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311180387.9 | 申请日 | 202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718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12-08 |
申请人 | 林李萍; | 申请人类型 | 其他 |
发明人 | 林李萍; 邵晓; 于建涛; | 第一发明人 | 林李萍 |
权利人 | 林李萍 | 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当前权利人 | 林李萍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广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广东省佛山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光华区七滘工业区二路3号厂房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528325 |
主IPC国际分类 | C08L23/06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C08L23/06 ; C08L51/06 ; C08K9/04 ; C08K9/02 ; C08K7/26 ; C08J3/22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9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知汇宏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张东东;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聚乙烯色母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该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 树脂 50‑70份、改性聚乙烯树脂10‑20份、改性 硅 藻土2‑6份、 硬脂酸 1‑6份、抗 氧 剂1010 0.5‑1.5份、颜料20‑30份;通过在聚乙烯分子链中化学连接紫外吸收剂,有效避免了紫外吸收剂在聚乙烯树脂基体中产生溶出和迁移,赋予了聚乙烯色母粒长期抗紫外性能的问题,同时在聚乙烯色母粒组分中添加改性 硅藻土 ,提高了聚乙烯色母粒的耐高温性能,减缓了聚乙烯色母粒在高温环境下产生色差,导致色彩性能产生下降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硅藻土难以在聚乙烯树脂基体中稳定分散的问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50‑70份、改性聚乙烯树脂10‑20份、改性硅藻土2‑6份、硬脂酸1‑6份、抗氧剂1010 0.5‑1.5份、颜料20‑30份;所述改性聚乙烯是通过在聚乙烯分子链中化学连接紫外吸收剂制备;所述改性硅藻土是通过在其表面修饰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制备。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色母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背景技术[0002] 颜料具有突出的着色性能,但是难以分散,而且分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着色能力,因此往往采用色母粒的方式进行着色,色母粒是一种使用载体将颜料、燃料等包裹起来,形成高浓度的颜料、燃料等的浓缩体,可以使颜料在制品中更加均匀的分散,进而保障了制品颜色的稳定性,色母粒通常包括基体树脂、硬脂酸和颜料三个部分,其中,颜料价格较高,因此通常使用填料代替部分颜料制备色母粒,研究表明,无机填料硬度较高,可以起到研磨颜料的作用,有利于颜料离子的分散,从而提高制品的色彩性能。 [0003] 近年来,在色母粒组分中添加抗老化剂、抗静电剂等,制备功能色母粒的研究较多,公开号为CN11077668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氧抗UV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色母粒配方中添加配方中添加由UV‑531和UV‑2908复配而成的抗紫外线剂,使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但是UV‑531和UV‑2908等紫外吸收剂容易在色母粒载体中发生溶出和迁移,简单的物理混合无法保证色母粒的长期抗紫外老化性能,因此寻求其他方式,将紫外吸收剂固载在聚乙烯基体中,另外,聚乙烯载体自身不耐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出现色差,色彩性能发生下降等现象,导致聚乙烯在作为色母粒载体领域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聚乙烯中填充硅藻土等无机填料来改善其耐高温性能,但是无机填料往往亲水疏油,难以在聚乙烯中均匀分散,导致无机填料与聚乙烯之间配伍性不佳,进而产生析出现象,导致改性后的聚乙烯不仅耐高温性能没有得到提高,甚至产生下降,因此需要改善无机填料与聚乙烯之间的界面性能。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0005] (1)通过在聚乙烯色母粒组分中物理混合紫外吸收剂,容易导致紫外吸收剂在聚乙烯树脂基体中产生溶出和迁移,无法保证聚乙烯色母粒长期抗紫外性能的问题。 [0006] (2)聚乙烯树脂耐高温性能较差,容易导致聚乙烯色母粒在高温环境下产生色差,导致色彩性能产生下降的问题。 [0007] (3)聚乙烯树脂与硅藻土的界面性能较差,难以实现稳定分散,进而无法对聚乙烯色母粒进行有效改性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 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树脂50‑70份、改性聚乙烯树脂10‑20份、改性硅藻土2‑6份、硬脂酸1‑6份、抗氧剂1010 0.5‑1.5份、颜料20‑30份;所述改性聚乙烯是通过在聚乙烯分子链中化学连接紫外吸收剂制备;所述改性硅藻土是通过在其表面修饰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制备。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向200mL二甲苯溶剂中加入5g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置于50℃油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4g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将油浴锅中的温度升高至120℃,继续加入0.2g对甲苯磺酸,在氮气氛围中反应8h,反应结束后使用乙醇进行沉淀,沉淀物用乙醇清洗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得到改性聚乙烯树脂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结构中的部分马来酸酐基团在高温环境下,可以与2,4‑二羟基二苯甲酮结构中的酚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改性聚乙烯树脂,从而在聚乙烯分子链中化学连接了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 A1: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升高温度至400‑500℃,煅烧1‑3h,煅烧结束后,将其加入硫酸溶液中,超声清洗20‑40min,静置沉淀,使用去离子水将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得到煅烧酸化硅藻土; [0015] A2:向甲苯溶剂中加入煅烧酸化硅藻土,超声分散30‑60min,加入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机械搅拌混匀,将体系转移至60‑90℃的油浴锅中,反应6‑18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 [0016] A3: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超声20‑40min,加入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混合均匀后,转移至80‑100℃的油浴锅中,反应2‑8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硅藻土的粒径为1‑10um。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硫酸的浓度为20%‑30%。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3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比为1:1.5‑4:0.01‑0.03。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硅藻土进行煅烧和酸化,去除硅藻土孔隙中的杂质,使硅藻土表面的羟基等活性反应位点进一步暴露,在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作用下,硅藻土表面的活性羟基可以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发生反应,生成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其进一步与羟基封端聚硅氧烷结构的端羟基发生反应,生成改性硅藻土,从而在硅藻土表面修饰了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大分子链,实现了硅藻土的表面改性。 [0021] 一种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2] S1:将聚乙烯树脂、改性聚乙烯树脂粉碎,过100‑5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23]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改性硅藻土、硬脂酸、抗氧剂1010、颜料,设置混合温度为40‑60℃,预混合20‑30min,得到预混物; [0024]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参数,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设置挤出参数为:挤出温度220‑240℃,螺杆转速为200‑500r/min。 [002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聚乙烯树脂和改性聚乙烯树脂为载体,研磨粉碎过筛,再将其与填充剂改性硅藻土、硬脂酸、抗氧剂1010和颜料预混,再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过程,制得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8] (1)通过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与2,4‑二羟基二苯甲酮反应,将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剂固载在聚乙烯分子链中,形成化学连接,得到改性聚乙烯树脂,由于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在受到紫外辐射时,分子内部会产生螯合六元环,将紫外线的高能量转换为热能,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实现抗紫外的效果,化学键的存在可以使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剂牢固的连接在聚乙烯分子链中,避免了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剂在聚乙烯基体树脂中出现溶出和迁移的现象,进而使得以改性聚乙烯树脂为聚乙烯色母粒的基体树脂之一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具有良好的长期抗紫外性能。 [0029] (2)通过对硅藻土进行表面修饰,将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化学键合在硅藻土表面,实现了硅藻土的表面改性,由于羟基封端聚硅氧烷结构中含有疏水结构,与硅藻土形成化学连接后,可以有效地改变硅藻土表面亲水疏油的特性,改善了硅藻土与聚乙烯树脂之间的界面亲和性能,使其更加易于分散在聚乙烯树脂基体中,避免了因团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0030] (3)通过使用改性硅藻土作为填料,填充进聚乙烯树脂基体中,制备聚乙烯色母粒,由于硅藻土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对外界的热量进行阻隔,配合硅藻土自身优异的耐热性,可以实现对聚乙烯色母粒的耐高温改性,同时,硅藻土表面化学连接的羟基封端聚硅氧烷结构中含有丰富的Si‑O键,相较于聚乙烯树脂结构中的C‑C键,Si‑O键具有更高的键能,因此能够增强聚乙烯树脂的耐高温性能,而且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分子链在加工过程中会与聚乙烯分子链产生相互缠绕,导致聚乙烯分子链的运动受到极大阻碍,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聚乙烯色母粒的耐高温性能。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 图1为本发明改性聚乙烯树脂的紫外检测曲线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的色差随加工温度变化的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实施例1 [0037] 一、改性聚乙烯树脂的制备 [0038] 向200mL二甲苯溶剂中加入5g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置于50℃油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4g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将油浴锅中的温度升高至120℃,继续加入0.2g对甲苯磺酸,在氮气氛围中反应8h,反应结束后使用乙醇进行沉淀,沉淀物用乙醇清洗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得到改性聚乙烯树脂,使用GPC100凝胶渗透色谱仪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改性聚乙烯树脂进行紫外检测,测试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改性聚乙烯树脂有强烈的吸收峰,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没有吸收峰,是由于改性聚乙烯树脂结构中引入了二苯甲酮紫外吸收剂,因此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但是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分子链中没有可以吸收紫外线的官能团,无法吸收紫外线,可以证实聚丙烯被成功改性。 [0039] 二、改性硅藻土的制备 [0040] A1:将1g粒径为1um的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升高温度至400℃,煅烧1h,煅烧结束后,将其加入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中,超声清洗20min,静置沉淀,使用去离子水将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得到煅烧酸化硅藻土; [0041] A2:向甲苯溶剂中加入2g煅烧酸化硅藻土,超声分散30min,加入1.2g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机械搅拌混匀,将体系转移至60℃的油浴锅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 [0042] A3: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10g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超声20min,加入15g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和0.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混合均匀后,转移至80℃的油浴锅中,反应2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称取100g煅烧酸化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倒入烧杯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向烧杯中加入蓖麻油,至硅藻土粉末能以松散的小粒粘成一团时,记录蓖麻油的消耗量,测试结果显示,煅烧酸化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213.5mL,而改性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286.1mL,推测是由于硅藻土表面连接的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在硅藻土表面形成有机物改性层,大量的羟基封端聚硅氧烷接枝在硅藻土表面后,产生了巨大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硅藻土粒子之间难以团聚,有利于蓖麻油的浸润,同时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分子链与蓖麻油相容性良好,从而导致吸油值增大,证实了硅藻土表面被羟基封端聚硅氧烷成功改性。 [0043] 三、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 [0044] S1:将50份聚乙烯树脂、10份改性聚乙烯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45]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2份改性硅藻土、1份硬脂酸、0.5份抗氧剂1010、20份金红石型钛白粉,设置混合温度为40℃,预混合20min,得到预混物; [0046]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温度220℃,螺杆转速为200r/min,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0047] 实施例2 [0048] 一、改性硅藻土的制备 [0049] A1:将1g粒径为5um的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升高温度至450℃,煅烧2h,煅烧结束后,将其加入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中,超声清洗30min,静置沉淀,使用去离子水将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得到煅烧酸化硅藻土; [0050] A2:向甲苯溶剂中加入2g煅烧酸化硅藻土,超声分散40min,加入1.8g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0.02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机械搅拌混匀,将体系转移至80℃的油浴锅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 [0051] A3: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10g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超声30min,加入30g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和0.02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混合均匀后,转移至90℃的油浴锅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采用实施例1的表征方法对煅烧酸化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煅烧酸化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221.9mL,而改性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309.4mL,依据实施例1的推测,同样可以证实硅藻土表面被羟基封端聚硅氧烷成功改性。 [0052] 二、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 [0053] S1:将60份聚乙烯树脂、15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聚乙烯粉碎,过4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54]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5份改性硅藻土、2份硬脂酸、1.2份抗氧剂1010、25份氧化红铁,设置混合温度为50℃,预混合25min,得到预混物; [0055]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温度230℃,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0056] 实施例3 [0057] 一、改性硅藻土的制备 [0058] A1:将1g粒径为10um的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升高温度至500℃,煅烧3h,煅烧结束后,将其加入浓度为30%的硫酸溶液中,超声清洗40min,静置沉淀,使用去离子水将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得到煅烧酸化硅藻土; [0059] A2:向甲苯溶剂中加入2g煅烧酸化硅藻土,超声分散60min,加入2.5g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0.02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机械搅拌混匀,将体系转移至90℃的油浴锅中,反应18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 [0060] A3:向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加入10g异氰酸酯活化硅藻土,超声40min,加入40g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和0.03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混合均匀后,转移至100℃的油浴锅中,反应8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用乙醇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采用实施例1的表征方法对煅烧酸化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煅烧酸化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225.8mL,而改性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为312.1mL,与实施例2相比,改性硅藻土蓖麻油的消耗量增幅不大,推测是由于煅烧酸化硅藻土表面的接枝量达到饱和,依据实施例1的推测,同样可以证实硅藻土表面被羟基封端聚硅氧烷成功改性。 [0061] 二、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 [0062] S1:将70份聚乙烯树脂、20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聚乙烯粉碎,过5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63]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6份改性硅藻土、6份硬脂酸、1.5份抗氧剂1010、30份钛黄粉,设置混合温度为60℃,预混合30min,得到预混物; [0064]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温度240℃,螺杆转速为500r/min,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耐高温聚乙烯色母粒。 [0065] 对比例1 [0066] 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 [0067] S1:将60份聚乙烯树脂、15份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聚乙烯粉碎,过4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68]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2份硬脂酸、1.2份抗氧剂1010、25份氧化红铁,设置混合温度为50℃,预混合25min,得到预混物; [0069]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温度230℃,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聚乙烯色母粒。 [0070] 对比例2 [0071] 聚乙烯色母粒的制备 [0072] S1:将60份聚乙烯树脂粉碎,过400目筛,得到树脂粉末; [0073] S2:向高混机中加入步骤S1制备的树脂粉末、5份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改性硅藻土、2份硬脂酸、1.2份抗氧剂1010、25份氧化红铁,设置混合温度为50℃,预混合25min,得到预混物; [0074] S3:将步骤S2制备的预混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挤出温度230℃,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行挤出,挤出的产物经冷却、干燥、切粒过程,得到聚乙烯色母粒。 [0075]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的抗紫外性能测试: [0076] 将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分别注塑成样条,参考国家标准GB/T 1040‑2006,使用DL‑JYDZ8300T型拉伸强度测试仪测试样条的拉伸强度和2 断裂伸长率,以及在315‑400nm波长、光照强度为5000uw/cm的紫外线下曝光30天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评价抗紫外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0077] [0078]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在长达三十天的紫外线辐射后,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最高达97.5%、96.1%,因此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性能,而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较差,推测是由于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组分中未添加改性聚乙烯树脂,无法利用紫外吸收剂对紫外线进行吸收,因此抗紫外性能较差。 [0079]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的耐高温性能测试: [0080] 将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置于TGA‑1150型热重分析仪中,在氮气氛围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25℃升温至600℃,测试聚乙烯色母粒初始分解温度。 [0081] [0082]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具有较高的初始分解温度,因此耐高温性能较强,而对比例1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初始分解温度相对较低,耐高温性能较差,推测是由于对比例1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组分中未添加改性硅藻土,使得色母粒无法对热量进行阻隔,也无法利用S i‑O键的高键能提高耐高温性能,因此对比例1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耐高温性能较差。 [0083] 将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在180‑250℃的温度下加工成样板,每隔10℃与标准样进行色差对比,记录色差值,测试结果见图2。 [0084] 从图2中可以得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2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在较高的加工温度下,色差变化较小,代表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而对比例1制备的聚乙烯色母粒组分中不含改性蒙脱土,因此耐高温性能较差。 [0085]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