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饰缝纫用品;珠宝 / 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

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

申请号 CN202311037578.X 申请日 2023-08-16 公开(公告)号 CN117179423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8
申请人 揭阳市伊堡协黛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辉; 黄榕玲;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皮带扣头包括 基座 、 挡板 、侧翼和 锁 止件,基座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第一方向为皮带的穿设方向;挡板与基座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为皮带的厚度方向;侧翼连接于第二端和挡板之间,侧翼、基座的第二端和挡板围合成供皮带的尾端穿设的穿设腔;锁止件活动设于侧翼或基座,且位于挡板靠近基座的一侧,用于将皮带的尾端锁止或松开于挡板和锁止件之间。本 申请 提供的皮带扣头,可以实现皮带的固定端和尾端层次分明的效果,减小固定端与尾端的间隙,提高穿戴平顺度和观感度;可以大幅降低皮带的尾端的弯折,避免因设置引导件而导致的磨损量大的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精简皮带扣头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81),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皮带的穿设方向;
挡板(2),与所述基座(1)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Y)为所述皮带的厚度方向;
侧翼(3),连接于所述第二端(12)和所述挡板(2)之间,所述侧翼(3)、所述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所述挡板(2)围合成供皮带的尾端(82)穿设的穿设腔;
止件(4),活动设于所述侧翼(3)或所述基座(1),且位于所述挡板(2)靠近所述基座(1)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2)和所述锁止件(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3)上开设有在第三方向(Z)贯通的滑槽(31),从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一端(11)的一侧,所述滑槽(31)与所述挡板(2)之间的距离渐变;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
所述锁止件(4)为滚轴(41),所述滚轴(41)滑动设于所述滑槽(31)内,用于将所述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2)和所述滚轴(4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从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一端(11)的一侧,所述滑槽(31)与所述挡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为弧形槽或直线型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4)包括转轴(42)和锁舌(43),所述转轴(42)绕平行于第三方向(Z)的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或所述侧翼(3),所述锁舌(43)固定于所述转轴(42)且位于所述穿设腔内,用于将所述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2)和所述锁舌(43)之间;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4)还包括复位结构(44),所述复位结构(4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1)或所述侧翼(3),所述复位结构(4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42)或所述锁舌(43),所述复位结构(44)用于驱动所述锁舌(43)朝锁止状态自动复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44)为磁性件或弹性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限位部(46),所述限位部(46)设于所述锁止件(4)或所述基座(1)或所述侧翼(3)或所述挡板(2),所述限位部(46)用于对所述转轴(42)的旋转进行限位,以使所述锁舌(43)始终朝向所述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4)还包括开关控制结构(45),开关控制结构(45)与所述转轴(4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2)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结构(45)为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连接于所述转轴(42)背离所述穿设腔的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朝向所述基座(1)的端面设有防滑纹(21);和/或,
所述挡板(2)朝向所述基座(1)的端面设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用于分别与所述皮带朝向所述挡板(2)的端面上的多个凹槽(83)配合;和/或,
所述锁止件(4)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所述挡板(2)和所述侧翼(3)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11)的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与所述侧翼(3)位于所述基座(1)的同一侧,所述限位件(5)上开设有供所述皮带穿设的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基座(1)的盖板(6),所述盖板(6)位于所述基座(1)背离所述挡板(2)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的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与所述盖板(6)间隔设置,所述皮带的固定端(81)位于所述安装板(7)和所述盖板(6)之间;
所述安装板(7)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盖板(6)朝向所述安装板(7)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固件(9),所述紧固件(9)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皮带后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带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与所述紧固件(9)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17.一种皮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皮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带扣头,所述皮带的固定端(81)固定于所述第一端(11),所述皮带的尾端(82)能够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2)和所述锁止件(4)之间。

说明书全文

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服饰附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皮带扣头是皮带的重要组件,能够用于对皮带进行松紧调节及扣。现有皮带扣头可分为内穿式和外穿式两大类,皮带的固定端和尾端在皮带的穿设方向重叠时,皮带的
固定端置于外侧、皮带的尾端置于内侧的称为内穿式,反之则为外穿式,其中,内侧是指贴
近人体腹部的一侧。内穿式皮带扣头可以避免皮带的尾端外翘,以及从裤绊中掉出而影响
穿着整齐的情况,近年来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0003] 现有技术中,通过锁止结构来锁定皮带的内穿式皮带扣头,通常如图5和图6所示,皮带的固定端位于外侧,皮带的尾端在初始穿设时也位于外侧,当皮带的尾端穿设至靠近
皮带的固定端时,尾端容易因受到固定端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前进,因此,需要设置导向件引
导皮带尾端能够避开固定端的阻挡行至内侧,进而实现皮带内穿。这种方式因设置引导件
而存在以下问题:①导致皮带的尾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间隙大、层次不分明,降低穿戴平顺度
和观感度;②皮带的尾端与引导件之间的摩擦,导致皮带磨损量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扣头和皮带组件,以解决现有通过锁止结构来锁定皮带的内穿式皮带扣头,因设置引导件而导致皮带的尾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间隙大、层次
不分明,降低穿戴平顺度和观感度,以及皮带弯折程度和磨损量大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皮带扣头,包括:
[0006] 基座,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皮带的穿设方向;
[0007] 挡板,与所述基座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皮带的厚度方向;
[0008] 侧翼,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侧翼、所述基座的第二端和所述挡板围合成供皮带的尾端穿设的穿设腔;
[0009] 锁止件,活动设于所述侧翼或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皮带的尾端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锁止件之间。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翼上开设有在第三方向贯通的滑槽,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滑槽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渐变;所述第一方向、所
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11] 所述锁止件为滚轴,所述滚轴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用于将所述皮带的尾端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滚轴之间。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到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滑槽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为弧形槽或直线型槽。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转轴和锁舌,所述转轴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或所述侧翼,所述锁舌固定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穿设腔内,用于
将所述皮带的尾端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锁舌之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
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或所述侧翼,所述复位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或所述锁舌,所述复位结构用于
驱动所述锁舌朝锁止状态自动复位。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结构为磁性件或弹性件。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锁止件或所述基座或所述侧翼或所述挡板,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转轴的旋转进行限位,以使所述锁
舌始终朝向所述皮带的尾端的前进方向。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还包括开关控制结构,开关控制结构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结构为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连接于所述转轴背离所述穿设腔的一端。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有防滑纹;和/或,
[0021] 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分别与所述皮带朝向所述挡板的端面上的多个凹槽配合;和/或,
[0022] 所述锁止件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所述挡板和所述侧翼一体成型。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翼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皮带穿设的通孔。
[0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基座的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挡板的一侧。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皮带的固定端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0027] 所述安装板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皮带扣头还包括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
述皮带后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002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紧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皮带组件,包括所述皮带以及如前述的皮带扣头,所述皮带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皮带的尾端能够锁止或松开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锁止件之
间。
[0030] 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扣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基座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挡板与基座的第二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侧翼连接于基座的第二端和挡板之间,皮
带的尾端能够穿设于侧翼、基座的第二端和挡板围合成的穿设腔,并锁止或松开于挡板和
锁止件之间,此时,皮带的固定端位于外侧,皮带的尾端在初始穿设时就位于内侧,从而使
皮带的尾端直接置于内侧顺向穿过皮带扣头,皮带的固定端不会阻挡皮带的尾端的穿设,
因而无需设置引导皮带的尾端前进的引导件;基于此,第一方面,可以实现皮带的固定端和
尾端层次分明的效果,减小皮带的固定端与尾端之间的间隙,提高穿戴平顺度和观感度;第
二方面,因无需设置引导件,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皮带的尾端的弯折,避免因设置引导件而
导致的磨损量大的问题;第三方面,穿设腔由侧翼、基座的第二端和挡板围合成,且皮带的
尾端锁止或松开于挡板和锁止件之间,由于锁止件位于挡板靠近基座的一侧,因此能够充
分利用空间,使得皮带扣头的结构精简,并增加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头的爆炸图;
[0033]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头的仰视图;
[0034]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头的后视图;
[0035] 图1D是图1C的A1‑A1剖视图;
[0036] 图1E是图1C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A1‑A1剖视图;
[0037] 图1F是图1C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A2‑A2剖视图;
[0038]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扣头的爆炸图;
[0039]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扣头的后视图;
[0040] 图2C是图2B的B1‑B1剖视图;
[0041] 图2D是图2B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B1‑B1剖视图;
[0042] 图2E是图2B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B2‑B2剖视图;
[0043]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皮带扣头的爆炸图;
[0044]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皮带扣头的仰视图;
[0045]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皮带扣头的后视图;
[0046] 图3D是图3C的C‑C的剖视图;
[0047] 图3E是图3C的D1‑D1剖视图;
[0048] 图3F是图3C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D1‑D1剖视图;
[0049] 图3G是图3C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D2‑D2剖视图;
[0050]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皮带扣头的爆炸图;
[0051]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皮带扣头的后视图;
[0052] 图4C是图4B的E‑E的剖视图;
[0053] 图4D是图4B的F1‑F1剖视图;
[0054] 图4E是图4B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F1‑F1剖视图;
[0055] 图4F是图4B的加装示范皮带后的F2‑F2剖视图
[0056] 图5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引导件的皮带扣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0057] 图6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引导件的皮带扣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0058] 图7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皮带扣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60] 1‑基座;11‑第一端;12‑第二端;2‑挡板;21‑防滑纹;22‑凸起;3‑侧翼;31‑滑槽;4‑锁止件;41‑滚轴;42‑转轴;43‑锁舌;44‑复位结构;45‑开关控制结构;46‑限位部;5‑限位件;6‑盖板;7‑安装板;81‑固定端;82‑尾端;83‑凹槽;9‑紧固件;10‑引导件;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63]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6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5]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3A、图3B和图4A,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皮带扣头进行说明,皮带扣头包括基座1、挡板2、侧翼3和锁止件4。基座1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第一端
11和第二端12,具体地,第一方向X为皮带的穿设方向,第一端11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81。
[0066] 挡板2与基座1的第二端12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为皮带的厚度方向;侧翼3连接于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之间,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围合成供
皮带的尾端82穿设的穿设腔;锁止件4活动设于侧翼3或基座1,且位于挡板2靠近基座1的一
侧,用于将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锁止件4之间。
[0067]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锁止件4将皮带的尾端82锁止于挡板2和锁止件4之间”是指,锁止件4能够限制皮带的尾端82在皮带的穿设方向上的位移,让皮带的尾
端82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固定;皮带的尾端82在其他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限制也可以不限制,
即,皮带的尾端82在其他方向上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只要能让皮带的尾端82在第一方
向X上固定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68] 具体地,皮带具有固定端81和尾端82,皮带的固定端81固定于基座1的第一端11,在需要束紧皮带时,让皮带的尾端82穿设于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之间的穿设
腔,当皮带束到位后,通过活动设于侧翼3或基板的锁止件4将皮带的尾端82锁止于挡板2和
锁止件4之间;当需要松开皮带时,通过活动设于侧翼3或基板的锁止件4将皮带的尾端82松
开于挡板2和锁止件4之间,让皮带的尾端82能够自由移动。
[0069] 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扣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基座1的第一端11用于固定皮带的固定端81,挡板2与基座1的第二端12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侧翼3连接于基座1的第二端12
和挡板2之间,皮带的尾端82能够穿设于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围合成的穿设腔,
并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锁止件4之间,此时,皮带的固定端81位于外侧,皮带的尾端82在初
始穿设时就位于内侧,从而使皮带的尾端82直接置于内侧顺向穿过皮带扣头,皮带的固定
端81不会阻挡皮带的尾端82的穿设,因而无需设置引导皮带的尾端82前进的引导件10;基
于此,第一方面,可以实现皮带的固定端81和尾端82层次分明的效果,减小皮带的固定端81
与尾端82之间的间隙,提高穿戴平顺度和观感度;第二方面,因无需设置引导件10,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皮带的尾端82的弯折,避免因设置引导件10而导致的磨损量大的问题;第三方
面,穿设腔由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围合成,且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
和锁止件4之间,由于锁止件4位于挡板2靠近基座1的一侧,因此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使得皮
带扣头的结构精简,并增加人体的舒适度。
[0070] 现有技术中,如图7所示,挡板2与基座1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设置,锁止件4设于挡板2背离基座1的一侧,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皮带扣头在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
且锁止件4位于靠近人体的一侧与人体接触,会降低人体的舒适度。
[0071] 在本申请中,锁止件4活动设于侧翼3或基座1,且位于挡板2靠近基座1的一侧,如此,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降低皮带扣头在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使得皮带扣头的结构精简,还能避免锁止件4与人体直接接触,让挡板2位于靠近人体的一侧与人体接触,会增加人体
的舒适度。
[0072] 在实际应用中,锁止件4活动设于侧翼3或基座1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锁止件4能够相对侧翼3或基座1移动,也可以是,锁止件4能够相对侧翼3或基座1转动,本实
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07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2E所示,侧翼3上开设有在第三方向Z贯通的滑槽31,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第一端11的一侧,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渐变;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锁止件4为滚轴41,滚轴41滑动设于滑槽31内,用于将皮
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
[0074] 由于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第一端11的一侧,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渐变,将滚轴41在滑槽31内滑动,让位于滑槽31内的滚轴41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
距离减小,使得皮带锁止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当需要松开皮带时,将滚轴41在滑槽31内
反向滑动,让位于滑槽31内的滚轴41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变大,使得皮带松
开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让皮带的尾端82能够自由移动。
[0075] 若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第一端11的一侧,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需要束紧皮带时,皮带的尾端82穿设于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之间的
穿设腔,当皮带束到位后,将滚轴41在滑槽31内朝向靠近基座1第一端11的方向滑动,直到
滚轴41将皮带压紧至皮带锁止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此时,人体腹部会有一个外扩的张
作用在皮带上,让皮带的尾端82后退,带动滚轴41朝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滚轴41与挡
板2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皮带松开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无法对皮带进行锁止。
[0076] 若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第一端11的一侧,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滚轴41将皮带压紧至皮带锁止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后,人体腹部会有一个外扩
张力作用在皮带上,让皮带的尾端82后退,带动滚轴41朝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滚轴
4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皮带锁止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实现对皮带的自动锁止。
当需要松开皮带时,可以将滚轴41向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让滚轴41与挡板2之间的距
离增大,使得皮带松开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再将皮带的尾端82退出穿设腔;也可以拉动
皮带的尾端82前进,让皮带的尾端82带动滚轴41朝靠近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再将皮带的
尾端82退出穿设腔。因此,优选地,如图1B和图1D所示,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第一
端11的一侧,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滑槽31靠近基座1第一端11的一侧与
挡板2之间的距离最大,滑槽31远离基座1第一端11的一侧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最小,如此,
不仅,能实现对皮带的自动锁止,还能方便将皮带的松开。
[0077]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滑槽31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是指,滑槽31靠近挡板2一侧的槽壁与挡板2在垂直于挡板2的方向上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从靠近第一端11的一侧到远离
第一端11的一侧,滑槽31靠近挡板2一侧的槽壁与挡板2在垂直于挡板2的方向上的距离逐
渐减小。
[0078] 在实际应用中,滑槽31靠近基座1的第一端11的一侧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皮带的厚度,滑槽31远离基座1第一端11的一侧与挡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皮带的厚度,如此,
滚轴41在滑槽31内滑动时,能够将皮带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滚轴41之间。
[0079] 在实际应用中,滑槽3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滑槽31可以为弧形槽,也可以为直线型槽,只要滚轴41能够在滑槽31内滑动时能够将皮带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滚轴41
之间即可。
[008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至图4F所示,锁止件4包括转轴42和锁舌43,转轴42绕平行于第三方向Z的直线转动安装于基座1或侧翼3,锁舌43固定于转轴42且位于穿设腔内,用于
将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锁舌43之间;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
互垂直。
[0081] 由于转轴42绕平行于第三方向Z的直线转动安装于基座1或侧翼3,锁舌43固定于转轴42且位于穿设腔内,当转动转轴42让锁舌43朝向挡板2转动时,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
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减小,使得皮带锁止于挡板2和锁舌43之间;当转动转轴42让锁舌43朝
背离挡板2的方向转动时,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增大,使得皮带松开于
挡板2和锁舌43之间,让皮带的尾端82能够自由移动。
[0082] 在实际应用中,在转轴42的过程中,锁舌43具有两个极限状态,在第一极限状态时,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最小,该距离小于等于皮带的厚度;在第二极
限状态时,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最大,该距离大于皮带的厚度。如此,
当转轴42转动时,能够将皮带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锁舌43之间。
[008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4A所示,锁止件4还包括复位结构44,复位结构44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或侧翼3,复位结构44的另一端连接于转轴42或锁舌43,复位结构44用于驱
动锁舌43朝锁止状态自动复位。
[0084] 具体地,在初始状态,锁舌43处于锁止状态,当需要束紧皮带时,转动转轴42让锁舌43朝背离挡板2的方向转动,让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增大,此时,使
得皮带能够从锁舌43和挡板2之间穿过,此时,复位结构44蓄力;当皮带束到位后,停止转动转轴42,在复位结构44的回复力作用下,驱动锁舌43朝向靠近挡板2转动,使锁舌43朝锁止
状态自动复位,让皮带锁止于锁舌43和挡板2之间。
[0085] 在实际应用中,复位结构44可以为磁性件,也可以为弹性件,只要能驱动锁舌43朝锁止状态自动复位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0086] 当复位结构44为弹性件时,按照弹性件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拉伸型、压缩型、弯曲型、扭转型等,例如,弯曲型或扭转型的弹簧片。弹性件对锁舌43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
的,直接作用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套装安装、压装安装、焊接安装、螺纹连接安装、夹持连接、粘接连接等方式与锁舌43连接,间接作用的连接方式一般需要设置居中件,如支
撑件连接、杠杆件连接、钩挂连接等,也可以是弹性件通过与转轴42连接来实现间接作用。
示例性地,如图3A和图4A所示,皮带扣头还包括盖设于基座1的盖板6,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
转轴42,另一端抵接于盖板6,如此,能够让皮带扣头整体更加紧凑简洁,简化皮带扣头的使用过程,且简化生产组装工艺。
[0087] 当复位件为磁性件时,通过磁力对向锁止件4起作用,因此磁力件与锁止件4可以是非接触式的,其中锁止件4的磁性来源可以是自身材质,也可以是安装在定位件上的其它
磁性件。类似的,磁性件的连接方式有磁吸式安装、粘贴式、螺纹安装、卡环卡口安装、弹性夹紧安装、支撑件连接、杠杆件连接等。弹性件或磁性件的位置和数量组合方式也可有多
种,比如采用单一弹性件设置于转轴42的一侧或中间,或者采用双弹力件对称设置于转轴
42的两侧或中间等。复位结构44可以使皮带扣头使用更加方便,但复位结构44对皮带扣头
的工作来说不是必须的,在缺少此复位结构44时,通过人工拨动锁止件4也可使皮带扣头复
位到锁止状态。
[0088]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4A所示,皮带扣头还包括限位部46,限位部46设于锁止件4或基座1或侧翼3或挡板2,限位部46用于对转轴42的旋转进行限位,以使锁舌43始终朝
向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
[0089] 下面以第一方向X为左右方向,其中,基座1的第一端11在左侧,基座1的第二端12在右侧为例进行说明,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即为从第二端12到第一端11的方向。
[0090] 由于复位结构44的作用,在初始状态,锁舌43处于锁止状态,当皮带的尾端82前进至与锁舌43接触时,由于锁舌43始终朝向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即,锁舌43始终位于转
轴42的左侧,锁舌43的朝向与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一致,皮带的尾端82能推动锁舌43
克服复位结构44的作用,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增大,使得皮带的尾端
82能够顺利的前进。反之,若不设置限位部46对转轴42的旋转进行限位,让锁舌43能够转动
至转轴42的右侧时,锁舌43的朝向与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不一致,在皮带的尾端82前
进时会推动锁舌43克服复位结构44的作用,此时,锁舌43与挡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
离减小,从而对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造成阻挡,容易出现皮带的尾端82无法前进的情况。
[0091] 通过设置限位部46对转轴42的旋转进行限位,让锁舌43始终朝向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方向,可以避免出现皮带的尾端82无法前进的情况,使得皮带的尾端82能够顺利的前
进。
[0092] 限位部46的具体位置以及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限位部46可以设于锁止件4上(示例性地,如图3A和图4A所示,限位部46设于锁止件4的转轴42上),也可以设于基座
1上,还可以设于侧翼3上或挡板2上,限位部46可以是如图3A和图4A所示的凸起结构,也可
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对转轴42的旋转进行限位,让锁舌43始终朝向皮带的尾端82的前进
方向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009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图3C、图4A和图4C所示,锁止件4还包括开关控制结构45,开关控制结构45与转轴42连接,用于驱动转轴42转动。通过设置开关控制结构45,可以方便
用户通过开关控制结构45驱动转轴42转动,从而驱动锁舌43将皮带的尾端82锁止或松开于
挡板2和锁舌43之间。
[0094] 在实际应用中,开关控制结构45可以直接控制转轴42转动,也可以间接控制转轴42转动,采用直接控制方式的,通常是直接连接在转轴42上的可拨动、可转动、可拉动、可推动、可旋动或可按动的机械开关。采用间接控制方式的,一般通过设置居中件来工作,例如
插销式结构和按钮式结构等。当然,开关控制结构45对于皮带扣头的工作不是必须的,可以
通过直接拨动锁止件4的方式来改变锁扣结构的状态,但设置开关控制结构45可以改善使
用体验。
[0095] 示例性地,如图3A和图4A所示,开关控制结构45为操作手柄,操作手柄连接于转轴42背离穿设腔的一端。操作手柄是常规部件,可以让皮带扣头结构紧凑、稳定可靠。
[0096] 为了让皮带在穿戴时的锁止效果更稳定,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增加锁止件4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和/或增加皮带与挡板2之间的摩擦的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至1F
以及图3A至图3G所示,挡板2朝向基座1的端面设有防滑纹21,防滑纹21可以为条形纹、网格
纹等,只要能增加摩擦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如此,能够增加挡板2与皮带之间的摩擦,使皮带的穿戴时的锁止更稳定,且生产工艺简单。再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
2A至图2E以及图4A至图4F所示,挡板2朝向基座1的端面设有凸起22,凸起22用于分别与皮
带朝向挡板2的端面上的多个凹槽83配合,其中,多个凹槽83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凸起22
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凸起22的形状可以为梯形凸起22、半圆柱状斜形凸起
22、半方柱状斜形凸起22、半长方柱状斜形凸起22等;如此,能够增加挡板2与皮带之间的摩擦,使皮带的穿戴时的锁止更稳定。又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锁止件4表面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为条形纹、网格纹等,只要能增加摩擦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如此,能够增加锁止件4与皮带之间的摩擦,使皮带的穿戴时的锁止更稳定,且生产工艺简
单。
[0097] 当挡板2朝向基座1的端面设有凸起22时,对于锁止件4为滚轴41的实施例,滑槽31靠近基座1的第一端11的一侧与凸起22之间的距离大于皮带的厚度,滑槽31远离基座1第一
端11的一侧与凸起22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皮带的厚度;对于锁止件4包括转轴42和锁舌43
的实施例,在第一极限状态时,锁舌43与凸起2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最小,该距离小
于等于皮带的厚度;在第二极限状态时,锁舌43与凸起22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最大,
该距离大于皮带的厚度。
[0098] 在实际应用中,基座1与侧翼3之间以及侧翼3与挡板2之间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粘贴、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这样,生产流程更灵活。
[0099] 基座1与侧翼3还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能够省略基座1与侧翼3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连接工序,可以有效保障并提高基座1与侧翼3之间的连接便利性、连接一致性以及连接稳
定性。侧翼3与挡板2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能够省略侧翼3与挡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和
连接工序,可以有效保障并提高侧翼3与挡板2之间的连接便利性、连接一致性以及连接稳
定性。
[0100] 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基座1、挡板2和侧翼3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一体化铸造成型,如此,能够省略基座1与侧翼3之间以及侧翼3与挡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连接工序,可以有效保障并提高基座1与侧翼3之间以及侧翼3与挡板2之间的连接便利
性、连接一致性以及连接稳定性
[010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D至图1F、图2C至图2E、图3E至图3G以及图4D至图4F所示,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第一端11的限位件5,限位件5与侧翼3位于基座1的同一侧,限位件5上开
设有供皮带穿设的通孔。
[0102] 具体地,皮带的尾端82从侧翼3、基座1的第二端12和挡板2之间的穿设腔穿入,并从限位件5的通孔穿出,通过限位件5不仅能够对皮带的尾端82提供二次固定,还能对皮带
的尾端82提供导向,使皮带的尾端82在进入裤绊之前不容易搞错方向,同时,还能使得整个
皮带扣头更加对称和平顺。
[0103] 在一实施例中,皮带扣头还包括盖设于基座1的盖板6,盖板6位于基座1背离挡板2的一侧。在基座1上盖设盖板6,不仅可以避免灰尘落入皮带扣头内部,还能提高皮带扣头的
美观度。
[0104] 盖板6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粘贴、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设于基座1,盖板6还可以与基座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05] 在实际应用中,皮带的固定端8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粘贴、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固定于基座1的第一端11。
[010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F、图2E、图3G以及图4F所示,皮带扣头还包括设于基座1的安装板7,安装板7与盖板6间隔设置,皮带的固定端81位于安装板7和盖板6之间;安装板7开设
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固定孔图未示,盖板6朝向安装板7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孔图未
示,皮带扣头还包括紧固件9,紧固件9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皮带后固定于第二固定孔。如此,
能够通过盖板6对紧固件9进行遮挡,能够提高皮带扣头的美观度。
[0107] 安装板7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粘贴、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设于基座1,安装板7还可以与基座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0108] 具体地,紧固件9可以为螺钉、销钉、铆钉、插销、搭扣等结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可以均为螺纹孔,紧固件9为螺钉,紧固件9与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后穿过皮带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例如,当第一固
定孔为光孔,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时,紧固件9可以为螺钉,紧固件9穿过第一固定孔后穿过
皮带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还可以是,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为光孔,紧固件9可以
为销钉,紧固件9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皮带后位于第二固定孔内,紧固件9与第一固定孔和第
二固定孔均为过盈配合
[0109]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C、图1F、图2B、图2E、图3G以及图4F所示,限位件5与紧固件9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如此,在通过紧固件9将皮带的固定端81固定时,能够避免限位件5对紧固件9的安装形成阻挡,能更有利于紧固件9的安装。
[0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皮带组件,如图1E、图1F、图2D、图2E、图3G以及图4F所示,皮带组件包括皮带以及如前述的皮带扣头,皮带的固定端81固定于第一端11,皮带的尾端82能够锁止或松开于挡板2和锁止件4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皮带组件,具有上述任一实
施例中的皮带扣头,因此,具有前述的皮带扣头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