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CN202311545639.3 申请日 2023-11-17 公开(公告)号 CN117586835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3
申请人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灿彬; 黄亮; 张利萍;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成膜剂0.8~5份、 溶剂 10~30份、 表面活性剂 0.05~5份、 吸附 剂1~15份、 软化 剂0~5份;其中,所述溶剂由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组成;所述第一溶剂为 水 ,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或 烃 基酰胺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发明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适用于使用高密涤塔夫或高密尼丝纺制成的羽绒服的表面油污清洁,适用于各种应急场合,涂布作用于油污后可被撕剥移除,使用后无需过水漂洗、无须机械摩擦作用即能实现对羽绒服表层的油性污渍的清除。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成膜剂0.8~5份、溶剂10~30份、表面活性剂0.05~5份、吸附剂1~15份、软化剂0~5份;
其中,所述溶剂由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组成;所述第一溶剂为,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或基酰胺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成膜剂1~2份、溶剂12~24份、表面活性剂0.1~2份、吸附剂2~10份、软化剂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和/或聚乙烯基吡咯烷,优选为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2),优选为1:(1~1.2);
优选地,所述第二溶剂为一元醇类溶剂、一元醇类溶剂和醇醚类溶剂的组合、一元醇类溶剂和烃基酰胺类溶剂的组合、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和烃基酰胺类溶剂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一元醇类溶剂选自甲醇和/或乙醇
优选地,所述一元醇类溶剂的含量占所述第二溶剂总质量的80%以上;
优选地,所述醇醚类溶剂选自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丙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乙醚或二乙二醇甲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烃基酰胺类溶剂为烃基二甲基酰胺;
优选地,所述烃基二甲基酰胺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十二烷酰胺或N,N‑二甲基‑9‑癸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C6~C24烷基苯磺酸盐、C8~C18的烷基硫酸盐、C8~C18的乙基化脂肪醇硫酸盐或C8~C18脂肪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中的阳离子选自钠离子、离子或铵根离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选自有机高岭土、白炭黑、变性淀粉或环糊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有机高岭土;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有机高岭土和白炭黑的组合,所述有机高岭土和白炭黑的质量比为(6~8):(0.4~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剂为二元醇和/或三元醇;
优选地,所述二元醇选自乙二醇和/或丙二醇;
优选地,所述三元醇选自丙三醇。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成膜剂、表面活性剂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
将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
将第二混合液、吸附剂、软化剂混合,得到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60~600r/min,混合的时间为10~60min;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第二溶剂;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200~600r/min,混合的时间为20~60min;
优选地,在所述组合物最终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吸附剂和软化剂;
优选地,在所述组合物最终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60~600r/min,混合的时间为10~60min。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在制备羽绒服清洁类产品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羽绒服的面料的材质为高密涤塔夫和/或高密尼丝。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清洁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羽绒服清洁类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因其卓越的保暖性能,已成为现代人在冬季不可或缺的衣物。其内部羽绒细丝形成的蓬松三维结构能够限制空气流动,并形成隔热的保护层,从而提供出色的保暖性能。然而,随着穿着时间的增加,羽绒服难免沾污。虽然传统的湿洗方法可以清洁羽绒服,但可能会导致羽绒服内部的羽绒分布不均,更严重的可能破坏羽绒蓬松的三维结构,损害其保暖性能。此外,湿洗方法需要大量的资源,不符合当前节约用水的趋势。因此,业界存在开发新型的免水洗清洁剂和清洁方法的需求。这类方法应当可以有效地清洁羽绒服,同时不会损害其服用性能。
[0003] 目前,基于上述问题也涌现了许多相关的羽绒服干洗剂,主要可分为水基和非水基干洗剂。例如,专利CN111454782B,CN108034518A和CN104140894A分别公开了三种水基羽绒服干洗剂,这些干洗剂通过添加渗透性强的表面活性剂,辅以湿毛巾(软刷)的摩擦实现羽绒服的去污。进一步地,专利CN116083171A和CN105919540A则分别公开了将这类水基干洗剂直接制成清洁湿巾用于羽绒服的清洁去污。然而,这种清洁方式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只能淡化或扩大污渍范围,无法避免污渍残留。
[0004] 另一方面,一些非水基干洗剂则采用油性溶剂发挥相似相溶的作用,并辅以粉末吸附剂,使油污转移到吸附剂上,从而带走羽绒服上的污渍,如专利CN106350259A。然而,这种清洁方式采用的粉状多孔吸附剂也会因为织物纤维的吸附性和静电效应使粉状吸附剂残留在织物上,留下痕迹,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同时这种技术施用后易产生粉尘污染,甚至可能危害人体。
[0005]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具备高效清洁、不留痕迹、无粉尘污染等优势的新型羽绒服清洁剂及清洁方法。
[0006]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成膜剂0.8~5份、溶剂10~30份、表面活性剂0.05~5份、吸附剂1~15份、软化剂0~5份;其中,所述溶剂由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组成;所述第一溶剂为水,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或基酰胺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通过各组分协同,及配比优化,能够充分溶出并吸附羽绒服表面的油污后成膜并通过撕剥去除,在实现较好的去油污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或减少粉末吸附剂的散落(形成粉尘污染)和残留(留下粉末印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膜剂、表面活性剂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将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吸附剂、软化剂混合,得到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0009]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在制备羽绒服清洁类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涉及的清洁组合物可适用于使用高密涤塔夫或高密尼丝纺制成的羽绒服的表面油污清洁,适用于各种应急场合,涂布作用于油污后可被撕剥移除,使用后无需过水漂洗。
[0010]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0012] 成膜剂0.8~5份、溶剂10~30份、表面活性剂0.05~5份、吸附剂1~15份、软化剂0~5份。
[0013] 其中,成膜剂的含量为0.8~5份,例如可以是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2份、2.4份、2.6份、2.8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0014] 其中,溶剂的含量为10~3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2份、14份、16份、18份、20份、22份、24份、26份、28份、30份等。
[0015] 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5份,例如可以是0.05份、0.06份、0.08份、0.1份、0.2份、0.4份、0.6份、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
[0016] 其中,吸附剂的含量为1~15份,例如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等。
[0017] 其中,软化剂的含量为0~5份,例如可以是0份、0.05份、0.06份、0.08份、0.1份、0.2份、0.4份、0.6份、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
4.5份、5份等。
[0018] 其中,所述溶剂由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组成;所述第一溶剂为水,所述第二溶剂选自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或烃基酰胺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9] 本发明的可剥离式免洗羽绒服清洁组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和吸附剂三种成分的复配达到快速溶解、吸附污渍的作用。其中,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使油性污渍溶解,加上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使其无须机械摩擦作用即能实现对羽绒服表层的油性污渍的清除。
[0020] 优选地,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0021] 成膜剂1~2份、溶剂12~24份、表面活性剂0.1~2份、吸附剂2~10份、软化剂1~2份。
[0022]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0023] 成膜剂1份、溶剂12~13份、表面活性剂2份、吸附剂6~9份、软化剂1~2份。
[0024] 优选地,所述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和/或聚乙烯基吡咯烷,优选为聚乙烯醇。
[0025] 其中,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均聚物,其指的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水解产物,水解程度为86~99%,例如可以是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等。
[0026] 其中,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30000~200000,例如可以是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10000、120000、130000、140000、150000、160000、
170000、180000、190000、200000等。
[0027] 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是指N‑乙烯基‑2‑吡咯烷酮的均聚物。
[0028] 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30000~300000,例如可以是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10000、120000、130000、140000、150000、
160000、170000、180000、190000、200000、210000、220000、230000、240000、250000、260000、
270000、280000、290000、300000等。
[0029] 本发明所述成膜剂,优选自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醇均聚物指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水解产物,水解程度为86~99%。水解程度的测试方法在《GB/T12010.22010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2部分:性能测定》中有详细描述,在该标准中水解度称作醇解度,两者含义是一致的。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是指N‑乙烯基‑2‑吡咯烷酮的均聚物。本发明所述成膜剂的成膜性能优良,可以形成致密薄膜,包覆吸附了油性污渍的吸附剂粉末,为粉末的完整移除提供载体。
[0030] 优选地,所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2),例如可以是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4、1:1.6、1:1.8、1:2等,优选为1:(1~
1.2)。
[0031] 优选地,所述第一溶剂为去离子水。
[0032] 优选地,所述第二溶剂为一元醇类溶剂、一元醇类溶剂和醇醚类溶剂的组合、一元醇类溶剂和烃基酰胺类溶剂的组合、一元醇类溶剂、醇醚类溶剂和烃基酰胺类溶剂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
[0033] 优选地,所述一元醇类溶剂选自甲醇和/或乙醇
[0034] 优选地,所述一元醇类溶剂的含量占所述第二溶剂总质量的80%以上,例如可以是80%、82%、84%、86%、88%、90%、92%、94%、96%、98%、100%等。
[0035] 优选地,所述醇醚类溶剂选自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丙醚、二丙二醇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乙醚或二乙二醇甲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36] 优选地,所述烃基酰胺类溶剂为烃基二甲基酰胺。
[0037] 优选地,所述烃基二甲基酰胺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十二烷酰胺或N,N‑二甲基‑9‑癸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38] 本发明的术语“溶剂”是指水和有机溶剂的组合。术语“水”和“去离子水”不作区分。有机溶剂合适的例子如甲醇、乙醇、N,N‑二甲基‑9‑癸烯酰胺、二丙二醇甲醚等。本发明所属有机溶剂具有亲油特性的溶剂,可以油性污渍溶解;所述水则作为分散溶质的作用。
[0039]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C6~C24(例如可以是C6、C8、C10、C12、C14、C16、C18、C24等)烷基苯磺酸盐、C8~C18(例如可以是C8、C10、C12、C14、C16、C18等)的烷基硫酸盐、C8~C18(例如可以是C8、C10、C12、C14、C16、C18等)的乙基化脂肪醇硫酸盐或C8~C18(例如可以是C8、C10、C12、C14、C16、C18等)脂肪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40]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中的阳离子选自钠离子、离子或铵根离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41] 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硫酸盐,所述烷基硫酸盐的烷基数为6~24,选自直链的烷基和支链的烷基,可以是饱和的烷基,也可以是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双键的烷基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阳离子部分选自钠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进一步优选碳数为8~18的烷基硫酸盐,合适的例子是十二烷基硫酸盐。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使油脂从表面剥离,从而达到协助清洁效果。
[0042]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选自有机高岭土、白炭黑、变性淀粉或环糊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43]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有机高岭土。
[0044]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有机高岭土和白炭黑的组合,所述有机高岭土和白炭黑的质量比为(6~8):(0.4~1);
[0045] 其中,“6~8”例如可以是6、6.5、7、7.5、8等;
[0046] 其中,“0.4~1”例如可以是0.4、0.5、0.6、0.7、0.8、0.9、1等。
[0047] 本发明所述吸附剂是指具有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的固体粉末,在此指定为具有亲油特性且具有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的固体粉末。所述吸附剂在本发明中提供吸附作用,用于吸附由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溶出的油性污渍,以达到无须机械摩擦作用即能实现对羽绒服表层的油性污渍的清除。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吸附剂,选自具亲油特性的有机高岭土、白炭黑、变性淀粉、环糊精其中一种或多种以上的组合物,其中合适的例子是赢创德固赛的SIPERNAT 622S。
[0048] 优选地,所述软化剂为二元醇和/或三元醇。
[0049] 优选地,所述二元醇选自乙二醇和/或丙二醇。
[0050] 优选地,所述三元醇选自丙三醇。
[0051] 本文所述软化剂是指能够使成膜剂所形成的薄膜质地更软,撕剥残留更少。作为本发明优选的软化剂,选自多元醇,合适的例子如丙二醇、乙二醇、甘油等。多元醇的加入能够改善聚乙烯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膜的学性能加,使其更加柔软,并能够有效地提高膜的抗拉强度从而更容易从织物表面剥离。
[0052]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 将成膜剂、表面活性剂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
[0054] 将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
[0055] 将第二混合液、吸附剂、软化剂混合,得到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0056]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60~600r/min,例如可以是60r/min、100r/min、150r/min、200r/min、250r/min、300r/min、350r/min、400r/min、450r/min、500r/min、550r/min、600r/min等,混合的时间为10~60min,例如可以是10min、
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等。
[0057]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第二溶剂。
[0058]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混合液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200~600r/min,例如可以是200r/min、250r/min、300r/min、350r/min、400r/min、450r/min、500r/min、550r/min、600r/min等,混合的时间为20~60min,例如可以是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等。
[0059] 优选地,在所述组合物最终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吸附剂和软化剂。
[0060] 优选地,在所述组合物最终配置过程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60~600r/min,例如可以是60r/min、100r/min、150r/min、200r/min、250r/min、300r/min、350r/min、400r/min、450r/min、500r/min、550r/min、600r/min等,混合的时间为10~60min,例如可以是10min、
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等。
[0061]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2] S1、取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与水混合,配置成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0063] S2、向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缓慢加入乙醇,加入过程中维持搅拌,得到第二混合液;
[0064] S3、继续向上述体系中加入吸附剂和软化剂,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组合物。
[0065]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6] S1、取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与水以60~600r/min的转速、在10~60min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成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0067] S2、向上述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缓慢加入乙醇,加入过程中以200~600r/min的转速、在20~60min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0068] S3、继续向上述体系中加入吸附剂和软化剂,以60~600r/min的转速、在10~60min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0069]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在制备羽绒服清洁类产品中的应用。
[0070] 优选地,所述羽绒服的面料为高密涤塔夫或高密尼丝。
[0071]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羽绒服清洁类产品,所述羽绒服清洁类产品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0072] 优选地,所述羽绒服清洁类产品中还包括清洁类产品可用的助剂。
[0073] 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但不限于色素、香精等。
[007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75] (1)本发明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和吸附剂三种成分的复配达到快速溶解、吸附污渍的作用。其中,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使油性污渍溶解,加上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使其无须机械摩擦作用即能实现对羽绒服表层的油性污渍的清除;
[0076] (2)本发明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在使用前,它们保持着液相的状态,使用后随着各溶剂的挥发,整体变为固相的胶膜状态,不同于一些干洗喷剂干燥后转化为粉末的形式;
[0077] (3)本发明所形成的胶膜整体完好,较易剥除,并能充分将瓦解后的污渍吸收,实现了羽绒服污渍的无机械摩擦辅助、无粉末残留的移除。附图说明
[007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79] 图1为实施例5用于处理高密尼丝纺织物表面的辣椒油污渍的示意图。
[0080] 图2为实施例5用于处理高密尼丝纺织物表面的辣椒油污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1] 除非本文另有定义,连同本发明使用的科学和技术术语应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术语的含义和范围应当清晰,然而,在任何潜在不明确性的情况下,本文提供的定义优先于任何字典或外来定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或”的使用意味着“和/或”。此外,术语“包括”及其他形式的使用是非限制性的。
[0082] 除非另外指明,在本文中所有的分子量都是以道尔顿为单位表示的重均分子量。
[0083] 除非另外指明,在本文中所有配制和测试发生在25℃的环境。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85] 实施例1~8
[0086] 实施例1~8分别提供不同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配方组成,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如下表1所示:
[0087] 表1
[0088]
[0089]
[0090] 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1] S1、取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与水以200r/min的转速、在20min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成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0092] S2、向上述含表面活性剂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缓慢加入乙醇,加入过程中以360r/min的转速、在30min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
[0093] S3、继续向上述体系中加入吸附剂和软化剂,以600r/min的转速、在20min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
[0094] 实施例9
[009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聚乙烯醇替换为等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Mw=160000),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96] 实施例10
[009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为4份,无水乙醇的添加量为8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98] 实施例11
[009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为8份,无水乙醇的添加量为4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00] 实施例12
[010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替换为等质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02] 实施例13
[010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1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组合,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04] 实施例14
[010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将甘油替换为等质量的乙二醇,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0106] 对比例1
[010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组合物中不添加成膜剂(聚乙烯醇),水含量增至7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08] 对比例2
[010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组合物中不添加第二溶剂(无水乙醇),水含量增至12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10] 对比例3
[011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组合物中不添加成膜剂(聚乙烯醇)和第二溶剂(无水乙醇),水的含量增至13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12] 对比例4
[011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聚乙烯醇替换为等质量的聚乙二醇20000,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14] 对比例5
[011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乙烯醇的含量降至0.6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16] 对比例6
[011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吸附剂(有机高岭土)的含量降至0.5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18] 对比例7
[011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吸附剂(有机高岭土)的含量增至20份,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20] 对比例8
[012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吸附剂(有机高岭土)替换为等质量的膨润土,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22] 对比例9
[012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额外添加0.2份的酸作为交联剂,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124] 测试例1
[0125] 测试样品:实施例1~14提供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以及对比例1~9提供的清洁组合物;
[0126] 使用方法:使用可剥离式免洗羽绒服清洁组合物进行清洁处理,具体方法为:取组合物涂布于污渍部位,待组合物因溶剂挥发形成胶膜后,用手对胶膜进行撕剥即可;
[0127] 测试方法:
[0128] (1)清洁效果测试:
[0129] 采用色差仪进行测试,以干净的(未经污染的)织物作为色差测试的标样,以测得辣椒油沾污后织物的总色差作为对照(其测得的总色差为8),以清洁处理后的织物总色差(ΔE)评估去污效果,按下表2对清洁后的织物的总色差等级进行评定。本试验中,以辣椒油沾污高密尼丝纺后晾干制成测试用污布,取样品涂布于沾污的污渍上,使其完全覆盖污渍,待其成膜后撕除形成的薄膜,即完成清洁。所测得的总色差越小说明清洁后织物表面外观与未污染前的外观越接近,反映织物表面清洁效果越好且无残留。
[0130] 基于对照,按表2进行等级划分:
[0131] 表2
[0132]
[0133] (2)表面残留评价测试:
[0134] 本发明技术旨在通过使用后在织物表面形成胶膜包覆吸附剂粉末,通过撕剥使织物表面无粉尘残留。因此按下表3,采用目视法并结合测得的总色差对织物表面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价组合物使用后的织物表面残留情况,着重对处理后的织物表面有无胶膜残留以及有无粉末残留的情况进行评价。目视可辨别织物表面的状态的同时,织物表面粉尘或胶膜的残留都会反映为较高的总色差数值。
[0135] 表3
[0136]
[0137] 具体测试如下表4所示:
[0138] 表4
[0139]
[0140]
[0141] 如表4所示,采用本发明所述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清洁后的面料总色差在1以下,其中部分优选方案能够达到0.2以下,具有良好清洁效果,油污清洁效果好;待组合物因溶剂挥发形成胶膜后,用手对胶膜进行撕剥后,发现各实施例组撕剥后织物表面情况良好,胶膜能够很好移除且不残留吸附剂的粉尘。充分说明,本发明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和吸附剂三种成分的复配达到快速溶解、吸附污渍的作用。其中,亲油特性的第二溶剂使油性污渍溶解,加上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使其无须机械摩擦作用即能实现对羽绒服表层的油性污渍的清除。
[0142] 对比例1中不含成膜剂,清洁效果一般,未形成胶膜,织物表面吸附剂粉尘残留。与实施例相比,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成膜剂的使用能有效提升组合物的清洁效果并克服前述提及的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143] 对比例2中不含第二溶剂,清洁效果一般,撕剥效果差,织物表面吸附剂粉尘残留。与实施例相比,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溶剂的使用能有效提升组合物的清洁效果并提升形成胶膜的撕剥效果。
[0144] 对比例3中不含成膜剂和第二溶剂,清洁效果一般,未形成胶膜,织物表面吸附剂粉尘残留。与实施例相比,说明表面活性剂不能单独实现“良好”的清洁效果。
[0145] 对比例4采用其他聚合物作为成膜剂,清洁效果一般,未形成可剥离的胶膜,织物表面吸附剂粉尘残留。与实施例相比,说明不适宜的聚合物不能作为成膜剂实现“良好”的清洁和撕剥效果。
[0146] 对比例5中成膜剂用量降低,清洁效果一般,撕剥效果一般,织物表面吸附剂粉尘残留。与实施例相比,说明成膜剂的用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使组合物的清洁效果和撕剥效果同时达到“良好”等级。
[0147] 对比例6和对比例7中吸附剂的用量改变,清洁效果和撕剥效果无法同时达到“良好等级”。和实施例相比,说明并非任意比例的吸附剂均能同时使组合物的清洁效果和撕剥效果达到“良好”等级。
[0148] 对比例8中成膜剂使用膨润土替代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吸附剂,清洁效果几乎失去的同时胶膜成型较好,撕剥效果良好。和实施例相比,说明并非任意具有亲油特性的粉末均可实现本发明技术中的效果。
[0149] 对比例9中使用了能使成膜剂化学交联的组分,样品在交联发生后转变为胶团状,其清洁效果大大降低,但其较易从织物表面移除。与实施例相比,说明交联剂的引入尽管极大的提高成膜剂的成膜或成团效果,但会极大影响其他组分的作用效果。
[0150] 此外,采用组合物处理高密尼丝纺或高密涤塔夫上的辣椒油污渍,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数字表示处理过程的时间顺序),图1和图2中,1代表面料上明确出现油渍,2代表取实施例5的可剥离式免洗清洁组合物涂布于油渍部位,3代表组合物因溶剂挥发形成胶膜(静置即可,无须机械摩擦作用),4代表手对胶膜进行撕剥,5代表油渍部位被清洗干净(充分将瓦解后的油渍吸收)。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清洁组合物可适用于使用高密涤塔夫或高密尼丝纺制成的羽绒服的表面油污清洁,适用于各种应急场合,涂布作用于油污后可被撕剥移除,使用后无需过水漂洗。
[015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