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 肽的一般制备方法 / ·通过母体肽的化学修饰 / 一种具有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及包含其的组合物

一种具有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及包含其的组合物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210483328.8 申请日 2022-05-06
公开(公告)号 CN114920805A 公开(公告)日 2022-08-19
申请人 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钱令页; 邢海英; 刘志国; 虞新友; 第一发明人 钱令页
权利人 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绍兴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横一支路8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2400
主IPC国际分类 C07K14/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C07K14/00C07K1/107C07K1/02A61K8/64A61Q19/08A61Q19/00
专利引用数量 16 专利被引用数量 1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张天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及包含其的组合物;属于多肽制备领域;其步骤包括:将芋螺毒素、3‑beta‑羟基 齐墩果酸 丁酸酯与催化剂置于 溶剂 中溶解完全,置于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洗涤,干燥,纯化,得到新型红蝎毒素。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该新型红蝎毒素的组合物。本发明制得的新型红蝎毒素能够改善皱纹活性;将其与其他成分复配制得组合物,其具有较好的抗衰老、抗 氧 化性能以及能够较好地促进 皮肤 的弹性以及达到补 水 、 锁 水保湿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红蝎毒素,其为芋螺毒素中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有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
所述芋螺毒素为μ‑芋螺毒素肽;所述μ‑芋螺毒素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Glu‑Gly‑Cys‑Cys‑Asn‑Gly‑Pro‑Lys‑Gly‑Cys‑Ser‑Ser‑Lys‑Trp‑Cys‑Arg‑Asp‑His‑Ala‑Arg‑Cys‑Cys‑酰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在制备改善皱纹活性护肤品中的用途。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芋螺毒素、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与催化剂置于溶剂中溶解完全,转移至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洗涤,干燥,纯化,得到新型红蝎毒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芋螺毒素为50 80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4.5 10份、催化剂为1.75 5.5份、溶剂~ ~ ~
为25 50份。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
DCC、HOBt、HOAt、EDCI、HBTU、DIPCDI、PyBOP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蝎毒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棕榈酰三肽‑1、保湿剂防腐剂、pH调节剂、乳化剂、去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新型红蝎毒素为0.5 3份、棕榈酰三肽‑1为1 5份、防腐剂为0.15 0.45份、pH调节剂为0.05~ ~ ~ ~
1.5份、乳化剂为4 10份、去离子水为50 100份。
~ ~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改善皱纹活性和/或紧致肌肤护肤品中的用
途。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及包含其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多肽制备领域,具体涉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及包含其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皱纹是皮肤衰老的结果。皮肤衰老不仅直接影响着皮肤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而且间接影响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导致新陈代谢不同程度的失衡,可能促进和加快机体的衰老,甚至死亡。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过程是:神经冲动‑乙酰胆(Ach)‑终板电位‑肌肉动作电位‑肌肉收缩。皱纹是由于表情肌连年累月长期反复收缩而形成;研究表面,阻断信号传递是改善皱纹产生的方法之一。
[0003] 红蝎毒素又称芋螺毒素、芋螺抗皱素、芋螺肽、芋螺肉毒素等,是一款灵感来源于红蝎毒素、模拟芋螺毒素人工合成的功效可媲美BOTOX的安全高效多肽,是一种高度折叠的胜肽。其通过选择性靶向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受体或电压控离子通道,通常被用作神经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分子工具。
[0004] 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 104334155 A公开了一种包含μ芋螺肽的化妆品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物质的化妆有效量的至少一种μ‑芋螺毒素肽。其还涉及组合物,其中μ‑芋螺毒素肽为精酸、赖氨酸多肽,CAS号:937286‑43‑6,分子式C92,H139,N35,O28,S6乙酸盐(摩尔质量2376g/mol);其中涉及的组合物改善皮肤的机械性质、皮肤的张和/或硬挺度和/或弹性的用途。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其他成分复配制得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抗化性能以及能够较好地促进皮肤的弹性以及达到补水保湿的作用。
[0006]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红蝎毒素,其为芋螺毒素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有3‑beta‑
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
上述芋螺毒素为μ‑芋螺毒素肽;其中,μ‑芋螺毒素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Glu‑Gly‑Cys‑Cys‑Asn‑Gly‑Pro‑Lys‑Gly‑Cys‑Ser‑Ser‑Lys‑Trp‑Cys‑Arg‑Asp‑His‑Ala‑Arg‑Cys‑Cys‑酰胺。
[0007] 本发明在芋螺毒素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有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其能够较好的改善皱纹活性,以达到祛皱的目的。
[000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红蝎毒素在制备改善皱纹活性护肤品中的用途。
[0009]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芋螺毒素、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与催化剂置于溶剂中溶解完全,转移至
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洗涤,干燥,纯化,得到新型红蝎毒素。
[0010]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芋螺毒素为50 80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4.5 10份、催化剂为1.75 5.5份、溶剂为25 50份。
~ ~ ~
[0011]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催化剂为DCC、HOBt、HOAt、EDCI、HBTU、DIPCDI、PyBOP中的至少一种。
[0012]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3]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包括一种新型红蝎毒素。
[0014]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其还包括棕榈酰三肽‑1、保湿剂防腐剂、pH调节剂、乳化剂、去离子水。
[0015] 本发明将新型红蝎毒素与棕榈酰三肽‑1、保湿剂、防腐剂、pH调节剂、乳化剂、去离子水复配使用制得组合物,其能够提高HDF‑a、NHEK的细胞活性,促进HDF‑a、NHEK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皱纹的生长,达到抗衰老的效果;同时该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且能够较好地促进皮肤的弹性以及达到补水、锁水保湿的作用。
[0016]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新型红蝎毒素为0.5 3~份、棕榈酰三肽‑1为1 5份、保湿剂为8 15份、防腐剂为0.15 0.45份、pH调节剂为0.05 1.5~ ~ ~ ~
份、乳化剂为4 10份、去离子水为50 100份。
~ ~
[001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改善皱纹活性和/或紧致肌肤护肤品中的用途。
[001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在芋螺毒素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有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
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其能够较好的改善皱纹活性,以达到祛皱的目的。
[0019] (2)将新型红蝎毒素与棕榈酰三肽‑1、保湿剂、防腐剂、pH调节剂、乳化剂、去离子水复配使用制得组合物,其能够提高HDF‑a、NHEK的细胞活性,促进HDF‑a、NHEK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皱纹的生长,达到抗衰老的效果;同时该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且能够较好地促进皮肤的弹性以及达到补水、锁水保湿的作用。
[0020]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能够改善皱纹活性的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其他成分复配制得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抗氧化性能以及能够较好地促进皮肤的弹性以及达到补水、锁水保湿的作用。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1中μ‑芋螺毒素肽与新型红蝎毒素的红外光谱图;图2为实施例3中原果胶与果胶衍生物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计,将50 80份芋螺毒素、4.5 10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与1.75
~ ~ ~
5.5份催化剂置于25 50份溶剂中溶解完全,转移至反应器中在室温下反应3 6h,依次用浓~ ~
度为0.15 0.2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 3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 ~
燥20~40min,采用HPLC纯化,其中纯化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150mm,5μm),流速为1 2mL/min,检测波长为220 280nm,流动相:A液为含0.1 0.2%TFA的水~ ~ ~
溶液,B液为含0.1 0.2%TFA的乙腈溶液,洗脱时间为20 40min,旋转蒸发除去体系中的乙腈~ ~
和TFA,冷冻干燥,得到新型红蝎毒素。
[0024]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芋螺毒素为50 80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4.5 10份、催化剂为1.75 5.5份、溶剂为25 50份。
~ ~ ~
[0025]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催化剂为DCC、HOBt、HOAt、EDCI、HBTU、DIPCDI、PyBOP中的至少一种。
[0026]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0027] 为了优化组合物的抗皱与补水性能,采取的优选措施还包括:在组合物中添加0.52.5重量份果胶衍生物;其与组合物的各组分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组合物的抗皱与补~
水性能。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果胶衍生物由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
[0029]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果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果胶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阿斯巴甜进行加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
温,用无水乙醇洗涤,冷冻干燥,得到果胶衍生物。
[0030] 更优选地,根据果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果胶为4 8份、溶剂为150~ ~450份、阿斯巴甜为10 15份。
~
[0031] 更优选地,根据果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加热温度为75 90℃,加热时间为10 15h。~ ~
[003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保湿剂、防腐剂与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新型红蝎毒素、棕榈酰三肽‑1混合均匀,并加入pH调节剂调节体系的pH为5.0 6.5,得到组合物。~
[0033]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保湿剂为丙三醇、木糖醇、山梨糖醇、透明质酸钠、乳酸钠、胶原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0034]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防腐剂为苯甲醇、苯甲酸、乙基己基甘油、水杨酸、山梨酸中的至少一种。
[0035]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乳化剂为硬质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鲸蜡硬脂醇中的至少一种。
[0036]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计,将60份μ‑芋螺毒素肽、7.5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与3.5份
DCC置于40份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完全,转移至反应器中在室温下反应4h,依次用浓度为
0.2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采用HPLC纯化,其中纯化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150mm,5μm),流速为
1.5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流动相:A液为含0.15%TFA的水溶液,B液为含0.1%TFA的乙腈溶液,洗脱时间为30min,旋转蒸发除去体系中的乙腈和TFA,冷冻干燥,得到新型红蝎毒素。
[0037] 本实施中μ‑芋螺毒素肽按照常规多肽合成方法制得;μ‑芋螺毒素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Glu‑Gly‑Cys‑Cys‑Asn‑Gly‑Pro‑Lys‑Gly‑Cys‑Ser‑Ser‑Lys‑Trp‑Cys‑Arg‑Asp‑His‑Ala‑Arg‑Cys‑Cys‑酰胺。
[0038] 实施例2:一种新型红蝎毒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按重量份计,将60份μ‑芋螺毒素肽、10份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与4.5份
EDCI置于50份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完全,转移至反应器中在室温下反应6h,依次用浓度为
0.2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采用HPLC纯化,其中纯化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150mm,5μm),流速为
1.5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流动相:A液为含0.2%TFA的水溶液,B液为含0.2%TFA的乙腈溶液,洗脱时间为30min,旋转蒸发除去体系中的乙腈和TFA,冷冻干燥,得到新型红蝎毒素。
[0039] 本实施中μ‑芋螺毒素肽的氨基酸序列与实施例1相同。
[0040] 实施例3:一种果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将7.5重量份原果胶(购自山东鲁森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溶于25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12重量份阿斯巴甜,搅拌加热至85℃回流反应
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冷冻干燥,得到果胶衍生物。
[0041] 实施例4: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10重量份山梨糖醇、0.25重量份乙基己基甘油与6重
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8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1.5重量份μ‑芋螺毒素肽、2.5重量份棕榈酰三肽‑1混合均匀,并加入三乙醇胺调节体系的pH为5.5,得到组合物。
[0042] 本实施中μ‑芋螺毒素肽的氨基酸序列与实施例1相同。
[0043] 实施例5: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10重量份山梨糖醇、0.25重量份乙基己基甘油与6重
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8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1.5重量份实施例1中的新型红蝎毒素、2.5重量份棕榈酰三肽‑1混合均匀,并加入三乙醇胺调节体系的pH为5.5,得到组合物。
[0044] 实施例6: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将实施例1中的新型红蝎毒素替换
为实施例2中的新型红蝎毒素。
[0045] 实施例7: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将10重量份山梨糖醇、0.25重量份
乙基己基甘油、6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与0.5重量份原果胶(购自山东鲁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溶于8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1.5重量份μ‑芋螺毒素肽、
2.5重量份棕榈酰三肽‑1混合均匀,并加入三乙醇胺调节体系的pH为5.5,得到组合物。
[0046] 实施例8: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将μ‑芋螺毒素肽替换为实施例1中
的新型红蝎毒素。
[0047] 实施例9: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将μ‑芋螺毒素肽替换为实施例2中
的新型红蝎毒素。
[0048] 实施例10: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将原果胶替换为实施例3中的果胶
衍生物。
[0049] 实施例11: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8不同的是:将原果胶替换为实施例3中的果胶
衍生物。
[0050] 实施例12:一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不同的是:将原果胶替换为实施例3中的果胶
衍生物。
[0051] 实施例13:1. 红外结构表征:
采用2000‑104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制得的物质进行结构表征,扫描范围为
‑1
4000 500cm 。
~
[0052] 图1为实施例1中μ‑芋螺毒素肽与新型红蝎毒素的红外光谱图;曲线a、b分别为μ‑‑1 ‑1芋螺毒素肽与新型红蝎毒素;由图1可以看出,μ‑芋螺毒素肽在2900cm 、2850cm 附近出现‑1 ‑1
的特征吸收峰为C‑H的反称、对称吸收峰;在1680cm 、1630cm 附近出现酰胺基团中C=O、N‑‑1 ‑1
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700cm 、530cm 附近出现二硫键的特征吸收峰;相对于μ‑芋螺毒素‑1 ‑1 ‑1
肽,新型红蝎毒素在2910cm 、2850cm 附近出现的C‑H的反称、对称吸收峰增强;在1730cm附近出现酯基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
[0053] 图2为实施例3中原果胶与果胶衍生物的红外谱图;曲线c、d分别为原果胶与果胶‑1衍生物;由图2可以看出,原果胶在1725cm 附近出现的特征吸收峰为酯基中C=O的伸缩振‑1
动;相对于原果胶,果胶衍生物在3040cm 附近出现的特征吸收峰为苯环的伸缩振动;在‑1 ‑1
1605cm 附近出现的特征吸收峰为酰胺中C=O的伸缩振动;在1465cm 附近出现的特征吸收峰为N‑H的弯曲振动;因此,采用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
[0054] 2. 新型红蝎毒素抗皱性能测试测试试样:实施例1中的μ‑芋螺毒素肽、新型红蝎毒素与实施例2中的新型红蝎毒
素,分别记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
[0055] 测试步骤:将正常成肌细胞置于含有2/MEM和1/3M199、1.25mmol/L L‑谷氨酰胺、45U/mL青霉素、40μg/mL链霉素、5%胎血清培养基中,在37℃、5%CO2,且明胶包被的平板培养基中,以形成单层肌原纤维;然后将具有背根神经节出生8d的小鼠胚胎的脊髓外植体置于上述单层肌原纤维上,培养48h后观察从外植体生长出的神经突与肌细胞接触,90h后开始出现收缩;培养3周后,神经和肌肉连接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分化的横纹肌纤维模型。加入试样前,用显微镜观察培养模型肌肉收缩频率25s,观察6次,取平均值;将浓度为
0.45mmol/L的待测试样加入培养模型中,再设空白组,在5min、1h和12h时观察肌肉收缩频率25s,记录结果。
[0056] 表1 新型红蝎毒素抗皱性能测试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试验5min后,实施例1中的μ‑芋螺毒素肽诱导肌肉收缩次数低于
50次,而实施例1‑2中新型红蝎毒素诱导肌肉收缩次数不高于15次;试验1h后,肌肉收缩次数为0次,低于μ‑芋螺毒素肽,且远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其降低了肌肉收缩次数,以达到较好的祛皱目的。
[0057] 3. 组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测试试样为:实施例4‑11中的组合物。
[0058] 1)抗衰老性能测试:测试细胞为:成纤维细胞(HDF‑a)、人质形成细胞(NHEK);
将HDF‑a细胞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FBS)、1%多效生长因子(FGS)、1%青霉素‑链霉素(PS)的FM完全培养基中,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至指数增长期,用0.25%胰酶消化
3
4min后,将细胞收集至FM完全培养基中,以8×10 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先将培养基更换为无FBS、无FGS的FM基础培养基,再分别加入浓度为0.25wt%的组合物稀释液(采用FM基础培养基稀释),在37℃下继续培养48h,镜检拍照观察。设置FM完全培养基处理组为阳性对照组,FM基础培养基处理为阴性对照组,加入组合物试样的处理组为实验组,每孔为
5复孔;培养结束后,弃去培养基,加入120μL终浓度为0.45mg/mL的MTT溶液,在37℃处理5h,弃去MTT溶液后用80μL DMSO洗脱15min,于酶标仪492nm出检测吸光度,记为A,计算细胞活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细胞活性=A实验组/A阴性对照组
将用含有10% FBS、1% PS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至
3
指数增长期,以8×1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处理方式同上,组合物测试试样的终浓度为0.25wt%,细胞活性的计算方式同上。
[0059] 表2 组合物对HDF‑a、NHEK细胞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5‑6中组合物对HDF‑a的细胞活性高于120.5%、NHEK的细胞
活性高于170%,对比实施例4‑6、无FBS处理组,实施例5‑6中组合物对HDF‑a、NHEK的细胞活性均高于实施例4、无FBS处理组(阴性对照组),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复配使用,其提高了HDF‑a、NHEK的细胞活性,促进了HDF‑a、NHEK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皱纹的生长,达到抗衰老的效果。实施例11‑12中组合物对HDF‑a的细胞活性高于133.5%、NHEK的细胞活性高于200%,接近FBS处理组(阳性对照组),对比实施例4、实施例7与实施例10,实施例5、实施例8与实施例11,实施例6、实施例9与实施例12,实施例10中组合物对HDF‑a、NHEK的细胞活性均高于实施例4、实施例7,实施例11中组合物对HDF‑a、NHEK的细胞活性均高于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2中组合物对HDF‑a、NHEK的细胞活性均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9;
说明采用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其与新型红蝎毒素共同作为组合物的组分,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能够更好地改善皱纹活性,进一步提高组合物的抗皱抗衰老性能。
[0060] 2)抗氧化测试将组合物测试试样配制成浓度为0.5wt%的溶液;将5mL 0.05mol/L的Tris‑HCl缓
冲溶液(pH=8.2)置于23℃水浴锅中预热25min,再加入1.5mL试样溶液和0.45mL 25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混合均匀后,置于23℃水浴锅中反应5min,加入1mL 6mol/L的盐酸溶液终止反应;以Tris‑HCl缓冲溶液作为参比,在299nm处测吸光度值;空白对照组为1.5mL水来代替;其中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自由基清除率(%)=[1‑(样品吸光度值/空白对照吸光度值)]×100%
表3 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
由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5‑6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90%,对比实施例4‑6,实
施例5‑6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实施例4,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复配使用,其提高了组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实施例11‑12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
92%,对比实施例4、实施例7与实施例10,实施例5、实施例8与实施例11,实施例6、实施例9与实施例12,实施例10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实施例4、实施例7,实施例11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2中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9;说明采用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其与新型红蝎毒素共同作为组合物的组分,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提高了组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0061] 3)皮肤弹性测试随机选取45位志愿者,年龄33 50岁,随机分为9组,每组5人,分别使用组合物测试
~
试样,试验前,受试者需面部清洁,测试前需在测试条件下稳定30min,试验期间不得使用其他相同类型产品;每组每天涂抹对于试样2次,每次1.5g,持续4周,采用皮肤弹性探头(PVM600型号)测量使用试样0、2、4周后的皮肤变化,测试结构用指数表示,单位为1,数值越大,说明皮肤弹性越好,取各组平均值。
[0062] 表4 组合物对皮肤弹性的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在使用试样4周后,实施例5‑6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
0.61,对比实施例4‑6,实施例5‑6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实施例4,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复配使用,其提高了皮肤弹性指数,能够较好地促进皮肤的弹性。
在使用试样4周后,实施例11‑12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0.68,对比实施例4、实施例7与实施例10,实施例5、实施例8与实施例11,实施例6、实施例9与实施例12,实施例10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实施例4、实施例7,实施例11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实施例
5、实施例8,实施例12中组合物的皮肤弹性指数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9;说明采用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其与新型红蝎毒素共同作为组合物的组分,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组合物对皮肤的弹性效果,进而达到抗皱的作用。
[0063] 4)皮肤水分测试选取肌肤正常、健康、无化妆品过敏史的受试者45人,年龄为25 35岁,随机分为9
~
组,每组5人,分别使用组合物测试试样,试验前,受试者需面部清洁,测试前需在测试条件下稳定30min,试验期间不得使用其他相同类型产品;每组涂抹试样1.5g,采用皮肤水分测试探头(CM825)测量使用试样0h、1h、3h、5h后的皮肤水分含量,测试相对湿度为50%,各组取平均值。
[0064] 表5组合物对皮肤含水量的影响由表5可以看出,涂抹1h后,实施例5‑6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高于60%,对比实施
例4‑6,实施例5‑6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与实施例4无明显区别,而涂抹5h后,实施例5‑6仍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其失水量低于实施例4,说明在μ‑芋螺毒素肽中氨基酸的侧链或N末端的氨基接枝3‑beta‑羟基齐墩果酸丁酸酯制得新型红蝎毒素,将其与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复配使用,其对皮肤含水量无明显影响,但具有较好的锁水保湿作用。实施例11‑12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高于70%,对比实施例4、实施例7与实施例10,实施例5、实施例8与实施例11,实施例6、实施例9与实施例12,实施例10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高于实施例4、实施例7,实施例11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高于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2中组合物的皮肤含水量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9;且在涂抹5h后仍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说明采用阿斯巴甜改性果胶制得果胶衍生物,其与新型红蝎毒素共同作为组合物的组分,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提高了组合物的补水、保湿作用,进而达到改善皱纹活性的作用。
[0065]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006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