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

申请号 CN202021882899.1 申请日 2020-09-02 公开(公告)号 CN213039683U 公开(公告)日 2021-04-23
申请人 江苏牛犇轴承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严树超; 王福铮; 顾梅;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形变滚轮 轴承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 轴承 外圈 、 轴承 内圈 、滚子,所述滚子转动连接在所述 轴承内圈 与所述 轴承外圈 之间,还包括:后挡片和前挡片,所述后挡片和所述前挡片分别通过 铆钉 固定在所述轴承内圈上;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靠近所述轴承内圈的环壁上;若干个第一 散热 孔槽,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槽分别开设在所述轴承外部的端面; 石墨 烯填充料;润滑凹坑;润滑小孔;以及填充在所述润滑凹坑内的润滑膏;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具有良好的散 热能 力 ,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本低形变滚轮轴承使用的润滑膏较少,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润滑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子(3),所述滚子(3)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轴承外圈(1)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挡片(4)和前挡片(5),所述后挡片(4)和所述前挡片(5)分别通过铆钉(6)固定在所述轴承内圈(2)上;
环形槽(7),所述环形槽(7)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1)靠近所述轴承内圈(2)的环壁上;
若干个第一散热孔槽(8),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槽(8)分别开设在所述轴承外部的端面;
石墨烯填充料(9),所述石墨烯填充料(9)填充固定在所述环形槽(7)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槽(8)内;
润滑凹坑(10),所述润滑凹坑(10)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1)靠近所述轴承内圈(2)的环壁上;
润滑小孔(11),所述润滑小孔(11)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1)中并与所述润滑凹坑(10)相互连通;
以及填充在所述润滑凹坑(10)内的润滑膏(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环形槽(7)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槽(13),所述石墨烯填充料(9)填充整个所述第二散热孔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片(4)和前挡片(5)在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有环形密封圈(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小孔(11)的直径为2‑3mm,所述润滑小孔(11)的端部设置有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7)的正剖面为矩形,所述第一散热孔槽(8)为圆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槽(8)的数目不小于8个。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

背景技术

[0002] 滚轮轴承外圈采用外圈壁较厚的满装圆柱滚子轴承,滚轮的外径面有圆柱形和弧形,可根据使用场合设计来与滚道面配合。利用这种外圈,滚轮可以直接在滚道上滚动,并可以承受较重负荷和冲击负荷。
[0003] 现有公开号为CN104976223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滚轮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与若干滚珠,轴承外圈外侧周向设有向内凹陷的环形槽,环形槽底部设有周向设置且向内凹陷的环形凹陷槽,环形凹陷槽内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环形防滑圈,环形防滑圈周向外侧超出环形凹陷槽,且环形防滑圈周向外侧设有若干第一柔性凸起和第二柔性凸起,第一柔性凸起与第二柔性凸起的长度不同,且第一柔性凸起与第二柔性凸起一一交错设置。
[0004] 上述的这种滚轮轴承稳定性好、强度高,使用时滚轮轴承与滚道之间不易出现打滑现象,转动平稳;但是上述的这种滚轮轴承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滚轮轴承在长时间运行时,其热量上升较快,造成轴承变形;且滚轮轴承内往往直接灌注有润滑油,比较浪费,且润滑时的油膜过厚。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子,所述滚子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还包括:
[0008] 后挡片和前挡片,所述后挡片和所述前挡片分别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轴承内圈上;
[0009] 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靠近所述轴承内圈的环壁上;
[0010] 若干个第一散热孔槽,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槽分别开设在所述轴承外部的端面;
[0011] 石墨烯填充料,所述石墨烯填充料填充固定在所述环形槽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槽内;
[0012] 润滑凹坑,所述润滑凹坑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靠近所述轴承内圈的环壁上;
[0013] 润滑小孔,所述润滑小孔开设在所述轴承外圈中并与所述润滑凹坑相互连通;
[0014] 以及填充在所述润滑凹坑内的润滑膏。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具有良好的散热能,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本低形变滚轮轴承使用的润滑膏较少,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润滑能力;当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在使用时,轴承外圈在轴承内圈外部转动,后挡片和前挡片能够实现轴承密封,由于在轴承外圈中的环形槽和第一散热孔槽内填充有石墨烯填充料,石墨烯填充料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大的一系列优点,能够在轴承热量过大时迅速通过其散热,从而达到减小滚轮轴承形变的功能,再者由于在润滑凹坑内填充有固体的润滑膏,当轴承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其可以融化并缓慢从润滑小孔流入轴承外圈和内圈之间,达到自动润滑的功能,相比传统轴承消耗的润滑油较少,且不会产生过厚的油膜。
[0016]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槽,所述石墨烯填充料填充整个所述第二散热孔槽。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散热孔槽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烯填充料的散热效果。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后挡片和前挡片在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有环形密封圈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密封圈能够保证前挡片和后挡片固定后的密封性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小孔的直径为2‑3mm,所述润滑小孔的端部设置有圆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直径大小的润滑小孔能够使得融化的润滑膏在自身内分子力的作用下即可以流出又限制其自身流动速度。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的正剖面为矩形,所述第一散热孔槽为圆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槽的数目不小于8个。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环形槽的形状能够方便石墨烯填充料的填充,限制第一散热孔槽的数目能够保证散热效果。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膏包括以下重量计组分:黄油65‑85份、桦叶菊萜酸10‑13份、磷酸脂14‑18份、环烷油8‑10份、苯甲酸5‑8份、羽扇醇棕榈酸酯12‑15份、异去氢木香内酯8‑12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5‑18份、脂肪酸酰胺5‑8份、清净分散剂6‑8份、固化剂4‑6份。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上述润滑膏在常温下为固态,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其可以融化为液态,方便顺畅的进行高温润滑,且该润滑膏取材简单。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清净分散剂为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三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这几种分散剂都能够增大润滑膏内部成分的均匀性,且价格较为低廉。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选自芳香族酸酐、脂环族酸酐、甲基四氢苯酐中的一种。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这几种固化剂都能够快速将润滑膏固化,从而方便其使用。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膏的生产工艺如下:
[0031] S1、将黄油、桦叶菊萜酸、亚磷酸脂、环烷油、苯甲酸加入至装有沸的水浴容器内,并利用搅拌棒将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0032] S2、将第一混合物转移至加热桶内,并加入羽扇醇棕榈酸酯、异去氢木香内酯、异去氢木香内酯、脂肪酸酰胺,搅拌均匀后将其加热至70‑80℃并保温3‑5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0033] S3、将清净分散剂和固化剂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0034] S4、将第二混合物转移至冷冻机,一边冷冻一边加入第三混合物并同时进行搅拌,控制冷冻速度为3‑5℃/min,直至得到固态的润滑膏。
[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润滑膏生产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36] 进一步的,所述S4之后将固态的润滑膏加注至针管内,并在针管的端部连接软管与针头,将针头插入至润滑小孔,将润滑膏注入至所述润滑凹坑内。
[003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针管、软管和针头能够方便将润滑膏打入至润滑凹坑,较为方便。
[0038]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外圈的表面还电有一层硬化膜,故提供了一种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39] 步骤一、镀底涂层:将轴承外圈置于真空镀膜室内采用多靶位连续磁控溅射方式在其表面涂镀底铝涂层,控制真空镀膜室内真空度为0.004‑0.0045Pa,控制温度为60‑65℃,靶材选择铝条;
[0040] 步骤二、镀酚树脂涂层: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在所述步骤一得到的轴承外圈表面涂镀一层半透明的介质粉涂层;
[0041] 步骤三、镀表涂层:将所述步骤二得到的轴承外圈置于真空镀膜室内进行多弧离子镀膜,其中电弧离子镀膜电源的电压为80‑90V,电流为50‑60A,镀膜时间为220‑250S,控制轴承外圈表面沉积厚度为1‑2um,控制真空镀膜室内气压为0.1‑2Pa。
[004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3] 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本低形变滚轮轴承使用的润滑膏较少,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润滑能力;当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在使用时,轴承外圈在轴承内圈外部转动,后挡片和前挡片能够实现轴承密封,由于在轴承外圈中的环形槽和第一散热孔槽内填充有石墨烯填充料,石墨烯填充料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大的一系列优点,能够在轴承热量过大时迅速通过其散热,从而达到减小滚轮轴承形变的功能,再者由于在润滑凹坑内填充有固体的润滑膏,当轴承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其可以融化并缓慢从润滑小孔流入轴承外圈和内圈之间,达到自动润滑的功能,相比传统轴承消耗的润滑油较少,且不会产生过厚的油膜。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0046]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 图中:1、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3、滚子;4、后挡片;5、前挡片;6、铆钉;7、环形槽;8、第一散热孔槽;9、石墨烯填充料;10、润滑凹坑;11、润滑小孔;12、润滑膏;13、第二散热孔槽;14、环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9] 实施例1
[0050] 参考图1至图3,一种低形变滚轮轴承,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0051] 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子3,其中滚子3转动连接在轴承内圈2与轴承外圈1之间;
[0052] 后挡片4和前挡片5,其中后挡片4和前挡片5分别通过铆钉6固定在轴承内圈2上;
[0053] 环形槽7,其中环形槽7开设在轴承外圈1靠近轴承内圈2的环壁上;
[0054] 八个第一散热孔槽8,其中八个第一散热孔槽8分别开设在轴承外部的端面;
[0055] 石墨烯填充料9,其中石墨烯填充料9填充固定在环形槽7以及第一散热孔槽8内;
[0056] 润滑凹坑10,润滑凹坑10开设在轴承外圈1靠近轴承内圈2的环壁上;
[0057] 润滑小孔11,润滑小孔11开设在轴承外圈1中并与润滑凹坑10相互连通;
[0058] 以及填充在润滑凹坑10内的润滑膏12。
[0059] 参考图1至图3,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本低形变滚轮轴承使用的润滑膏12较少,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润滑能力;当本低形变滚轮轴承在使用时,轴承外圈1在轴承内圈2外部转动,后挡片4和前挡片5能够实现轴承密封,由于在轴承外圈1中的环形槽7和第一散热孔槽8内填充有石墨烯填充料9,石墨烯填充料9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大的一系列优点,能够在轴承热量过大时迅速通过其散热,从而达到减小滚轮轴承形变的功能,再者由于在润滑凹坑10内填充有固体的润滑膏12,当轴承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其可以融化并缓慢从润滑小孔11流入轴承外圈1和内圈之间,达到自动润滑的功能,相比传统轴承消耗的润滑油较少,且不会产生过厚的油膜。
[0060] 参考图1至图3,其中在轴承外圈1上开设有八个与环形槽7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槽13,石墨烯填充料9填充整个第二散热孔槽13,第二散热孔槽13的设置能够增大石墨烯填充料9的散热效果;其中在后挡片4和前挡片5在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有环形密封圈14,环形密封圈14能够保证前挡片5和后挡片4固定后的密封性。
[0061] 参考图1至图3,其中润滑小孔11的直径为2mm,润滑小孔11的端部设置有圆角,此直径大小的润滑小孔11能够使得融化的润滑膏12在自身内分子力的作用下即可以流出又限制其自身流动速度;其中环形槽7的正剖面为矩形,第一散热孔槽8为圆孔,限制环形槽7的形状能够方便石墨烯填充料9的填充。
[0062] 实施例2
[006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润滑膏12的具体配方:
[0064] 其中润滑膏12包括以下重量计组分:黄油65份、桦叶菊萜酸10份、亚磷酸脂14份、环烷油8份、苯甲酸5份、羽扇醇棕榈酸酯12份、异去氢木香内酯8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5份、脂肪酸酰胺5份、清净分散剂6份、固化剂4份;本上述润滑膏12在常温下为固态,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其可以融化为液态,方便顺畅的进行高温润滑,且该润滑膏12取材简单。
[0065] 其中,清净分散剂为己烯基双硬脂酰胺,此种分散剂能够增大润滑膏12内部成分的均匀性,且价格较为低廉;其中固化剂为芳香族酸酐,这种固化剂能够快速将润滑膏12固化,从而方便其使用。
[0066] 实施例3
[0067]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8] 其中润滑膏12包括以下重量计组分:黄油85份、桦叶菊萜酸13份、亚磷酸脂18份、环烷油10份、苯甲酸8份、羽扇醇棕榈酸酯15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2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8份、脂肪酸酰胺8份、清净分散剂8份、固化剂6份;本上述润滑膏12在常温下为固态,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其可以融化为液态,方便顺畅的进行高温润滑,且该润滑膏12取材简单。
[0069] 其中,清净分散剂为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三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质量比1:1:1:1的混合物;此种分散剂能够增大润滑膏12内部成分的均匀性,且价格较为低廉;其中固化剂为芳香族酸酐、脂环族酸酐、甲基四氢苯酐质量比1:1:1的混合物,这种固化剂能够快速将润滑膏12固化,从而方便其使用。
[0070] 实施例4
[0071]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0072] 其中润滑膏12包括以下重量计组分:黄油78份、桦叶菊萜酸12份、亚磷酸脂16份、环烷油9份、苯甲酸7份、羽扇醇棕榈酸酯13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0份、异去氢木香内酯16份、脂肪酸酰胺6份、清净分散剂8份、固化剂6份;本上述润滑膏12在常温下为固态,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其可以融化为液态,方便顺畅的进行高温润滑,且该润滑膏12取材简单。
[0073] 其中,清净分散剂为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三硬脂酸甘油酯质量比1:1的混合物;此种分散剂能够增大润滑膏12内部成分的均匀性,且价格较为低廉;其中固化剂为芳香族酸酐、脂环族酸酐质量比1:1的混合物,这种固化剂能够快速将润滑膏12固化,从而方便其使用。
[0074] 对实施例2‑4进行实验发现,相比于传统的黄油而言,实施例2‑4生产制造的润滑膏12在相同质量下的摩擦力减小最大,且实施例4中的润滑膏12润滑效果最好,为最优实施例。
[0075] 实施例5
[0076]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润滑膏12的生产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0077] S1、将黄油、桦叶菊萜酸、亚磷酸脂、环烷油、苯甲酸加入至装有沸水的水浴容器内,并利用搅拌棒将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0078] S2、将第一混合物转移至加热桶内,并加入羽扇醇棕榈酸酯、异去氢木香内酯、异去氢木香内酯、脂肪酸酰胺,搅拌均匀后将其加热至70℃并保温3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0079] S3、将清净分散剂和固化剂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0080] S4、将第二混合物转移至冷冻机,一边冷冻一边加入第三混合物并同时进行搅拌,控制冷冻速度为3℃/min,直至得到固态的润滑膏12。
[0081] 上述的润滑膏12生产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82] 其中,S4之后将固态的润滑膏12加注至针管内,并在针管的端部连接软管与针头,将针头插入至润滑小孔11,将润滑膏12注入至润滑凹坑10内,通过利用针管、软管和针头能够方便将润滑膏12打入至润滑凹坑10,较为方便。
[0083] 实施例6
[0084]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
[0085] 一种润滑膏12的生产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0086] S1、将黄油、桦叶菊萜酸、亚磷酸脂、环烷油、苯甲酸加入至装有沸水的水浴容器内,并利用搅拌棒将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0087] S2、将第一混合物转移至加热桶内,并加入羽扇醇棕榈酸酯、异去氢木香内酯、异去氢木香内酯、脂肪酸酰胺,搅拌均匀后将其加热至80℃并保温3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0088] S3、将清净分散剂和固化剂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0089] S4、将第二混合物转移至冷冻机,一边冷冻一边加入第三混合物并同时进行搅拌,控制冷冻速度为5℃/min,直至得到固态的润滑膏12。
[0090] 上述的润滑膏12生产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0091] 其中,S4之后将固态的润滑膏12加注至针管内,并在针管的端部连接软管与针头,将针头插入至润滑小孔11,将润滑膏12注入至润滑凹坑10内,通过利用针管、软管和针头能够方便将润滑膏12打入至润滑凹坑10,较为方便。
[0092] 实施例7
[0093]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轴承外圈1的表面还电镀有一层硬化膜,故提供了一种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94] 步骤一、镀底铝涂层:将轴承外圈1置于真空镀膜室内采用多靶位连续磁控溅射方式在其表面涂镀底铝涂层,控制真空镀膜室内真空度为0.004Pa,控制温度为60℃,靶材选择铝条;
[0095] 步骤二、镀酚醛环氧树脂涂层: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在步骤一得到的轴承外圈1表面涂镀一层半透明的介质粉涂层;
[0096] 步骤三、镀表涂层:将步骤二得到的轴承外圈1置于真空镀膜室内进行多弧离子镀膜,其中电弧离子镀膜电源的电压为80V,电流为50A,镀膜时间为220S,控制轴承外圈1表面沉积厚度为1um,控制真空镀膜室内气压为0.1Pa。
[0097] 轴承外圈1外部涂镀的硬化膜具有三层,其能够极大的增大轴承外圈的抗疲劳强度、抗锈蚀性能。
[0098] 实施例8
[0099] 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
[0100] 一种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101] 步骤一、镀底铝涂层:将轴承外圈1置于真空镀膜室内采用多靶位连续磁控溅射方式在其表面涂镀底铝涂层,控制真空镀膜室内真空度为0.0045Pa,控制温度为65℃,靶材选择铝条;
[0102] 步骤二、镀酚醛环氧树脂涂层: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在步骤一得到的轴承外圈1表面涂镀一层半透明的介质粉涂层;
[0103] 步骤三、镀表涂层:将步骤二得到的轴承外圈1置于真空镀膜室内进行多弧离子镀膜,其中电弧离子镀膜电源的电压为90V,电流为60A,镀膜时间为250S,控制轴承外圈1表面沉积厚度为2um,控制真空镀膜室内气压为2Pa。
[010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