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及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

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及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557292.9 申请日 2021-05-21 公开(公告)号 CN113331497B 公开(公告)日 2023-12-08
申请人 彼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钭雅前; 王玉; 卢文芳;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及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底衬与一整幅的具有矩阵排列的孔洞的热熔胶膜进行整体复合,获得一具有孔洞胶的复合底衬;对复合底衬进行裁剪形成复合底衬单元;将复合底衬单元与钩扣进行结合缝制;提供一里层贴布及一表层贴布并在表层贴布上开设有扣位;将透气孔洞胶背扣芯置于里层贴布与表层贴布之间,且钩扣由表层贴布的扣位贯穿以裸露在表层贴布的外侧;粘合 热压 ,从而获得透气孔洞胶背扣。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将透气孔洞胶背扣与文胸本体相结合。本申请仅需进行一次 热压成型 ,减少多次热压的人工耗时。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底衬与一整幅的具有矩阵排列的孔洞的热熔胶膜进行整体复合,获得一具有孔洞胶的复合底衬;
步骤S2:对所述复合底衬进行裁剪,裁剪至所需的规格形状形成复合底衬单元;
步骤S3:将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与钩扣进行结合缝制,获得透气孔洞胶背扣芯,所述钩扣位于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上的孔洞位置处;
步骤S4:提供一里层贴布及一表层贴布,并在所述表层贴布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钩扣对应并供所述钩扣贯穿的扣位,所述表层贴布与文胸本体的后背部面料为一体成型,所述里层贴布位于所述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后背处的内侧,且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芯设置于所述文胸本体后背的其中一个后比布端部;
步骤S5:将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芯置于所述里层贴布与所述表层贴布之间,且所述钩扣由所述表层贴布的扣位贯穿以裸露在所述表层贴布的外侧,从而形成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半成品;
步骤S6:对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半成品进行粘合热压,从而获得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所述粘合热压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20s‑38s,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厚度不足1mm;
所述文胸本体为由一整片面料裁剪成的一片式文胸,所述文胸本体的正面与其后背部面料一体成型。

说明书全文

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及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文胸及其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及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背扣是文胸类产品常见的附件之一,目前市场常见的背扣形式是缝制型背扣。缝制型背扣是使用布料作为底衬,分层将背扣缝制在布料上形成背扣芯,多层缝制后的背扣
芯再使用整片面料结合形成背扣,完成的背扣属于半成品,需要再次与文胸后比部位相互
缝制结合才能作为成品使用。由于缝制型背扣需要多层面料与金属扣缝制,整体工序较多,
车缝线迹较多,需要耗费较多工时,且完成后的背扣有一定厚度,通常完成后的厚度在2mm
左右,表面分层纹路较为明显,使用者穿着后容易在后背留出印痕,没有得到更好的穿着体
验。另外此类钩扣由于使用面料层数较多,各层之间除缝线位置外为中空部分,整体使用具
有一定厚度,穿着后有较为明显的印痕,外着紧身类服饰较为明显。以上问题造成了此类背
扣整体造价较高但穿着体验感一般,难以达到更高的性价比。
[0003] 现有技术中另有一种裁剪热熔胶膜的制造方式,也称胶膜背扣。热熔胶膜,也称热熔双面胶,是一种类似于双面胶,具有将两材料粘接住的胶粘材料。产品由热熔胶薄膜层和
不粘胶的离型纸组成,胶层常温下摸上去像普通薄膜一样没有粘性,加热到胶层的熔点后,
胶层熔化产生强有的粘性,可将两层需要粘接的材料牢牢粘住。目前常用的胶膜背扣是
需要先将胶膜裁剪成与背扣芯相同的形状,并根据背扣芯的背扣位置进行手工开孔,再与
背扣芯相结合,同时使用普通胶膜整片附胶,较为厚重。整片附胶的背扣成品透气性相对较
弱,人体出汗后不能更好的排出。而且,后背扣面料与胶膜都需要进行手工穿孔对位裁剪,
经过多次手工对位较为复杂,不仅耗时且往往裁剪形状容易产生误差,无法100%完全准确
覆盖背扣芯。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000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步骤S1:将底衬与一整幅的具有矩阵排列的孔洞的热熔胶膜进行整体复合,获得一具有孔洞胶的复合底衬;
[0007] 步骤S2:对所述复合底衬进行裁剪,裁剪至所需的规格形状形成复合底衬单元;
[0008] 步骤S3:将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与钩扣进行结合缝制,获得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芯;
[0009] 步骤S4:提供一里层贴布及一表层贴布,并在所述表层贴布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钩扣对应并供所述钩扣贯穿的扣位;
[0010] 步骤S5:将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芯置于所述里层贴布与所述表层贴布之间,且所述钩扣由所述表层贴布的扣位贯穿以裸露在所述表层贴布的外侧,从而形成所述透气孔洞
胶背扣的半成品;
[0011] 步骤S6:对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半成品进行粘合热压,从而获得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
[0012] 可选地,所述钩扣位于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上的孔洞位置处。
[0013] 可选地,所述粘合热压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20s‑38s。
[0014]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厚度不足1mm。
[0015]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与文胸本体相结合,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设置于所述文胸本体后背的其中一
个后比布端部。
[0016]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的表层贴布与所述文胸本体后背部面料为一体成型,所述里层贴布位于所述透气孔洞胶文胸后背处的内侧。
[0017] 可选地,所述文胸本体为由一整片面料裁剪成的一片式文胸,所述文胸本体的正面与其后背部面料一体成型。
[0018] 本申请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生产辅料阶段先将具有孔洞的热熔胶膜与底衬预制结合为一体,再将其进行裁剪至所需的形状,在裁剪成型的带孔洞胶的底
衬上对应孔洞的位置与钩扣进行缝制结合,对表层贴布进行裁剪开孔,与里层贴布夹住背
扣芯并进行粘合热压,仅需进行一次热压成型,减少多次热压的人工耗时。本申请不需要对
胶膜进行开槽打孔,避免精度差异打来的制作残次,钩扣的位置也更加准确,胶与底衬也可
以无缝衔接,避免了手工嵌套的缝隙差异,利用两层面料与背扣芯三层结构复合粘合,粘合
后边缘厚度仅为面料与胶体厚度,成品厚度不足1mm,更为轻薄。
[0019] 本申请的透气孔洞胶文胸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透气孔洞胶背扣与文胸本体整体结合,文胸本体后背处利用热熔胶膜热压粘合,无需车线缝制,避免了薄厚不均匀以及印痕的
问题。本申请的文胸本体后背部面料部位与文胸本体正面为一整片式,由整片面料进行裁
剪,正面没有拼接痕迹,文胸本体正面为一片式文胸,无拼合痕迹。此种方法制作的成品,减
少对胶膜的裁剪开孔,减少胶膜与扣芯的对位差异,并且使用打孔胶的成品更为轻薄,减少
黏胶的面积从而让透气性能提高。
[0020]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1]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
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2]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的示意图;
[0023]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的示意图;
[0024]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3所获得的透气孔洞胶背扣芯的示意透视图;
[0025]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透气孔洞胶背扣的示意性分解图;
[0026]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文胸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7] 附图标记:
[0028] 透气孔洞胶背扣芯‑10;
[0029] 底衬‑11;热熔胶膜‑12;孔洞‑13;钩扣‑14;
[0030] 透气孔洞胶背扣‑100;
[0031] 表层贴布‑20;里层贴布‑30;扣位‑21;
[0032] 透气孔洞胶文胸‑1000;
[0033] 文胸本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的示意图;图3
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3所获得的透气孔洞胶
背扣芯10的示意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所
制备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示意性分解图。
[0035] 如图1‑4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 步骤S1:将底衬11与一整幅的具有矩阵排列的孔洞13的热熔胶膜12进行整体复合,获得一具有孔洞胶的复合底衬;
[0037] 步骤S2:对所述复合底衬进行裁剪,裁剪至所需的规格形状形成复合底衬单元;
[0038] 步骤S3:将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与钩扣14进行结合缝制,获得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芯10;
[0039] 步骤S4:提供一里层贴布30及一表层贴布20,并在所述表层贴布20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钩扣14对应并供所述钩扣14贯穿的扣位21;
[0040] 步骤S5:将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芯10置于所述里层贴布30与所述表层贴布20之间,且所述钩扣14由所述表层贴布20的扣位21贯穿以裸露在所述表层贴布20的外侧,从而
形成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半成品;
[0041] 步骤S6:对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半成品进行粘合热压,从而获得所述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
[0042]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钩扣14位于所述复合底衬单元上的孔洞13位置处。所述粘合热压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20s‑38s。
[0043] 本申请的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生产辅料阶段先将具有孔洞13的热熔胶膜12与底衬11预制结合为一体,再将其进行裁剪至所需的形状,该形状以实际生
产需要的规格为准。在裁剪成型的带孔洞胶的底衬11上对应孔洞13的位置与钩扣14进行缝
制结合,对表层贴布20进行裁剪开孔,与里层贴布30夹住背扣芯并进行粘合热压,仅需进行
一次热压成型,减少多次热压的人工耗时。本申请不需要对胶膜进行开槽打孔,避免精度差
异打来的制作残次,钩扣14的位置也更加准确,热熔胶膜12与底衬11也可以无缝衔接,避免
了手工嵌套的缝隙差异,利用两层面料与背扣芯三层结构复合粘合,粘合后边缘厚度仅为
面料与胶体厚度,成品厚度不足1mm,更为轻薄。
[0044] 通过在热熔胶膜12上预制打孔,即在热熔胶膜12上孔洞13位置处无胶存在,在热压时满胶带来的厚重感,同时孔洞13的存在也保证了产品在使用时更加透气。
[0045]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透气孔洞胶文胸1000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孔洞胶文胸1000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透气孔洞
胶背扣100与文胸本体200相结合,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100设置于所述文胸本体200后背的
其中一个后比布端部。所述透气孔洞胶背扣100的表层贴布20与所述文胸本体200后背部面
料为一体成型,所述里层贴布30位于所述透气孔洞胶文胸1000后背处的内侧。所述文胸本
体200为由一整片面料裁剪成的一片式文胸,所述文胸本体200的正面与其后背部面料一体
成型。
[0046] 本申请的透气孔洞胶文胸1000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透气孔洞胶背扣100与文胸本体200整体结合,文胸本体200后背处利用热熔胶膜12热压粘合,无需车线缝制,避免了薄厚
不均匀以及印痕的问题。本申请的文胸本体200后背部面料部位与文胸本体200正面为一整
片式,由整片面料进行裁剪,正面没有拼接痕迹,文胸本体200正面为一片式文胸,无拼合痕
迹。此种方法制作的成品,减少对胶膜的裁剪开孔,减少胶膜与扣芯的对位差异,并且使用
打孔胶的成品更为轻薄,减少黏胶的面积从而让透气性能提高。
[0047] 本申请通过先预制背扣芯,再利用粘合热压工艺与文胸后背部相结合,文胸的背扣部位没有缝迹线,且更为平滑轻薄,解决了胶膜开孔手工对位的问题,只需要与面料结合
时进行开口对位,一次对位的准确率更高,避免成品歪斜的问题。
[0048] 当然,本申请所使用的热熔胶膜12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圆形孔洞1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三形。本申请所使用的热熔胶膜1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涂层胶来
实现。
[0049]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5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5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2]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53]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