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饰缝纫用品;珠宝 / 表粒结构及智能手表

表粒结构及智能手表

申请号 CN202210753345.9 申请日 2022-06-29 公开(公告)号 CN117338101A 公开(公告)日 2024-01-05
申请人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熊大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表粒结构及智能 手表 ,表粒结构包括连接于主机的壳体及用以调节 表带 长度的调节构件。壳体设有滑道。调节构件包括弹性旋钮、 齿轮 、弹性扣位及表带连接件。表带连接件设有行程工位和若干槽位,行程工位边缘设有 齿条 ,弹性旋钮用以将齿轮固定于行程工位,使齿轮和齿条 啮合 。弹性旋钮于自然状态下,若干槽位被选择地和弹性扣位配合,用以限制齿轮转动,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的 锁 定。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下,齿轮带动弹性扣位脱离于槽位,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件在行程工位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本发明可大大简化用户对表带的调节步骤,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于主机的壳体及用以调节表带长度的调节构件;
所述壳体设有滑道;
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弹性旋钮、齿轮、弹性扣位及表带连接件;
所述表带连接件设有行程工位和若干槽位;
所述行程工位边缘设有齿条,所述弹性旋钮用以将齿轮固定于行程工位,使齿轮和齿条啮合
所述弹性旋钮于自然状态下,若干槽位被选择地和弹性扣位配合,用以限制齿轮转动,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的定;
所述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下,所述齿轮带动弹性扣位脱离于槽位,所述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件在行程工位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扣位包括底座、悬臂和复位件;
所述底座固设于所述滑道底部;
所述悬臂铰接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齿轮及表带连接件下方位置;及所述悬臂设有,且所述复位件安装于所述悬臂和所述底座之间;
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件将所述悬臂向上顶起,使所述凸块嵌于所述槽位,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的锁定;
于按压状态下,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悬臂向下运动,使所述凸块脱离于所述槽位,所述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运动,以对所述表带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包括两呈对称地铰接于所述底座的支臂;
两所述支臂的自由端均设有滑座;及
所述复位件数量为两个,均设于所述底座,分别用以和两所述滑座滑动配合;及所述凸块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所述支臂上;及
若干所述槽位包括两排槽位,分别设于所述行程工位的相对两侧;
其中,一排槽位中的若干所述槽位和另一排槽位中的若干槽位一一错开设置,两排槽位分别用以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运动的过程中和两所述凸块卡嵌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行程工位一侧的一排槽位包括三个所述槽位;
位于所述行程工位另一侧的一排槽位包括两个所述槽位;及
两排槽位一一错开设置,以形成五个档位;
所述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切换至自然状态的过程中,五个档位被选择地和两所述凸块卡嵌配合,以对所述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呈弹性地设于所述支臂上;
当一所述支臂上的所述凸块卡嵌于所述行程工位一侧的一所述槽位内部时,另一所述支臂上的所述凸块在所述表带连接件底壁的抵接下朝向于所述支臂方向回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连接件包括滑动地设于所述滑道的滑块和设于所述滑块端部的表带连接粒;
所述行程工位为开设于所述滑块的滑孔;及
所述齿条设于所述滑孔的侧边边缘;
所述齿轮位于所述滑孔内部,用以和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弹性旋钮被同步按压和旋转,使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粒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远离于所述表带连接件的一侧设有连接于主机的主机连接粒;
和/或
所述壳体呈等腰梯形的块状构造,用以衔接主机和表带的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连接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阻尼件。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表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旋钮包括旋钮本体和弹性件;
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旋钮本体的转动工位;
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转动工位,用以对接所述旋钮本体;
所述转动工位的中心位置设有导通于所述滑道的孔位;及
所述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齿轮轴;
所述齿轮轴经所述孔位延伸至所述转动工位,用以对接所述旋钮本体,以将所述齿轮本体固定于所述行程工位内部,使所述齿轮本体啮合于所述齿条。
10.一种智能手表,包括:
主机、表带和连接于所述主机和所述表带,以对所述表带相对于所述主机的伸缩长度进行调节的表粒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粒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粒结构。

说明书全文

表粒结构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表粒结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在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日常感知带来极大的转变。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端交互来实现其强大的功能。其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如医疗、健身及通讯等。例如手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查看时间和计时等功能,通过在手表内部植入智能化硬件及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可实现其电话、短信、邮件、照片及音乐视频等多种功能。智能手表是手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03] 用户在佩戴智能手表时,其表壳应尽量贴紧手腕,使佩戴的稳固性高,提高用户佩戴体验。但是,传统的表带一般分为带扣式表带及分体式链状表带。带扣式表带在每次调节其长度时必须要先对其进行拆解,再进行组装,操作繁琐,致使用户体验较差。而分体式链状表带其每个表链长度都是固定的,用户若要调节表带长度,还需另外购买配件,或者去除多余的表链,过程复杂且不一定能达到合适的长度,影响智能穿戴的使用性能。并且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的问题是在对表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夹伤皮肤组织,且对于儿童来讲,佩戴过程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调节方式步骤繁多,操作困难,且表带调节长度跨度很大。
[0004]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粒结构及智能手表,用户仅需按压并同步转动弹性旋钮,即可在佩戴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舒适度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放开弹性旋钮即可自动定表带长度,可大大简化用户对表带的调节步骤,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
[0006]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粒结构,包括:
[0008] 连接于主机的壳体及用以调节表带长度的调节构件;
[0009] 所述壳体设有滑道;
[0010] 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弹性旋钮、齿轮、弹性扣位及表带连接件;
[0011] 所述表带连接件设有行程工位和若干槽位;
[0012] 所述行程工位边缘设有齿条,所述弹性旋钮用以将齿轮固定于行程工位,使齿轮和齿条啮合
[0013] 所述弹性旋钮于自然状态下,若干槽位被选择地和弹性扣位配合,用以限制齿轮转动,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的锁定;
[0014] 所述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下,所述齿轮带动弹性扣位脱离于槽位,所述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件在行程工位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扣位包括底座、悬臂和复位件;
[0016] 所述底座固设于所述滑道底部;
[0017] 所述悬臂铰接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齿轮及表带连接件下方位置;及[0018] 所述悬臂设有,且所述复位件安装于所述悬臂和所述底座之间;
[0019] 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件将所述悬臂向上顶起,使所述凸块嵌于所述槽位,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的锁定;
[0020] 于按压状态下,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悬臂向下运动,使所述凸块脱离于所述槽位,所述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运动,以对所述表带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进行调节。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包括两呈对称地铰接于所述底座的支臂;
[0022] 两所述支臂的自由端均设有滑座;及
[0023] 所述复位件数量为两个,均设于所述底座,分别用以和两所述滑座滑动配合;及[0024] 所述凸块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所述支臂上;及
[0025] 若干所述槽位包括两排槽位,分别设于所述行程工位的相对两侧;
[0026] 其中,一排槽位中的若干所述槽位和另一排槽位中的若干槽位一一错开设置,两排槽位分别用以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运动的过程中和两所述凸块卡嵌配合。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行程工位一侧的一排槽位包括三个所述槽位;
[0028] 位于所述行程工位另一侧的一排槽位包括两个所述槽位;及
[0029] 两排槽位一一错开设置,以形成五个档位;
[0030] 所述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切换至自然状态的过程中,五个档位被选择地和两所述凸块卡嵌配合,以对所述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00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呈弹性地设于所述支臂上;
[0032] 当一所述支臂上的所述凸块卡嵌于所述行程工位一侧的一所述槽位内部时,另一所述支臂上的所述凸块在所述表带连接件底壁的抵接下朝向于所述支臂方向回弹。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连接件包括滑动地设于所述滑道的滑块和设于所述滑块端部的表带连接粒;
[0034] 所述行程工位为开设于所述滑块的滑孔;及
[0035] 所述齿条设于所述滑孔的侧边边缘;
[0036] 所述齿轮位于所述滑孔内部,用以和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弹性旋钮被同步按压和旋转,使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粒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远离于所述表带连接件的一侧设有连接于主机的主机连接粒;
[0038] 和/或
[0039] 所述壳体呈等腰梯形的块状构造,用以衔接主机和表带的轮廓。
[00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带连接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阻尼件。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旋钮包括旋钮本体和弹性件;
[0042] 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旋钮本体的转动工位;
[0043] 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转动工位,用以对接所述旋钮本体;
[0044] 所述转动工位的中心位置设有导通于所述滑道的孔位;及
[0045] 所述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齿轮轴;
[0046] 所述齿轮轴经所述孔位延伸至所述转动工位,用以对接所述旋钮本体,以将所述齿轮本体固定于所述行程工位内部,使所述齿轮本体啮合于所述齿条。
[0047]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
[0048] 主机、表带和连接于所述主机和所述表带,以对所述表带相对于所述主机的伸缩长度进行调节的表粒结构;
[0049] 其中,所述表粒结构为上述的表粒结构。
[005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0051] 本专利中,用户仅需按压并同步转动弹性旋钮即可使得齿轮带动齿条在行程工位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提供表带连接件前移或后移的动,从而形成对表带长度的调节。当表带被调节到合适的长度位置时,用户仅需撤去对弹性旋钮施加的按压力,弹性旋钮即可自动回弹,此时齿轮解除了对弹性扣位的限位,使弹性扣位自动回弹,以和正对应其上方的槽位相扣接配合,从而可限制齿轮转动。且此时的齿轮和齿条仍然处于啮合的状态,因此,弹性扣位和槽位的扣接配合可形成对表带长度的锁定,可大大简化用户对表带的调节步骤,且稳固性高。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操作的便携性及安全性,不会导致肌肉组织被夹伤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行程工位对弹性旋钮的行程范围进行限定,可有效确保表带连接件不会脱离于壳体,可大大提高用户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附图说明
[005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3] 图1是本发明专利提供的表粒结构和表带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是图1所示的表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0056] 图4是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0057] 图5是图3所示的齿轮、表带连接件及弹性扣位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6是图5所示的齿轮和弹性扣位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7是图6所示的底座和悬臂的立体分解图;
[0060] 图8是图5所示的凸块和槽位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61] 附图标号说明:
[0062] 表粒结构100;壳体1;滑道11;主机连接粒12;转动工位13;孔位14;底盖15;调节构件2;旋钮本体21;安装孔211;装饰盖212;弹性件22;齿轮23;齿轮本体231;齿轮轴232;螺纹孔2321;螺钉233;抵接凸起234;弹性扣位24;底座241;安装2411;转轴2412;悬臂242;支臂2421;滑座24211;滑孔24212;凸块2422;转动部2423;复位件243;导向柱2431;限位块2432;复位弹簧2433;表带连接件25;滑块251;行程工位2511;齿条2512;槽位2513;表带连接粒252;阻尼件26;导杆261;伸缩弹簧262。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64]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65]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66]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7]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8]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粒结构100,具体可包括连接于主机的壳体1及用以调节表带200长度的调节构件2。壳体1设有滑道11,调节构件2包括弹性旋钮、齿轮23、弹性扣位24及表带连接件25。表带连接件25设有行程工位2511和若干槽位2513。行程工位2511边缘设有齿条2512,弹性旋钮用以将齿轮23固定于行程工位2511,使齿轮23和齿条2512啮合。弹性旋钮于自然状态下,若干槽位2513被选择地和弹性扣位24配合,用以限制齿轮23转动,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25的锁定。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下,齿轮23带动弹性扣位24脱离于槽位2513,弹性旋钮在转动过程中使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件25在行程工位2511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对表带200的长度进行调节。
[0069] 本实施例中,用户仅需按压并同步转动弹性旋钮即可使得齿轮23带动齿条2512在行程工位2511的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以提供表带连接件25前移或后移的动力,从而形成对表带200长度的调节。当表带200被调节到合适的长度位置时,用户仅需撤去对弹性旋钮施加的按压力,弹性旋钮即可自动回弹,此时齿轮23解除了对弹性扣位24的限位,使弹性扣位24自动回弹,以和正对应其上方的槽位2513相扣接配合,从而可限制齿轮23转动。且此时的齿轮23和齿条2512仍然处于啮合的状态,因此,弹性扣位24和槽位2513的扣接配合可形成对表带200长度的锁定,可大大简化用户对表带200的调节步骤,且稳固性高。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操作的便携性及安全性,不会导致肌肉组织被夹伤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行程工位2511对弹性旋钮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可有效确保表带连接件25不会脱离于壳体1,从而可大大提高用户操作的稳定性和对表带200调节的精准度。
[0070] 当然,本发明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参见图1,该智能手表具体可包括主机、表带200和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的表粒结构100。表粒结构100连接于主机和表带200,以对表带200相对于主机的伸缩长度进行调节,使得用户在不用摘下表带200的情况下即可自行将智能手表调节至最舒适的佩戴尺寸,且大大改善了儿童佩戴过程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确保儿童在调节表带200尺寸的过程中不会夹伤皮肤组织,安全性更高。
[0071] 进一步地,传统智能手表的表带一般为带扣式或分体式链状构造,且表带通常选用两根,分别连接于表盘相对两端的表耳,通过在两根表带之间设置表扣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穿戴。然而,表扣位于两根表带之间,使得两根表带整体衔接的美观度较差,影响视觉体验。并且表扣结构的稳固性较差,容易损坏,且操作繁琐,致使用户体验较差。最为重要的是,在对表带进行长度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夹伤皮肤组织,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讲,佩戴过程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表带200可选用一根,其一端连接于主机一端的表耳,其另一端通过表粒结构100连接于主机另一端的表耳。用户仅需操作表粒结构100,使表带200处于环形的伸展状态,用户手部穿设于表带200,即可将智能手表穿戴于手腕位置。通过进一步操作表粒结构100,具体为同步按压并转动弹性旋钮,即可根据自己的舒适度对表带200的长度进行精准调节,以将表带200收紧,完成穿戴步骤。
[0072] 本实施例通过将表粒结构100设置于邻近于主机的位置,使其和主机衔接配合,可使得表带200呈一体式构造,不用刻意将表带200设置为两根,从而可有效避免通过拆装传统的表扣来完成穿戴步骤。且本实施例的方案使得表带200的美观度更高,操作更为方便且稳固性更强,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本实施例中,表带200也可选用分体式构造,也即是两根表带200之间选用传统的表扣,其中一根表带200和主机之间选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表粒结构100,如此可大大丰富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满足于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任意构造的变化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3] 其中,为了使得表粒结构100能够完全衔接于主机和表带200的轮廓构造,参见图1和图2,由于主机的宽度要大于表带200的宽度,因此,可优选将表粒结构100的壳体1设置呈等腰梯形的块状构造,用以衔接主机和表带200的轮廓,使得整体的美观度更高。当然,基于不同型号的智能手表尺寸不同,因此,壳体1的具体构造可根据实际产品进行灵活设定,并不限于等腰梯形的块状构造。
[0074]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和图2,壳体1远离于表带连接件25的一侧设有连接于主机的主机连接粒12。主机连接粒12用于对接主机的表耳,表带连接件25用于对接表带200的端部,如此即可完成表粒结构100、主机和表带200之间的装配。至于表带连接件25和主机连接粒12的具体构造在此可不作具体限制,可根据表带200和主机的轮廓灵活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0075]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主机连接粒12可优选和壳体1一体成型,如此可大大提高主机和表粒结构100之间对接的结构强度。例如壳体1和主机连接粒12可选用塑料注塑成型或者金属液冷却成型方式形成,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76]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通过将弹性旋钮设置成先按压再旋转的结构方式,可有效避免用户在日常穿戴该智能手表的过程中,用户因误触弹性旋钮或者弹性旋钮因受到外部作用力而轻易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表带200的尺寸长度发生轻微改变,以影响用户的佩戴体验。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方式,用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弹性旋钮始终处于弹起的状态,此时齿轮23解除了对弹性扣位24的限位,使弹性扣位24呈自动向上弹起的状态,以和正对应其上方的槽位2513相扣接配合,从而可限制齿轮23转动。如此,弹性旋钮因无法转动,且此时的齿轮23和齿条2512仍然处于啮合的状态,因此可形成对表带200长度的锁定,即使用户经过长时间佩戴该智能手表,也始终能够确保在佩戴过程中具备非常舒适的佩戴体验。
[0077] 其中,若干槽位2513被选择地和弹性扣位24相配合,如此,用户在按压并转动弹性旋钮以对表带200长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当表带200被调节至最佳舒适尺寸时,用户可随即停止转动弹性旋钮,并释放对弹性旋钮的按压力,使得弹性旋钮自动回弹。此时,弹性扣位24会自动向上弹起,以卡入其对应的槽位2513内部,使得齿轮23因受限制而无法转动,以形成对表带200的锁定。当然,如果用户需要调松或调紧表带200,只需要重复上述步骤,通过选择不同槽位2513来和弹性扣位24配合即可寻求最佳佩戴尺寸。通过行程工位2511对弹性旋钮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可有效确保表带连接件25不会脱离于壳体1。
[0078]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至于表带200前后运动的行程范围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可通过改变齿条2512的长度及行程工位2511的行程范围等来改变表带200的伸缩幅度,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0079]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弹性旋钮可优选设于壳体1的上方位置。如此位置设置可使得当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时,弹性旋钮朝外设置,以正对于用户,便于用户对其进行快捷操作。
[0080] 具体地,弹性旋钮可包括旋钮本体21和弹性件22。可优选在壳体1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容置旋钮本体21的转动工位13,本实施例可不对转动工位13的具体构造作任何限定,仅需确保旋钮本体21能够围绕于其进行周向转动及沿其进行纵向运动即可,任意构造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参见图3和图4,转动工位13可凸出于壳体1上端面的环台构造,旋钮本体21的下部分设有用于和该环台构造相转动配合的环槽构造,环台构造可形成对旋钮本体21的引导及限位,用户仅需施加旋钮本体21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旋钮本体21即可在环台构造的引导下围绕于转动工位13转动。
[0081] 进一步地,弹性件22可为按压弹簧,但并不限于此。该按压弹簧安装于转动工位13内部,用以对接旋钮本体21。其中,为了有效确保旋钮本体21在转动的过程中,按压弹簧不会跟随旋钮本体21转动而发生扭曲变形,或者干涉旋钮本体21正常转动,可通过在旋钮本体21底部用以对接按压弹簧的位置设置环形转圈,该环形转圈用以对接按压弹簧,如此可确保旋钮本体21在转动的过程中,环形转圈在按压弹簧的作用下不会跟随旋钮本体21一起转动,可有效防止按压弹簧限制旋钮本体21的自由转动,从而可大大提升用户在转动旋钮本体21过程中的操作手感。
[0082] 其中,当用户撤去对旋钮本体21施加的按压力时,按压弹簧用以提供旋钮本体21向上回弹的力,以带动齿轮23向上运动,使弹性扣位24自动回弹,以和正对应其上方的槽位2513相扣接配合,从而可限制齿轮23转动,以形成对表带200的锁定。
[008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旋钮本体21可呈圆盘构造,其外露于转动工位13部分的周侧边缘设有防滑纹路,用户仅需捏合旋钮本体21的周侧边缘,即可在防滑纹路的摩擦作用下带动旋钮本体21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防滑纹路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从而可大大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当然,本实施例可不对防滑纹路的具体构造及设计方式作任何限定,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定,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0084]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转动工位13的中心位置设有导通于滑道11的孔位1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齿轮23具体可包括齿轮本体231和齿轮轴232,齿轮轴232安装于齿轮本体231的中心位置,且齿轮轴232经孔位14延伸至转动工位13,用以对接旋钮本体21,以将齿轮本体231固定于滑道11内部,具体为将齿轮本体231固定于行程工位2511内部,使齿轮本体231啮合于齿条2512。其中,可优选在齿轮轴232自由端开设螺纹孔2321,且通过在旋钮本体21的中心位置开设和螺纹孔2321相对应的安装孔211,可通过设置螺钉233自旋钮本体21的上方位置穿设于安装孔211,以和螺纹孔2321相旋拧配合,最终可形成齿轮23和旋钮本体21的装配。当然,齿轮23和旋钮本体21还可采用其它方式装配于一体,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任意装配形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5]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可优选在旋钮本体21对应于安装孔211上方的位置设置一装饰盖212。该装饰盖212在一方面起到遮盖螺钉233头部,以实现美观的效果,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隔绝外界的杂质污垢等进入安装孔211内部,以造成对螺钉233的腐蚀
[0086]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5,表带连接件25可包括滑动地设于滑道11的滑块251和设于滑块251端部的表带连接粒252。表带连接粒252通过滑块251滑动连接于滑道11。作为优选,滑块251可和表带连接粒252一体成型,但并不限于此。且滑块251的轮廓和滑道11相适配,滑块251用以在表带连接粒252运动的过程中和滑道11滑动配合,以确保表带连接粒252能够平稳运动,不会轻易发生窜动,且可大大提高调节过程中的结构强度。
[0087] 本实施例中,至于滑块251、表带连接粒252及主机连接粒12的具体构造在此可不作过多限制,可根据表带200和主机的轮廓灵活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0088] 作为优选,参见图3和图5,为了进一步确保表带200在伸缩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柔和平稳,不会因出现较强的震感而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可优选在表带连接件25的滑块251和壳体1之间设有阻尼件26,用于抵消或者缓解滑块251滑动过程中产生的震感。具体地,阻尼件26可包括导杆261和伸缩弹簧262。可优选在滑块251远离于表带连接粒252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导杆261,且每一导杆261上均穿设有一伸缩弹簧262。伸缩弹簧262于自然伸展状态时,伸缩弹簧262的长度是大于导杆261的长度的,如此,滑块251在沿滑道11滑动的过程中,通过伸缩弹簧262延伸出导杆261的部分抵接于壳体1的内壁,可有效缓解滑块251在滑动过程中的震感,从而可大大提高表带连接粒252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表带200能够平稳地进行伸长和缩短。当然,阻尼件26还可为其它构造,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0089]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表带连接粒252和主机连接粒12相对设置,用户通过同步按压并转动旋钮本体21,即可使得表带连接粒252朝向靠近或远离主机连接粒12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对表带200长度的调节。
[0090]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5,行程工位2511具体可设置于滑块251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行程工位2511可为开设于滑块251中间位置的滑孔24212,该滑孔24212贯穿滑块251的壁厚,且呈长方形孔构造,并沿主机连接粒12和表带连接粒252的连线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齿条2512设于滑孔24212内侧边缘,且沿主机连接粒12和表带连接粒252的连线方向延伸设置。其中,齿条2512可和滑块251一体成型,如此可大大提高齿条2512在传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固性,确保表带连接粒252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齿条2512因受力过大而脱离于滑孔24212的状况发生。当然,齿条2512也可为通过例如螺丝安装于滑孔24212的边缘,分体式构造可利于齿条2512的更换,确保滑块251及表带连接粒252能够被循环使用,从而可大大节约经济成本。其中,齿轮23始终位于滑孔24212内部,用以和齿条2512啮合,弹性旋钮被同步按压和旋转,使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运动,从而使表带连接粒252相对于壳体1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对表带200的长度进行调节。
[0091]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7,弹性扣位24具体可包括底座241、悬臂242和复位件243。底座241固定设置于壳体1内的滑道11底部位置,至于底座241的具体构造及固定方式在此可不作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悬臂
242铰接于底座241,且位于齿轮23及表带连接件25的滑块251下方位置。进一步地,悬臂242设有凸块2422,且复位件243安装于悬臂242和底座241之间。旋钮本体21于自然状态下,悬臂242不受到齿轮23的按压作用,复位件243自动将悬臂242向上顶起,使凸块2422嵌于其所对应的槽位2513内部,以形成对表带连接件25的锁定。于按压状态下,齿轮23抵接于悬臂
242的端面,带动悬臂242向下运动,使凸块2422脱离于槽位2513,此时用户通过转动弹性旋钮使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运动,以对表带连接件25相对于壳体1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用户寻求最佳的佩戴尺寸。
[009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参见图6和图7,悬臂242可包括两呈对称地铰接于底座241的支臂2421。具体地,底座241一侧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向外凸出延伸的安装耳2411,安装耳2411穿设有一转轴2412,且转轴24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耳2411的两侧。相对应地,两支臂2421的端部均设有转动部2423,该转动部2423内设有穿孔,两转动部2423通过穿孔分别穿设于转轴2412的两端,使得两支臂2421呈对称地围绕于底座241转动。
[0093] 进一步地,两支臂2421的自由端,也即是远离于转动部2423的一端均设有滑座24211,及复位件243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底座241对应于两滑座24211的位置,用以和两滑座24211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滑座24211可设于支臂2421端部的一侧,且两支臂2421对应于滑座24211的另一侧相互靠拢,但不接触
[0094]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复位件243可包括导向柱2431、限位块2432和复位弹簧2433,且滑座24211设有贯穿其壁厚的滑孔24212。导向柱2431沿底座241滑动,复位弹簧2433套设于导向柱2431上,且导向柱2431的自由端穿设于滑孔24212,使滑座24211和复位弹簧2433抵接配合,然后通过将限位块2432固定于导向柱2431的自由端,以将滑座24211固定于导向柱2431上,确保滑座24211在沿导向柱2431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从导向柱2431自由端脱离。本实施例中,滑座24211和底座241之间受到复位弹簧2433的作用,可使得两支臂2421在受到齿轮23压力作用时朝向底座241方向转动,及齿轮23在撤去对两支臂2421的压力时两支臂2421自动向上转动回弹。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432可直接和导向柱2431一体成型,且导向柱2431可旋拧进入底座241上,以完成复位件243和底座241的装配,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当然,复位件243还可为其它构造,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0095] 进一步地,参见图6和图7,凸块242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支臂2421上,且优选为设置于邻近于滑座24211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优选,齿轮本体231远离于齿轮轴232的一端设有抵接凸起234,该抵接凸起234可直接由齿轮轴232延伸至齿轮本体231的下方形成,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抵接凸起234于按压状态下同时抵接于两支臂2421相互靠拢的位置,以带动两支臂2421同步向下运动,使凸块2422脱离于槽位2513,此时用户可通过转动弹性旋钮使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运动,以对表带连接件25相对于壳体1的位置进行调节。
[0096]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参见图5和图8,若干槽位2513可包括两排槽位2513,分别设于行程工位2511的相对两侧,且对应于两凸块2422设置。其中,一排槽位2513中的若干槽位2513和另一排槽位2513中的若干槽位2513一一错开设置,两排槽位2513分别用以在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运动的过程中和两凸块2422卡嵌配合。
[0097]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参见图8,位于行程工位2511一侧的一排槽位2513包括三个槽位2513,位于行程工位2511另一侧的一排槽位2513包括两个槽位2513。其中,两排槽位2513一一错开设置,以形成五个档位,分别为0‑4档。其中,0档、2档、4档位于行程工位2511的一侧,1档、3档位于行程工位2511的另一侧,且每档之间的间距优选为1毫米,但并不限于此。弹性旋钮于按压状态切换至自然状态的过程中,五个档位被选择地和两凸块2422卡嵌配合,以对表带200的长度进行调节。
[0098] 具体地,两凸块2422呈对称设置于两支臂2421上,其中一凸块2422在旋钮本体21转动的过程中依次和0档、2档、4档卡嵌配合,另一凸块2422在旋钮本体21转动的过程中依次和1档、3档卡嵌配合,以形成对表带200五个档位的长度调节。值得一提的是,例如当其中一凸块2422卡嵌于0档时,另一凸块2422即位于0档和1档之间。也即是说,两凸块2422中只能有一个凸块2422和档位卡嵌配合,另一凸块2422则位于两相邻档位之间。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避免位于两相邻档位之间的凸块2422造成对另一凸块2422的干涉,可优选将两凸块2422均呈弹性地设于支臂2421的上端面上,例如可在支臂2421上端面对应于凸块2422的位置设有凹槽,用于容置凸块2422,且凹槽底部设有弹簧来对接凸块2422,可使得凸块242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往凹槽内部收缩,在撤去外力作用时自动回弹。如此,当一支臂2421上的凸块2422卡嵌于行程工位2511一侧的一槽位2513内部时,另一支臂2421上的凸块2422在表带连接件25底壁的抵接下朝向于支臂2421方向回弹,以确保表带200能够在旋钮本体21的转动下进行五个档位的调节。用户仅需逆时针旋转旋钮本体21,使齿轮23带动齿条2512转动,可调节表带200伸长。表带200收缩调节步骤同上,仅需顺时针转动旋钮本体21即可实现表带200收缩。当然,本实施例中,档位并不限于五档,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档位的个数,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0099] 当然,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壳体1的底部还可拆卸地设有一底盖15,工作人员可通过将底盖15从壳体1上拆卸,以对壳体1内部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快速拆装、维修和清灰等,从而可大大降低对表粒结构100维护的难度。
[0100]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