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背带或吊带 / 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

用于胸围边的织带

申请号 CN03238347.9 申请日 2003-09-22 公开(公告)号 CN2647084Y 公开(公告)日 2004-10-13
申请人 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亚平;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胸围 捆 边的织带,包括一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的经向中心线上一体编织形成依次间隔的开口位及挂钩位。本实用新型用于胸围捆边,可任意调整挂钩 位置 ,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极为方便且外表美观。
权利要求

1、用于胸围边的织带(1),包括一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织带主体(10) 的经向中心线上一体编织形成依次间隔的开口位(13)及挂钩位(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 体(10)是一沿所述经向中心线折叠、两侧边封合的双层结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结 构(11)下方还一体编织有一织带边(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边 (12)为单层织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边 (12)为双层织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 体(10)是一沿经向中心线折叠、两侧边不封合的双层结构(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征在于织带上印有 图案及文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 征在于所述织带为弹性织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胸围捆边的织带,其特 征在于所述织带为无弹性的织带。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胸围边的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及其它日常生活中。其中,服装行业的 应用尤为广泛。例如,现有的胸围需要采用窄条弹性织带作为围身的捆边 或作为固定胸围的肩带。肩带与围身的连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 直接缝纫,使肩带一体化缝接于围身上,这种胸围的肩带位置是固定不可 拆下的,往往在穿着细带背心或露肩装时会给穿戴者带来不便。另一种方 法是采用活动的方式,即在围身上预留有钩环,肩带上缝有“9”字型钩, 肩带既可拆下也可扣上,依不同的使用需要而决定,这种胸围俗称为两用 围。这一种胸围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穿着细带背心或露肩装时肩带外露 的问题,但其肩带与围身的连接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只能选择拆下肩带 或扣上肩带,却不能根据需要调节肩带扣接于围身的位置,这对于具有不 同体型或不同穿戴需要的穿戴者来说显然是不便的。另外,两用围在拆下 肩带后往往于围身上留有钩环,影响了胸围的美观。目前,还未有一种织 带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采用其作为捆边的胸围具有可任意调节肩带 挂钩位置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胸围捆边,并可任意变换挂钩位 置的织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一织带主体,织带主体 的经向中心线上一体编织形成依次间隔的开口位及挂钩位。
所述织带主体是一沿经向中心线折叠、两侧边封合的双层结构。双层 结构的下部还一体编织有一织带边。
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具有依次相间隔的挂钩位及开口位,且挂钩位及开 口位与织带主体为一体编织而成,减少了工序,也减少了缝接位,避免了 以往由缝制挂钩位的线头所引起的皮肤不适。挂钩可根据需要勾挂于任意 的挂钩位,从而可任意调整挂钩位置。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胸围围身或胸围 背带的捆边,使围身或背带具有多个挂钩位,且这些挂钩位均隐于胸围内 侧,保持了外观的简洁,美观。为穿戴者提供了自由选择使用肩带或去除 肩带的可能,并可以根据体型及习惯把肩带勾挂于围身的不同位置,从而 满足女士各种着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无梭织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带纬针的示意图。
图3为单织针无边线的锁边方法示意图。
图4为双织针无锁边线的锁边方法示意图。
图5为单织针有锁边线的锁边方法示意图。
图6为双织针双锁边线的锁边方法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打开示意图。
图8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8的A向剖视图。
图9b是图8的B向剖视图。
图10是具有双层弹性织带边的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11是双层结构11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开口位13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挂钩位14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双层结构及开口位13与挂钩位14一体编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缝接于围身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缝接于围身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缝接于围身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织带可以是弹性织带,也可以是无弹性的织带,其制造 方法是相类似的,现以弹性织带为例说明。
如图8、图9a、图9b、图10所示的弹性织带1,包括双层结构11,其 上部边缘设有依次相间隔的开口位13及挂钩位14,双层结构11下方还一 体编织一织带边12,留作织带与围身缝接的车缝位。挂钩位14用作“9” 形钩的勾挂,开口位13用于钩的进出。双层结构11、织带边12、开口位 13及挂钩位14均为一体编织而成,而非缝制而成,各部分均无驳接口
织带边可以编织成如图9a、图9b所示的单层弹性织带的形式,也可以 编织成如图10所示的双层弹性织带。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主要设备——无梭织机,采用瑞士 MULLER的NF机型。本织带的编织主要是通过织物组织结构搭配锁边方 法来实现。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锁边方法。本织带必须采用图2所 示的双带纬针方式,其锁边方法有多种,例如图3所示的单织针无锁边线 方法。
双层结构11的具体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代表经线在 两条纬线上;“○”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中间;“□”代表经线在两条纬 线下。
开口位13的具体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代表经线在两条 纬线上;“○”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中间;“□”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下。
挂钩位14具体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代表经线在两条纬 线上;“○”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中间;“□”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下。
如图14所示为双层结构及开口位13与挂钩位14一体编织的组织结构 示意图。“×”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上;“○”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中间; “□”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下。
开口位13及挂钩位14的长度可依据挂钩的大小而定。
织带可根据市场需求加提花或织字,使外观更富有美感。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及其它行业,尤其适用于女性胸围 的捆边。如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把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织物缝接于围身2的上部边缘,在外观上看来与普通的 胸围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织带1具有多个挂钩位14及开口位13,因此该 胸围具有多个隐藏的肩带挂钩位14。带有“9”形钩4的肩带3可任意勾 于织带的挂钩位14从而调整胸围的穿戴。如图16所示的使用者把肩带3 勾挂于围身靠中间21处,这种方式适用于女士穿着高领露肩上装。如图17 所示的使用者把肩带勾挂于围身靠两侧22处,这种方式适用于穿着领口较 宽的上装。如图18所示的使用者把一边肩带去除而仅留一边肩带,这种方 式适用于穿着单肩露肩装式服式。去除了肩带的胸围由于不会留有勾环, 因而从外观上看具有美感且穿戴舒适自然。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应用于 胸围捆边,使穿戴者在使用上灵活多便,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采取各 种形式。
如图4所示,织带也可采用双带纬针配合双织针无锁边线的锁边方法, 采用这种锁边方式编织出来的织带的样式之侧面如图9b所示,其织带边12 为双层结构。
另外,织带也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单织针有锁边线的锁边方法或图6 所示的双织针双锁边线的锁边方法。锁边方法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几种, 多种锁边形式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取消织带边,且原双层结构11下部边缘采用不封合的形 式,双层结构11打开形成一单层的织带主体10,此时开口位13及挂钩位 14位于织带主体10的经向中心线上。因此实施例2实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 形。
其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的编织方法基本一致,即双层结构的下部边缘 采取不封合的锁边形式、与开口位及挂钩位一体编织成形。成形后双层结 构再展开成单层的织带主体。在使用上,该弹性织带也是采取叠合的形式, 令挂钩钩于挂钩位14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