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

申请号 CN202211011284.5 申请日 2022-08-23 公开(公告)号 CN115197007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湖北问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化极; 赵守忠; 曾庆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水 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 发酵 装置及发酵工艺,涉及 肥料 技术领域,包括发酵池及发酵池顶部的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输送皮带,且输送皮带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上料板。本发明使用时,利用铲板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平铲至输送皮带上,并且配合输送皮带上的多组上料板,最大程度的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上方,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下方,提高翻炒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1)及发酵池(1)顶部的第一移动组件(2),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底部设置有遮挡罩(5),所述遮挡罩(5)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输送皮带(10),所述驱动组件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挡圈(9),所述挡圈(9)的外侧设置有铲板(12),所述输送皮带(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上料板(11),所述连接板(8)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10)上方的配合座(13),且安装座(4)与配合座(13)之间活动安装有对称的推动组件,所述安装座(4)的内部设置有存储腔(18),所述安装座(4)的底部安装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喷洒组件,所述遮挡罩(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10)下方的转轴(16),且转轴(16)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叶片(17),所述发酵池(1)的内部安装有曝气组件(6),所述曝气组件(6)用于发酵池(1)内部发酵物的曝气, 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过渡座(19)、连通管(20)与第二喷头(21),所述过渡座(19)安装于安装座(4)的底部,且过渡座(19)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连通管(20),所述连通管(20)的输出端皆设置有第二喷头(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的顶部设置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用于存储腔(18)的添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气缸(22),所述气缸(22)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安装座(4)、配合座(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轴(25)与从动轴(23),所述主动轴(25)活动连接于遮挡罩(5)的内部,所述从动轴(23)活动连接于连接板(8)末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的末端皆开设有环槽(7),所述配合座(13)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对应的环槽(7)相滑动的滑柱(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6)包括曝气机(601)、连接管(602)与第一喷头(603),所述曝气机(601)安装于发酵池(1)的一侧,所述发酵池(1)底端内部均匀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602),所述发酵池(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连接管(602)相连通的第一喷头(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1)的底端内部开设有与连接管(602)相配合的安装腔(24),所述发酵池(1)底部开设有多组与第一喷头(603)相配合的配合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工艺,其步骤如下:
S1:将各种发酵原料与辅料皆投入至对应的定量给料机中;
S2:利用S1中的定量给料机定量将发酵原料与辅料输送至双轴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之后进行输送至发酵池中形成一定长宽高的发酵堆以待发酵;
S3:在发酵池中发酵时,利用输送皮带(10)与上料板(11)的作用,并配合铲板(12)及遮挡罩(5)完成对发酵物进行充分翻炒,与此同时,启动第二喷头(12),使其将发酵菌投入至发酵物中,配合转轴(16)及叶片(17)使得输送发酵物更加快速,其使得发酵菌与发酵物结合的更加充分,同时利用曝气组件(6)的作用,对发酵堆进行曝气处理,为发酵提供适合环境,以此循环,将发酵池(1)底部铺满,并逐级完成发酵;
S4:将S3中发酵完成的物料输送至陈化车间,以便实现不同发酵日期的发酵物料进入不同的陈化槽中进性陈化处理;
S5:将S4中陈化完成的物料输送至滚筒筛分机中进行筛分;
S6: 将S5中的完成筛分的粉状有机肥输送至料仓中,并向料仓中添加氮磷肥与微量元素,即可生产出有机肥,以待备用;
S7:将S6中的有机肥输送至电脑定量包装机构内,以完成计量、打包与入库。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施用化肥从1949年的不足0.1%到目前绝大多数作物的种植都在施用化肥,目前我国化肥总产量与施用量均占世界第一,肥料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营养成分全面,且提高氮磷的吸收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进而其中的生产工艺非常重要;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配料、混料、发酵、陈化、粉碎、添料混合、计量、打包与入库,其中在发酵时,需要不断的对发酵物进行翻炒,从而亟需一种发酵物翻炒装置。
[0003] 目前的发酵物翻炒装置,在使用时,直接利用输送皮带将发酵物由底部进行输送,从另一端落下,以此完成对发酵物逐堆翻炒,当需要提高输送效率时,通过提高输送功率,使得输送皮带的输送速度提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0004] 但是经过上述结构,不能将发酵池底端的发酵物尽数翻炒,从而造成局部发酵不充分,影响质量,且在输送至另一端时,由于输送皮带输送速度的提高,从而极其容易造成发酵物飞离发酵池,造成材料损失,且需要人工清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成本,且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发酵池底端的发酵物尽数翻炒,从而造成局部发酵不充分,影响质量,且在输送至另一端时,由于输送皮带输送速度的提高,从而极其容易造成发酵物飞离发酵池,造成材料损失,且需要人工清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成本,且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包括发酵池及发酵池顶部的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输送皮带,,所述驱动组件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外侧设置有铲板,所述输送皮带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上料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上方的配合座,且安装座与配合座之间活动安装有对称的推动组件,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存储腔,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安装有与存储腔相连通的喷洒组件,所述遮挡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下方的转轴,且转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叶片,所述发酵池的内部安装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发酵池内部发酵物的曝气。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铲板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平铲至输送皮带上,并且配合输送皮带上的多组上料板,最大程度的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上方,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下方,提高翻炒效率;利用遮挡罩的作用,可以将由输送皮带输送至顶部的发酵物,集中下落,避免飞溅至其它处,造成浪费,且使得发酵物翻炒后成堆更加快速,进而提高设备的整体的工作效率;配合叶片,使其发酵物与发酵菌混合的更加充分。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与存储腔相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用于存储腔的添料。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料管的作用,便于向存储腔中添加物料,以便保证喷洒组件的使用,更好的完成任务。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安装座、配合座相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的作用,便于为设备提高动,以便完成任务。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过渡座、连通管与第二喷头,所述过渡座安装于安装座的底部,且过渡座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存储腔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皆设置有第二喷头。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将存储腔内部的发酵菌喷洒出来,以便后续工作。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轴与从动轴,所述主动轴活动连接于遮挡罩的内部,所述从动轴活动连接于连接板末端之间。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作用,便于支撑输送皮带,使其更加稳定的运行。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末端皆开设有环槽,所述配合座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对应的环槽相滑动的滑柱。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连接板翻转时,更加稳定与准确。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机、连接管与第一喷头,所述曝气机安装于发酵池的一侧,所述发酵池底端内部均匀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发酵池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一喷头。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为发酵物创造合适的环境,以便更好的完成发酵。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池的底端内部开设有与连接管相配合的安装腔,所述发酵池底部开设有多组与第一喷头相配合的配合槽。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连接管进行布置,以便完成任务。
[0022] 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工艺,其步骤如下:
[0023] S1:将各种发酵原料与辅料皆投入至对应的定量给料机中;
[0024] S2:利用S1中的定量给料机定量将发酵原料与辅料输送至双轴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之后进行输送至发酵池中形成一定长宽高的发酵堆以待发酵;
[0025] S3:在发酵池中发酵时,利用输送皮带与上料板的作用,并配合铲板及遮挡罩完成对发酵物进行充分翻炒,与此同时,启动第二喷头,使其将发酵菌投入至发酵物中,配合转轴及叶片使得输送发酵物更加快速,其使得发酵菌与发酵物结合的更加充分,同时利用曝气组件的作用,对发酵堆进行曝气处理,为发酵提供适合环境,以此循环,将发酵池底部铺满,并逐级完成发酵;
[0026] S4:将S3中发酵完成的物料输送至陈化车间,以便实现不同发酵日期的发酵物料进入不同的陈化槽中进性陈化处理;
[0027] S5:将S4中陈化完成的物料输送至滚筒筛分机中进行筛分;
[0028] S6:将S5中的完成筛分的粉状有机肥输送至料仓中,并向料仓中添加氮磷钾肥与微量元素,即可生产出有机肥,以待备用;
[0029] S7:将S6中的有机肥输送至电脑定量包装机构内,以完成计量、打包与入库。
[0030]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 1、本发明使用时,利用铲板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平铲至输送皮带上,并且配合输送皮带上的多组上料板,最大程度的将发酵池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上方,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下方,提高翻炒效率。
[0032] 2、本发明再利用遮挡罩的作用,可以将由输送皮带输送至顶部的发酵物,集中下落,避免飞溅至其它处,造成浪费,且使得发酵物翻炒后成堆更加快速,进而提高设备的整体的工作效率。
[0033] 3、本发明在输送的过程中,同时启动第二喷头,使其将存储腔中的发酵菌喷洒出来,并与发酵物沿着遮挡罩内壁下滑,进而打在叶片上,使叶片绕着转轴进行旋转,以此使发酵物与发酵菌结合的更加充分,以便后续发酵的更加完好。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另一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39] 图6为本发明发酵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1、发酵池;2、第一移动组件;3、第二移动组件;4、安装座;5、遮挡罩;6、曝气组件;601、曝气机;602、连接管;603、第一喷头;7、环槽;8、连接板;9、挡圈;10、输送皮带;11、上料板;12、铲板;13、配合座;14、挡板;15、滑柱;16、转轴;17、叶片;18、存储腔;19、过渡座;20、连通管;21、第二喷头;22、气缸;23、从动轴;24、安装腔;25、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2]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3] 一种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工艺,如图1‑6所示,包括发酵池1及发酵池1顶部的第一移动组件2,第一移动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3,第二移动组件3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座4,便于移动安装座4的位置,以便配合完成后续工作,安装座4的底部设置有遮挡罩5,遮挡罩5的外侧皆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连接板8,利用遮挡罩5的作用,可以将由输送皮带10输送至顶部的发酵物,集中下落,避免飞溅至其它处,造成浪费,且使得发酵物翻炒后成堆更加快速,进而提高设备的整体的工作效率,连接板8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输送皮带10,驱动组件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挡圈9,挡圈9的外侧设置有铲板12,利用铲板12将发酵池1底部的发酵物平铲至输送皮带10上,输送皮带10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上料板11,配合输送皮带10上的多组上料板11,最大程度的将发酵池1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上方,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下方,提高翻炒效率,连接板8的外侧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10上方的配合座13,且安装座4与配合座13之间活动安装有对称的推动组件,安装座4的内部设置有存储腔18,安装座4的底部安装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喷洒组件,遮挡罩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输送皮带10下方的转轴16,且转轴16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叶片17,配合叶片
17,使其发酵物与发酵菌混合的更加充分,发酵池1的内部安装有曝气组件6,曝气组件6用于发酵池1内部发酵物的曝气,为发酵物提供合适位置。
[0044] 请参阅图3与图4,安装座4的顶部设置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进料管,进料管用于存储腔18的添料,利用进料管的作用,便于向存储腔18中添加物料,以便保证喷洒组件的使用,更好的完成任务。
[0045] 请参阅图3,推动组件包括气缸22,气缸22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安装座4、配合座13相连接,利用气缸22的作用,便于为设备提高动力,以便完成任务。
[0046] 请参阅图3与图4,喷洒组件包括过渡座19、连通管20与第二喷头21,过渡座19安装于安装座4的底部,且过渡座19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存储腔18相连通的连通管20,连通管20的输出端皆设置有第二喷头21,以便于将存储腔18内部的发酵菌喷洒出来,以便后续工作。
[0047] 请参阅图4与图5,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轴25与从动轴23,主动轴25活动连接于遮挡罩5的内部,从动轴23活动连接于连接板8末端之间,利用主动轴25与从动轴23的作用,便于支撑输送皮带10,使其更加稳定的运行。
[0048] 请参阅图2与图3,安装座4的末端皆开设有环槽7,配合座13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对应的环槽7相滑动的滑柱15,便于在连接板8翻转时,更加稳定与准确。
[0049] 请参阅图6,曝气组件6包括曝气机601、连接管602与第一喷头603,曝气机601安装于发酵池1的一侧,发酵池1底端内部均匀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602,发酵池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与连接管602相连通的第一喷头603,便于为发酵物创造合适的环境,以便更好的完成发酵。
[0050] 请参阅图6,发酵池1的底端内部开设有与连接管602相配合的安装腔24,发酵池1底部开设有多组与第一喷头603相配合的配合槽,便于对连接管602进行布置,以便完成任务。
[0051] 请参阅图3,配合座13的一侧设置有挡板14,以便于在输送发酵物时,避免向四周飞溅,以便保证设备周边的整洁。
[005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其发酵工艺为:
[0053] S1:将各种发酵原料与辅料皆投入至对应的定量给料机中;
[0054] S2:利用S1中的定量给料机定量将发酵原料与辅料输送至双轴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之后进行输送至发酵池中形成一定长宽高的发酵堆以待发酵;
[0055] S3:在发酵池中发酵时,利用外界的输送装置,将发酵物输送至发酵池1中,呈一定长宽高堆放,同时启动曝气组件6,具体为启动曝气机601,使其沿着连接管602输送高温气体,最后后多组第一喷头603喷出,完成对发酵物曝气处理,为发酵物充分发酵提供发酵环境;
[0056] 一段时间后,利用第一移动组件2的作用,带动安装座4移动至该发酵堆的一端,并推至安全距离,之后利用第二移动组件3的作用,将安装座4移动至发酵池1内部一侧,之后启动对称气缸22,使其带动配合座13绕着连接板8的一端旋转,进而将输送皮带10绕着主动轴25进行转动,直至铲板12与发酵池1底部接触后,停止气缸22运行,同时再利用第一移动组件2,使铲板12扎入至该发酵堆底部,与此同时,启动外界的驱动装置,使其带动主动轴25进行旋转,配合从动轴23将输送皮带10带动输送,配合上料板11,且第一移动组件2不断工作,使得安装座4缓慢的沿着发酵池1顶部的移动导轨进行移动,从而大程度的将发酵池1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上方,底部的发酵物翻铲至下方,提高翻炒效率;
[0057] 在输送的过程中,同时启动第二喷头21,使其将存储腔18中的发酵菌沿着连通管20喷洒出,并且打在遮挡罩5内壁上,与此同时,发酵物在输送皮带10的作用下,也同样飞洒至遮挡罩5上,从而与发酵菌接触混合,并一同下落;
[0058] 在下落的过程中,大多在发酵物与发酵菌会打在靠近遮挡罩5一侧的叶片17上,进而使得叶片17绕着转轴16进行旋转,一方面提高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受重力作用,粘连在输送皮带10上的发酵物下落,并落入至靠近输送皮带10一端的叶片17顶部,配合其旋转,从而将其输送至转轴16的上方,与发酵菌充分接触,最后沿着遮挡罩5内壁下落,整体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59] S4:将S3中发酵完成的物料输送至陈化车间,以便实现不同发酵日期的发酵物料进入不同的陈化槽中进性陈化处理;
[0060] S5:将S4中陈化完成的物料输送至滚筒筛分机中进行筛分;
[0061] S6:将S5中的完成筛分的粉状有机肥输送至料仓中,并向料仓中添加氮磷钾肥与微量元素,即可生产出有机肥,以待备用;
[0062] S7:将S6中的有机肥输送至电脑定量包装机构内,以完成计量、打包与入库。
[006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