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钮扣装置

申请号 CN02157192.9 申请日 2002-12-19 公开(公告)号 CN1191766C 公开(公告)日 2005-03-09
申请人 平田寸美江; 发明人 平田寸美江;
摘要 一种扣钮扣装置1,包括其上形成有一钮扣引导开口6的一钮扣夹持部分3和一抓手部分4。钮扣引导开口6在一方向上延伸,抓手部分4的形成以在与上述一个方向斜交的方向上延伸。
权利要求

1.一种扣钮扣装置(1),包括前半部和后半部,所述前半部形 成有一钮扣夹持部分(3),该夹持部分具有一在一个方向上直线地延 伸的钮扣引导开口(6);所述后半部形成有一抓手部分(4),所述 引导开口(6)包括与所述抓手部分相邻的第一引导开口和在与所述的 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邻接第一引导开口(7)且在所述第一引导开口 (7)的前方的第二引导开口,且所述第二引导开口在与所述一个方向 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引导开口(7)的宽度,所述装置的特 征在于:
所述抓手部分(4)从所述钮扣夹持部分(3)相对所述的一个方 向斜向向后延伸。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钮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部分 向后弯曲。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钮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部分 (4)的宽度从所述钮扣夹持部分(3)朝向所述扣钮扣装置(1)的后 端逐渐增大。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钮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另有一个 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开口(7)的所述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引导开口 (8)的所述宽度的引导开口插入在所述第一引导开口(7)与所述第 二引导开口(8)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引导开口(7)和所述第二引导开 口(8)邻接。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把缝在衣服如裤子上的钮扣扣入对应钮扣孔中的 扣钮扣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161539A号公开了一种便于缝在衣服如粗 斜纹布裤上的钮扣扣入对应钮扣孔中的扣钮扣装置。在使用硬布如粗 斜纹布和/或细斜纹布制作裤子和/或上衣的地点,需要准备这类扣钮 扣装置。

发明内容

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扣钮扣装置在纵向上呈直线形,本发明的 一个主要目的是克服这一现有扣钮扣装置带来的不便。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扣钮扣装置,包括前半部和后半部,所述 前半部形成有一钮扣夹持部分,该夹持部分具有一在一个方向上直线 地延伸的钮扣引导开口;所述后半部形成有一抓手部分,所述引导开 口包括与所述抓手部分相邻的第一引导开口和在与所述的一个方向正 交的方向上邻接第一引导开口且在所述第一引导开口的前方的第二引 导开口,且所述第二引导开口,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 小于所述第一引导开口的宽度。所述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抓手部分从 所述钮扣夹持部分相对所述的一个方向斜向向后延伸。
本发明包括下列实施例
抓手部分向后弯曲。
抓手部分的宽度从所述钮扣夹持部分朝向所述扣钮扣装置的后端 逐渐增大。
至少还有一宽度小于第一引导开口且大于第二引导开口的引导开 口插入第一与第二引导开口之间并与第一和第二引导开口邻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扣钮扣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沿图1中II-II线剖取的剖面图;
图3为裤子的局部透视图;
图4为该扣钮扣装置在使用中的透视图;以及
图5类似于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扣钮扣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 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扣钮扣装置的详情。
图1为本发明一扣钮扣装置1的平面图,图2为沿图1中II-II 线剖取的剖面图。该扣钮扣装置1比方说用金属或塑料制成,包括一 由其前半部限定的钮扣夹持部分3和一由其后半部限定的抓手部分4。 钮扣夹持部分3形成有一沿图1横向上的平线C-C伸展的引导开口 6。该引导开口6包括与抓手部分4相邻且在与水平线C-C正交方向上 测得的具有相对较大宽度A的第一引导开口7和与第一引导开口7邻 接从而与钮扣夹持部分3相邻并且具有的宽度B小于第一引导开口7 宽度A的第二引导开口8。由一中心线限定的水平线C-C等分各个引 导开口7、8的宽度A、B,引导开口7、8分别具有与水平线C-C平行 而延伸的直线内边7a、7b、8a、8b以及分别在直线内边7a和7b之间 和直线内边8a和8b之间延伸的圆弧形内边7c、8c。引导开口6构成 使得:在第一引导开口7与第二引导开口8之间的中间区域9中,引 导开口6的宽度朝向第二引导开口8逐渐变窄。第二引导开口8的圆 弧形内边8c限定扣钮扣装置1的前端15,前端15如图所示沿圆弧形 内边8c封闭。应该指出,如需要时,限定前端15的该圆弧在一对点 划线L、L之间的部分可切去,使得该圆弧局部开口。在图1和2中, 用虚线示出卡在第一引导开口7中的第一钮扣11(见图4)和卡在第 二引导开口8中的第二钮扣12(见图4)。
由扣钮扣装置1后半部限定的抓手部分4最好如图1所示那样向 下弯曲地在与水平线C-C斜交的方向上向后延伸。此外,最好是,抓 手部分4的尺寸做成:其宽度W从钮扣夹持部分3向扣钮扣装置1的 后端逐渐增大。抓手部分4上可形成有数量合适的穿孔21用来穿绳和 /或减轻扣钮扣装置1的重量。对于便携式扣钮扣装置来说,抓手部分 4的宽度W最好为20-40mm或以下,其在水平线C上从第一引导开口 7后端到抓手部分4后端的长度q最好为30-80mm。在图1所示状态 下,抓手部分4的上边4a和底边4b分别位于与第一引导开口7的直 线内边7a、7b平行而延伸的直线外边7d、7e的延长线上。最好是, 弧形上边4a位于曲率半径R1=120mm限定的虚线上方,弧形下边4b 位于曲率半径R2=200mm限定的虚线上方。
图3为使用扣钮扣装置1的裤子10的局部剖视透视图。在裤子 10中,具有一较大第一钮扣11;多个较小第二钮扣12装在一内钮扣 遮布(fly)10A上;具有一较大第一钮扣孔13一外钮扣遮布10B上 形成有多个较小的第二钮扣孔14以便与相应的钮扣11,12相关联。 如裤子10用又厚又硬的布如粗斜纹布或细斜纹布制成,把第一和第二 钮扣11、12扣入第一和第二钮扣孔13、14中是很困难的。
图4示出使用中的扣钮扣装置1和穿在人身上的裤子10的一部 分,其中,所示裤子10上的钮扣盖片的一部分切去。参见图4,第一 钮扣11已用扣钮扣装置1扣入第一钮扣孔13中,第一钮扣11的头部 11A伸出第一钮扣孔13盖住第一钮扣孔。每一第二钮扣12可以如下 方法扣入被钮扣盖片25盖住的对应第二钮扣孔14中。首先,用一手 抓住扣钮扣装置1的抓手部分4,在箭头S所示方向上,即从裤子10 的下方朝向上方引导钮扣夹持部分3,直到钮扣夹持部分3在外钮扣 遮布10B与钮扣盖片25之间插入对应第二钮扣孔14中。然后,第二 钮扣12的头部12A插入第一和第二引导开口7、8之一中后第二钮扣 12的本体(shank)12B抵靠第二引导开口8的圆弧形内边8c。然后, 转动(turn)扣钮扣装置1,使得这个第二钮扣12的头部12A在箭头 T指示的方向上,即离开穿着者人体方向上可移动的同时在与箭头T 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箭头P所示方向上、即朝向着穿着者人体方向上可 移动抓手部分4,直到头部12A被从外钮扣遮布10B拉出。这样,可 方便地把第二钮扣12扣入对应第二钮扣孔14中。用把第二钮扣12扣 入第二钮扣孔14中的同样方式可把第一钮扣11扣入第一钮扣孔13 中。如第一钮扣11的本体11B的直径大于第二引导开口8的宽度B, 本体11B可在中间区域9中抵靠钮扣夹持部分3的内边,可如图4所 示那样同样地转动扣钮扣装置1。
在把扣钮扣装置1向上插入第一钮扣孔13中或任意一个第二钮扣 孔14中的过程中,从钮扣夹持部分3斜向伸出的抓手部分4始终露在 外钮扣遮布10B的边缘外部。这一特征使得扣钮扣装置1的握持和操 作比现有扣钮扣装置方便,在现有扣钮扣装置中,钮扣夹持部分和抓 手部分沿直线伸展,抓手部分往往被钮扣盖片25盖住。特别对于第二 钮扣孔14被钮扣盖片25盖住的所示结构,本发明扣钮扣装置1大大 便于把钮扣扣入对应钮扣孔中。这是因为当钮扣夹持部分3插入每个 第二钮扣孔14中时抓手部分4始终露出在钮扣盖片25的边缘外部。 抓手部分4呈弧形且最好具有宽度W向抓手部分4后端逐渐增大的实 施例进一步便于扣钮扣装置1的握持,并可迅速进行扣钮扣的操作。 本发明扣钮扣装置1可用同一扣钮扣装置把两种尺寸的钮扣扣入相关 的钮扣孔中。因此在裤子10的制作现场无需选择适合不同钮扣尺寸的 所述钮扣装置。
图5类似图1,示出本发明扣钮扣装置一优选实施例。在扣钮扣 装置1的该实施例中,引导开口6除了第一引导开口7和第二引导开 口8还包括在第一引导开口7与第二引导开口8之间延伸的第三引导 开口16。第三引导开口16与第一引导开口7以及第二引导开口8邻 接,并具有的宽度D小于第一引导开口7的宽度A、大于第二引导开 口8的宽度B。扣钮扣装置1的这一实施例使得同一扣钮扣装置1适 用于的钮扣尺寸范围比图1所示实施例的更宽。第一引导开口7和第 二引导开口8之间不仅可有第三引导开口16,还可有其他引导开口。
本发明扣钮扣装置包括与钮扣夹持部分延伸方向斜交的方向上而 延伸的抓手部分。这一特征即使在穿着者穿的裤子的钮扣孔被钮扣盖 片盖住时也便于使钮扣扣入相应钮扣孔中。其宽度向抓手部分后端逐 渐增大的弧形抓手部分便于扣钮扣装置的易于握持,可使迅速扣上钮 扣。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