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专用于服装的扣紧器件 / 一种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采用弹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176873.7 申请日 2016-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5661719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申请人 蔡立汉; 发明人 蔡立汉;
摘要 一种采用弹 力 布反袋 包边 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无车缝的背扣容易形成弓形以及背扣整体不够贴合的问题。该背扣包括背扣本体、弹力布和胶膜,所述背扣本体包括 基础 布片和缝制在基础布片 正面 若干排环扣。所述弹力布和胶膜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所述弹力布遮盖在背扣本体的正面,所述胶膜贴在背扣本体的背面,所述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经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再经 过热 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形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弹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包括背扣本体、弹力布和胶膜,所述背扣本体包括基础布片和缝制在基础布片正面若干排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布和胶膜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所述弹力布遮盖在背扣本体的正面,所述胶膜贴在背扣本体的背面,所述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经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再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形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仅贴在背扣口的背面。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的生产方法,包括背扣本体、弹力布和胶膜,所述背扣本体包括基础布片和缝制在基础布片正面若干排环扣,所述弹力布和胶膜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胶膜贴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并将弹力布遮盖在背扣本体的正面,以形成三层堆叠结构;
(2)采用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的方式对上述三层堆叠结构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以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
(3)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此时,弹力布的左右两侧及尾部对背扣本体和胶膜形成反向包边;
(4)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制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仅贴在背扣口的背面。

说明书全文

一种采用弹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身衣物用的背扣,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背扣是贴身衣物常用的扣件,也是女性内衣背带连接的重要部件。背扣一般是由基础布料和缝制在基础布料上的若干排环扣组成,在基础布料的背面会形成若干条车缝线和钩环密线,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车缝线钩环密锁线与人体后背肌肤直接接触,产生接触摩擦,会对背部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再者,由于现有技术中背扣的周边多采用声波热切割或压痕粘连,会在背扣周边留下较硬的硬边,硬边会使背部皮肤形成勒痕,甚至划伤肌肤,给使用者造成不适,从而影响了女性追求完美的心情。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先后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一种背面无车缝的背扣(专利号:200820047168.8)和一种制作内衣背扣的方法(专利号:20141 0590829.1)。这两种技术大致上都是采用反袋包边的方式将车缝线隐藏起来,但由于其反袋包边所采用的布料为普通布料,在轮廓形状与背扣基础布料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内外翻转反袋包边后,该普通布料在宽度上容易表现为布料宽度不足,导致翻转后该普通布料无法贴合到背扣基础布料的背面上,形成弓形。虽然克服了车缝线的问题,但形成弓形同样又会影响到美观和使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及其生产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无车缝的背扣容易形成弓形以及背扣整体不够贴合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包括背扣本体、弹力布和胶膜,所述背扣本体包括基础布片和缝制在基础布片正面若干排环扣,所述弹力布和胶膜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所述弹力布遮盖在背扣本体的正面,所述胶膜贴在背扣本体的背面,所述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经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再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形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上述的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的生产方法,包括背扣本体、弹力布和胶膜,所述背扣本体包括基础布片和缝制在基础布片正面若干排环扣,所述弹力布和胶膜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胶膜贴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并将弹力布遮盖在背扣本体的正面,以形成三层堆叠结构;
(2)采用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的方式对上述三层堆叠结构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以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
(3)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此时,弹力布的左右两侧及尾部对背扣本体和胶膜形成反向包边;
(4)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制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弹力布经过热压胶合后,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定型,其收缩的弹性力度可以减弱或消除,也可以进一步避免背扣形成弓形。
[0007] 在以上方案中,当有些客户重视背扣的柔软度超过背扣整体的贴合度时,为了提高背扣的柔软度,所述胶膜可以仅贴在背扣口的背面,不需要整个背面都贴胶膜,这里所说的背扣口是指反袋后袋体结构的袋口处。当有些客户非常重视背扣反袋包边处的牢度时,可以在离背扣左右两侧及尾部的边缘1mm左右处采用针车缝合一道,这样反袋包边处的牢度就极好,确保洗不脱离。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弹力布作为反袋包边的主要布料,在反袋包边后,它的宽度可以适当的被拉伸,以克服普通布料反袋包边后宽度方向上布料不足的问题,并配以胶膜,使弹力布能四周贴合在背扣本体,方便于把背扣缝合于产品中,技术人员操作简单,弹力布不会起皱,同时背扣手感柔软,两侧柔软不割手,不仅能彻底覆盖背扣背面上的车缝线和两侧的硬边,避免上身后产生勒痕、割伤的现象;而且能避免反袋翻转后形成的弓形,使背扣整体更贴合,既达到高档、时尚、美观的效果,又达到使用的舒适性的效果。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经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袋体结构的主视图。
[0010] 图2为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经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袋体结构的左视图。
[0011] 图3为弹力布、背扣本体和胶膜经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袋体结构的后视图。
[0012] 图4为反袋包边并热压胶合后的背扣的主视图。
[0013] 图5为反袋包边并热压胶合后的背扣的左视图。
[0014] 图6为图5中Ⅰ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 图7为反袋包边并热压胶合后的背扣的后视图。
[0016] 标号说明:1-背扣本体  1.1-基础布片  1.2-环扣  2-弹力布  3-胶膜  4-车缝线  5-背扣本体正面上的布料折痕  6-弹力布在背扣本体正面上形成的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
[0018]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包括背扣本体1、弹力布2和胶膜3,所述背扣本体1包括基础布片1.1和缝制在基础布片正面若干排环扣1.2,所述弹力布2和胶膜3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1相同。
[001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力布2遮盖在背扣本体1的正面,所述胶膜3贴在背扣本体1的背面,所述弹力布2、背扣本体1和胶膜3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经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后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
[0020] 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如图4至图7所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3上,再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2和胶膜3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1的背面,形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0021] 上述的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的生产方法,包括背扣本体1、弹力布2和胶膜3,所述背扣本体1包括基础布片1.1和缝制在基础布片1.1正面若干排环扣1.2,所述弹力布
2和胶膜3的轮廓形状与背扣本体相同,按以下步骤进行:
(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将胶膜3贴在背扣本体1的背面,并将弹力布2遮盖在背扣本体1的正面,以形成三层堆叠结构;
(2)采用压合或针车走线缝合的方式对上述三层堆叠结构的左右两侧边缘及尾部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以形成口袋状的袋体结构;
(3)将袋体结构的袋底由内向外翻出,使若干排环扣从袋体内向外翻出,并使弹力布反向遮盖在胶膜上,如图4至图7所示,此时,弹力布的左右两侧及尾部对背扣本体和胶膜形成反向包边;
(4)经过热压胶合的方式将弹力布和胶膜同时胶合在背扣本体的背面,制成采用弹力布反袋包边的背扣。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