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法律事件 |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420285924.X | 申请日 | 2024-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1759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4-09-24 |
申请人 | 海宁博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杨锦宇; | 第一发明人 | 杨锦宇 |
权利人 | 海宁博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海宁博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嘉兴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经济开发区双联路128号科创中心A座1410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4400 |
主IPC国际分类 | C07K1/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C07K1/00 ; B01F27/192 ; B01F27/906 ; B01J19/18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6 | 专利文献类型 | U |
专利代理机构 | 苏州科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卢平;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肽合成设备,属于多肽合成技术领域,针对了反应物料与反应液 接触 时易发生抱团现象,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无法充分反应,降低了合成后多肽的品质的问题,包括罐体,罐体内顶部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内 侧壁 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排料孔,排料孔呈倾斜设置,环形管顶面一侧固定有内罩,内罩顶面设置有 连接杆 ,连接杆尾端固定有拨动板,拨动板活动卡合在环形管内,罐体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环形管、排料孔和拨动板,使得反应物料能够呈散落状落在反应液表面上,避免了反应物料与反应液接触形成抱团现象,造成反应液无法与反应物料充分反应,进而降低了合成后多肽的品质的问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肽合成设备,包括罐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0)内顶部设置有环形管(101),所述环形管(101)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排料孔(104),所述排料孔(104)呈倾斜设置,所述环形管(101)顶面一侧固定有内罩(201),所述内罩(201)顶面设置有连接杆(103),所述连接杆(103)尾端固定有拨动板(102),所述拨动板(102)活动卡合在所述环形管(101)内,所述罐体(100)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套(400),所述限位套(400)内转动连接有齿形环(401),所述齿形环(401)底面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杆(402)。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多肽合成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肽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合成设备。 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多肽合成设备通过将反应物料倒入罐体中,使得反应物料与罐体中的反应液接触,之后通过罐体中的搅拌杆对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搅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混合反应形成多肽,但在使用时,由于反应物料为粉末状,反应物料倒入反应液时,由于反应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反应物料与反应液接触时易发生抱团现象,造成反应液与反应物料混合不均匀,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无法充分反应,降低了合成后多肽的品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合成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肽合成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顶部设置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排料孔,所述排料孔呈倾斜设置,所述环形管顶面一侧固定有内罩,所述内罩顶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尾端固定有拨动板,所述拨动板活动卡合在所述环形管内,所述罐体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转动连接有齿形环,所述齿形环底面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杆。 [0006] 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罐体内侧壁底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壁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二搅拌杆。 [0007] 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罐体顶面中心处开设有顶孔,所述顶孔内侧壁固定有外罩。 [0008]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罩底面与所述环形管顶面另一侧固定,所述外罩内侧壁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固定条,若干所述固定条一端固定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内侧壁顶部固定有分散锥,所述分散锥与所述内罩顶面间形成间隙。 [000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贯通顶面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0010] 所述第一转动杆底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形环啮合,所述罐体外侧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和所述第一转动杆外侧壁顶部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两个所述第一带轮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二转动杆和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壁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二带轮,两个所述第二带轮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罐体底面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杆底端固定。 [001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罩内侧壁固定有十字安装条,所述十字安装条顶面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底面中心处固定。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肽合成设备,至少包括如下[0013] 有益效果: [0014] (1)通过设置的环形管、排料孔和拨动板,使得反应物料能够呈散落状落在反应液表面上,避免了反应物料与反应液接触形成抱团现象,造成反应液无法与反应物料充分反应,进而降低了合成后多肽的品质的问题。 [0015] (2)通过设置的齿形环和第一搅拌杆,能够对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初步混合,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能够对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进一步混合,从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能够充分混合均匀,进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充分反应形成多肽。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搅拌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管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管部分剖视后排料孔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0022] 100、罐体;101、环形管;102、拨动板;103、连接杆;104、排料孔; [0023] 200、外罩;201、内罩;202、分散锥;203、挡料板;204、固定条;205、顶孔; [0024] 300、十字安装条;301、第一电机; [0025] 400、限位套;401、齿形环;402、第一搅拌杆;403、齿轮; [0026] 500、第一转动杆;501、第一带轮;502、第一皮带;503、第二转动杆;504、固定块;505、第二带轮;506、第二皮带;507、第二电机; [0027] 600、第三转动杆;601、第二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0028]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肽合成设备,包括罐体100,所述罐体100内顶部设置有环形管101,所述环形管101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排料孔104,所述排料孔104呈倾斜设置,所述环形管101顶面一侧固定有内罩201,所述内罩201顶面设置有连接杆103,所述连接杆103尾端固定有拨动板102,所述拨动板102活动卡合在所述环形管101内,所述罐体100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限位套400,所述限位套400内转动连接有齿形环401,所述齿形环401底面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杆402。 [0029]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罐体100内侧壁底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600,所述第三转动杆600外侧壁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二搅拌杆601。 [0030] 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601,使得第一搅拌杆402对反应物料和反应液进行初步混合后,第二搅拌杆601能够进一步对反应物料和反应液进行混合搅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能够充分反应。 [003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罐体100顶面中心处开设有顶孔205,所述顶孔205内侧壁固定有外罩200。 [0032] 通过设置的外罩200,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能够从外罩200进入罐体100内。 [003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外罩200底面与所述环形管101顶面另一侧固定,所述外罩200内侧壁固定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固定条204,若干所述固定条204一端固定有挡料板203,所述挡料板203内侧壁顶部固定有分散锥202,所述分散锥202与所述内罩201顶面间形成间隙。 [0034] 通过设置的分散锥202,使得反应物料能够被分散并进入环形管101内,通过设置的挡料板203,使得反应物料从分散锥202上滑落时不会进入分散锥202与内罩201之间的间隙内。 [0035]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对反应物料进行分散时,首先将反应液从外罩200倒入罐体100内,等到外罩200、分散锥202、挡料板203、内罩201和环形管101上的反应液干后,将反应物料从外罩200倒入,反应物料顺着分散锥202滑落至环形管101内,启动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启动带动连接杆103转动,连接杆103转动带动拨动板102转动,拨动板102将环形管101内的反应物料带动并使得反应物料从排料孔104排入到罐体100内,反应物料呈散落状落到反应液表面上,启动第一电机301的同时启动第二电机507,第二电机507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600转动,第三转动杆600转动带动第二搅拌杆601转动,通过第二皮带506的传动使得第二转动杆503转动,通过第一皮带502的传动带动第一转动杆500转动,进而带动齿轮403转动,最终使得齿形环401转动,齿形环401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杆402转动,第一搅拌杆402转动对反应液表面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初步混合,第二搅拌杆601对初步混合的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进一步搅拌混合,反应液和反应物料反应形成多肽。 [0036]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设置的环形管101、排料孔104和拨动板102,使得反应物料能够呈散落状落在反应液表面上,避免了反应物料与反应液接触形成抱团现象,造成反应液无法与反应物料充分反应,进而降低了合成后多肽的品质的问题。 [0037] 通过设置的齿形环401和第一搅拌杆402,能够对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初步混合,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601,能够对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进一步混合,从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能够充分混合均匀,进而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充分反应形成多肽。 [0038]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贯通顶面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500,所述第一转动杆500底端固定有齿轮403,所述齿轮403与所述齿形环401啮合,所述罐体100外侧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固定块504,两个所述固定块504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503,所述第二转动杆503和所述第一转动杆500外侧壁顶部分别固定有第一带轮501,两个所述第一带轮501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502,所述第二转动杆503和所述第三转动杆600外侧壁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二带轮505,两个所述第二带轮505间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506,所述罐体100底面固定有第二电机507,所述第二电机507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杆600底端固定。 [0039] 通过设置的第一带轮501、第一皮带502、第二带轮505、第二皮带506和第二转动杆503,使得第三转动杆600和第一转动杆500能够进行转动。 [004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内罩201内侧壁固定有十字安装条300,所述十字安装条300顶面固定有第一电机301,所述第一电机301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103底面中心处固定。 [0041] 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301,使得连接杆103能够进行转动。 [0042] 综上:对反应物料进行分散时,首先将反应液从外罩200倒入罐体100内,等到外罩200、分散锥202、挡料板203、内罩201和环形管101上的反应液干后,将反应物料从外罩200倒入,反应物料顺着分散锥202滑落至环形管101内,启动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启动带动连接杆103转动,连接杆103转动带动拨动板102转动,拨动板102将环形管101内的反应物料带动并使得反应物料从排料孔104排入到罐体100内,反应物料呈散落状落到反应液表面上,启动第一电机301的同时启动第二电机507,第二电机507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600转动,第三转动杆600转动带动第二搅拌杆601转动,通过第二皮带506的传动使得第二转动杆503转动,通过第一皮带502的传动带动第一转动杆500转动,进而带动齿轮403转动,最终使得齿形环401转动,齿形环401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杆402转动,第一搅拌杆402转动对反应液表面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初步混合,第二搅拌杆601对初步混合的反应液和反应物料进行进一步搅拌混合,反应液和反应物料反应形成多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