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

申请号 CN202022201840.8 申请日 2020-09-30 公开(公告)号 CN213447169U 公开(公告)日 2021-06-15
申请人 南通合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天虎; 周颖;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包括壳体、填料板、若干组柱体、 底板 ,所述壳体的上端中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横向设有插槽,所述壳体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下料口,所述壳体的外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 耳 ,所述壳体的内部上端等距安装有若干组 弹簧 ,所述填料板位于壳体的内部且连接在弹簧的下端,所述填料板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本实用新 型壳 体、填料板、若干组柱体、底板分别为独立的结构,壳体与底板,底板与若干组柱体均便于连接和分离,便于使用,可一次进料完成对多组原料的分布且分布均匀,同时不会造成填料浪费的现象,整个装置均为透明结构设置,便于观察柱体内部情况,适合广泛的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包括壳体(1)、填料板(3)、若干组柱体(8)、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中部设有进料口(2),所述壳体(1)的内部横向设有插槽(14),所述壳体(1)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下料口(6),所述壳体(1)的外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16),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端等距安装有若干组弹簧(11),所述填料板(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连接在弹簧(11)的下端,所述填料板(3)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4),所述第一出料管(4)的下端位于填料板(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5),所述壳体(1)的中部横向贯穿有插板(13),所述插板(13)的一端也贯穿于填料板(3)的第一出料管(4)中,所述第二下料管(5)的下端位于下料口(6)中,若干组所述柱体(8)位于底板(7)中,且底板(7)中等距设有若干组用于容纳柱体(8)的安装壳(9),所述底板(7)连接在壳体(1)的下端,所述柱体(8)的上端位于下料口(6)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板(3)的上端中部位于进料口(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中设有密封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卡扣(17),所述卡扣(17)卡接在连接耳(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下端四分别连接有支脚(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填料板(3)、若干组柱体(8)、底板(7)、安装壳(9)均为透明状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知识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中,药物研发、遗传病和感染性疾病诊断、基因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杂交试验等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DNA片段,这些DNA片段大都需要人工合成;DNA合成的片段常常有不同的表述方法,比如寡核苷酸、PCR引物、接头、探针、短链引物和长链引物等,在现有的DNA的实验中,合成柱的分布工作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推出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包括壳体、填料板、若干组柱体、底板,所述壳体的上端中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内部横向设有插槽,所述壳体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下料口,所述壳体的外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上端等距安装有若干组弹簧,所述填料板位于壳体的内部且连接在弹簧的下端,所述填料板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下端位于填料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所述壳体的中部横向贯穿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一端也贯穿于填料板的第一出料管中,所述第二下料管的下端位于下料口中,若干组所述柱体位于底板中,且底板中等距设有若干组用于容纳柱体的安装壳,所述底板连接在壳体的下端,所述柱体的上端位于下料口的下方。
[000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填料板的上端中部位于进料口中。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料口中设有密封盖。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在连接耳上。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的下端四分别连接有支脚。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填料板、若干组柱体、底板、安装壳均为透明状设置。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填料板、若干组柱体、底板分别为独立的结构,壳体与底板,底板与若干组柱体均便于连接和分离,便于使用,原料在填料板中集中再进行统一分布,从第一出料管进入第二下料管,随着填料板中原料的重量带动弹簧上下弹动,填料板在壳体的内部上下浮动,带动第二下料管在下料口中上下浮动,使得填料板中的原料均匀的向下分布到底板中设有的若干组柱体中,可一次进料完成对多组原料的分布且分布均匀,同时不会造成填料浪费的现象,整个装置均为透明结构设置,便于观察柱体内部情况,适合广泛的推广。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料板在壳体内部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填料板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本实用新型柱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壳体;2、进料口;3、填料板;4、第一出料管;5、第二下料管;6、下料口;7、底板;8、柱体;9、安装壳;10、支脚;11、弹簧;13、插板;14、插槽;16、连接耳;1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DNA合成柱的分布装置,包括壳体1、填料板3、若干组柱体8、底板7,所述壳体1的上端中部设有进料口2,所述壳体1的内部横向设有插槽14,所述壳体1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下料口6,所述壳体1的外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耳16,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端等距安装有若干组弹簧11,所述填料板3位于壳体1的内部且连接在弹簧11的下端,所述填料板3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4,所述第一出料管4的下端位于填料板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下料管5,所述壳体1的中部横向贯穿有插板13,所述插板13的一端也贯穿于填料板3的第一出料管4中,所述第二下料管5的下端位于下料口6中,若干组所述柱体8位于底板7中,且底板7中等距设有若干组用于容纳柱体8的安装壳9,所述底板7连接在壳体1的下端,所述柱体8的上端位于下料口6的下方,柱体8放置在安装壳9中。
[0021] 具体的,所述填料板3的上端中部位于进料口2中,便于进料至填料板3中。具体的,所述进料口2中设有密封盖,对其进行密封。具体的,所述底板7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卡扣17,所述卡扣17卡接在连接耳16上,使得底板7连接在壳体1的下端。具体的,所述底板7的下端四角分别连接有支脚10,支脚10的下端置于桌面上能保持稳定的状态。具体的,所述壳体
1、填料板3、若干组柱体8、底板7、安装壳9均为透明状设置,便于观察内部的情况。
[0022] 具体的,使用时,原料从壳体1上端的进料口2进入壳体1内设有的填料板3中,原料在填料板3中被均匀的分布,向外拉动插板13,使得填料板3的底部被打开,原料从第一出料管4进入第二下料管5,随着填料板3中原料的重量,弹簧11上下弹动,填料板3在壳体1的内部上下浮动,带动第二下料管5在下料口6中上下浮动,使得填料板3中的原料均匀的向下分布到底板7中设有的若干组柱体8中,可一次进料完成对多组原料的分布且分布均匀,同时不会造成填料浪费的现象,整个装置均为透明结构设置,便于观察柱体8内部情况。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