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粘性流体和使用了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

申请号 CN202280059437.5 申请日 2022-09-14 公开(公告)号 CN11791634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井聪之; S·申; 山本裕一郎; 高桥仁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电粘性 流体 ,其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流体和包含 金属离子 的聚醚类聚 氨 酯粒子,其中,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此外所述金属离子至少包含Li离子,所述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的 氧 原子 的摩尔浓度([O])和所述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满足以下条件: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Li]/[O]≥9.0×10‑5。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粘性流体,其包含:
具有绝缘性的流体、和
包含金属离子的聚醚类聚酯粒子,
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
所述金属离子至少包含Li离子,
所述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的原子的摩尔浓度[O]和所述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满足以下条件:
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
‑5
[Li]/[O]≥9.0×1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粘性流体,其中,
所述扩链剂为脂肪族类二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粘性流体,其中,
所述脂肪族类二元醇为1,6‑己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粘性流体,其中,
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具有3个羟基的3官能聚醚多元醇作为构成成分,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热固性聚氨酯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粘性流体,其中,
所述聚氨酯粒子为含有聚醚多元醇类、异氰酸酯类、乳化剂和扩链剂的混合物的反应生成物,
所述扩链剂为多官能醇,
相对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类的羟基的摩尔量和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的总量100摩尔%,以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成为15摩尔%~25摩尔%的量使用所述扩链剂。
6.一种气缸装置,其具备:
活塞杆、
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内筒、和
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内筒之间的电粘性流体,
所述电粘性流体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粘性流体。
7.一种气缸装置,其具备:
活塞杆、
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内筒、和
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内筒之间的电粘性流体,
所述电粘性流体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流体、和包含金属离子的聚醚类聚氨酯粒子,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所述金属离子至少包含Li离子,
所述电粘性流体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尼的变化低于10%。

说明书全文

电粘性流体和使用了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粘性流体和使用了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中通常搭载了使行驶中的振动在短时间内衰减,以提高乘坐舒适性、行驶稳定性的气缸装置。作为这样的一个气缸装置,为了根据路面状态等来控制阻尼,已知有使用了电粘性流体(电流变流体组合物(Electro‑Rheologic al Fluid,下文中也称为ERF)的缓冲器(液压缓冲器(shock absorber))。这样的液压缓冲器等气缸装置中,已知通常使用含有粒子的ERF(粒子分散类ERF),所述粒子的材质、形状对ERF的性能、进而对气缸装置的性能有影响。
[0003] 作为涉及ERF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使包含1种或多种电解质的聚酯粒子分散在油中的ERF中,构成聚氨酯的主要成分为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且聚氨酯粒子所包含的电解质为乙酸离子、硬脂酸离子等有机类阴离子,且实际上不包含无机金属的阴离子。
[0004]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包含在内部或表面具有离子的有机高分子的粒子分散2
在非性液体中的ERF,其中,通过该ERF在电极间流过的电流密度(μA/cm)的阿伦尼乌斯公式(Arrhenius equation)中的频率因子的对数值为20以上,因此显示了在低温下良好的ER效果的表现和所需的阻尼力表现。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164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035330号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在使用了内包专利文献2中所例举的离子的粒子的电粘性流体的情况下,认为伴随电压的施加,在粒子内离子移动而强化粒子的分极。粒子内的分极化提高粒子间的静电性的相互作用,通过该相互作用而在电粘性流体中排列粒子,由此带来电粘性流体的表观粘度的增加,即ER效果的表现。因此,有望通过将内包于粒子的离子进行增量,由此提高ER效果、改善低温下的特性。
[0011] 另一方面,就离子的增量而言,由于使系统内的离子传导性增大,因此成为电压施加时的电流量增加的原因。电流量的增加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大,并且在电流量到达了电源供给的上限的情况下,电压变为OFF,因此存在不能得到ER效果的险。由此,较高的ER效果表现和电流量的抑制通常存在权衡的关系。
[0012] 此外,在将具备了所述ERF的气缸装置组入到机械装置的情况、电流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应该与此对应的电源等的高规格化,进而在如上所述的消耗电力的增大等方面不利。
[0013]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同时具有较高的ER效果和在电压施加时的电流抑制(较低的电流密度)的电粘性流体(ERF)、并且使用了所述电粘性流体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等的气缸装置。
[0015]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粘性流体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流体和包含金属离子的聚醚类聚氨酯粒子,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所述金属离子至少包含Li离子,所述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的原子的摩尔浓度([O])和所述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满足以下条件:
[0016] 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
[0017] [Li]/[O]≥9.0×10‑5。
[0018]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粘性流体中,所述扩链剂可以为脂肪族类二元醇,其中可以为1,6‑己二醇。此外,所述聚氨酯粒子可以包含具有3个羟基的3官能聚醚多元醇作为构成成分,包含热固性聚氨酯树脂
[0019]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粘性流体中,所述聚氨酯粒子可以为含有聚醚多元醇类、异氰酸酯类、乳化剂和扩链剂的混合物的反应生成物,当所述扩链剂为多官能醇时,相对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类的羟基的摩尔量和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的总量(100摩尔%),以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成为15摩尔%~25摩尔%的量使用所述扩链剂。
[0020]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气缸装置为具备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例如为具备活塞杆、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内筒、和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内筒之间的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
[0021]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气缸装置具备活塞杆、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内筒、和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内筒之间的电粘性流体,该电粘性流体包含所述的具有绝缘性的流体和包含金属离子的聚醚类聚氨酯粒子,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所述金属离子至少包含Li离子。
[0022] 此外,就所述电粘性流体而言,在所述扩链剂和所述Li离子的配合中,可以为不产生由温度引起的阻尼力的变化的组合,例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尼力的变化低于10%。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同时有较高的ER效果和较低的电流密度的电粘性流体,并且还可以提供通过使用所述电粘性流体,增大了由ER效果的提高引起的阻尼力的可变范围,实现了由施加电压的降低引起的装置简化、与之相伴的成本降低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等气缸装置。附图说明
[0024] [图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的制造流程图(概要)的一个实例的图。
[0025] [图2]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6] [图3]图3为表示通过实施例制备的电粘性流体的[Li]/[O]与ER效果的值的关系的图。
[0027] [图4]图4为表示了通过实施例制造的电粘性流体的[Li]/[O]与电压施加时的电流密度的关系的图。
[0028] [图5]图5为表示了通过实施例制造的电粘性流体的[Li]/[O]与ER效果相对于电流密度的比(ER效果/电流密度)的关系的图。
[0029] [图6]图6为表示了通过实施例制造的电粘性流体的[Li]/[O]与向电粘性流体阻尼器施加了5kV的电压时的阻尼力(N)的关系的图。
[0030] [图7]图7为表示了通过实施例制造的电粘性流体的[Li]/[O]与向电粘性流体阻尼器施加了5kV的电压时的30℃下的阻尼力和50℃下的阻尼力的比(50℃/30℃)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具有将聚氨酯粒子已分散至具有绝缘性的流体(电绝缘介质)中的方式。
[0032]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即在电粘性流体中,为了实现ER效果的提高和电压施加时的电流抑制(较低的电流密度)这样的看似矛盾的效果,研究了作为促进聚氨酯的相分离(软质部与硬质部的分离)的添加剂的扩链剂的应用。以下,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033] 在制造由多元醇类和二异氰酸酯类构成的聚氨酯粒子时使用所述扩链剂时,分别地所述多元醇类形成聚合物的软质部(软链段),所述二异氰酸酯类与扩链剂反应并形成硬质部(硬链段)而相分离。通过这种微相分离结构,促进具有聚氨酯粒子的功能的分离,即将负责离子传导性、柔软性的软质部与负责耐热性、机械性强度的硬质部进行分离。
[0034] 此处本发明的聚氨酯粒子为聚醚类聚氨酯粒子,并且对所述的ER效果的表现有较大贡献的离子为作为金属离子的Li离子。Li离子通过聚氨酯链的分子运动,对于存在于系统内的醚基的氧原子而反复进行结合与解离,向电压施加方向移动。此时,Li离子越多,Li离子的移动增加,即,Li离子相对于醚基的氧原子的比例([Li]/[O])越大,离子传导性越高。
[0035] 本发明中,研究了通过使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Li]/[O]增大,即使相同[Li]量也提高离子传导性,使ER效果提高。并且,通过所述的扩链剂的应用而使聚氨酯粒子相分离,进而由于相分离了的软质部与硬质部而促进功能分离,聚氨酯粒子的软质部(多元醇部分)高效地负责Li离子的移动。这些带来醚基的氧原子[O]的离子传导性中的高效的活用,意味着在构成聚氨酯粒子的材料组成中,能够减少软质部的比例。
[0036]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应用扩链剂,提高[Li]/[O]比例,并且,实现电粘性流体中的高效的离子传导,对ER效果的提高有利,并且作为聚氨酯粒子整体减少软质部的比例而硬质化,因此抑制电流的增加。由此,本发明人等在电粘性流体中,同时实现较高的ER效果和较低的电流,进而同时实现较高的阻尼力和低电流。
[0037] 此外本发明人等在涉及阻尼器等气缸装置的阻尼力,确认了在室温(30℃)下表现充分的衰减特性的ERF中,在[Li]/[O]为一定以下的情况下,粒子在电极上附着并形成层或凝聚而固定附着等,在高温(50℃)下阻尼力降低,由温度引起的阻尼力变动。
[0038] 详细而言,在使用了下文中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的阻尼力的测定结果中,得到了在[Li]/[O]为一定以上的情况下,阻尼力的比(50℃/30℃)大致恒定,但是[Li]/[O]变为‑58.9×10 以下时所述比有较大变动,50℃的阻尼力相对于30℃降低了约25%的结果(图7)。
本发明人等接受该结果,作为由温度引起的阻尼力的变动为较少的范围(阻尼力的变化低‑5
于10%),发现使电粘性流体中的[Li]/[O]为9.0×10 以上的条件,成为了能够实现它的扩链剂和Li离子的配合。
[0039] 如上所述,在为作为流体满足特性的ERF的同时,对在阻尼器的阻尼力中事实上不受温度的影响的、ERF中包含的扩链剂和Li离子的配合进行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40] 以下,对涉及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的各构成成分、以及使用了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作为一个实例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进行详述。
[0041] 〔具有绝缘性的流体〕
[0042]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的具有绝缘性的流体,例如,可举出石蜡类(例如正壬烷)、烯类(例如l‑壬烯、(顺式、反式)‑4‑壬烯)和芳香族烃类(例如二甲苯)等液态烃;具有3mPa·s至300mPa·s的粘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液体甲基苯基硅氧烷等硅油等电绝缘介质。作为具有绝缘性的流体(以下也称为电绝缘介质)优选使用硅油。电绝缘介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电绝缘介质组合使用。电绝缘介质的凝固点优选低于‑40℃,沸点优选为
150℃以上。
[0043] 〔聚氨酯粒子〕
[0044] 本发明的聚氨酯粒子为包含金属离子的聚醚类聚氨酯粒子,其中,所述聚氨酯粒子包含扩链剂。
[0045] 所述聚氨酯粒子中包含金属离子是指,可以采用在所述粒子中内包金属离子的方式或在该粒子表面附着了金属离子的方式的任何方式。
[0046] 所述聚氨酯粒子可以为例如,含有多元醇类、异氰酸酯类、乳化剂和扩链剂的混合物的反应生成物。
[0047] 此外电粘性流体中包含的聚氨酯粒子的量基于电粘性流体的总质量,例如可以为30质量%~70质量%。
[0048] 〈多元醇类〉
[0049] 作为通常用于聚氨酯的制造的多元醇类,可举出聚醚多元醇类、聚酯多元醇类、聚合物多元醇类等。本发明中,作为所述聚氨酯粒子,采用聚醚类聚氨酯粒子,即,作为所述多元醇类,采用聚醚多元醇类。
[0050] 作为所述聚醚多元醇类,可举出例如向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二羟基二苯基丙烷、丙三醇、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蔗糖、二丙二醇、二羟基二苯基甲烷、二羟基二苯基醚、二羟基联苯基、对苯二酚、间苯二酚、二醇、氨基酚、氨基萘酚、苯酚缩合物、间苯三酚、甲基二乙醇胺、乙基二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双(对氨基环己烷)、甲苯二胺、二苯基甲烷二胺或萘二胺等加成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等1种或2种以上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
[0051] 这些之中,可以优选使用具有3个羟基(‑OH)的3官能的聚醚多元醇。
[0052] 〈异氰酸酯类〉
[0053] 作为所述异氰酸酯类,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合MDI(pMDI)、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N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甲基联苯基二异氰酸酯(B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二异氰酸酯(IPD I)、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此外,可以使用作为改性异氰酸酯的加合物、异氰脲酸酯、缩二脲、脲二酮和嵌段异氰酸酯等。改性异氰酸酯中有TDI类、MDI类、HDI类和IPDI类,各类中有各改性体。需要说明的是,异氰酸酯不限于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54] 所述多元醇类和异氰酸酯类优选以使得多元醇类的羟基(OH基)与异氰酸酯类的异氰酸酯基(NCO基)的摩尔比[(NCO基)/(OH基)]为1~1.5的方式而使用。
[0055] 与多元醇类相比,通过使用略多于等量的作为固化剂的异氰酸酯类,通过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与水的反应而消耗反应体系内的水分,提高从电粘性流体中的水分除去效果,从而抑制由于残存水分导致的电流量增加。
[0056] 〈乳化剂〉
[0057] 作为所述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从与作为所述电绝缘介质的硅油的亲和性等出发,可举出例如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等。
[0058] 作为所述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一个实例,可举出在侧链和/或末端具有烷氧基的聚硅氧烷。
[0059] 作为一个实例,可举出下述式表示的聚硅氧烷。
[0060] [化学式1]
[0061]
[0062] 所述式中,A表示氨基烷基,例如表示:氨基乙基(‑(CH2)2NH2)、氨基丙基(‑(CH2)3NH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CH2)3NH(CH2)2NH2)等。
[0063] B表示烷氧基,例如表示:甲氧基(CH3O‑)、乙氧基(C2H5O‑)等。
[0064] 作为具有所述烷氧基的聚硅氧烷(乳化剂)的市售品的一个实例,可举出SHIN‑ETSU SILICONE(株式会社)制反应性硅油(商品名:KF‑857、KF‑8001、KF‑862、KF‑858)等。
[0065] 此外,作为其他的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乳化剂)市售品的一个实例,可举出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制的聚硅氧烷(商品名:SF1706)、聚二甲基硅氧烷(商品名:OF7747、TP3635、89893(SE4029)、81904LT)等。
[0066] 所述乳化剂可以组合一种或二种以上而使用。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乳化剂相对于所述的电绝缘介质的质量,优选为以1~2.0质量%的比例或1~1.5质量%的比例进行配合。可以通过使所述乳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电绝缘介质的质量为1质量%以上而确保充分的分散状态,此外可以通过使其为2.0质量%以下而将聚氨酯粒子的粒径控制在适宜范围,可以使电粘性流体的特性为适宜的。
[0068] 〈其它乳化剂〉
[0069]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可以组合使用所述以外的、其它乳化剂。
[0070] 作为其它乳化剂,可举出在所述电绝缘介质中为可溶性的,其中例如由胺、咪唑啉、噁唑啉、醇、二醇或山梨糖醇诱导的表面活性剂。
[0071] 此外,也可以使用在所述电绝缘介质中可溶性的聚合物,例如,可举出具有0.1至10质量%的N(氮原子)和/或OH(羟基)含量,以及含有25至83质量%的C4‑24烷基,重均分子量为5000至1000000的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中的N和OH官能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可举出:
胺、酰胺、酰亚胺、次氮基、5至6元的N含有杂环或醇、以及丙烯酸或者甲基丙烯酸的C4‑24烷基酯。所述N和OH官能化合物的实例为N,N‑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叔丁基丙烯酰胺、来酸酰亚胺、丙烯腈、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和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就所述的聚合物乳化剂而言,具有与通常的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比较,使用它们而制备得到的系统在沉降动力学方面更稳定这样的优点。
[0072] 此外可以使用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或氟改性聚硅氧烷等改性硅油。
[0073] 〈扩链剂〉
[0074] 扩链剂使用低分子量的多官能醇、多官能胺等。作为所述多官能醇,可举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4‑环六亚甲基二甲醇、氢醌双(2‑羟基乙基醚)、丙三醇、1,1,1‑三羟甲基丙烷、1,2,4‑丁三醇、1,2,5‑戊三醇、1,2,6‑己三醇、1,1,3,3‑丙四醇、1,2,3,4‑丁四醇、1,1,5,5‑戊四醇和1,2,3,
5‑戊四醇等。
[0075] 作为多官能胺,可举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二甲基硫甲苯二胺、4,4‑亚甲基双邻氯苯胺、异佛尔酮二胺、哌嗪、1,2,3‑丙三胺、1,2,4‑丁三胺、1,2,5‑戊三胺、1,2,6‑己三胺、1,1,3,3‑丙四胺、1,2,3,4‑丁四胺、1,1,5,5‑戊四胺和1,2,3,5‑戊四胺等。
[0076] 扩链剂不限于1种,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可以组合使用2官能性的扩链剂和3官能以上的扩链剂。此外,扩链剂不限于所述多官能醇和多官能胺。此外,在这些之中优选为脂肪族类二元醇,其中从通用性较高、熔点较低、工序变得简便的好处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4‑丁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
[0077] 就扩链剂而言,在例如扩链剂为脂肪族类二元醇等多官能醇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多元醇类的羟基(OH基)的摩尔量和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的总量(100摩尔%),可以使用例如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成为15摩尔%~25摩尔%的量。此外,在扩链剂为多官能胺的情况下,相对于多元醇类的羟基(OH基)的摩尔量和扩链剂的氨基的摩尔量的总量(100摩尔%),可以所述同样地使用扩链剂的氨基的摩尔量成为15摩尔%~25摩尔%的量。
[0078] 〈金属离子:锂离子〉
[0079] 本发明的聚氨酯粒子在所述粒子中含有金属离子。含有所述金属离子是指,所述金属离子溶解或分散在所述粒子中或者处于非分散的状态(分布不均匀),即可以是内包在粒子中的方式或附着在粒子表面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中,在所述电绝缘介质中可以存在溶解、分散或处于非分散(分布不均匀)的状态的金属离子。
[0080] 作为所述金属离子,可举出锂、锌、铬、、镍、钴、、锰、钨等金属元素的离子,在本发明中,将锂离子作为必须而含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这些金属离子的供给源,可举出所述金属元素的盐,例如卤化物。
[0081] 并且在本发明中,以使得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的氧原子的摩尔浓度[O]与锂‑5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为9.0×10 以上的方式,使用锂离子。
[0082] 通过将所述比例:[Li]/[O]设为给定范围,可以预期在得到的电粘性流体中提高离子传导性,进而提高阻尼力,并且抑制电压施加时的电流值。
[0083] 〈聚氨酯粒子的粒径〉
[0084] 本发明的聚氨酯粒子可以为具有例如2μm~5μm左右的平均粒径的粒子。通过将聚氨酯粒子的粒径设为所述数值范围,可以预期同时实现电粘性效果和分散性,并且可以预期防止沉降、再分散性的劣化。
[0085] 〈电粘性流体的制造方法〉
[0086] 就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而言,例如,将包含所述电绝缘介质、多元醇类、金属离子、乳化剂、扩链剂和根据需求的其它添加剂(用于聚氨酯合成的催化剂等)的混合物进行分散/乳化,此时通过添加作为固化剂的异氰酸酯类可以进行制造。
[0087] 在下文中,作为制备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的方法的一个实例,基于图1表示的制造流程图(概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表示的各成分的具体名称、各工序的温度等条件为举例说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0088] 1.称量以及溶解工序
[0089] 所述工序是另行制备包含多元醇类、金属离子、扩链剂等的溶液(图1中,多元醇溶液)和包含电绝缘介质(例如硅油)、乳化剂的溶液(图1中,聚硅氧烷溶液)的工序。
[0090] 制备得到的多元醇溶液和聚硅氧烷溶液在室温下单独保管,在下一个工序(乳化)中混合。
[0091] 将各种溶液的制备记载于下文中。
[0092] 1‑1.多元醇溶液的制备
[0093] 分别称量多元醇类、金属离子和扩链剂,添加至调合瓶(带塞瓶等)或者适量尺寸的玻璃烧杯/烧瓶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和磁力搅拌子或者均质器等搅拌装置,通过加热搅拌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溶解。
[0094] 具体的操作步骤的一个实例如下所示。以下的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在手套箱内进行。
[0095] 首先,将多元醇类称量至带塞瓶中。
[0096] 就金属离子而言,所述金属元素的盐,例如作为卤化物,可以优选作为氯化物来准备,在本发明中作为锂离子的产生源可以优选使用氯化锂。此外作为金属离子,除锂离子以外可以使用例如锌离子,作为其产生源可以优选使用氯化锌。
[0097] 因此,优选分别称量氯化锂和氯化锌、扩链剂(例如1,6‑己二醇)、用于聚氨酯的合成催化剂。
[0098] 接下来,将多元醇类在例如50℃至80℃下加热搅拌,确认了已经到达期望的温度后,此处作为金属离子种依次添加金属元素的盐。在使用多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用氯化锂和氯化锌的情况下,首先向多元醇类添加氯化锂。在保持了所述期望的温度的同时,搅拌混合氯化锂,进行搅拌溶解直至从外观上以目视不能确认未溶解物、沉淀物等。接下来添加氯化锌,在保持了所述期望的温度的同时搅拌混合,进行搅拌溶解直至从外观上以目视不能确认未溶解物、沉淀物等。在金属元素的盐溶解后添加用于聚氨酯的合成催化剂,在保持了所述期望的温度的同时搅拌混合。最后添加1,6‑己二醇(扩链剂),保持所述期望的温度并搅拌混合,得到包含金属离子、扩链剂和用于聚氨酯的合成催化剂的多元醇溶液。
[0099] 就搅拌时间而言,在金属离子的产生源中未确认到未溶解物、沉淀物,并且直至各成分分别溶解或分散而可以适宜设定,例如可以整体设为8小时以上。
[0100] 正如所述具体的操作步骤那样,在作为金属离子的产生源使用2种以上金属元素的盐的情况下,优选使它们阶段性地溶解。即,优选进行在添加1种金属元素的盐并使其完全溶解了之后,添加接下来的1种金属元素的盐并使其完全溶解等的操作。
[0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就锂离子而言,可以以使得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5的氧原子的摩尔浓度[O]与锂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为9.0×10 以上的范围的方式,调节所述的金属元素的盐的使用量。
[0102]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金属离子的整体量,相对于最终的聚氨酯粒子和电绝缘介质的总量(电粘性流体),通常而言,可以以例如0.01ppm以上1500.00ppm以下的量进行配合。
[0103] 此外本发明中,在所述扩链剂为例如脂肪族类二元醇等多官能醇的情况下,相对于多元醇类的羟基(OH基)的摩尔量和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的总量(100摩尔%),可以优选使用扩链剂的羟基的摩尔量成为例如15摩尔%~25摩尔%的量。
[0104] 在使用用于聚氨酯合成的催化剂的情况下,正如所述具体的操作步骤那样,优选金属离子(即金属元素的盐)已完全溶解后添加到系统内。
[0105] 作为所述催化剂,可举出胺类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举出三乙胺、苄基二乙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N,N,N’,N’‑四甲基‑1,3‑丁二胺、N‑乙基吗啉等。在使用所述催化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最终得到的聚氨酯量可以以最大0.2质量%左右的比例进行配合。但是在大量添加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催化剂而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必须注意。
[0106] 1‑2.聚硅氧烷溶液的制备
[0107] 称量硅油(电绝缘介质)、乳化剂,并添加至调合瓶(带塞瓶等)或者适量尺寸的玻璃烧杯/烧瓶,根据需要使用磁力搅拌器和磁力搅拌子或者均质器等搅拌装置,将各种材料在常温下混合。
[0108] 具体的操作步骤的一个实例如下所示。
[0109] 首先将硅油(电绝缘介质)称量至带塞瓶中。另一方面,称量乳化剂,并将其添加至硅油中混合,得到聚硅氧烷溶液。
[0110] 所述乳化剂可以以使得相对于硅油(电绝缘介质)的使用量,成为1.0质量%~2.0质量%的量的方式进行添加。
[0111] 在所述的混合溶解时,搅拌时的温度可以为常温(20±10℃)。
[0112] 2.合成准备工序
[0113] 本工序是准备在下文中的4.临时固化工序和5.正式固化工序中使用的固化剂、即异氰酸酯类的工序(未图示)。作为固化剂的所述的异氰酸酯类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可以组合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亚甲基聚苯基聚异氰酸酯(p‑MDI)。
[0114] 将异氰酸酯类称量至带塞瓶中,在使用2种以上的异氰酸酯类的情况下,此处可以添加另一种类的异氰酸酯类,制成混和液。
[0115] 需要说明的是,已称量和准备的固化剂(异氰酸酯类)由于在下文中的4.临时固化工序和5.正式固化工序的2个工序中进行分割并使用,因此可以例如作为在4.临时固化工序中使用的部分预先分取10%~20%量,将剩余部分作为在5.正式固化工序中使用的部分而单独分出来。
[0116] 3.乳化工序
[0117] 本工序是将通过所述1.的制备工序得到的多元醇溶液和聚硅氧烷溶液在均质器等搅拌装置、分散机中分散混合,得到了多元醇溶液/聚硅氧烷溶液混合物后,使所述混合物乳化,得到在硅油(电绝缘介质)中分散了多元醇的乳液(乳化液)的工序。根据本工序中使用的搅拌装置或分散机的种类、分散机中的剪切叶片的种类、旋转速度(速度)、搅拌(旋转)时间等,可以调节通过之后的工序而形成的聚氨酯粒子的平均粒径。
[0118] 具体的操作步骤的一个实例如下所示。
[0119] 首先,将通过1‑1.工序得到的多元醇溶液称量在烧瓶中,此处,将通过1‑2.工序得到的聚硅氧烷溶液进行称量并添加。
[0120] 将所述烧瓶设置于水浴等恒温装置中,用均质器进行搅拌/混合,得到乳化液。
[0121] 在所述的搅拌/混合时,搅拌时的旋转速度可以为10000rpm~20000rpm左右,搅拌时的温度可以为例如40℃前后,搅拌时间可以为0.5小时左右,不限于这些条件。
[0122] 4.临时固化(固化剂添加(1))工序
[0123] 本工序是在所述的3.乳化工序中使已生成的乳化液(未固化状态的乳液粒子)固化,得到半固化的聚氨酯粒子的工序。在本工序中,用于形成聚氨酯粒子的固化剂(异氰酸酯类)的总量中,使用大致10%~20%量。
[0124] 具体的操作步骤的一个实例如下所示。
[0125] 在通过所述3.乳化工序制备得到的乳化液(乳液)中,连续进行与例如所述3.工序相同的搅拌(例:通过均质器的搅拌/混合)的同时,使用管等来滴加总添加量的大致10%~20%量的固化剂(异氰酸酯类)。
[0126] 在添加所述的固化剂时,乳化液以达到给定温度(例如50℃以上)的方式设置于地幔加热器等恒温装置并连续搅拌,到达了给定温度后,可以添加固化剂(一部分)。此外搅拌时间可以为0.5小时左右,不限定于这样的添加/搅拌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化剂的投入初始,为了确保不停止搅拌,可以为平均数滴的滴加(5次左右)。
[0127] 5.正式固化(固化剂添加(2))工序
[0128] 本工序是使通过所述的4.临时固化工序而形成得到的半固化的聚氨酯粒子(乳液粒子)进一步固化的工序。在本工序中,使用用于形成聚氨酯粒子的固化剂(异氰酸酯类)的总量中,在前工序中消耗后的剩余的量,即总量的80%~90%量。
[0129] 具体的操作步骤的一个实例如下所示。
[0130] 在完成所述的4.临时固化工序的操作后,对于在容器内(烧瓶等)以搅拌状态保管中的半固化的聚氨酯粒子的乳液,连续搅拌的同时使用管泵等滴加固化剂(异氰酸酯类)的剩余的量,即,总量的80%~90%量。
[0131] 在添加所述的剩余的固化剂时,为了防止由于反应热(异氰酸酯反应)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以使得半固化的乳液到达给定温度(例如80℃以下)的方式调节并连续搅拌,到达了给定温度后,可以添加剩余的固化剂。此外搅拌时间可以为1.0小时左右,不限于这样的添加/搅拌条件。在添加/搅拌后,液体温度已降低至70℃左右后,停止搅拌装置(均质器等),可以得到所谓粗生成物的流体。
[0132] 6.过滤工序
[0133] 5.在完成正式固化工序的操作后,过滤得到的流体,得到电粘性流体(图中,表示为ERF)。此处,为了防止向容器内壁的飞散,除去干燥屑、杂质,可以通过2个阶段实施过滤处理。
[0134] [气缸装置]
[0135] 本发明中将具备所述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作为对象。
[0136] 详细而言,将具备活塞杆、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内筒、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内筒之间的电粘性流体的气缸装置作为对象。
[0137] 以下,作为气缸装置的一个实例,对于电粘性流体阻尼器进行说明,所述电粘性流体阻尼器是将电粘性作为运转流体来使用的阻尼力调节式缓冲器。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并对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打算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作为对象的气缸装置,作为一个实例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
[0138] 〈电粘性流体阻尼器〉
[0139] 图2是根据包含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的轴线的平面的截面图。
[0140] 参照图2的情况下,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具有内筒12(气缸)、外筒13和中间筒14。为方便起见,将图2中的上下方向作为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中的上下方向。
[0141] 外筒13的下端部通过底部盖子15来堵塞。内筒12中,下端部嵌合于底部16的阀体17中,上端部嵌合于杆引导件18。在内筒12和外筒13之间形成环状的储存(Reservoir)室19。在储存室19中,封入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和气体。需要说明的是,储存室19内的气体为例如氮气或空气。
[0142] 在内筒12的内侧,活塞20设置为能够滑动。活塞20连接活塞杆23的下端部。活塞杆23的上端部通过杆引导件18向外筒13的外部延出。活塞20将内筒12内部划分为气缸上室21和气缸下室22这2个室。活塞20中,设置有使气缸上室21和气缸下室22连通的收缩侧通道24和伸长侧通道25。
[0143] 此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设为单流结构,作为一个实例表示复筒式单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电粘性流体阻尼器可以为双流结构、单筒式,以下,根据图2,对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具有单流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
[0144] 即,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通过活塞杆23的收缩冲程和伸长冲程这两个冲程,使电粘性流体从气缸上室21通过设置在内筒12的通道26,向形成在内筒12和中间筒14之间的环状的流路27流通。为了构成所述单流结构,在活塞20的上端面设置收缩侧止回阀28,在活塞20的下端面,设置圆盘阀32。
[0145] 收缩侧止回阀28在活塞杆23的收缩冲程时开阀,允许从通过收缩侧通道24的气缸下室22向气缸上室21的电粘性流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圆盘阀32通过在活塞杆23的伸长冲程时气缸上室21内的压力到达预先设定了的压力而开阀,将所述气缸上室21内的压力通过伸长侧通道25而向气缸下室22释放。
[0146] 参照图2的情况下,阀体17划分为储存室19和气缸下室22。在已嵌合于阀体17的小径部的内筒12的外周,嵌着环状的保持部件29。保持部件29将中间筒14的下端部定位在轴方向(上下方向)和径方向上。保持部件29由电绝缘性材料构成,使内筒12、底部盖子15和阀体17相对于中间筒14而电绝缘。需要说明的是,保持部件29中,形成使在内筒12和中间筒14之间形成的环状的流路27与储存室19连通的通道30。
[0147] 此外止回阀33在活塞杆23的伸长冲程时开阀,允许通过伸长侧通道34而从储存室19向气缸下室22的电粘性流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圆盘阀(释放阀)35通过在活塞杆23的收缩冲程时气缸下室22内的压力到达预先设定了的压力而开阀,将所述气缸下室22内的压力通过收缩侧通道36而向储存室19释放。
[0148] 另一方面,中间筒14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中间筒14的上端部通过嵌着于内筒12的上端部外圆周面的保持部件31,通过杆引导件18定位在径方向。保持部件31由电绝缘性材料构成,使中间筒14相对于内筒12而电绝缘。此外,中间筒14通过高电压驱动器(电压生成部,未图示)而与电池(未图示)的正极连接。即,中间筒14构成对在流路27内流通的电粘性流体施加电界(电压)的正极电极(electrode)。另一方面,作为负极电极(接地电极)使用的内筒12通过阀体17、底部盖子15、外筒13和高电压驱动器10而接地(ground)连接。
[0149] 通过这样构成,在活塞杆23的伸长冲程时,通过内筒12内部的活塞20的移动,关闭收缩侧止回阀28而对气缸上室21内的电粘性流体加压,通过通道26向环状的流路27流通,通过通道30向储存室19流入。此时,打开阀体17的止回阀33并且与移动了活塞20的部分相当的电粘性流体从储存室19向气缸下室22流入。
[0150] 另一方面,在活塞杆23的收缩冲程时,通过内筒12内部的活塞20的移动,打开活塞20的收缩侧止回阀28,关闭阀体17的止回阀33,气缸下室22内的电粘性流体向气缸上室21流入时,与活塞杆23进入了内筒3内的部分相当的电粘性流体通过通道26向环状的流路27流通,通过通道30向储存室19流入。
[0151] 由此,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通过活塞杆23的伸长和收缩冲程并且电粘性流体流通在环状的流路27,而产生与其粘度相应的阻尼力。此时,电粘性流体的粘度根据内筒12(接地电极)与中间筒14(正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使施加电压变化而调节阻尼力。
[0152]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与正极电极的电极连接部设置于中间筒14,与负极电极(接地电极)的第1接地连接部设置于内筒12,与负极电极(接地电极)的第1接地连接部也可以设置于中间筒14,与正极电极的电极连接部也可以设置于内筒12,同样地与正极电极的电极连接部也可以设置于内筒12和外筒13。
[0153] 另一方面,在比较了内筒12和中间筒14之间、中间筒14和外筒13之间的流路截面积的情况下,在向电粘性流体施加了电压时产生的阻尼力由电极间的通电量(截面积)决定,因此以使得在内筒12和中间筒14之间施加电压的方式设置了电极的情况下,由于电极间的截面积较小,可以由更小的施加电压,进而更少的消耗电流得到相同阻尼力(制动力)。此外,即使存在因液体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通电量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抑制其通电量更小,抑制电源上的负荷更小,避免电源变得过载。此外,接地(ground)可以为大地(earth),也可以为框架地(frame ground)、信号地(signal ground)等。最终,由正极电极的电流与基准电位点连接即可。
[015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在包含聚氨酯粒子的电粘性流体中,采用包含作为所述聚氨酯粒子的多元醇类、异氰酸酯类、乳化剂以及扩链剂的混合物的反应生成物,并且将Li离子的增量,即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Li]/[O]设为一定以上,提高相对于Li离子的增量的ER效果和阻尼力的增加率。
[0155] 此外,可以通过所述扩链剂的使用和Li离子的增量,抑制相对于Li离子的增量的电流密度的增加,与先前的效果组合,并不使电流密度增大而使ER效果选择性地增大。
[0156] 通过这样选择性的ER效果提高,可以在使用了它的阻尼器等气缸装置中,在保持衰减特性的同时,实现通过电流量的抑制而降低消耗电力。
[0157] 实施例
[0158] 接下来,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而举出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0159] 根据图1表示的电粘性流体的制造流程图,制备了各种电粘性流体。
[0160] 作为金属离子的原料,使用氯化锂(锂离子)和氯化锌(锌离子),并将其和用于聚氨酯合成的催化剂(DABCO)、扩链剂(1,6‑己二醇(1,6‑HD)(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进行了溶解,制备多元醇溶液(多元醇:Perstorp公司制Pol yol3165,官能团数:3)。
[01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终得到的电粘性流体中,以使得聚氨酯粒子中包含的醚基的‑4氧原子的摩尔浓度[O]与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的比例[Li]/[O]为0.78×10 ~4.56×10‑4
的方式进行各种调节来制备了多元醇溶液。此外,1,6‑己二醇(1,6‑HD)相对于多元醇的羟基和1,6‑HD的羟基的总摩尔量(100摩尔%),以1,6‑HD的羟基成为15摩尔%的量来使用,此外作为参考例也准备了不使用1,6‑HD的多元醇溶液。
[0162] 另一方面,对于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96‑5cs),溶解乳化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862),制备了聚硅氧烷溶液。需要说明的是,乳化剂相对于硅油以成为1.5质量%的量来使用。
[0163] 称量给定量的所述多元醇溶液和所述聚硅氧烷溶液,并填充至分散机的容器。需要说明的是,以使得最终得到的电粘性流体中的聚氨酯粒子的量为50质量%的方式,将各种溶液的浓度、使用量等进行了各种调节。
[0164] 然后,如图1的流程图所示,在乳化工序中,在聚硅氧烷溶液中分散了多元醇溶液。
[0165] 接下来作为固化剂的异氰酸酯类[TOSOH(株式会社)制,将2,4‑二异氰酸酯甲苯(TDI)和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的混合物]的整体量中的约2成量添加至系统内,进行了临时固化。然后,在正式固化工序中添加了剩余约8成量的固化剂。
[0166] 此处添加的固化剂的整体量以使得多元醇的羟基(OH基)和固化剂(异氰酸酯类)的异氰酸酯基(NCO基)的摩尔比:(NCO基)/(OH基)为1~1.5的方式进行了调节。
[0167] 正式固化工序结束后,将得到的流体使用网眼125μm的过滤器来过滤,完成了电粘性流体。
[0168]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将改变作为扩链剂的1,6‑HD的有无、Li离子的量而各种制备得到的多个电粘性流体的试制品与下文中的试验结果一起表示。
[0169] 在表1中,分别将本发明的电粘性流体作为实施例、将不使用作为扩链剂的1,6‑HD‑5的电粘性流体作为了参考例、将超出本发明的特别是[Li]/[O]≥9.0×10 的条件范围的电粘性流体作为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之后的说明中,将电粘性流体的实例编号也作为下文中的各种试验结果的实例编号来处理。
[0170] [试验例1]
[0171] 对于已制备的各种电粘性流体,使用流变仪并测定了电粘性效果和电流密度。在下文中表示提供于测定的装置和测定条件。
[0172] 〈电粘性效果〉
[0173] 对于得到的电粘性流体,测定了电压施加时的储能模量(G’)(Pa)。将应变10%的值作为代表值进行了评价。
[0174] ·测定装置:Rheometer MCR302(Anton Paar公司)
[0175] ·夹具:CC27
[0176] ·测定温度:30℃
[0177] ·施加电压:5kV
[0178] ·样品量:15mL
[0179] ·测定程序:应变分散测定(频率:0.2Hz)
[0180] 〈电流密度〉
[0181] 对于得到的电粘性流体,测定了电压施加时的电流密度(μA/cm2)。
[0182] ·测定装置:Rheometer MCR302(Anton Paar公司)
[0183] ·夹具:CC27
[0184] ·测定温度:30℃
[0185] ·施加电压:5kV
[0186] ·样品量:15mL
[0187] ·测定程序:应变分散测定开始1分钟后的电流值(频率:0.2Hz)
[0188] 表1中,表示ER效果(应变10%的情况的储能模量)和电流密度(30℃)的测定结果。此外,实施例1~3和参考例1~3的电粘性流体中,一起表示相对于Li离子的摩尔浓度([Li])相对于醚基的氧的摩尔浓度([O])的比例:[Li]/[O],将所述测定值线形近似后的斜率。
[0189] 此外,基于实施例1~3和参考例1~3的测定结果,分别将相对于[Li]/[O](横轴)的ER效果的值(纵轴)表示于图3,将相对于[Li]/[O](横轴)的流变仪施加了5kV的电压时的电流密度的值(纵轴)表示于图4,将相对于[Li]/[O](横轴)的ER效果相对于电流密度的比:ER效果/电流密度的值(纵轴)表示于图5。
[0190]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5中,分别用符号▲(实施例)表示使用扩链剂(1,6‑HD)的实例,用符号●(参考例)表示不使用扩链剂的实例。
[0191] 如图3所示,与是否使用扩链剂(1,6‑HD)无关,有随[Li]/[O]的增加而增加ER效果的倾向,在应用了扩链剂(1,6‑HD)的情况(▲)下,确认了相对于[Li]/[O]的ER效果的增加率更高。
[0192] 该结果显示通过扩链剂的应用,与未应用相比由Li离子的增量引起的ER效果的增加率更高。
[0193] 如图4所示,确认了与是否使用扩链剂(1,6‑HD)无关,随[Li]/[O]的增加而电流密度值为增加的倾向,在应用了扩链剂(1,6‑HD)的情况(▲)下,相对于[Li]/[O]的电流密度的增加率更低。
[0194] 该结果显示通过扩链剂的应用,即使在增量了Li离子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流密度的增加。
[0195] 图5表示的电流密度与ER效果的比(ER效果/电流密度)显示该比例越高,相对于电流密度的ER效果的表现力越高,可以认为得到了高效的ER效果表现。
[0196] 如图5所示,确认了未应用扩链剂(1,6‑HD)的情况(●),随[Li]/[O]的增加,ER效果的比(ER效果/电流密度)降低,与之相对,在应用了扩链剂(1,6‑HD)的情况(▲)下对于[Li]/[O]的增加而ER效果的比为相同或略微增加的倾向。
[0197] 该结果显示通过扩链剂的应用,不极力增大电流密度的值,可以增大ER效果。
[0198] [试验例2:使用了阻尼器实机的电粘性流体性能试验]
[0199] 在图2表示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1中,实施了电粘性流体性能试验。
[0200]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试验机的装置和测定条件如下。
[0201] ·测定装置:垂直加振机((株式会社)东京衡机)
[0202] ·振幅种:sin波
[0203] ·频率:1Hz
[0204] ·振幅宽度:±40mm
[0205] ·活塞速度:0.05m/s或0.9m/s
[0206] ·施加电压:5kV
[0207] ·温度测量:铠装热电偶K型
[0208] ·测定温度:30℃或50℃
[0209]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系统中,使用50W的电源,施加最大5000V,因此将10mA作为了上限电流值。
[0210] 表1中,表示施加5kV的电压,活塞速度0.9m/s时的、测定温度30℃的阻尼力与测定温度50℃的阻尼力的比(阻尼力比)。
[0211] 图6是表示用于电粘性流体阻尼器的电粘性流体中的[Li]/[O](横轴)与对该阻尼器在测定温度:30℃下,施加5kV的电压,活塞速度0.05m/s时的、阻尼力(N)的值(纵轴)的关系的图。图6中,分别用符号▲(实施例)表示使用扩链剂(1,6‑HD)的实例,用符号●(参考例)表示不使用扩链剂的实例。
[0212] 如图6所示,确认在应用了扩链剂(1,6‑HD)的情况(▲)下作为阻尼器变得具有充分发挥功能的阻尼力,同时得到了与未应用1,6‑HD的情况(●)相比,相对于[Li]/[O]的增加的阻尼力的增加率较高的结果。
[0213] 图7是表示使用了扩链剂的电粘性流体(实施例1~4、比较例1~3)中的[Li]/[O](横轴)与向使用了它的所述电粘性流体阻尼器施加5kV的电压,活塞速度0.9m/s时的、30℃下的阻尼力和50℃下的阻尼力的比(50℃/30℃)(纵轴)的关系的图。
[0214] 如图7(和表1)所示,在[Li]/[O]为一定以上(≥9.0×10‑5)的情况下,阻尼力的比(50℃/30℃)大致恒定,50℃的阻尼力相对于30℃的阻尼力的变化率(降低率)为9%以内。
[0215] 另一方面,在[Li]/[O]变为8.9×10‑5以下(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情况下所述阻尼力的比变动较大,即50℃的阻尼力相对于30℃的阻尼力的变化率(降低率)有急剧增大的倾向,得到了50℃的阻尼力相对于30℃也降低约25%的结果。与此同时,在试验后的阻尼器中也显著地发现附着到电极的粒子(固着)(比较例1和比较例2)。
[0216]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了可以判断没有温度引起的阻尼力变动的范围,即作为由‑5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尼力的变化低于10%的范围,优选为[Li]/[O]=9.0×10 以上。
[0217] [表1]
[0218]
[021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说明的,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不限于必然具备说明了的全部的构成。此外,可以将一些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可以向一些实施方式的构成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置换。
[0220]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9月15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50468号的优先权。包含2021年9月15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50468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和摘要全部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作为整体并入本申请中。
[0221] 符号的说明
[0222] 11ERF阻尼器(电粘性流体阻尼器)、12内筒(气缸)、13外筒、20活塞、23活塞杆、14中间筒(电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