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体

申请号 CN03143487.8 申请日 2003-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0381085C 公开(公告)日 2008-04-16
申请人 台湾香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八木启之;
摘要 一种带体,包含一网状的内层与二外层。该内层具有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及多数贯穿上、下表面的孔洞。该外层是分别 覆盖 于该内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且跨越并填补该孔洞而相互连结。借此可提升该带体的结合 力 ,而能应用在各式袋体上,或携附其他物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带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网状的内层,具有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及多数贯穿上、下表面的孔 洞;
二外层,分别覆盖于该内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且跨越并填补该孔洞而 相互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内层是由多数丝线排列而 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是相对于该丝线形成 多数凸部,且相对于该内层孔洞形成多数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带体还具有二边缘,该边 缘沿一纵线方向的宽度是较其他部位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层的宽度是大于该内层 的宽度,并形成有二不与内层接触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带体是应用在一钓渔用的 袋子上。

说明书全文

(1)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带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与袋体结合或携附其他物品的带 体。

(2)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于袋体(如钓渔袋)的肩带,主要是以合成树酯纤维作为原料,及以 微小化鱼钩状的编织制成,但该以合成树酯纤维所制成的肩带,会因为网状孔洞 的存在,在受潮后开始吸收分,形成相当湿滑的状态,使双手不易握持,且容 易脏污,更会在经常性长时间使用后开始变形,无法恢复初始的形状。

依据前述,较早以前的肩带,主要是以合成树酯纤维编织形成一内层,再与 合成树酯所构成的一上外层与一下外层结合,但是,该编织而成的合成树酯纤维 无法与合成树酯所构成的上、下外层形成一良好的结合效果,因此,当以合成树 酯纤维编织制成的内层界于合成树酯所构成的上、下外层间时,若有上、下外层 开始变形的情形发生,该以合成树酯纤维编织制成的内层就会与外层脱离,所以, 该外层变形后是无法恢复原状,而不能在使用时,舒适的背挂在人体的肩膀上。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结合,且不易变形的带体。

本发明的特点是:该带体包含一网状的内层与二外层。该内层具有一上 表面与一下表面,及多数贯穿上、下表面的孔洞。该外层是分别覆盖于该内 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且跨越并填补该孔洞而相互连结。借此,提升该带体 的结合力,而能应用在各式袋体上,或携附其他物品。

(4)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方图,说明本发明一带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于一钓渔袋上。

图2是一顶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整体外观。

图3是一沿图1直线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一沿图2直线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一沿图2直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内层与二外层。

图7是一顶视图,说明本发明一带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一带体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9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一带体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一带体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图11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带体1的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钓渔袋2上,该钓渔袋2 具有一底部21、四环绕该底部21周边且界定出一开放空间22的侧壁23、一 可开启的封闭在该侧壁23上的封盖24、二分别形成在二相对侧壁23上且与 该带体1固接的连接25,及一可供带体1穿经的连接扣26。使带体1可供 在肩膀上使用且不易脱落。

参阅图2至图6,该带体1具有一网状的内层11及二外层12、13。该内 层11是由多数丝线111排列而成,并具有一上表面112与一下表面113,及 多数贯穿上、下表面112、113的孔洞114。该丝线111是由合成树酯制成, 该合成树酯可以是尼龙、聚酯,凯夫勒纤维等,该丝线111具有方向性,在 一轴线X方向及一纵线Y方向的交接处形成一直,如图2所示,该丝线111’ 是沿平行纵线Y方向延伸,然后与丝线111″形成一直角。

该外层12、13可以使用更加柔软且能服贴于使用者身体的材料,例如一 种合成树酯如聚乙烯氯化合物或是聚酯。该外层12、13分别覆盖于该内层 11的上表面112与下表面113,且跨越并填补该孔洞114而相互连结,使该 外层12被拉动时,维持孔洞114不变形,除了能增强带体1的强度外,且具 有不渗水及不吸水的特性。

其具体实施方法如图3到图5所示,在二个外层12、13形成凹、凸表面, 更具体的说,该外层12、13是相对于该丝线111形成多数凸部121、131,及 相对于该内层11孔洞114形成多数凹部122、132,形成有凸、凹的花纹。借 此,可以预防带体1沿着使用者的身体产生滑动,及能够稳固地保持在使用 者的肩膀上,并且也能预防连接扣26在带体1上移动。

如图3所示,该连接扣26具有一底部261、一对形成在底部261上的支 撑部262,及一对贯穿底部261且相对于支撑部262的底槽263。使该带体1 由底槽263向上穿经底部261与支撑部263间,并以外层12、13的凸部121、 131反向接触及摩擦该连接扣26的底部261与支撑部263,使该连接扣26的 滑行方向与带体1相反。

进一步说,该带体1还具有二边缘14,该边缘14的宽度是较其他部位宽, 如图4所示,该边缘14的宽度W1比带体1中间部位的宽度W2要来的宽,可 以有效防止带体1磨损。此外,该边缘14是形成向上弯曲的状态。更加可以 防止磨损。如图2、图4所示,且由于该内层11无法沿着带体1一轴线X方 向连接到边缘14,因此,该带体1对使用者的肩膀是有健康的效果,并且也 可以防止内层11磨损。

更进一步的说,如果该外层12、13为可透视的材料,会使网状的内层11 可以从外面看到,因此,该外层12、13使用半透明的材料时,可以具有良好 的透视效果。且如果该内层11上、下表面112、113被涂上颜色而隐藏在外 层12、13间,这样,由于该内层11二侧是不可透视的合成树酯且有颜色, 会具有出色的外观而成为一个卖点。

图6是带体1概略的制造情形,参图4、图6,本发明为了大量制造,是 先以合成树酯板12’及13’形成外层12、13,然后,使该内层11的上、下表 面112、113构成网状体,并位于合成树酯板12’及13’间。接着,从该外层12、 13的外侧开始对合合成树酯板12’及13’,进行加压与加热的动作,并借由加 热使得该内层11的孔洞114与树酯结合在一起。因此,该上、下合成树酯板 12’及13’便与孔洞114结合在一起,所以,该带体1的内层11就会被封装于 上、下合成树酯板12’及13’间,而形成固定的形状,具有高强度与不易变形 的优点。

当完成上面所述的加压加热过程后,它可以有效的加强边缘14部份的强 度,使该边缘14更准确且紧密的互相连接。由于该树酯会被集中在边缘14 的位置处,使边缘14形成如图4所述的厚度,且可以在加压时将边缘14往 上升高。

参阅图2,该内层11形成后,该丝线111’会沿平行纵线Y方向排列,当 内层11没有形成网状体时,该丝线111’会形成一曲折型。

然而,如果该内层11借由丝线111’与丝线111″交叉而成一网状时,则 丝线111就不会弯曲,使带体1在没有弯曲的情形下强度则更佳。

如图6、图3所示,如果该带体1发生变形时,会因为该内层11会固定 于上、下外层12及13间,而不会在该外层12、13间滑动,所以,该带体1 在变形后将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借此,当带体1作为肩带使用时,该带体1 是可以合适的使用在使用者的肩膀上。

由于该外层12、13是相对于该丝线111形成多数凸部121、131,及相对 于该内层11孔洞114形成多数凹部122、132,因此,该带体1可防止从肩膀 上滑动,及以带体1保持在肩膀上,且该连接扣26也可以防止带体1滑动。

接续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外层12、13具有水无法渗透的特 性,也不会吸收水份,可以容易握持。当外层12及13是由合成树酯所制成 时,他们不会轻易被鱼钩勾住,而且脏东西可以很容易清除。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该带体1的内层11是由丝线111 构成网状体,且该丝线111’与丝线111″是分别在不同方向往带体1的纵向方 向所形成。

有关上面所述的内层11丝线111,虽然并没有在直角的位置交叉,还是 会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附图所示,导致相同的结果。该内层11所形成的网状 体并不限定格子的形状。也就是说,只要包含有孔洞114,且这些孔洞114能 够将外层12、13连在一起,该丝线111’、111″形成的格子形状,可以是前述 格子以外的任何图形。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带体1中,该外 层12是相对于该丝线111与孔洞114形成该凸部121与凹部122,但是,该 外层13表面为平面133,也就是说,该凸部121与凹部122只形成在内层11 的一侧。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带体1中,该内 层11是以一种纤维所形成的丝线111构成网状体,更具体的说,该内层11 的丝线111是借由丝线111’沿着带体1的纵线Y方向扩展,丝线111″与丝线 111’相交成直角而构成内层11,且该丝线111’或丝线111″可以借由纺织纤维 构成,当丝线111’与丝线111″彼此相交时,该凸部121、131交错形成在外 层12、13上,而凹部122、132则交错形成在相邻凸部121、131间。

同样的在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层12、13所使用的合成树酯不需要 进入丝线111(纺织纤维)间的空间115内,但是,如果合成树酯进入丝线111(纺 织纤维)间的空间116内,而介于外层12、13及内层11连接部分的地方,其 强度则会进一步的增加。

如上所述,如果丝线111’、111″是借由多数纤维往不同的方向所形成的 网状体,或借由纺织的丝线111’、111″所形成,该丝线111’及111″相交的部 份想要滑动是很困难的,不但可以预防内层11及外层12、13间的滑动,且 能增强带体1的强度。

参阅图10、图11,图中示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第一 个实施样态中,前述使用在钓渔袋2的带体1,在图10中,是应用于可回收 的钓渔袋31,在图11中,是应用于可回收的钓渔用腰带,更具体的说,在图 10中,该带体1是穿经钓渔袋31狭长的穿置部32,且以带体1两端设置的 扣环33扣接后环绕使用者。在图11中,同样是以带体1两端设置的扣环33 扣接后环绕使用者,及以吊索34可挂置渔篮的金属环35,并与该连接扣26 连接。如上所述,该带体1还可用于多样性的钓鱼配件,而应用于钓鱼袋外 的其它配件。而且,除了应用于钓鱼用的配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诸如高尔 夫球袋上等,也就是说,该带体1可以用于任何运动及休闲方面的袋子。

据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带体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本发明的带体1具有很高的强度,不易变形,可以与使用者的身体舒适 且稳固地配合,不易损坏,用这种带体1做成的袋子比较耐用,能有效提升 使用上的实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