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未列入其他类的衣服吊带 / 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

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

申请号 CN201921077980.X 申请日 2019-07-11 公开(公告)号 CN210841665U 公开(公告)日 2020-06-26
申请人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发明人 高秀君; 王洪柱; 向梅; 李桂萍; 张丽华; 王永平; 胡静平; 邵亦娟; 黄炊琴;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包括衣体以及牵引带,所述的牵引带包括前调节带、后调节带以及调节器,所述的前调节带、调节器以及后调节器依次连接,所述的后调节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所述的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的前调节带的一端通过第一涡卷 弹簧 与第一绕轮固定并由第一壳体的一端的第一开口穿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小,成本低、便于使用,便于推广,本产品在使用时候不影响使用者左右翻动身体,同时对其起床以及落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同时本产品在使用者起床时候进行有效牵引以及报警,使得监护者得到注意。
权利要求

1.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衣体以及牵引带,所述的牵引带包括前调节带、后调节带以及调节器,所述的前调节带、调节器以及后调节器依次连接,所述的后调节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所述的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的前调节带的一端通过第一涡卷弹簧与第一绕轮固定并由第一壳体的一端的第一开口穿出,所述的后调节带的一端通过第二涡卷弹簧与第二绕轮固定并由第一壳体的一端的第二开口穿出,所述的第二开口上设置有压第一紧螺栓件,第一紧螺栓件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上,使得旋紧第一紧螺栓件的螺杆将后调节带端面与第一壳体贴合,调节带端面无法被拉出,两组牵引带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的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其特征在于:两组牵引带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的后背端面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调节带通过固定夹与床体的床板固定,所述的固定夹包括U形框以及第二禁锢螺栓,所述的后调节带与U形框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与衣体连接,所述的日字扣的一段与衣体的布料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衣体后背端面连接的牵引带的后调节带与固定夹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包括第二壳体、报警灯、电源、蜂鸣器、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以及弹簧,所述的报警灯、电源、蜂鸣器、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以及弹簧均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的报警灯与蜂鸣器并联,报警灯与蜂鸣器的一端依次连接电源以及第一导电片,报警灯与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片,所述的第三导电片与对应的后调节带连接固定,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导电片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内的固定板固定,使得弹簧牵引第三导电片脱离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的第二壳体通过螺栓件与固定夹的U 形框固定。

说明书全文

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走失的消息,特别是一些患病的老人,一旦走失,就很难找得到。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老人走失?针对老人频繁走失,搜集到以下几种方法,家里有老人的可以看看以防万一。
[000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在临床表征中,有大概10-20%的中度痴呆期的老年人容易在睡眠中无意识起床走失,给监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包括衣体以及牵引带,所述的牵引带包括前调节带、后调节带以及调节器,所述的前调节带、调节器以及后调节器依次连接,所述的后调节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所述的第一绕轮以及第二绕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的前调节带的一端通过第一涡卷弹簧与第一绕轮固定并由第一壳体的一端的第一开口穿出,所述的后调节带的一端通过第二涡卷弹簧与第二绕轮固定并由第一壳体的一端的第二开口穿出,所述的第二开口上设置有压第一紧螺栓件,第一紧螺栓件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上,使得旋紧第一紧螺栓件的螺杆将后调节带端面与第一壳体贴合,调节带端面无法被拉出,两组牵引带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的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
[0006] 进一步的:两组牵引带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的后背端面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调节带通过固定夹与床体的床板固定,所述的固定夹包括U形框以及第二禁锢螺栓,所述的后调节带与U形框固定。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与衣体连接,所述的日字扣的一段与衣体的布料固定。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衣体后背端面连接的牵引带的后调节带与固定夹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包括第二壳体、报警灯、电源、蜂鸣器、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以及弹簧,所述的报警灯、电源、蜂鸣器、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以及弹簧均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的报警灯与蜂鸣器并联,报警灯与蜂鸣器的一端依次连接电源以及第一导电片,报警灯与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片,所述的第三导电片与对应的后调节带连接固定,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导电片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内的固定板固定,使得弹簧牵引第三导电片脱离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的第二壳体通过螺栓件与固定夹的U形框固定。
[00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小,成本低、便于使用,便于推广,本产品在使用时候不影响使用者左右翻动身体,同时对其起床以及落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同时本产品在使用者起床时候进行有效牵引以及报警,使得监护者得到注意。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编号:衣体1,牵引带2,前调节带21,后调节带22,调节器23,第一壳体231,第一绕轮232,第二绕轮233,第一涡卷弹簧234,第一开口235,第二涡卷弹簧236,第二开口237, 第一紧螺栓件238,固定夹3,U形框31,第二禁锢螺栓32,日字扣239,报警器4,第二壳体41, 报警灯42,电源43,蜂鸣器44,第一导电片45,第二导电片46,第三导电片47,弹簧48,固定板411,保护电阻4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一种老人睡眠防起床走失套件,包括衣体1以及牵引带2,所述的牵引带2包括前调节带21、后调节带22以及调节器23,所述的前调节带21、调节器 23以及后调节器22依次连接,所述的后调节器23包括第一壳体231、第一绕轮232以及第二绕轮233,所述的第一绕轮232以及第二绕轮233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231的腔体内,所述的前调节带21的一端通过第一涡卷弹簧234与第一绕轮232固定并由第一壳体231的一端的第一开口235穿出,所述的后调节带22的一端通过第二涡卷弹簧236与第二绕轮233 固定并由第一壳体231的一端的第二开口237穿出,所述的第二开口237上设置有压第一紧螺栓件238,第一紧螺栓件238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壳体231上,使得旋紧第一紧螺栓件 238的螺杆将后调节带22端面与第一壳体231贴合,调节带端面无法被拉出,两组牵引带 2的前调节带21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1的后背端面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22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穿戴上衣体1,通过安装好牵引带2,在调节过程中,所述的前调节带21具有固定伸缩长度用于使用者睡眠侧身的适应,通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调节后调节带22的长度,使得根据实际固定位置需要调节后调节带22的长度,提高本产品的适应性,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涡卷弹簧234的作用,在使用时,如果前调节带21在不收到牵引后会再第一涡卷弹簧234的作用收入第一壳体231内,后调节带22采用连接第二涡卷弹簧236在解除第一紧固螺栓的限位时也方便收纳,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小,成本低、便于使用,便于推广,本产品在使用时候不影响使用者左右翻动身体,同时对其起床以及落床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0018] 本实施例中两组牵引带2的前调节带21的另一端分别于衣体的后背端面两侧固定,其后调节带22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两侧固定,本实施列在背部设置有牵引带2,通过调节牵引带2的适用长度用于对使用者起床的牵引。
[0019]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调节带22通过固定夹3与床体的床板固定,所述的固定夹3包括 U形框31以及第二禁锢螺栓32,所述的后调节带22与U形框31固定,由图3可得本固定夹3可适用不同厚度的板件的固定。
[0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调节带21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239与衣体1连接,所述的日字扣的一段与衣体1的布料固定,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牵引牢固。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衣体1后背端面连接的牵引带2的后调节带22与固定夹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报警器4,所述的报警器4包括第二壳体41、报警灯42、电源43、蜂鸣器44、第一导电片45、第二导电片46、第三导电片47以及弹簧48,所述报警灯42、电源43、蜂鸣器44、第一导电片45、第二导电片46、第三导电片47以及弹簧48均设置在第二壳体41 上,所述的报警灯42与蜂鸣器44并联,报警灯42与蜂鸣器44的一端依次连接电源43以及第一导电片45,报警灯42与蜂鸣器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片46,所述的第三导电片 47与对应的后调节带22连接固定,所述的弹簧48的一端与第三导电片47固定,弹簧48 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41内的固定板411固定,使得弹簧48牵引第三导电片47脱离第一导电片45和第二导电片46,所述的第二壳体41通过螺栓件与固定夹3的U形框31固定,本实施例为了达到使用者起床后提醒监护者的目的,设置了报警器4,在睡倒状态,由于后调节带22不受,例如图4所示,由弹簧
48的牵引,使得第三导电片47脱离第一导电片45 和第二导电片46,当使用者起床动作,由于牵引带2调节有适应的长度,对后调节带22进行牵引,则第三导电片47与第一导电片45和第二导电片46贴合,此时形成通路,则蜂鸣器44和报警灯42均开始工作,通过图4中的电路中并联设置有保护电阻49对电路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电流过大导致蜂鸣器44和报警灯42的工作失效。
[0022]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