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肥料;肥料制造 / 不包含在C05B、C05C小类中的无机肥料;产生二氧化碳的肥料 / 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033310.3 申请日 2021-01-12 公开(公告)号 CN112806360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4
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王士林; 李澧; 唐玉新; 吕晓兰; 李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蔬菜 种子 丸粒化技术领域,提供了可防治根结 线虫 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包括粘结剂和填料,所述粘结剂为 吸附 有阿维菌素的 生物 质 基多孔材料,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本发明通过对辣椒这种扁平种子的丸粒化加工制备为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球形种子,便于辣椒种子的机械化精量 播种 ,大大提高了辣椒的播种效率,并可减少种子用量,辣椒种子发芽后可有效对其根部根结线虫进行持效防控,丸粒化加工填料中加入和崩解剂、微肥和ph调节剂,能够促进丸粒化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提高 幼苗 品质和产量。
权利要求

1.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包括粘结剂和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吸附有阿维菌素的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所述填料为高岭土、凹凸棒土、白黏土、海泡石、藻土的两种或多种与改性滑石粉、生物质多孔的混合物,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10%的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5%的硫酸铵和酸;
所述改性滑石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醇和硅酸酯偶联剂按照(1‑3):
(0.5‑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4‑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
混合桶在转速为700‑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0.5‑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1500‑2000r/min,反应20‑
30min,即得;
所述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2):(1‑2):10:(1‑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200‑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1‑3h,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
步骤2: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
步骤3: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
步骤4: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添加填料的量为种子质量的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阿维菌素的含量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含有1‑2%的酰胺基纤维素或2‑4%的酯基纤维素或1‑2%的基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去离子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100‑200 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椒种子、粘结剂溶液、填料的质量体积比(g:ml:g)为(2‑5):(4‑10):(20‑5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椒种子、粘结剂溶液、填料的质量体积比(g:ml:g)为4:8:40。

说明书全文

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子丸粒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小颗粒种子表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包衣材料,在不改变原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形成一定大小和强度的种子颗粒,以增加种子质量和体积,便于机械化精量播种,还使得种子运输方便、便于贮藏,播种后丸粒外壳能适时裂开,并为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同时,在丸粒化包衣过程中,可通过将包衣材料与肥料农药等成分进行混配,确保种子在萌发和幼苗阶段的营养充分并具有病虫防护的功能。
[0003] 但是现有的蔬菜种子丸粒化制备方法中,难以用于辣椒这种扁平型种子的丸粒化加工,且现有的辣椒丸粒化种子在播种时不具备对辣椒根线虫进行防治的功能,辣椒根结线虫只能通过深翻土壤或在辣椒移栽前,全田撒施杀线虫药剂进行防治,增加了劳动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包括粘结剂和填料,所述粘结剂为吸附有阿维菌素的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所述填料为高岭土、凹凸棒土、白黏土、海泡石、藻土的两种或多种与改性滑石粉、生物质多孔的混合物,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10%的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5%的硫酸铵和酸。
[0007] 所述改性滑石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醇和硅酸酯偶联剂按照(1‑3):(0.5‑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 4‑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
混合桶在转速为 700‑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0.5‑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1500‑2000r/min,反应20‑30min,即得。
[0008] 所述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2):(1‑2): 10:(1‑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200‑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1‑3h,即得。
[0009] 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步骤1: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
[0011] 步骤2: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
[0012] 步骤3: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
[0013] 步骤4: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14]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添加填料的量为种子质量的3%;所述步骤4中喷施警戒色为喷洒染色剂溶液;所述粘结剂溶液中阿维菌素的含量为1‑3%;所述粘结剂溶液中含有1‑2%的酰胺基纤维素或2‑4%的酯基纤维素或1‑2%的基纤维素。
[0015] 所述粘结剂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去离子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100‑200 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16] 所述辣椒种子、粘结剂溶液、填料的质量体积比(g:ml:g)为 (2‑5):(4‑10):(20‑50)。
[0017] 本发明通过对辣椒这种扁平种子的丸粒化加工制备为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球形种子,便于辣椒种子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大大提高了辣椒的播种效率,并可减少种子用量。同时采用生物质基多孔材料作为粘结剂,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对阿维菌素产生有效吸附,辣椒种子发芽后可有效对其根部根结线虫进行持效防控,丸粒化加工填料中加入和崩解剂、微肥和ph调节剂,能够促进丸粒化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幼苗品质和产量。
[0018] 将改性滑石粉和生物质多孔碳作为填料的基材,表面改性后的改性滑石粉吸附更佳,添加在填料中,增加填料中使得各组分的相互粘合力,使得填料能够有效的包裹在辣椒种子的外壁,保证辣椒种子的丸粒完整不分散。
[0019] 在填料中添加以菜籽油渣为主料制备所得的生物质多孔碳,生物质多孔碳中含有大量的碳和植物营养物质、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含有较多的含活性基团,填在填料中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而且对碳氮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施加于土壤中,可提高土壤对种子生长时碳、氮元素的供给,提高辣椒种子的存活率。
[0020] 本发明基于淀粉、纤维素等分子链上分布有大量的羟基,可以通过酯化、醚化和接枝共聚等反应在其分子链上可控构建多孔生物质材料表面基团,可有效改善生物质分子对阿维菌素的吸附的亲和性
[0021] 本发明中向填料中加入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以增加丸粒种子播种后的崩解性能,促进种子萌发效果。同时向填料中添加硫酸铵和硼酸,其一方面可作为种子萌发的微肥,提高辣椒幼苗的品质以增加产量,同时起到ph调节作用,能够抑菌且促进辣椒种子的萌发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小颗粒种子表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包衣材料,在不改变原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形成一定大小和强度的种子颗粒,以增加种子质量和体积,便于机械化精量播种,还使得种子运输方便、便于贮藏,播种后丸粒外壳能适时裂开,并为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同时,在丸粒化包衣过程中,可通过将包衣材料与肥料和农药等成分进行混配,确保种子在萌发和幼苗阶段的营养充分并具有病虫防护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蔬菜种子丸粒化制备方法中,难以用于辣椒这种扁平型种子的丸粒化加工,且现有的辣椒丸粒化种子在播种时不具备对辣椒根线虫进行防治的功能,辣椒根结线虫只能通过深翻土壤或在辣椒移栽前,全田撒施杀线虫药剂进行防治,增加了劳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丸粒化包衣制备过程中加入吸附有阿维菌素的生物质材料,实现辣椒丸粒种子的载药,通过生物质材料对阿维菌素的吸附和释放效应,实现阿维菌素的缓慢释放,达到这辣椒生长周期内对其根际根结线虫的长效防控。
[002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包括粘结剂和填料,所述粘结剂为吸附有阿维菌素的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所述填料为高岭土、凹凸棒土、白黏土、海泡石、硅藻土的两种或多种与改性滑石粉、生物质多孔碳的混合物,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10%的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填料中添加有重量比为1%‑5%的硫酸铵和硼酸。
[0025] 本发明中,采用生物质基多孔材料作为粘结剂,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对阿维菌素产生有效吸附,辣椒种子发芽后可有效对其根部根结线虫进行持效防控。
[0026] 本发明中,基于淀粉、纤维素等分子链上分布有大量的羟基,可以通过酯化、醚化和接枝共聚等反应在其分子链上可控构建多孔生物质材料表面基团,可有效改善生物质分子对阿维菌素的吸附的亲和性。
[0027] 本发明中,向填料中加入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以增加丸粒种子播种后的崩解性能,促进种子萌发效果。同时向填料中添加硫酸铵和硼酸,其一方面可作为种子萌发的微肥,提高辣椒幼苗的品质以增加产量,同时起到ph调节作用,能够抑菌且促进辣椒种子的萌发率。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实施例所提及的具体实施方法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列举解释,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实施例1
[0030]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1:0.5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4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7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0.5%,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3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1500r/min,反应2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31]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1:10:1;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2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1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32]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1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33]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1%酰胺基纤维素和1%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400ml;
[0034]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50%,生物质多孔碳15%,高岭土10%,凹凸棒土10%,膨润土10%,硼酸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2kg;
[0035]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36] 实施例2
[0037]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38]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39]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40]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3%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400ml;
[0041]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50%,生物质多孔碳2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
2kg;
[0042]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43] 实施例3
[0044]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2:1.5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5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75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1%,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5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1750r/min,反应25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45]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5:1.5:10:1.5;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
35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2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46]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47] 称取辣椒种子5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2%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1000ml;
[0048]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膨润土40%,改性滑石粉20%,生物质多孔碳10%,高岭土10%,海泡石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2%,硼酸3%;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5kg;
[0049]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50] 实施例4
[0051]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52]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53]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54] 称取辣椒种子500g;配制含有4%酰胺基纤维素和2%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1000ml;
[0055]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膨润土20%,改性滑石粉25%,生物质多孔碳15%,硅藻土10%,海泡石10%,羧甲基淀粉钠10%,硫酸铵5%,硼酸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5kg;
[0056]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57] 实施例5
[0058]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59]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60]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61]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1%酰胺基纤维素和2.5%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400ml;
[0062]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30%,生物质多孔碳20%,白黏土20%,凹凸棒土10%,膨润土15%,硼酸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2kg;
[0063]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64] 实施例6
[0065]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66]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67]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68] 称取辣椒种子4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3%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800ml;
[0069]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40%,生物质多孔碳20%,高岭土15%,凹凸棒土15%,膨润土5%,硼酸2%,硫酸铵3%;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4kg;
[0070]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71] 将以上实施例1‑6丸粒化加工所制得辣椒种子播种于根结线虫发病严重(发病指数大于5)的大棚,在同等水肥和气候条件下,观察各实施例辣椒种子的出苗率,根据《农药田间药效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根部线虫病》调查清棵时辣椒植株根结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并将辣椒裸种作为对照组。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
[0072] 表1
[0073]测试项目 出苗率(%) 根结指数(%) 防效(%)
实施例1 90.2 16.4 16.8
实施例2 93.8 7.8 60.4
实施例3 96.4 13.1 33.5
实施例4 93.3 11.5 41.6
实施例5 92.2 10.3 47.7
实施例6 93.1 9.2 53.3
辣椒裸种 94.5 19.7 ‑‑
[0074] 综上,从表1可知,相比于辣椒裸种播种的结果,本发明的实施例1‑6制备所得的辣椒种子丸粒化加工组分可促进辣椒植株发芽率,同时粘结剂所吸附的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的防治具有显著作用,防治效果优良。其中实施例2的出苗率和防治效果均优良,该实施例中辣椒种子、粘结剂溶液、填料的质量体积比(g:ml:g)为2:4:20,其中粘结剂溶液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3%阿维菌素;填料包括如下重量比的组分:改性滑石粉50%,生物质多孔碳2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
[0075] 进一步,本发明还对该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中工艺条件作了系统研究,以下仅对工艺条件改变对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效果影响显著的试验方案进行说明,均以实施例2的工艺条件作为基础,具体见对比例1‑4:
[0076] 对比例1
[0077]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78]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79]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的粘结剂溶液;
[0080]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的粘结剂溶液 400ml;
[0081]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50%,生物质多孔碳2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
2kg;
[0082]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83] 对比例2
[0084]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各组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碳酸钠的重量比为2:2:10:2;将淀粉、甘油、菜籽油渣和碳酸钠充分混合、干燥后粉碎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500℃的氮气分为中炭化处理 3h,即得生物质多孔碳;
[0085]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86]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3%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400ml;
[0087]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滑石粉50%,生物质多孔碳 2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2kg;
[0088]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89] 对比例3
[0090] 将乙醇和硅铝酸酯偶联剂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备改性剂;将平均粒径为6μm的片状滑石粉烘干后放入混合桶内;混合桶在转速为800r/min的低速转速下,分三次向滑石粉中滴入改性剂,改性剂的滴入量为混合桶内滑石粉质量的2%,改性剂三次的滴入量分别为 55%、30%、15%,每次滴入操作的间隔时间为8min;改性剂滴加完成后调整混合桶转速为
2000r/min,反应3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
[0091]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溶液加热至40摄氏度,在搅拌转速为200r/min条件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阿维菌素原药,待阿维菌素原药添加完成后,在该搅拌转速下继续搅拌60min 使粘结材料充分吸附阿维菌素,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且含有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
[0092]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和3%阿维菌素的粘结剂溶液400ml;
[0093]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改性滑石粉7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2kg;
[0094]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095] 对比例4
[0096] 基于去离子水配制指定质量浓度的粘结剂溶液,待粘结剂溶液配制好以后过滤去处杂质,经过滤后得到稳定透明状的粘结剂溶液;
[0097] 称取辣椒种子200g;配制含有2%酰胺基纤维素的粘结剂溶液 400ml;
[0098] 按照如下重量比称取填料各组分:滑石粉70%,高岭土10%,白黏土10%,羧甲基淀粉钠5%,硫酸铵5%;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得到填料;称取填料2kg;
[0099] 向转釜内放入精选辣椒种子,开启转釜旋转开关,通过调整转釜的倾斜角度和转速使辣椒种子在转釜内能够进行周而复始的翻转运动;向转釜内翻滚运动的辣椒种子上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然后加入为种子质量的3%的填料,使其在转釜内旋转一定时间对种子表面进行初步包裹;转釜空转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喷施粘结剂溶液使其表面湿润,进而继续添加为种子质量的3%填料,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辣椒种子丸粒至设定尺寸大小;在丸粒种子表面喷施警戒色,直至喷完警戒色的辣椒种子着色均匀后从转釜内取出,将丸粒后的辣椒种子烘干后密封保存。
[0100] 将以上对比例1‑4丸粒化加工所制得辣椒种子播种于根结线虫发病严重(发病指数大于5)的大棚,在同等水肥和气候条件下,观察各实施例辣椒种子的出苗率,根据《农药田间药效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根部线虫病》调查清棵时辣椒植株根结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并将辣椒裸种作为对照组。测试结果见表2所示:
[0101] 表2
[0102] 测试项目 出苗率(%) 根结指数(%) 防效(%)对比例1 91.1 18.9 12.4
对比例2 86.4 8.1 55.8
对比例3 88.1 7.9 56.5
对比例4 84.3 19.3 10.9
[0103] 综上,从表2可知,对比例1‑4制备所得的辣椒种子丸粒化加工组分低于辣椒植株的发芽率和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均不佳。其中对比例1中配方中粘结剂没有放置阿维菌素,不具备防治根结线虫的功能,因此制备所得的丸粒化辣椒种子根结指数高;对比例2中配方将改性滑石粉替换为普通滑石粉,导致丸粒化辣椒种子出苗率降低;对比例3配方填料中没有设置生物质多孔碳,导致丸粒化辣椒种子的出苗率降低;对比例4配方中没有添加阿维菌素、生物质多孔碳,且将改性滑石粉替换为普通滑石粉,导致丸粒化辣椒种子的出苗率降低、根结指数增加。
[0104]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出的可防治根结线虫的辣椒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辣椒这种扁平种子的丸粒化加工制备为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球形种子,便于辣椒种子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大大提高了辣椒的播种效率,并可减少种子用量。同时采用生物质基多孔材料作为粘结剂,其微球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对阿维菌素产生有效吸附,辣椒种子发芽后可有效对其根部根结线虫进行持效防控,丸粒化加工填料中加入和崩解剂、微肥和ph调节剂,能够促进丸粒化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幼苗品质和产量。
[0105] 本发明基于淀粉、纤维素等分子链上分布有大量的羟基,可以通过酯化、醚化和接枝共聚等反应在其分子链上可控构建多孔生物质材料表面基团,可有效改善生物质分子对阿维菌素的吸附的亲和性。
[0106] 本发明中向填料中加入膨润土或羧甲基淀粉钠,以增加丸粒种子播种后的崩解性能,促进种子萌发效果。同时向填料中添加硫酸铵和硼酸,其一方面可作为种子萌发的微肥,提高辣椒幼苗的品质以增加产量,同时起到ph调节作用,能够抑菌且促进辣椒种子的萌发率。
[010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