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砸背甲

申请号 CN202120943791.7 申请日 2021-05-06 公开(公告)号 CN214854485U 公开(公告)日 2021-11-26
申请人 福建中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庆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包括第四防护板、第一背带、第二背带、缓冲垫、保护层和缓冲导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护板上端设置了缓冲导流机构,当落石下落时,会压动导流板,并且通过缓冲 凸 块 对落石冲击 力 进行吸收,使导流板在活动座内侧进行倾斜,并且压动压簧产生形变,对落石冲击力进一步缓冲,并且使落石往下端导流,达到了能够对减小对脊柱冲击力,增加防护板防护效果的优点;通过在第一背带上端设置了保护层,在第一背带佩戴于肩部时,会使肩垫上端的贴合槽与肩部贴合 覆盖 ,减小第一背带与肩部的 摩擦力 ,并且可以在弹性带内侧放置上小型器具,达到了能够增加使用舒适感和方便对小型物体进行携带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包括第一防护板(1)、反光层(2)、合页(3)、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第四防护板(6)、第一背带(7)、第二背带(10)和缓冲垫(11),所述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由上向下并排设置且相邻的防护板通过合页(3)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1)前端设置有反光层(2),所述第一防护板(1)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一背带(7),所述第三防护板(5)上端设置有第二背带(10),所述第一防护板(1)与缓冲垫(11)底部相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8)和缓冲导流机构(9),所述第一背带(7)上端设置有保护层(8),所述第一防护板(1)前端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9),所述保护层(8)包括滑套(81)、肩垫(82)、弹性带(83)和贴合槽(84),所述第一背带(7)贯穿于滑套(81)内侧,所述滑套(81)底部设置有肩垫(82),所述肩垫(82)前端缝合有弹性带(83),所述肩垫(82)底部开设有贴合槽(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导流机构(9)包括活动座(91)、导流板(92)、缓冲(93)、凸杆(94)和压簧(95),所述活动座(91)后端与第一防护板(1)相固定,所述导流板(92)与活动座(91)内侧转动配合,所述导流板(92)上端嵌入安装有缓冲凸块(93),所述导流板(92)与凸杆(94)上端相固定,所述导流板(92)通过压簧(95)与第一防护板(1)上端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上端均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凸块(93)共设置有十二个,并且缓冲凸块(93)三个为一组,共设置有四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94)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凸杆(94)沿导流板(92)上端作用两侧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杆(94)上端均设置有压簧(95),并且凸杆(94)嵌入于压簧(95)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带(7)共设置有两个,并且第一背带(7)上端均设置有保护层(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83)呈半弧形状,并且弹性带(83)共设置有两个。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安全防砸背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安全防砸背甲,涉及防砸背甲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隧道施工领域,施工人员在机械打眼、初期支护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山体塌陷、石坠落等现象,为保证安全,施工安全质量规范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方可上岗,这一措施可有效防止坠物对施工人员头部造成的伤害,然而在施工人员弓腰工作时,坠落石块很容易对其脊柱造成伤害,现实中也时常出现因坠落石块击中施工人员脊柱致其高位截瘫的情况。
[0003] 这时候往往需要使用到安全防砸背甲,现在的安全防砸背甲在使用时,往往是通过防护板对落石进行阻挡防护,虽然能够对落石进行阻挡,但是落石上的冲击会使防护板对脊柱撞击,并且背甲上端肩背带在使用时,容易对肩部摩擦,引起使用的不适。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安全防砸背甲,该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反光层、合页、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第一背带、第二背带、缓冲垫、保护层和缓冲导流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由上向下并排设置且相邻的防护板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前端设置有反光层,所述第一防护板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一背带,所述第三防护板上端设置有第二背带,所述第一防护板与缓冲垫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一背带上端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护板前端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所述保护层包括滑套、肩垫、弹性带和贴合槽,所述第一背带贯穿于滑套内侧,所述滑套底部设置有肩垫,所述肩垫前端缝合有弹性带,所述肩垫底部开设有贴合槽。
[0006] 优选的,所述缓冲导流机构包括活动座、导流板、缓冲凸块、凸杆和压簧,所述活动座后端与第一防护板相固定,所述导流板与活动座内侧转动配合,所述导流板上端嵌入安装有缓冲凸块,所述导流板与凸杆上端相固定,所述导流板通过压簧与第一防护板上端弹性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上端均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
[0008] 优选的,所述缓冲凸块共设置有十二个,并且缓冲凸块三个为一组,共设置有四组。
[0009] 优选的,所述凸杆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凸杆沿导流板上端作用两侧相对设置。
[0010] 优选的,两个所述凸杆上端均设置有压簧,并且凸杆嵌入于压簧内侧。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带共设置有两个,并且第一背带上端均设置有保护层。
[0012] 优选的,所述弹性带呈半弧形状,并且弹性带共设置有两个。
[0013] 优选的,所述压簧为弹簧材质,弹性势能优良。
[0014] 优选的,所述缓冲凸块为高分子阻尼材质,抗振效果优良。
[0015]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6]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通过在防护板上端设置了缓冲导流机构,当落石下落时,会压动导流板,并且通过缓冲凸块对落石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导流板在活动座内侧进行倾斜,并且压动压簧产生形变,对落石冲击力进一步缓冲,并且使落石往下端导流,达到了能够对减小对脊柱冲击力,增加防护板防护效果的优点。
[0017]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安全防砸背甲,通过在第一背带上端设置了保护层,在第一背带佩戴于肩部时,会使肩垫上端的贴合槽与肩部贴合覆盖,减小第一背带与肩部的摩擦力,并且可以在弹性带内侧放置上小型器具,达到了能够增加使用舒适感和方便对小型物体进行携带的优点。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砸背甲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导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缓冲导流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其中:第一防护板‑1、反光层‑2、合页‑3、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第四防护板‑6、第一背带‑7、保护层‑8、缓冲导流机构‑9、第二背带‑10、缓冲垫‑11、滑套‑81、肩垫‑82、弹性带‑83、贴合槽‑84、活动座‑91、导流板‑92、缓冲凸块‑93、凸杆‑94、压簧‑9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包括第一防护板1、反光层2、合页3、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第四防护板6、第一背带7、第二背带10、缓冲垫11、保护层8和缓冲导流机构9,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由上向下并排设置且相邻的防护板通过合页3铰接连接,第一防护板1前端设置有反光层2,第一防护板1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一背带7,第三防护板5上端设置有第二背带10,第一防护板1与缓冲垫11底部相固定,第一背带7上端设置有保护层8,第一防护板1前端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9,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上端均设置有缓冲导流机构9,述第一背带7共设置有两个,并且第一背带7上端均设置有保护层8。
[0026]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保护层8包括滑套81、肩垫82、弹性带83和贴合槽84,第一背带7贯穿于滑套81内侧,滑套81底部设置有肩垫
82,肩垫82前端缝合有弹性带83,肩垫82底部开设有贴合槽84,弹性带83呈半弧形状,并且弹性带83共设置有两个,利于起到对小型器具进行放置的作用。
[0027]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缓冲导流机构9包括活动座91、导流板92、缓冲凸块93、凸杆94和压簧95,活动座91后端与第一防护板1相固定,导流板92与活动座91内侧转动配合,导流板92上端嵌入安装有缓冲凸块93,导流板92与凸杆94上端相固定,导流板92通过压簧95与第一防护板1上端弹性连接,缓冲凸块93共设置有十二个,并且缓冲凸块93三个为一组,共设置有四组,凸杆94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凸杆94沿导流板92上端作用两侧相对设置,两个凸杆94上端均设置有压簧95,并且凸杆94嵌入于压簧95内侧,利于起到进行缓冲的作用,压簧95为弹簧钢材质,弹性势能优良,缓冲凸块93为高分子阻尼材质,抗振效果优良。
[0028]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其工作原理如下;
[0029] 第一,在使用前,将安全防砸背甲进行平放置,随后将手部穿过第一背带7内侧;
[0030] 第二,随后在第一背带7佩戴于肩部时,会使肩垫82上端的贴合槽84与肩部贴合覆盖,减小第一背带7与肩部的摩擦力,并且可以在弹性带83内侧放置上小型器具,能够增加使用舒适感和方便对小型物体进行携带;
[0031] 第三,接下来将第二背带10固定于使用者腰部,使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置于使用者脊背处,使缓冲垫11与脊背相贴合,对脊背进行防护;
[0032] 第四,并且通过增设有合页3,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活动,并且使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和第四防护板6不会外翻,反光层2能够在夜间、视线不清、疲劳等识别能力差的情况下,使穿戴安全背甲的工作人员的能见距离增大,增强工作人员在各种视线不良环境中的能见度,引起无轨车辆驾驶员视觉上的注意,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系数;
[0033] 第五,同时通过在防护板上端设置了缓冲导流机构9,当落石下落时,会压动导流板92,并且通过缓冲凸块93对落石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导流板92在活动座91内侧进行倾斜,并且压动压簧95产生形变,对落石冲击力进一步缓冲,并且使落石往下端导流,达到了能够对减小对脊柱冲击力,增加防护板防护效果。
[0034]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安全防砸背甲,通过在防护板上端设置了缓冲导流机构9,当落石下落时,会压动导流板92,并且通过缓冲凸块93对落石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导流板92在活动座91内侧进行倾斜,并且压动压簧95产生形变,对落石冲击力进一步缓冲,并且使落石往下端导流,达到了能够对减小对脊柱冲击力,增加防护板防护效果的优点;通过在第一背带7上端设置了保护层8,在第一背带7佩戴于肩部时,会使肩垫82上端的贴合槽84与肩部贴合覆盖,减小第一背带7与肩部的摩擦力,并且可以在弹性带83内侧放置上小型器具,达到了能够增加使用舒适感和方便对小型物体进行携带的优点。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3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