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740657.2 申请日 2022-12-31 公开(公告)号 CN116173098A 公开(公告)日 2023-05-30
申请人 河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彭万喜; 陈香萌; 张党权;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 植物 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 纤维 素,过滤得到 纤维素 干浆;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 有机 溶剂 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本发明能够对破损伤口及其周边起到消肿化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伤口表面提供局部架空构造,配合纤维素的交联孔隙,确保 覆盖 后的透气效果,减少细菌繁殖或增生现象,还通过微球缓释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薄荷茎叶浓缩提纯后,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
S2: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硬化剂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S3:薄荷膏制备清凉膏,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
S4:混合清凉膏制备微球制剂;并将其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清凉膏制备过程中,还能够混入薄荷油、樟脑油、丁香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混合清凉膏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硬化剂溶液选用聚酰胺环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产出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其特征在于:包括清凉膏微球以及放置所述清凉膏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清凉膏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所述清凉膏微球内部为清凉膏药物以及混杂的硬化纤维素,所述清凉膏微球在溶液剂内分散悬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凉膏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凉油涂抹在蚊虫咬伤位置覆盖吸液面料后按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覆盖至疼痒消失或弱化,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吸液面料,干燥固化后再将吸湿面料剥离,从而将残留硬化纤维素去除。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领域或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清凉油能驱镇痛,消炎止痒,主治外感风寒,风热中暑,蚊虫螫咬,烧伤烫伤以及晕车晕船。外用,涂擦于额太阳穴、眉间印堂穴或鼻孔周围,虫咬,烧烫伤涂于局部损伤处,皮损有溃烂不宜使用。
[0003] 蚊虫叮咬这种情况,在夏天是经常会发生的,尤其是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一旦被蚊虫叮咬了就会起一个大红包,又痒又红,生活中有很多治疗蚊虫叮咬的药膏,比如常见的有炉甘石洗剂、清凉油、花露、风油精等,这些药膏都能够快速消除蚊虫叮咬。
[0004]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夏秋季节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导致虫咬皮炎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螨虫非常小,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肤引起虫咬性皮炎.也可以通过其粪便、唾液等引起皮肤炎症。虫咬性皮炎的表现为叮咬处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瘀点瘀斑等。中间可见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刺痛感。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
[0005] 当下被蚊虫叮咬后,多是在被叮咬位置直接涂抹清凉油,一方面清凉油本身挥发较快,作用效果不持久,另一方面高浓度的清凉油直接刺激皮肤,容易过敏红肿严重,当下还没有能够缓释并且通过物理刺激辅助避免红肿加重的清凉油产品。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薄荷茎叶浓缩提纯后,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S2: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硬化剂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S3:薄荷膏制备清凉膏,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S4:混合清凉膏制备微球制剂;并将其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08]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3清凉膏制备过程中,还能够混入薄荷油、樟脑油、丁香油。
[0009]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4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
[0010]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球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
[0011]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清凉膏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18。
[0012]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硬化剂溶液选用聚酰胺环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其特征在于:包括清凉膏微球以及放置所述清凉膏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清凉膏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所述清凉膏微球内部为清凉膏药物以及混杂的硬化纤维素,所述清凉膏微球在溶液剂内分散悬浮。
[0014]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清凉膏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5。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凉油涂抹在蚊虫咬伤位置,覆盖吸液面料后按压,覆盖至疼痒消失或弱化,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吸液面料,干燥固化后再将吸湿面料剥离,从而将残留硬化纤维素去除。
[0016]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通过高分子材料包覆硬质纤维素以及清凉膏制备出的微球,不但能够利用清凉属性对叮咬位置起到止痒作用,还能够通过硬质纤维素进行物理刺激从而进行物理止痒,并且,硬质纤维素还能够用作组织液导流用,从而使得叮咬位置恢复加快,本发明中微球能够缓慢释放药物,维持药物释放稳定,在药物释放到一定程度后,硬质纤维素露出,此时正是组织液积蓄,人体未来得及自行恢复时,硬质纤维素直接接触皮肤,对组织液起到导流作用,预防感染发炎,加快了恢复进度。
[0018] (2)本发明采用薄荷茎叶提取纤维素,使得硬质纤维素不但能够起到物理刺激止痒的功效,其本身也能够提供清凉止痒效果,并且基于硬质纤维素与皮肤的接触,清凉止痒效果能够进一步深入维持,硬质纤维素与微球缓慢释放的清凉油药物相配合,从而提供长效稳定的止痒功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微球之间无交联,使得涂抹后的清凉油透气效果好,并且在涂覆后,微球能够在目标涂覆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了硬质纤维素在局部汇聚影响止痒效果。
[0019] (3)本发明中高分子材料微球不但能够在缓慢释放药物,且逐步脱水后破裂,对目标区域起到覆盖作用,避免了外部细菌侵入感染,本发明在使用时,在涂覆清凉油在目标区域后,需覆盖吸湿材料,一方面吸湿材料本身能够将清凉油吸附留存在表面,从而减少清凉油贴合皮肤的数量,又保湿又能够提供持久且温和的清凉止痒效果,另一方面,吸湿材料吸收部分清凉油后,高分子微球表面干燥变脆,再辅以按压操作,能够使微球破碎,平铺开连成防护膜覆盖在皮肤表层,起到防护作用,应当意识到,此时微球破碎层靠近皮肤一侧留有部分直接作用于皮肤的清凉油以及硬质纤维素,微球破碎层远离皮肤一侧与吸湿材料之间有补充保湿用清凉油,从而实现温和且长效的止痒效果。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如果说明书描述了物质“可以”、“或许”或“能够”被包括,则该物质或特性不是必需被包括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薄荷茎叶浓缩提纯后,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植物脱胶方法还能够采用如下方法:
[0024] 水法脱胶:利用磷脂等胶质的亲水性,在搅拌下将热水加入油中,使磷脂吸水膨胀凝聚,膨胀后的油脂能吸附油脂中的其他胶质,使胶质在油中的溶解度降低,经自然沉降与油分离。
[0025] 酸法脱胶,先将毛油加热到80~90℃,然后与0.05%~0.20%磷酸柠檬酸溶液充分混合后,滞留反应5~20min,再加入1%~5%的水,剧烈混合后再分离。进一步的,其延伸的干法脱胶工艺,将简单酸法处理后的油降温至30℃后直接进入脱色工段,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油脂中的胶质与色素物质一起脱除适用于低含量磷脂(小于200mg/kg)。
[0026] 法脱胶,在碱性条件下,胶溶性杂质发生水解作用继而发生中和、凝聚、吸附等作用而脱除。
[0027] S2: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0028] S3:薄荷膏制备清凉膏,还可以添加材料如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等材料,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其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18;
[0029] S4:混合清凉膏制备微球制剂,优选的,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冰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将微球制剂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包括清凉膏微球以及放置所述清凉膏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清凉膏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清凉膏微球内部为清凉膏药物以及混杂的硬化纤维素,清凉膏微球在溶液剂内分散悬浮,清凉膏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5。
[0031] 上述木本清凉油采用薄荷茎叶提取纤维素,使得硬质纤维素不但能够起到物理刺激止痒的功效,其本身也能够提供清凉止痒效果,并且基于硬质纤维素与皮肤的接触,清凉止痒效果能够进一步深入维持,硬质纤维素与微球缓慢释放的清凉油药物相配合,从而提供长效稳定的止痒功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微球之间无交联,使得涂抹后的清凉油透气效果好,并且在涂覆后,微球能够在目标涂覆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了硬质纤维素在局部汇聚影响止痒效果。
[003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暑驱蚊木本清凉油的使用方法:将清凉油涂抹在蚊虫咬伤位置,覆盖吸液面料后按压,覆盖至疼痒消失或弱化,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吸液面料,干燥固化后再将吸湿面料剥离,从而将残留硬化纤维素去除。
[0033] 在上述使用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微球不但能够在缓慢释放药物,且逐步脱水后破裂,对目标区域起到覆盖作用,避免了外部细菌侵入感染,本发明在使用时,在涂覆清凉油在目标区域后,需覆盖吸湿材料,一方面吸湿材料本身能够将清凉油吸附留存在表面,从而减少清凉油贴合皮肤的数量,又保湿又能够提供持久且温和的清凉止痒效果,另一方面,吸湿材料吸收部分清凉油后,高分子微球表面干燥变脆,再辅以按压操作,能够使微球破碎,平铺开连成防护膜覆盖在皮肤表层,起到防护作用,应当意识到,此时微球破碎层靠近皮肤一侧留有部分直接作用于皮肤的清凉油以及硬质纤维素,微球破碎层远离皮肤一侧与吸湿材料之间有补充保湿用清凉油,从而实现温和且长效的止痒效果。
[0034] 综上,本发明通过高分子材料包覆硬质纤维素以及清凉膏制备出的微球,不但能够利用清凉属性对叮咬位置起到止痒作用,还能够通过硬质纤维素进行物理刺激从而进行物理止痒,并且,硬质纤维素还能够用作组织液导流用,从而使得叮咬位置恢复加快,本发明中微球能够缓慢释放药物,维持药物释放稳定,在药物释放到一定程度后,硬质纤维素露出,此时正是组织液积蓄,人体未来得及自行恢复时,硬质纤维素直接接触皮肤,对组织液起到导流作用,预防感染发炎,加快了恢复进度。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将薄荷茎叶蒸馏方式进行提炼,将薄荷放入蒸馏容器中,进行加热让薄荷油挥发后收集,进行水油分离提取,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
[0037] 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0038] 薄荷膏制备清凉膏,还可以添加材料如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等材料,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其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
[0039]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冰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将微球制剂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40] 对比例一
[0041] 此对比例通过改变硬化纤维素质量比,来考察微球内部的纤维素填充率。
[0042] 将薄荷茎叶蒸馏方式进行提炼,将薄荷放入蒸馏容器中,进行加热让薄荷油挥发后收集,进行水油分离提取,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
[0043] 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0044] 薄荷膏制备清凉膏,还可以添加材料如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等材料,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其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8;
[0045]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冰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将微球制剂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46] 对比例二
[0047] 此对比例将明胶替换为PLGA,来考察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情况。
[0048] 将薄荷茎叶蒸馏方式进行提炼,将薄荷放入蒸馏容器中,进行加热让薄荷油挥发后收集,进行水油分离提取,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
[0049] 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0050] 薄荷膏制备清凉膏,还可以添加材料如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等材料,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其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
[0051]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明胶水溶液中,冰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将微球制剂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52] 对比例三
[0053] 此对比例在明胶中加入适量甘油,依次考察其微球外壳韧性。
[0054] 此对比例将明胶替换为PLGA,来考察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情况。
[0055] 将薄荷茎叶蒸馏方式进行提炼,将薄荷放入蒸馏容器中,进行加热让薄荷油挥发后收集,进行水油分离提取,获取薄荷油以及薄荷膏,并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
[0056] 将干质纤维素倒入裂解剂溶液中,搅拌过滤后,将断裂纤维素添加至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过滤获得硬化纤维素;
[0057] 薄荷膏制备清凉膏,还可以添加材料如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等材料,并掺入硬化纤维素,获得混合清凉膏,其中硬化纤维素与清凉膏质量比为1:12;
[0058]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制剂:先将混合清凉膏配制为溶液,将配置好的溶液加入到明胶水溶液中,冰浴中搅拌,倒入甲基纤维素溶液和异丙醇溶液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停止搅拌后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后真空干燥获得微球,将微球溶于溶液剂中获得微球制剂;将微球制剂混入乙醚溶液剂中保存,即获得目标木本清凉油。
[0059] 微球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
[0060] 实施例1,对比例1‑3初期均存在较小的突释现象,是微球表面的药物快速释放的结果。前2周释药速度实施例1相对快些,2周后释放速度逐渐缓慢至与对比例近似,一个月后的累积释药量达到80%以上,高于对比例1的72%,对比例2的75%和对比例3的62%,实施例一制备的微球能够实现成分长期缓慢释放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0061]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