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纤维素用疏剂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447835.7 申请日 2023-11-02 公开(公告)号 CN117488553A 公开(公告)日 2024-02-02
申请人 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湖南大学; 发明人 徐世伟; 袁泉; 何莉萍; 秦云;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生物 基 纤维 素用疏 水 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吐温60、司班60、OP10混合制成复合乳化剂;S2、取 氨 基 硅 油改性剂、复合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加水混合,调节混合体系的PH值,制成混合体系;S3、取水慢慢加入到制成混合体系中,超声并搅拌,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得到氨基硅油微乳液;S4、用去离子水将氨基硅油微乳液稀释十倍;S5、取 纤维素 加入步骤4溶液中,并置于 超 声波 振动仪中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S6、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 滤饼 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疏水性纤维素。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生物基纤维素的疏水性问题,并可提高生物基纤维素在 聚合物 中的分散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纤维素用疏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吐温60、司班60、OP10混合制备成复合乳化剂;
S2、取油改性剂、复合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加水混合,并用PH调节剂调节混合体系的PH值,充分混合制成混合体系;
S3、取水慢慢加入到制成混合体系中,超声并搅拌,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得到氨基硅油微乳液;
S4、在常温下,用去离子水将氨基硅油微乳液稀释十倍;
S5、取纤维素加入步骤4溶液中,并置于声波振动仪中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
S6、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滤饼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疏水性纤维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按重量份计分别为吐温60 2‑3份,司班600.5‑1份,OP102‑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选用的氨基硅油改性剂HLB与步骤S1中复合乳化剂HLB相近为12‑14,按公式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助乳化剂为正丁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按重量份计氨基硅油改性剂40‑45份、复合乳化剂20‑25份、助乳化剂10‑12份、PH调节剂2‑3份、去离子水20‑30份去离子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PH调节剂为乙酸,PH值为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45‑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纤维素与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质量比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氨基硅油微乳液于50℃下超声波振动50‑60min改性纤维素。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生物纤维素用疏剂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疏水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生物高分子之一,其来源广泛,是大多数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可持续再生、环境友好、易获取、高透明度等特点,使其在智能材料、食品、汽车能源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纤维素表面有更多的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OH基团,这使得纤维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难以与聚合物基体相容。因此,为了改善纤维素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表面改性降低纤维素的表面亲水性。
[0003] 油是一种无毒、无刺激的液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疏水性。它可以用于纤维素的改性,因为氨基硅油表面‑NH2可以与纤维素表面‑OH产生氢键,牢固的吸附在纤维素表面,并能赋予天然纤维所需的表面性能,如柔软、光滑、疏水等性能。但是,高分子质量的氨基硅油难以乳化均匀分散在体系中,容易导致改性后的纤维素出现稳定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该氨基硅油微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疏水性,可以有效解决生物基纤维素的疏水性问题,并可提高生物基纤维素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能。
[000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将吐温60、司班60、OP10混合制备成复合乳化剂;
[0008] S2、取氨基硅油改性剂、复合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加水混合,并用PH调节剂调节混合体系的PH值,充分混合制成混合体系;
[0009] S3、取水慢慢加入到制成混合体系中,超声并搅拌,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得到氨基硅油微乳液;
[0010] S4、在常温下,用去离子水将氨基硅油微乳液稀释十倍;
[0011] S5、取纤维素加入步骤4溶液中,并置于声波振动仪中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
[0012] S6、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滤饼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疏水性纤维素。
[0013]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中按重量份计分别为吐温60 2‑3份,司班600.5‑1份,OP102‑3份。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选用的氨基硅油改性剂HLB与步骤S1中复合乳化剂HLB相近为12‑14,按公式 计算。
[0015]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助乳化剂为正丁醇。
[0016]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按重量份计氨基硅油改性剂40‑45份、复合乳化剂20‑25份、助乳化剂10‑12份、PH调节剂2‑3份、去离子水20‑30份去离子水。
[0017]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PH调节剂为乙酸,PH值为6‑7。
[0018]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45‑60min。
[0019]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中纤维素与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质量比2:1。
[0020]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中氨基硅油微乳液于50℃下超声波振动50‑60min改性纤维素。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的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工艺简单,能源消耗少,有利于批量生产,制备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性质稳定、不发生乳液分层现象。在超声波辅助的作用下,使氨基硅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以及去离子水等组分充分混合,从而有效提高氨基硅油的乳化效果。而且,在纤维素改性过程中采用超声波作为辅助手段,有利于氨基硅油微乳液渗透到纤维素的内部,使氨基硅油微乳液能够与纤维素充分接触,提高疏水性改性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氨基硅油微乳液制备工艺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生物基纤维素接触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生物基纤维素接触角随时间变化图。
[0026] 图中,1、搅拌器;2、漏斗;3、温度计;4、三颈烧瓶;5、氨基硅油微乳液;6、水;7、恒温超声波振动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参照图1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0] S1、按重量份计,将吐温60 2份、司班601份、OP103份倒入烧杯中相互混合,制备成HLB为12复合乳化剂,按公式 计算。
[0031] S2、按重量份计,取40份的氨基硅油改性剂、22份复合乳化剂、10份助乳化剂正丁醇以及20份的去离子水于三颈烧瓶内,并用2份乙酸调节乳化体系的PH值为7,充分混合制成混合体系,其中氨基硅油改性剂HLB与步骤S1中复合乳化剂HLB相近的12。
[0032] S3、在50℃温度下,将8份的去离子水慢慢加入三颈瓶中,超声并搅拌50min时间,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最后得到性能优异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0033] S4、取定量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于烧杯中,在常温下,用去离子水稀释十倍。
[0034] S5、取生物基纤维素加入稀释后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中,纤维素与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质量比2:1,然后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振动仪中在50℃下超声波振动50min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
[0035] S6、然后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滤饼置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得到疏水性纤维素。
[0036] 实施例2
[0037] 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 S1、按重量份计,将吐温60 2.5份、司班600.8份、OP102.5份倒入烧杯中相互混合,制备成HLB为13复合乳化剂。
[0039] S2、按重量份计,取43份的氨基硅油改性剂、20份复合乳化剂、12份助乳化剂正丁醇以及30份的去离子水于三颈烧瓶内,并用2.5份乙酸调节乳化体系的PH值为6.5,充分混合制成混合体系,其中氨基硅油改性剂HLB与步骤S1中复合乳化剂HLB相近的13。
[0040] S3、在55℃温度下,将8份的去离子水慢慢加入三颈瓶中,超声并搅拌60min时间,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最后得到性能优异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0041] S4、取定量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于烧杯中,在常温下,用去离子水稀释十倍。
[0042] S5、取生物基纤维素加入稀释后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中,纤维素与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质量比2:1,然后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振动仪中在50℃下超声波振动55min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
[0043] S6、然后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滤饼置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得到疏水性纤维素。
[0044] 实施例3
[0045] 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用疏水剂制备方法,参照图1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6] S1、按重量份计,将吐温60 3份、司班600.5份、OP102份倒入烧杯中相互混合,制备成HLB为14复合乳化剂,按公式 计算。
[0047] S2、按重量份计,取45份的氨基硅油改性剂、25份复合乳化剂、11份助乳化剂正丁醇以及25份的去离子水于三颈烧瓶内,并用3份乙酸调节乳化体系的PH值为7,充分混合制成混合体系,其中氨基硅油改性剂HLB与步骤S1中复合乳化剂HLB相近的14。
[0048] S3、在60℃温度下,将8份的去离子水慢慢加入三颈瓶中,超声并搅拌45min时间,使混合体系充分乳化,最后得到性能优异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0049] S4、取定量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于烧杯中,在常温下,用去离子水稀释十倍。
[0050] S5、取生物基纤维素加入稀释后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中,纤维素与氨基硅油微乳液溶液质量比2:1,然后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振动仪中在50℃下超声波振动60min进行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期间需不断搅拌溶液,得到共混液。
[0051] S6、然后将反应后的共混液进行抽滤,滤饼置于干燥箱中60℃条件下,得到疏水性纤维素。
[0052] 图2和图3为本实施例改性前后生物基纤维素接触角图。
[0053] 如图2‑3所示,未改性纤维素接触角为42°,呈明显的亲水性,且随时间的延长,水滴迅速被纤维素吸收;经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后的纤维素接触角达到140.5°,纤维素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水滴依然可以存在于纤维素表面,说明改性后纤维素吸水率显著降低。
[0054] 上述实施例仅仅只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