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未缴年费; |
专利有效性 | 失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请号 | CN200580035860.8 | 申请日 | 200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3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9-26 |
申请人 | 宝洁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曼纽拉·贾夫特; 凯瑟琳·米勒; | 第一发明人 | 曼纽拉·贾夫特 |
权利人 | 宝洁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宝洁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美国俄亥俄州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
主IPC国际分类 | A61Q5/06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61Q5/06 ; A61Q5/10 ; A61K8/49 ; C09B55/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4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封新琴; 巫肖南;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 试剂 ,所述试剂包含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阳离子吖菁染料,并且所述试剂用于 染色 纤维 ,如 角 蛋白纤维、羊毛、丝或 毛皮 ,特别是人的毛发,并且本发明涉及新型不对称吖菁染料。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纤维非氧化性染色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含至少 一种具有通式(I)结构的阳离子吖菁染料; |
||
说明书全文 | 本发明涉及包含阳离子吖菁染料的试剂以及新型吖菁染料,所述试剂 可用于染色纤维,如角蛋白纤维、羊毛、丝或毛皮,特别是人的毛发。在毛发染色产品中,直接渗透型阳离子染料早已为人们所知。在氧化 性染色体系中,染色处理期间同时进行天然毛发黑色素的淡化,具体地讲 是使用硝基和偶氮染料,因为大多数其它类型的染料无法经受氧化处理。 从JP-OS 07-126543中,知晓使用特定的吖菁来进行光学记录介质的 表面处理。 令人惊奇地是,已发现特定的阳离子吖菁染料能够在蓝色和蓝绿色范 围进行染色,并且已发现根据取代模式它们是氧化稳定的,从而还可用于 氧化性染色体系中。 因此,本发明主题为: (a)用于将纤维、优选角蛋白纤维且特别是人的毛发进行非氧化性染 色的试剂,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一种具有通式(I)结构的阳离子吖菁染料; (b)用于同时将纤维、优选角蛋白纤维且特别是人的毛发进行淡化和 染色的试剂。除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染料以外,所述试剂还包含氧化剂, 并且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一种具有通式(I)结构的对氧化剂稳定的阳离子吖 菁染料;和 (c)用于将纤维、优选角蛋白纤维且特别是人的毛发进行染色的以至 少一种氧化性染料前体为基础的氧化性染色剂,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一种 具有通式(I)结构的对氧化剂稳定的阳离子吖菁染料; A代表形成芳族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硫,除桥联氮以外,可能包 含最多两个额外的杂原子)所需的5-元或6-元环基团; R1‘等于无支链或有支链的(C1-C10)烷基链,其可被一个或多个烷氧 基、羟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烷氨基、羧酸酯基、羧酸基或磺酸 基、未取代的苄基、取代的苄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 或杂环(含氮、氧或硫)所取代,所述取代的苄基可被一个或多个烷基、 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 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 所取代,所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可被一个或多个烷基、烷氧基、 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 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所取代; R2‘代表氢、烷基、羟烷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F、Cl、 Br、I)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硫),所 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可被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 烷基、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 烷基羧酸基、磺酸基、烷基磺酸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苄基、或卤原子(F、 Cl、Br、I)所取代;并且B代表含有叔氮的芳族分子部分。 以下具有化学式(Ia)至(Ie)结构的化合物可被命名为,例如具有化学式(I) 结构的适宜化合物,残基R1‘、R2‘和B具有上述含义,并且 R3 ‘等于氢、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烷基羧酸 酰胺基、氨基、烷氨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 烷基羧酸基、磺酸基、烷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 具有化学式(If)至(Ir)结构的取代的吲哚、吲唑、吲嗪、吡咯并[1,2-a]吡 嗪、吡咯并[2,1-b][1,3]噻唑、吡咯并[2,1-b][1,3]噁唑、吡咯并[1,2-a]咪唑、吡 唑、对苯二胺、咪唑、吡咯和吡唑啉-5-酮适宜作为残基B; 残基R1等于无支链或有支链的(C1-C10)烷基链,其可被一个或多个 烷氧基、羟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烷氨基、羧酸酯基、羧酸基或 磺酸基、未取代的苄基、取代的苄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 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硫)所取代,所述取代的苄基可被一个或多个烷 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 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 Br、I)所取代,所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可被一个或多个烷基、烷氧 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 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所取 代;并且R2代表氢、烷基、羟烷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F、 Cl、Br、I)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硫), 所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可被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 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 烷基羧酸基、磺酸基、烷基磺酸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苄基、或卤原子(F、 Cl、Br、I)所取代; R3‘等于氢、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烷基羧酸 酰胺基、氨基、烷氨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 烷基羧酸基、磺酸基、烷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残基R4、 R5、R6、R9、R11、R12、R15、R18、R20和R21彼此独立地等于无支链 或有支链的未取代或取代的(C1-C10)烷基链,其可被烷氧基、羟基、羧酸酰 胺基、二烷基氨基、烷氨基、羧酸酯基、羧酸基或磺酸基、未取代的苄基、 取代的苄基、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 硫)所取代,所述取代的苄基可被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 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 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所取代,所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 环或杂环可被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 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 卤原子(F、Cl、Br、I)所取代;并且 R7、R8、R10、R13、R14、R16、R17、R19和R22彼此独立地等于 氢、无支链或有支链的未取代或取代的(C1-C10)烷基链、羟基、氨基、烷氧 基、取代的苯氧基、二烷基氨基、取代的苄胺基、取代的苯胺基、烷氨基 或未取代或取代的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含氮、氧或硫),所述烷基 链可被烷氧基、羟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烷氨基、羧酸酯基、羧 酸基或磺酸基、未取代的苄基、取代的苄基所取代,所述取代的苄基可被 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 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 Br、I)所取代,所述六元或五元芳族碳环或杂环可被烷基、烷氧基、烷氧基 烷基、羟基、羟烷基、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 基、羧酸基、烷基羧酸基、磺酸基或卤原子(F、Cl、Br、I)所取代。 使用F.W.Krck和F.Krhnke在1971年“Chem.Ber.”第104卷第 1645至1654页中的方法,可制备对称的吖菁,其中位于N原子上的两 个环系是相同的(如具有化学式(II)结构的吖菁)。在此方法中,以在2位 上具有α-酮烷基链的芳族氮化合物如2-乙酰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在合成步 骤1中,其在碱性条件下被芳醛转化,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在乙酸铵/冰乙 酸的存在下发生自身偶合以形成染料。在第二步骤中,通过与伯胺(不加 入铵化合物)的反应,或与酮或醛(加入铵化合物)的反应,可制备不对 称染料(即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化合物,其中位于N原子上的两个环系是 不相同的,如具有化学式(III)至(VII)结构的以下化合物)。 依照本发明的对称染料可具有例如以下内消旋基本结构(II), 残基R2、R2‘、R3和R3‘具有上述含义(R2=R2‘,R3=R3‘),X‘和 X相同,并且代表氢、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羟基、羟烷基、烷基 羧酸酰胺基、二烷基氨基、羧酸酯基、烷基羧酸酯基、羧酸基、烷基羧酸 基、磺酸基、烷基磺酸基或卤原子,并且Y代表选自有机或无机酸阴离子 的抗衡离子,如例如卤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根、乙酸根、 乳酸根、高氯酸根或六氟磷酸根。(在下文中,仅采用两个内消旋结构中左 边的一个,以用于举例说明目的)。 例如,在R2=R2‘=R3=R3‘=H,X=X‘=4-甲氧基且Y=乙酸根的 情况下,可获得染料(IIa),其渗透到漂白毛发中,使所述毛发具有深蓝色。 根据染料的取代模式,还可能在过氧化氢/碱化剂且甚至在过硫酸盐的存在 下进行染色。 在使用不对称吖菁如例如染料(III)或(IV)的情况下,第二步骤中待加入 的是芳胺而不是乙酸铵。在此情况下,以4,5-二氨基吡唑作为反应组分, 可在紫色范围内获得鲜亮的色调。 在R1‘=4-甲氧苯基,R3‘=氢且Y=乙酸根的情况下,可获得强烈 的紫蓝色染料。实际上,化合物(III)对过氧化氢/碱化剂无抗性,而化合物(IV) 对它们仅具有有限的抗性。 改变吡唑5位氮上的取代模式可显著增加过氧化物稳定性。 在R1‘=4-甲氧苯基,R3‘=氢且Y=乙酸根的情况下,可获得鲜亮 的紫红色染料。染料(V)对过氧化氢/碱化剂具有很大的抗性,而染料(VI)对 它们具有极大的抗性。 如果在第二合成步骤中,使用吡唑啉-5-酮胺作为偶合组分,则与例如 4-氨基安替比林偶合,可获得具有化学式(VII)结构的亮色红染料(R1‘=4- 甲氧苯基,R3‘=氢且Y=乙酸根)。 优选用醛来引入残基R1‘或R1,如香草醛(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异香草醛(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3,4-二羟基苯甲醛、4-羟基苯甲醛、3,5- 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4-二甲基氨基苯甲醛、4-甲基-5-咪唑甲醛、4-甲氧 基苯甲醛、4-二甲基氨基肉桂醛、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3,5-二甲基-4-羟 基苯甲醛、4-二甲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醛、2-羟基苯甲醛、4-羟基-1-萘醛、 4-甲氧基-1-萘醛、4-二甲基氨基-1-萘醛、4‘-羟基-联苯基-1-甲醛、2-羟基-3- 甲氧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3,4-二羟基苯甲醛、2,5-二羟基苯甲醛、 2,3,4-三羟基苯甲醛、3,4,5-三羟基苯甲醛、2,4,6-三羟基苯甲醛、2,4-二甲氧 基苯甲醛、2,3-二甲氧基苯甲醛、2,5-二甲氧基苯甲醛、3,5-二甲氧基苯甲醛、 3,4-二甲氧基苯甲醛、吲哚-3-甲醛、苯-1,4-二甲醛、4-乙氧基苯甲醛、2-甲 基-1,4-萘醌、4-羧基苯甲醛、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3,5-二甲氧基-4-羟基 肉桂醛、3-甲氧基-4-(1-吡咯烷基)苯甲醛、4-二乙基氨基-3-甲氧基苯甲醛、 1,2-苯二醛、吡咯-2-醛、噻吩-2-醛、噻吩-3-醛、色酮-3-甲醛、6-甲基-4-氧 代-1(4H)-苯并吡喃-3-甲醛、N-甲基吡咯-2-醛、5-甲基糠醛、6-羟基苯并吡 喃-3-甲醛、6-甲基吲哚-3-甲醛、4-二丁基氨基苯甲醛、N-乙基咔唑-3-醛、 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甲醛、3,4-二甲氧基-5-羟基苯甲醛、5-(4-(二乙基氨 基)苯基)-2,4-戊二烯醛、2,3-噻吩二甲醛、2,5-噻吩二甲醛、2-甲氧基-1-萘醛、 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2-硝基苯甲醛、3-硝基苯甲醛和4-硝基苯甲醛。 在第二步骤中,可能的偶合组分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偶合反应或与其它 酮、胺或醛的反应。优选自偶合反应,并且特别是与其它酮或胺的反应。 在形成不对称染料的情况下,具有环外氮的6元环芳族化合物,如胺 或它们的有机或无机盐,是尤其优选的偶合组分。 此时,与N,N-二(2-羟基乙基)对苯二胺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4-[二(2-羟基乙基)氨基]苯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N-二甲基氨基对苯二胺反应,可获得 例如 (1E)-1-{[4-(二甲基氨基)苯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1H-中 氮茚乙酸盐,类似地,与N-二乙基氨基对苯二胺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4-(二乙基氨基)苯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1H-中 氮茚乙酸盐。 此外,含氮杂环烯烃或它们的有机或无机盐是尤其优选的,如例如取 代的咪唑、取代的吡啶、取代的吡咯、取代的吲唑和取代的吡唑。 与4,5-二氨基-1-甲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5-氨基-1-甲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5-二氨基-1-(4‘-甲基苄基)吡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5-氨基-1-(4-甲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3‘-甲基苄基) 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3-甲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2‘-甲基苄基) 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4-甲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2‘-羟基乙 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2-羟基甲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苄基-1H-吡唑 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5-二氨基-1-乙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5-氨基-1-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异丙基-1H-吡唑反应, 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异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 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戊基-1H-吡唑反应, 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戊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4‘-甲氧基苄基)-1H-吡唑 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4-甲氧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3‘-甲氧基苄 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3-甲氧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2‘-甲氧基苄 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2-甲氧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4‘-氯苄基)-1H- 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4-氯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3‘-氯苄基)-1H- 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3-氯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5-二氨基-1-(2‘-氯苄基)-1H- 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5-氨基-1-(2-氯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氨基-5-甲基胺基-1-(4‘-甲氧基苄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 料: (1E)-1-{[1-(4-甲氧基苄基)-5-(甲基胺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 氧基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氨基-5-(2‘-羟基乙基)氨基-1-(4‘-甲氧基苄基)-1H-吡唑反应,可获 得以下染料: (1E)-1-{[5-[(2-羟基乙基)氨基]-1-(4-甲氧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 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4-氨基-5- 甲基胺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1-(2-羟基乙基)-5-(甲基胺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 基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氨基-1-乙基-5-羟基-1H-吡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甲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3-(4-甲氧基苯基)-2-甲基-1-[(1-甲基-3-氧代-2-苯基-2,3-二氢-1H-吡 唑-4-基)亚氨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与3-氨基-4,5-二甲基-2-羟基-1-苯基吡咯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2-羟基-4,5-二甲基-1-苯基-1H-吡咯-3-基)亚氨基]-3-(4-甲氧基 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与4-氨基-5-羟基-2-甲基-1-苯基咪唑反应,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5-羟基-2-甲基-1-苯基-1H-咪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作为优选用于制备吖菁的酮偶合组分,以下化合物是尤其适宜的:甲 基靛红、乙基靛红和N-2-羟基乙基靛红。 使用甲基靛红,可获得以下染料: (1E)-1-[(2-羟基-1-甲基-1H-吲哚-3-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1H-中氮茚 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乙基靛红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2-羟基-1-乙基-1H-吲哚-3-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1H-中氮茚 乙酸盐,并且类似地,与N-2-羟基乙基靛红反应,可获得例如 (1E)-1-{[2-羟基-1-(2-羟基乙基)-1H-吲哚-3-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其它优选化合物是: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基)-1-吲嗪基]亚氨基}-1H-中 氮茚氯化物,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基)-1-吲嗪基]亚氨基}-1H-中 氮茚溴化物, (8E)-6-(4-甲氧基苯基)-8-{[6-(4-甲氧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8-基]亚 氨基}-8H-吡咯并[1,2-a]吡嗪-5-鎓溴化物, (7E)-5-(4-甲氧基苯基)-7-{[5-(4-甲氧基苯基)吡咯并[2,1-b][1,3]噻唑-7- 基]亚氨基}-7H-吡咯并[2,1-b][1,3]噻唑-4-鎓氯化物,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基)-2-甲基-1-吲嗪基]亚氨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基)-2-苯基-1-吲嗪基]亚氨 基}-2-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3-二苯基-1H- 中氮茚乙酸盐, (1E)-1-{[5-(二甲基氨基)-1,3-二甲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 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二甲基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 氧基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二甲基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 氧基苯基)-2-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8E)-8-{[5-(二甲基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6-(4-甲 氧基苯基)-8H-吡咯并[1,2-a]吡嗪-5-鎓乙酸盐, (7E)-7-{[5-(二甲基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5-(4-甲 氧基苯基)-7H-吡咯并[2,1-b][1,3]噻唑-4-鎓乙酸盐,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1H-中氮茚 氯化物,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苯基 -1H-中氮茚氯化物, (1E)-1-[(5-羟基-1-苯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2-苯基 -1H-中氮茚溴化物, (1E)-1-{[5-羟基-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8E)-8-[(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6-苯基-8H-吡咯并[1,2-a] 吡嗪-5-鎓乙酸盐, (7E)-7-[(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6-甲基-5-苯基-7H-吡咯并 [2,1-b][1,3]噻唑-4-鎓氯化物, (1E)-1-{[5-(苄基氨基)-1-异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苯基-1H-中氮 茚乙酸盐, (1E)-1-{[5-(苄基氨基)-1-异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7E)-7-{[5-(苄基氨基)-1-异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5-苯基-7H-吡咯 并[2,1-b][1,3]噻唑-4-鎓乙酸盐, (1E)-1-{[5-(苄基氨基)-1-异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羟基苯 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4-甲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甲基-3-苯基 -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4-甲基苄基)-1H-吡唑-4-基]亚氨基}-2,7-二甲基-3-苯 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2-羟基-1-甲基-1H-吲哚-3-基)亚氨基]-2,7-二甲基-3-苯基-1H-中 氮茚乙酸盐,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 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4-甲基苯基)甲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 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1-(1-甲基乙基)-5-[(苯基甲基)氨基]-1H-吡唑-4-基}亚氨 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5-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1-[(1,5-二甲基-3-氧代-2-苯基-2,3-二氢-1H-吡唑-4-基)亚氨 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基]-1-吲嗪基}亚氨基)-1H- 中氮茚乙酸盐, (1E)-1-{[3,5-二(二甲基氨基)-1-甲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 苯基)-2-甲基-1H-中氮茚乙酸盐。 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染料在染色剂中的总含量为0.01%至15%重 量,优选地0.05%至10%重量。 为扩展色调,除具有通式(I)结构的染料以外,依照本发明的染色剂还 可包含额外的天然染料或合成非氧化性染料。 当为天然染料时,可引用植物染料如指甲花或靛青,而当为合成非氧 化性染料时,可引用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苯醌染料且尤其是硝基染 料,如1,4-二[(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1-(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4-[二 (2-羟基乙基)氨基]苯(HC蓝2号)、1-氨基-3-甲基-4-[(2-羟基乙基)氨基]-6- 硝基苯(HC紫1号)、4-[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1-[(2-羟基乙基)氨基]-2- 硝基苯盐酸盐(HC蓝12号)、4-[二(2-羟基乙基)氨基]-1-[(2-甲氧基乙基) 氨基]-2-硝基苯(HC蓝11号)、1-[(2,3-二羟基丙基)氨基]-4-[甲基-(2-羟基 乙基)氨基]-2-硝基苯(HC蓝10)、1-[(2,3-二羟基-丙基)氨基]-4-[乙基-(2-羟 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盐酸盐(HC蓝9号)、1-(3-羟基丙基氨基)-4-[二(2- 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HC紫2号)、1-甲基胺基-4-[甲基-(2,3-二羟基- 丙基)氨基]-2-硝基苯(HC蓝6号)、2-((4-氨基-2-硝基苯基)氨基)-5-二甲 基氨基苯甲酸(HC蓝13号)、1-(2-氨基乙基氨基)-4-[二(2-羟基乙基)氨 基]-2-硝基苯、4-(二(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1-苯基氨基苯、1-氨基-4-[(2- 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HC红7号)、2-氨基-4,6-二硝基苯酚、1,4-二 氨基-2-硝基苯(CI76070)、4-氨基-2-硝基二苯胺(HC红1号)、1-氨基-4-[二 (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盐酸盐(HC红13号)、1-氨基-5-氯-4-[(2-羟 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4-氨基-1-[(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HC红3 号)、4-((2-羟基乙基)甲基胺基)-1-(甲基胺基)-2-硝基苯、1-氨基-4-((2,3-二羟 基丙基)氨基)-5-甲基-2-硝基苯、1-氨基-4-(甲基胺基)-2-硝基苯、4-氨基-2- 硝基-1-((丙-2-烯-1-基)氨基)苯、4-氨基-3-硝基苯酚、4-[(2-羟基乙基)氨基]-3- 硝基苯酚、4-[(2-硝基苯基)氨基]苯酚(HC橙1号)、1-[(2-氨基乙基)氨 基]-4-(2-羟基乙氧基)-2-硝基苯(HC橙2号)、4-(2,3-二羟基丙氧基)-1-[(2- 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苯(HC橙3号)、1-氨基-5-氯-4-[(2,3-二羟基丙基) 氨基]-2-硝基苯(HC红10号)、5-氯-1,4-[二(2,3-二羟基丙基)氨基]-2-硝基 苯(HC红11号)、2-[(2-羟基乙基)氨基]-4,6-二硝基苯酚、4-乙基氨基-3- 硝基苯甲酸、2-[(4-氨基-2-硝基苯基)氨基]苯甲酸、2-氯-6-乙基氨基-4-硝基 苯酚、2-氨基-6-氯-4-硝基苯酚、4-[(3-羟基丙基)氨基]-3-硝基苯酚、2,5-二氨 基-6-硝基吡啶、6-氨基-3-((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吡啶、3-氨基-6-((2-羟 基乙基)氨基)-2-硝基吡啶、3-氨基-6-(乙基氨基)-2-硝基吡啶、3-((2-羟基乙 基)氨基)-6-(甲基胺基)-2-硝基吡啶、3-氨基-6-(甲基胺基)-2-硝基吡啶、6-(乙 基氨基)-3-((2-羟基乙基)氨基)-2-硝基吡啶、1,2,3,4-四氢-6-硝基喹喔啉、7- 氨基-3,4-二氢-6-硝基-2H-1,4-苯并噁嗪(HC红14号)、1,2-二氨基-4-硝基 苯(CI76020)、1-氨基-2-[(2-羟基乙基)氨基]-5-硝基苯(HC黄5号)、1-(2- 羟基乙氧基)-2-[(2-羟基乙基)氨基]-5-硝基苯(HC黄4号)、1-[(2-羟基乙 基)氨基]-2-硝基苯(HC黄2号)、2-(二(2-羟基乙基)氨基)-5-硝基苯酚、 2-[(2-羟基乙基)氨基]-1-甲氧基-5-硝基苯、2-氨基-3-硝基苯酚、1-氨基-2-甲 基-6-硝基苯、1-(2-羟基乙氧基)-3-甲基胺基-4-硝基苯、2,3-(二羟基丙氧基)-3- 甲基胺基-4-硝基苯、2-[(2-羟基乙基)氨基]-5-硝基苯酚(HC黄11号)、 3-[(2-氨基乙基)氨基]-1-甲氧基-4-硝基苯盐酸盐(HC黄9号)、1-[(2-脲乙 基)氨基]-4-硝基苯、4-[(2,3-二羟基丙基)氨基]-3-硝基-1-三氟甲基苯(HC黄 6号)、1-氯-2,4-二[(2-羟基乙基)氨基]-5-硝基苯(HC黄10号)、1-氨基 -4-((2-氨基乙基)氨基)-5-甲基-2-硝基苯、4-[(2-羟基乙基)氨基]-3-硝基-1-甲基 苯、1-氯-4-[(2-羟基乙基)氨基]-3-硝基苯(HC黄12号)、4-[(2-羟基乙基) 氨基]-3-硝基-1-三氟甲基苯(HC黄13号)、4-[(2-羟基乙基)氨基]-3-硝基 氰苯(HC黄14号)、4-[(2-羟基乙基)氨基]-3-硝基苯甲酰胺(HC黄15 号)、3-((2-羟基乙基)氨基)-4-甲基-1-硝基苯、4-氯-3-((2-羟基乙基)氨基)-1- 硝基苯、2,4-二硝基-1-羟基萘、1,4-二[(2,3-二羟基丙基)氨基]-9,10-蒽醌、1,4- 二[(2-羟基乙基)氨基]-9,10-蒽醌(CI61545,分散蓝23号)、1-[(2-羟基乙基) 氨基]-4-甲基胺基-9,10-蒽醌(CI61505,分散蓝3号)、2-[(2-氨基乙基)氨 基]-9,10-蒽醌(HC橙5号)、1-氨基-4-羟基-9,10-蒽醌(CI60710,分散红 15号)、1-羟基-4-[(4-甲基-2-磺基苯基)氨基]-9,10-蒽醌、7-β-D-吡喃葡萄糖 基-9,10-二氢-1-甲基-9,10-二氧代-3,5,6,8-四羟基-2-蒽甲酸(CI75470,天然 红4号)、1-[(3-氨基丙基)氨基]-4-甲基胺基-9,10-蒽醌(HC蓝8号)、1-[(3- 氨基丙基)氨基]-9,10-蒽醌(HC红8号)、1,4-二氨基-2-甲氧基-9,10-蒽醌 (CI62015,分散红11,溶剂紫26号)、1,4-二羟基-5,8-二[(2-羟基乙基) 氨基]-9,10-蒽醌(CI62500,分散蓝7,溶剂蓝69号)、1,4-二氨基-9,10- 蒽醌(CI61100,分散紫1号)、1-氨基-4-(甲基胺基)-9,10-蒽醌(CI61105, 分散紫4,溶剂紫12号)、2-羟基-3-甲氧基-1,4-萘醌、2,5-二羟基-1,4-萘醌、 2-羟基-3-甲基-1,4-萘醌、N-(6-((3-氯-4-(甲基胺基)苯基)亚氨基)-4-甲基-3-氧 代-1,4-环己二烯-1-基)脲(HC红9号)、2-((4-(二(2-羟基乙基)氨基)苯基) 氨基)-5-((2-羟基乙基)氨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HC绿1号)、5-羟基 -1,4-萘醌(CI75500,天然褐7号)、2-羟基-1,4-萘醌(CI75480,天然橙6 号)、1,2-二氢-2-(1,3-二氢-3-氧代-2H-吲哚-2-亚基)-3H-吲哚-3-酮(CI73000)、 1,3-二(二氰基亚甲基)二氢化茚、1-[二(2-羟基乙基)氨基]-3-甲基-4-[(4-硝基 苯基)偶氮]苯(CI11210,分散红17号)、1-[二(2-羟基乙基)氨基]-4-[(4-硝 基苯基)偶氮]苯(分散黑9号)、4-[(4-氨基苯基)偶氮]-1-[二(2-羟基乙基) 氨基]-3-甲基苯(HC黄7号)、2,6-二氨基-3-[(吡啶-3-基)偶氮]吡啶、 2-((4-(乙酰基氨基)苯基)偶氮)-4-甲基苯酚(CI11855;分散黄3)或2-((4-(乙 基(2-羟基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偶氮)-5-硝基-1,3-噻唑(CI111935;分散蓝 106号)。 此外,还可包括额外的碱性(=阳离子)染料,如9-(二甲基氨基)苯并 [a]吩噁嗪-7-鎓氯化物(CI51175;碱性蓝6号)、二[4-(二乙基氨基)苯 基][4-(乙基氨基)萘基]碳鎓氯化物(CI42595;碱性蓝7号)、二-(4-(二甲基 氨基)苯基)-(4-(甲基苯基氨基)萘-1-基)碳鎓氯化物(CI42563;碱性蓝8号)、 3,7-二(二甲基氨基)吩噻嗪-5-鎓氯化物(CI52015;碱性蓝9号)、二[4-(二 甲基氨基)苯基][4-(苯基氨基)萘基]碳鎓氯化物(CI44045;碱性蓝26号)、 2-[(4-(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苯基)偶氮]-6-甲氧基-3-甲基苯并噻唑鎓甲酯 硫酸盐(CI11154;碱性蓝41号)、碱性蓝77号、8-氨基-2-溴-5-羟基-4- 亚氨基-6-[(3-(三甲基胺基)苯基)氨基]-1(4H)-萘酮氯化物(CI56059;碱性蓝 99号)、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4-(甲基胺基)苯基]碳鎓氯化物(CI42535; 碱性紫1)、三(4-氨基-3-甲基苯基)碳鎓氯化物(CI42520;碱性紫2号)、 三[4-(二甲基氨基)苯基]-碳鎓氯化物(CI42555;碱性紫3号)、2-[3,6-(二 乙基氨基)-二苯并吡喃鎓-9-基]苯甲酸氯化物(CI45170;碱性紫10号)、 二(4-氨基苯基)(4-氨基-3-甲基苯基)碳鎓氯化物(CI42510;碱性紫14号)、 1,3-二[(2,4-二氨基-5-甲基苯基)偶氮]-3-甲基苯(CI21010;碱性褐4号)、 1-[(4-氨基苯基)偶氮]-7-(三甲基胺基)-2-萘酚氯化物(CI12250;碱性褐16 号)、3-[(4-氨基-2,5-二甲氧基苯基)偶氮]-N,N,N-三甲基苯氯化铵(CI112605, 碱性橙69号)、1-[(4-氨基-2-硝基苯基)偶氮]-7-(三甲基胺基)-2-萘酚氯化物 (碱性褐1 7号)、1-[(4-氨基-3-硝基苯基)偶氮]-7-(三甲基胺基)-2-萘酚氯化 物(CI12251;碱性褐17号)、2-((4-氨基苯基)偶氮)-1,3-二甲基-1H-咪唑-3- 鎓氯化物(碱性橙31号)、3,7-二氨基-2,8-二甲基-5-苯基吩嗪鎓氯化物 (CI50240;碱性红2号)、1,4-二甲基-5-[(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1,2,4- 三唑鎓氯化物(CI11055;碱性红22号)、1,3-二甲基-2-((4-二甲基氨基)苯 基)偶氮-1H-咪唑-3-鎓氯化物(碱性红51号)、2-羟基-1-[(2-甲氧基苯基) 偶氮]-7-(三甲基胺基)萘氯化物(CI12245;碱性红76号)、2-[2-((2,4-二甲 氧基苯基)氨基)乙烯基]-1,3,3-三甲基-3H-吲哚-1-鎓氯化物(CI48055;碱性 黄11号)、3-甲基-1-苯基-4-[(3-(三甲基胺基)苯基)偶氮]-吡唑-5-酮氯化物 (CI12719;碱性黄57号)、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亚氨基甲烷盐酸盐 (CI41000;碱性黄2号)、1-甲基-4-((甲基苯基亚肼基)甲基)吡啶鎓甲酯硫 酸盐(碱性黄87号)、二[4-(二乙基氨基)苯基]苯基碳鎓硫酸氢盐(1∶1) (CI42040;碱性绿1号)、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苯基甲醇(CI42000; 碱性绿4号)、1-(2-吗啉丙基氨基)-4-羟基-9,10-蒽醌甲酯硫酸盐、1-[(3-(二 甲基丙基胺)丙基)氨基]-4-(甲基胺基)-9,10-蒽醌氯化物、1,4-二甲基-5-[(4-(二 甲基氨基)苯基)偶氮]-1,2,4-三唑鎓氯化物(C.I.11055;碱性红22号)、1- 甲基-4-{[甲基(苯基)亚肼基]甲基}吡啶鎓氯化物(碱性黄87号)、1-甲基 -4-{(E)-[甲基(4-甲氧基苯基)亚肼基]甲基}吡啶鎓氯化物、1-甲基-4-({甲基[4- 甲氧基苯基]亚肼基}甲基)吡啶鎓甲酯硫酸盐(碱性黄91号)、2-{[4-(二甲 基氨基)苯基]偶氮}-1,3-二甲基-1H-咪唑-3-鎓氯化物(碱性红51号)、 5-{[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1,2-二甲基-1H-吡唑-2-鎓氯化物、1,3-二甲基 -2-{[4-(甲基胺基)苯基]偶氮}-1H-咪唑-3-鎓氯化物(碱性红109号)、2-[(4- 氨基苯基)偶氮]-1,3-二甲基-1H-咪唑-3-鎓氯化物、4-{[4-(二甲基氨基)苯基] 偶氮}-1-甲基吡啶鎓氯化物或N,N-二甲基-4-[(E)-(1-氧-4-吡啶基)二氮烯基] 苯胺。 根据所用的颜色载体,在特定情况下还可加入与所用阳离子染料相容 的阴离子(“酸性”)染料,如例如6-羟基-5-[(4-磺基苯基)偶氮]-2-萘磺酸二 钠盐(CI15985;食品黄3号;FD&C黄6号)、2,4-二硝基-1-萘酚-7-磺 酸二钠盐(CI10316;酸性黄1号;食品黄1号)、2-(二氢化茚-1,3-二酮-2- 基)喹啉-x,x-磺酸(一磺酸和二磺酸的混合物)(CI47005;D&C黄10号; 食品黄13号,酸性黄3号)、5-羟基-1-(4-磺基苯基)-4-[(4-磺基苯基)偶氮] 吡唑-3-甲酸三钠盐(CI19140;食品黄4号;酸性黄23号)、9-(2-羧基苯 基)-6-羟基-3H-呫吨-3-酮(CI45350;酸性黄73号;D&C黄8号)、4-((4- 氨基-3-磺基苯基)偶氮)苯磺酸二钠盐(CI13015,酸性黄9号)、5-[(2,4-二 硝基苯基)氨基]-2-苯基氨基苯磺酸钠盐(CI10385;酸性橙3号)、4-[(2,4- 二羟基苯基)偶氮]苯磺酸一钠盐(CI14270;酸性橙6号)、4-[(2-羟基萘-1- 基)偶氮]苯磺酸钠盐(CI15510;酸性橙7号)、4-((2-羟基-萘-1-基)偶氮)-3- 甲基苯磺酸钠盐(CI15575;酸性橙8号)、4-[(2,4-二羟基-3-[(2,4-二甲基 苯基)偶氮]苯基)偶氮]苯磺酸钠盐(CI20170;酸性橙24号)、3‘,6‘-二羟基 -4‘,5‘-二碘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CI45425,D&C橙10 号)、4-羟基-3-[(4-磺基萘-1-基)偶氮]-1-萘-磺酸二钠盐(CI14720;酸性红14 号)、4-羟基-3-[(2-甲氧基苯基)偶氮]-1-萘磺酸一钠盐(CI14710;酸性红4 号)、6-羟基-5-[(4-磺基萘-1-基)偶氮]-2,4-萘二磺酸三钠盐(CI16255;Ponceau 4R;酸性红18号)、3-羟基-4-[(4-磺基萘-1-基)偶氮]-2,7-萘二磺酸三钠盐 (CI16185;酸性红27号)、8-氨基-1-羟基-2-(苯基偶氮)-3,6-萘二磺酸二钠 盐(CI17200;酸性红33号)、5-(乙酰基氨基)-4-羟基-3-[(2-甲基苯基)偶 氮]-2,7-萘二磺酸二钠盐(CI18065;酸性红35号)、2-(3-羟基-2,4,5,7-四碘 二苯并吡喃-6-酮-9-基)苯甲酸二钠盐(CI45430;酸性红51号)、N-[6-(二 乙基氨基)-9-(2,4-二磺基苯基)-3H-呫吨-3-亚基]-N-乙基乙烷氢氧化铵(内 盐,钠盐)(CI45100;酸性红52号)、8-[(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7-萘酚 -1,3-二磺酸二钠盐(CI27290;酸性红73号)、2′,4′,5′,7′-四溴-3′,6′-二羟基 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二钠盐(CI45380;酸性红87号)、 2′,4′,5′,7′-四溴-4,5,6,7-四氯-3′,6′-二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 酮二钠盐(CI45410;酸性红92号)、3′,6′-二羟基-4′,5′-二碘螺[异苯并呋喃 -1(3H),9′(9H)-呫吨]-3-酮二钠盐(CI45425;酸性红95号)、2-羟基-3-((2- 羟基萘-1-基)偶氮)-5-硝基苯磺酸一钠盐(CI15685;酸性红184号)、(2- 磺基苯基)二[4-(乙基((4-磺基苯基)甲基)氨基)苯基]碳鎓二钠盐(甜菜碱) (CI42090;酸性蓝9号;FD&C蓝1号)、3-羟基-4-((4-甲基-2-磺基苯基) 偶氮)-2-萘甲酸二钠盐(CI15850;FD&C红6号)、6-羟基-5-((2-甲氧基-5- 甲基-4-磺基苯基)偶氮)-2-萘-磺酸二钠盐(CI16035;FD&C红40号)、1,4- 二[(2-磺基-4-甲基苯基)氨基]-9,10-蒽醌二钠盐(CI 61570;酸性绿25号)、 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3,7-二磺基-2-羟基-萘-1-基)碳鎓(内盐、一钠盐) (CI44090;食品绿4号;酸性绿50号)、二[4-(二乙基氨基)苯基](2,4-二 磺基苯基)碳鎓(内盐、一钠盐)(2∶1)(CI42045;食品蓝3号;酸性蓝1号)、 二[4-(二乙基氨基)苯基](5-羟基-2,4-二磺基苯基)碳鎓(内盐、钙盐)(2∶1) (CI42051;酸性蓝3号)、1-氨基-4-(环己基氨基)-9,10-蒽醌-2-磺酸钠盐 (CI62045;酸性蓝62号)、3,3-二(3,5-二溴-4-羟基苯基)-4,5,6,7-四溴 -2,1(3h)-苯并呫吨-1,1-二氧化物、1-氨基-4-(苯基氨基)-9,10-蒽醌-2-磺酸 (CI62055;酸性蓝25号)、2-(1,3-二氢-3-氧代-5-磺基-2H-吲哚-2-亚基)-2,3- 二氢-3-氧代-1H-吲哚-5-磺酸二钠盐(CI73015;酸性蓝74号)、9-(2-羧基 苯基)-3-[(2-甲基苯基)氨基]-6-[(2-甲基-4-磺基苯基)氨基]呫吨鎓(内盐、一 钠盐)(CI45190;酸性紫9号)、1-羟基-4-[(4-甲基-2-磺基苯基)氨基]-9,10- 蒽醌钠盐(CI60730;D&C紫2号;酸性紫43号)、二[3-硝基-4-[(4-苯 基氨基)-3-磺基苯基氨基]苯基]砜(CI10410;酸性褐13号)、5-氨基-4-羟 基-6-[(4-硝基苯基)偶氮]-3-(苯基偶氮)-2,7-萘-二磺酸二钠盐(CI20470;酸性 黑1号)、3-羟基-4-[(2-羟基萘-1-基)偶氮]-7-硝基-1-萘磺酸(铬配合物)(3∶2) (CI15711;酸性黑52号)、3-[(2,4-二甲基-5-磺基苯基)偶氮]-4-羟基-1-萘- 磺酸二钠盐(CI14700;食品红1号;Ponceau SX;FD&C红4号)、4-(乙 酰基氨基)-5-羟基-6-[(7-磺基-4-[(4-磺基苯基)偶氮]萘-1-基)偶氮]-1,7-萘二磺 酸四钠盐(CI28440;食品黑1号)、3-羟基-4-(3-甲基-5-氧代-1-苯基-4,5- 二氢-1H-吡唑-4-基偶氮)-萘-1-磺酸钠盐(铬配合物)(酸性红195)。 在依照本发明的染色剂中,附加的天然染料和/或合成非氧化性染料的 总量为约0.01%至15%重量,尤其为约0.1%至12%重量。当然,也 可将氧化性染料前体如例如对苯二胺、间苯二胺、氨基苯酚或4,5-二氨基 吡唑加入到依照本发明的染色剂中。附加显色剂物质和偶合剂物质在染色 剂中各自的总含量为约0.01%至20%重量,优选约0.1%至10%重量, 并且尤其为0.1%至5%重量。为增加色彩强度,可按需要加入通常用于 化妆品体系中的载体。适宜的化合物描述于例如DE-OS 196 18 595中,所 述文献明确引入本文以供参考。尤其适宜的载体是,例如苄醇、香草醛和 异香草醛。为进行染色,将上述染料施用到适宜的颜色载体中。依照本发 明的染料制剂可以为例如溶液,具体地讲为含水溶液或含水的醇溶液。然 而,尤其优选的制剂为霜膏、凝胶、乳液或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制剂。它们 的组成为染料与通常用于上述制剂中的添加剂的混合物。 溶液、霜膏、乳液、凝胶、粉末或颗粒中常用的添加剂包括例如溶剂, 如水、低级脂族醇,如乙醇、丙醇或异丙醇、甘油或二醇如1,2-丙二醇; 以及润湿剂或乳化剂,所述润湿剂或乳化剂来自阴离子、阳离子、两性或 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类别,如例如,脂肪醇硫酸盐、乙氧基化脂肪醇硫酸 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三甲基铵盐、烷基甜菜碱、乙氧基 化脂肪醇、乙氧基化壬基酚、脂肪酸链烷醇酰胺和乙氧基化脂肪酸酯;以 及增稠剂,如高级脂肪醇、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石油凝胶、石蜡油、糖 和脂肪酸;以及护发剂,如阳离子树脂、阳离子聚合物、非离子聚合物、 阴离子聚合物和两性聚合物、羊毛脂衍生物、胆固醇、泛酸和甜菜碱。所 述组分以标准量用于所述目的;例如,所用润湿剂和乳化剂的浓度为约 0.1%至30%重量,所用增稠剂的含量为约0.1%至30%重量,并且所 用护发剂的浓度为约0.1%至5.0%重量。 此外,所述染色剂可包含额外的常用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如抗坏 血酸、巯基乙酸或亚硫酸钠)、以及香料油、渗透剂、缓冲剂体系、配合物 形成剂、防腐剂、润湿剂、乳化剂、增稠剂、胶囊包封剂、粒化剂和护发 剂。 依照本发明的即用型染色剂可以原浓度使用,或在即将使用前通过将 包含染料的颜色载体与水、护发剂或氧化剂混合来产生。 可用的主要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或其与脲、三聚氰胺、硼酸钠或碳酸 钠形成的加成化合物(additive compound),以1%至12%,优选3%至 6%的水溶液形式使用。对于可同时进行淡化或漂白的试剂而言,根据具有 化学式(I)结构的所用染料还可加入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 硫酸钠。此时,颜色载体和氧化剂的重量比率优选为约5∶1至1∶3,尤其 为1∶1至1∶2。在染色剂中含有高浓度氧化性染料前体的情况下,或者如 果期望进行更强的角蛋白纤维(尤其是毛发)漂白,最重要的是使用大量 的氧化剂。 可调节依照本发明的即用型染色剂的pH值使其可以原浓度使用,或 在颜色载体与稀释剂(护发剂、水等)或氧化剂混合期间,使得pH值升 高,这由颜色载体和稀释剂的pH值、或氧化剂的pH值以及混合比例所 决定。 即用型试剂具有2至11,优选5至11的pH值。优选通过使用氨 来将此处的pH值调节为碱性,但使用有机胺如2-氨基-2-甲基-1-丙醇、三 (羟基甲基)氨基甲烷、单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或有机胺和氨的混合物,以及 无机碱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也可实现此目的。如果pH值过高,可使 用无机或有机酸如磷酸、乙酸、乳酸、抗坏血酸、柠檬酸或酒石酸来进行 调节。 随后,以纯态形式或混合物形式向角蛋白纤维施用足够的量(通常约 60至200克)以进行色彩处理,并且在约15℃至50℃,优选30℃至 40℃下,使染料制剂在所述角蛋白纤维上作用约10至45分钟,优选为 30分钟;然后用水漂洗所述角蛋白纤维并干燥。如果需要,在此漂洗后用 洗发剂进行洗涤,随后可用有机弱酸如柠檬酸或酒石酸进行漂洗。随后, 将所述角蛋白纤维干燥。 其中,包含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阳离子吖菁染料的染色剂能够对具有 不同受损程度的毛发进行简单且温和的染色(例如使已进行氧化性染色的 毛发区域重新着色),在无氧化剂的情况下将颜色载体施用到先前已受损的 毛发区域上(如发梢)--以纯态形式或与酸性、中性或碱性含水稀释剂混 合--而将混有所述氧化剂的颜色载体施用到先前仅轻微受损或根本未受 损(例如新生毛发)的毛发区域上。用于稀释的含水组分可包含上述用于 溶液、霜膏、乳液或凝胶中的常见添加剂。此方法可使适合毛发状况的染 色处理显著地具有发根和发梢之间的保护平衡,而这在使用常见氧化性染 发剂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具有的,因为总是需要氧化剂以用于染料前体的偶 合。 依照本发明的染色剂使显著地体现出具有极高色彩强度和亮度的染 色,受损和未受损毛发之间(例如发梢和新生毛发之间)良好的色彩平衡, 良好的耐久性,非常好的毛发保护,以及在含有和不含有氧化剂情况下的 多种使用可能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主题是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新型不对称阳离子吖菁染 料,“不对称”是指具有化学式(I)结构的那些化合物,其中位于氮上的残基B 与同样位于氮上的环系不相同。 以下实施例旨在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主题,而不是使其限于这些实 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合成(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 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步骤1:合成2-[3-(4-甲氧基苯基)-1-氧代丙-2-烯基]吡啶 在0℃下,将7.4g(61mmol)2-乙酰基吡啶加入到8.3g(61mmol)4-甲氧 基苯甲醛的100ml甲醇溶液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100ml 2N的氢氧化 钠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4小时后,过滤出黄色沉淀,用10ml甲醇洗涤, 并用50ml水洗涤三次,并在真空下干燥。 收率:11.4g(78%的理论值)。 步骤2:合成(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 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在室温下,使0.12g(0.5mmol)2-[3-(4-甲氧基苯基)-1-氧代丙-2-烯基] 吡啶和0.11g(0.5mmol)4-氨基-1-乙基-5-羟基-1H-吡唑硫酸盐(1∶1)在3ml冰 乙酸中搅拌1小时,然后在50℃搅拌2小时。加入水(20ml),将pH值 调节至约5。随后,过滤出紫色沉淀,用2×5ml水洗涤,并在真空下干 燥。 收率:0.12g(60%的理论值) ESI-MS:347[M+](81) 实施例2:染发剂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 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具有化 学式(VI)结构的染料,其中R1‘=4-甲氧基苯基, R3‘=氢且Y=乙酸根) 1.0g 乙醇 30.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 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将所获得的即用 型染发剂施用到漂白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 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并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漂洗,然 后干燥。 获得具有强烈蓝紫色的发束。 实施例3:染发剂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苯 基]-1-吲嗪基}亚氨基)-1H-中氮茚乙酸盐(具 有化学式(II)结构的染料,其中R2’=R2=H, R3’=R3=H,X’=X=4-甲氧基;Y=乙酸根) 1.0g 乙醇 40.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 6%的过氧化氢乳液混合。将所获得的即用 型染发剂施用到漂白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 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漂洗,然后 干燥。 获得染为深蓝色的发束。 实施例4:染发剂 (1E)-1-({5-氨基-1-[(4-甲基苯基)甲基]-1H-吡唑- 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乙 酸盐 (具有化学式(IV)结构的染料,其中R1‘=4-甲 氧基苯基,R3‘=氢,Y=乙酸根) 0.5g 乙醇 30.0g 鲸蜡基三甲基氯化铵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将5g上述颜色载体施用到漂白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 40℃作用20分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 的水再次漂洗,然后干燥。 获得染为深红紫色的发束。 实施例5:染发剂 (1E)-1-({1-(1-甲基乙基)-5-[(苯基甲基)氨基]-1H- 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 茚乙酸盐(具有化学式(V)结构的染料,其中 R1‘=4-甲氧基苯基,R3‘=氢,Y=乙酸根) 1.0g 乙醇 30.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 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将所获得的即用 型染发剂施用到漂白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 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再次漂洗, 然后干燥。 获得染为强烈红紫色的发束。 实施例6:染发剂 (1E)-1-{[5-氨基-1-(2-羟基乙基)-1H-吡唑-4- 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 乙酸盐(具有化学式(III)结构的染料,其中 R1‘=4-甲氧基苯基,R3‘=氢,Y=乙酸根) 1.0g 乙醇 3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9。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阳离子护发剂(pH=6)混合,并施用到漂白 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钟后,用微温的水 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再次漂洗,然后干燥。 获得染为深红紫色的发束。 实施例7:染发剂 (1E)-1-[(1,5-二甲基-3-氧代-2-苯基-2,3-二氢 -1H-吡唑-4-基)亚氨基]-3-[4-(甲氧基)苯 基]-1H-中氮茚乙酸盐(具有化学式(VII)结构 的染料,其中R1‘=4-甲氧基苯基,R3‘=氢, Y=乙酸根) 1.0g 乙醇 30.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护发剂混合。将所获得的即用型染发剂施 用到漂白的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钟后,用 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再次漂洗,然后干燥。 获得染为强烈红色的发束。 实施例8:染发剂 (1E)-3-[4-(甲氧基)苯基]-1-({3-[4-(甲氧基) 苯基]-1-吲嗪基}亚氨基)-1H-中氮茚乙酸 盐(具有化学式(II)结构的染料,其中R2 =R2’=氢,R3=R3’=氢,X=X’=4-甲 氧基,Y=乙酸根) 1.0g 乙醇 30.0g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4 0.5g 过硫酸铵 5.0g 完全脱盐的水 加至100.0g 用25%的氨将pH值调节至10。 使5g上述颜色载体与5g 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将所获得的即用 型染发剂施用到浅褐色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20分 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再次漂洗, 然后干燥。获得染为深蓝绿色的发束。 实施例9:氧化性染发剂(多组分套盒) 使用顶喷方法制得的染料小丸(组分A) 3.86g 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HCl 4.71g N,N-二(2-羟基乙基)对苯二胺基硫酸盐 1.00g (1E)-1-[(1-乙基-5-羟基-1H-吡唑-4-基)亚氨基]-3-[4- (甲氧基)苯基]-1H-中氮茚乙酸盐 3.00g 抗坏血酸 1.00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50.00g 阿拉伯树胶,20%水溶液 当以“顶喷”方法在平滑流化床制粒机和涂布机中制备染料小丸时,放入 6.43g填充物质(氢化糖=6-O-α-吡喃葡糖基-D-山梨醇和1-O-α-吡喃葡糖 基-D-甘露糖醇的混合物),并在75℃的供气温度和55至65m3/h的空气 流量下,将产品温度加热至约34℃。随后,以15至22g/min的起始喷雾 速率和1.2至1.4巴的喷雾气压,将上述含水染料分散体(“喷雾溶液”) 喷雾到填充物质上。在成粒过程期间,使喷雾速率和供气温度保持恒定。 根据染料混合物,将气流量最大增加至100m3/h。在整个过程期间,根据染 料混合物,使产品温度保持在40℃至60℃之间。在施用了染料分散体 之后,在最高60℃的产品温度下干燥所述小丸,随后使其冷却至约30℃, 并筛滤。 霜膏基料(组分B) 8.70g 鲸蜡硬脂醇 2.30g 硬脂酸甘油酯(自乳化) 0.80g 羊毛脂 3.80g 羊毛脂醇 1.42g 硬脂基聚氧乙烯醚-20 0.07g 甲醛 0.01g 生育酚 0.20g 香料 10.00g 氨 加至100.00g 水 氧化剂(组分C) 9.00g 过氧化氢 1.80g 鲸蜡硬脂醇 3.30g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苯乙烯共聚 物 0.20g 磷酸二钠 0.20g 硬脂基聚氧乙烯醚-20 0.10g 水杨酸 0.08g 磷酸 加至100.00g 水 在即将使用前,在染料盘或搅拌瓶中,将6g过氧化氢乳液(组分C) 与6g霜膏基料(组分B)和0.6g染料小丸(组分A)混合。将所获得 的即用型染发剂施用到浅褐色发束上并使用刷子均匀分配。在40℃作用 20分钟后,用微温的水漂洗所述毛发,用洗发剂洗涤,用微温的水再次漂 洗,然后干燥。 获得染为深蓝色的发束。 除非另外指明,本申请中的所有百分比表示均代表重量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