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恶臭抵消的茚满衍生物

申请号 CN202311496444.4 申请日 2016-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779729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2
申请人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发明人 M·罗杰斯; C·马格特; C·弗勒米尔; B·史密斯; S·菲兹格拉尔德; M·雷特尔; S·尼克莱;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恶臭抵消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茚满部分(如式(I)中所定义)的恶臭掩蔽成分,以及包含这些成分的恶臭掩蔽组合物。
权利要求

1.式(V)化合物作为MOC成分用于改变、抑制、减少、降低或掩蔽卫生间恶臭的用途:
其中n代表1或2;
1
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7
R为C1‑3基;
3
R代表氢原子或C1‑4烃基或C1‑3烷基;而且
4 5 6
R、R和R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
条件是不包括2‑甲氧基‑2,3‑二氢‑1H‑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式(V)化合物为式(III)的化合物:
其中n代表1或2;
1
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9
R代表甲基或乙基;而且
3
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化合物是C11‑13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化合物是(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基甲基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卫生间恶臭是由粪臭素、C1‑7脂肪族羧酸、甲基吗啉、巯基乙酸、甲酚、C1‑4二烷基硫醚或二硫醚或三硫醚、吲哚和/或C1‑7硫醇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而产生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卫生间恶臭是由粪臭素、对甲酚,二甲硫醚或二硫醚或三硫醚、吲哚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而产生的。
7.式(V)化合物:
其中n代表1或2;
1
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7
R是C1‑3烃基;
3
R代表氢原子或C1‑4烃基或C1‑3烷氧基;而且
4 5 6
R、R和R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
条件是不包括2‑甲氧基‑2,3‑二氢‑1H‑茚。
8.一种MOC组合物,其包含:
i)作为MOC成分的至少一种权利要求7中定义的式(V)化合物,其中该式(V)化合物通过阻断嗅觉受体和可选的气味遮盖起作用;
ii)至少一种从由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成分;和
iii)可选地,至少另一种MOC化合物;和
iv)可选地,至少一种香料佐剂。
9.一种MOC消费品,其包含至少一种权利要求7中定义的式(V)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其中该式(V)化合物通过阻断嗅觉受体和可选的气味遮盖起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MOC消费品,其中,该MOC消费品选自织物护理产品、卫生纸或卫生巾、空气清新产品、表面护理产品和/或宠物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MOC消费品,其中,该MOC消费品选自:
‑织物护理产品,其形式为液体洗涤剂、粉末洗涤剂、片状洗涤剂、条状洗涤剂、浆状洗涤剂、液体织物柔软剂、片状织物柔软剂、织物香味促进剂、衣物预处理剂、织物清新剂、熨烫、衣物漂白剂、地毯清洁粉或地毯清洁剂;
‑空气清新产品,其形式为空气清新剂喷雾剂、凝胶型空气清新剂、液芯型空气清新剂、包含多孔基材的固体空气清新剂、包含可渗透膜的液体型或凝胶型空气清新剂、电动空气清新剂和双效空气清新剂/消毒喷雾剂;和/或
‑表面护理产品,其形式为多用途清洁剂、家具抛光剂、木地板清洁剂、卫生间护理产品。

说明书全文

用于恶臭抵消的茚满衍生物

[0001] 本发明是2016年6月27日申请发明名称为“用于恶臭抵消的茚满衍生物”的第201680039740.3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香料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恶臭掩蔽组合物和/或成分,以及用于抵消或掩蔽恶臭的方法和具有气味掩蔽性质的加香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3] 闻起来有恶臭的气味存在于许多环境中,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遭受到。引发这种不良感觉的气味在任何环境中都会产生。特别是可以列举商业和住宅环境恶臭,这些恶臭可以由例如废物、垃圾容器、厕所、猫砂和食物处理加工产生。卫生间(特别是粪便)、厨房和身体恶臭只是日常生活中恶臭的常见环境来源中的几种。所述恶臭通常是多于一种恶臭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其通常可包括各种胺、硫醇、硫醚、短链脂肪族和不饱和酸例如脂肪酸及它们的衍生物。
[0004] 住宅或身体相关的恶臭通常是由于各种化学化合物产生,例如在粪便恶臭中发现的吲哚、粪臭素和甲硫醇;在尿液中发现的哌啶和吗啉;在厨房和垃圾恶臭中发现的吡啶和三乙胺;和在腋窝恶臭中发现的短链脂肪酸,例如3‑甲基‑3‑羟基己酸、3‑甲基己酸或3~20甲基‑2‑己烯酸。
[0005] 显然,这种恶臭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愉快的,所以一直需要能降低或抑制恶臭的感知的恶臭抵消(MOC)技术。存在通过MOC组合物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方法,包括i)气味遮盖(其涉及用令人愉快的更强的气味叠盖在恶臭上)和/或ii)气味拮抗(其涉及通过将参与解码被认为是不好的气味剂的嗅觉受体阻断来抑制或降低感知,或者iii)通过化学或物理截取不良气味分子或通过阻止其形成而产生的气味隔离)。
[0006] 然而,这项任务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导致恶臭的化学物质引起极其强烈的气味,并且可能具有比用于掩盖它们的气味剂低得多的检测阈值。因此必须使用过量的MOC组合物/化合物来达到可接受的恶臭抵消作用。
[0007] 现有技术报道了一些MOC组合物,并且特别可提及EP 1393752,其报道了使用一些苯基衍生物作为对厨房、垃圾箱或尿液臭味的恶臭抵消成分。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对抗粪便恶臭的MOC组合物。
[0009] 本发明的化合物从未被列举为有用的MOC成分,并且在文献中仅列举了其中的少数成分;特别是可列举EP 1022265,其报道了一些本发明衍生物作为加香成分的标准用途;如上所述,加香用途不同于MOC用途。

发明内容

[0010] 现在我们出乎意料地发现,式(I)的化合物可用于抵消卫生间,特别是粪便型恶臭:
[0011]
[0012] 其中n代表1或2;
[0013]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014] R2代表CH2OR7或R8CO基团,R7为氢原子或C1‑3基或R8CO基团,R8为氢原子或C1‑3烃基;
[0015] R3代表氢原子或C1‑4烃基或C1‑3烷基;而且
[0016] R4、R5和R6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这样一种化合物,其中n代表1或2;
[0018]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019] R2代表CH2OR7或R8CO基团,R7为氢原子或C1‑3烷基或R8CO基团,R8为氢原子或C1‑3烷基;
[0020] R3代表氢原子或C1‑4烃基或C1‑2烷氧基;而且
[0021] R4、R5和R6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式(II)的化合物:
[0023]
[0024] 其中n代表1或2;
[0025]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026] R2代表CH2OR7或R8CO基团,R7为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或R8CO基团,R8为甲基或乙基;
[0027] R3代表氢原子或C1‑4烷基;而且
[0028] R4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029]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式(III)的化合物:
[0030]
[0031] 其中n代表1或2;
[0032]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033] R9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或CH3CO基团;而且
[0034] R3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035]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式(IV)的化合物:
[0036]
[0037] 其中n代表1或2;
[0038]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0039] R10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而且
[0040] R3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041]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其中n为1的化合物。
[0042]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C11‑13化合物。
[0043] 为了清楚起见,化合物(I)可以以外消旋体的形式使用,即具有等于0的e.e.(对映体过量),或作为对映体富集形式使用,即具有大于0,优选大于50,甚至大于80或95的e.e.。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以外消旋体的形式使用。
[0044]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以令人愉快的气味为特征(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香料技术的标准),即已知为加香成分,或以具有弱的或不可检测的气味为特征。为了清楚起见,“弱的或不可检测的化合物”是指这样一种化合物,其要么不具有气味,要么具有远高于其蒸气压的气味感觉阈值。
[0045] 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具体但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如下表1中的化学品:
[0046] 表1:本发明化合物的具体例子
[0047]
[0048]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本发明化合物是C11‑C13化合物。
[0049]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式(I)化合物是2,5‑二甲基‑2‑茚满甲醇、(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基甲基醚、(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5‑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乙酸(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酯、1‑(2,5‑二甲基‑2,
3‑二氢‑1H‑茚‑2‑基)乙、(2,4,6‑三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和/或(2,6‑二甲基‑1,2,3,4‑四氢‑2‑基)甲醇。
[005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式(I)化合物是2,5‑二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2,4,6‑三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乙酸(2‑甲基‑
2,3‑二氢‑1H‑茚‑2‑基)甲酯和/或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特别是2,
5‑二甲基‑2‑茚满甲醇、(5‑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和/或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酮。
[0051] 式(V)的化合物也是新颖的化合物,因此也是发明的目的:
[0052]
[0053] 其中n代表1或2;
[0054]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或乙基;
[0055] R7是C1‑3烃基;
[0056] R3代表氢原子或C1‑4烃基或C1‑3烷氧基;而且
[0057] R4、R5和R6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3烷基;
[0058] 条件是不包括2‑甲氧基‑2,3‑二氢‑1H‑茚;
[0059] 可以理解,对于式(V),各种R基团或n的上述含义也适用。
[0060]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上述定义的化合物作为MOC成分的用途,例如改变、抑制、减少、降低或掩蔽卫生间特别是粪便恶臭的感官感知。换句话说,涉及一种改变、抑制、减少、降低或掩蔽卫生间特别是粪便恶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空气中或在表面上或向恶臭源释放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的步骤。通过“本发明化合物的用途”,在此还必须理解含有化合物(I)并且可以有利地使用的任何MOC组合物的用途。
[0061] 作为粪便恶臭的非限制性例子,可以列举卫生间等中存在的任何恶臭,包括但不限于:在使用卫生间之后立即存在的气味;挥之不去的卫生间气味;以及经常起源于浴室潮湿区域(例如桶周围)的发霉或霉臭味。
[0062]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卫生间特别是粪便恶臭可以用形容词如便臭、粪臭、焦油和/或动物气味类型来描述。
[0063]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如上所述,本发明化合物特别是用于对抗由粪臭素、C1‑7脂肪族羧酸、甲基吗啉、巯基乙酸、甲酚、C1‑4二烷基硫醚或二硫醚或三硫醚、吲哚和/或C1‑7硫醇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而产生的所述恶臭。特别是由粪臭素、对甲酚、二甲硫醚或二硫醚或三硫醚、吲哚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而产生的恶臭。
[0064]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上述释放可以通过施用与目标表面相关的任何已知的消费品来获得。
[0065] 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所述表面是浴室、卫生间、垃圾(例如用于卫生巾(napkin))。
[0066] 因此,本发明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指的是本发明化合物的非治疗用途,用于降低人类对恶臭的感官感觉。
[0067] 在不受理论束缚的情况下,相信如上文所定义的本发明化合物确实通过与气味拮抗作用有关的机制(例如通过阻断嗅觉受体)和可选的气味遮盖起作用。通过出乎意料的发现,我们发现了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即大多数已知的山谷百合(lily‑of‑the‑valley)或铃兰(muguet)型气味剂(引发与本发明中描述的许多化合物密切相关的感觉的一类气味剂)不能实现类似的负面气味特征的降低。例如3‑(4‑叔丁基苯基)‑2‑甲基丙、3‑(4‑叔丁基苯基)丙醛或3‑(3,3‑二甲基‑2,3‑二氢‑1H‑茚‑5‑基)丙醛的气味剂具有类似于这里描述的许多茚满衍生物的典型的山谷百合或铃兰气味,它们不能产生这种恶臭降低。在二元混合物中,粪便和动物气味仍然能清晰地感觉到。
[0068] 实际上可以有利地用作MOC化合物的所述本发明化合物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0069]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本文所定义的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以纯的形式或在溶剂中加入到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或者可以首先对其进行改性,例如通过用捕集材料例如聚合物、胶囊、微胶囊、纳米胶囊、脂质体、前体、成膜剂、吸收剂而捕集,例如通过使用或沸石、环状低聚糖及它们的混合物,或者它们可以化学结合到在施用外源刺激物如光、酶等时适于释放化合物的基底上。因此,当提及本发明化合物时,其也意图为上述任何形式。
[0070]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一种MOC组合物,其包含:
[0071] i)作为MOC成分的至少一种如上定义的本发明化合物;
[0072] ii)至少一种从由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成分;和
[0073] iii)可选地,至少另一种MOC化合物;和
[0074] iv)可选地,至少一种香料佐剂。
[007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MOC组合物因其性质同样是加香组合物。
[0076] 通过“香料载体”在此我们指的是从香料业的度实际上是中性的材料,即不显著改变加香成分的感官特性的材料。所述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0077] 作为液体载体,可以列举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乳化体系,即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体系,或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的特性和类型的详细描述不能穷尽。然而,可以列举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溶剂,诸如一缩二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苯甲酸苄酯、2‑(2‑乙氧基乙氧基)‑1‑乙醇柠檬酸乙酯,它们是最常用的。对于同时包含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的组合物,除了前述列举的香料载体外,其它适合的香料载体也可以是乙醇,/乙醇混合物,柠檬烯或其它萜烯,异链烷烃,如以 商标公知的那些(来源:Exxon Chemical),或二醇醚和二醇醚酯,如以 商标公知的那些(来
源:Dow Chemical Company)。
[0078] 作为固体载体,可以列举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吸收树胶或聚合物,或者包封材料。这些材料的例子可包括成壁材料和增塑材料,例如单糖、二糖或三糖、天然或改性淀粉、水胶体、纤维素衍生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蛋白质或果胶,或在参考文献例如H.Scherz,Hydrokolloide:Stabilisatoren,Dickungs‑und Geliermittel  in 
Lebensmitteln,Band 2der Schriftenreihe Lebensmittelchemie,
Behr'sVerlag GmbH&Co.,Hamburg,1996中列举的材料。封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并且可以例如使用诸如喷雾干燥、附聚或挤出的技术进行;或由包括凝聚和复合凝聚技术的涂层包封组成。
[0079] 通过“香料基料”,在此我们是指包含至少一种加香助成分的组合物。
[0080] 所述加香助成分不是式(I)的成分。此外,通过“加香助成分”,在此是指这样一种化合物,其用于加香制剂或组合物中以赋予快感效果。换句话说,要被认为是加香助成分的此种助成分必须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为能够以主动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赋予或改变组合物的气味,而不仅仅是具有气味。
[0081] 基料中存在的加香助成分的性质和类型在这里不保证更详细的描述,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穷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常识并根据预期的用途或应用和所需的感官效果对其进行选择。一般而言,这些加香助成分属于不同的化学分类,如醇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乙酸酯类、腈类、萜类化合物、含氮或含硫杂环化合物和精油,并且所述加香助成分可以是天然来源的或合成来源的。无论如何,许多这些助成分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例如S.Arctander,Perfume and Flavor Chemicals,1969,Montclair,New Jersey,USA或其更新的版本,或其他相似性质的著作,以及香料业领域大量的专利文献。还应当理解,所述助成分也可以是已知以受控方式释放各种类型的加香化合物的化合物。
[0082] 通过“香料佐剂”,在此我们是指能够赋予额外附加益处,例如颜色、特别的耐光性、化学稳定性等的成分。在加香基料中通常使用的佐剂的性质和类型的详细描述是不能穷尽的,但是必须提及的是所述成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0083] 通过“其他MOC化合物”,在此我们是指这样一种材料,其MOC活性已知,并且通常以该用途而用于工业。可以包括所述其他的MOC化合物以进一步增强或补充本发明MOC组合物的MOC活性。所述其他MOC化合物可以通过任何机制(例如气味遮盖、拮抗或隔离)而起作用。
[0084] 所述其他的MOC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抗微生物剂、恶臭吸收剂、化学中和剂例如酸试剂、硫醇捕集剂等、气味阻断剂、交叉适应剂(例如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US 5538719中所公开的)、恶臭络合剂例如各种环糊精。
[0085] 抗微生物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盐,例如柠檬酸锌、氧化锌、拟除虫菊酯锌和octopirox;有机酸,如山梨酸、苯甲酸及它们的盐;对羟基苯甲酸酯,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及它们的盐;醇,如苄醇、苯乙醇;酸;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酚类化合物,如苯酚、2‑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精油,如迷迭香、百里香、薰衣草、丁子香酚、天竺葵、茶树、丁香、柠檬草、薄荷或它们的活性成分如茴香脑、百里酚、桉油醇、法呢醇、薄荷醇、柠檬烯、水杨酸甲酯、水杨酸、萜品醇、橙花叔醇、香叶醇及它们的混合物。
[0086] 恶臭吸收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筛,例如沸石、二氧化硅酸盐和环糊精;和有机吸收剂,例如活性炭、干的柑橘浆、樱桃果核提取物、玉米芯及它们的混合物。
[0087] 由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和至少一种香料载体和至少另一种MOC成分组成的本发明组合物代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
[0088] 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在上述组合物中具有不止一种式(I)化合物的可能性是重要的,因为它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备具有针对目标恶臭或恶臭源精细调节的活性的MOC组合物,为其工作创造出新的工具。
[0089] 为了清楚起见,还应当理解,直接由化学合成(其中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中间体或终产物)得到的任何混合物,例如没有充分纯化的反应介质,不能被认为是根据本发明的MOC组合物,只要所述混合物不以合适的形式提供本发明化合物。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未经纯化的反应混合物通常被排除在本发明之外。
[0090] 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有利地用于任何至少具有MOC活性而可能有用的消费品。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由包含如上所定义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MOC消费品代表。
[0091]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以原样添加或作为本发明的MOC组合物的一部分添加。
[0092] 应当理解,所述MOC消费品因其性质也可以是加香消费品。
[0093] 为了清楚起见,必须提及的是,通过“MOC(并且可选地可加香的)消费品”或类似表述,意味着预期可向施加其的表面(例如皮肤、头发、纺织品、或家居表面,但还有空气)至少递送MOC效果,并且可选地还有令人愉快的效果的消费品。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消费品是一种已加香的消费品,其包含功能性配方以及对应于期望的消费品例如洗涤剂或空气清新剂的可选的附加有益剂,以及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为了清楚起见,所述消费品是不可食用的产品。
[0094] MOC消费品的成分的性质和类型在这里不保证更详细的描述,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穷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常识并根据所述产品的性质和所需效果对其进行选择。
[0095] 合适的加香消费品的非限制性例子可以是:
[0096] ‑织物护理产品,例如液体洗涤剂、粉末洗涤剂、片状洗涤剂、条状洗涤剂、浆状洗涤剂、液体织物柔软剂、片状织物柔软剂、织物香味促进剂、衣物预处理剂、织物清新剂、熨烫水、衣物漂白剂、地毯清洁粉或地毯清洁剂;这种类型的产品的使用将特别有利于对消费者可用的标准水与所描述的恶臭相联系(例如腐水)的情况;
[0097] ‑卫生纸或卫生巾;
[0098] ‑空气清新产品,例如空气清新剂喷雾剂、凝胶型空气清新剂、液芯型(liquid‑wick)空气清新剂、包含多孔基材(例如纸或卡片吸除纸、多孔陶瓷或多孔塑料)的固体空气清新剂、包含可渗透膜的液体型或凝胶型空气清新剂、电动空气清新剂、和双效空气清新剂/消毒喷雾剂;和/或
[0099] ‑表面护理产品,例如多用途清洁剂、家具抛光剂、木地板清洁剂、卫生间护理产品(例如马桶清洁液、水箱型马桶清洁剂、挂式马桶清洁或挂式马桶清洁液);宠物砂。
[0100] 上述MOC消费品中的一些可以代表本发明化合物的侵蚀性介质,因此可能需要保护其免于过早分解,例如通过封装或通过将其化学结合到另一种在受到合适的外部刺激,如酶、光、热或pH变化时适于释放本发明成分的化学物质。
[010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公开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容易地用作改性或调配用于进行本发明相同目的的其他配方的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等效配方没有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0102]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掺入各种上述产品或组合物中的比例在很宽的数值范围内变化。当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与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其他成分、溶剂或添加剂混合时,这些值取决于MOC消费品的性质和所需感官效果以及给定组合物中的助成分的性质。
[0103] 例如,在加香组合物的情况下,基于所掺入的组合物的重量,本发明化合物的典型浓度为约0.01重量%至20重量%,或者甚至1重量%至10重量%,或甚至更高。当将这些化合物掺入到MOC消费品中时,可以使用低于这些的浓度,例如约0.01重量%至2重量%,百分比相对于消费品的重量而言。
[0104] 特别地,各种上述消费品中使用的本发明的MOC化合物的浓度根据消费品的性质在各种很宽的范围内变化。附图说明
[0105] 图1:单个吲哚响应性嗅感觉神经元的Ca2+成像痕迹及其对化合物1、化合物2或化合物3(MOC)的抑制示于图1标绘图(A、C、E)。吲哚响应性嗅感觉神经元群体的抑制示于图1标绘图(B、D、F)。
[0106] 空心圆圈是单个嗅觉神经元调制值,位于百分位95之外。
[0107] 图2:报告了单独的吲哚(——:单独的吲哚)和吲哚与化合物1组合(———:单独的吲哚+化合物1)的三种气味描述(动物/粪便/焦油,愉悦感和新鲜度)的重复评估的雷达图。
[0108]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根据文献中已知的方法制备,式(V)的化合物可通过相应醇的标准烷基化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0109] 实施例
[0110] 现在将通过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缩写具有本领域的通常含义,温度以摄氏度(℃)表示;NMR光谱数据是以360或400MHz机器在CDCl3(如果没有另外说明)1 13
中对于H和 C进行记录的;化学位移δ以TMS为标准,以ppm表示,耦合常数J以Hz表示。
[0111] 2,5‑二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2‑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3);5‑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4);乙酸(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酯(化合物5);5‑乙基‑2‑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8);5‑异丙基‑2‑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2);2,5,6‑三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4);2,4‑二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5);2,4,6‑三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
16)。
[0112] 这些化合物根据出版物Helv.Chim.Acta 2005,88,3118和专利EP 1022265中报道的步骤来合成。
[0113] 5‑叔丁基‑2‑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3):
[0114] 该化合物按照出版物Helv.Chim.Acta 2004,87,1767中报道的步骤来合成。
[0115] 实施例1
[0116] 式(I)化合物的合成
[0117] (‑)‑(R)‑2,5‑二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R)和(‑)‑(S)‑2,5‑二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S)
[0118] 将外消旋的2,5‑二甲基‑2‑茚满甲醇(14.4g)在制备型HPLC柱(Chiralpack AD;25×11cm,20mm)上以1g的份数分离,用异己烷/EtOH 95:5洗脱。浓缩至干后,获得(+)‑(S)‑2,5‑二甲基‑2‑茚满甲醇(6.39g)和(‑)‑(R)‑2,5‑二甲基‑2‑茚满甲醇(6.15g),并进一步通过快速色谱法和球对球蒸馏(于1108的烘箱温度/0.01毫巴沸腾)进行纯化。2,5‑二甲基‑2‑茚满甲醇的(S)‑和(R)‑异构体为>99%和>98%。(+)‑(S)‑2,5‑二甲基‑2‑茚满甲醇的绝对构型通过X‑射线衍射,使用由它与(‑)‑莰烷酰氯缩合得到的酯的晶体来确定(参见
Helv.Chim.Acta 2005,88,3109)。
[0119] 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化合物2)
[0120] 2‑(甲氧基甲基)‑2,5‑二甲基‑2,3‑二氢‑1H‑茚的合成从2,5‑二甲基‑2‑茚满甲醇开始一步完成。
[0121] 用戊烷(3次)洗涤NaH(矿物油中的55%悬浮液,0.34g,7.7mmol,1.4当量)并悬浮于THF(5.0mL)中。滴加2,5‑二甲基‑2‑茚满甲醇(1.0g,5.5mmol,1.0当量)在THF(10mL)中的溶液,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滴加MeI(0.59mL,9.4mmol,1.7当量),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然后将混合物用Et2O稀释,并通过小心加入水来淬灭反应。有机层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经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黄色粗制油。后者通过球对球蒸馏(0.30毫巴,烘箱温度75℃)纯化,得到透明无色油状产物(1.03g,5.42mmol,收率96%,纯度98%)。
[0122] 分析数据:
[0123] 1H‑NMR:7.04(d,J=7.56Hz,1H,Ar),6.98(s,1H,Ar),6.93(d,J=7.44Hz,1H,Ar),3.34(s,3H,OCH3),3.24(s,2H,CH2OMe),2.89(d,J=9.01Hz,1H,ArCH2),2.86(d,J=8.76Hz,
1H,ArCH2),2.61(d,J=3.66Hz,1H,ArCH2),2.58(d,J=3.54Hz,1H,ArCH2),2.30(s,3H,ArCH3),1.16(s,3H,脂肪族CH3).
[0124] 13C‑NMR:142.8,139.6,135.7,126.9,125.5,124.5,80.8,59.3,44.1,43.2,42.9,24.7,21.2.
[0125] 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1‑酮(化合物6)
[0126] 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1‑酮的合成从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甲醛开始分两步进行。后者根据出版物Helv.Chim.Acta 2005,88,3118中报道的步骤来制备。
[0127] 将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甲醛(10.2g,58.8mmol,1.0当量)的Et2O(60mL)溶液滴加到MeMgBr(3.0M于Et2O中,31.4mL,94.0mmol,1.6当量)的Et2O(25mL)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加入过程中观察到放热(22至34℃)。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通过将混合物倒入到/饱和NH4Cl水溶液中来淬灭反应。将水层用EtOAc萃取(3次)。用盐水(一次)洗涤合并的有机层,用MgSO4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到浅黄色的粗制油。后者通过球对球蒸馏(0.14毫巴,烘箱温度:150℃)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的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1‑醇(10.0g,52.6mmol,收率89%;非对映异构体的1:1混合物)。
[0128] 分析数据:
[0129] 1H‑NMR:7.04(dd,J=3.98,7.51Hz,1H,Ar),6.98(d,J=4.07Hz,1H,Ar),6.93(d,J=7.63Hz,1H,Ar),3.77(q,J=6.35Hz,1H,CHOH),3.01‑2.85(m,2H,ArCH2),2.60(d,J=15.74Hz,1H,ArCH2),2.47(d,J=15.70Hz,1H,ArCH2),2.30(s,3H,ArCH3),1.61(宽s,1H,OH),1.18(d,J=6.34Hz,3H,CHCH3),1.04(s,3H,脂肪族CH3).
[0130] 13C‑NMR(对应于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信号被部分地分辨):142.7,142.6,139.5,139.4,135.7,127.0,125.6,125.4,124.6,124.4,74.4,48.2,43.4,43.1,43.0,42.9,21.4,
21.4,21.2,18.9.
[0131] 将由上述反应得到的1‑(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乙‑1‑醇(10.0g,52.6mmol,1.0当量)溶于丙酮(50ml),并将得到的澄清溶液在搅拌下冷却至0℃(冰/水浴)。
琼斯试剂(2.7M,21.4mL,57.8mmol,1.1当量)以保持温度低于5℃的速率滴加。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小时。通过将该混合物倒入到盐水中来淬灭反应。用Et2O萃取水层(3次)。将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3次)洗涤,饱和NaHCO3水溶液(一次),再用盐水洗涤,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黄色粗制油。后者通过球对球蒸馏(0.12毫巴,烘箱温度
120℃)纯化,得到透明无色固体产物(8.40g,43.8mmol,收率83%,纯度98%)。
[0132] 分析数据:
[0133] 1H‑NMR:7.07(d,J=7.60Hz,1H,Ar),7.01(s,1H,Ar),6.97(d,J=7.65Hz,1H,Ar),3.36(d,J=10.45Hz,1H,ArCH2),3.33(d,J=10.30Hz,1H,ArCH2),2.74(d,J=4.05Hz,1H,ArCH2),2.70(d,J=4.20Hz,1H,ArCH2),2.31(s,3H,COCH3),2.20(s,3H,ArCH3),1.30(s,3H,脂肪族CH3).
[0134] 13C‑NMR:212.0,141.3,138.0,136.3,127.4,125.5,124.5,56.2,42.6,42.3,25.6,24.6,21.2.
[0135] (2,6‑二甲基‑1,2,3,4‑四氢‑2‑萘基)甲醇(化合物7)
[0136] (2,6‑二甲基‑1,2,3,4‑四氢萘‑2‑基)甲醇的合成从对二甲苯和马来酸酐开始以五步完成。
[0137] 将马来醛(22.0g,224mmol,1.00当量)溶解于对二甲苯(279.0mL,2244mmol,10.0当量)。在搅拌下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氧化二叔丁基(0.234g,1.57mmol,0.007当量),并用5小时将混合物加热至150℃(浴温)。过量的对二甲苯通过减压蒸馏除去。通过从EtOAc(30mL)与庚烷(30mL)的混合物中结晶来纯化残余物,得到呈灰白色固体的纯产物(21.8g)。通过母液的球对球蒸馏(0.16毫巴,烘箱温度225℃)得到另外量(8.30g)的纯产物(产物总量:73.6g,147mmol,74%收率,99%纯度)。
[0138] 1H‑NMR:7.14(d,J=7.88,2H),7.05(d,J=8.00Hz,2H),3.42(m,J=2.11,1H),3.17(dd,J=4.92,14.27,1H),2.98(dd,J=8.28,14.04,1H),2.93(dd,J=9.78,18.91,
1H),2.71(dd,J=6.46,18.99,1H),2.33(s,3H).
[0139] 将甲磺酸(100g,102mmol,11.0当量)加入到由前述反应得到的酸酐(3‑(4‑甲基苄基)二氢呋喃‑2,5‑二酮,19g,93mmol,1.0当量)中。然后搅拌所得到的混合物并加热至100℃,逐渐转变成悬浮液。使用水浴将混合物冷却至15℃。滴加MeOH(70mL),同时保持温度低于20℃。一旦添加完成,将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5分钟,然后在盐水和Et2O之间分配。用Et2O萃取水层(4次)。将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5次),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红棕色的粗制油。球对球蒸馏(两次,0.18mbar,烘箱温度190~210℃)提供纯的酮酯,其为浅黄色固体(13.6g,62.5mmol,67%收率)。
[0140] 1H‑NMR:7.83(s,1H),7.32(dd,J=1.55,8.05,1H),7.17(d,J=7.80,1H),3.72(3H,s),3.22‑3.14(m,3H),2.92(m,J=5.23,1H),2.80(m,J=5.57,1H),2.36(s,3H).[0141] 将由上述反应得到的酮酯(6‑甲基‑4‑氧代‑1,2,3,4‑四氢化萘‑2‑甲酸甲酯,13.0g,59.6mmol)溶解于AcOH(130mL)中。加入披钯炭(10%,1.2g),并将所得悬浮液在H2气氛(1atm)下振荡2天。此后,将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然后用Et2O洗涤。将滤液真空浓缩,得到浅黄色的粗制油。球对球蒸馏(0.15mbar,烘箱温度130℃)得到纯酯(10.5g,
51.6mmol,收率86%)。
[0142] 1H‑NMR:6.98(d,J=7.76,1H),6.92(d,J=7.96,1H),6.90(s,1H),3.71(s,3H),[0143] 2.99‑2.90(m,2H),2.86‑2.76(m,2H),2.71(m,J=3.04,1H),2.28(s,3H),2.19(m,J=4.11,1H),1.83(m,J=3.74,1H).
[0144] 在氮气氛下,将由上述反应得到的酯(6‑甲基‑1,2,3,4‑四氢化萘‑2‑甲酸甲酯,10.5g,51.6mmol,1.0当量)溶解于THF(70mL)中,将所得到的溶液冷却至‑78℃。10分钟后,滴加LDA溶液(THF中2.0M,33.5mL,67.0mmol,1.3当量),同时保持温度在‑68℃以下。随后将所得悬浮液在‑78℃下搅拌2小时。然后逐滴添加MeI(4.2mL,67mmol,1.3当量),并将混合物进一步搅拌2小时,同时使温度升高至‑55℃。通过加入饱和NH4Cl水溶液使反应停止。用Et2O萃取水层(3次)。将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一次,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浅黄色的粗制油。通过柱色谱(SiO2,用环己烷/EtOAC 24/1至10/1洗脱)纯化,得到纯的产物,为浅黄色固体(7.38g,33.4mmol,67%收率)。
[0145] 1H‑NMR:6.97(d,J=7.70,1H),6.91(d,J=7.85,1H),6.89(s,1H),3.65(s,3H),3.19
[0146] (d,J=16.30,1H),2.78(t,J=6.35,1H),2.61(d,J=16.30,1H),2.27(s,3H),2.13(m,J=3.05,1H),1.76(m,J=6.74,1H),1.26(s,3H).
[0147] 将LiAlH4(1.50g,39.6mmol,1.3当量)悬浮于Et2O(60mL)中。将该悬浮液在搅拌下冷却至0℃。然后用1小时滴加由前述反应得到的酯(2,6‑二甲基‑1,2,3,4‑四氢化萘‑2‑甲酸甲酯,6.60g,30.2mmol,1.0当量)的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小时,然后冷却回0℃。在剧烈搅拌下,依次小心加入水(1.5mL)、NaOH水溶液(15%w/w,1.5mL)和水(4.5mL)。所得悬浮液在室温下再搅拌45分钟。通过硅藻土滤出固体并用Et2O洗涤(5次)。将有机溶液真空浓缩,得到浅黄色粗制油,通过球对球蒸馏(0.15mbar,烘箱温度130℃)纯化。获得纯产物(4.45g,23.4mmol,收率77%,纯度99%),为无色油状物。
[0148] 1H‑NMR:6.96‑6.88(m,3H),3.44(d,J=10.68,1H),3.40(d,J=10.64,1H),2.76(d,J=6.44,1H),2.74(d,J=6.44,1H),2.62(d,J=16.33,1H),2.43(d,J=16.29,1H),2.28(s,3H),1.72‑1.61(m,2H),1.54(m,J=4.25,1H),0.97(s,3H).
[0149] 13C‑NMR:135.6,135.0,132.3,129.4,129.3,126.5,71.3,37.9,34.5,30.8,25.8,22.1,20.9.
[0150] (2,4,5‑三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化合物9)
[0151] (2,4,5‑三甲基‑2‑茚满甲醇的合成从2,3‑二甲基苯甲醛开始以六步完成。
[0152] 在室温下,将2‑(二乙氧基磷酰基)丙酸乙酯(80.0g,335mmol,1.5当量)加入到2,3‑二甲基苯甲醛(30.0g,224mmol,1.0当量)的戊烷(300mL)搅拌溶液中。随后在搅拌下滴加NaOEt(在EtOH中21%w/w,109mL,293mmol,1.3当量)的溶液,同时用水浴冷却反应混合物。
一旦添加完成,所得混合物在回流下搅拌45分钟。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0℃,加入NaOH水溶液(1N,300mL)淬灭。将有机层分离并再次用NaOH(1N,300mL)洗涤。合并的水层用Et2O(3×)萃取,用饱和NaHCO3水溶液、盐水(2次)洗涤,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橙色的粗制油。球对球蒸馏(0.15mbar,烘箱温度150~155℃)得到产物,为无色油状物(46.5g,
213mmol,收率95%;E‑Z异构体的94:6混合物)。
[0153] 1H‑NMR(主要非对映异构体):7.79(s,1H),7.13‑7.06(m,2H),7.01(m,J=3.00,m),4.28(q,J=7.13,2H),2.29(s,3H),2.17(s,3H),1.90(d,J=1.40,3H),1.35(t,J=7.13,3H).
[0154] 向先前反应中得到的酯(3‑(2,3‑二甲基苯基)‑2‑甲基丙烯酸乙酯,46.5g,213mmol)的EtOAc(50mL)溶液中加入披钯炭(10%,1.2g),并将所得悬浮液在高压釜中在H2(40atm)下搅拌。然后将固体通过硅藻土滤出并用CH2Cl2洗涤(5次)。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为无色油状物(46.5g)。然后将后者溶解在水/EtOH中的2.5N NaOH溶液中。将所得混合物加热回流。用冰/水浴将混合物冷却至0℃。在搅拌下,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加入浓HCl水溶液直至酸性pH(pH≤1)。用CH2Cl2萃取水层(4次)。将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油状物(38.1g),其未经进一步纯化。最后,将如此制备的羧酸加入到多磷酸(PPA,300g)中,预热至100℃。所得混合物迅速转化成悬浮液,在110℃下搅拌
1小时。然后通过将混合物倒入冰/水中来淬灭反应,形成红色溶液。用Et2O萃取水层(4次)。
将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一次,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得到红棕色的粗制油。球对球蒸馏(0.15mbar,烘箱温度140~170℃)得到纯产物(23.0g,132mmol,3步的收率62%),为浅黄色固体。
[0155] 1H‑NMR:7.50(d,J=7.74,1H),7.17(d,J=7.74,1H),3.29(dd,J=7.74,17.00,1H),2.69(m,J=3.77,1H),2.58(dd,J=1.85,18.89,1H),2.35(s,3H),2.23(s,3H),1.30(d,J=7.45,3H).
[0156] 将由上述反应得到的2,4,5‑三甲基茚酮(22.2g,127mmol,1.0当量)溶解于甲苯(52mL)中。然后加入K2CO3(8.89g,63.7mmol,0.5当量),并将所得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50℃。滴加甲醛的MeOH溶液(Formacel,55%w/w,10.5mL,204mmol,1.6当量),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50℃下搅拌3小时。随后停止反应并使其冷却至室温。用Et2O稀释该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3次),用Mg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通过柱色谱(SiO2,用CH2Cl2洗脱)纯化,得到纯产物(22.7g,111mmol,82%),为无色固体。
[0157] 1H‑NMR:7.47(d,J=7.78,1H),7.16(d,J=7.78,1H),3.81(d,J=10.70,1H),3.61(d,J=10.70,1H),3.14(d,J=17.11,1H),2.77(d,J=17.14,1H),2.65(broad s,1H),2.36(s,3H),2.24(s,3H),1.23(s,3H).
[0158] 将由前述反应得到的羟基酮(2‑(羟甲基)‑2,4,5‑三甲基‑2,3‑二氢‑1H‑茚‑1‑酮,22.3g,109mmol)溶解于AcOH(440mL)中。加入披钯炭(10%,1.2g),并将所得悬浮液在H2气氛(1atm)下振荡3天。此后,将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然后用Et2O洗涤。将滤液真空浓缩,得到浅黄色的粗制油。通过柱色谱(SiO2,用环己烷/EtOAC 45/5至40/10洗脱)纯化,得到纯的产物(12.9g,67.2mmol,收率62%,98%纯度),为浅黄色油状物。通过球对球蒸馏(0.16~0.17mbar,烘箱温度140℃)进一步纯化样品,得到无色油状物(99%纯度)
[0159] 1H‑NMR:6.94(d,J=7.60,1H),6.90(d,J=7.55,1H),3.51(s,2H),2.89(d,J=14.07,1H),2.86(d,J=13.65,1H),2.65(d,J=15.85,1H),2.60(d,J=16.10,1H),2.24(s,
3H),2.14(s,3H),1.65(s,1H),1.18(s,3H).
[0160] 13C‑NMR:141.5,139.7,134.1,132.6,128.0,121.7,70.9,44.4,42.9,42.0,24.4,19.6,15.8.
[0161] 乙酸(2,5‑二甲基‑2‑茚满基)甲酯(化合物10)
[0162] 乙酸(2,5‑二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酯的合成从2,5‑二甲基‑2‑茚满甲醇开始一步完成。
[0163] 将2,5‑二甲基‑2‑茚满甲醇(0.57g,3.1mmol)在吡啶(5mL)和乙酸酐(5mL)中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减压浓缩并将残余物从甲苯中蒸发三次以获得粗制油。后者通过球对蒸馏(0.35毫巴,烘箱温度100~135℃)纯化,得到油状产物(0.63g,2.5mmol,87%收率,94%纯度)。
[0164] 1H‑NMR:7.04(d,J=7.56,1H)6.98(s,1H),6.94(d,J=7.60,1H),3.99(s,2H),2.89(dd,J=4.16,15.79,2H),2.63(d,J=15.63,2H),2.30(s,3H),2.05(s,3H),1.16(s,
3H).
[0165] 13C‑NMR:171.2,142.2,139.0,135.9,127.1,125.5,124.5,71.3,43.3,43.0,42.7,24.3,21.2,20.9.
[0166] 2‑乙基‑5‑甲基‑2‑茚满甲醇(化合物11)
[0167] (2‑乙基‑5‑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的合成从5‑甲基茚酮开始以四步完成。
[0168] 用戊烷(3次)洗涤NaH(矿物油中的55%分散体,3.9g,90mmol,2.2当量)并悬浮于甲苯(50ml)和1,2‑二甲氧基乙烷(20ml)的混合物中。加入碳酸二甲酯(9.0g,100mmol)并将混合物加热至60℃。用1小时的时间滴加5‑甲基茚酮(6.0g,41mmol)的甲苯(20ml)溶液,同时保持温度在60~80℃之间(产生H2)。在80℃下搅拌2小时后,冷却混合物,用乙醚和饱和NaHCO3水溶液稀释。将有机层用盐水洗涤(两次),用Na2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油状物。球对球蒸馏(0.2mbar,烘箱温度175℃)得到油状的5‑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4.92g,24.1mmol,59%收率)。产物在‑30℃下用乙醚‑戊烷结晶,得到无色晶体(熔点42~46℃)。
[0169] 1H‑NMR:7.65(d,J=7.89,1H),7.29(s,1H),7.20(d,J=7.92,1H),3.78(s,3H),3.72
[0170] (dd,J=4.02,8.23,1H),3.50(dd,J=3.96,17.25,1H),3.31(dd,J=8.25,
[0171] 17.25,1H),2.44(s,3H).
[0172] 13C‑NMR:199.0,169.7,154.1,146.9,133.0,129.1,126.9,124.5,53.3,52.7,30.1,22.1.
[0173]
[0174] 在室温下,向搅拌的5‑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2.0g,10mmol,1.0eq)的THF溶液中加入K2CO3(2.8g,20mmol,2.0当量)和乙基碘(2.34g,15mmol,1.5当量),并用20小时将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5℃)。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用乙醚稀释,并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将有机层用Na2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黄色粗制油。球对球蒸馏(0.2mbar,烘箱温度150℃)得到油状的2‑乙基‑5‑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2.20g,9.48mmol,收率93%,纯度98%)。在‑30℃下用乙醚结晶,得到无色晶体(熔点
67~68℃)。
[0175] 1H‑NMR:7.65(d,J=7.85,1H),7.29(s,1H),7.20(d,J=7.81,1H),3.68(s,3H),3.66
[0176] (d,J=19.52,1H),3.03(d,J=17.39,1H),2.45(s,3H),2.14(m,J=7.18,1H),[0177] 1.93(m,J=7.21,1H),0.87(t,J=7.44,3H).
[0178] 13C‑NMR:202.1,171.8,153.6,146.7,133.2,129.0,126.7,124.5,61.2,52.6,36.1,27.922.1,9.0.,
[0179]
[0180] 向2‑乙基‑5‑甲基‑1‑氧代‑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1.6g,7.1mmol)的乙酸(20ml)溶液中加入10%的Pd‑C(0.2g),混合物在H2气氛(1atm)下在室温下搅拌110小时。滤出催化剂,减压浓缩滤液,得到黄色粗制油。球对球蒸馏(0.2mbar,烘箱温度125℃)得到2‑乙基‑5‑甲基‑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1.40g,6.41mmol,收率87%,纯度97%)。
[0181] 1H‑NMR:7.04(d,J=7.60,1H),6.98(s,1H),6.94(d,J=7.71),3.68(s,3H),3.41(dd,J=4.72,16.13,2H),2.84(d,J=16.03,2H),2.30(s,3H),1.76(q,J=7.43,2H),0.86(t,J=7.44,3H).
[0182] 13C‑NMR:177.4,141.5,138.3,136.0,127.2,125.1,124.1,55.0,51.9,41.6,41.4,31.6,21.2,9.9.
[0183] 在室温下,向搅拌的LiAlH4(220mg,5.8mmol,1.0当量)的乙醚(20ml)悬浮液中滴加2‑乙基‑5‑甲基‑2,3‑二氢‑1H‑茚‑2‑甲酸甲酯(1.30g,5.8mmol,1.0当量)的乙醚(10ml)溶液,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混合物用乙醚稀释,加入丙酮(0.5ml),然后加入1.0N NaOH水溶液(1.1ml),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加入Na2SO4,滤出固体,减压浓缩滤液,得到油状物。球对球蒸馏(0.2mbar,烘箱温度140℃)得到(2‑乙基‑5‑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为无色油状物(1.10g,5.78mmol,收率98%,纯度>98%)。
[0184] 1H‑NMR:7.03(d,J=7.60,1H),6.97(s,1H),6.92(d,J=7.60,1H),3.49(d,J=3.96,2H),2.76(dd,J=4.09,16.12,2H),2.68(dd,J=2.18,16.22,2H),2.29(s,3H),1.68(br s,1H),1.59(q,J=7.48,2H),0.88(t,J=7.49,3H).
[0185] 13C‑NMR:142.7,139.4,135.7,127.0,125.4,124.4,67.7,48.1,40.6,40.3,29.0,21.2,9.0.
[0186] (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化合物17)
[0187] (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的合成从4‑(4‑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醛开始以四步完成。
[0188] 将乙酸钠(92.0g,1.12mol,0.8当量)加入到3‑(4‑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醛(250g,1.4mol,1.0当量)的甲苯(575mL)溶液中。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30℃,并在搅拌下用3小时逐滴加入过乙酸(117g,1.54mol,1.1当量)。然后将混合物在30℃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混合物用水(两次)、5%w/w Na2SO3水溶液(两次)和水洗涤。将是哦得到的浅黄色粗制油进行球对球蒸馏(0.1mbar,烘箱温度130~145℃),得到3‑(4‑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酸(244g,1.29mol,89%收率,99%纯度),为油状物。
[0189] 1H‑NMR:11.66(br s,1H),7.09(d,J=8.60,2H),6.82(d,J=8.64,2H),3.76(s,3H),
[0190] 3.00(dd,J=6.38,13.46,1H),2.71(m,J=7.06,1H),2.61(dd,J=7.92,
[0191] 13.44,1H),1.16(d,J=6.96,3H).
[0192] 13C‑NMR:182.8,158.2,131.0,129.9,113.8,55.2,41.5,38.4,16.4.
[0193] 在95℃下搅拌用55分钟将3‑(4‑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酸(170g,875mmol)滴加到多磷酸(150g)中。然后将得到的红色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水(140mL)。加入甲苯(140mL),搅拌两相混合物,然后除去水层。有机层用水和饱和NaHCO3水溶液洗涤。将所得混合物减压浓缩,在MTBE中稀释,并将有机溶液用10%w/w NaOH水溶液和水(4次)洗涤。在减压下除去挥发物后,将得到的粗制油进行球对球蒸馏(0.1mbar,烘箱温度90~120℃),得到6‑甲氧基‑2‑甲基‑2,3‑二氢化茚‑1H‑茚‑1‑酮(67.3g,375mmol,43%收率,98%纯度),为油状物。
[0194] 1H‑NMR:7.32(m,1H),7.18‑7.15(m,2H),3.82(s,3H),3.31(dd,J=7.60,16.65,1H),
[0195] 2.72(m,J=4.34,1H),2.64(dd,J=3.72,16.65,1H),1.30(d,J=7.48,3H).13C‑NMR:209.4,159.4,146.2,137.4,127.2,124.0,105.1,55.5,42.8,34.3,16.3.
[0196] 将6‑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酮(74.5g,383mmol,1.0当量)溶解于甲苯(170mL)中,将K2CO3(26.5g,190mmol,0.5eq)加入到所得溶液中。将后者加热至60℃,然后用90分钟滴加甲醛(55%w/w的MeOH溶液,20.9g,380mmol,1.0当量)。将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再搅拌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将有机混合物用水、1%w/w H2SO4水溶液(两次)、水(3次)洗涤并减压浓缩。在从甲苯中结晶后,获得2‑(羟甲基)‑6‑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酮(75.6g,206mmol,收率96%,纯度>99%)。
[0197] 1H‑NMR:7.33(d,J=8.44,1H),7.18(dd,J=2.56,8.32,1H),7.10(d,J=2.52,1H),
[0198] 3.83(dd,J=6.74,10.70,1H),3.78(s,3H),3.59(dd,J=5.08,10.72,1H),3.20(d,J=16.85,1H),2.88(dd,J=5.26,6.58,1H),2.79(d,J=16.81,1H),
[0199] 1.21(s,3H).
[0200] 13C‑NMR:211.1,159.4,146.3,136.9,127.3,124.6,105.2,67.8,55.5,51.9,37.2,20.7.
[0201] 向2‑(羟甲基)‑6‑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1‑酮(17g,81mmol)的EtOH(95ml)溶液中加入5%的Pd‑C(1.66g),将混合物在60℃下H2气氛(1atm)下搅拌70小时。滤出催化剂,减压浓缩滤液。所得粗产物用石油醚(60‑80)/甲苯(3/1)重结晶,得到(5‑甲氧基‑2‑甲基‑2,3‑二氢‑1H‑茚‑2‑基)甲醇(7.3克,37mmol,收率46%)。
[0202] 1H‑NMR:7.04(d,J=8.12,1H),6.71(m,1H),6.67(dd,J=2.40,8.16,1H),3.75(s,3H),3.48(s,2H),2.84(dd,J=15.79,20.67,2H),2.58(dd,J=15.38,15.3,2H),2.08(s,
1H),1.15(s,3H).
[0203] 13C‑NMR(100MHz,CDCl3)δ158.6,144.0,134.5,125.2,112.1,110.3,70.5,55.3,45.4,42.9,41.9,24.0.
[0204] 实施例2
[0205] 基于鼻受体的筛选方法和结果
[0206] 如先前在WO2014/210582中所述进行恶臭敏感的嗅觉神经元的鉴定。根据Kajiya et al(2001)(K.Kajiya,et al i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1)21,6018‑6025),鉴定抑制恶臭敏感的嗅觉神经元对目标恶臭的反应的拮抗剂化合物。
[0207] 实验1:吲哚嗅觉受体拮抗剂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鉴定
[0208] 单个吲哚响应性嗅感觉神经元的Ca2+成像痕迹及其对化合物1、化合物2或化合物3(MOC)的抑制示于图1标绘图(A、C、E)。吲哚响应性嗅感觉神经元群体的抑制示于图1标绘图(B、D、F)。
[0209] 用25μM吲哚(MO)和125μM的MOC单独或作为二元混合物刺激嗅感觉神经元。通过比较由暴露于目标MO化合物引起的诱导的荧光比率变化的峰值与MO+MOC候选物的混合物的峰值,计算“调制值”。两个峰值之间的差值越大,调制值的大小越大。如果MO的峰值大于MO+MOC的峰值,则调制值为负,而如果相反则产生正调制值。计算响应阳性对照刺激物毛喉素(Pos)和MO化合物的每个细胞的调制值,但不计算阴性对照缓冲液刺激物(Neg)的调制值。对于每个候选MOC化合物,通过用吲哚单独重复刺激嗅觉神经获得基线“调制值”(B、D、F中的左箱形图)。在条形图上绘制负调制值小于‑10%的目标恶臭响应性细胞的百分比。群体数据以箱形图表示,其中嗅感神经调节的四等分范围(百分位25~75)包含在箱内,中位数由黑条指示,百分位95由臂指示。
[0210] 实验2:使用嗅觉受体鉴定粪便恶臭化合物的拮抗剂
[0211] 表1:拮抗剂化合物对吲哚、粪臭素和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筛选结果总结:
[0212]
[0213] 1)缺少数据意味着化合物没有针对目标恶臭进行测试
[0214] 2)OSN指嗅感觉神经元
[0215] 3)绘制了被抑制超过10%(即调制值小于‑10%)的恶臭响应性嗅觉神经元群体的百分比。
[0216] 用作为二元混合物的25μM吲哚恶臭和125μM候选MOC化合物刺激嗅感觉神经元。
[0217] 用作为二元混合物的50μM粪臭素恶臭和250μM候选MOC化合物刺激嗅感觉神经元。
[0218] 用作为二元混合物的50μM的DMTS恶臭和250μM候选MOC化合物刺激嗅感觉神经元。
[0219] 实施例3
[0220] 基于嗅觉测量法的筛选方法和结果
[0221] 使用空气稀释嗅觉测量法来测量单个和混合气味剂的所有心理物理学数据。通过在确定的空气流中蒸发已知的气味剂流,制备具有精确设定浓度的气味化空气流。在稳定的氮气流下,通过由校准微电机操作的微量注射器将气味剂流递送到加热的容器中。气味剂被气化并被氮气吹走,并且该初级流稍后被加湿的空气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可以在嗅觉计中一个接一个地呈现气味剂(参见参考文献“Multi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physical and perceptual data leading to a creative approach in fragrance development”,C.Vuilleumier,M.van de Waal,H.Fontannaz,I.Cayeux and P.A.Rebetez,in Perfumer&Flavourist,33,55(2008));或者,可以使用混合多达12种可变和可调节比例的气味剂流的机器。嗅探出口提供了连续的可调节的气味化气流。工作上限是由室温下的气味剂的蒸气压决定的。气味化流在接近鼻内温度的26℃的温度下递送。空气(540升/小时)和氮气(60升/小时)的组合代表总流量为600升/小时,相对湿度为50%。对每个对象调节并控制蒸发室中溶液的注射速度,并调节以获得中等感知强度(参见上述参考文献,例如图4)。
[0222] 在训练期后(参见上述参考文献),使用标准化的心理物理学程序来确定嗅觉检测阈值(三角测试)或感知强度。
[0223] 设计了一种方法作为迭代过程,以最少的实验数量获得香料成分或恶臭剂的剂量‑响应关系和气味检测阈值(参见上述参考文献中的图5)。
[0224] 图2报告了由13名小组成员使用感觉方案获得的单独的吲哚和吲哚+化合物1的雷达图,以评估潜在拮抗剂与吲哚的关系。该方案涉及两个步骤:
[0225] ‑步骤1:参与者独立地评估测试成分和吲哚,并通过改变注射速率(参见上面的描述和参考文献)来调整其单个浓度以引起每种化学品的中等强度感知。对应于等强度水平的这些浓度在本方法的第二步中应用。根据所选成分和吲哚的剂量‑响应关系来确定提交给受试者的浓度范围。在本实验中,化合物1/吲哚的摩尔比根据个体而从约1/1至10/1变化(典型的优选个体范围为2.5/1至4.5/1)。
[0226] ‑步骤2:设置盲感觉评估;没有向参与者透露有关所提供的气味刺激的信息。受试者必须首先评估单个浓度的单独吲哚,并用线性标记的量度对以下三种描述进行评分:
[0227] ‑愉悦度(从“非常不愉悦”到“非常愉悦”)
[0228] ‑新鲜度(从“没有新鲜度”到“非常新鲜”)
[0229] ‑恶臭特性:动物/粪便/焦油(从“没有...”到“非常...”)
[0230] 接下来的提供(在前一个30秒之后以避免气味适应)涉及以单个浓度同时注射吲哚和测试成分。对相同的描述进行评分。
[0231] 通过对各种化合物应用相同方法获得下文表2中报告的结果。
[0232] 表2:吲哚与(吲哚+本发明化合物)相比的感官结果
[0233]
[0234] 1)各单个摩尔浓度比例(化合物/吲哚)的中值
[0235] 2)以百分比表示
[0236] 最佳表现者可以定义为以等强度水平测试时提供动物/粪便/焦油特性最高降低值的那一个。
[0237] 或者,最佳表现者可以定义为以等强度水平测试时提供针对吲哚的最低摩尔比的那一个。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