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 / 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 / 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

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

申请号 CN202221129760.9 申请日 2022-05-11 公开(公告)号 CN218026150U 公开(公告)日 2022-12-13
申请人 陈超; 发明人 陈超;
摘要 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其中,反应腔体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并储存有 磁珠 冻干球的中心混合腔及设置在中心混合腔内并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 位置 以避免磁珠冻干球于中心混合腔内乱窜的限位元件,中心混合腔上设有进料端、出料端和通气端,本实用新型还记载了一种具有反应腔体结构的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心混合腔内限位元件的设置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的位置,避免磁珠冻干球在中心混合腔内乱窜和碰撞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并储存有磁珠冻干球的中心混合腔及设置在中心混合腔内并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位置以避免磁珠冻干球于中心混合腔内乱窜的限位元件,中心混合腔上设有进料端、出料端和通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内的限位柱,磁珠冻干球与限位柱抵靠设置以限制磁珠冻干球移动至限位柱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间隔设置,若干组限位柱之间留有用于液体通过的第一通液区间;
若干组限位柱沿平面方向排布,磁珠冻干球位于限位柱下部、中心混合腔内底面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或者,若干组限位柱沿圆周方向均布,磁珠冻干球位于限位柱内侧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构成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位置的容置区间,磁珠冻干球位于中心混合腔内底面和限位元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输出口,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通气口,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
所述中心混合腔内设有避免气泡堵塞第一通气口的挡板,挡板与第一通气口相对并位于第一通气口下部,挡板与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
所述第一通气口位于中心混合腔的上部,第一样本输入口、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均位于第一通气口和挡板的下方且相互错开设置,第一样本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均位于中心混合腔内底部,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位于第一样本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的上方。
6.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
7.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应腔体结构、设置在主体上的混合一腔、用于向混合一腔和中心混合腔输送反应溶液的容器组件、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废液和混合一腔废液的废液腔及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最终提取物的检测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均与混合一腔连接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及均与中心混合腔连接的第三容器、第四容器和第五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输出口,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通气口;
所述混合一腔上设有第二样本输入口、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第二输出口和废液排出口,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均设有通气端口;
所述混合一腔的第二样本输入口与第一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与第二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的第一样本输入口连接,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中心混合腔的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分别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连接,中心混合腔的第一输出口与检测腔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主体上设有补气通道和气路通道,补气通道分别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连接,气路通道分别与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的通气端口、中心混合腔的第一通气口连接;
所述补气通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接通或者截止补气通道的补气开关,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均分别设有启闭阀;
所述气路通道上设有分别控制废液腔、混合一腔、中心混合腔、检测腔外接气或者外接大气的切换阀,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的第一样本输入口之间、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之间、中心混合腔的第一输出口与检测腔的输入端之间均分别设有通断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容器的数量为一组或者两组;
所述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的数量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补气开关阀、切换阀外置于主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检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235511.0于2020年04月07日公开一种体外诊断分析装置及试剂卡,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反应腔、以及结合液接口,第一反应腔设有第一进液端、第一接气孔及第一出液端,第一出液端与第一接气孔相错开,结合液接口与第一反应腔连通;第一本体还包括清洗液接口,清洗液接口与第一反应腔相通;第一本体还包括洗脱液接口,洗脱液接口与第一反应腔相通;以及第一控制组件,第一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座与可移动设置于第一阀座的第一阀芯,第一阀座设置于第一本体上,且第一阀座分别与结合液接口、清洗液接口、洗脱液接口及第一反应腔相通,第一阀芯设有第一通道;结合液接口与第一反应腔之间通过第一流道连通,第一流道设有磁性颗粒接口,还包括与磁性颗粒接口可动连接的存储件,存储件设有用于存储磁性颗粒的存储腔、与存储腔相通的通孔;当存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通孔与第一流道不相通;当存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通孔与第一流道相通。
[0003] 磁性颗粒一般采用磁珠冻干球,存储件为用于储存磁珠冻干球的容器,故储存件亦称为磁珠容器,磁珠容器与试剂卡的第一流道连通时,磁珠容器向第一反应腔输送磁珠冻干球,如能够将磁珠冻干球集成于反应腔内部,则能够减少用于单独储存磁珠冻干球的容器,同时有效避免磁珠冻干球在流道内输送时的损失,如将磁珠冻干球直接存放在反应腔内部,磁珠冻干球在反应腔内乱窜并出现碰撞损坏,尤其在试剂卡运输过程中磁珠冻干球乱窜损伤的情况更为严重,影响试剂卡的检测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检测装置,其中心混合腔内限位元件的设置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的位置,避免磁珠冻干球在中心混合腔内乱窜和碰撞损坏。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反应腔体结构,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并储存有磁珠冻干球的中心混合腔及设置在中心混合腔内并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位置以避免磁珠冻干球于中心混合腔内乱窜的限位元件,中心混合腔上设有进料端、出料端和通气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元件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内的限位柱,磁珠冻干球与限位柱抵靠设置以限制磁珠冻干球移动至限位柱的外侧。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间隔设置,若干组限位柱之间留有用于液体通过的第一通液区间;
[0009] 若干组限位柱沿平面方向排布,磁珠冻干球位于限位柱下部、中心混合腔内底面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或者,若干组限位柱沿圆周方向均布,磁珠冻干球位于限位柱内侧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元件和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构成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位置的容置区间,磁珠冻干球位于中心混合腔内底面和限位元件之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输出口,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通气口,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
[0012] 所述中心混合腔内设有避免气泡堵塞第一通气口的挡板,挡板与第一通气口相对并位于第一通气口下部,挡板与中心混合腔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
[0013] 所述第一通气口位于中心混合腔的上部,第一样本输入口、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均位于第一通气口和挡板的下方且相互错开设置,第一样本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均位于中心混合腔内底部,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位于第一样本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的上方。
[0014]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体结构。
[0015]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体结构、设置在主体上的混合一腔、用于向混合一腔和中心混合腔输送反应溶液的容器组件、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废液和混合一腔废液的废液腔及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最终提取物的检测腔。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均与混合一腔连接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及均与中心混合腔连接的第三容器、第四容器和第五容器。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输出口,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上的第一通气口;
[0018] 所述混合一腔上设有第二样本输入口、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第二输出口和废液排出口,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均设有通气端口;
[0019] 所述混合一腔的第二样本输入口与第一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与第二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的第一样本输入口连接,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连接;
[0020] 所述中心混合腔的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分别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连接,中心混合腔的第一输出口与检测腔的输入端连接;
[0021] 所述主体上设有补气通道和气路通道,补气通道分别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连接,气路通道分别与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的通气端口、中心混合腔的第一通气口连接;
[0022] 所述补气通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接通或者截止补气通道的补气开关阀,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均分别设有启闭阀;
[0023] 所述气路通道上设有分别控制废液腔、混合一腔、中心混合腔、检测腔外接气或者外接大气的切换阀,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的第一样本输入口之间、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之间、中心混合腔的第一输出口与检测腔的输入端之间均分别设有通断阀。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容器的数量为一组或者两组;
[0025] 所述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的数量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补气开关阀、切换阀外置于主体。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心混合腔内限位元件的设置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的位置,避免磁珠冻干球在中心混合腔内乱窜和碰撞损坏,降低运输过程中磁珠冻干球的损伤,在应用的过程中避免了磁珠冻干球转移和损失,磁珠冻干球始终位于中心混合腔内,能更好地提升检测装置的提取效率。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 参见图1‑2,本反应腔体结构,反应腔体结构可应用在农业药物残留、医用、动物疾病等领域的试剂卡、卡盒、装置等检测产品上,包括主体1、设置于主体1并储存有磁珠冻干球2的中心混合腔3及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内并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2位置以避免磁珠冻干球2于中心混合腔3内乱窜的限位元件8,本实用新型中心混合腔3内限位元件8的设置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2的位置,避免磁珠冻干球2在中心混合腔3内乱窜和碰撞损坏,降低运输过程中磁珠冻干球2的损伤,保证磁珠冻干球2在后续应用时的效果,中心混合腔3上设有进料端、出料端和通气端,进料端和出料端的设置用于液体输入中心混合腔3以及液体输出中心混合腔3,通气端同于调节中心混合腔3内的气压以实现中心混合腔3的液体输入和输出。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限位元件8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内的限位柱,磁珠冻干球2与限位柱抵靠设置以限制磁珠冻干球2移动至限位柱的外侧,参见图1,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柱的外侧具体为限位柱的上部,当然,根据限位柱的设置方式、位置不同,限位柱的外侧亦可为限位柱的左侧、右侧等的方位。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限位柱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间隔设置,若干组限位柱之间留有用于液体通过的第一通液区间9,磁珠冻干球2一般为类球状,直径在3mm以内,相邻两组限位柱之间的距离小于磁珠冻干球2的直径,保证磁珠冻干球2不能经第一通液区间9移动至限位柱的外侧,中心混合腔3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直径均小于磁珠冻干球2的直径,避免磁珠冻干球2的窜至非限定区域;
[0033] 若干组限位柱沿平面方向排布,参见图1,在该实施例中,若干组限位柱沿平面方向间隔排布,限位柱的数量为四组,磁珠冻干球2位于限位柱下部、中心混合腔3内底面和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或者,若干组限位柱沿圆周方向均布,磁珠冻干球2位于限位柱内侧和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限位元件8和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构成用于限制磁珠冻干球2位置的容置区间14,在该实施例中,磁珠冻干球2位于中心混合腔3内底面和限位元件8之间。
[0035] 限位元件8和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留有用于液体通过的第二通液区间10,限位元件8和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的距离亦小于磁珠冻干球2的直径,保证磁珠冻干球2不能经第二通液区间10移动至限位元件8外侧。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4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输出口6,第一样本输入口4、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第一输出口6的直径均小于磁珠冻干球2的直径以避免磁珠冻干球2的泄漏,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通气口7,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的数量为三个;
[0037] 中心混合腔3内设有避免气泡堵塞第一通气口7的挡板11,挡板11能够用于阻挡气泡,挡板11与第一通气口7相对并位于第一通气口7下部,挡板11与中心混合腔3内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挡板11的竖向截面可呈T型状;
[0038] 第一通气口7位于中心混合腔3的上部,第一样本输入口4、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和第一输出口6均位于第一通气口7和挡板11的下方且相互错开设置,第一样本输入口4亦可作为中心混合腔3的废液输出口,第一样本输入口4和第一输出口6均位于中心混合腔3内底部,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位于第一样本输入口4和第一输出口6的上方。
[0039] 本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体结构。
[0040] 本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体结构、设置在主体1上的混合一腔、用于向混合一腔和中心混合腔3输送反应溶液的容器组件、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3废液和混合一腔废液的废液腔及用于接收中心混合腔3最终提取物的检测腔,反应腔体结构的应用能够将磁珠冻干球2集成在中心混合腔3内,使检测装置无需单独配置仅用于储存磁珠冻干球2的容器,减少容器的数量,磁珠冻干球2无需从容器、主体1内的流道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内,避免磁珠冻干球2在转移过程中的损失,磁珠冻干球2的反应均在中心混合腔3内完成,有效解决的磁珠冻干球2转移过程中损失的问题,提高了相应物质提纯的效率。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容器组件包括均与混合一腔连接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及均与中心混合腔3连接的第三容器、第四容器和第五容器。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进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样本输入口4及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出料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输出口6,通气端包括设置在中心混合腔3上的第一通气口7;
[0043] 混合一腔上设有第二样本输入口、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第二输出口和废液排出口,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均设有通气端口;
[0044] 混合一腔的第二样本输入口与第一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外置反应物输入口与第二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样本输入口4连接,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连接;
[0045] 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分别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连接,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输出口6与检测腔的输入端连接;
[0046] 主体1上设有补气通道12和气路通道13,补气通道12分别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连接,气路通道13分别与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的通气端口、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通气口7连接;
[0047] 补气通道12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入端接通或者截止补气通道的补气开关阀,补气开关阀接通时补气通道12与大气连接,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均分别设有启闭阀A、启闭阀B、启闭阀C、启闭阀D、启闭阀E,各个启闭阀分别控制对应容器输出端的开关。
[0048] 气路通道13上设有分别控制废液腔、混合一腔、中心混合腔3外接气泵或者外接大气的切换阀I、切换阀J、切换阀K,废液腔和检测腔的通气端口相接,废液腔和检测腔共用切换阀I,各个切换阀控制对应腔体外接气泵或者外接大气。
[0049] 另外,废液腔、混合一腔、检测腔上的通气端口、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通气口7对应的气路通道13上均分别设有多孔介质膜材,多孔介质膜材用于隔绝气溶胶和液体等,但气体可以通过多孔介质膜材。
[0050] 混合一腔的第二输出口与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样本输入口4之间、混合一腔的废液排出口与废液腔的输入端之间、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输出口6与检测腔的输入端之间分别设有通断阀G、通断阀F、通断阀H。
[0051] 中心混合腔3内的废液能够通过通断阀G、混合一腔、通断阀F输送至废液腔中,即中心混合腔3的第一样本输入口4可作为中心混合腔3的废液输出口。
[005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中,第四容器的数量为一组或者两组,第四容器用于盛装清洗液,第四容器的数量为两组则需要重复两次后续的步骤S6和S7,两组第四容器的设置有利于用于提高清洗效果,在该实施例中,以第四容器的数量为一组进行说明。
[0053] 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的数量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补气开关阀、切换阀外置于主体1,第一外置反应物输入口51、52、53分别与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的输出端连接。
[0054] 本检测装置需要配套检测设备进行使用,切换阀I、切换阀J、切换阀K的其中一个工位与大气连接,通断阀G、通断阀F、通断阀H的另一个工位与检测设备的气泵连接,切换阀通过切换工位控制对应腔体与大气连接或者与气泵连接。
[0055] 以检测装置进行核酸检测为例,第一容器储存样本液,第二容器储存裂解液、第三容器储存结合液,第四容器储存清洗液,第五容器储存洗脱液,检测装置运行步骤如下:
[0056] S1:第一容器内的样本液输送至混合一腔;
[0057] 具体为,补气开关阀、启闭阀A打开,切换阀J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混合一腔内的气体排出,第一容器内的样本液经启闭阀A输送至混合一腔,输送完成后关闭补气开关阀、启闭阀A,切换阀J切换至与大气连接。
[0058] S2:第二容器内的裂解液输送至混合一腔;
[0059] 具体为,补气开关阀、启闭阀B打开,切换阀J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混合一腔内的气体排出,第二容器内的裂解液经启闭阀B输送至混合一腔,样本液和裂解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输送完成后关闭补气开关阀、启闭阀B,切换阀J切换至与大气连接;
[0060] 以核酸检测为例,裂解液促使样本液中的核酸物质游离在裂解体系中,便于后续核酸物质的提纯。
[0061] S3:混合一腔内的第一混合物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
[0062] 具体为,通断阀G打开,切换阀K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混合一腔内的第一混合物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中,第一混合物与磁珠冻干球2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磁珠冻干球2溶解于第一混合物中并获得溶解磁珠,磁珠冻干球2溶解后能够移动至限位元件8外部,输送完成后关闭通断阀G,切换阀K切换至与大气连接;
[0063] S4:第三容器内的结合液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
[0064] 具体为,补气开关阀、启闭阀C打开,切换阀K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第三容器内的结合液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内,第二混合物与结合液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输送完成后关闭补气开关阀、启闭阀C,切换阀K切换至与大气连接。
[0065] 结合液的加入促使核酸物质与溶解磁珠的结合,获得磁珠结合物。
[0066] S5:中心混合腔3的废液抽入废液腔;
[0067] 具体为,通过检测设备上的磁体吸附中心混合腔3内的磁珠结合物,然后,打开通断阀G、通断阀F,切换阀I切换至与气泵连通,气泵抽气使中心混合腔3内第三混合物中未与溶解磁珠结合的废液经通断阀G、混合一腔、通断阀F进入废液腔内,废液抽入废液腔完成后,关闭通断阀G,切换阀I切换至与大气连通;
[0068] S6:第四容器的清洗液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
[0069] 具体为,补气开关阀、启闭阀D打开,切换阀K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第四容器的清洗液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内,清洗液浸没第三混合物,检测设备上的磁体不吸附磁珠结合物,磁珠结合物和清洗液混合得到第四混合物。
[0070] 清洗液对磁珠结合物进行清洗,使杂质与磁珠结合物分离。
[0071] S7:中心混合腔3的废液抽入废液腔;
[0072] 具体为,通过检测设备上的磁体吸附中心混合腔3内的磁珠结合物,然后,打开通断阀G、通断阀F,切换阀I切换至与气泵连通,气泵抽气使中心混合腔3内第四混合物中未与溶解磁珠结合的废液经通断阀G、混合一腔、通断阀F进入废液腔内,废液抽入废液腔完成后,关闭通断阀G,切换阀I切换至与大气连通。
[0073] S8:第五容器的洗脱液输入中心混合腔3;
[0074] 具体为,补气开关阀、启闭阀E打开,切换阀K切换至与气泵连接,气泵抽气使第五容器的洗脱液输送至中心混合腔3内,洗脱液浸没磁珠结合物,检测设备上的磁体不吸附磁珠结合物,洗脱液将核酸物质从磁珠结合物中洗脱并获得提取物,即核酸物质从溶解上洗脱分离,洗脱液输送完成后,补气开关阀、启闭阀E关闭,切换阀K切换至与大气连通;
[0075] S9:中心混合腔3的洗脱物输送至检测腔;
[0076] 具体为,通断阀H打开,切换阀I切换至与气泵连通,通断阀F关闭,气泵抽气将中心混合腔3的提取物输送至检测腔,输送完成后通断阀H关闭,切换阀I切换至与大气连通。
[0077] S10:检测设备再对检测腔内的提取物进行相应的检测。
[0078]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