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衣

申请号 CN202220469243.X 申请日 2022-03-03 公开(公告)号 CN217065485U 公开(公告)日 2022-07-29
申请人 北京市安宜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世军;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衣,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隔离衣主体以及连接于隔离衣主体袖口处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袖口的一端连接有套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将套指套于中指上,第一连接带位于手背处,袖口不会将医护人员的手部 覆盖 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衣主体(1)以及连接于隔离衣主体(1)袖口处的第一连接带(2),所述第一连接带(2)远离袖口的一端连接有套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2)上安装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带(2)长度的卡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2)与袖口之间连接有松紧带(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口处远离第一连接带(2)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带(23),所述第二连接带(23)远离袖口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带(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指(3)的内侧设有防滑层(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口处内置有第一收紧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衣主体(1)的领口处内置有第二收紧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衣主体(1)的腰部处连接有两对称的腰带(11),两所述腰带(11)之间通过魔术贴(12)相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隔离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离衣。

背景技术

[0002] 标准医用隔离衣定义为,在患者隔离情况下,用于保护医护人员、访客和患者免受生物和体液转移的防护服饰。
[0003]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 212590508 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一次性医用套指隔离衣,包括隔离衣主体,隔离衣主体顶部为衣领口,隔离衣主体双侧为袖子,袖子端部为弹性螺纹袖口,弹性螺纹袖口内侧设有槽口一,弹性螺纹袖口端部设有槽口二,弹性螺纹袖口外侧设有槽口三,隔离衣主体双侧设有松紧调节系带,使用时,大拇指穿过槽口一,小拇指穿过槽口三,其他三个手指穿过槽口二,解决了手套容易与袖口分离,导致手腕处的皮肤裸露在外的问题。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袖口会将手掌覆盖住,导致医护人员手部灵活度降低,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改善袖口将医护人员的手掌遮挡住,影响医护人员操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衣,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将套指套于中指上,第一连接带位于手背处,袖口不会将医护人员的手部覆盖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隔离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隔离衣,包括:隔离衣主体以及连接于隔离衣主体袖口处的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袖口的一端连接有套指。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从手背处将套指套于中指上,手部与袖口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在一起,手套与袖口不易分离,此外,由于第一连接带位于手背处,袖口不会将手掌覆盖住,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上安装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带长度的卡扣。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医护人员手部与手臂的长度对第一连接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连接带处于绷直状态,一方面,第一连接带不会四处摆动而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另一方面,手套与袖口不易分离。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与袖口之间连接有松紧带。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松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随着手部的摆动,松紧带或伸长或缩短,使第一连接带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袖口处远离第一连接带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袖口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带上。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同时对袖口进行拉扯,袖口均匀受,手套与袖口之间不易分离。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套指的内侧设有防滑层。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套指与医护人员手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套指在手指上滑动甚至脱落,而导致手套与袖口分离。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袖口处内置有第一收紧带。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通过第一收紧带将袖口处收紧,一方面,增大了袖口与手套之间的摩擦力,袖口与手套不易分离,另一方面,使隔离衣主体的密闭性更好,避免外界病毒侵入隔离衣内。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衣主体的领口处内置有第二收紧带。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通过第二收紧带将领口处收紧,提升了隔离衣主体的密闭性,避免外界病毒侵入隔离衣内。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衣主体的腰部处连接有两对称的腰带,两所述腰带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穿戴好隔离衣主体后,通过腰带将腰部收紧,使隔离衣主体与身体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提升了整体性,使医护人员走动以及操作的过程中更加便捷。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 1、通过套指与第一连接带的设置,套指套于医护人员的手指上,手部与袖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带位于手背处,一方面,袖口不会将医护人员的手掌覆盖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手套与袖口之间不易分离。
[0025] 2、通过卡扣的设置,可以根据医护人员手臂与手掌的长度对第一连接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连接带处于绷直状态,避免第一连接带四处摆动而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隔离衣主体;11、腰带;12、魔术贴;2、第一连接带;21、卡扣;22、松紧带;23、第二连接带;3、套指;31、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实施例:一种隔离衣,参照图1,包括:隔离衣主体1以及内置于领口处的第二收紧带,隔离衣主体1腰部两侧缝合有两对称的腰带11,两腰带11之间通过魔术贴12相连接,袖口处内置有第一收紧带。
[0031] 第二收紧带可以将领口处收紧,腰带11可以将腰部收紧,第一收紧带可以将袖口处收紧,从而使隔离衣主体1与医护人员的身体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提升了整体性,使医护人员操作以及走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
[0032] 此外,隔离衣主体1的袖口处缝合有第一连接带2,第一连接带2位于袖口的外侧,袖口处远离第一连接带2的一侧缝合有两对称的第二连接带23(由于视问题,附图无法全部展示),两第二连接带23位于袖口的内侧,两第二连接带23远离袖口的一端缝合于第一连接带2的中部,第二连接带23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一连接带2远离袖口的一端缝合有套指3,隔离衣主体1的材质为无纺布,无纺布具有透气性好、抗菌、环保的特点,第一连接带2、腰带11以及套指3的材质为纺织布,纺织布具有强度高的特点。
[0033] 套指3套于医护人员的中指上,套指3通过第一连接带2以及第二连接带23与袖口相连接,袖口端部一周均匀受力,手套与袖口之间不易分离,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保护,此外,第一连接带2位于手背处,第二连接带23位于手部两侧,袖口不会将手掌覆盖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34] 将隔离衣主体1穿戴好后,将两腰带11通过魔术贴12粘接在一起,然后将第一收紧带与第二收紧带依次收紧,最后将套指3套于中指上,穿戴完成。
[0035] 由于每个医护人员的身高臂展都不相同,所以需要对第一连接带2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连接带2处于绷直状态,以免第一连接带2四处摆动而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2上安装有卡扣21,卡扣21可以对第一连接带2的长度进行调节并将第一连接带2定住。
[0036] 但是,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部会不停的摆动,如果第一连接带2将手部牵扯住,会对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2与袖口之间缝合有松紧带22,在医护人员操作的过程中,松紧带22或伸长或缩短,对医护人员操作的影响较小。
[0037] 在医护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套指3存在从医护人员手指上滑落的险,因此,本实施例中,套指3的内侧贴设有防滑层31,防滑层31为橡胶垫,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增大了套指3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套指3不易从手指上滑落。
[003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隔离衣的实施原理为:根据医护人员的臂展对第一连接带2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连接带2与第二连接带23处于绷直状态,避免医护人员操作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带2与第二连接带23四处摆动而影响操作,手套与袖口之间通过套指3、第一连接带2以及第二连接带23连接在一起,袖口端部一周均匀受力,手套与袖口不易分离,此外,第一连接带2位于手背处,第二连接带23位于手部两侧,袖口不会将手掌覆盖住,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小。
[003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