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饰缝纫用品;珠宝 / 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申请号 CN201910420861.8 申请日 2019-05-20 公开(公告)号 CN110037396B 公开(公告)日 2023-12-05
申请人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昌华;
摘要 包含活动尾止的 拉链 ,包括设置有链牙的左、右链带,分别设置在左、右链带尾端的左止件、右止件,及滑动设置在左链带上的活动尾止,左止件用于限定活动尾止不能从拉链带尾端脱离左链带;其特征在于,活动尾止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开口部,右止件包括有厚度不大于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的内侧插入部;还包括插接机构,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结合部和能够插入到第一插接结合部上的第二插接结合部,第一插接结合部和第二插接结合部分别配置在活动尾止上与右止件上,第一插接结合部与第二插接结合部用于不仅能够分离从而让右止件从活动尾止上脱离,而且能够在未分离的情况下让活动尾止与右止件之间形成插接连接。
权利要求

1.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包括设置有链牙的左、右链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链带尾端的左止件、右止件,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左链带上的活动尾止,所述左止件用于限定所述活动尾止不能从拉链带尾端脱离所述左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开口部,所述右止件包括有厚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的内侧插入部;
还包括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结合部和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上的第二插接结合部,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和第二插接结合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活动尾止上与所述右止件上,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用于不仅能够分离从而让所述右止件从所述活动尾止上脱离,而且能够在未分离的情况下让所述活动尾止与所述右止件之间形成插接连接;所述活动尾止用于当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插接连接后,让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能够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中进而让所述左、右链带的尾端能够左右并列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头,所述拉头用于能够闭或开启所述左、右链带的链牙,所述拉头布置在所述活动尾止的后方,所述拉头具有右侧开口部而且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拉头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尾止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让所述拉头也能骑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的后部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预留有让所述拉头的右侧翼片通过的通道,所述凸起用于当所述拉头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行走时,所述凸起能够让所述拉头不会从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沿左右方向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尾止上没有设置牵引拉片,而是在其外表面上设置供手着使用的凹部或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尾止配置为能够开启拉链链牙也能够闭合拉链链牙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和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分离,从而当所述活动尾止骑在所述右止件上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活动尾止能够滑离所述右止件。
7.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呈叉口槽状,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呈能够插入到叉口槽中的插销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口槽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口槽设置在所述活动尾止的前端并且所述叉口槽的槽口朝前。

说明书全文

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涉及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背景技术

[0002] 在长款衣服上往往会应用到双拉头拉链,双拉头拉链包括上拉头和下拉头,不仅能够利用上拉头从上往下让链齿解扣,还能够利用下拉头从下往上让链齿解扣,从而大大提高了衣物穿着的便捷性。本申请人于2017.12.22提出了专利号为CN201710833913.5的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公开了一种方便双头脱开的拉链,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1、右拉链带1a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100两端的上止和下止。其中所述上止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1链齿首端的左上止件2和右拉链带1a链齿首端的右上止件3,所述左上止件2和右上止件3左右对应布置。所述下止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1链齿尾端的左下止件7和右拉链带1a链齿尾端的右下止件8,所述左下止件7和右下止件8左右对应布置。在所述拉链100上设置有前后布置的并能够让链齿扣的第一拉头4和第二拉头6,所述第一拉头4上设置有拉片47,所述第二拉头6为非自锁式拉头并在其上没有设置拉片47。当所述第一拉头4向上滑动时能够让链齿锁扣,反之能够让链齿解扣。当所述第二拉头6向下滑动时能够让链齿锁扣,反之能够让链齿解扣。在拉合所述拉链前需要所述第一拉头4和所述第二拉头6并排设置在拉链的尾端,并让所述左下止件7插入到所述第一拉头4和所述第二拉头6上,从而能够通过拉动所述第一拉头4让全部链齿锁扣。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所述左下止件7的轴向长度比较长,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所述左下止件7是否已经插接到所述第二拉头6上并插接到位,如果不插接到位,则难以拉动所述第一拉头4。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改变插销方式,方便使用者判断下止件是否插接到位。本发明提出一种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包括设置有链牙的左、右链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链带尾端的左止件、右止件,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左链带上的活动尾止,所述左止件用于限定所述活动尾止不能从拉链带尾端脱离所述左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开口部,所述右止件包括有厚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的内侧插入部;还包括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结合部和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上的第二插接结合部,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和第二插接结合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活动尾止上与所述右止件上,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用于不仅能够分离从而让所述右止件从所述活动尾止上脱离,而且能够在未分离的情况下让所述活动尾止与所述右止件之间形成插接连接;所述活动尾止用于当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插接连接后,让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能够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中进而让所述左、右链带的尾端能够左右并列在一起。
[0004] 其中,所述活动尾止是能够在所述左链带上滑动的构件,其与同样设置在所述左链带上的所述左止件之间是分体式结构。
[0005] 其中,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如此所述内侧插入部能够从所述右止件的右侧侧向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中。
[0006]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和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为竖立柱,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为套环,所述套环可以插接到所述竖立柱上;又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为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叉口槽,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为插入到所述叉口槽中的插销。当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配置在所述活动尾止上时,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则配置在所述右止件上,反之亦然。
[00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08] 1.由于所述活动尾止为活动件,这样在所述活动尾止与所述右止件之间形成插接连接之前,可以让所述活动尾止在所述左止件上适当地调节位置和倾斜度,使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置于便于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插入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有利于优化所述活动尾止与所述右止件之间插接操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所述活动尾止与所述左止件之间是分体式结构,这样所述活动尾止可以独立于所述左止件制造并配置不同的材质和色彩,丰富拉链的外观效果。
[0009] 2.由于所述右止件包括有厚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的内侧插入部,当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插接连接后,让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能够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开口部中。这样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可以优先插到所述活动尾止上,改变了以往所述右止件先插入拉头后才能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的必然流程,便于使用者明确判断出所述右止件是否在所述活动尾止上插接到位。
[001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拉头,所述拉头用于能够锁闭或开启所述左、右链带的链牙,所述拉头布置在所述活动尾止的后方,所述拉头具有右侧开口部而且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拉头的右侧开口部的高度;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尾止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让所述拉头也能骑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这样,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不仅可以插接到所述活动尾止上,还可以插接到所述拉头上。
[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的后部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预留有让所述拉头的右侧翼片通过的通道,所述凸起用于当所述拉头在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行走时,所述凸起能够让所述拉头不会从所述右止件的内侧插入部上沿左右方向脱离。这样,在所述拉头在所述右止件上滑行的过程中,可以依靠所述凸起让所述左止件和右止件保持并排设置,从而能够顺利地利用所述拉头让所述左、右链带上的链牙扣合一起。
[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活动尾止上没有设置牵引拉片,而是在其外表面上设置供手着使用的凹部或凸部。这样可以简化所述活动尾止的外观,同时还可以利用所述凹部或凸部推拉所述活动尾止。
[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活动尾止配置为能够开启拉链链牙也能够闭合拉链链牙的结构。
[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和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分离,从而当所述活动尾止骑在所述右止件上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活动尾止能够滑离所述右止件。这样,所述活动尾止能够以向后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右止件分离。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与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之间的插接连接结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为竖立柱,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为开口套环,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设置在所述活动尾止上,当所述活动尾止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竖立柱穿过所述开口套环让所述活动尾止滑离所述右止件。又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为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腔口朝向前方,所述插接腔设置在所述活动尾止上,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为插臂,当所述活动尾止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插臂脱离所述插接腔让所述活动尾止滑离所述右止件。
[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呈叉口槽状,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呈能够插入到叉口槽中的插销状。
[001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叉口槽倾斜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倾斜角度来提升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插入到叉口槽中的便捷性。
[00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叉口槽设置在所述活动尾止的前端并且所述叉口槽的槽口朝前。
[0018]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拉链,特别是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上。附图说明
[0019]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 是所述活动尾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 是所述活动尾止的右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 是所述活动尾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 是所述右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 是所述右止件另一个视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 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 是所述拉头5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 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包含活动尾止4的拉链100,包括设置有链牙的左、右链带(1、1a),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链带(1、1a)尾端的左止件2、右止件3,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左链带1上的活动尾止4,所述左止件2用于限定所述活动尾止4不能从拉链带尾端脱离所述左链带1。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开口部43,所述右止件3包括有厚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的高度的内侧插入部32;还包括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结合部44和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上的第二插接结合部31,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和第二插接结合部31分别配置在所述活动尾止4上与所述右止件3上,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与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用于不仅能够分离从而让所述右止件3从所述活动尾止4上脱离,而且能够在未分离的情况下让所述活动尾止4与所述右止件3之间形成插接连接;所述活动尾止4用于当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与第二插接结合部31之间插接连接后,让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能够插入到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中进而让所述左、右链带(1、1a)的尾端能够左右并列在一起。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活动尾止4包括上、下分置的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所述右侧开口部43设置所述上盖板41和下盖板42之间,所述右侧开口部43的高度为H2。在所述上盖板41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可以采用多种的结构形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呈叉口槽状并且所述叉口槽的槽口朝前。
[003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右止件3包括有内侧插入部32,所述内侧插入部3的厚度为H1,所述内侧插入部3的厚度H1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的高度H2,在本实施方式中,H1小于H2。所述右止件3还包括有第二插接结合部31,所述内侧插入部32设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前端位置并位于所述内侧插入部32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可以采用多种的结构形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呈能够插入到叉口槽中的插销状。在所述右止件3与所述下盖板42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台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台34设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的前部位置并位于所述内侧插入部32的下侧面上。在所述第一垫台34的外侧预留有让下面将要论述到的拉头5的右侧翼片521通过的通道37。这样可以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设置得比较薄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垫台34垫起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使得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保持插接连接关系。
[0032] 把所述右止件3插接连接到所述活动尾止4上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把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上,在此过程中,所述右止件3可以抵靠在所述下盖板42上从而依靠所述下盖板42在上下方向上得到定位,进而可以很便捷、准确地把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上。然后以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与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之间插接连接结构形成支点,旋摆所述右止件3让所述内侧插入部32从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侧插到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中进而让所述左、右链带(1、1a)的尾端能够左右并列在一起。而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和第二插接结合部31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是可分离的,从而当所述活动尾止4骑在所述右止件3上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穿过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的槽口让所述活动尾止4滑离所述右止件3。这样,所述活动尾止4能够以向后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右止件3分离。进一步的所述叉口槽还可以是倾斜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倾斜角度而提升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插入到叉口槽中的便捷性。
[003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活动尾止4为活动件,这样在所述活动尾止4与所述右止件3之间形成插接连接之前,可以让所述活动尾止4在所述左止件2上适当地调节位置和倾斜角度,使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置于便于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插入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有利于优化所述活动尾止4与所述右止件3之间插接操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所述活动尾止4与所述左止件2之间是分体式结构,这样所述活动尾止4可以独立于所述左止件2制造并配置不同的材质和色彩,丰富拉链100的外观效果。其次,由于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厚度不大于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的高度,在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插入到叉口槽中后,所述内侧插入部32可以借助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与所述叉口槽的结合点为旋转支点从而从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侧插到所述活动尾止4上,此过程中可省略所述右止件3插接到所述拉头5并在所述拉头5上轴向滑行的过程,减少所述右止件3的轴向插接路程,便于使用者明确判断出所述右止件3是否在所述活动尾止4上插接到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插入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中,例如让所述内侧插入部32以所述第二插接结合部31与所述第一插接结合部44之间插接连接结构为引导滑移插入所述活动尾止4的右侧开口部43中。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所述左止件2与所述活动尾止4之间同样可以设置所述插接机构。
[0034] 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尾止4配置为能够开启拉链链牙也能够闭合拉链链牙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尾止4的上盖板41的前部与下盖板42的前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柱46,从而在所述活动尾止4上形成有Y型的第一链牙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链牙通道可以开启或闭合拉链链牙。在所述上盖板41上没有设置牵引拉片,而是在其外表面上设置供手着力使用的凸部45,这样可以简化所述活动尾止4的外观,同时还可以利用所述凸部45推拉所述活动尾止4。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有把所述凸部45替代为凹部。
[0035]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拉链100还包括拉头5,所述拉头5用于能够锁闭或开启所述左、右链带(1、1a)的链牙,所述拉头5布置在所述活动尾止4的后方。所述拉头5包括上、下分置的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在所述上板体51的前部和下板体52的前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柱53从而在所述拉头5上形成有Y型的第二链牙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链牙通道可以开启或闭合拉链链牙。在所述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延伸的侧翼片,图中只显示了右侧翼片(511、521)。在所述上板体51和下板体52之间形成右侧开口部54而且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的厚度H2不大于所述拉头5的右侧开口部54的高度H3;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尾止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让所述拉头5也能骑在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上。这样,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不仅可以从右侧插接到所述活动尾止4上,还可以从右侧插接到所述拉头5上。
[0036] 进一步的,在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的后部位置设置有凸起33,所述凸起33布置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的上侧面上。所述凸起33的外侧预留有让所述拉头5的右侧翼片511通过的通道36,所述凸起33用于当所述拉头5在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上行走时,所述凸起33能够让所述拉头5不会从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上沿左右方向脱离。这样,所述拉头5在所述右止件3上滑行的过程中,可以依靠所述凸起33让所述左止件2和右止件3保持并排设置,从而能够顺利地利用所述拉头5让所述左、右链带(1、1a)上的链牙扣合一起。在所述右止件3与所述拉头5的下板体52之间设置还有第二垫台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垫台35设置在内侧插入部32的下侧面上并位于所述内侧插入部32的后部位置,所述第一垫台34与第二垫台35在轴向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垫台34和第二垫台35的外侧预留有让所述拉头5的右侧翼片通过521的通道37。这样可以在所述内侧插入部32设置得比较薄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垫台35垫起所述凸起33,使得所述凸起33能够保持在所述拉头5的右侧翼片511内侧,从而避免所述拉头5沿横向方向移动而脱离所述右止件3的内侧插入部3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