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及其生产工艺

申请号 CN202410040250.1 申请日 2024-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7814319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成都梦无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志良; 郭思贵; 杨琴; 杨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及其生产工艺,属于食品油技术领域,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的山桐子调和油产品烟点低、工艺榨油不彻底的问题,本发明产品包括如下 质量 含量的成分:油葡萄28%‑32%, 亚麻籽油 27%‑31%, 玉米胚芽油 25%‑29%, 核桃油 9%‑11%,芝麻油8%‑10%,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鲜果→去耙 整理 → 破碎 →烘干→蒸制→轧胚→蒸炒→ 压榨 → 原油 →除杂→脱胶脱酸→脱色→脱蜡→脱臭→贮存→调配→灌装→检验→成品。本发明用于生产高烟点、高含量非饱和 脂肪酸 的山桐子调和油,压榨效果好,材料利用率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成分:油葡萄28%‑32%,亚麻籽油27%‑31%,玉米胚芽油25%‑29%,核桃油9%‑11%,芝麻油8%‑10%。
2.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破碎:去耙整理后的山桐子,用滚筒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控制至以不出为准;
B、蒸制:将破碎后的山桐子水蒸加热,软化细胞壁;
C、蒸炒:将蒸制后的山桐子蒸炒,将山桐子料胚中所含的油脂聚集成大油滴分散在料胚的内外表面,以备压榨取油;
D、压榨:将饼面压设置为大于榨料的临界压力,其范围设置在9‑100MPa;压榨过程保持温度,动态压榨1‑5分钟;静态压榨时间15‑90分钟;
E、除杂:压榨取出的油依次进行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处理工艺,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胶溶性杂质;
F、脱胶脱酸:将酸炼脱胶与炼脱酸工艺相结合对除杂后的产品进行脱胶脱酸,先用磷酸处理,再进行碱炼;
G、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完成油蜡分离;
H、脱色:采用吸附脱色法,产品在进脱色塔前或与白土混合前,要求油脂中的含皂量≤
300ppm,水分≤0.15%,并控制白土水分≤12%;
I、脱臭:对产品进行脱臭,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要求达到一级油烟点215℃;脱臭工艺参数:①脱臭油温:大于250℃;②脱臭真空度:‑0.096MPa;③导热油温:
260‑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采用磷酸H3PO4的浓度为80%‑90%,加入量占油重的0.15%‑0.25%,油温控制在80‑90摄氏度;碱炼脱酸时,碱液浓度控制在12‑22Be`,计算理论加碱量所用的毛油酸价,用于中和酸炼后油中残余的酸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中,脱色工艺中参数要求如下:①白土加入量:油重的1‑3%;②脱色真空度:‑0.096MPa;并根据产品脱色要求设置脱色油温、脱色时间、过滤油温。

说明书全文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山桐子,又称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等,其果实内含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血脂、血栓,是一种纯天然的木本食用油,被誉为“树上油库”,是大子科山桐子属植物
[0003]
[0004] 山桐子食用油的价值功效:
[0005] 1、增强人体的抗化能和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促进人体蛋白合成,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良性调节作用。
[0006] 2、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保健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0007] 3、抗衰老和抗癌,改善脂质代谢。有效减少皱纹的产生,保持青春的容貌。
[0008] 4、减少细胞耗氧量,使人更有耐久力,有助减轻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状况。
[0009] 现有的山桐子调和油产品,由于其产品组成、处理工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其中仍存有部分物质导致油脂的烟点低,在炒制时容易出烟,在高温下也更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而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中,在压榨时存在压榨不彻底,浪费部分资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0011]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山桐子调和油产品烟点低、工艺榨油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及其生产工艺。
[0012]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成分:油葡萄28%‑32%,亚麻籽油27%‑31%,玉米胚芽油25%‑29%,核桃油9%‑11%,芝麻油8%‑10%。
[0014]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5] A、破碎:去耙整理后的山桐子,用滚筒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控制至以不出水为准;
[0016] B、蒸制:将破碎后的山桐子水蒸加热,软化细胞壁;
[0017] C、蒸炒:将蒸制后的山桐子蒸炒,将山桐子料胚中所含的油脂聚集成大油滴分散在料胚的内外表面,以备压榨取油;
[0018] D、压榨:将饼面压力设置为大于榨料的临界压力,其范围设置在9‑100MPa;压榨过程保持温度,动态压榨1‑5分钟;静态压榨时间15‑90分钟;
[0019] E、除杂:压榨取出的油依次进行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处理工艺,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胶溶性杂质;
[0020] F、脱胶脱酸:将酸炼脱胶与炼脱酸工艺相结合对除杂后的产品进行脱胶脱酸,先用磷酸处理,再进行碱炼;
[0021] G、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完成油蜡分离;
[0022] H、脱色:采用吸附脱色法,产品在进脱色塔前或与白土混合前,要求油脂中的含皂量≤300ppm,水分≤0.15%,并控制白土水分≤12%;
[0023] I、脱臭:对产品进行脱臭,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要求达到一级油烟点215℃;脱臭工艺参数:①脱臭油温:大于250℃;②脱臭真空度:‑0.096MPa;③导热油温:260‑300℃。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F中,采用磷酸H3PO4的浓度为80%‑90%,加入量占油重的0.15%‑0.25%,油温控制在80‑90摄氏度;碱炼脱酸时,碱液浓度控制在12‑22Be`,计算理论加碱量所用的毛油酸价,用于中和酸炼后油中残余的酸溶液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H中,脱色工艺中参数要求如下:①白土加入量:油重的1‑3%;②脱色真空度:‑0.096MPa;并根据产品脱色要求设置脱色油温、脱色时间、过滤油温。
[0026]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的山桐子调和油,其采用的压榨、脱胶脱酸、脱蜡、脱色、脱臭工艺,使得原胚材料的榨油率大大提高,材料被充分利用,相比于现有的工艺,材料内含的油脂被充分压出,显著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提升了经济效益;脱胶脱酸工艺将酸炼脱胶与碱炼脱酸相结合,磷酸处理后紧接碱炼处理,效果更好;本发明的脱臭工艺可以保证产品油达到一级油烟点,还能改善油脂的风味,有效降低污染。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 实施例1
[0031]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成分:油葡萄29%,亚麻籽油28%,玉米胚芽油26%,核桃油9%,芝麻油8%。
[0032] 实施例2
[0033]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成分:油葡萄28%,亚麻籽油27%,玉米胚芽油26%,核桃油10%,芝麻油9%。
[0034] 实施例3
[0035]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成分:油葡萄30%,亚麻籽油27%,玉米胚芽油25%,核桃油9.5%,芝麻油8.5%。
[0036] 实施例4
[0037]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8] A、破碎:去耙整理后的山桐子,用滚筒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控制至以不出水为准;
[0039] B、蒸制:将破碎后的山桐子水蒸加热,软化细胞壁;
[0040] C、蒸炒:将蒸制后的山桐子蒸炒,将山桐子料胚中所含的油脂聚集成大油滴分散在料胚的内外表面,以备压榨取油;
[0041] D、压榨:将饼面压力设置为大于榨料的临界压力,其范围设置在9MPa;压榨过程保持温度,动态压榨5分钟;静态压榨时间90分钟;
[0042] E、除杂:压榨取出的油依次进行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处理工艺,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胶溶性杂质;
[0043] F、脱胶脱酸:将酸炼脱胶与碱炼脱酸工艺相结合对除杂后的产品进行脱胶脱酸,先用磷酸处理,再进行碱炼;
[0044] 步骤F中,采用磷酸H3PO4的浓度为80%,加入量占油重的0.25%,油温控制在90摄氏度;碱炼脱酸时,碱液浓度控制在12Be`,计算理论加碱量所用的毛油酸价,用于中和酸炼后油中残余的酸溶液。
[0045] G、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完成油蜡分离;
[0046] H、脱色:采用吸附脱色法,产品在进脱色塔前或与白土混合前,要求油脂中的含皂量≤300ppm,水分≤0.15%,并控制白土水分≤12%;
[0047] 步骤H中,脱色工艺中参数要求如下:①白土加入量:油重的1%;②脱色真空度:‑0.096MPa;并根据产品脱色要求设置脱色油温、脱色时间、过滤油温。
[0048] I、脱臭:对产品进行脱臭,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要求达到一级油烟点215℃;脱臭工艺参数:①脱臭油温:大于250℃;②脱臭真空度:‑0.096MPa;③导热油温:260℃。
[0049] 实施例5
[0050]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51] A、破碎:去耙整理后的山桐子,用滚筒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控制至以不出水为准;
[0052] B、蒸制:将破碎后的山桐子水蒸加热,软化细胞壁;
[0053] C、蒸炒:将蒸制后的山桐子蒸炒,将山桐子料胚中所含的油脂聚集成大油滴分散在料胚的内外表面,以备压榨取油;
[0054] D、压榨:将饼面压力设置为大于榨料的临界压力,其范围设置在100MPa;压榨过程保持温度,动态压榨1分钟;静态压榨时间15分钟;
[0055] E、除杂:压榨取出的油依次进行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处理工艺,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胶溶性杂质;
[0056] F、脱胶脱酸:将酸炼脱胶与碱炼脱酸工艺相结合对除杂后的产品进行脱胶脱酸,先用磷酸处理,再进行碱炼;
[0057] 步骤F中,采用磷酸H3PO4的浓度为90%,加入量占油重的0.15%%,油温控制在80摄氏度;碱炼脱酸时,碱液浓度控制在22Be`,计算理论加碱量所用的毛油酸价,用于中和酸炼后油中残余的酸溶液。
[0058] G、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完成油蜡分离;
[0059] H、脱色:采用吸附脱色法,产品在进脱色塔前或与白土混合前,要求油脂中的含皂量≤300ppm,水分≤0.15%,并控制白土水分≤12%;
[0060] 步骤H中,脱色工艺中参数要求如下:①白土加入量:油重的3%;②脱色真空度:‑0.096MPa;并根据产品脱色要求设置脱色油温、脱色时间、过滤油温。
[0061] I、脱臭:对产品进行脱臭,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要求达到一级油烟点215℃;脱臭工艺参数:①脱臭油温:大于250℃;②脱臭真空度:‑0.096MPa;③导热油温:300℃。
[0062] 实施例6
[0063] 一种山桐子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64] A、破碎:去耙整理后的山桐子,用滚筒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时控制至以不出水为准;
[0065] B、蒸制:将破碎后的山桐子水蒸加热,软化细胞壁;
[0066] C、蒸炒:将蒸制后的山桐子蒸炒,将山桐子料胚中所含的油脂聚集成大油滴分散在料胚的内外表面,以备压榨取油;
[0067] D、压榨:将饼面压力设置为大于榨料的临界压力,其范围设置在46MPa;压榨过程保持温度,动态压榨3分钟;静态压榨时间50分钟;
[0068] E、除杂:压榨取出的油依次进行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处理工艺,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胶溶性杂质;
[0069] F、脱胶脱酸:将酸炼脱胶与碱炼脱酸工艺相结合对除杂后的产品进行脱胶脱酸,先用磷酸处理,再进行碱炼;
[0070] 步骤F中,采用磷酸H3PO4的浓度为85%,加入量占油重的0.2%,油温控制在85摄氏度;碱炼脱酸时,碱液浓度控制在17Be`,计算理论加碱量所用的毛油酸价,用于中和酸炼后油中残余的酸溶液。
[0071] G、脱蜡: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对产品进行降温冷却,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完成油蜡分离;
[0072] H、脱色:采用吸附脱色法,产品在进脱色塔前或与白土混合前,要求油脂中的含皂量≤300ppm,水分≤0.15%,并控制白土水分≤12%;
[0073] 步骤H中,脱色工艺中参数要求如下:①白土加入量:油重的1‑3%;②脱色真空度:‑0.096MPa;并根据产品脱色要求设置脱色油温、脱色时间、过滤油温。
[0074] I、脱臭:对产品进行脱臭,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烟点,要求达到一级油烟点215℃;脱臭工艺参数:①脱臭油温:大于250℃;②脱臭真空度:‑0.096MPa;③导热油温:280℃。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