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厌菌固体培养装置

申请号 CN202222604271.0 申请日 2022-09-30 公开(公告)号 CN218879890U 公开(公告)日 2023-04-18
申请人 大连美景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沙仁章; 安洁; 沙美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厌 氧 菌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主体,培养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箱主体,过渡箱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外设有密封盖机构,过渡箱主体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 阀 ,过渡箱主体的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渡箱阀 门 ,培养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手套孔,手套孔外设有手套密封机构,培养装置主体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培养装置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 支撑 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阀,过渡箱主体,过渡箱阀门和密封盖机构,在不让厌氧菌 接触 到空气的情况下,将物品移动到培养装置主体内,避免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主体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厌菌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箱主体(2),所述过渡箱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3),所述第一进料口(3)外设有密封盖机构(4),所述过渡箱主体(2)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5),所述过渡箱主体(2)的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渡箱阀(16),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手套孔(6),所述手套孔(6)外设有手套密封机构(7),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8),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装置气压表(10),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阀门(11),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湿度检测接口(12),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内嵌有清理机构(13),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14),所述第二进料口(14)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机构(4),所述培养装置主体(1)内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15),所述第三进料口(15)的外壁固定设有密封盖机构(4),其中:
所述密封盖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过渡箱主体(2)一端的第一支撑杆(401),所述第一支撑杆(401)的外壁套有第一压紧板(402)的一端,所述第一压紧板(40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403),所述第一丝杆(403)远离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把手(404),所述第一丝杆(403)靠近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板(405),所述第一压紧板(402)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406),所述卡槽(406)内嵌有第二支撑杆(407)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4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渡箱主体(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密封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培养装置主体(1)一侧的两个螺纹套(701),两个所述螺纹套(701)内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02),两个所述紧固螺栓(702)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压紧板(703)的两端,所述第二压紧板(7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板(704),所述第二密封盖板(704)靠近第二压紧板(70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阀(705),所述手套孔(6)内套有操作手套(7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13)包括支撑架(1301),所述支撑架(1301)顶部的一个边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302),所述第一电机(1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1303),所述第一转动轮(1303)的外壁套有清理管道(1312),所述清理管道(1312)的另一端内嵌有第二转动轮(1304),所述清理管道(1312)一侧的中部内嵌有两组第三转动轮(1305),所述清理管道(1312)的另一侧内嵌有第四转动轮(1306),所述第四转动轮(130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清理刷(1307),所述清理刷(1307)的底部固定设有刷毛(1308),所述支撑架(1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09),所述第二电机(13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1310),所述第二丝杆(1310)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1311),所述第四转动轮(130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清理管道(1312),所述支撑架(1301)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吸盘(1313),所述吸盘(1313)外接有吸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08),所述第一密封槽(408)内嵌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密封机构(7)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密封槽(707),所述第二密封槽(707)内嵌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303)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301)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轮(1304)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301)顶部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转动轮(1305)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块(1311)顶部一侧的两个边角,所述第四转动轮(1306)的底部转动连接于移动块(1311)顶部的中部,所述移动块(1311)内嵌于支撑架(1301)。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厌菌固体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厌氧菌是人体内主要的正常菌群,其种类较多,包括类杆菌、梭形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丙酸杆菌和韦永氏球菌等,厌氧菌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脓肿,而且很多严重的软组织坏死性感染几乎都与厌氧菌有关,所以为了研究厌氧菌,需要将厌氧菌进行培养和观察,而厌氧菌培养是需要在无氧的环境里进行培养,现有的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厌氧菌培养的方式种类较多,但是这些培养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培养过程中可能经常需要对厌氧菌进行观察和对其培养的条件进行调整,而在这些调整过程中会使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培养过程中可能经常需要对厌氧菌进行观察和对其培养的条件进行调整,而在这些调整过程中会使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主体,所述培养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箱主体,所述过渡箱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外设有密封盖机构,所述过渡箱主体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所述过渡箱主体的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渡箱阀,所述培养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手套孔,所述手套孔外设有手套密封机构,所述培养装置主体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所述培养装置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装置气压表,所述培养装置主体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阀门,所述培养装置主体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湿度检测接口,所述培养装置主体内嵌有清理机构,所述培养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机构,所述培养装置主体内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的外壁固定设有密封盖机构,所述密封盖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过渡箱主体一端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套有第一压紧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压紧板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把手,所述第一丝杆靠近第一进料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压紧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嵌有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渡箱主体的一端。
[0006] 优选的,所述手套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培养装置主体一侧的两个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内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两个所述紧固螺栓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压紧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压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板,所述第二密封盖板靠近第二压紧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阀,所述手套孔内套有操作手套。
[0007] 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一个边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外壁套有清理管道,所述清理管道的另一端内嵌有第二转动轮,所述清理管道一侧的中部内嵌有两组第三转动轮,所述清理管道的另一侧内嵌有第四转动轮,所述第四转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清理刷,所述清理刷的底部固定设有刷毛,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所述第四转动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清理管道,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吸盘,所述吸盘外接有吸尘器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嵌有密封圈
[0009] 优选的,所述手套密封机构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嵌有密封圈。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顶部的另一侧。
[0011]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转动轮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块顶部一侧的两个边角,所述第四转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于移动块顶部的中部,所述移动块内嵌于支撑架。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该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设置有培养装置主体、过渡箱主体、第一进料口、密封盖机构、第一气阀、手套孔、第三进料口和过渡箱阀门,通过密封盖机构将第一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关闭,然后通过第一气阀并使用抽真空将过渡箱主体内抽真空,接着关闭第一气阀,将真空泵取下,然后通过管道将氮气瓶和第一气阀连接,并打开第一气阀和氮气瓶,使氮气通过第一气阀进入到过渡箱主体内,同时观察过渡箱阀门,使过渡箱主体内的气压与培养装置主体内的气压一致,然后关闭第一气阀和氮气瓶,将氮气瓶和管道取下,接着通过操作手套将第三进料口外的密封盖机构打开,然后通过第三进料口将过渡箱主体内的物品拿到培养装置主体内,这样即可在不让厌氧菌接触到空气的情况下,将物品移动到培养装置主体内,避免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主体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
[0014] 2、该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设置有密封盖机构、第一支撑杆、第一压紧板、第一丝杆、转柄把手、第一密封盖板、卡槽、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密封槽,通过拨动第一压紧板,使第一压紧板围绕第一支撑杆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到第二支撑杆卡入卡槽内,然后转动转柄把手,带动第一丝杆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一压紧板中部螺纹的啮合带动第一丝杆向第一密封盖板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一密封盖板的移动,使第一密封盖板紧贴在第一进料口的一端,从而将密封盖机构关闭,这样即可对装置进行封闭,防止空气进入到装置内。
[0015] 3、该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设置有手套密封机构、螺纹套、紧固螺栓、第二压紧板、第二密封盖板、第二气阀、操作手套和第二密封槽,通过将两组紧固螺栓插入两组螺纹套中,并拧动紧固螺栓,使紧固螺栓向靠近手套孔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二压紧板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密封盖板的移动使第二密封盖板紧贴在手套孔的一端,这样即可将手套密封机构关闭,防止在培养装置主体抽真空时空气进入到操作手套内,导致操作手套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膨胀而破裂。
[0016] 4、该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设置有清理机构、支撑架、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三转动轮、第四转动轮、清理刷、刷毛、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移动块、清理管道和吸盘,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清理刷和刷毛的转动,将培养装置主体内壁的灰尘扫起,然后启动吸尘器通过吸盘将被扫起的灰尘吸取,同时启动第二电机,带动清理刷的移动,将培养装置主体内壁的灰尘进行全面的清理,避免培养装置主体内里端的灰尘清理起来较为困难,不需要工作人员爬到培养装置主体的内部对其进行清理。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过渡箱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手套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清理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菌培养装置清理机构清理刷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培养装置主体;2、过渡箱主体;3、第一进料口;4、密封盖机构;401、第一支撑杆;402、第一压紧板;403、第一丝杆;404、转柄把手;405、第一密封盖板;406、卡槽;407、第二支撑杆;408、第一密封槽;5、第一气阀;6、手套孔;7、手套密封机构;701、螺纹套;702、紧固螺栓;703、第二压紧板;704、第二密封盖板;705、第二气阀;706、操作手套;707、第二密封槽;8、进气阀门;9、支撑板;10、培养装置气压表;11、出气阀门;12、温湿度检测接口;13、清理机构;1301、支撑架;1302、第一电机;1303、第一转动轮;1304、第二转动轮;1305、第三转动轮;1306、第四转动轮;1307、清理刷;1308、刷毛;1309、第二电机;1310、第二丝杆;1311、移动块;1312、清理管道;1313、吸盘;14、第二进料口;15、第三进料口;16、过渡箱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8] 根据图1‑4所示,一种新型厌氧菌固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主体1,培养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箱主体2,过渡箱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3,第一进料口3外设有密封盖机构4,过渡箱主体2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阀5,过渡箱主体2的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渡箱阀门16,培养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手套孔6,手套孔6外设有手套密封机构7,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阀门8,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培养装置气压表10,培养装置气压表10通过管道与培养装置主体1连通,培养装置主体1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阀门11,培养装置主体1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湿度检测接口12,培养装置主体1内嵌有清理机构
13,培养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14,第二进料口14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机构4,培养装置主体1内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15,第三进料口15的外壁固定设有密封盖机构4,密封盖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过渡箱主体2一端的第一支撑杆401,第一支撑杆401的外壁套有第一压紧板402的一端,第一压紧板40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403,第一丝杆
403远离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把手404,第一丝杆403靠近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板405,第一压紧板402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406,卡槽406内嵌有第二支撑杆407的一端,第二支撑杆4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渡箱主体2的一端,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08,第一密封槽408内嵌有密封圈,通过拨动第一压紧板402,使第一压紧板402围绕第一支撑杆401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到第二支撑杆407卡入卡槽406内,然后转动转柄把手404,带动第一丝杆403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3和第一压紧板402中部螺纹的啮合带动第一丝杆403向第一密封盖板405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一密封盖板
405的移动,使第一密封盖板405紧贴在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从而将密封盖机构4关闭,这样即可对装置进行封闭,防止空气进入到装置内,通过密封盖机构4将第一进料口3和第三进料口15关闭,然后通过第一气阀5并使用抽真空泵将过渡箱主体2内抽真空,接着关闭第一气阀5,将真空泵取下,然后通过管道将氮气瓶和第一气阀5连接,并打开第一气阀5和氮气瓶,使氮气通过第一气阀5进入到过渡箱主体2内,同时观察过渡箱阀门16,使过渡箱主体2内的气压与培养装置主体1内的气压一致,然后关闭第一气阀5和氮气瓶,将氮气瓶和管道取下,接着通过操作手套706将第三进料口15外的密封盖机构4打开,然后通过第三进料口
15将过渡箱主体2内的物品拿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这样即可在不让厌氧菌接触到空气的情况下,将物品移动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避免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主体1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
[0029] 根据图5所示,手套密封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培养装置主体1一侧的两个螺纹套701,两个螺纹套701内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02,两个紧固螺栓702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压紧板703的两端,第二压紧板7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板704,第二密封盖板704靠近第二压紧板70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阀705,手套孔6内套有操作手套706,手套密封机构7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密封槽707,第二密封槽707内嵌有密封圈,通过将两组紧固螺栓702插入两组螺纹套701中,并拧动紧固螺栓702,使紧固螺栓702向靠近手套孔6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二压紧板703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密封盖板704的移动使第二密封盖板
704紧贴在手套孔6的一端,这样即可将手套密封机构7关闭,防止在培养装置主体1抽真空时空气进入到操作手套706内,导致操作手套706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膨胀而破裂;
[0030] 根据图6‑8所示,清理机构13包括支撑架1301,支撑架1301顶部的一个边角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302,第一电机13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1303,第一转动轮1303的外壁套有清理管道1312,清理管道1312的另一端内嵌有第二转动轮1304,清理管道1312一侧的中部内嵌有两组第三转动轮1305,清理管道1312的另一侧内嵌有第四转动轮1306,第四转动轮130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清理刷1307,清理刷1307的底部固定设有刷毛1308,支撑架1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09,第二电机13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1310,第二丝杆1310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311,第四转动轮130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清理管道1312,支撑架1301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吸盘1313,吸盘1313外接有吸尘器,第一转动轮1303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301顶部的一侧,第二转动轮1304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301顶部的另一侧,两个第三转动轮1305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于移动块1311顶部一侧的两个边角,第四转动轮1306的底部转动连接于移动块1311顶部的中部,移动块1311内嵌于支撑架1301,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302,带动清理刷1307和刷毛1308的转动,将培养装置主体
1内壁的灰尘扫起,然后启动吸尘器通过吸盘1313将被扫起的灰尘吸取,同时启动第二电机
1309,带动清理刷1307的移动,将培养装置主体1内壁的灰尘进行全面的清理,避免培养装置主体1内里端的灰尘清理起来较为困难,不需要工作人员爬到培养装置主体1的内部对其进行清理;
[0031] 步骤一,配制好厌氧菌生长所需的培养基,并将厌氧菌接种到培养基上;
[0032] 步骤二,通过密封盖机构4将第二进料口14打开,并将接种了厌氧菌的培养基通过第二进料口14放置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然后通过密封盖机构4将第二进料口14和第三进料口15封闭;
[0033] 步骤三,通过手套密封机构7将两组手套孔6封闭,然后通过管道将抽真空泵和第二气阀705连接起来,并启动抽真空泵将两组操作手套706内的空气抽取干净,然后将第二气阀705关闭,将真空泵关闭后取下软管;
[0034] 步骤四,通过管道将进气阀门8和抽真空泵连接,并启动真空泵将培养装置主体1内抽至中空,然后将进气阀门8关闭,将真空泵关闭,然后通过管道将进气阀门8将氮气瓶进行连接,并打开氮气瓶和进气阀门8,使氮气填充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同时观察培养装置气压表10,使培养装置主体1内气压与大气气压一致,然后将进气阀门8和氮气瓶关闭,并将管道取下;
[0035] 步骤五,先将第二气阀705打开,使气体进入到操作手套706内,然后将手套密封机构7取下,并通过操作手套706对培养装置主体1内的培养基进行摆放和操作。
[0036] 工作原理:当需要关闭密封盖机构4时,先拨动第一压紧板402,使第一压紧板402围绕第一支撑杆401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到第二支撑杆407卡入卡槽406内,然后转动转柄把手404,带动第一丝杆403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3和第一压紧板402中部螺纹的啮合带动第一丝杆403向第一密封盖板405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一密封盖板405的移动,使第一密封盖板405紧贴在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从而将密封盖机构4关闭,这样即可对装置进行封闭,防止空气进入到装置内。
[0037] 当需要关闭手套密封机构7时,先将第二密封盖板704拿起,使其对准手套孔6,然后将两组紧固螺栓702插入两组螺纹套701中,并拧动紧固螺栓702,使紧固螺栓702向靠近手套孔6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第二压紧板703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密封盖板704的移动使第二密封盖板704紧贴在手套孔6的一端,这样即可将手套密封机构7关闭,防止在培养装置主体1抽真空时空气进入到操作手套706内,导致操作手套706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膨胀而破裂。
[0038] 当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将物品放置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时,先通过密封盖机构4将第一进料口3和第三进料口15关闭,然后通过第一气阀5并使用抽真空泵将过渡箱主体2内抽真空,接着关闭第一气阀5,将真空泵取下,然后通过管道将氮气瓶和第一气阀5连接,并打开第一气阀5和氮气瓶,使氮气通过第一气阀5进入到过渡箱主体2内,同时观察过渡箱阀门16,使过渡箱主体2内的气压与培养装置主体1内的气压一致,然后关闭第一气阀5和氮气瓶,将氮气瓶和管道取下,接着通过操作手套706将第三进料口15外的密封盖机构4打开,然后通过第三进料口15将过渡箱主体2内的物品拿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这样即可在不让厌氧菌接触到空气的情况下,将物品移动到培养装置主体1内,避免空气进入到培养装置主体1中,导致厌氧菌死亡无法正常的进行培养。
[0039] 当需要对培养装置主体1内进行清理时,先通过多组吸盘1313将清理机构13粘附在培养装置主体1的内壁,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302,带动第一转动轮1303的转动,并带动清理管道1312的转动,继而带动第二转动轮1304,两组第三转动轮1305和第四转动轮1306的转动,从而带动清理刷1307和刷毛1308的转动,将培养装置主体1内壁的灰尘扫起,然后启动吸尘器通过吸盘1313将被扫起的灰尘吸取,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309,带动第二丝杆1310的转动,通过第二丝杆1310和移动块1311内螺纹的啮合带动移动块1311的转动,并带动第二电机1309的移动,将培养装置主体1内壁的灰尘进行全面的清理,避免培养装置主体1内里端的灰尘清理起来较为困难,不需要工作人员爬到培养装置主体1的内部对其进行清理。
[004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