呈夹角设置。本示例中定义垂直灯板100的侧壁为第一侧壁311,与灯板100呈锐角设置的侧壁为第二侧壁312,通过在靠近灯板100至远离灯板100的方向上使得避让槽310的开口逐渐增大,且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相对设置,则使得灯珠20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300的导光作用后,一部分光线能够通过沿光线方向相邻的避让槽
310的第二侧壁312射出,且由于第二侧壁312呈锐角设置,则使得经过相邻的避让槽310的第二侧壁312射出的光线一方面可以弥补相邻的避让槽310内的灯珠200与相邻的避让槽
310的第二侧壁312之间的间隙,减少暗影的情况,另一方面还保证出光方向仍然是具有朝背离灯板100的方向趋势,从而使得更多光能够沿远离灯板100的方向射出。
[0037]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贴合。
[0038] 通过将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贴合,则使得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之间无缝隙,从而灯珠200发出的光几乎全部通过第一侧壁311进入导光板300进行全反射,继而通过全反射改变出光方向,使得光线朝远离灯板100的方向射出,避免光线直接由灯珠200的出光面与第一侧壁311之间的缝隙处射出而使得背光模组对应此处的位置光线强度过大。
[0039]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灯珠200与第二侧壁312之间设有间距。
[0040] 通过在灯珠200与第二侧壁312之间设有间距,一方面可以使得灯珠200与导光板300装配时更加方便,减少灯珠200与导光板300之间发生刮蹭风险;另一方面还避免灯珠
200遮挡由第二侧壁312发出的光线,使得光线能够更好地遮蔽灯珠200和避让槽310的非法光区域,减少灯影产生的风险,实现了较好的出光效果。
[0041]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灯珠2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平齐设置。
[0042] 通过将灯珠2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平齐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灯珠20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300的避让槽310的侧壁平齐,使得灯珠200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全部通过导光板300的避让槽310的侧壁进入导光板300内,通过导光板300的导光作用改变光线出光方向,使得光线朝背离灯板100的方向射出更加均匀的光。另一方面,通过将灯珠2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平齐设置,则避免导光板300厚度过大而使得整个背光模组难以实现轻薄化的效果。
[0043]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5所示,灯板100朝向导光板300的表面为矩形面,灯珠200的出光面垂直矩形面的一对角线。
[0044] 通过将灯珠200的出光面垂直矩形面的对角线设置,则使得灯珠200发光时能够兼顾到更多的方向,例如可以沿矩形面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对角线方向均可射出光线,从而减少暗影的情况,保证较佳的出光效果。具体地,当灯珠200设有多个时,所有灯珠200的出光面可以朝同一方向设置,也可以部分灯珠200的出光面朝垂直于一对角线的一方向设置,另一部分灯珠200的出光面朝垂直于一对角线的另一方向设置,即这两部分灯珠200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反。
[0045] 在一示例中,如图4所示,灯板100设有至少两块,相邻两块灯板100拼接设置并形成有拼接线,且相邻两块灯板100的其中一灯板100上的灯珠200与其中之另一灯板100上的灯珠200关于拼接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每一灯珠200的出光面靠近拼接线。
[0046] 灯板100可以设有两块、三块或者更多块。以下以两块灯板100为例,通过设置两块灯板100,且两块灯板100拼接设置,并沿拼接线的中心呈对称分布,则可以使得两块灯板100上的光路方向相向设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灯板100连接处产生暗影。另外,通过两块灯板100拼接设置,并关于拼接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则在制作过程中这两块灯板100可采用同样的灯板100,制作过程中也可以仅将灯珠200的出光面朝相同的方向设置,只需要在安装过程中将两块灯板100呈中心对称安装即可,从而简化了制作工艺。
[0047] 在又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灯板100设有一块,灯板100具有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第一区域101与第二区域102关于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且灯珠200包括设于第一区域101上的第一灯珠210和设于第二区域102上的第二灯珠220,第一灯珠210和第二灯珠220的出光面关于矩形面的一对角线对称设置,并均朝向对角线。
[0048] 在一块灯板100中,通过将灯板100划分为关于对角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第一区域101上设置的第一灯珠210的出光面与第二区域102上设置的第二灯珠220的出光面均垂直对角线且关于对角线对称设置,从而在同一灯板100上即可使得第一灯珠210与第二灯珠220发出的光线相互补充,减少出现暗影的情况。如此设置,用户可以仅安装一块灯板100即可,无需两块灯板100拼接,从而简化了背光模组的安装步骤,且避免因安装工艺的影响出现相邻两块灯板100处出现暗影或者漏光的情况。
[0049]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匀光膜400,匀光膜400搭载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
[0050] 通过在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还搭载有匀光膜400,则经导光板300射出的光线可再次经过匀光膜400的处理进一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实现背光模组出光均匀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通过支架支撑膜片以容易刮伤膜片的方案,本示例中的匀光膜400设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时,由于匀光膜400的支撑靠导光板300,导光板300与匀光膜400的基础面积较大,因此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匀光膜400支撑得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匀光膜400受到被刮伤的风险,从而可以适用于更薄的匀光膜400,减小了匀光膜400的厚度,进而可以减小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
[0051] 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灯板100安装于底板,灯板100上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布的灯珠200,从而背板一方面起到对灯板100、灯珠200及导光板300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对灯板100的散热效果。
[0052] 实施例二:
[0053]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6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500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500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0054] 可以理解的是,当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匀光膜400时,显示面板500设于匀光膜4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当背光模组不包括上述匀光膜400时,显示面板500设于导光板300背离灯板100的一侧。通过将显示面板500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则使得背光模组的光射出后能够进入显示面板50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500上显示的画面具有一定的亮度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