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背带或吊带 / 可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装置

可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装置

申请号 CN201820274613.8 申请日 2018-02-26 公开(公告)号 CN208597763U 公开(公告)日 2019-03-15
申请人 可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迈克尔·约翰·林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装置,包括:具有基本为V形的配置的第一子组件,其带有从 顶点 部件延伸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具有基本为倒T形的配置的第二子组件,其带有基本 水 平区段和基本竖直区段,所述基本竖直区段连接在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基本中心 位置 与所述顶点部件之间;以及具有基本为倒π形的配置的第三子组件,其带有从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一基本竖直元件以及从所述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二基本竖直元件,其中:电气设备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子组件内;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一端能够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一端;并且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可拆卸地接合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二端。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用于提高能见度且支撑电气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基本为V形的配置的第一子组件,其带有从顶点部件延伸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
具有基本为倒T形的配置的第二子组件,其带有基本平区段和基本竖直区段,所述基本竖直区段连接在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基本中心位置与所述顶点部件之间;以及具有基本为倒π形的配置的第三子组件,其带有从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一基本竖直元件以及从所述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二基本竖直元件,其中:
电气设备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子组件内;
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一端能够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一端;并且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可拆卸地接合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光学反射材料的外条带,以提高响应于人造光的能见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条带包括浮雕的区域,所述浮雕的区域表示保持在所述条带下的、针对于手动交互的部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条带附接至高能见度材料的层,使得所述高能见度材料的暴露区域围绕所述条带,以提高响应于日光的能见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光学反射材料的所述条带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
所述条带沿着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被固定至基底材料,以在所述条带与所述基底材料之间限定通道;并且
用于所述第一子组件的导电体被保持在所述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被保持在控制盒内;
所述控制盒被保持在袋内;并且
电线的线束从所述控制盒延伸,所述线束包括功率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盒包括处理器;并且
所述线束还包括数据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还包括至少一个无线传输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发光器件。

说明书全文

可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是针对本发明创造以及主题的首次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000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人们已知提供可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的衣物来提高能见度并支撑电气设备。这类已知的衣物的首要问题是,经常需要生产很多不同尺寸的设备。这就导致要为每种具体尺寸生产最佳平的库存。另外,借助已知的这种复杂衣物,电子设备和连接可以遍布整个衣物,由此导致在制造过程中的显著的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很多应用,在必须包含精密技术以引入电气设备的情况下,不能部署用于生产衣物的标准过程。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穿戴在身体上半部、用于提高能见度且支撑电气设备的装置,包括:具有基本为V形的配置的第一子组件,其带有从顶点部件延伸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具有基本为倒T形的配置的第二子组件,其带有基本水平区段和基本竖直区段,所述基本竖直区段连接在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基本中心位置与所述顶点部件之间;以及具有基本为倒π形的配置的第三子组件,其带有从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一基本竖直元件以及从所述基本水平元件延伸的第二基本竖直元件,其中:电气设备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子组件内;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一端能够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一端;并且所述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二端能够可拆卸地接合至所述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二端。
[0006] 将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一端配置为可拆卸地可附接至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一端,以及将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二端配置为可拆卸地可接合至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二端,这样的优点是允许很大程度的调节,由此可适合不同的尺寸。
[0007]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不同尺寸的第三子组件,以涵盖大范围的可用尺寸,而不需要对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作改变。附图说明
[0008] 现在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0009] 图1示出了非支撑背带形式的可穿戴装置;
[0010] 图2示出了图1的背带的组装;
[0011] 图3示出了图1的背带的进一步的组装;
[0012] 图4示出了图1的背带的完整组装;
[0013] 图5示出了第一子组件的基底层;
[0014] 图6示出了添加到图5的基底层的荧光材料;
[0015] 图7示出了将电气设备添加到图5的荧光材料;
[0016] 图8示出了外条带的应用;
[0017] 图9示出了第二子组件;
[0018] 图10示出了第一子组件到第二子组件的连接;
[0019] 图11示出了产生第三子组件;
[0020] 图12示出了正在被部署的组装好的装置;
[0021] 图13示出了添加控制盒;
[0022] 图14示出了外围设备的后部;
[0023] 图15示出了外围设备的附接;以及
[0024] 图16示出了对机器可读取项的提供。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1
[0026] 示出了非支撑背带的可穿戴装置被构造为提高能见度且支撑电气设备。如图1所示,第一子组件101被制造为具有基本V形的配置,第一分支102和第二分支103从顶点部件104延伸。正如之后参照图6所作的描述,电气设备被保持在第一子组件101内。
[0027] 第二子组件105被组装为具有基本为倒T形的配置,带有基本水平区段106以及连接在基本水平区段106的基本中心位置108与顶点部件104之间的基本竖直区段107。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组件被永久附接至第二子组件。然而,电气设备仅被保持在第一子组件101内,且不存在于第二子组件105中。
[0028] 第三子组件109被制造为具有基本为倒π的配置,带有从基本水平元件111延伸的第一基本竖直元件110和第二基本竖直元件112。基本水平元件111的第一端113已经可拆卸地附接至基本水平区段106的第一端114。
[0029] 正如之后参照图7所作的描述,基本水平元件111的第二端115可拆卸地与基本水平区段106的第二端116接合。正如之后参照图3和4所作的描述,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分支102的第一端117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二竖直元件112的第一端118而形成。此外,第二分支103的第一端119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一竖直元件110的第一端120。
[0030] 图2
[0031] 在将基本水平元件111的第一端113附接至区段106的第一端114之后,当穿上背带时,通过将基本水平元件111的第二端115可拆卸地接合至基本水平区段106的第二端116,可以实现进一步的组装。
[0032] 图3
[0033] 如图3所示,通过将第二分支103的第一端119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一竖直元件110的第一端120,实现进一步的组装。
[0034] 图4
[0035] 通过将第一分支102的第一端117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二竖直元件112而完成组装。在上述组装之前,可以将光学反射材料的外条带401应用到上述子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提高响应于人造光的能见度。光学反射材料的外条带可以是提供微棱镜结构的Oralite(RTM)GP340条带。另外,可以对这类条带进行浮雕,并且在一实施例中,浮雕的区域表示部分402,所述部分402与保持在条带401的条带部分403下的部件相互作用。
[0036] 在一实施例中,条带部分403还包括孔,发光二极管404、405和406通过所述孔插入。类似的器件407、408和409也通过形成第一分支102的条带部分410中的孔而被插入。
[0037] 在一实施例中,机械支撑设备411附接至第一分支102。这允许外围设备被支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围设备还可以电连接至保持在光学反射材料的条带下方的电线。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在连接至机械支撑设备411后,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提供无线通信时,外围设备可以从背带接收电功率,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向背带供应电功率。
[0038] 图5
[0039] 图5示出了用于第一子组件的基层501,限定了哪些部分将成为第一分支102和第二分支103;该图有效地示出子组件的前侧与图1所示的后侧不同。该基层501为装置提供机械完整性,但并不帮助提高能见度。
[0040] 图6
[0041] 如图6所示,荧光材料601可以通过缝纫而被附接到基层501。荧光材料601提高了日光条件下的能见度,且通常具有荧光绿色或荧光橙色。
[0042] 图7
[0043] 提供了构建可穿戴装置的方法,所述可穿戴装置被配置为提高能见度并支撑电气设备。该方法包括生产具有基本为V形配置的第一子组件101的步骤,第一子组件101带有从顶点部件104延伸的第一分支102和第二分支103。另外,电气设备701被保持在第一子组件101内。
[0044] 在该实施例中,电气设备701包括被组装为线束702的多个导体。这些导体在接口电路703处终止,接口电路703进而连接至控制盒,控制盒在图13中示出。
[0045]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第一输出终端704以及第二输出终端705。输出终端704向发光二极管(LED)器件404至406提供控制和功率,而输出终端705向LED器件407至409提供控制和功率。在一实施例中,这些发光二极管可以被触发,以提供恒定光或闪烁。另外,响应于接收控制信号,发光器件的真实颜色可以改变。因此,白光可以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发射,红光可以发射用于表示本地危险,而蓝光可以发射用于识别远程危险,正如受让给本申请人的专利公布文件GB 2 534 678中所公开的。使用本申请人的AUTOGLOW TM系统,光的闪烁可以响应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被触发。
[0046] 图7的电气设备还包括带有响应器件的输入终端706,用于在402所表示的位置处接收输入命令。
[0047] 设有功率输出终端707,以向外围设备提供功率,正如下文参照图15所作的描述。
[0048] 图8
[0049] 在一实施例中,组装的方法还包括应用光学反射材料的外条带119以提高对人造光的能见度的步骤。在条带119上限定浮雕的区域402,以表示针对于手动交互的部件的位置,所述部件被保持在条带的下方并且被配置为经由输入终端706提供数据。这类设备在受让给本申请人的专利公布文件EP 1 099 190中示出。
[0050] 在该实施例中,外条带119附接至高能见度材料601(高能见度材料601围绕条带),同时,外条带仍然露出高能见度材料的一部分,以提高在白天的能见度。光学反射材料的条带119具有第一长边801和第二长边802。条带沿着第一长边801和第二长边802固定至基底材料501,以在条带119和基底材料501之间限定通道。因此,接下来可以将用于第一子组件的导电体701保持在该通道内。
[0051] 图9
[0052] 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组装第二子组件105,如图9所示。第二子组件105具有基本为倒T形的配置,带有基本水平区段106及连接在区段106的基本中心位置的基本竖直区段107。在组装后,竖直区段107还连接至顶点部件104。
[0053] 第二子组件的构建与第一子组件的构建基本相似,但是不包括任何电气部件。因此,荧光材料901贴至基底材料902,其接着被反射条带903覆盖
[0054] 图10
[0055] 如图10所示,第二子组件的竖直区段107附接至第一子组件的顶点104。为了改进制造过程,使用第一子组件(其包括电气设备)的生产来部署精细的技术。因此,在构建所述第一子组件时必须要小心,以确保没有以任何方式破坏电连接并且设备的完整性得以维持。这样的要求在第二子组件的制造过程中不再需要,其可以在完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生产。这两个部件接着连在一起,如图10所示。
[0056]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基本相似的尺度的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来提供全部尺寸。因此,全部尺寸都将包括图10所示类型的中间组装,在示例之间没有尺寸变化。这样,显著降低了保持库存的要求,但仍然提供了针对操作员的尺寸变化和调节。
[0057] 图11
[0058] 为提供可调节性,本申请的方法包括生成具有基本为倒π配置的第三子组件109,带有从基本水平元件111延伸的第一基本竖直元件110以及从基本水平元件111延伸的第二基本竖直元件112。
[0059] 第三子组件的构建与第一子组件的构建基本相似。特别地,荧光材料1101贴至基底材料1102。之后,应用光学反射材料的外条带1103,以提高响应于人造光的能见度。然而,第三子组件不包括任何电气设备。
[0060] 为组装该装置,本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子组件的基本水平区段106的第一端可拆卸地附接至基本水平区段111的第一端113。之后,基本水平元件的第二端115可拆卸地与第二子组件的基本水平区段的第二端接合。
[0061] 图12
[0062] 当被部署时,第三子组件109在操作员前方,顶点部分104在后方。因此,可以理解,相关的图形标志可部署在顶点部分104上。
[0063] 第三子组件可以使用传统的钩眼系统(通常以商标Velcro(RTM)售卖)进行附接。相对小的部分的钩挂材料可以部署在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上,相对大的部分的被挂材料应用在第三子组件上。这样,第一子组件的第一端117附接至第三子组件的第一端118。相似地,第一子组件的第二端119附接至第三子组件的第二端120。最后,通过将水平区段106的第二端116附接至水平元件111的第二端115而牢固地形成该装置。
[0064] 图13
[0065] 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用于接纳控制盒1301的袋。所述控制盒包括电源,电源进而形成电气设备的一部分。在将控制盒1301插入内部的袋之前,控制盒与电气接口703物理连接。配置过程可以在控制盒与线束的其他设备形成部分之间发生,之后,所形成的组合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
[0066]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盒1301包括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经由接口电路703连接至线束的数据线缆形成部分。另外,控制盒1301可以包括无线传输设备,以与外部设备通信并且与外围设备通信。
[0067] 第一子组件的第一分支102包括机械支撑设备1301,用于支撑外围设备。在一实施例中,机械支撑设备1301还包括终端707,用于向外围设备供应功率。然而,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盒1301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部署蓝牙低能量协议而以无线方式发生。
[0068] 图14
[0069] 图14示出了外围设备的示例1401。其示出了外围设备的后部,包括用于接纳在机械支撑设备1301内的被支撑设备1402。此外,外围设备还包括电气终端1403,以接收电功率。
[0070] 图15
[0071] 如图15所示,被支撑设备1402被插入在机械支撑设备1301内。在插入后,可以执行配对操作,以允许外围设备1401与控制盒1301之间的通信。
[0072] 图16
[0073] 在一实施例中,在机械连接设备1301下设有机器可读数据项1601。在一实施例中,该数据项可以包括与操作员相关的打印的QC码,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联系详情。所述码还可以用于识别系统内的部件且便于配对操作。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RFID芯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