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刷类制品 / 真空吸尘器

真空吸尘器

申请号 CN202080082496.5 申请日 2020-12-01 公开(公告)号 CN114745996B 公开(公告)日 2024-03-22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李钟明; 金治完; 赵真来; 李定禹;
摘要 公开了一种 真空 吸尘器 。本 发明 的真空吸尘器包括本体和 吸嘴 。吸嘴包括壳体和旋转刷。旋转刷包括第一旋转刷、第二旋转刷以及联接器。联接器将第一旋转刷与第二旋转刷结合,使得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旋 转轴 位于同一条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其中,
包括:
本体,其形成空气的压差;以及
吸嘴,其利用所述空气的压力差来吸入地面上的灰尘,
所述吸嘴包括:
壳体,其形成所述灰尘向所述本体移动的入口,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旋转刷,其通过旋转来将所述地面上的灰尘扫向入口侧,
所述旋转刷包括:
第一旋转刷,所述驱动部向所述第一旋转刷传递旋转运动;
第二旋转刷,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联接器,其将所述第一旋转刷与所述第二旋转刷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
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分别包括:
主体,其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主体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彼此接触形成接触面且形成贯通孔;以及
刷子构件,其贴附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联接器包括:
联接器主体,其外表面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复数个卡合部,其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以及
复数个弯曲变形部,其分别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卡合部,并且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如果所述复数个卡合部随着所述复数个弯曲变形部弹性恢复而插入到复数个贯通孔,则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所述主体形成所述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主体的内表面上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分别形成有凸出部,
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上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
所述凸出部沿所述插入槽移动,使得所述卡合部插入到所述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粘合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刷包括:
第一主体,其呈圆柱形,沿径向形成有第一贯通孔;以及
第一刷子构件,其贴附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联接器包括:
联接器主体,其外表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第一卡合部,其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
第一弯曲变形部,其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第一卡合部,并且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刷包括:
第二主体,其呈圆柱形,沿径向形成有第二贯通孔;以及
第二刷子构件,其贴附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所述联接器包括:
第二卡合部,其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
第二弯曲变形部,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并且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所述刷子构件包括复数根毛,所述复数根毛因所述地面而发生弹性弯曲变形来将所述灰尘扫向所述入口侧,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形,并且以所述接触面为基准彼此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中,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朝向所述接触面倾斜,并且朝向与所述旋转刷的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
8.一种真空吸尘器,其中,
包括:
本体,其形成空气的压力差;以及
吸嘴,其利用所述空气的压力差来吸入地面上的灰尘,
所述吸嘴包括:
壳体,其形成所述灰尘向所述本体移动的入口,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旋转刷,其通过旋转来将所述地面上的灰尘扫向入口侧,
所述旋转刷包括:
第一旋转刷,所述驱动部向所述第一旋转刷传递旋转运动;以及
第二旋转刷,其利用联接器与所述第一旋转刷结合,使得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刷的旋转轴在同一条线上,
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包括:圆柱形主体,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彼此接触且形成贯通孔;以及,复数根毛,所述复数根毛因所述地面而发生弹性弯曲变形来将所述灰尘扫向所述入口侧,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形,并且以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接触面为基准彼此对称,
所述联接器包括:
联接器主体,其外表面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复数个卡合部,其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以及
复数个弯曲变形部,其分别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卡合部,并且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如果所述复数个卡合部随着所述复数个弯曲变形部弹性恢复而插入到复数个贯通孔,则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所述主体形成所述接触面。

说明书全文

真空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更详细而言,涉及还能够利用旋转刷干净地清扫光滑的地面上的灰尘的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真空吸尘器根据安装到其上的刷子的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清扫能
[0003] 在不平整的地毯上,硬质塑料材质的地毯用刷子在清扫效率方面有利。
[0004] 另一方面,在地板或地板革等的光滑的地面上,柔软的绒材质的地板用刷子在清扫效率方面有利。
[0005] 如果使用绒材质的地板用刷子,则会防止由刷子引起的地面的刮伤。另外,如果使绒材质的刷子高速旋转,则还能使贴附在地面上的细小的灰尘漂浮后吸入并去除。
[0006] 与此相关地,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19‑0080855号(以下,“现有文献1”)披露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现有文献1的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吸嘴。吸嘴包括壳体、旋转清扫部、驱动部以及旋转支撑部。
[0007] 旋转清扫部包括嘴主体、纤维层、纤维毛以及金属毛。纤维层形成为包围嘴主体的外周面。纤维毛和金属毛被植入于纤维层。
[0008] 植入纤维毛和金属毛的部分可以分为条带(strap)部和防静电部。条带部由纤维毛构成。在条带部未植入有金属毛。防静电部由纤维毛和金属毛构成。在条带部之间配置有防静电部。
[0009] 被植入的纤维毛和金属毛在纤维层上方沿一个方向形成纹路。即,被植入的纤维毛和金属毛沿一个方向倾斜的植入。被植入的纤维毛和金属毛在条带部(或防静电部)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纹路。
[0010] 条带部和防静电部可以沿嘴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条带部和防静电部可以沿嘴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另外,条带部和防静电部沿嘴主体的螺旋方向延伸。
[0011] 旋转清扫部是利用复数根毛刮擦地面来使灰尘向后方移动的结构。在旋转清扫部的毛之间可容易贴附头发、灰尘等杂质。
[0012] 然而,在条带部和防静电部沿嘴主体的螺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存在头发、灰尘等杂质夹在旋转清扫部的末端部分的问题。
[0013] 在旋转清扫部旋转的过程中,复数根毛周期性地与地面接触并重复弯曲和展开。在此过程中,头发、灰尘等杂质将向旋转清扫部的一个方向移动。
[0014] 在旋转清扫部的末端部分配置有旋转支撑部和驱动部。移动到旋转清扫部的末端部分的头发、灰尘等杂质会夹在旋转支撑部和主体之间,或者夹在旋转支撑部和侧面盖之间。因此,旋转清扫部的旋转逐渐变得困难。
[0015] 另一方面,在条带部和防静电部沿嘴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存在头发、灰尘等杂质聚集在旋转清扫部的特定区域的问题。特定区域可以是指旋转清扫部的中间。特定区域也可以是指旋转清扫部的末端部分。
[0016] 旋转清扫部的制造过程如下。首先,将纤维毛和金属毛先植入在纤维层。接着,将纤维层贴附到主体的外表面。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尝试了将植入有彼此不同的纹路的复数个纤维层贴附到主体的外表面。
[0017] 然而,要将复数个纤维层准确地贴附在主体外表面的每个特定区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将这些纤维层准确地贴附在主体外表面的特定区域,则这些纤维层之间会隔开,或者这些纤维层会产生彼此重叠的部分。

发明内容

[0018]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9]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课题是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在该真空吸尘器中,贴附于旋转刷的头发、灰尘等杂质不向旋转刷的末端移动并夹入或聚集在特定部分。
[0020]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课题是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在该真空吸尘器中,这些刷子构件以没有彼此隔开或重叠的部分的方式设置于旋转刷的外表面。
[0021]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课题是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在该真空吸尘器中,即使在主体的外表面上贴附彼此纹路不同的刷子构件,也能够快速地制造旋转刷。
[0022]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23]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中,联接器可以将第一旋转刷与第二旋转刷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因此,即使在主体的外表面贴附彼此纹路不同的刷子构件,也能够快速地制造旋转刷。
[002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可以包括本体和吸嘴。
[0025] 所述本体可以形成空气的压力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送机。
[0026] 所述吸嘴可以利用所述空气的压力差来吸入地面上的灰尘。
[0027] 所述吸嘴可以包括壳体和旋转刷。
[0028] 所述壳体可以形成使灰尘向本体移动的入口。
[0029] 在所述壳体可以设置有驱动部。
[0030] 所述旋转刷可以通过旋转来将地面上的灰尘扫向所述入口侧。
[0031] 所述旋转刷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旋转刷、所述第二旋转刷以及所述联接器。
[0032] 驱动部可以向所述第一旋转刷传递旋转运动。
[0033] 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达和传动装置。
[0034] 所述马达可以生成旋转力。所述马达可以设置为BLDC马达。所述传动装置可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一所述旋转刷。
[0035] 所述第二旋转刷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
[0036]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旋转刷可以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主体和第一刷子构件。
[0037] 所述第一主体可以沿径向形成有第一贯通孔。
[0038] 所述第一刷子构件可以贴附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
[0039] 所述第二旋转刷可以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二主体和第二刷子构件。
[0040] 所述第二主体可以沿径向形成有第二贯通孔。
[0041] 所述第二刷子构件可以贴附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表面。
[0042] 所述第一刷子构件和第二刷子构件可以分别包括复数根毛。所述复数根毛因所述地面而发生弹性弯曲变形来将所述灰尘扫向所述入口侧。
[0043] 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044] 所述联接器可包括联接器主体、第一卡合部、第一弯曲变形部、第二卡合部以及第二弯曲变形部。
[0045] 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046] 所述第一卡合部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
[0047] 所述第一弯曲变形部可以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第一卡合部。
[0048] 所述第一弯曲变形部可以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0049] 所述第二卡合部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
[0050] 所述第二弯曲变形部可以连接所述联接器主体和所述第二卡合部。
[0051] 所述第二弯曲变形部可以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径向上弯曲变形。
[0052] 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内表面可以沿所述旋转刷的旋转轴方向形成有所述凸出部。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可以沿所述旋转刷的旋转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
[0053] 直至所述第一卡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之前,所述凸出部可以沿所述插入槽移动。
[0054]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插入槽可以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引导到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插入槽可以阻止所述联接器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相对旋转。
[0055] 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内表面可以沿所述旋转刷的旋转轴方向形成有所述凸出部。在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可以沿所述旋转刷的旋转轴方向形成有所述插入槽。
[0056] 直至所述第二卡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之前,所述凸出部可以沿所述插入槽移动。
[0057]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插入槽可以将所述第二卡合部引导到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插入槽可以阻止所述联接器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相对旋转。
[0058] 如果所述第一卡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则所述联接器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的相对移动和旋转可以被阻止。如果所述第二卡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则所述联接器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相对移动和旋转可以被阻止。
[0059] 如果所述第二卡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二贯通孔,则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可以在所述旋转刷的旋转轴方向上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面。因此,所述第一刷子构件和所述第二刷子构件可以以没有彼此隔开或重叠部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刷的外表面。
[0060] 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主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联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可以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联接器主体的结合力以及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联接器主体的结合力提高。
[0061]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可以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形。
[0062]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可以以所述接触面为基准彼此对称。
[0063] 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可以朝向所述接触面倾斜。与此同时,所述复数根毛的纹路可以朝向与所述旋转刷的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
[0064] 所述第一旋转刷和所述第二旋转刷的所述复数根毛与地面分离,并且在此过程中弹性恢复而恢复原始状态。此时,与所述复数根毛接触中的杂质在所述复数根毛的动能和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被扫向所述接触面和所述入口侧。
[0065] 因此,贴附于旋转刷的头发、灰尘等杂质可以不向旋转刷的末端移动并夹入或不聚集在特定部分。
[0066] 发明效果
[006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联接器将第一旋转刷与第二旋转刷结合,使得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由此,在将刷子构件分别贴附到被分离的主体的外表面之后,通过联接器将被分离的主体结合,则能够快速地制造复数根毛的纹路以第一旋转刷与第二旋转刷的接触面为基准呈对称的旋转刷。
[006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刷子构件贴附在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第二刷子构件贴附在第二主体的外表面,并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以在旋转轴方向上彼此接触的方式结合,由此,第一刷子构件和第二刷子构件能够与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接触面在同一平面上无间隙地紧密贴合。
[006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复数根毛的纹路在以旋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形的同时,以接触面为基准彼此对称,并且朝向旋转刷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和接触面倾斜,由此,贴附于旋转刷的头发、灰尘等杂质向入口前侧移动并被吸入到入口,或者被用户轻松去除。附图说明
[0070]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
[0071]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的立体图。
[0072] 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的立体图。
[0073] 图4是图2的吸嘴的分解立体图。
[0074] 图5是图2的吸嘴的剖视图。
[0075] 图6是示出刷子模从图2的吸嘴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6] 图7是示出图6的刷子模块的立体图。
[0077] 图8是图7的刷子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78] 图9是示出图8的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79] 图10是示出图9的第二旋转刷和联接器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80] 图11是示出图10的第一主体和第一刷子构件、第二主体和第二刷子构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81] 图12是图8的旋转刷的透视图。
[0082] 图13是图2的吸嘴的主视图。
[0083] 图14是示出图2的吸嘴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84] 图15是示出图14的旋转刷的毛随地面而弯曲变形的状态的示意图。
[0085] 图16是示出图15的旋转刷的毛将地面的杂质向后推的状态的示意图。
[0086] 图17是示出图16的地面的杂质因旋转刷的毛向后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0087] 图18是示出图2的吸嘴的旋转刷的仰视图。
[0088] 附图标记说明
[0089] 1:真空吸尘器
[0090] 20:本体
[0091] 21:把手
[0092] 22:灰尘桶
[0093] 30:延长管,300:刷子模块
[0094] 10:吸嘴,310:旋转刷
[0095] 100:壳体,311:第一旋转刷
[0096] 101:吸入空间,311A:第一主体
[0097] 110:本体壳体,311H:第一贯通孔
[0098] 111:入口,310F:接触面
[0099] 120:下部壳体,311B:第一刷子构件
[0100] 121:第一下部壳体,310R:毛
[0101] 122:第二下部壳体,312:第二旋转刷
[0102] 130:安装壳体,312A:第二主体
[0103] 131:盖部,312H:第二贯通孔
[0104] 140:支撑壳体,311P、312P:凸出部
[0105] 141:按压按钮,312B:第二刷子构件
[0106] 150:侧面盖,310R:毛
[0107] W1:第一轮子,313:联接器
[0108] W2:第二轮子,313A:联接器主体
[0109] 200:驱动部,313H:插入槽
[0110] 210:支架
[0111] 220:马达,313B:第一卡合部
[0112] 230:传动装置,313C:第二卡合部
[0113] 231:第一轴构件,313D:第一弯曲变形部
[0114] 400:连接器,313E:第二弯曲变形部
[0115] 401:通路,314:第二轴构件
[0116] 410:插入部,315:第三轴构件
[0117] 420:第一连接部,314H、315H:插入槽
[0118] 430:第二连接部,320:装卸盖
[0119] 431:装卸按钮
[0120] 440:结合部
[0121] 450:伸缩管
[0122] 451:伸缩软管
[0123] 452: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124]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说明本发明时,为了阐明本发明的主旨,将省略对公知的功能或结构的说明。
[0125]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的立体图。
[0126]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包括本体20和吸嘴10。
[0127] 吸嘴10通过延长管30与本体20连接。吸嘴10也可以与本体20直接连接。用户可以抓握形成在本体20上的把手21的状态下使放置在地面上的吸嘴10前后移动。
[0128] 本体20是形成空气的压力差的结构。在本体20的内部设置有送风机。当送风机形成空气的压力差时,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通过吸嘴10的入口111和延长管30向本体20移动。
[0129] 本体2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离心分离式集尘装置。灰尘和杂质可以容纳于灰尘桶22。
[0130]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真空吸尘器1的吸嘴10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真空吸尘器1的吸嘴10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吸嘴10的分解立体图。
[0131] 吸嘴10是利用空气的压力差来吸入地面上的灰尘的结构。吸嘴10包括壳体100、驱动部200、刷子模块300以及连接器400。
[0132]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刷子模块300的旋转刷310。因此,将示意性地说明壳体100、驱动部200以及连接器400。
[0133] 以下,为了本发明的理解上的便利,将旋转刷310侧称为吸嘴10的前方、前侧,将连接器400侧称为吸嘴10的后方、后侧。
[0134] 图1至图3示出了三维直坐标系。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轴所指的方向是指上述的前方、前侧。三维直角坐标系的Y轴所指的方向是指与旋转刷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三维直角坐标系的Z轴所指的方向是指上方。
[0135] 吸嘴10的组装顺序如下。首先,组装连接器400。接着,将连接器400与安装壳体130组装到一起。安装壳体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400。之后,将驱动部200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一侧面。
[0136] 然后,将安装壳体130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上部。接着,将下部壳体120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下部。接着,将支撑壳体140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下部。接着,将按压按钮141安装到支撑壳体140。然后,将侧面盖150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一侧面。
[0137] 最后,将第一轴构件231插入到旋转刷310的第二轴构件314,将装卸盖320可装卸地结合到本体壳体110的另一侧面。由此,完成吸嘴10的组装。
[0138] 图5是图2的吸嘴10的剖视图。
[0139] 图4和图5所示,壳体100是将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引导到连接器400的通路401的结构。
[0140] 壳体100包括本体壳体110、下部壳体120、安装壳体130以及支撑壳体140。
[0141] 本体壳体110形成使灰尘向本体20移动的入口111。入口111形成在本体壳体110的后侧。入口111形成圆柱形状。在本体壳体110的前侧安装有旋转刷310。
[0142] 旋转刷310在驱动部200的作用下旋转。旋转刷310刮擦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向后推。被扫向旋转刷310的后侧的灰尘和杂质可以容易进入到入口111。本体壳体110在旋转刷310和入口111之间覆盖地面上部。
[0143] 在旋转刷310和入口111之间,壳体100与地面之间形成空间(以下,“吸入空间101”)。除了壳体100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以外,吸入空间101与外部隔绝。吸入空间101的灰尘和杂质经由入口111进入通路401。
[0144] 如图4和图5所示,下部壳体120与本体壳体110一起形成吸入空间101。
[0145] 下部壳体120包括第一下部壳体121和第二下部壳体122。第一下部壳体121和第二下部壳体122在旋转刷310和入口111之间形成向入口111侧引导吸入空间101的灰尘和杂质的壁面。在第二下部壳体122安装有一对第一轮子W1。
[0146] 安装壳体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连接器400结合。安装壳体130的盖部131安装于本体壳体110的上部。
[0147] 支撑壳体140支撑吸嘴10和连接器400的下部。在支撑壳体140安装有第二轮子W2。第二轮子W2与一对第一轮子W1一起旋转并在地面上滚动。
[0148] 连接器400是能够使本体20与吸嘴10相对旋转结构。另外,连接器400在其内部形成使灰尘向本体20移动的通路401。
[0149] 连接器400包括插入部410、第一连接部420、第二连接部430、结合部440以及伸缩管450。
[0150] 如果盖部131安装于本体壳体110的上部,则插入部410插入到入口111内侧。
[0151] 结合部440以插入部410为中心可旋转地连接安装壳体130和连接器400。
[0152] 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分别呈管形态。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
[0153] 第二连接部430的上部形成有装卸按钮431。装卸按钮431与卡合部432连接。延长管30的移动被卡合部432阻止。
[0154] 如图5所示,伸缩管450在入口111和第二连接部430之间形成通路401。伸缩管450包括伸缩软管451和螺旋弹簧452。
[0155] 伸缩软管451在其内部形成通路401。伸缩软管451呈圆柱形状。伸缩软管451由软质的树脂制作。
[0156] 因此,伸缩软管451在第一连接部420与第二连接部430的相对旋转以及安装壳体130与第一连接部420的相对旋转时弹性变形。
[0157] 螺旋弹簧452贴附于伸缩软管451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螺旋弹簧452使伸缩软管451保持圆柱形状。
[0158] 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部200是使旋转刷310旋转的结构。驱动部200与本体壳体110的一侧面(以下,“左侧面”)结合。
[0159] 侧面盖150覆盖驱动部200。侧面盖150利用卡钩等的卡合结构结合于壳体100的左侧面。侧面盖150形成有供空气进出的孔。
[0160] 驱动部200包括支架210、马达220以及传动装置230。
[0161] 支架210利用螺栓结合于本体壳体110。马达220是生成旋转力的结构。马达220可以设置为BLDC马达(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无刷直流马达)。马达220结合于支架210。
[0162] 传动装置230是将马达220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旋转刷310的结构。传动装置230安装于支架210。传动装置230可以设置为带传动装置。
[0163] 如图4所示,第一轴构件231是将带传动装置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旋转刷310的结构。在旋转刷31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轴构件314。
[0164] 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形成彼此咬合的复数个面。如果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彼此咬合,则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轴和第二轴构件314的旋转轴将位于同一条线上。
[0165] 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力通过接触面传递到第二轴构件314。在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咬合的状态下,旋转刷310的旋转轴与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
[0166] 图6是示出刷子模块300从图2的吸嘴10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6的刷子模块300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刷子模块300的分解立体图。
[0167] 如图6和图7所示,刷子模块300包括旋转刷310和装卸盖320。
[0168] 图9是示出图8的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图9的第二旋转刷312和联接器313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169] 如图9和图10所示,旋转刷310刮擦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并向后推。旋转刷310包括第一旋转刷311、第二旋转刷312以及联接器313。
[0170]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旋转刷311从驱动部200接收旋转运动。第一旋转刷311包括第一主体311A、第一刷子构件311B以及第二轴构件314。
[0171] 第一主体311A形成第一旋转刷311的骨架。第一主体311A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态。第一主体311A沿径向形成有第一贯通孔311H。
[0172] 第一主体311A的中心轴用作第一旋转刷311的中心轴。第一主体311A的中心轴与Y轴方向平行。第一主体311A沿周向形成均匀的转动惯量(rotational inertia)。第一主体311A可以由材质制造。
[0173] 第一刷子构件311B贴附于第一主体311A的外表面。第一刷子构件311B包括复数根毛。复数根毛在第一主体311A旋转时刮擦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复数根毛可以包括纤维毛和金属毛。
[0174] 纤维毛和金属毛可以直接贴附于第一主体311A的外表面。虽未图示,在第一主体311A的外表面可以贴附有纤维层。纤维毛和金属毛可以贴附于纤维层。
[0175] 纤维毛可以由尼龙等合成树脂材质制造。金属毛通过包含导电性物质来制造。金属毛可以通过在合成树脂材质的毛上涂敷导电性物质来制造。
[0176] 由纤维毛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金属毛向地面放电或除电。因此,可以抑制静电传递给用户的现象。
[0177] 第二轴构件314是接收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运动的结构。第二轴构件314设置在第一主体311A的一侧开口内。第二轴构件314插入到第一主体311A的一侧开口内。
[0178] 在第二轴构件314的外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314H。在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凸出部311P。当第二轴构件314插入到第一主体311A的开口时,凸出部311P插入于插入槽314H。凸出部311P阻止第二轴构件314的相对旋转。
[0179] 第二轴构件314形成有用于第一轴构件231插入的空间。如果旋转刷310沿Y轴方向移动,则第一轴构件231插入到第二轴构件314内。
[0180] 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形成彼此咬合的复数个面。如果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彼此咬合,则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轴和第二轴构件314的旋转轴将位于同一条线上。
[0181] 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力通过接触面向第二轴构件314传递。在第一轴构件231和第二轴构件314的咬合的状态下,旋转刷310的旋转轴与第一轴构件231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
[0182]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旋转刷312利用装卸盖3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0。装卸盖320和壳体100可以利用卡合结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或者,装卸盖320和壳体100也可以利用螺栓结合。
[0183] 第二旋转刷312包括第二主体312A、第二刷子构件312B以及第三轴构件315。
[0184] 第二主体312A形成第二旋转刷312的骨架。第二主体312A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状。第二主体312A沿径向形成第二贯通孔312H。
[0185] 第二主体312A的中心轴用作第二旋转刷312的中心轴。第二主体312A的中心轴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主体312A沿周向形成均匀的转动惯量。第二主体312A可以由铝材质制成。
[0186] 第二刷子构件312B贴附于第二主体312A的外表面。第二刷子构件312B包括复数根毛。复数根毛在第二主体312A旋转时刮擦地面上的灰尘和杂质。复数根毛可以包括纤维毛和金属毛。
[0187] 纤维毛和金属毛可以直接贴附于第二主体312A的外表面。虽未图示,在第二主体312A的外表面上可以贴附有纤维层。纤维毛和金属毛可以贴附于纤维层。
[0188] 纤维毛可以由尼龙等合成树脂材质制成。金属毛通过包含导电性物质来制造。金属毛可以通过在合成树脂材质的毛上涂敷导电性物质来制造。
[0189] 由纤维毛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金属毛向地面放电或除电。因此,能够抑制静电传递给用户的现象。
[0190] 第三轴构件315是将第二主体31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到装卸盖320的结构。第三轴构件315设置在第二主体312A的一侧开口内。第三轴构件315插入到第二主体312A的一侧开口内。
[0191] 在第三轴构件315的外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315H。在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凸出部312P。当第三轴构件315插入到第二主体312A的开口时,凸出部312P插入于插入槽315H。凸出部312P阻止第三轴构件315的相对旋转。
[0192] 在第三轴构件315安装有轴承B。在装卸盖320设置有固定轴A。轴承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固定轴A。在固定轴A形成有槽。在槽中安装有卡环S以阻止固定轴A与第三轴构件315的分离。
[0193] 联接器313将第一旋转刷311与第二旋转刷312结合。当联接器313将第一旋转刷311与第二旋转刷312结合时,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
[0194] 图11是示出图10的第一主体311A和第一刷子构件311B以及第二主体312A和第二刷子构件312B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图8的旋转刷310的透视图。
[0195] 如图11和图12所示,联接器313包括联接器主体313A、第一卡合部313B、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第二卡合部313C以及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
[0196] 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与第一主体311A和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联接器主体313A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态。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心轴与第一主体311A和第二主体312A的中心轴方向平行。联接器主体313A可以由合成树脂材质制成。
[0197] 联接器主体313A的以中间为基准的Y轴方向上的部分(以下,“第一主体部”)与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此外,联接器主体313A的以中间为基准的‑Y轴方向上的部分(以下,“第二主体部”)与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198] 第一卡合部313B是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的结构。第一卡合部313B形成于第一主体部。第一卡合部313B以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为基准在径向上凸出。
[0199] 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是连接联接器主体313A和第一卡合部313B的结构。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形成于第一主体部。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在Y轴方向上连接联接器主体313A和第一卡合部313B。
[0200] 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的外表面与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形成相同的曲率。因此,如果第一卡合部313B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则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的外表面与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201] 如上所述,在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凸出部311P。在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313H。
[0202] 当第一主体部插入到第一主体311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时,凸出部311P插入于插入槽313H。直至第一卡合部313B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之前,凸出部311P沿插入槽313H移动。
[0203] 即,凸出部311P和插入槽313H将第一卡合部313B引导到第一贯通孔311H。另外,凸出部311P和插入槽313H阻止联接器主体313A和第一主体311A的相对旋转。
[0204] 当第一主体部向第一主体311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插入时,第一卡合部313B被卡止在第一主体311A的开口周缘。组装人员向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心轴方向按压第一卡合部313B,并将第一主体部插入第一主体311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
[0205] 直至第一卡合部313B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之前,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保持向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心轴方向弯曲变形的状态。
[0206] 如果第一卡合部313B因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弹性恢复并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时,则第一弯曲变形部313D的外表面与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207] 如果第一卡合部313B插入到第一贯通孔311H,则阻止联接器主体313A与第一主体311A的相对移动和旋转。
[0208] 在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的以中间为基准的Y轴和‑Y轴方向上的预定区域涂敷粘合剂。在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所示的虚线是指以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间为基准涂敷粘合剂的区域。
[0209] 如果第一主体部插入到第一主体311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则在第一主体311A的内表面和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使第一主体311A和联接器主体313A的结合力提高。
[0210] 第二卡合部313C是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的结构。第二卡合部313C形成于第二主体部。第二卡合部313C以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为基准沿径向凸出。
[0211] 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是连接联接器主体313A和第二卡合部313C的结构。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形成于第二主体部。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使联接器主体313A与第二卡合部313C在‑Y轴方向上连接。
[0212] 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的外表面与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形成相同的曲率。因此,如果第二卡合部313C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则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的外表面与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213] 如上所述,在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凸出部312P。在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有插入槽313H。
[0214] 当第二主体部插入到第二主体312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时,凸出部312P插入于插入槽313H。直至第二卡合部313C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之前,凸出部312P沿插入槽313H移动。
[0215] 即,凸出部312P和插入槽313H将第二卡合部313C引导到第二贯通孔312H。另外,凸出部312P和插入槽313H阻止联接器主体313A与第二主体312A的相对旋转。
[0216] 当第二主体部向第二主体312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插入时,第二卡合部313C被卡止在第二主体312A的开口周缘。组装人员向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心轴方向按压第二卡合部313C,并将第二主体部插入第二主体312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
[0217] 直至第二卡合部313C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之前,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保持向联接器主体313A的中心轴方向弯曲变形的状态。
[0218] 如果第二卡合部313C随着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弹性恢复而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则第二弯曲变形部313E的外表面与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沿周向接触。
[0219] 如果第二卡合部313C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则阻止联接器主体313A与第二主体312A的相对移动和旋转。如果第二卡合部313C插入到第二贯通孔312H,则第一主体311A和第二主体312A在刷子构件的旋转轴方向上彼此接触而形成接触面(以下,“基准面”)。
[0220] 在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的以中间为基准的Y轴和‑Y轴方向上的预定区域涂敷有粘合剂。如果第二主体部插入到第二主体312A的Y轴方向上的开口,则在第二主体312A的内表面和联接器主体313A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使第二主体312A和联接器主体313A的结合力提高。
[0221] 图13是图2的吸嘴10的主视图。图18是示出图2的吸嘴10的旋转刷310的仰视图。图18的虚线是指复数个毛的纹路方向。复数根毛呈向虚线的箭头方向上卧倒的形态。
[0222] 吸嘴10向前后移动并吸入地面上的头发、灰尘等杂质。此时,旋转刷310旋转并将地面上的头发、灰尘等杂质扫向后侧即,入口侧。
[0223] 图14是示出图2的吸嘴10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旋转刷310的毛310R因与地面接触而弯曲变形的状态的示意图。
[0224] 如图14所示,旋转刷310的毛310R的纹路形成为向与旋转刷310的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的纹路。如图15所示,旋转刷310的毛310R与地面接触并弯曲变形,从而进一步向与旋转刷310的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
[0225] 图16是示出图15的旋转刷310的毛310R向后推地面上的杂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7是示出图16的地面上的杂质因旋转刷310的毛310R而向后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0226] 如图16所示,旋转刷310的毛310R在弯曲变形的状态下将地面上的头发、灰尘等杂质向后推。如图17所示,旋转刷310的毛310R与地面分离并弹性恢复,从而恢复原始状态。
[0227] 此时,与毛310R接触中的杂质在毛310R的动能和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被扫向旋转刷310的后侧。即,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因地面而弹性弯曲变形并将灰尘扫向入口侧。
[0228] 图18应被理解为从透明的地面下方观察与地面的上表面摩擦的旋转刷310的视角的图。图18的P是指植入有毛310R的点。
[0229] 如图18所示,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的纹路以旋转刷310的旋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形。另外,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的纹路以基准面为基准彼此对称。
[0230] 此外,第一旋转刷311的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的纹路呈向基准面侧倾斜的纹路。另外,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的纹路形成为向与旋转刷310的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的纹路。
[0231] 如图18的上方放大图所示,与地面接触的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因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向移动方向的相反侧,即,向X轴方向弯曲变形。
[0232] 如图18的下方放大图所示,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因与地面分离和弹性恢复,从而恢复原始状态。此时,与毛310R接触中的杂质在毛310R的动能和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被扫向基准面和‑X轴方向。
[0233] 即,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毛310R因地面而弹性弯曲变形并将灰尘扫向入口侧。另外,贴附于第一旋转刷311和第二旋转刷312的头发、灰尘等杂质将向基准面移动。用户可以容易地去除贴附于旋转刷310的中间的头发、灰尘等杂质。
[0234]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和图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记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因此,这些修改例或变形例不应独立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观点而理解,并且应将变形的实施例视为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0236]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联接器将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结合,使得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线上,由此,如果将刷子构件分别贴附到被分离的主体的外表面之后,通过联接器将被分离的主体结合,则能够快速地制造复数根毛的纹路以第一旋转刷和第二旋转刷的接触面为基准呈对称的旋转刷,由于在这一方面上超越了现有技术的局限,不仅是除了在相关技术中的使用之外有足够的应用装置的市售或营销的可能性,而且达到了能够在现实中明确地实施的程度,因此是一项具有工业实用性的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