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562995.6 申请日 2023-11-22 公开(公告)号 CN117821156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美出莱(杭州)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 发明人 韩婕珺; 龚天贵; 王斌; 薛欣怡; 武梦雪;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牡丹籽复合 发酵 油的制备方法,属于 植物 油 的再处理与精炼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 酵母 在高压环境中共培养制备 种子 液;(2)加入牡丹籽油与雨生红球藻,在高压高 氧 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同时加入新鲜的牡丹花共同发酵;(3)采用 超 声波 细胞 粉碎 技术将发酵液充分粉碎,同时利用混合 溶剂 进行提取,而后经过离心得到粗发酵油;(4)对粗发酵有进行浓缩和 分馏 精制,得到所述牡丹籽复合发酵油。与传统 植物油 脂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牡丹籽复合发酵油质地轻盈、气味宜人,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 力 ,可作为一款良好的 化妆品 基础 油。
权利要求

1.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在高压环境中共培养制备种子液;
(2)将牡丹籽油、雨生红球藻与步骤(1)培养好的种子液加入YPD培养基中,在高压高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同时加入新鲜的牡丹花共同发酵;
(3)采用声波细胞粉碎技术,将发酵液充分粉碎,同时利用乙醇、乙酸乙酯以及丙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而后经过离心得到粗发酵油;
(4)对粗发酵油进行浓缩和分馏精制,得到所述牡丹籽复合发酵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植物乳杆菌与假丝酵母的体积比为1:0.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高压环境为25‑3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培养制备种子液时采用YPD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为68‑7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雨生红球藻粉的质量为牡丹籽油体积的5‑10%g/ml;所述新鲜牡丹花的质量为牡丹籽油体积的1‑3%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高压条件为25‑35MPa,所述高氧条件为加入含有20‑30%体积浓度的饱和高纯氧气的氟化液,所述二次发酵温度为
25‑30℃,发酵时间为68‑72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液、YPD培养基和牡丹籽油的体积比为0.8‑1.2:0.8‑1.2:0.8‑1.2;所述种子液的体积为YPD培养基体积的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的质量比为4.8‑5.2:1.8‑2.2:0.8‑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超声波细胞粉碎技术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波功率为300‑400W;所述离心的条件为9000‑11000rpm下离心5‑
1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浓缩和分馏精制采用分子蒸馏仪,系统压强保持在80‑120Pa,设定温度为100‑120℃。

说明书全文

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油的再处理与精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牡丹作为一种油料植物,其种子的含油率为24.13‑37.83%。牡丹籽油就是利用牡丹种子搾取的植物油,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2.00‑93.00%,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又以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居高。其中亚麻酸具有降胆固醇、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过敏、抗衰老、促进脂肪代谢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亚油酸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抗癌、抗化和预防糖尿病等功能。
[0003] 除此之外,牡丹籽油中存在含量较高的不皂化物,在不皂化物中鲨烯和维生素E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植物留醇是甾醇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并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牡丹籽油中存在的矿质元素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效果,在维持细胞膜渗透压、保护神经、降低胆固醇、维持造血机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健康和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0004] 雨生红球藻又称湖生红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种在中生长的单细胞绿藻,在分类学上属于绿藻、绿藻纲、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虾青素、蛋白质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虾青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其含量高达干重的2.0‑5.0%。雨生红球藻是工业上生产虾青素的优良藻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护肤品都可以看到虾青素的身影。同时,研究发现雨生红球藻多糖也有着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0005] 由于牡丹籽油具有较好活性成分,目前已被引入到化妆品领域。但由于其具有质地厚重,气味油腻并不能受到大部分消费者喜爱。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发酵油虽比传统的植物提取油肤感略有提升,但依然难以达到客户和消费者满意的标准,且不具有明显功效成分,气味也难以改善。因此如何能直接得到一款气味肤感功效于一体的基础油,使之安全稳定又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是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植物油脂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牡丹籽复合发酵油质地轻盈、气味宜人,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可作为一款良好的化妆品基础油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将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在高压环境中共培养制备种子液;
[0010] (2)将牡丹籽油、雨生红球藻与步骤(1)培养好的种子液加入YPD培养基中,在高压高氧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同时加入新鲜的牡丹花共同发酵;
[0011] (3)采用声波细胞粉碎技术,将发酵液充分粉碎,同时利用乙醇/乙酸乙酯/丙混合溶剂进行提取,而后经过离心得到粗发酵油;
[0012] (4)对粗发酵油进行浓缩和分馏精制,得到所述牡丹籽复合发酵油。
[0013] 优选的,步骤(1)所述植物乳杆菌与假丝酵母的体积比为1:0.5‑1.5。
[0014] 更优选的,步骤(1)所述植物乳杆菌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JJL‑01;拉丁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号为:CGMCC No.24962,保藏日期为2022年5月23日,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15] 优选的,步骤(1)所述高压环境为25‑35Mpa;
[0016] 优选的,步骤(1)所述培养制备种子液时采用YPD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为68‑72h。
[0017] 优选的,步骤(2)所述高压条件为25‑35MPa,所述高氧条件为加入含有20‑30%体积浓度的饱和高纯氧气的氟化液,所述二次发酵温度为25‑30℃,发酵时间为68‑72h。
[0018] 更优选的,所述氟化液、YPD培养基和牡丹籽油以0.8‑1.2:0.8‑1.2:0.8‑1.2的体积比例混合;所述种子液的体积为YPD培养基体积的1‑10%。
[0019] 优选的,雨生红球藻粉的质量为牡丹籽油体积的5‑10%g/ml,新鲜牡丹花的质量为牡丹籽油体积的1‑3%g/ml。
[0020] 优选的,步骤(3)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的质量比为4.8‑5.2:1.8‑2.2:0.8‑1.2。
[0021] 优选的,步骤(3)所述超声波细胞粉碎技术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波功率为300‑400W。
[0022] 优选的,步骤(3)所述离心的条件为9000‑11000rpm下离心5‑10min。
[0023] 优选的,步骤(4)所述浓缩和分馏精制采用分子蒸馏仪,系统压强保持在80‑120Pa,设定温度为100‑120℃。
[0024] 更优选的,所述分子蒸馏仪的预热温度为25‑30℃,冷却液温度为2‑6℃,刮膜转子转速为150‑200r/min,调节进料量为500‑600g/h。
[0025]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6] 1、本发明首次采用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在高压高氧环境下共同发酵牡丹籽油,使其在极端环境下激活某些沉默基因簇,改变其分泌的酶及次级代谢产物,使牡丹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可显著缓解油脂的厚重味,产生多种芳香气味及其他活性成分。
[0027] 2、本发明首次将牡丹籽油与雨生红球藻混合发酵,利用产生的多种酶使牡丹籽油与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充分融合,提高油脂活性成分,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添加新鲜牡丹花,溶解其可挥发性油脂,增加其独有香气。
[0028] 3、本发明首次得到了牡丹籽发酵油的混合溶剂萃取配方,该体系可充分提取出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等物质。虾青素的抗衰抗氧化功能较好,且被大众所接受喜爱,与发酵油相结合可达到1+1>2的效果。
[0029] 4、本发明采用分子蒸馏对发酵油脂进行进一步分馏精制,使其轻重质地的油脂分开,得到质地更加轻盈的油相,使用感更好。该发酵油质地轻薄,亲肤易吸收,同时具备宜人芳香气味等效果。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脂肪酶标准曲线;
[0031] 图2为实施例2在不同氧环境及不同压力下菌液发酵脂肪酶活力测试结果;
[0032] 图3为实施例3在不同添加物下所得发酵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
[0033] 图4为实施例4不同提取方式的牡丹籽发酵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下列实施例中,植物乳杆菌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24962,其来源为从新疆吐鲁番高温土壤中以降低甘油三酯分子量为活性导向筛选得到的菌株,而后利用引物对其DNA序列进行扩增后,将所得的基序列提交到NCBI网站,在Genebank中用Blast进行相似性分析,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培养方法为:采用MRS培养基,37℃培养4‑48h;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lipolytica)购买于上海保藏生物技术中心,菌株编号为SHBCC D81752。
[0036] 实施例1:不同菌株发酵对牡丹籽油的影响
[0037] (1)菌株种子液的制备:
[0038] YPD培养基:取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加入1L去离子水,而后于105℃高温灭菌30min。
[0039] 将上述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冻存管分别置于温度26℃,在湿度80%的霉菌培养箱活化过夜,而后分别将菌株接种到预先灭菌的YPD培养基中,在26℃摇床培养72h,得到各自的种子液。
[0040] (2)牡丹籽油发酵培养:
[0041] 取250mL锥形瓶,加入70mL牡丹籽油和预先灭菌的等体积YPD液体培养基,按表1配方在无菌环境下分别接入5mL种子液。而后于26℃摇床培养72h。
[0042] 表1不同牡丹籽发酵油的配制
[0043]
[0044] (3)发酵液的萃取分离:
[0045] 将上述发酵好的牡丹籽发酵油置于紫外光下灭菌2h以上,而后分别加入70mL乙酸乙酯,调节pH=2‑3,于室温搅拌2h,而后离心取上层有机相,在50℃下旋出溶剂得到发酵油后,将发酵油脂进一步离心出去部分非油溶性沉淀得到澄清的发酵油样品,置于通处进一步挥干溶剂味。
[0046] (4)不同菌株制备的发酵油酸价的测定:
[0047] 酸价是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因此本发明通过对不同菌株发酵油酸价的测定来评估不同菌株对牡丹籽油的酶解效果。由于乙醚对人体危害较大,本专利采用石油醚进行替换。
[0048] 试剂:石油醚‑异丙醇:1:1(100mL+100mL);酚酞指示剂:0.5g定容至50mL;0.5mol/L NaOH滴定液:10g NaOH定容至500mL。
[0049] 步骤:取2g牡丹籽发酵油,加入50mL石油醚‑异丙醇,再加5滴酚酞后,利用0.5mol/L NaOH滴定液滴定至粉红色,且30s不褪色。而后利用下列公式,通过NaOH的消耗量计算酸价,酸价越高,表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
[0050] 计算公式:
[0051] 式中:
[0052] X——酸价(mg/g);
[0053] V——NaOH的消耗量(mL);
[0054] V0——空白样品NaOH的消耗量(mL);
[0055] c——标准NaOH浓度(mol/L);
[0056] m——样品质量(g)。
[0057] (5)感官评价:
[0058] 寻找男女各8名经过训练的感官评价员共16名,对上述不同发酵油进行流动性,吸收能力,清爽程度,保湿性等皮肤触感及气味评价并打分,取平均值。(10为满分。0‑2:较差;3‑5:普通;6‑8:较好;9‑10:非常好)
[0059] (6)测试结果:
[0060] 通过酸价的测定(如表2所示)和肤感及香气等综合评价(如表3所示)发现,利用假丝酵母发酵可有效提高牡丹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使油脂质地更加清爽,易吸收;但通过假丝酵母发酵的油脂气味较差,而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有效降低油脂油腻味道。因此利用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共同发酵,可保证发酵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较高,肤感较好的前提下,其气味也较为宜人。
[0061] 表2不同牡丹籽发酵油的酸价
[0062]菌液 V碱(mL) 酸价(mg/g)
0 0.0 0.00
1 6.5 91.16
2 11.7 164.09
3 10.2 143.06
[0063] 表3不同牡丹籽发酵油的感官评价
[0064]菌液 流动性 吸收能力 清爽程度 保湿性 气味
1 3.2 5.6 2.9 6.2 7.4
2 7.1 7.9 7.8 7.2 6.1
3 7.2 7.3 8.0 7.9 7.6
[0065] 实施例2:压力和氧环境对菌株的影响
[0066] (1)高压/常压富集培养种子液:
[0067] 配置YPD培养基:取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加入1L去离子水,而后于105℃高温灭菌30min。
[0068] 将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按照1:1(v/v)接种于装有10mL无菌的YPD培养基的注射器中,在活塞柄上做好样品标记,用胶塞或者橡胶塞密封注射器针头,并折断注射器过长的活塞柄。
[0069] 将制备好的注射器置于提前加热至30℃的高压釜(314L/70MPa,南通市飞宇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中,再向釜内加满去离子水(提前预热至30℃),安装高压釜盖,接上注水插槽,打开高压釜盖上方的泄压,使用加压(100MPa,南通市飞宇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加压,直到泄压出口有水流出,关闭泄压阀
[0070] 利用加压泵加压到30MPa,关闭高压釜水阀,旋开加压泵的放空阀,卸下注水插槽;最后将高压釜置于26℃的培养箱培养72h得到高压种子液待用。
[0071] 同时在常压状态下,在YPD培养基中接种筛选的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混合培养72h得到常压种子液备用。
[0072] (2)不同氧环境样品的配置:
[0073] 将不同种子液与YPD培养基以1:100的比例分别置于高氧、常氧和厌氧环境下放入30MPa压力釜/常压培养箱中26℃发酵培养72h。
[0074] 高氧环境采用添加等比例的在4℃条件下、充高纯氧气至饱和(25%,v/v)、然后用0.22μm的滤膜过滤除菌的氟化液;常氧环境采用添加等比例的去离子水;厌氧环境需要在厌氧罐中添加不同的电子受体,分别为硝酸钠,亚硝酸钠,延胡索酸钠,MnO2,三甲胺N‑氧化物,DMSO,S单质,FeOOH和柠檬酸。待菌株生长72h后取菌液,进行脂肪酶活性的测定,不同氧环境样品的配制如表4所示。
[0075] 表4不同氧环境样品的配制
[0076]
[0077] (3)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0078] 步骤A:脂肪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0079] 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其原理是在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硝基苯棕榈酸酯(p‑NPP)与乙醇之间的转酯化反应,通过测定吸光度以确定p‑NP的生成量,从而测定酶活。
[0080] (a)溶剂的配制:
[0081] 反应液(10mM的p‑NPP)的配制:称取0.0378g的p‑NPP于烧杯中,再量取大约8mL的乙腈溶剂,待p‑NPP完全被乙腈溶剂溶解后,移入10mL的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10mL。
[0082] 50mmol/L Tris‑HCl(pH7.0)缓冲液的配制:称取6.055g Tris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用稀HCl调节pH为7.0,用1000mL容量瓶定容保存备用。
[0083] 终止液(0.5M EDTA)的配制:称取18.61g的EDTA‑2Na于80mL去离子水中,向其中加入NaOH约2g直至EDTA完全溶解,加入去离子水溶液定容至100mL。
[0084] (b)标曲溶液的配制:
[0085] 称取5mg p‑NP溶于乙腈中,使终浓度为10mM,取12支试管,依次编号1,2,3,4,5,6各做一组平行。按照表5中的顺序,依次加入相应体积的试剂,在405nm下测吸光值,以吸光值为纵坐标,对硝基苯酚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
[0086] 表5标准溶液样品的配制
[0087]
[0088]
[0089] (c)结果:如图1所示,对硝基苯酚浓度与吸光值的标准回归方程为:y=6.3414x+2
0.0434,R=0.9993。
[0090] 步骤B:样品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0091] (a)一个单位酶活力定义为:在405nm下测定吸光值,催化p‑NPP底物水解产生1μmoL对硝基苯酚所需要的酶量,单位为u/mL。
[0092] 脂肪酶活性计算公式如下:
[0093]
[0094] 式中:
[0095] U——脂肪酶活力(u/mL);
[0096] c——对硝基苯酚的浓度(μmol/mL);
[0097] V1——反应液总体积(mL);
[0098] V2——待测酶液体积(mL);
[0099] t——反应时间(min);
[0100] n——稀释倍数。
[0101] (b)溶剂的配制:
[0102] p‑NPP底物的配制:取0.4mL乙醇、0.1mL乙腈p‑NPP、9.5mL的Tris‑HCl,依次加入100mL烧杯中,并搅拌均匀。
[0103] (c)操作步骤:
[0104] 首先向试管中加入0.4mL的p‑NPP底物,在40℃条件水浴下预热5min,而后分别加入0.1mL的菌液(样品1‑6),搅拌均匀后计时5min,再加入20uL的EDTA,立即放入水中水浴15min以终止反应。最后用酶标仪在波长为405nm下读取吸光值,根据对硝基苯酚浓度计算酶活力。空白组将菌液替换成灭活的菌液(80℃水浴15min)。
[0105] (d)结果:如图2所示,不同氧环境及不同压力均会影响菌株的产酶效果,同时在高压高氧环境下脂肪酶活力最高。
[0106] 实施例3:雨生红球藻与牡丹籽油脂共同发酵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0107] 基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得结果,采用植物乳杆菌与假丝酵母在高压高氧条件下联合发酵。
[0108] (1)取250mL锥形瓶,按照下列表6所示配方分别加入牡丹籽油、预先灭菌的YPD液体培养基、含有饱和氧气的氟化液和实施例2得到的高压双菌种子液以及雨生红球藻粉和新鲜牡丹花,而后将各样品放入30MPa压力釜中26℃发酵培养72h。
[0109] 表6添加不同辅料的牡丹籽发酵液配方
[0110] 发酵油编号 1 2 3牡丹籽油 70 ml 70ml 70ml
YPD培养基 70ml 70ml 70ml
氟化液 70ml 70ml 70ml
高压双菌液 0.7ml 0.7ml 0.7ml
雨生红球藻粉 0g 3.5g 3.5g
新鲜牡丹花 1.4g 0g 1.4g
[0111] (2)发酵液的萃取分离:
[0112] 将上述发酵好的牡丹籽发酵液置于紫外光下灭菌2h以上,而后分别加入70mL乙酸乙酯,调节pH=2‑3,于室温搅拌2h,而后离心取上层有机相,在50℃下旋出溶剂得到发酵油后,将发酵油进一步离心出去部分非油溶性沉淀得到澄清的发酵油样品。
[0113] (3)发酵油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0114] 对上述制备好的发酵油用DMSO配制成0.5mg/mL后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0115] 总反应体系为100μL,Asample组表示含有50μLDPPH和50μL样品的DMSO溶液,Acontrol组表示含有50μL DPPH和50μL DMSO溶液,Asample blank组表示含有50μL甲醇和50μL样品的DMSO溶液,Ablank组表示含有50μL甲醇和50μL DMSO溶液。而后将96孔板置于暗处30min后,通过酶标仪测定517nm处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为维生素C,每组设置3个平行,其计算公式如下:
[0116]
[0117] (4)结果:
[0118] 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DPPH自由基清除结果表明,添加雨生红球藻可显著增加牡丹籽发酵油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添加新鲜牡丹花可使其含有独有的牡丹香气,也会让其抗氧化能力有微弱提高作用。
[0119] 实施例4:提取方式及试剂对牡丹籽发酵油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影响[0120] 按照实施例3中发酵油编号3的配方制备8份发酵液,而后将这些发酵液置于紫外光下灭菌2h以上,再分别加入表7中提取试剂,再通过搅拌/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提取30min,其中超声波细胞粉碎机(JY92‑IIN,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功率为400W。
然后通过抽滤除去大部分杂质后,于10 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浓缩后得到发酵油。最后按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
[0121] 表7不同提取方式及试剂对牡丹籽发酵油的影响
[0122]
[0123] 结果如图4所示,DPPH自由基清除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进行提取可提高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果,同时采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5:2:1)为提取溶剂,其提取效果更好,抗氧化能力更佳,同时还可以使发酵油的肤感及吸收效果有所增加。
[0124] 实施例5:对牡丹籽复合发酵油进行精制
[0125] 按照上述实施例4的方法得到发酵油编号7的牡丹籽复合发酵油,而后加入到分子蒸馏仪器(AYAN‑F100,杭州安研仪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设定预热温度为26℃;开通冷却液,冷却液温度为4℃;调节真空调节阀,使系统压强保持在50Pa;开启导热温控开关,设定温度为150℃。然后,待各项参数稳定后,开启驱动达,设定刮膜转子转速为150r/min;调节进料量为500g/h;打开轻、重组分出料齿轮泵,使馏出物匀速出料,收集轻组分发酵油。
[0126] 感官评价:寻找男女各8名经过训练的感官评价员共16名,对上述是否精制的发酵油进行流动性,吸收能力,清爽程度,保湿性等皮肤触感及气味评价并打分,取平均值。
[0127] 评分标准:10为满分;0‑2较差;3‑5普通;6‑8较好;9‑10非常好。
[0128] 结果:如表8所示,通过感官评价发现,将牡丹籽复合发酵油进行精制后其流动性,吸收能力,清爽程度及气味均有所提高,虽在保湿效果上略有下降,但并不显著,因此,将牡丹籽发酵油进行精制后更利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0129] 表8精制前后牡丹籽复合发酵油测试结果
[0130]样品 精制前发酵油 精制后发酵油
流动性 7.8 8.5
吸收能力 7.9 8.2
清爽程度 8.8 9.2
保湿性 7.8 7.5
气味 8.4 9.3
[0131] 实施例6:一种具备高抗氧化能力的同时拥有多组分芳香气味、轻薄亲肤的牡丹籽复合发酵油制备
[0132] (1)种子液的制备:
[0133] 配置YPD培养基:取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加入1L去离子水,而后于105℃高温灭菌30min。
[0134] 将筛选的植物乳杆菌与高产脂肪酶的假丝酵母按照1:1.2(v/v)接种于装有10mL无菌的YPD培养基的注射器中,在活塞柄上做好样品标记,用硅胶塞或者橡胶塞密封注射器针头,并折断注射器过长的活塞柄。
[0135] 将制备好的注射器置于提前加热至28℃的高压釜中,再向釜内加满去离子水(提前预热至28℃),安装高压釜盖,接上注水插槽,打开高压釜盖上方的泄压阀,使用加压泵开始加压,直到泄压出口有水流出,关闭泄压阀。
[0136] 利用加压泵加压到35MPa,关闭高压釜水阀,旋开加压泵的放空阀,卸下注水插槽;最后将高压釜置于28℃的培养箱培养72h得到高压双菌(植物乳杆菌和假丝酵母)种子液待用。
[0137] (2)牡丹籽油复合发酵培养:
[0138] 取250mL锥形瓶,加入70mL牡丹籽油、预先灭菌的等体积YPD液体培养基、含有25%(氟化液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5%)饱和氧气的氟化液70mL和高压双菌种子液700μL以及雨生红球藻粉3.5g和新鲜牡丹花1.4g,而后放入35MPa压力釜中28℃发酵培养72h。
[0139] (3)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提取分离:
[0140] 将牡丹籽复合发酵液置于紫外光下灭菌2h以上,而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乙酸乙酯:丙酮(5:2:1)为提取溶剂,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提取30min,其中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功率为380W。而后通过抽滤除去大部分杂质后,于10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浓缩后得到粗发酵油。
[0141] (4)牡丹籽复合发酵油的精制:
[0142] 将上述得到的粗发酵油加入到分子蒸馏仪器中,设定预热温度为28℃;开通冷却液,冷却液温度为4℃;调节真空调节阀,使系统压强保持在100Pa;开启导热温控开关,设定温度为120℃。然后,待各项参数稳定后,开启驱动马达,设定刮膜转子转速为180r/min;调节进料量为600g/h;打开轻、重组分出料齿轮泵,使馏出物匀速出料,收集轻组分发酵油,进行酸价和抗氧化能力测试,并进行感官评价。
[0143] (5)测试结果:
[0144] 如表9所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牡丹籽复合发酵油,与传统植物提取油脂相比,含有更多的游离脂肪酸,质地轻盈,肤感清爽易吸收,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达到90%以上。
[0145] 表9牡丹籽复合发酵油测试结果
[0146]样品 牡丹籽复合发酵油
流动性 8.2
吸收能力 8
清爽程度 9.2
保湿性 7.2
气味 9.4
酸价(mg/g) 159.48
抗氧化能力(%) 92
[0147]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