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834217.8 申请日 2023-12-28 公开(公告)号 CN117837329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9
申请人 福建农科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州市农科沃土生态草业产业研究院; 发明人 钟茗海; 张师荣; 曾梦滢; 张礼华; 谢勇; 魏晓琼; 黄文增; 张伟达; 陈得盛; 黄俊明; 杨有泉; 詹杰; 应朝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稻油 轮作 秸秆还田改良 土壤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水 稻收割完后将水稻秸秆还田,将水稻秸秆铺设在收割完水稻的田地上,往水稻秸秆上洒入秸秆腐熟剂;(2)通过打田将秸秆翻入土中,种植油菜;(3)待油菜成熟收割后,将油菜秸秆直接粉粹翻耕;(4)25天后,在田中撒入 生物 肥料 ,将田再次翻耕、平整,翻耕完毕后加水,插入水稻秧苗;(5)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并将水稻秸秆还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1)~(4),进行水稻‑油菜循环轮作。本发明通过水稻和油菜的轮作种植,并将水稻和油菜的秸秆还田,改善缺磷、 钾 土壤的水稻产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收割完后将水稻秸秆还田,将水稻秸秆铺设在收割完水稻的田地上,水稻秸秆吸饱田间水后,往水稻秸秆上洒入秸秆腐熟剂,其中,所述秸秆腐熟剂为将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混合,加入2倍体积的水中,加入少许葡萄糖,室温下放置2h制得;
(2)通过打田将秸秆翻入土中,种植油菜;
(3)待油菜成熟收割后,将油菜秸秆直接粉粹翻耕;
(4)25天后,在田中撒入生物肥料,将田再次翻耕、平整,翻耕完毕后加水,插入水稻秧苗;其中,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2‑17份、鸡粪15‑24份、海藻精
4‑9份、酒糟渣2‑6份和豆渣1‑3份;
(5)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并将水稻秸秆还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1)~(4),进行水稻‑油菜循环轮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的重量比为1‑3:1: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秸秆腐熟剂的洒入量为4‑4.5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2
(3)还包括: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将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匀撒在地表,每hm 增施尿素
2
60kg,调节秸秆C/N比,每hm施用秸秆腐熟剂30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翻耕深度为19cm,深耕稳定性≥8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的重量比为2: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5份、鸡粪22份、海藻精7份、酒糟渣5份和豆渣2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料撒入量为73‑84kg/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收割的留茬高度为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翻耕的深度为20~30cm。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种植大国之一,水稻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种植面积,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稻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中国的水稻种植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的亚热带地区。土壤是限制水稻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土壤缺磷、地区是造成水稻僵苗的原因之一,影响水稻的全期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比如西南地区的南、贵州等省份,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土壤中的磷、钾含量相对较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土壤一般以酸性和酸性偏重,而酸性土壤对磷、钾的吸收利用能较差。而富磷、钾肥料喷施后部分磷、钾肥会残留在土壤中,很难被水稻吸收利用,此外,磷、钾肥喷施不能完全均匀一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通过水稻和油菜的轮作种植,并将水稻和油菜的秸秆还田,改善磷、钾缺磷、钾土壤的水稻产量。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水稻收割完后将水稻秸秆还田,将水稻秸秆铺设在收割完水稻的田地上,水稻秸秆吸饱田间水后,往水稻秸秆上洒入秸秆腐熟剂,其中,所述秸秆腐熟剂为将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混合,加入2倍体积的水中,加入少许葡萄糖,室温下放置2h制得;
[0007] (2)通过打田将秸秆翻入土中,种植油菜;
[0008] (3)待油菜成熟收割后,将油菜秸秆直接粉粹翻耕;
[0009] (4)25天后,在田中撒入生物肥料,将田再次翻耕、平整,翻耕完毕后加水,插入水稻秧苗;其中,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2‑17份、鸡粪15‑24份、海藻精4‑9份、酒糟渣2‑6份和豆渣1‑3份;
[0010] (5)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并将水稻秸秆还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1)~(4),进行水稻‑油菜循环轮作。
[0011] 本发明通过将水稻和油菜轮作,并将秸秆还田,通过向田地里的秸秆表面喷洒秸秆腐熟剂,翻耕入土,进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底肥,同时在水稻和油菜之间施加生物肥料,相互协同发挥作用。
[0012] 本发明将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机收油菜时,使割茬以上部分秸秆及植物组织得到切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采用秸秆还田机对地表秸秆进行二次粉碎,粉碎后残存秸秆及植物组织长度≤10cm,并均匀抛撒于地表,粉碎长度合格率大于90%,以利于秸秆旋耕机进行旋埋、填压作业。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留茬高度为13c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还包括: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将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匀2 2
撒在地表,每hm增施尿素60kg,调节秸秆C/N比,每hm施用秸秆腐熟剂30kg。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翻耕深度为19cm,深耕稳定性≥85%。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的重量比为1‑3:1:2‑4。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秸秆腐熟剂的洒入量为4‑4.5kg/亩。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料撒入量为73‑84kg/亩。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5份、鸡粪22份、海藻精7份、酒糟渣5份和豆渣2份。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收割的留茬高度为15cm。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水稻秸秆还田前,先将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匀撒在田2 2
面,每hm增施尿素55kg,调节秸秆C/N比,每hm施用秸秆腐熟剂45kg。
[0021]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特定的生物肥料,鸡粪、海藻精、酒糟渣中都含有丰富的磷、钾,可以为土壤提供磷、钾来源,并且本发明的添加方式和在油菜秸秆有机肥撒在田地表面后翻耕;25天后,在田中撒入生物肥料,在播种水稻,可以降低由于土壤磷、钾缺磷、钾造成水稻的僵苗现象。发明人还意外发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添加生物肥料后,提高了稻米硒含量。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富硒稻米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富含硒元素,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猜测是本发明添加的生物肥料和土壤中的菌种协同作用,提高了水稻对水稻吸收利用。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翻耕的深度为20~30cm。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4]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通过水稻和油菜的轮作种植,并将水稻和油菜的秸秆还田,改善磷、钾缺磷、钾土壤的水稻产量。
[0025] 本发明通过将水稻和油菜轮作,并将秸秆还田,通过向田地里的秸秆表面喷洒秸秆腐熟剂,翻耕入土,进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底肥,同时在水稻和油菜之间施加生物肥料,相互协同发挥作用,可以同时提高了水稻和油菜的产量。
[0026]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特定的生物肥料,鸡粪、海藻精、酒糟渣中都含有丰富的磷、钾,可以为土壤提供磷、钾来源,并且本发明的添加方式和在油菜秸秆有机肥撒在田地表面后翻耕;25天后,在田中撒入生物肥料,在播种水稻,可以降低由于土壤磷、钾缺磷、钾造成水稻的僵苗现象。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添加生物肥料后,提高了稻米硒含量。
[0027] 本发明将水稻和油菜的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壤,提升了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同时还提高了大米中硒含量,提升了稻米的食用价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0028] 本发明的稻油秸秆还田处理能有效提高耕层土壤中磷、钾、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秸油秆还田对20~40cm土层的磷、钾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秸秆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积累趋势。同时本发明的秸油秆还田都降低了耕层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本发明中的部分原料购自以下厂家,其他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0031] 里氏木霉菌(Trichoderma reesei):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191536。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2] 哈茨木酶(Trichoderma harzianum):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341630。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3] 烟曲酶(Aspergillus fumigatus):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340016。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4]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144807。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186380。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北纳微生物及细胞资源保藏中心,保藏号:BNCC109047。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0037] 实施例1
[003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稻油轮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水稻收割完后将水稻秸秆还田,将水稻秸秆铺设在收割完水稻的田地上,水稻秸秆吸饱田间水后,往水稻秸秆上洒入秸秆腐熟剂,其中,所述秸秆腐熟剂为将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混合,加入2倍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总体积的水中,加入0.2倍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总质量的葡萄糖,室温下放置2h制得;
[0040] (2)通过打田将秸秆翻入土中,种植油菜;
[0041] (3)待油菜成熟收割后,将油菜秸秆直接粉粹翻耕;
[0042] (4)25天后,在田中撒入生物肥料,将田再次翻耕、平整,翻耕完毕后加水,插入水稻秧苗;其中,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5份、鸡粪22份、海藻精7份、酒糟渣5份和豆渣2份;
[0043] (5)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并将水稻秸秆还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1)~(4),进行水稻‑油菜循环轮作。
[0044] 所述步骤(1)中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烟曲酶的重量比为2:1:3。
[0045] 所述步骤(1)中秸秆腐熟剂的洒入量为4.2kg/亩。
[0046] 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料撒入量为80kg/亩。
[0047] 所述步骤(4)中翻耕的深度为25cm。
[0048] 对比例1
[0049]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所述秸秆腐熟剂为将枯草芽孢杆菌2重量份、绿色木霉6重量份、黑曲霉3重量份混合,加入2倍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总体积的水中,加入0.2倍里氏木霉菌、哈茨木酶和烟曲酶总质量的葡萄糖,室温下放置2h制得。
[0050] 对比例2
[005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所述生物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腐殖酸14份、猪粪16份、锌肥10份(购自安徽博瑞农化有限公司,硫酸锌)、木薯渣4份和豆渣2份;
[0052] 对比例3
[005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当地农户传统种植方法。
[0054] 性能测试
[0055] 试验地位于湖南衡阳某土壤低磷、钾的一个大区域,平均划分为20个小区域,每种种植方式有5个小区域,随机选择小区域分别按照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方式种植,具体为:当地水稻收割完毕后,接着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油菜、水稻的种植,一个循环后,统计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种植收获的水稻和油菜粒籽产量,具体收获情况见表1。同时将水稻收割时采集稻谷样品送检测机构检测稻米硒含量。
[0056] 表1性能测试结果
[0057]
[0058] 本发明将水稻和油菜的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壤,提升了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同时还提高了大米中硒含量,提升了稻米的食用价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0059]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