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200412.X | 申请日 | 202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8987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4-11-22 |
申请人 | 新疆和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亚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高平恩; 李汇丰; 岳瑞明; 聂栩冬; 汪元博; | 第一发明人 | 高平恩 |
权利人 | 新疆和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亚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新疆和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亚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甘河子镇;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831500 |
主IPC国际分类 | B01D3/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01D3/00 ; B01D3/14 ; B01D3/32 ; B01D53/00 ; B01J19/00 ; C10C1/16 ; C10C3/02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9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吴学颖;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利用中低温 煤 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 沥青 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原料储存罐、进料 泵 、 蒸汽 冷凝器 、沥青/原料换热器、缓冲罐、管式炉、改质沥青反应釜、沥青缓冲罐、改质沥青采出泵、轻馏分冷却器、改质沥青冷却器;原料储存罐中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沥青/原料换热器,预热后送入缓冲罐;输送至管式炉加热至370~410℃;输送至改质沥青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反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顶部蒸汽输送至蒸汽冷凝器,换热得到轻馏分,冷却后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改质沥青反应釜釜底改质沥青,送至沥青缓冲罐;沥青缓冲罐顶部蒸汽冷却后,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底部沥青油冷却后,输送至成品储存罐。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的原料储存罐(1)、进料泵(2)、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缓冲罐(4)、管式炉(5)、改质沥青反应釜(6)、沥青缓冲罐(7);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和沥青缓冲罐(7)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进口,所述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经轻馏分冷却器(10)连接至轻馏分成品库;所述沥青缓冲罐(7)的底部出料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采出泵(8)连接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沥青进口,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沥青出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连接至成品储存罐。 |
||
说明书全文 | 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煤焦油是煤气化、生产焦炭、生产半焦(兰炭)以及低阶煤加工改质过程中的液体产品。煤焦油原料一般含有较多的水、煤粉、氯化物、硫化物、氧化物、多烯及碱金属等杂质,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可得到以下四种焦油:高温煤焦油,简称高温焦油(900℃‑1000℃);中温立式炉煤焦油,简称中温煤焦油(700℃‑900℃);低温、中温发生炉煤焦油,简称中低温煤焦油(600℃‑800℃);低温热解煤焦油,简称低温焦油(450℃‑650℃)。 [0003] 中低温煤焦油经蒸馏提取轻组分后的残留物即为沥青,其性质由原料油、蒸馏条3 件和温度等因素决定,通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密度约1g/cm ,软化点与石油中温沥青相近,有一定黏滞性和润湿性,塑性较小。利用喹啉和甲苯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族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甲苯可溶物含量在90%以上,而喹啉不溶物含量接近于0。 [0004] 目前关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化学结构的共识主要有三点:①以多环稠和芳香烃结构为主;②取代基以链长不一的烷基取代基为主;③富含杂原子。杂原子以O原子为主,N、S原子较少;目前,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应用可分两个方面:①与石油沥青混合改性后,获得混合沥青用于铺路;②做工业用黏结剂,包括生产炼钢行业电极原料黏结剂、炼铝行业阳极糊黏结剂、铸造焦和型煤黏结剂、耐火材料黏结剂和增碳剂、炭素材料用黏结剂等。有研究者尝试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在交联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沥青树脂,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该方面应用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0005] 综上,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为原料的沥青由于化学结构及组成与高温焦油重质组分原料的沥青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软化点高,结焦值低,进而影响后续的使用加工难度,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加工改质生产改质沥青产品未见报道,其一般被用于调配一定特性的油品出售。 [0006]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国内煤焦油沥青加工企业大多数采用高温沥青生产的中温沥青作改质沥青原料,即通过釜式热缩聚加工工艺或闪蒸工艺,生产改质沥青产品。 [0011] 发明专利CN108315036A提供了一种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生产工艺,原料采用中低温沥青,经改质沥青反应釜进行改质后,塔底采出为改质沥青,可作为合格改质沥青产品使用。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工业化大规模应用,亦未见进一步的后续报道。 发明内容[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可控,同时更为节能环保的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及方法。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 本发明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的原料储存罐、进料泵、蒸汽冷凝器、沥青/原料换热器、缓冲罐、管式炉、改质沥青反应釜、沥青缓冲罐;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和沥青缓冲罐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的蒸汽进口,所述蒸汽冷凝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经轻馏分冷却器连接至轻馏分成品库;所述沥青缓冲罐的底部出料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采出泵连接至沥青/原料换热器的沥青进口,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的沥青出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冷却器连接至成品储存罐。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设置为1~10个,彼此间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依次串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的蒸汽进口,第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的进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管式炉出料口,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沥青缓冲罐进料口。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蒸汽冷凝器、轻馏分冷却器和改质沥青冷却器均采用管壳式结构。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储存罐、进料泵、缓冲罐、改质沥青反应釜、沥青缓冲罐、改质沥青采出泵均设有放空口。 [0018]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9] 本发明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步骤S1,将原料储存罐中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沥青/原料换热器,预热后送入缓冲罐; [0021] 步骤S2,将缓冲罐内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管式炉中,加热至370~410℃; [0022] 步骤S3,经管式炉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改质沥青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反应,发生改质; [0023] 步骤S4,改质沥青反应釜顶部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冷凝器,换热降温得到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冷却后,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改质沥青反应釜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输送至沥青缓冲罐; [0024] 步骤S5,沥青缓冲罐顶部蒸汽输送到蒸汽冷凝器冷凝后,再经轻馏分冷却器冷却,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换热降温,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冷却后,输送至成品储存罐。 [0025]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原料储存罐中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沥青/原料换热器,预热至200~250℃后,送入缓冲罐。 [0026]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设置为1~10个,彼此间串联,经管式炉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依次输送至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中进行聚合反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内的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均为0.5~2MPa,反应温度均为370~410℃,在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内停留时间均为1~24h。 [0027]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设置为1~10个,彼此间串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顶部的蒸汽均输送至蒸汽冷凝器,换热降温得到沸点小于370℃的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冷却后,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输送至沥青缓冲罐。 [0028]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沥青缓冲罐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换热降温至250~300℃,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冷却后,输送至成品储存罐。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30] 本发明通过上述流程,经过高温高压的聚合反应,可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加工出合格的改质沥青产品,将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变废为宝、实现改质沥青化的有效利用,大幅提高其经济价值,且生产工艺简单,通过控制聚变反应的温度、压力可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可调,且能力利用集约化。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1‑原料储存罐,2‑进料泵,3‑沥青/原料换热器,4‑缓冲罐,5‑管式炉,6‑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7‑沥青缓冲罐,8‑改质沥青采出泵,9‑蒸汽冷凝器,10‑轻馏分冷却器,11‑改质沥青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003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4] 如图1所示,本发明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的原料储存罐1、进料泵2、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缓冲罐4、管式炉5、改质沥青反应釜6、沥青缓冲罐7。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和沥青缓冲罐7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进口,所述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经轻馏分冷却器10连接至轻馏分成品库;所述沥青缓冲罐7的底部出料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采出泵8连接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沥青进口,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沥青出口通过管路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连接至成品储存罐。 [0035]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可设置为1~10个,彼此间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依次串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进口,第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的进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管式炉5出料口,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沥青缓冲罐7进料口。 [0036] 优选地,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三个,如图1所示,包括彼此串联的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进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管式炉5出料口,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出料口和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进料口,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沥青缓冲罐7进料口,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的顶部蒸汽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进口。 [0037]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和改质沥青冷却器11均采用管壳式结构。例如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分别作为沥青进口和沥青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改质沥青采出泵8出料口和改质沥青冷却器11壳程进口,改质沥青冷却器11壳程出口连接至成品储存罐,改质沥青冷却器11管程可充填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所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的壳程进口和管程出口分别作为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蒸汽冷凝器9管程出口和缓冲罐4进料口,缓冲罐4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管式炉5进料口;蒸汽冷凝器9管程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进料泵2出料口,蒸汽冷凝器9的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分别作为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进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和沥青缓冲罐7的顶部蒸汽出口,蒸汽冷凝器9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轻馏分冷却器10的壳程进口,轻馏分冷却器10的壳程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轻馏分成品库,轻馏分冷却器10管程可充填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上述沥青/原料换热器3、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改质沥青冷却器11的管程和壳程连接方式均可互换。 [0038]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原料储存罐1、进料泵2、缓冲罐4、改质沥青反应釜6、沥青缓冲罐7、改质沥青采出泵8均设有放空口,方便检修。 [0039] 基于上述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0] 步骤S1,将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2,由原料储存罐1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预热后送入缓冲罐4。 [0041] 其中,预热温度可根据改质沥青产品的存储温度要求而定;优选地,预热至200~250℃。 [0042] 步骤S2,将缓冲罐4内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管式炉5中,加热至370~410℃。 [0043] 步骤S3,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改质沥青反应釜6中进行聚合反应,发生改质。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的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可为0.5~2MPa,反应温度可为370~410℃,停留时间可为1~24h。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在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经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聚合反应,使原来的小分子结构改质为大分子结构,并且消除分子结构中的杂原子,如N、S、O等,从而增加大幅度甲苯不溶物,缓慢增加喹啉不溶物,从而提高β值。 [0044]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1~10个,彼此间串联,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依次输送至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中进行聚合反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的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均为0.5~2MPa,反应温度均为370~410℃,在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停留时间均为1~24h,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的操作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不同改质沥青产品要求而调节。例如,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先输送至第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进行聚合反应后,再送至第二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进行聚合反应,以此类推直至在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进行聚合反应后,再送至沥青缓冲罐7内。 [0045] 步骤S4,改质沥青反应釜6顶部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冷凝器9,换热降温得到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冷却后,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改质沥青反应釜6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输送至沥青缓冲罐7。 [0046] 优选地,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1~10个,彼此间串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顶部的蒸汽均输送至蒸汽冷凝器9,换热降温得到沸点小于370℃的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冷却后,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通过重力作用采出输送至沥青缓冲罐7。 [0047] 步骤S5,沥青缓冲罐7顶部蒸汽输送到蒸汽冷凝器9冷凝后,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冷却,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7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8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换热降温,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冷却后,输送至成品储存罐。 [0048] 优选地,在沥青缓冲罐7中,少量蒸汽通过顶部的管道先后输送到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冷凝成液体后也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所述沥青缓冲罐7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8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换热降温至250~300℃,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冷却后,得到合格沥青成品,输送至成品储存罐。 [0049] 实施例1 [0050] 本实施例中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1个。本实施例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S1,将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2,由原料储存罐1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预热至200℃后,送入缓冲罐4。 [0052] 步骤S2,将缓冲罐4内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管式炉5中,加热至370℃。 [0053] 步骤S3,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改质沥青反应釜6中进行聚合反应,控制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为0.5MPa,反应温度为370℃,停留时间为24h。 [0054] 步骤S4,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顶部的蒸汽从上方离开各反应釜,进入蒸汽冷凝器9,换热降温得到沸点小于370℃的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后,送入轻馏分成品库;所述改质沥青反应釜6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输送至沥青缓冲罐7。 [0055] 步骤S5,在沥青缓冲罐7中,少量蒸汽通过顶部的管道先后输送到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冷凝成液体后也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7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8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换热降温至250℃后,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冷却后,得到合格沥青成品,输送至成品储存罐,进成品储存罐。 [0056] 本实施例经改质后最终得到的沥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软化点:105℃;甲苯不溶物:33%;喹啉不溶物:8.5%;β树脂:24%;结焦值:56.5%;灰分:0.18%;水分:0.12%。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YB/T5194~93要求,同时处于较优级别。 [0057] 实施例2 [0058] 本实施例中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10个,彼此间串联。本实施例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9] 步骤S1,将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2,由原料储存罐1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预热至225℃后,送入缓冲罐4。 [0060] 步骤S2,将缓冲罐4内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管式炉5中,加热至390℃。 [0061] 步骤S3,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依次输送至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中进行聚合反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的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均为1MPa,反应温度均为390℃,在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停留时间均为12h。 [0062] 步骤S4,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顶部的蒸汽均从上方离开各反应釜,进入蒸汽冷凝器9,换热降温得到沸点小于370℃的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后,送入轻馏分成品库;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通过重力作用采出输送至沥青缓冲罐7。 [0063] 步骤S5,在沥青缓冲罐7中,少量蒸汽通过顶部的管道先后输送到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冷凝成液体后也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7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8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换热降温至280℃后,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冷却后,得到合格沥青成品,输送至成品储存罐,进成品储存罐。 [0064] 本实施例经改质后最终得到的沥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软化点:106℃;甲苯不溶物:31%;喹啉不溶物:7.9%;β树脂:23%;结焦值:57.1%;灰分:0.21%;水分:0.1%。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YB/T5194~93要求,同时处于较优级别。 [0065] 实施例3 [0066] 本实施例中改质沥青反应釜6设置为3个,彼此间串联,如图1所示,包括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本实施例利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生产改质沥青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7] 步骤S1,将脱去轻组分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通过进料泵2,由原料储存罐1先后送入蒸汽冷凝器9、沥青/原料换热器3,预热至250℃后,送入缓冲罐4。 [0068] 步骤S2,将缓冲罐4内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输送至管式炉5中,加热至410℃。 [0069] 步骤S3,经管式炉5加热后的中低温焦油重质组分依次输送至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中进行聚合反应,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的聚合反应的反应压力均为2MPa,在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内停留时间均为1h,并控制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的反应温度分别为380℃、395℃、410℃。 [0070] 步骤S4,每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如一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1、二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2、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顶部的蒸汽均从上方离开各反应釜,进入蒸汽冷凝器9,换热降温得到沸点小于370℃的轻馏分,再经轻馏分冷却器10后,送入轻馏分成品库;最后一个改质沥青反应釜6(即三号改质沥青反应釜603)釜底得到的改质沥青,通过重力作用采出输送至沥青缓冲罐7。 [0071] 步骤S5,在沥青缓冲罐7中,少量蒸汽通过顶部的管道先后输送到蒸汽冷凝器9、轻馏分冷却器10冷凝成液体后也输送至轻馏分成品库;沥青缓冲罐7底部改质后的沥青油通过改质沥青采出泵8输送至沥青/原料换热器3,换热降温至300℃后,再经改质沥青冷却器11冷却后,得到合格沥青成品,输送至成品储存罐,进成品储存罐。 [0072] 本实施例经改质后最终得到的沥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软化点:108℃;甲苯不溶物:33%;喹啉不溶物:8.3%;β树脂:25%;结焦值:56.8%;灰分:0.2%;水分:0.11%。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标YB/T5194~93要求,同时处于较优级别。 [0073]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