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背带或吊带 / 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

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

申请号 CN202322745804.1 申请日 2023-10-13 公开(公告)号 CN220832004U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昆明; 张传贵;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羽绒服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侧背部设有背部气囊组件,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侧腰部设有腰部气囊;所述背部气囊组件与腰部气囊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循环通道,所述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网状面料;本 申请 中利用背部气囊组件、腰部气囊与人们后面贴合,使羽绒服主体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之间不会完全贴合,并通过不贴合区域构成的空气循环通道,且设置在空气循环通道内部的网状面料,使空气在空气循环通道中流动流动,避免热量集中在一个区域,增加羽绒服的透气能 力 ,使羽绒服穿着更加舒适。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背部设有背部气囊组件(3),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腰部设有腰部气囊(4);
所述背部气囊组件(3)与腰部气囊(4)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循环通道,所述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网状面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组件(3)有两组,两组所述背部气囊组件(3)呈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面料(2)呈工字形,所述网状面料(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网状件(21)以及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网状件(22);
其中,所述第一网状件(21)将两组背部气囊组件(3)隔开,两组所述背部气囊组件(3)处于两个第二网状件(22)之间,所述腰部气囊(4)位于第二网状件(2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组件(3)包括两个从上到下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下侧所述支撑气囊的体积大于上侧支撑气囊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与腰部气囊(4)均可拆卸安装在羽绒服主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背部设有背带(5)。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羽绒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因内部填充有大量羽绒,进而具备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羽绒服是冬季常用的一种防寒保暖服饰;为了增加羽绒服的保暖效果,现有羽绒服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一般贴合较为紧密,然而这样会导致两者之间的透气能较差,在中午气温上升或者人们运动时,人们后部产生的热量会集中在一个区域,无法流动,会导致羽绒服穿着较为闷热,影响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羽绒服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一般贴合较为紧密,这样会导致两者之间的透气能力较差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侧背部设有背部气囊组件,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侧腰部设有腰部气囊;
[0005] 所述背部气囊组件与腰部气囊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循环通道,所述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网状面料。
[0006]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气囊组件有两组,两组所述背部气囊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使羽绒服透气能力提升。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面料呈工字形,所述网状面料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网状件以及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网状件;
[0008] 其中,所述第一网状件将两组背部气囊组件隔开,两组所述背部气囊组件处于两个第二网状件之间,所述腰部气囊位于第二网状件的下方;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使羽绒服透气能力提升。
[0009]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气囊组件包括两个从上到下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气囊;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使羽绒服透气能力提升。
[0010] 作为优选,下侧所述支撑气囊的体积大于上侧支撑气囊的体积。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气囊与腰部气囊均可拆卸安装在羽绒服主体上;使支撑气囊与腰部气囊可以拆下来。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羽绒服主体的内侧背部设有背带;使脱下来的羽绒服主体可以背在身上。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利用背部气囊组件、腰部气囊与人们后面贴合,使羽绒服主体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之间不会完全贴合,并通过不贴合区域构成的空气循环通道,且设置在空气循环通道内部的网状面料,使空气在空气循环通道中流动,避免热量集中在一个区域,增加羽绒服的透气能力,使羽绒服穿着更加舒适。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羽绒服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羽绒服主体;2、网状面料;21、第一网状件;22、第二网状件;3、背部气囊组件;4、腰部气囊;5、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实施例1
[0018] 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空气循环结构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背部设有背部气囊组件3,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腰部设有腰部气囊4;背部气囊组件3与腰部气囊4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循环通道,空气循环通道上设有网状面料2。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背部气囊组件3、腰部气囊4与人们后面贴合,使羽绒服主体1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之间不会完全贴合,即不完全贴合的区域形成空气循环通道,并且利用设置在空气循环通道内部的网状面料2,使空气可以在空气循环通道内部流动,来增加空着区域的透气性能,使人后部的热量不会集中在一个区域,用于将热量散开,从而提高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
[0020]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背部气囊组件3有两组,两组背部气囊组件3呈左右对称设置;增加背部气囊组件3的数量,使与人们后部接触的气囊增多,用于使羽绒服主体1内侧后部与人后部之间空隙增大(即增加了空气循环通道的范围),提高空气循环的范围,从而提高羽绒服整体的透气散热能力。
[0021]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网状面料2呈工字形,网状面料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网状件21以及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网状件22,两个第二网状件22分别处于第一网状件21的上下两侧;第一网状件21将两组背部气囊组件3隔开,两组背部气囊组件3处于两个第二网状件22之间,腰部气囊4位于第二网状件22的下方;将背部气囊组件3与腰部气囊4均匀分散开,使空气循环通道的覆盖范围增大,用于提高空气流动循环的范围,使羽绒服整体透气的能力增加。
[0022]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背部气囊组件3包括两个从上到下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气囊;使背部气囊组件3支撑的范围增加,以增加空气循环通道的覆盖范围,用于提高空气循环的范围,来提升羽绒服整体的透气能力。
[0023]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下侧支撑气囊的体积大于上侧支撑气囊的体积;为符合人后背的曲线,使下侧的支撑气囊能够将羽绒服主体1与人后部隔开,保证空气循环通道的覆盖范围。
[0024]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支撑气囊、腰部气囊4通过拉链或魔术贴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羽绒服主体1的后侧内部;使支撑气囊与腰部气囊4可以从羽绒服主体1上拆下来。
[0025]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请参阅图1,羽绒服主体1的内侧背部设有背带5;将背带5背在肩上(背带5有两个,类似于背书包的形式),使羽绒服主体1脱下来时,可以背在身上,增加羽绒服的功能。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