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650445.X 申请日 2020-07-08 公开(公告)号 CN111748426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8
申请人 四川省眉山市金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庆春; 阮勇; 杨建康;
摘要 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裹丸芯的包衣层,所述包衣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 碳 脂肪醇5~20份、 微晶蜡 5~30份、聚乙二醇20~50份、氢化 蓖麻油 5~20份,其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7倍。本 发明 通过调节微丸包衣层的组分及比例,使得包衣层能够稳定存在于洗衣液环境中,避免微丸包衣层存放于洗衣液中一段时间后被洗衣液溶解、破坏;并且,清洗时在 水 体 环境下以及水流的冲击下,包衣层能够被部分或全部破坏,释放丸芯中的功能性助剂以提高洗涤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包括丸芯(1)、以及包裹丸芯(1)的包衣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层(2)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脂肪醇5 20份、微晶蜡5 30份、聚乙二醇20 50~ ~ ~
份、氢化蓖麻油5 20份;所述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
7倍。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1)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稀释剂30 50份、粘合剂2 10份、崩解剂20 50份、香精0.1 5份、杀菌剂3 20~ ~ ~ ~ ~
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壳聚糖、环糊精、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丸芯;
制备完成的丸芯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
配制包衣液,所述包衣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碳脂肪醇5 20份、微晶蜡5 30份、~ ~
聚乙二醇20 50份、氢化蓖麻油5 20份、溶剂50 200份;所述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 ~ ~
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 7倍;
~
开启圆盘造粒装置,喷洒包衣液,在丸芯表面形成包衣层,烘干后得到微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丸芯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计,将稀释剂30 50份、粘合剂2 10份、崩解剂20 50份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
~ ~ ~
按重量份计,将香精0.1 5份、杀菌剂3 20份溶解于30 100份润湿剂,形成喷洒液;
~ ~ ~
根据丸芯量调整喷液机构和控液机构的位置后,开启圆盘造粒装置造粒,直至丸芯大小达到预定尺寸;
烘干丸芯,并筛分出尺寸合格的丸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造粒装置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大盘(4)和喷液系统,所述喷液系统包括供液平台(12),所述供液平台(1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6)和缸体(14),所述缸体(14)上设置有进气管(141)和进液管(142),所述进气管(141)用于向缸体(14)内通入气体,进液管(142)用于向缸体(14)内通入喷洒液或包衣液;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有供液管(134),所述供液管(134)为中空结构,供液管(134)远离第一驱动装置(6)的一端活动贯穿缸体(14),且贯穿大盘(4)的底部,供液管(134)上设置有位于大盘(4)内的喷嘴,供液管(134)位于缸体(14)内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1),所述第一通孔(131)连通缸体(14)内部和供液管(134)内部,缸体(14)内的喷洒液或包衣液在气体的压下,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31)、供液管(134)和喷嘴喷洒至大盘(4)中;所述底座(3)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上设置有横梁(8),所述横梁(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0)和第二液压缸(15),所述第一液压缸(10)的底端安装有盖体(5),所述盖体(5)用于闭合大盘(4)的敞口端,所述第二液压缸(15)的底端活动贯穿盖体(5),且连接有控液机构(16),所述控液机构(16)用于调整喷嘴的喷射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机构(16)包括壳体(161),所述壳体(161)的侧壁上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第二通孔(162),相邻两排的第二通孔(162)的数量和/或尺寸不同。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洗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洗衣粉、皂粉、洗衣液是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在清洗时,人们通常会额外加入杀菌剂、留香珠、酶制剂、织物调理剂等功能性助剂以提高洗涤和助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清洗特定类型的衣物。
[0003] 为了达到洗涤效果,需要使用多种助剂,其使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使用多种产品,例如消费者希望对衣服进行杀菌除臭、柔顺时,需要使用洗衣液、杀菌剂、柔顺剂三个产品来实现上述效果。
[0004] 第二种方式是以微丸的结构,将多种功能性助剂构成的丸芯包裹在其中。在存储洗涤用品时,包衣层将功能性助剂包裹在其内部,有效地避免功能性助剂与洗涤用品直接接触,防止配伍禁忌的成分反应,影响洗涤效果。在使用洗涤用品时,包衣层在洗涤衣物时溶解、破裂,内部的功能性助剂与织物接触,产生特定的功能,提高洗涤和助洗效果。
[0005] 专利CN108330034A公开了一种添加在洗衣清洁皂中的微丸颗粒,其利用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物质作为隔热填料,结合粘结剂、颜料构成包衣层,使得其内部的蛋白酶酵素能够稳定存在于包衣层中,当使用洗涤用品时,包衣层剥离以释放酵素,进而提高去污。专利CN102433225B公开了一种性蛋白酶包衣微丸,该微丸的包衣层主要采用糊精、淀粉、豆粉,与洗衣粉有较好的混合均匀度,且溶解速度快、保存期长,其内部的功能性助剂的活力损失小。
[0006] 现有技术中,微丸的包衣层主要应用于洗衣粉和清洁皂中。洗衣粉和清洁皂为固体环境,对包衣层的要求在于存储状态下的隔离和清洗状态下的快速溶解。但是,当微丸应用到洗衣液中时,洗衣液为液体环境,其能够破坏包衣层,导致在存储期间丸芯与洗衣液直接接触,造成洗衣液中产生悬浮物,功能性助剂活力损失,洗涤或助洗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该微丸通过调节包衣层的组分及比例,使得包衣层能够稳定存在于洗衣液环境中,避免微丸包衣层存放于洗衣液中一段时间后被洗衣液溶解、破坏;并且,清洗时,在液体环境被稀释以及流的冲击下,包衣层能够被部分或全部破坏,释放丸芯中的功能性助剂以提高洗涤效果。
[0008] 该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 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包括丸芯、以及包裹丸芯的包衣层,所述包衣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脂肪醇5~20份、微晶蜡5~30份、聚乙二醇20~50份、氢化蓖麻油5~20份。
[0010] 本技术方案中,微丸的结构同现有技术中相同,包括丸芯和包衣层两部分,包衣层将丸芯包裹在其内部以隔离丸芯和外部空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丸芯的质量占微丸总质量的30~80%,包衣层的质量占微丸总质量的20~70%。
[0011]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包衣层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含量。本技术方案中,微丸包括高碳脂肪醇5~20份、微晶蜡5~30份、聚乙二醇20~50份、氢化蓖麻油5~20份及杂质。其中,高碳脂肪醇是指12~22个碳原子链的脂肪族的醇类。通过上述组分及含量,包衣层在洗衣液中能够保持结构稳定,避免洗衣液与丸芯接触,从而避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接触后产生白色絮状物,导致洗衣液体系不稳定、洗衣液出现分层。
[0012]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衣层中还包括着色剂,按重量份计,所述着色剂为0.1~5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 作为本发明中包衣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7倍。当包衣层中氢化蓖麻油含量少而高碳脂肪醇、微晶蜡的含量多时,包衣层虽然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更高的稳定性以隔离丸芯和洗衣液,但清洗过程中,包衣层不易被破坏,清洗完成后仍会残留部分完好的微丸;当包衣层中氢化蓖麻油含量多而高碳脂肪醇、微晶蜡的含量少时,包衣层在清洗过程中能够被完全破坏,但其存储时间较短,在长时间存储后,洗衣液中会有少量絮状物产生。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重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的重量的5~7倍时,包衣层既能够在洗衣液中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也能够在水流的冲击、搅拌作用下快速被破坏,从而释放出丸芯部分。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丸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稀释剂30~50份、粘合剂2~10份、崩解剂 20~50份、香精0.1~5份、杀菌剂3~20份。通过上述组分和含量,丸芯在接触水流后,能够更快地溶解,同时,香精和杀菌剂作为功能性助剂能够起到除异味和杀菌的作用,提高洗涤效果。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壳聚糖、环糊精、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为乳糖、蔗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其将各组分按特定的比例和顺序加入至圆盘造粒机后,依次形成丸芯和包衣层,最终得到适用于洗衣液体系的微丸。
[0020] 该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21] 一种用于洗衣液的微丸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 制备丸芯;
[0023] 制备完成的丸芯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
[0024] 配制包衣液,所述包衣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碳脂肪醇5~20份、微晶蜡5~30份、聚乙二醇20~50份、氢化蓖麻油5~20份、溶剂50~200份;
[0025] 开启圆盘造粒装置,喷洒包衣液,在丸芯表面形成包衣层,烘干后得到微丸。
[0026] 上述步骤中,所述制备丸芯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027] 按重量份计,将稀释剂30~50份、粘合剂2~10份、崩解剂20~50份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
[0028] 按重量份计,将香精0.1~5份、杀菌剂3~20份溶解于30~100份润湿剂,形成喷洒液;
[0029] 根据丸芯量调整喷液机构和控液机构的位置后,开启圆盘造粒装置造粒,直至丸芯大小达到预定尺寸;
[0030] 烘干丸芯,并筛分出尺寸合格的丸芯。
[0031] 上述步骤中,高碳脂肪醇是指12~22个碳原子链的脂肪族的醇类;溶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苯、甲苯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7倍。
[0032] 在部分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包衣液中还包括着色剂0.1~5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3]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5]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壳聚糖、环糊精、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6]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为乳糖、蔗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7]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为水、乙醇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0038] 作为本发明微丸制备工艺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工艺对圆盘造粒装置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在制备过程中,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喷液喷洒的位置和喷洒量,从而能够针对不同制备量的微丸均能够实现均匀喷洒,避免局部微丸过于湿润所导致的微丸质量低,包衣层厚度不均匀等情况,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包衣层厚度均匀。
[0039] 圆盘造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大盘和喷液系统,所述喷液系统包括供液平台,所述供液平台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缸体,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液管,所述进气管用于向缸体内通入气体,进液管用于向缸体内通入喷洒液或包衣液;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供液管,所述供液管为中空结构,供液管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活动贯穿缸体,且贯穿大盘的底部,供液管上设置有位于大盘内的喷嘴,供液管位于缸体内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缸体内部和供液管内部,缸体内的喷洒液或包衣液在气体的压力下,依次通过第一通孔、供液管和喷嘴喷洒至大盘中;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安装有盖体,所述盖体用于闭合大盘的敞口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活动贯穿盖体,且连接有控液机构,所述控液机构用于调整喷嘴的喷射度。
[0040] 本技术方案中,圆盘造粒装置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底座,以及底座上安装的能够调节其角度的大盘。其改进在于喷液系统,通过对喷液系统的改进,使得喷嘴能够根据大盘中颗粒的实际移动轨迹调节调整喷液的方向和强度,避免不同体积、大小的颗粒在大盘不同转速下移动轨迹发生变化时,液体喷洒不均导致的局部颗粒湿润,粘附在转运部件上、不利于干燥、以及包衣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
[0041] 具体地,喷液系统包括供液平台,所述供液平台安装于底座上。在部分实施例中,大盘的角度不可调,供液平台与大盘的底面平行;在部分实施例中,大盘角度和供液平台的角度均可调节,且大盘和供液平台同步移动并始终保持平行。
[0042] 供液平台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和缸体,缸体上设置的进气管用于向缸体内通入气体,优选地,进气管连接惰性气源,以确保微丸制备时,各组分处于惰性气氛下。缸体上设置的进液管用于向缸体内通入喷洒液或包衣液,在气体的推动下,缸体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中被压入供液管中,在供液管内部移动至供液管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最终从喷嘴中喷出。
[0043] 本技术方案中,供液管的外壁与大盘的底面固定连接,也即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供液管驱动大盘转动,大盘同供液管、喷嘴的转速相同。
[0044] 底座的两侧设置的安装架上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其中,第一液压缸的底端安装有盖体,当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时,能够调节盖体与其下方的大盘之间的间距,进而开启或关闭大盘的敞口端。第二液压缸的底端活动贯穿盖体,底端上连接有控液机构,所述控液机构能够在盖体内部沿第二液压缸的中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完全或部分遮挡喷嘴,使得喷嘴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能够向大盘内喷洒液体,而旋转到一定角度时被控液机构遮挡封闭。
[0045] 使用时,调节大盘和供液平台的角度,在大盘中倒入颗粒后,通过调节第一液压缸调节盖体位置以闭合大盘的敞口端;之后将配制好的喷洒液或包衣液倒入缸体中,开启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大盘和喷嘴转动;开启气源,气体进入缸体后,将缸体内的液体压入供液管中,最终通过喷嘴喷洒在大盘内部。在大盘转动过程中,通过盖体上观察窗可以观察到内部颗粒的形成情况,根据颗粒的大小及湿润程度能够调节控液机构高度,以完全或部分遮挡喷嘴,实现在颗粒的整个移动轨迹上,部分区域中的颗粒受到液体喷淋,部分区域中的颗粒不受液体喷淋,能够根据颗粒的湿润程度调节喷液角度和喷液量,从而包衣层的均匀度和产品质量,避免部分颗粒过于湿润而粘附在传送带或排料口。
[0046] 作为本发明圆盘造粒装置中控液机构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液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第二通孔,相邻两排的第二通孔的数量和/或尺寸不同。该结构使得壳体上自上至下设置的多排第二通孔能够遮挡不同的角度。当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壳体上下移动时,喷嘴能够与不同排的第二通孔处于同一高度,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控液机构与喷嘴的相对高度,实现喷嘴封闭角度与开启角度的控制。优选地,各排第二通孔的通孔数量和尺寸均不相同,以提供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
[004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8] 1、本发明通过调节微丸包衣层的组分及比例,使得包衣层能够稳定存在于洗衣液环境中,避免微丸包衣层存放于洗衣液中一段时间后被洗衣液溶解、破坏;并且,清洗时,在水体环境下以及水流的冲击下,包衣层能够被部分或全部破坏,释放丸芯中的功能性助剂以提高洗涤效果;
[0049] 2、本发明的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重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的重量的5~7倍,该比例使得包衣层既能够在洗衣液中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也能够在水流的冲击、搅拌作用下快速被破坏,从而释放出丸芯部分;
[0050] 3、本发明将各组分按特定的比例和顺序加入至圆盘造粒机后,依次形成丸芯和包衣层,最终得到适用于洗衣液体系的微丸。
[0051] 4、本发明的微丸制备工艺对圆盘造粒装置进行优化,使得在制备过程中,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喷液喷洒的位置和喷洒量,从而能够针对不同制备量的微丸均能够实现均匀喷洒,避免局部微丸过于湿润所导致的微丸质量低,包衣层厚度不均匀等情况,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包衣层厚度均匀;
[0052] 5、本发明在大盘转动过程中,通过盖体上观察窗可以观察到内部颗粒的形成情况,根据颗粒的大小及湿润程度能够调节控液机构高度,以完全或部分遮挡喷嘴,实现在颗粒的整个移动轨迹上,部分区域中的颗粒受到液体喷淋,部分区域中的颗粒不受液体喷淋,能够根据颗粒的湿润程度调节喷液角度和喷液量,从而包衣层的均匀度和产品质量,避免部分颗粒过于湿润而粘附在传送带或排料口;
[0053] 6、本发明调节喷嘴与不同层的第二通孔处于相同高度,实现通过调节控液机构与喷嘴的相对高度,达到喷嘴封闭角度与开启角度的控制的目的,同时,各层第二通孔的通孔数量和尺寸均不相同,以提供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
[0054] 7、本发明的喷液系统的喷嘴采用刚性喷嘴与柔性喷嘴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喷嘴在旋转过程中,在接触控液机构的壳体时,第二喷嘴产生形变并关闭,液体无法从第二喷嘴中喷出,在喷嘴未与控液机构接触时,第二喷嘴恢复原状,液体从第二喷嘴中喷出,进而控制喷嘴对颗粒移动轨迹上的特定区域进行喷液;
[0055] 8、本发明的丸芯包含香精、杀菌剂等功能性助剂,在清洗时能够与织物或者衣服接触起到除异味和杀菌的作用,提高洗涤效果。附图说明
[0056]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57]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微丸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微丸制备工艺的流程框图
[0059]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微丸制备工艺所采用的圆盘造粒装置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盖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喷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喷嘴的剖面示意图;
[0063]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控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喷嘴未被控液机构壳体遮挡时的示意图;
[0065]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圆盘造粒装置的喷嘴被控液机构壳体遮挡时的示意图。
[0066]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67] 1‑丸芯,2‑包衣层,3‑底座,4‑大盘,5‑盖体,6‑第一驱动装置,7‑安装架,8‑横梁,9‑ 第二驱动装置,10‑第一液压缸,11‑刮刀,12‑供液平台,13‑喷液机构,131‑第一通孔,
132‑ 第一喷嘴,133‑第二喷嘴,134‑供液管,14‑缸体,141‑进气管,142‑进液管,15‑第二液压缸, 151‑活塞杆,16‑控液机构,161‑壳体,16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6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0]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别限制,在市场上购买的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即可制备。
[0071]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纯度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优选采用分析纯或洗涤用品制备领域常规的纯度要求。
[0072] 本发明所有原料,其牌号和简称均属于本领域常规牌号和简称,每个牌号和简称在其相关用途的领域内均是清楚明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牌号、简称以及相应的用途,能够从市售中购买得到或者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0073] 【实施例1】
[0074] 制备用于洗衣液的微丸M1:
[0075] 称取30份乳糖,10份蔗糖,2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海藻酸钠,20份微晶纤维素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3份香精、10份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40份润湿剂中形成喷洒液,所述润湿剂为乙醇:水=1:1的混合液;设置圆盘造粒装置的各项参数,其中,供参数设定为15Hz,大盘转速为200rpm、喷液频率为20Hz,设定完成后,依次开启供风、转盘和供液开关;当颗粒大小达到100目左右时,停止喷液;开启舱放料,然后将微丸放入沸腾式干燥机中进行烘干,控制温度在60℃,保温30min;用80目筛网进行筛分,将80目下的微丸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50份包衣剂和0.2份着色剂加入至50份甲苯中加热、搅拌形成包衣液,开启喷液进行包衣,喷雾完成后继续保持5min,其中包衣剂包括高碳脂肪醇15份、微晶蜡10份、聚乙二醇20份、氢化蓖麻油5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用60~80目筛网对喷洒包衣液后的微丸进行筛分,收集60‑80 目之间的微丸,得到微丸M1。微丸M1的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含量的约5.4倍。
[0076] 【实施例2】
[0077] 制备用于洗衣液的微丸M2:
[0078] 称取30份乳糖,20份蔗糖,5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海藻酸钠,40份微晶纤维素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0.5份香精、5份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溶于60份润湿剂中形成喷洒液,所述润湿剂为去离子水;设置圆盘造粒装置的各项参数,其中,供风参数设定为25Hz,大盘转速为500rpm、喷液频率为40Hz,设定完成后,依次开启供风、转盘和供液开关;当颗粒大小达到80目左右时,停止喷液;开启舱门放料,然后将微丸放入沸腾式干燥机中进行烘干,控制温度在70℃,保温40min;用80目筛网进行筛分,将80目下的微丸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50份包衣剂和5份着色剂加入至100份甲苯中加热、搅拌形成包衣液,开启喷液进行包衣,喷雾完成后继续保持5min,其中包衣剂包括高碳脂肪醇10份、微晶蜡10份、聚乙二醇20份、氢化蓖麻油10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用60~80目筛网对喷洒包衣液后的微丸进行筛分,收集60‑80目之间的微丸,得到微丸M2。微丸M2的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含量的约2.1倍。
[0079] 【实施例3】
[0080] 制备用于洗衣液的微丸M3:
[0081] 称取20份乳糖,10份蔗糖,1份羧甲基纤维素,5份海藻酸钠,20份微晶纤维素,20 份羧甲基淀粉钠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5份香精、3份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溶于50 份润湿剂中形成喷洒液,所述润湿剂为乙醇;设置圆盘造粒装置的各项参数,其中,供风参数设定为30Hz,大盘转速为800rpm、喷液频率为60Hz,设定完成后,依次开启供风、转盘和供液开关;当颗粒大小达到80目左右时,停止喷液;开启舱门放料,然后将微丸放入沸腾式干燥机中进行烘干,控制温度在70℃,保温40min;用80目筛网进行筛分,将80目下的微丸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100份包衣剂和2份着色剂加入至150份乙酸乙酯中加热、搅拌形成包衣液,开启喷液进行包衣,喷雾完成后继续保持10min,其中包衣剂包括高碳脂肪醇35份、微晶蜡30份、聚乙二醇25份、氢化蓖麻油10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用60~80目筛网对喷洒包衣液后的微丸进行筛分,收集60‑80目之间的微丸,得到微丸M3。微丸M3的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含量的约6.7倍。
[0082] 【实施例4】
[0083] 制备用于洗衣液的微丸M4:
[0084] 称取20份乳糖,20份淀粉,2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海藻酸钠,40份微晶纤维素,10 份羧甲基淀粉钠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0.1份香精、15份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70份润湿剂中形成喷洒液,所述润湿剂为去离子水:乙醇=2:1的混合液;设置圆盘造粒装置的各项参数,其中,供风参数设定为20Hz,大盘转速为300rpm、喷液频率为30Hz,设定完成后,依次开启供风、转盘和供液开关;当颗粒大小达到80目左右时,停止喷液;开启舱门放料,然后将微丸放入沸腾式干燥机中进行烘干,控制温度在60℃,保温40min;用80目筛网进行筛分,将80目下的微丸倒入圆盘造粒装置中;将70份包衣剂和1份着色剂加入至120 份乙酸乙酯中加热、搅拌形成包衣液,开启喷液进行包衣,喷雾完成后继续保持10min,其中包衣剂包括高碳脂肪醇25份、微晶蜡20份、聚乙二醇20份、氢化蓖麻油5份,着色剂选自红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黄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用60~80目筛网对喷洒包衣液后的微丸进行筛分,收集60‑80目之间的微丸,得到微丸M4。微丸M4的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含量的约11.2倍。
[0085] 【实施例5】
[0086] 微丸稳定性测试:
[0087] 取100份市售洗衣液A,加入5份醋酸杆菌纤维素,在转速1000rpm下搅拌20分钟得到试验用洗衣液环境,在该洗衣液中分别添加微丸M1至M4,搅拌均匀后得到洗衣液D1至 D4。
[0088] 将洗衣液D1至D4放入环境1、环境2中放置7日和14日。其中,环境1为40±2℃的烘箱中,环境2为‑5±2℃的箱中。将洗衣液D1至D4倒入洗衣机中清洗1小时,衣物体积占洗衣筒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洗衣筒转速为800rpm,抽样检测清洗液体中是否存在未破裂的微丸。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89] 表1各洗衣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测试结果
[0090]
[0091] 由表1可知,洗衣液D1~D4在环境1和环境2中均能保持澄清透明的状态7日以上,微丸M1~M4保持均匀悬浮无沉底,洗衣液体系稳定性好。在清洗过程中,在水流的搅动和衣物的摩擦下,包衣层被破坏、溶解,部分或全部微丸的包衣层破裂,香精、杀菌剂等功能性助剂进入到清洗液体中,起到除异味和杀菌的作用。
[0092] 由表1可以看出,当包衣层中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7 倍时,微丸不仅能够至少在环境1和环境2中保持稳定性达14日,而且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快速破裂。而当该含量小于5倍时,D2在环境1和环境2中存放14日后,部分微丸的包衣层会出现破裂,导致洗衣液与丸芯接触,进而产生白色絮状物;当该含量大于7倍时,D4能够在环境1和环境2中存放14日,但在清洗1小时后,随机抽样的清洗液体中仍能够发现未破裂的微丸。因此,说明高碳脂肪醇和微晶蜡的含量之和为所述氢化蓖麻油的含量的5~7倍时,包衣层既能够在洗衣液中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也能够在水流的冲击、搅拌作用下快速被破坏,从而释放出丸芯部分。
[0093] 【实施例6】
[0094] 如图3至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圆盘造粒装置包括底座3,底座3上设置有大盘4和喷液系统,喷液系统包括供液平台12,所述供液平台1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6和缸体14,缸体14上设置有进气管141和进液管142,进气管141用于向缸体14内通入气体,进液管142用于向缸体14内通入喷洒液或包衣液;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有供液管134,所述供液管134为中空结构,供液管134远离第一驱动装置6的一端活动贯穿缸体14,且贯穿大盘4的底部,供液管134上设置有位于大盘4内的喷嘴,供液管134 位于缸体14内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1,所述第一通孔131连通缸体14内部和供液管 134内部,缸体14内的喷洒液或包衣液在气体的压力下,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31、供液管134 和喷嘴喷洒至大盘4中;底座3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7,安装架7上设置有横梁8,横梁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0和第二液压缸15,所述第一液压缸10的底端安装有盖体5,所述盖体5用于闭合大盘4的敞口端,所述第二液压缸15的底端活动贯穿盖体5,且连接有控液机构16,所述控液机构16用于调整喷嘴的喷射角度。
[0095] 使用时,调节大盘和供液平台的角度,在大盘中倒入颗粒后,通过调节第一液压缸调节盖体位置以闭合大盘的敞口端;之后将配制好的喷洒液或包衣液倒入缸体中,开启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大盘和喷嘴转动;开启气源,气体进入缸体后,将缸体内的液体压入供液管中,最终通过喷嘴喷洒在大盘内部。在大盘转动过程中,通过盖体上观察窗可以观察到内部颗粒的形成情况,根据颗粒的大小及湿润程度能够调节控液机构高度,以完全或部分遮挡喷嘴,实现在颗粒的整个移动轨迹上,部分区域中的颗粒受到液体喷淋,部分区域中的颗粒不受液体喷淋,能够根据颗粒的湿润程度调节喷液角度和喷液量,从而包衣层的均匀度和产品质量,避免部分颗粒过于湿润而粘附在传送带或排料口。
[0096] 在部分实施例中,大盘的角度不可调,供液平台与大盘的底面平行;在部分实施例中,大盘角度和供液平台的角度均可调节,且大盘和供液平台同步移动并始终保持平行。
[0097]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盖体的内径略大于大盘的外径,以使得盖体盖合在大盘上时,通入缸体的气体能够从盖体与大盘的盖合的缝隙中排出。
[0098]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刮刀。
[0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横梁沿其横向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盖体调整角度,以使得盖体的角度能够随大盘角度调整而改变。
[0100]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步进电机,也可以是伺服电机
[0101] 如图6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固定连接在供液管的侧壁上,第二喷嘴固定连接在第一喷嘴上,供液管与第一喷嘴、第二喷嘴连通。其中,第一喷嘴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第二喷嘴由橡胶制成,优选地,第二喷嘴由橡胶或丁腈橡胶制成。
[0102] 通过该设计,控液机构的壳体的内径大于第一喷嘴的长度而小于喷嘴的总长度,使得喷嘴在旋转过程中,如图9所示,在接触控液机构的壳体时,第二喷嘴产生形变并关闭,液体无法从第二喷嘴中喷出,如图8所示,在喷嘴未与控液机构接触时,第二喷嘴恢复原状,液体从第二喷嘴中喷出。
[0103]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喷嘴的内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以加速其内部的流体的流速,在未受控液机构遮挡时,液体喷出速度能够更快达到预设速度。
[0104]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控液机构16包括壳体161,所述壳体161的侧壁上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排第二通孔162,相邻两排的第二通孔162的数量和/或尺寸不同。优选地,各排第二通孔的通孔数量和尺寸均不相同,以提供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
[0105] 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例如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等)只是为了描述清楚起见而对相应部件进行区别,不旨在限制任何次序或者强调重要性等。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使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010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