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肥料;肥料制造 / 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

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77949.5 申请日 2024-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781395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陈照明; 王强; 马军伟; 叶静; 俞巧钢; 邹平; 孙万春; 林辉; 马进川; 王峰; 刘洋之; 李建强; 生艳菲; 余超;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 土壤 耕作层 的方法,涉及耕地 质量 提升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后,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S2,进行翻耕,并控制翻耕深度;S3,进行机械碾压,并控制机械碾压强度;S4,施加合理配比的有机物料和 肥料 。本发明能快速重构土壤耕层、有效增加 土壤耕作 层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其既有利于土壤保 水 保肥,也有利于作物生长与产量提升。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后,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
S2, 进行翻耕,并控制翻耕深度;
S3,进行机械碾压,并控制机械碾压强度;
S4,施加合理配比的有机物料和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翻耕深度≤4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采用逐渐增加翻耕深度的方式增加翻耕深度,每次翻耕深度小于等于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每次翻耕后,施加有机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进行两次翻耕后进行一次深松耕。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机械碾压强度为32 36 kPa。
~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有机物料和肥料包括腐殖酸生物炭、有机肥和稻秸秆,腐殖酸:生物炭:
有机肥:水稻秸秆质量比为1:(0.8 1.2): (0.8 1.2):(0.3 0.7),有机物料和肥料与土壤~ ~ ~
深混还田。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畜禽粪便 70 80;
~
复合微生物菌剂 6 8;
~
尿素 20 30;
~
磷酸 2 4;
~
硝酸 2 4;
~
木醋液 3 5;
~
磷酸镁 2 4。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为细黄链霉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丛枝菌根真菌=
1:(3 5):(2 3):(0.5 0.7)。
~ ~ ~

说明书全文

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越来越多的土地经营者在粮食功能区上选择种植果树、蔬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使耕地“非粮化”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耕地“非粮化”占用粮食功能区,其耕地“非粮化”面积增加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非粮化”会引起土壤耕作层的破坏,在重新利用“非粮化”耕地栽种粮食时(即“非粮化”清退耕地时),并不能直接利用该耕地,需要对耕地质量进行提升后再种植粮食。
[0003] “非粮化”引起土壤耕作层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土壤耕作层变薄,甚至会造成耕层完全剥离,因此,耕作层重构是合理利用“非粮化”清退耕地的关键所在。
[0004] 本申请发明人根据长期的研究,发明了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能快速重构土壤耕层、有效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既有利于土壤保保肥,也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能快速重构土壤耕层、有效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既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也有利于也有利于作物生长与产量提升。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后,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
S2, 进行翻耕,并控制翻耕深度;
S3,进行机械碾压,并控制机械碾压强度;
S4,施加合理配比的有机物料和肥料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再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接着进行翻耕,帮助快速重构土壤耕层;之后进行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性状进行调整,使得到的田能够蓄水保水,再通过施加有机物料和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快速重构土壤耕层、有效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0008] 优选的,所述S2中,翻耕深度≤40cm。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耕过程中,翻耕的深度小于等于40cm,不仅能保证耕层土壤具有较好的养分,也能保证有较好的保水性能,从而利于作物的产量。
[0010] 优选的,所述S2中,采用逐渐增加翻耕深度的方式增加翻耕深度,每次翻耕深度小于等于10cm。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耕过程中,采用逐渐增加翻耕深度的方式进行翻耕,且每次翻耕深度小于等于10cm,这样的翻耕方式能将耕层构建材料较好地与原先土壤进行混合,也能将土壤翻耕地更为均匀,后期对土壤进行机械碾压时能更加有效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形状进行调整,也利于增加土壤肥,进而利于作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物根部腐烂等情况。同时通过这样的翻耕方式破除了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实现了上下层土壤的交流,熟化下层土壤,也有效增加了土壤耕作层的厚度。
[0012] 优选的,所述S2中,每次翻耕后,施加有机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次翻耕之后均对土壤施加有机肥,通过有机肥对土壤的环境进行改善,不仅适于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有利于增加土壤的肥力。
[0014] 优选的,所述S2中进行两次翻耕后进行一次深松耕。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两次翻耕之后进行一次深松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于0.25mm干团聚体的含量,能进一步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不仅为作物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能帮助在作物根部形成较好的微生物环境,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0016]  优选的,所述S3中机械碾压强度为32 36 kPa。~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翻耕方式与该机械碾压强度相结合,进一步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形状,使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效果,而且也为微生物生长、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根部环境,减少作物因根部腐烂等问题而造成的产量降低的情况出现,有利于也有利于作物生长与产量提升。
[0018]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有机物料和肥料包括腐殖酸生物炭、有机肥和水稻秸秆,腐殖酸:生物炭:有机肥:水稻秸秆质量比为1:(0.8 1.2): (0.8 1.2):(0.3 0.7),有~ ~ ~机物料和肥料与土壤深混还田。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土壤施加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能有利于作物生长与产量的提升。其中,腐殖酸能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孔隙状况;增加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增强土壤缓冲系统,改良土壤;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也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生物炭能帮助改良土壤,利于作物生长;有机肥也能帮助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稻桔杆也能在其还田时增强土壤的肥力,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而利于作物生长与产量的提升。
[0020]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畜禽粪便 70 80;
~
复合微生物菌剂 6 8;
~
尿素 20 30;
~
硝酸 2 4;
~
木醋液 3 5;
~
磷酸镁 2 4。
~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畜禽粪便能为土壤增加肥力,并且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畜禽粪便可以是粪、鸡粪等;木醋液含有K,Ca,Mg,Zn,Ge,Mn,Fe等矿物质;磷酸镁也能作为抗结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板结。与此同时,镁元素与腐殖酸结合形成腐殖酸镁,具有保护植物根部的作用,而且能进一步起到缓释镁元素的作用,延长镁元素的作用时间,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元素浓度过大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钾元素与腐殖酸结合得到的腐殖酸钾是一种更为高效的钾肥;锌元素与腐殖酸结合得到的腐殖酸锌能进一步促进作物根部的发育。
[0022]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为细黄链霉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丛枝菌根真菌=1:(3 5):(2 3):(0.5 0.7)。~ ~ ~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微生物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环境和营养物质,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的产量。
[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先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再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接着进行翻耕,帮助快速重构土壤耕层;之后进行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性状进行调整,使得到的田块能够蓄水保水,再通过施加有机物料和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快速重构土壤耕层、有效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2.在翻耕过程中,采用逐渐增加翻耕深度的方式进行翻耕,且每次翻耕深度小于等于10cm,这样的翻耕方式能将耕层构建材料较好地与原先土壤进行混合,也能将土壤翻耕地更为均匀,后期对土壤进行机械碾压时能更加有效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形状进行调整,也利于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利于作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物根部腐烂等情况。同时通过这样的翻耕方式破除了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实现了上下层土壤的交流,熟化下层土壤,也有效增加了土壤耕作层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实施例1一种快速重构非粮化耕地土壤耕作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先的表土剥离后,选用合适的耕层构建材料;
S2, 进行翻耕,并控制翻耕深度为40cm,采用逐渐增加翻耕深度的方式增加翻耕深度,每次翻耕深度为10cm,每次翻耕后,施加有机肥,进行两次翻耕后进行一次深松耕;
S3,进行机械碾压,并控制机械碾压强度为34 kPa;
S4,施加合理配比的有机物料和肥料,有机物料和肥料包括腐殖酸、生物炭、有机肥和水稻秸秆,腐殖酸(1 t/亩)、生物炭(1 t/亩)、有机肥(1 t/亩)和水稻秸秆(500 kg/亩),有机物料和肥料与土壤深混还田。
[0027]  S2与S4中的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畜禽粪便 75;
复合微生物菌剂 7;
尿素 25;
磷酸 3;
硝酸钾 3;
木醋液 4;
磷酸镁 3。
[0028]  其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为细黄链霉菌:芽孢杆菌:乳酸杆10
菌:丛枝菌根真菌=1:4:2.5:0.6,且活菌数均大于2×10 cfu/g。
[0029] 实施例2‑3实施例2‑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中翻耕深度及每次翻耕深度不同,详见表1:
表1
[0030] 实施例4‑5实施例4‑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3中机械碾压强度不同,实施例4的机械碾压强度为32kPa,实施例5的机械碾压强度为36kPa。
[0031] 实施例6‑11实施例6‑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4中添加的腐殖酸、生物炭、有机肥和水稻秸秆质量比不同,详见表2:
表2
[0032] 实施例12‑25实施例12‑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与S4中的有机肥各组分的重量份不同,详见表3:
表3
[0033] 实施例26‑31实施例26‑3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种菌种的重量比不同,详见表4:
表4
[0034] 对比例1土壤未进行改良
检测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耕层重构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试验基地场地为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非粮化”土壤肥力提升基地。
[0035]  未改良的土壤上水稻产量约为388 kg/亩,而经过改良后的土壤上种植水稻产量均超过了450kg/亩,使水稻的产量得到了提升,并且不仅仅是一茬的水稻产量,土壤的改良对于后续的水稻产量也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0036] 尤其是在翻耕过程中控制翻耕深度及每次翻耕的深度,不仅能保证耕层土壤具有较好的养分,也能保证有较好的保水性能,从而利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同时采用多次翻耕的方式能将耕层构建材料较好地与原先土壤进行混合,也能将土壤翻耕地更为均匀,后期对土壤进行机械碾压时能更加有效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形状进行调整,也利于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利于作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物根部腐烂等情况。通过这样的翻耕方式破除了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实现了上下层土壤的交流,熟化下层土壤,也有效增加了土壤耕作层的厚度。
[003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作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