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

申请号 CN202110619872.6 申请日 2021-06-03 公开(公告)号 CN113397235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申请人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服装学院; 发明人 汪丽群; 宋晓薇; 李健; 万岚;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包括第一 肩带 、第二肩带、裙身和肩带加固机构,肩带加固机构包括第一加 固件 和第二加固件、第一连接件;第一加固件连接于第一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裙身前襟处的第一端和位于裙身后背处的第二端;第二加固件连接于第二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裙身前襟处的第三端和位于裙身后背处的第四端;第一连接件连接于裙身前襟内侧,第一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三端相连接。所述针织吊带裙利用能够有效对两个肩带的形变进行限制,并且能够避免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在限制肩带形变的过程中对裙身造成影响,保持吊带裙穿着美感,提高用户穿戴体验。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包括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和裙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带加固机构,所述肩带加固机构包括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加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所述裙身前襟处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裙身后背处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加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所述裙身前襟处的第三端和位于所述裙身后背处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裙身前襟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与所述第一肩带缝制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二肩带缝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裙身缝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裙身的背部内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至少部分嵌入于所述第一肩带中,和/或,所述第二加固件至少部分嵌入至所述第二肩带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带下部靠近所述第二肩带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肩带下部靠近第一肩带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拉链或衣扣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带后侧设有第一装饰绳;所述第二肩带后侧设有第二装饰绳。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

背景技术

[0002] 吊带裙是一种窄短、不贴身的轻巧连衣裙,裙摆多停于膝上。吊带裙是一种适合在夏天穿着,搭配灵活度较高的服装。针织吊带裙是大部分材料由针织结构成型的一种吊带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修身性以及具有美化自身形象等优点,受到广大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0003] 但是,由于针织吊带裙衣料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型,质地较为松软,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在用户穿戴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肩部吊带拉长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以解决现有的针织吊带裙的吊带部位易变形拉长的技术问题,以及因加固肩带部位而导致设置的背部拉链易松脱等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包括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和裙身,还包括肩带加固机构,所述肩带加固机构包括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加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所述裙身前襟处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裙身后背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加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肩带内侧,并具有位于所述裙身前襟处的第三端和位于所述裙身后背处的第四端;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裙身前襟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相连接。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利用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分别能够对两个肩带的形变进行限制,并且通过连接件对接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避免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在限制肩带形变的过程中对裙身造成影响,能够有效的避免肩带变形和裙身变形,保持吊带裙穿着美感,提高用户穿戴体验。
[0008]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可拆卸连接。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加固件与所述第一肩带缝制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加固件与所述第二肩带缝制连接。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裙身缝制连接。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裙身的背部内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相连接。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加固件至少部分嵌入于所述第一肩带中,和/或,所述第二加固件至少部分嵌入至所述第二肩带中。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肩带下部靠近所述第二肩带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肩带下部靠近第一肩带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拉链或衣扣可拆卸连接。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肩带后侧设有第一装饰绳;所述第二肩带后侧设有第二装饰绳。
[001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裙身的后背设有拉链,所述拉链包括两排链牙,安装在两排所述链牙上的拉链头,以及安装在所述拉链头上的拉链片。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拉链头包括上翼板、下翼板、连接机构、第一转动件、弧形连接件、第二转动件、下压件以及顶出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相连接;所述上翼板靠近所述下翼板的一侧垂直伸出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机构设有供所述安装板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安装板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板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下翼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下翼板的距离;所述第一转动件位于所述连接机构内,所述第一转动件一端铰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拉链片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接,所述拉链片沿第一圆周方向的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并可沿与所述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弧形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机构内,所述弧形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另一端铰接,下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机构内并与所述弧形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另一端铰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弧形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下侧与所述下压件相连接;所述下压件与所述顶出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下压件带动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链牙限位配合,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下压件带动所述顶出机构解除与所述链牙的限位配合。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下翼板设有供所述下压件穿过并移动的条形孔;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下翼板上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在所述下翼板上沿靠近或远离所述链牙滑动;所述连接机构设有供所述滑动件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滑动件设有垂直所述下翼板的腰型通孔,所述腰型通孔内设有导向部和滚轮部,所述下压件设有导向斜槽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过程中,所述下压件向下插入至所述腰型通孔内,所述导向斜槽与所述导向部导向配合,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滚轮部导向配合,以带动所述滑动件移动至与其相邻的一排所述链牙限位配合;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过程中,所述下压件向上移动,所述所述导向斜槽与所述导向部导向配合,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滚轮部导向配合,以带动所述滑动件解除与所述链牙的限位配合。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滑动件设有与所述链牙相配合的圆弧导向面。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滚轮部为阻尼轮。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上翼板设有开孔,所述拉链片下端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拉链片的宽度;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铰接,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限位部,所述拉链片沿所述第一圆周方向转动至预设度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以使得所述拉链片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0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限位部为磁性结构,所述拉链片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磁性吸引。
[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拉链片被配置为:所述拉链片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拉链片与所述上翼板平行,所述拉链片沿所述第二圆周方向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转动件由所述第二转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并且所述拉链片沿所述第二圆周方向的继续转动可解除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的磁吸。
[0026] 本发明的上述裙后拉链结构能够实现拉链头在链牙的任意位置定位后的稳定,使得针织吊带裙不易因裙后拉链问题而松脱。
[0027] 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的前视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的后视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肩带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拉链在拉链片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顶出机构与下压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顶出机构在第一转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顶出机构在第一转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7] 100‑第一肩带;110‑第一装饰绳;200‑第二肩带;210‑第二装饰绳;300‑裙身;400‑肩带加固机构;410‑第一加固件;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0‑第二加固件;421‑第三端;422‑第四端;430‑第一连接件;440‑第二连接件;500‑拉链;600‑链牙;700‑拉链头;710‑上翼板;711‑安装板;7111‑第一安装部;7112‑第二安装部;712‑开孔;720‑下翼板;721‑条形孔;730‑连接机构;731‑第二避让孔;740‑第一转动件;741‑限位部;750‑弧形连接件;760‑第二转动件;770‑下压件;771‑导向斜槽;772‑导向斜面;780‑顶出机构;781‑滑动件;7811‑腰型通孔;7812‑导向部;7813‑滚轮部;7814‑圆弧导向面;800‑拉链片;810‑第三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实施例一
[0043] 由于现有针织吊带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在穿戴一端时间后,针织结构的弹性减弱,容易出现肩带拉长情况,造成用户穿戴松垮,影响用户体验,有鉴于此,本实施提供了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旨在通过对肩带结构的加固,避免肩带因产生较大形变后变长,防止其弹性失效。
[0044]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包括第一肩带100、第二肩带200、裙身300,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分别位于裙身300左右两侧,并且与裙身300一体成型,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吊带裙还包括肩带加固机构400,肩带加固机构400用于限制肩带变形。
[0045] 本实施例的肩带加固机构400包括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第一连接件43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固件410连接于第一肩带100内侧,具体的,是第一加固件410相对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在第一肩带100上,更具体的可以是第一加固件410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一肩带100,第一加固件410具有位于裙身300前襟处的第一端411和位于裙身300后背处的第二端412。
[0046] 同理,本实施例的第二加固件420连接于第二肩带200内侧,具体的,是第二加固件420相对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在第二肩带200上,更具体的可以是第二加固件
420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二肩带200,并具有位于裙身300前襟处的第三端421和位于裙身300后背处的第四端422。
[0047] 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能够分别对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进行加固,避免其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均采用帆布等韧性较好但不具有弹性的布料。
[0048] 基于上述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的加固作用,虽然能够限制肩带的形变,但是会使得肩带与裙身300的连接处产生较大形变,也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因此,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一连接件430,该第一连接件430与上述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的所用材料相同,第一连接件430连接于裙身300前襟内侧,第一连接件430一端与第一端41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端421相连接。
[0049] 上述结构设计,利用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分别能够对两个肩带的形变进行限制,并且通过连接件对接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避免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在限制肩带形变的过程中对裙身300造成影响,能够有效的避免肩带变形和裙身300变形,保持吊带裙穿着美感,提高用户穿戴体验。
[0050]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将第一连接件430一端与第一端411可拆卸连接,并且,还可以将第一连接件430另一端与第三端42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卡扣或者卡钩(图中未标识)等形式实现,例如在第一连接件430的两端设有卡钩,在第一端411和第三端421设有与该卡钩相适配的卡环等。
[0051] 此种设计是考虑到由于用户体型变化,而使得吊带裙上部不容易满足穿戴要求,通过解除第一连接件430与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的连接,使得肩带和第一连接件430之间的裙身300部分能够变形,以便于用户穿戴。
[005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时方式,本实施将第一加固件410与第一肩带100设计为缝制连接,将第二加固件420与第二肩带200设计为缝制连接,并且将第一连接件430和下述的第二连接件440也设计为与裙身300缝制连接,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针织结构将第一连接件430、第二连接件440、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内嵌在吊带裙内,确保产品的美观性。
[0053] 与第一连接件430的设置同理,本实施例的肩带加固机构4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40,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440连接于裙身300的背部内侧,优选为内嵌于裙身300,第二连接件440一端与第二端41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端422相连接。
[0054] 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440与第一加固件410和第二加固件420的连接,能够避免裙身300后背部分产生变形,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二连接件440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第一连接件430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连接,或者是可拆卸连接。
[0055] 另外,为了实现肩带长度可调,或者说是穿戴后前襟露出的胸部范围可调,本实施还对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做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施例将第一肩带100下部靠近第二肩带200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图中未示出),将第二肩带200下部靠近第一肩带100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隐藏式的拉链500或衣扣可拆卸连接。
[0056] 另外,为了便于保持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的间距,并且兼具装饰作用,本实施例在第一肩带100后侧设有第一装饰绳110,在第二肩带200后侧设有第二装饰绳210,本实施例的第一装饰绳110和第二装饰绳210可以系紧在吊带裙的后侧,保持第一肩带100和第二肩带200的间距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提升吊带裙的美感。
[0057] 实施例二
[0058] 基于实施例一中的防止肩部吊带拉长的针织吊带裙结构,由于设计了肩带加固机构400,容易影响到吊带裙的穿脱,因此,为了便于吊带裙的穿脱,本实施例在吊带裙后背处设有拉链500,基于该拉链500结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拉链500一般包括两排由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链牙600,以及使链牙600并合或分离的拉链头700;拉链头700滑动安装在链牙600上,拉链头700的两侧限位结构可以限位连接两排链牙600,使得拉链头700在上滑时链牙600相互咬合,拉链头700的中间设有一个连接柱,使得拉链头700下滑时两排链牙600相互分离。
[0059] 此种拉链500结构在经过长时间使用下,拉链头700两侧限位结构出现磨损,导致限位能下降,而且由于拉链头700自身重力和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外力,导致拉链头700容易向下滑动,使得相互咬合的链牙600在连接柱的作用下出现分离,进而无法保证拉链头700处于一个用户的理想状态,或者说是无法实现拉链头700的定位,容易出现吊带裙部分链牙600连接失效的问题,需要用户经常提拉链头700,而且容易出现走光问题。
[0060]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链500,旨在通过对其结构的改进来实现拉链头700在链牙600的任意位置定位后的稳定。
[0061] 结合附图2和4所示,本实施例在裙身300的后背设有拉链500,拉链500包括链牙600、拉链头700和拉链片800,其中链牙600为两排,本实施例的拉链头700分别连接两排链牙600,本实施例的拉链片800安装在拉链头700上,在需要开闭拉链500时,用户直接拉拽拉链片800即可。
[0062] 基于拉链片800的动作特征,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拉链头700,通过拉链片800的转动即可实现对拉练头的紧,无需过多操作。
[0063]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拉链头700包括上翼板710、下翼板720、连接机构730、第一转动件740、弧形连接件750、第二转动件760、下压件770以及顶出机构780等功能部件,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730为一个空心柱状结构,连接机构730位于上翼板710和下翼板720之间,并分别与上翼板710和下翼板720相连接,连接机构730不仅用于对接上翼板710和下翼板720,还能够对内部的第一转动件740、弧形连接件750以及下压件770等进行保护。
[0064] 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翼板710靠近下翼板720的一侧垂直伸出有安装板711,相应的,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730设有供安装板711以及第二转动件760穿过的第一避让孔(图中未示出),第一避让孔为条形开孔结构,以使得连接机构730形成一侧敞口结构。
本实施例的安装板711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7111,安装板711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7112,并且第一安装部7111与下翼板720的距离大于第二安装部7112与下翼板720的距离,或者说第一安装部7111位于第二安装部7112的上方。
[0065] 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位于连接机构730内,第一转动件740的一端铰装在第一安装部7111上,拉链片800与第一转动件740相连接,连接方式在下述中给出,并且本实施例的拉链片800沿第一圆周方向的转动可带动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并可沿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带动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该第一圆周方向可以理解为在需要闭合拉链500时用户手持拉链片800的转动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件740只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动,原因在于其转动行程受到弧形连接件750以及第二转动件760等结构的限制。
[0066] 本实施例的弧形连接件750位于连接机构730内,弧形连接件750的上端与第一转动件740另一端铰接,弧形连接的下端与第二转动件760一端铰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二转动件760一端位于连接机构730内并与弧形连接件750铰接,第二转动件760另一端位于连接机构730外并铰装在第二安装部7112上,第二转动件760与弧形连接件750连接的一端下侧与下压件770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连接。
[0067] 本实施例的下压件770与顶出机构780相连接,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下压件770带动顶出机构780与链牙600限位配合,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时,下压件770带动顶出机构780解除与链牙600的限位配合。
[0068] 具体的,在拉链片800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向下转动,进而带动弧形连接件750转动,随之带动本实施例的第二转动件760绕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转动,进而实现下压件770的倾斜下压,然后利用下压件770来带动本实施例的顶出机构780动作,实现拉链头700与链牙600的限位。
[0069] 结合附图6所示,为了配合上述下压件77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出机构780,并且本实施例的下翼板720设有供下压件770穿过并移动的条形孔721。本实施例的顶出机构780包括滑动安装在下翼板720上的滑动件781,滑动件781可在下翼板720上滑动,进而可以靠近或远离与其相邻一排链牙600;相应的,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730设有供所述滑动件781穿过的第二避让孔731,避免影响滑动件781动作。
[0070] 本实施例的滑动件781设有垂直下翼板720的腰型通孔7811,在本实施例的腰型通孔7811内设有导向部7812和滚轮部7813,相应的,本实施例的下压件770设有导向斜槽771和导向斜面772。
[0071] 结合附图7所示,当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过程中,下压件770向下插入至腰型通孔7811内,此时,本实施例的导向斜槽771与导向部7812导向配合,导向斜面772与滚轮部7813导向配合,进而带动滑动件781移动至与其相邻的一排链牙600限位配合。
[0072] 结合附图8所示,同理,当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过程中,下压件770向上移动,导向斜槽771与导向部7812导向配合,导向斜面772与滚轮部7813导向配合,以带动滑动件781远离与其相邻的一排链牙600,进而解除与链牙600的限位配合。
[0073] 此种结构的顶出机构780,在上述拉链片800的转动转化为下压件770的竖直运动后,能够将下压件770的竖直运动转化为滑动件781的平运动,实现滑动件781与链牙600的配合,并且仅仅占用拉链头700的部分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保证拉链500结构的紧凑性。并且,由于本实施例的下压件770为倾斜向下或向上运动,因此能够加大滑动件781的移动行程,便于滑动件781和链牙600之间的配合。
[0074] 当然,本实施例的顶出机构78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第一转动件740设计为一个齿轮结构(图中未示出此种方式),该齿轮结构与安装板711的端部的齿相啮合,将第二转动件760的一端与齿轮结构的轴心铰接,也能够实现第一转动件740的转动直接带动第二转动件760转动,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拉链头700体积较小,因此不容易加工齿轮和齿,因此,在生成加工方面不如上述顶出机构780便利。
[0075] 另外,如果空间允许,本实施例的下压件770和滑动件781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进而提高对拉链头700限位的稳定性
[0076] 结合附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滑动件781进入到相邻两个链牙600之间,进而实现与链牙600的限位配合,本实施例在滑动件781靠近与其相邻的链牙600的一端设有圆弧导向面7814,圆弧导向面7814可以与链牙600相互导向配合,进而利于滑动件781与链牙600之间的限位配合。
[0077] 另外,本实施例将滚轮部7813设计为阻尼轮,使得滑动件781与链牙600限位配合后,在阻力轮的阻尼力下不会解除限位配合,而且能够给到操作拉链片800的用户一定的阻尼反馈,让用户获知自己处于操作过程。
[0078] 结合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为了便于拉链片800与第一转动件740的连接,本实施例在上翼板710设有开孔712,拉链片800下端设有第三连接部810,第三连接部810的宽度小于拉链片800的宽度。
[0079] 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接部810通过开孔712与第一转动件740铰接,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设有限位部741,当拉链片800沿第一圆周方向转动至图5中的预设角度时,处于该预设角度时,本实施例的拉链片800与上翼板710垂直,并且此时第三连接部810与限位部741限位配合,以使得拉链片800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0080] 如此设置,给拉链片800在与上翼板710平行至与上翼板710垂直之间的自由转动空间,在此转动范围内,本实施例的拉链片800不带动第一转动件740转动,能够避免用户一旦拉动拉链片800就会使得第一转动件740转动,并使得下压件770下压、滑动件781向链牙600方向伸出,进而能够降低下压件770不必要的下压行程,使得只在需要固定拉链头700时,用户才会进一步克服阻尼轮的阻力来使得拉链片800继续向上转动至与上翼板710再次平行,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无需用户过多去刻意的保持拉链片800的角度。
[0081] 基于上述限位部741和拉链片800的配合,为了使得拉链片800转动后能够保持其位置,本实施例将限位部741设计为磁性结构,拉链片80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限位部741和第三连接部810磁性吸引。
[0082]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拉链片800在沿着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再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拉链片800被配置为:拉链片800沿第一方向转动而带动第一转动件740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拉链片800与上翼板710平行,当拉链片800沿第二圆周方向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第一转动件740由第二转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时,并且拉链片800沿第二圆周方向的继续转动可解除第三连接部810与限位部741的磁吸。
[0083] 此种设计使得拉链片800在沿第二圆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740复位至第一状态,并且当拉链片800克服限位部741的磁性继续转动时,第一转动件740无法继续转动,而拉链片800可以回复至与上翼板710平行的初始状态,即用户通过转动拉链片800就能够实现第一转动件740的复位,进而接触滑动件781与链牙600的限位,无需设计其他结构。
[008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