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肥料;肥料制造 /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盐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80698.0 申请日 2024-03-12 公开(公告)号 CN11786575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内蒙古阿尔格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新年; 段鹏程; 任恒; 吴庆华; 赵妤佳; 许霄飞; 杨旭; 景宇鹏; 雷云飞; 张兰英; 段海文;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 土壤 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盐 碱 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盐碱地改良剂按重量份计,由 脱硫 石膏 20‑30份、椰糠40‑50份、 甘蔗 渣40‑50份混合 研磨 过筛后,加复合 生物 制剂8‑12份、牡蛎壳基质15‑25份、 磷酸 二氢铵1‑3份、 腐殖酸 钾 0.5‑2份混匀制得;本申请配方原料的选择和组合使盐碱地改良剂产品具有多种修复盐碱地的功能;通过采用上述配方原料,严格调整控制配比,各种原料之间协同作用,提供多种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 微生物 活动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盐碱地修复的效果和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盐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S11、将鱼腥藻和混合菌分别预培养后,再在共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培养周期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
S12、将玉米淀粉加去离子搅拌混合得悬浮液,向悬浮液中加入液体产物、甘油和氯化,搅拌混合后,加酸液I调节pH值至5.7‑6.8,得包覆液;
S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喷雾干燥获得复合生物制剂;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洗、烘干后粉碎过筛,得牡蛎壳粉;
S22、将牡蛎壳粉进行热活化处理,得活化物;
S23、将活化物加酸液II浸泡后,水洗至中性,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脱硫石膏、椰糠、甘蔗渣混合研磨过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牡蛎壳基质、磷酸二氢铵、腐殖酸混匀,得盐碱地改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鱼腥藻为苏鱼腥藻、满江红鱼腥藻、固氮鱼腥藻、水华鱼腥藻、雷万鱼腥藻、螺旋鱼腥藻、多变鱼腥藻、类颤鱼腥藻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混合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共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按1L计,葡萄糖20‑24g、二水氯化钙15‑18g、酸钠9‑11g、柠檬酸铁铵
2‑5g、海藻酸钠2‑4g、硫酸铵1‑3g、七水硫酸镁1‑2g、四水合氯化锰1.5‑2g、磷酸钾0.5‑1g、磷酸氢二钾0.5‑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0.3‑0.7g、高锰酸钠0.2‑0.5g、七水硫酸锌0.1‑
0.3g、余量为去离子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共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为25‑33℃,光照强度为2000‑30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光:
暗),摇床速率为120‑160rpm,培养时间为2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酸液I为质量浓度8‑12%的腐殖酸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酸液II为质量浓度3‑7%的柠檬酸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各原料用量如下:按重量份计,脱硫石膏20‑30份、椰糠40‑50份、甘蔗渣40‑50份、复合生物制剂8‑
12份、牡蛎壳基质15‑25份、磷酸二氢铵1‑3份、腐殖酸钾0.5‑2份。
10.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说明书全文

一种盐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多盐分,导致土壤表层白化,土质硬结,影响或阻碍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地,具有盐分含量高、pH值高、表层易板结、透气性和透性差、营养成分含量
低等特点。盐碱地的形成通常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干旱、
蒸发量和地下水位较高等,而人为因素则包括灌溉管理不当、土地利用不当、排水不良、
过度施用化肥等。
[0003] 盐碱地土壤修复是一个涉及土壤科学、环境工程和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过程。现有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具体如下:
[0004] 1、物理修复技术包括深翻耕、水利排水等,其中深翻耕是通过深翻土壤减少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可能对土壤结构有破坏作用,而且只适
用于表层盐分累积较多的情况。水利排水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加速盐分的洗刷和
地下水位的下降;该方法可以较为根本的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但存在建设成本高,过于依
赖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等缺陷
[0005] 2、化学修复技术中的施用石膏硫酸盐等改良剂,替换土壤中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的pH值,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但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周期长,且长期施用会对
环境有负面影响。盐碱地酸化处理方法是利用酸性物质降低土壤pH值,使土壤环境不利于
盐分的积累;该方法快速有效,但操作不当极易导致土壤过酸化,对环境产生副作用
[0006]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种植耐盐碱植物、施用微生物修复剂等;其中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同时改善土壤结构,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能同时实现
土壤修复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的优势,但存在修复过程慢,对植物品种选择要求高等缺陷。微
生物修复剂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改善盐碱土壤条件,该方法具有可持续性,且对环境
影响小,但存在技术实施复杂,效果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缺陷。
[0007] 针对上述盐碱地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如何寻求更为有效、综合修复性强的盐碱地修复解决方案,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是当前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面
临的重要挑战,基于上述陈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现有盐碱地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包括技术实施难度大、实施成本高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9]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1]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012] S11、将鱼腥藻和混合菌分别预培养后,再在共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培养周期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
[0013] S12、将玉米淀粉加去离子搅拌混合得悬浮液,向悬浮液中加入液体产物、甘油和氯化,搅拌混合后,加酸液I调节pH值至5.7‑6.8,得包覆液;
[0014] S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喷雾干燥获得复合生物制剂;
[0015]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016]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水洗、烘干后粉碎过筛,得牡蛎壳粉;
[0017] S22、将牡蛎壳粉进行热活化处理,得活化物;
[0018] S23、将活化物加酸液II浸泡后,水洗至中性,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019]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020] 将脱硫石膏、椰糠、甘蔗渣混合研磨过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牡蛎壳基质、磷酸二氢铵、腐殖酸混匀,得盐碱地改良剂。
[0021]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鱼腥藻为苏鱼腥藻、满江红鱼腥藻、固氮鱼腥藻、水华鱼腥藻、雷万鱼腥藻、螺旋鱼腥藻、多变鱼腥藻、类颤鱼腥藻中的至少一种。
[0022]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混合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
[0023] 优选的,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0024]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共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按1L计,葡萄糖20‑24g、二水氯化钙15‑18g、酸钠9‑11g、柠檬酸铁铵2‑5g、海藻酸钠2‑4g、硫酸铵1‑3g、七水硫酸镁1‑2g、四
水合氯化锰1.5‑2g、磷酸钾0.5‑1g、磷酸氢二钾0.5‑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0.3‑0.7g、高
锰酸钠0.2‑0.5g、七水硫酸锌0.1‑0.3g、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5]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共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为25‑33℃,光照强度为2000‑30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光:暗),摇床速率为120‑160rpm,培养时间为24h。
[0026] 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酸液I为质量浓度8‑12%的腐殖酸溶液
[0027] 优选的,所述步骤S13中喷雾干燥温度为30‑50℃。
[0028] 优选的,所述步骤S22中热活化处理条件如下:温度为400‑500℃,时间为2‑4h。
[0029] 优选的,所述步骤S23中酸液II为质量浓度3‑7%的柠檬酸溶液。
[0030]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各原料用量如下:按重量份计,脱硫石膏20‑30份、椰糠40‑50份、甘蔗渣40‑50份、复合生物制剂8‑12份、牡蛎壳基质15‑25份、磷酸二氢铵1‑3份、腐殖
酸钾0.5‑2份。
[0031]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32]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0033]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 1、本申请采用鱼腥藻和混合菌,通过预培养和共培养获得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上述预培养和共培养的方式,能够保证获得的复合生物制剂含有更多种类的有益微生物,
进而提高盐碱地改良剂的功能性和效果。具体的,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提供植物
所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气性;有益微生物能够
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营养吸收能力;有益
微生物能够分泌抗菌物质,并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起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
用,从而减少盐碱地的植物病害发生。
[0035] 2、本申请将固氮鱼腥藻、橄榄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分别预培养后,再进行共培养;通过配置共培养基,一方面能够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进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对植物生长
和盐碱地修复的促进效果;另一方面,共培养基能够为目标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减
少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竞争,进而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和稳定性,提高微生物的活
性和功能表现。
[0036] 3、本申请将玉米淀粉溶液、液体产物、甘油和氯化钙混合,加酸液调节pH制得包覆液,利用包覆液包覆固体产物能够起到保护微生物,增加其在盐碱地修复过程中的存活率,
解决现有生物修复效果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缺陷;共培养离心后的液体产物中含有
多种营养物质能够为固体产物提供额外的营养,帮助固体产物更好地附着在包覆液上,促
进其生长和活性;另外液体产物中的微生物与固体产物中的微生物还能相互作用,形成协
同效应,进一步增强最终盐碱地改良产品的功能性和效果;包覆液中甘油和氯化钙的添加,
能够促进分子间的交联作用,增加包覆液的粘度和稳定性,使包覆液更易于包裹在固体产
物表面。
[0037] 4、牡蛎壳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盐碱地的修复;本申请将牡蛎壳回收、热活化处理后加酸浸泡获得牡蛎壳基质,能够显
著提高牡蛎壳的可溶性和可吸收性,增加其对植物的营养供应效果和盐碱地的修复效果。
[0038] 5、本申请配方的选择和组合使盐碱地改良剂产品具有多种修复盐碱地的功能;其中脱硫石膏含有丰富的硫元素和钙元素,能够中和土壤的碱性,改善盐碱土壤的酸碱平衡,
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椰糠和甘蔗渣富含有机质和有机酸,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
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提高盐碱土壤的肥力和改良效果;磷酸二氢铵能够提供植物所需
的氮元素和磷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增加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抗力;腐殖酸钾含
有有机酸和钾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提高植物对盐碱
环境的适应性;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配方,严格调整控制配比,各种原料之间协同作用,提
供多种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盐碱地
修复的效果和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实施例1‑5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0041] 实施例1
[0042]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43]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044]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045]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046]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047]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048]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
包覆液;
[0049] S13、按质量比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050]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051]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052]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活化物;
[0053]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054]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055]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056] 实施例2
[0057]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58]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059]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060]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061]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062]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063]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
包覆液;
[0064] S13、按质量比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065]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066]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067]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活化物;
[0068]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069]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070] 将脱硫石膏22份、椰糠42份、甘蔗渣42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9份、牡蛎壳基质18份、磷酸二氢铵1.5份、腐殖酸钾0.8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071] 实施例3
[0072]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73]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074]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075]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076] 取葡萄糖22g、二水氯化钙16.5g、碳酸钠10g、柠檬酸铁铵3.5g、海藻酸钠3g、硫酸铵2g、七水硫酸镁1.5g、四水合氯化锰1.8g、磷酸钾0.8g、磷酸氢二钾0.8g、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镁0.5g、高锰酸钠0.3g、七水硫酸锌0.2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
离子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077]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078] S12、按料液比1:16,将玉米淀粉加63℃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6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2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4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10%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6.2,得
包覆液;
[0079] S13、按质量比1:3.5,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4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5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080]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081]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50目筛,得牡蛎壳粉;
[0082]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5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3h,得活化物;
[0083]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5%的柠檬酸溶液浸泡4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084]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085] 将脱硫石膏25份、椰糠45份、甘蔗渣45份混合研磨过2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10份、牡蛎壳基质20份、磷酸二氢铵2份、腐殖酸钾1.2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086] 实施例4
[0087]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88]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089]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090]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091] 取葡萄糖24g、二水氯化钙18g、碳酸钠11g、柠檬酸铁铵5g、海藻酸钠4g、硫酸铵3g、七水硫酸镁2g、四水合氯化锰2g、磷酸钾1g、磷酸氢二钾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0.7g、高锰
酸钠0.5g、七水硫酸锌0.3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至总量为
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092]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093] S12、按料液比1:18,将玉米淀粉加6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7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3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5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12%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6.8,得
包覆液;
[0094] S13、按质量比1:4,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5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6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095]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096]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60目筛,得牡蛎壳粉;
[0097]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5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2h,得活化物;
[0098]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7%的柠檬酸溶液浸泡3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099]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00] 将脱硫石膏28份、椰糠48份、甘蔗渣48份混合研磨过3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11份、牡蛎壳基质22份、磷酸二氢铵2.5份、腐殖酸钾1.6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01] 实施例5
[0102]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03]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04]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05]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06] 取葡萄糖24g、二水氯化钙18g、碳酸钠11g、柠檬酸铁铵5g、海藻酸钠4g、硫酸铵3g、七水硫酸镁2g、四水合氯化锰2g、磷酸钾1g、磷酸氢二钾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0.7g、高锰
酸钠0.5g、七水硫酸锌0.3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至总量为
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07]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108] S12、按料液比1:18,将玉米淀粉加6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7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3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5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12%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6.8,得
包覆液;
[0109] S13、按质量比1:4,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5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6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110]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11]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6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12]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5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2h,得活化物;
[0113]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7%的柠檬酸溶液浸泡3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114]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15] 将脱硫石膏30份、椰糠50份、甘蔗渣50份混合研磨过3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12份、牡蛎壳基质25份、磷酸二氢铵3份、腐殖酸钾2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16]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1‑5中盐碱地改良剂的综合性能,申请人设置了对比例1‑5,具体如下:
[0117] 对比例1
[0118]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19]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20]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21]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22]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23] 控制鱼腥藻藻株、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的接种比例均为10:100(g/ml),将鱼腥藻藻株、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分别接种到共培养基
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光:暗),摇床速率为
150rpm,震荡培养24h后,保持培养条件不变,鱼腥藻藻株继续培养10d,酵母菌菌体、乳酸菌
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继续培养9d,各自培养结束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获得
鱼腥藻固体产物和鱼腥藻液体产物、酵母菌固体产物和酵母菌液体产物、乳酸菌固体产物
和乳酸菌液体产物、芽孢杆菌固体产物和芽孢杆菌液体产物;
[0124] S12、按质量比5:2:2:1,将鱼腥藻固体产物、酵母菌固体产物、乳酸菌固体产物、芽孢杆菌固体产物共混获得总固体产物;按质量比5:2:2:1,将鱼腥藻液体产物、酵母菌液体
产物、乳酸菌液体产物、芽孢杆菌液体产物共混获得总液体产物;
[0125] S13、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总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
淀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
得包覆液;
[0126] S14、按质量比1:3,将总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127]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28]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29]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活化物;
[0130]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131]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32]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33] 对比例2
[0134]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35]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36]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37]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38]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39]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140]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淀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
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包覆液;
[0141] S13、将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同时加入固体产物,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控制固
体产物质量:液体产物加包裹液的总量比为1:3;
[0142]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43]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44]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活化物;
[0145]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146]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47]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48] 对比例3
[0149]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50]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51]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52]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53]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54]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155]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3倍的甘油,搅拌混
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包覆液;
[0156] S13、按质量比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157]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58]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59] S22、在氮气气氛下,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活化物;
[0160] S23、将活化物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161]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62]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63] 对比例4
[0164]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65]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66]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67]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68]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69]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170]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
包覆液;
[0171] S13、按质量比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172]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73]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74] S22、将牡蛎壳粉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牡蛎壳基质;
[0175]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76]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77] 对比例5
[0178]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179] S1、制备复合生物制剂:
[0180] S11、控制初始藻密度为1.8×103细胞/mL,取固氮鱼腥藻FACHB‑119用100ml的BG11培养基HB8793进行预培养,控制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周期为
12h:12h(光:暗),摇床速率为180rpm,震荡培养72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去上
清液,收集鱼腥藻藻株;
[0181] 控制初始含菌量为1.5×104CFU/ml,将橄榄假丝酵母CICC 31860、植物乳杆菌ACCC 11095和巨大芽孢杆菌CICC 10055分别用100ml的肉汤培养基A‑HB8409进行预培养,
控制培养温度为32℃,摇床速率为120rpm,震荡培养24h后,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
去上清液,分别收集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体;
[0182] 取葡萄糖20g、二水氯化钙15g、碳酸钠9g、柠檬酸铁铵2g、海藻酸钠2g、硫酸铵1g、七水硫酸镁1g、四水合氯化锰1.5g、磷酸钾0.5g、磷酸氢二钾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
0.3g、高锰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1g,加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去离子
至总量为1L,121℃高压灭菌15min后获得共培养基备用;
[0183] 控制鱼腥藻藻株接种比例为5:100(g/ml),酵母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乳酸菌菌体接种比例为2:100(g/ml),芽孢杆菌菌体接种比例为1:100(g/ml),先将鱼腥藻
藻株接种到共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200 lux,光照周期为14h:10h
(光:暗),摇床速率为150rpm,震荡培养24h后,接种酵母菌菌体、乳酸菌菌体和芽孢杆菌菌
体,保持培养条件不变,继续共培养10d后,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收集固体产物和液
体产物;
[0184] S12、按料液比1:14,将玉米淀粉加58℃的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悬浮液,保持保温搅拌状态,加入玉米淀粉质量0.5倍的液体产物、玉米淀粉质量0.1倍的甘油和玉米淀
粉质量0.03倍的氯化钙,搅拌混合均匀后,加质量浓度8%的腐殖酸溶液调节pH值至5.7,得
包覆液;
[0185] S13、按质量比1:3,将固体产物加入到包裹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后,控制喷雾干燥温度为30℃,喷雾干燥获得粒径为40目的复合生物制剂;
[0186] S2、制备牡蛎壳基质:
[0187] S21、回收新鲜牡蛎壳,常温水洗后60℃烘干至恒重,将干燥的牡蛎壳粉碎过40目筛,得牡蛎壳粉;
[0188] S22、将牡蛎壳粉加质量浓度3%的柠檬酸溶液浸泡5h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1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预处理牡蛎壳粉;
[0189] S23、在氮气气氛下,将预处理牡蛎壳粉置于400℃的温度下,热活化处理4h,得牡蛎壳基质;
[0190] S3、制备盐碱地改良剂:
[0191] 将脱硫石膏20份、椰糠40份、甘蔗渣40份混合研磨过10目筛后,加复合生物制剂8份、牡蛎壳基质15份、磷酸二氢铵1份、腐殖酸钾0.5份混匀后分装,得盐碱地改良剂。
[0192] 盐碱地改良试验
[0193]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中的盐碱地改良剂对盐碱地改良效果,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示范,为盐碱地改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0194] 1、试验地概况
[0195] 试验地位于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西社村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地处黄河南岸,该区属于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C,年降水总量350mm,主要
集中在7‑9月,无霜期140d,海拔1132m,地下水位2‑3m,年日照时数2806h以上。土壤盐分类
型以苏打盐化土壤和硫酸盐‑氯化物盐化土为主,pH与碱化度普遍较高。供试土壤为黏质壤
土,属苏打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其基本性质见下表1、表2:
[0196] 表1 土壤盐分特征
[0197] 层次 CO32‑(g/kg) HCO3‑(g/kg) Ca2+(g/kg) Mg2+(g/kg) Cl‑(g/kg) SO42‑(g/kg) K++ Na+(g/kg) 全盐量(g/kg)0‑20cm 0.00 0.58 0.12 0.15 1.09 2.49 1.69 6.12
20‑40cm 0.00 1.05 0.20 0.13 1.36 2.75 1.99 7.48
[0198] 表2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0199] 层次 容重(g/cm3)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pH 有机质(g/kg) 全氮(g/kg) 碱解氮(mg/kg) 速效磷(mg/kg) 速效钾(mg/kg)0‑20cm 1.43 12.68 8.95 12.09 0.58 31.60 12.22 174.00
20‑40cm 1.55 9.61 9.12 8.28 0.37 18.24 2.90 133.67
[0200] 2、试验设计
[0201] 2.1 本申请共设11个试验地,每个试验地的面积为10亩,分别记为试验地1‑5、对比试验地1‑5和对照试验地,试验地1‑5和对比试验地1‑5分别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5与对比
例1‑5制得盐碱地改良剂进行施肥,对照试验地采用氮磷钾有机肥(N : P : K=15 : 15 : 
15,总养分45%)。
[0202] 2.2 供试作物为向日葵(品种:同庆5号),大行距 100cm ,小行距 40cm ,株距 60cm ,亩留苗 1588 株,灌水时间 0 ,次数 0 ,灌水量 0 m3/亩。
[0203] 试验地用肥均在5月20日以30kg/亩随畦灌一次性施入,各试验地进行统一的田间管理措施;试验于6月15日种植向日葵,10月12日收获;并在收获时,按0‑20cm、20‑40cm分层
采集各试验地土壤样品。
[0204] 3、试验结果与分析
[0205] 3.1 在向日葵的各个生育期进行详细的观测记载,得出观测记载结果如下表3:
[0206] 表3 不同试验地向日葵各生育期观测记载表
[0207]
[0208] 由上述表3显示数据可知:各试验地向日葵在苗期的观测记载数据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苗期向日葵需肥量小,养分主要由土壤基础地力提供;而在开花期和成熟期,试
验地1‑5中的向日葵株高显著高于对比试验地1‑5和对照试验地。
[0209] 3.2 于9月30日进行取样、测产,得出产量相关数据见下表4:
[0210] 表4 不同试验地向日葵产量记录情况表
[0211]试验地 百粒重/g 亩产量/kg/亩
试验地1 14.38 175.62
试验地2 14.43 176.09
试验地3 15.61 182.04
试验地4 14.90 178.62
试验地5 14.77 177.78
对比试验地1 9.73 130.03
对比试验地2 10.45 138.39
对比试验地3 11.52 150.81
对比试验地4 12.26 157.28
对比试验地5 12.61 160.06
对照试验地 11.62 152.69
[0212] 由上述表4显示数据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5所得盐碱地改良剂的对向日葵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远远优于对比例1‑5。较对照试验地,试验地1亩产量提高了15.01%,百粒重提高
了23.75%,向日葵产量和质量均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0213] 3.3 检测采集各试验地土壤样品,记录土壤养分参数如下表5:
[0214] 表5 各试验地土壤养分变化表
[0215]
[0216] 由上述表5显示数据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5所得盐碱地改良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全盐含量,较对比例1‑5所得盐碱地改良剂,大大提高了盐碱地修复效果。
[021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
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