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背夹克

申请号 CN201720751738.0 申请日 2017-06-26 公开(公告)号 CN207100547U 公开(公告)日 2018-03-16
申请人 浙江尔乐纺织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朝容;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背夹克,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衣身、衣袖、小肩以及衫脚,衣身的背部设有两个交叉的背带,背带上设有调节扣,背带的上端通过上连接组件与夹克上部连接,背带的下端通过下连接组件与夹克下部连接,背带至少一端与夹克通过上连接组件或下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分离,所述背带上设有调节扣,本实用新型具有携带方便,拆装方便的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背夹克,包括衣身(1)、衣袖(2)、小肩(3)以及衫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1)的背部设有两个交叉的背带(5),所述背带(5)上设有调节扣(8),所述背带(5)的上端通过上连接组件与夹克上部连接,所述背带(5)的下端通过下连接组件与夹克下部连接,所述背带(5)至少一端与夹克通过上连接组件或下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背夹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小肩(3)上的上固定织带(7),所述上固定织带(7)另一端翻折后与上固定织带(7)缝合形成环形连接端部(20),所述背带(5)上端设有上环形端部(6),所述环形连接端部(20)和所述上环形端部(6)通过上龙虾扣(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背夹克,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5)下端设有下环形端部(12),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穿设在下环形端部(12)的转接扣(13),所述转接扣(13)上连接有下龙虾扣(14),所述下龙虾扣(14)上扣合有固定扣(15),所述固定扣(15)内穿设有下固定织带(16),所述下固定织带(16)固定在夹克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背夹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织带(16)的一端缝合在衫脚(4)内侧,另一端从衫脚(4)与衣身(1)连接处穿出并穿过固定扣(15)后缝合在下固定织带(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背夹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背带上魔术贴公扣和固定在夹克上的魔术贴母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背夹克,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2)上设有纽扣母扣(17),所述衣身(1)背部设有纽扣公扣(18)。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背夹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背夹克。

背景技术

[0002] 夹克是人们用来御寒的衣物,但是当日夜温差大时,往往人们在早上出时穿着夹克,当温度上升时需要将夹克脱掉,脱掉的夹克不易携带,有些人将夹克拿在手上,但是夹克占用了一只手的资源十分不方便,有些人将夹克的袖子系在腰间衣身垂直盖于人的下身后侧,此种方式虽然解放了双手,但是袖子系的不牢容易使衣服掉落,并且衣服容易与地面接触受到污染。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背夹克,具有携带方便,拆装方便的功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背夹克,包括衣身、衣袖、小肩以及衫脚,所述衣身的背部设有两个交叉的背带,所述背带上设有调节扣,所述背带的上端通过上连接组件与夹克上部连接,所述背带的下端通过下连接组件与夹克下部连接,所述背带至少一端与夹克通过上连接组件或下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分离。
[00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夹克穿在身上未脱掉时,背带被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固定在衣身背部,不会甩动,将夹克脱掉后,可将背带上端或下端与夹克分离,然后将背带后交叉放置在胸前,再将背带上端或下端通过上连接组件或下连接组件与夹克连接,然后通过调节扣收紧背带,使得夹克从高度和宽度上同时收紧,紧贴在人的背部不易掉落。
[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小肩上的上固定织带,所述上固定织带另一端翻折后与上固定织带缝合形成环形连接端部,所述背带上端设有上环形端部,所述环形连接端部和所述上环形端部通过上龙虾扣连接。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龙虾扣可将背带上端与夹克分离,在夹克脱下后,将背带交叉放于胸前,使用夹克位于身后,并通过上龙虾将背带与上固定织带连接,然后调节调节扣收紧背带,使得衣服与背部贴紧,不易掉落,使得人们在解放了双手的同时,也不会在行走中将夹克弄脏,使得夹克携带方便,使得人们行动更加的自由。并且由于背带呈交叉设置,在收紧背带时,不仅将衣服高度进行收缩,还将衣服的宽度进行收缩,提高了衣服与背部的贴紧程度,使得人们在行走时,夹克不易晃动,提高了背夹克时的舒适度。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带下端设有下环形端部,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穿设在下环形端部的转接扣,所述转接扣上连接有下龙虾扣,所述下龙虾扣上扣合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内穿设有下固定织带,所述下固定织带固定在夹克下部。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脱下夹克后可通过拆除下龙虾扣使得背带下端与夹克分离,然后将背带交叉放于胸前后重新通过下龙虾扣使得背带下端与夹克固定连接,最后根据个人体形调节调节扣,使得衣服收缩贴紧背部,不易掉落。在天气寒冷无需将衣服脱下背在背部时,背带可通过上龙虾扣与下龙虾扣实现背带整体与夹克分离,减轻夹克重量。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固定织带的一端缝合在衫脚内侧,另一端从衫脚与衣身连接处穿出并穿过固定扣后缝合在下固定织带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拆除背带后,固定扣容易下垂,在走路时会甩动,由于下固定织带的大部分被缝合到衫脚内侧,位于衫脚外侧的下固定较短,在走路时晃动幅度小,提高了夹克的舒适度。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下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背带上魔术贴公扣和固定在夹克下部的魔术贴母扣。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带下端通过魔术贴公扣和魔术贴母扣的配合实现背带与夹克下部连接,便于背带拆装,使得夹克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袖上设有纽扣母扣,所述衣身背部设有纽扣公扣。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纽扣母扣与纽扣公扣配合,使得衣袖被折叠后固定在衣身背部,不易甩动,不会对使用者的行动造成阻碍。
[001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可利用背带将夹克背在身后,使得夹克更易于携带,并且夹克背在身后不易于地面接触,不易受到地面污染;
[0018] 2.通过X型背带的设计使得背带在经调节扣收紧时,夹克的长度和宽度同时被收紧,使得了夹克与背部紧贴不易掉落。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实施例一在图1的A处的放大图;
[0021] 图3是实施例一在图1的B处的放大图;
[0022] 图4是实施例一另一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1、衣身;2、衣袖;3、小肩;4、衫脚;5、背带;6、上环形端部;7、上固定织带;8、调节扣;9、环形框;10、横杆;11、通口;12、下环形端部;13、转接扣;14、下龙虾扣;15、固定扣;16、下固定织带;17、纽扣母扣;18、纽扣公扣;19、上龙虾扣;20、环形连接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本实施例公布了一种夹克,如图1、图2所示包括衣身1、衣袖2、小肩3以及衫脚4,衣身1的背部设有两根交叉的背带5,背带5上端设有由背带5翻折后与背带5缝合所形成的上环形端部6,小肩3缝合有上固定织带7,上固定织带7另一端翻折后与上固定织带7缝合形成环形连接端部20,环形连接端部20和上环形端部6通过上龙虾扣19连接。
[0027] 如图1、图3所示,背带5上设有调节扣8,调节扣8为日字形,调节扣8包括环形框9和横杆10,以及由横杆10分隔的两个通口11,背带5的下端从日字调节扣8的一个通口11穿入,从另一个通口11反向穿出,穿出后的背带5翻折后固定在日字扣的横杆10上,并且形成下环形端部12,下环形端部12内穿设有下转接扣13,下转接扣13上转动连接有下龙虾扣14,下龙虾扣14上扣合有固定扣15,固定扣15内穿设有下固定织带16。
[0028] 如图1、图4所示,下固定织带16的一端缝合在衫脚4内侧,另一端从衫脚4与衣身1连接处穿出,并穿过固定扣15后缝合在下固定织带16上。背带5通过下转接扣13、下龙虾扣14、固定扣15以及下固定织带16与夹克下部连接,也可将下转接扣13、下龙虾扣14、固定扣
15以及下固定织带16替换为固定在背带上魔术贴公扣和固定在夹克上的魔术贴母扣来实现背带与夹克连接。
[0029] 具体工作过程:在夹克脱下后,首先通过下龙虾扣14将背带5的下端与夹克分离,然后将夹克背部或者夹克正面与人的背部贴合,然后将背带5交叉放置在胸前后,再将下龙虾扣14与固定扣15扣合使得夹克被背于身后,然后调节调节扣8使得衣服收缩,使得衣服不易掉落并且解放了双手,使人们行动更加自如,而且衣服是背在身后与穿着时的高度相差不大,衣服不易于地面接触,不易受到污染。由于背带5交叉设置使得在身前,使得在收紧背带5时,夹克在高度和宽度上都被收缩,使得夹克与背部紧贴,在走路时不易掉落。
[0030] 实施例二:
[0031] 本实施例公布了一种夹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衣袖2上固定有纽扣母扣17,在衣身1背部固定有纽扣公扣18。将夹克背在背上之前,可将纽扣母扣17与纽扣公扣18配合,使得衣袖2被折叠后固定在衣身1背部,将夹克背在身后时,衣袖2不易甩动,不会对使用者的行动造成阻碍。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