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318720.8 申请日 2023-10-12 公开(公告)号 CN117402681A 公开(公告)日 2024-01-16
申请人 广东诚铭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南通腾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连腾; 黄永美; 米普科; 张张;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30‑40份乙 氧 基化十八酸甲酯,15‑25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螯合分散剂,余量为去离子 水 。所述的螯合分散剂为 马 来酸酐聚乙二醇酯‑ 丙烯酸 共聚物。本发明用于纺织品 染色 前除油,首先,其具有除油效果好,具备优异的乳化、分散、悬浮能 力 ,有效防止油剂、杂质返沾到纺织品表面和设备之中,为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其次,本发明的组分简单,生产过程短、效率高。最后,本发明原料不含APEO、磷、氮,符合环保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30‑40份乙基化十八酸甲酯,15‑25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螯合分散剂,余量为去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中聚氧乙烯摩尔数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螯合分散剂为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30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去离子水与螯合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0‑20分钟;
步骤2:依次加入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搅拌30‑40分钟;
步骤3:完成后静置,过滤出料。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除油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0002] 在纺织品在纺纱(丝)及织造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矿物油、油等纤维油剂,以提高纤维抱合、保护纤维强力、减少断头率。在纺织品染色之前,必须把这些油剂清除干净,否则会给后续工序带来很大麻烦。
[0003] 织物除油工艺有缸内间歇式除油和洗机连续除油,不论采用哪一种工艺,如果洗脱出来的油剂不能很好地乳化分散于工作液中,就容易返沾到织物及设备上。若再经后续的高温定形,油剂与织物结合更为紧密而去除困难,在染色时产生油斑、白斑,影响染色效果,特别是含纶的织物,含硅润滑油剂比较高,极易发生硅油返粘。因此,对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0004] 见专利号为:202211251469.3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印染加工用乳化除油剂,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除油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烷基聚醚多元醇37~42%、烷基磺酸盐5~10%、甘油酯19~23%、丁醚3~7%和余量水。该技术方案中乳化除油剂包括烷基聚醚多元醇,利用其除油性能去除织物上所有的油剂,配合甘油酯及烷基磺酸盐的分散洗涤性能可使织物上所含杂物充分乳化分散在水中,即使杂物较多也不会凝聚反粘在织物及设备上。
[0005] 另外,本发明人尝试在除油工序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协同除油剂进行除油以提高防沾效果,但是市面上用于纺织品前处理的螯合分散剂大多为复配产品,不同商家采用的配方原料有差别,性能参差不一,返沾仍然是难题。如果能提高除油剂对油剂、杂质的分散性能,就能减少对除油工序中额外添加的螯合分散剂的依赖,起到双重保险作用。但在提高除油剂的防沾性能方面,因为缺少能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的高效螯合分散剂,目前也主要依靠乳化分散性能较好的表面活性剂来改善,不仅提高了成本,效果还不甚满意。
[0006]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该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30‑40份乙基化十八酸甲酯,15‑25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螯合分散剂,余量为去离子水。
[0009]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
[001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中聚氧乙烯摩尔数为6。
[0011]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螯合分散剂为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
[0012]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3000。
[0013]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除油剂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去离子水与螯合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0‑20分钟;步骤2:依次加入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搅拌30‑40分钟;步骤3:完成后静置,过滤出料。
[0014] 本发明针对现有除油剂乳化分散性能不足,在除油过程中易出现油剂返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除油剂。该除油剂与传统除油剂相比,除组分本身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乳化分散性能之外,还添加了螯合分散剂,其具有强大的分散和胶体保护性能,能使从织物上乳化下来的油剂稳定分散于工作液中,防止其返沾到织物及设备上而阻碍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本发明的除油剂简化组分,生产过程短、效率高,为环保产品。
[0015] 另外,本发明采用乳化性能好的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及与表面活性剂配合性良好的螯合分散剂进行复配而得。传统的螯合剂有无机类和有机类两种。无机类使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污染,已逐渐被淘汰;有机类中的氨基酸类、氨基羧酸类、羟基羧酸类及有机膦酸盐类均侧重于螯合性能,本发明采用特定的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作为螯合剂,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螯合剂,其不仅具有良好螯合性能,还同时具备优异的分散、悬浮能力。同时还克服了传统聚羧酸类螯合分散剂与表面活性剂尤其是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差异性导致的、难直接进行复配或是复配量很低。本发明采用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作为螯合剂有效克服这个难题。
[0016] 本发明用于纺织品染色前除油,首先,其具有除油效果好,具备优异的乳化、分散、悬浮能力,有效防止油剂、杂质返沾到纺织品表面和设备之中,为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其次,本发明的组分简单,生产过程短、效率高。最后,本发明原料不含APEO、磷、氮,符合环保要求。【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该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30份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20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20份螯合分散剂,30份去离子水。
[0020] 所述的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其中聚氧乙烯摩尔数为6。
[0021] 所述的螯合分散剂为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丙烯酸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3000。
[0022] 制备过程如下:
[0023] 步骤1:将去离子水与螯合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10‑20分钟;
[0024] 步骤2:依次加入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搅拌30‑40分钟;
[0025] 步骤3:完成后静置,过滤出料。
[0026] 实施例2:
[0027] 实施例2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40份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18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份螯合分散剂,32份去离子水,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28] 实施例3:
[0029] 实施例3除油剂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包括:35份乙氧基化十八酸甲酯,22份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5份螯合分散剂,28份去离子水。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30] 性能测试
[0031] 以市售除油剂样品为对比例,对上述各实施例制得的防返沾的高效除油剂进行应用性能对比测试。
[0032] (一)除油率
[0033] 1)取预先除油干净的锦纶/氨纶经编织物,在含有二甲基硅油与矿物油的混合油污溶液中进行两浸两轧,然后室温晾干。
[0034] 2)精确称取1)中处理好的织物m0g,浸入1g/l除油剂中(空白为0g/l),在80℃处理20min,然后水洗、烘干、称重m1g。
[0035] 3)将2)中处理后的织物浸入四氯乙烯中,干后称重m2g。
[0036] 4)按如下公式计算除油率(%):
[0037] 除油率(%)=100×(m0‑m1)/(m0‑m2)
[0038] 测得除油率结果如下:
[0039]除油剂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 空白
除油率(%) 98.16 96.97 98.23 78.35 16.52
[0040]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各实施例除油率明显高于对比例,即除油效果明显高于市售常规除油剂。
[0041] (二)乳化性分散性:
[0042] 配制如下待测液100ml:2g/l除油剂(空白为0g/l)+0.3g/l着色硅油及矿物油的混合液,然后将配置好的待测液置于恒温摇荡染色机中,用最高频率震荡运行,同时升温至90℃并保温30min。结束后取出,降室温后,抽滤。对比滤纸颜色及固形物残留情况,颜色越浅,固形物残留越少,表示乳化分散性越好。
[0043] 测得结果如下:
[0044] 除油剂 滤纸外观实施例1 颜色浅,残留物少
实施例2 颜色浅,残留物少
实施例3 颜色浅,残留物少
对比例 颜色稍深,残留物稍多
空白 颜色深,残留多
[0045]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各实施例对油剂的乳化分散性能均好于对比例,能有效防止油剂、杂质返沾到纺织品表面和设备之中。
[0046]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