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910301047.4 申请日 2018-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9998200A 公开(公告)日 2019-07-12
申请人 昆山正工模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龙海;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智能呵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 外壳 、气囊、气瓶和 控制器 ,腰带本体穿设在外壳的外表面的上端,控制器设置在外壳上,气囊的上端与外壳连接,气囊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卡扣,气囊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气瓶插接在进气口中,应用方法包括:将腰带本体固定在佩戴者的腰部;将气囊沿下至上卷绕折叠至佩戴者的腰部附近 位置 ;将两侧的卡扣环绕佩戴者扣合;控制器控制气瓶开启以向气囊中充气,使气囊向下展开。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能够保证腰带中的气囊在充气后向下展开包围佩戴者下身,提高对佩戴者的保护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呵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外壳、气囊、气瓶和控制器,所述腰带本体穿设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上端,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气囊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气囊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瓶插接在所述进气口中,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腰带本体固定在佩戴者的腰部;
将所述气囊沿下至上卷绕折叠至所述佩戴者的腰部附近位置
将两侧的所述卡扣环绕所述佩戴者扣合;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瓶开启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使所述气囊向下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内设置有启动启动开关,所述智能呵护腰带上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启动开关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当所述卡扣扣合时,所述启动开关启动所述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气囊的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公扣,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母扣,所述母扣内设置有启动芯片,所述启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启动芯片上,所述启动芯片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公扣上设置有启动所述启动开关的压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启动开关启动所述电源后,所述控制器所在电路启动,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佩戴者的状态进行持续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佩戴者摔倒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瓶开启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气囊的气囊袋和收纳气瓶的气瓶袋,所述气瓶袋固定在所述气囊袋的上方且两者连通,所述气囊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气囊袋的内部,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气囊由下至上卷绕折叠后,将所述气囊放入所述气囊袋中,且使所述气囊两侧的所述卡扣伸出所述气囊袋外部;
密封所述气瓶袋及所述气囊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沿横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褶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气囊通过拉链、魔术贴、纽扣或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内胆爪,且所述内胆爪在所述内胆的上端连通,所述内胆上端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气瓶插在所述进气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为袋状结构,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层内部,且所述内胆的边缘与所述外层固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常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其技术方向往往是偏向于运动监测、身体指标检测以及提醒功能,如常见的计步、心率检测、来电提醒等,功能上往往更趋向于年轻的健康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加大,独自在家的老人、小孩往往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减退,易发生跌倒、突发心血管等意外事件,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增加治疗难度与猝死的发生率。老年人行走于坑洼或湿滑场面,更易跌倒,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并造成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跌倒往往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带来巨大的损害,有时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来说甚至是致命的。老年人跌倒时,往往是髋股部首先着地,由于该部位缺少软组织缓冲,这样就会使髋股部直接触地受力,从而容易发生髋股骨发生骨折,而目前市面上却没有能够为这类人群在跌倒过程中提供下半身全面保护措施的智能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能够全面保护人体,尤其对人体下半身进行有效保护。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所述智能呵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外壳、气囊、气瓶和控制器,所述腰带本体穿设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上端,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气囊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气囊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瓶插接在所述进气口中,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0006] 将所述腰带本体固定在佩戴者的腰部;
[0007] 将所述气囊沿下至上卷绕折叠至所述佩戴者的腰部附近位置
[0008] 将两侧的所述卡扣环绕所述佩戴者扣合;
[0009]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瓶开启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使所述气囊向下展开。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内设置有启动启动开关,所述智能呵护腰带上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启动开关及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1] 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0012] 当所述卡扣扣合时,所述启动开关启动所述电源。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气囊的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公扣,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母扣,所述母扣内设置有启动芯片,所述启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启动芯片上,所述启动芯片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公扣上设置有启动所述启动开关的压杆。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0015] 当所述启动开关启动所述电源后,所述控制器所在电路启动,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佩戴者的状态进行持续监测。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0017] 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佩戴者摔倒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瓶开启以向所述气囊中充气。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气囊的气囊袋和收纳气瓶的气瓶袋,所述气瓶袋固定在所述气囊袋的上方且两者连通,所述气囊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气囊袋的内部,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0019] 在将所述气囊由下至上卷绕折叠后,将所述气囊放入所述气囊袋中,且使所述气囊两侧的所述卡扣伸出所述气囊袋外部;
[0020] 密封所述气瓶袋及所述气囊袋。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沿横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褶皱。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所述气囊通过拉链、魔术贴、纽扣或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0023]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内胆爪,且所述内胆爪在所述内胆的上端连通,所述内胆上端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气瓶插在所述进气口内。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为袋状结构,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层内部,且所述内胆的边缘与所述外层固定。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呵护腰带的应用方法,通过在气囊的下部两侧设置卡扣,在智能呵护腰带使用时,将卡扣环绕佩戴者腰部附近位置卡合,可以保证气囊充气后能够向下展开,而非向人体两侧展开,有效地使气囊包围人体下半身,提高对佩戴者的保护效果。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收纳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工作时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气瓶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卡扣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气瓶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气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8]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呵护腰带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腰带本体10、外壳20和气囊30,所述腰带本体10穿设在所述外壳20的外表面,腰带本体10与外壳20活动连接,腰带本体10能够更换,如果用户平时不使用腰带,则可以使用智能腰带自带的腰带本体10,若用户有自身惯用的腰带本体10,则可以使用自己的腰带本体10替换产品自带的腰带本体10,满足不用用户的使用需求,所述外壳20包括收纳气囊30的气囊袋201及收纳气瓶40的气瓶袋202,所述气瓶袋202固定在所述气囊袋201的中间上方且两者连通,将气瓶袋202设置在气囊袋201中间上方,一方面外观美观,另一方面为使用者背部提供支撑,所述外壳20设置有腰带本体10的一面内部设置有控制器50和电池60,即控制器50位于贴近人体的一侧,对于人体状态的检测更加准确,所述外壳20封闭,防止用户随意拆卸,对智能腰带的功能造成损害,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对外壳20进行封闭,方便智能腰带的组装,所述外壳20下方设置有撕裂线,保证气囊30充气后能够快速冲破外壳20。
[0039]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气囊30结构示意图,所述气囊30包括内胆301和外层302,所述内胆301的边缘通过热合密封,保证内胆301充气后的密封性,所述外层302为袋状结构,增加气囊30的强度,保证人体摔倒时与地面发生摩擦不会损毁气囊30以至于气囊30漏气达不到保护的效果,所述内胆301边缘与所述外层302固定,保证充气后鼓胀的内胆301均匀分布在人体周围,所述气囊30沿横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褶皱,保证充气后气囊30展开时不会向内挤压人体,确保穿戴的舒适,所述内胆301为多爪结构,使得气囊30充气后气囊30下部的展开范围更大,增大气囊30的保护范围,所述内胆爪3011的上部连通,所述内胆301顶部设有进气口303,方便对整体气囊30充气,所述气瓶40插在所述进气口303内,气瓶40与气囊30直接连通,保证充气速度快,所述外层302的下部两侧连接有卡扣70,气囊30下端部向人体两侧展开不能有效保护人体体侧,扣合的卡扣70保证气囊30始终围成一圈,包围人体下半身,增加对人体的保护范围,所述卡扣70内设置有启动开关701,卡扣70扣合时智能腰带启动工作,此种设置方法,一方面,通过卡扣70扣合启动电源开关,防止穿戴智能腰带时忘记按压启动按钮,提高智能腰带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将启动开关701设置在卡扣70上使得腰带本体10可以更换,不会因为开关设置在腰带本体10上导致仅能使用产品固带的腰带本体10,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所述气囊30卷绕折叠收纳在气囊袋201内且与所述气囊袋201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30与所述气囊袋201通过拉链、魔术贴、纽扣或子母扣连接,组装简单,所述卡扣70伸出所述气囊袋201,方便在穿戴时进行扣合。
[0040] 如图3所述,为本发明充气结构示意图,为保证气瓶40能够快速安全的开启,所述气瓶40的瓶口套设有第一点爆器组件401,点爆头402位于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内,所述点爆头402靠近所述气瓶40的瓶口,使得点爆头402爆破时产生的冲击波瞬间作用在瓶口,快速打开气瓶40,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侧壁设有连通所述瓶口和外部空间的通气孔403,气瓶40冲破后,气瓶40内气体从通气孔403冲出进入气囊30内,气囊30鼓胀冲破外壳
20,快速延展打开,保护人体。
[0041] 如图4所示,所述卡扣70包括公扣703和母扣702,所述母扣702内设置有启动芯片704,所述启动开关701设置在所述启动芯片704上,启动芯片704与控制器50和电源连接,所述公扣703设有启动所述启动开关701的压杆705,通过压杆705控制开关开启,控制器50电路连通,开始持续监测人体所述状态,随时准备开启气囊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启动开关701为接近开关,由于接近开关突出所述启动芯片704表面,为保证公扣703能够和接近开关相配合,所述压杆705端部设有与所述接近开关配合的凹部706,当公扣703与母扣
702扣合时,所述凹部706与接近开关配合,启动电源电路,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卡扣70扣合时公扣703的压杆705不会顶压到接近开关侧边,所述凹部706前端为C型,保证压杆705平滑插入启动芯片704的下方。
[0042]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403沿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的轴向设置在其侧壁,通气孔403为直通孔,方便在第一点爆器组件401内加工,所述瓶口还套设有第二点爆器组件404,所述第二点爆器组件404包围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所述通气孔403连通所述第二点爆器组件404内部空间,气体冲出气瓶40后经第一次拐弯进入通气孔403,从通气孔403流出后由于第二点爆器组件404的阻挡再次拐弯朝向瓶口外部的方向冲出,两次变向,保证瓶口爆破时产生的碎屑被充分过滤,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点爆器组件404与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相互抵接,使得第一点爆器组件401的位置被限位,第一点爆器组件401不会因为长时间与外部接触产生松动,所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外还套设有第三点爆器组件405,使得第一点爆器组件401被完全包围,外部组件无法接触到第一点爆器组件401,进一步保证第一点爆器组件401位置的稳定,点爆控制芯片406位于所述第三点爆器组件405内,点爆头402与点爆控制芯片406距离近,信号传输快,加快气瓶40打开的效率,所述第三点爆器组件405插入所述内胆301内部,使得气瓶袋202与气囊袋201连接稳定,气瓶袋202不会由于其内的气瓶40较重而发生晃动。
[0043] 如图6所示,所述进气口303设置有两个,所述气瓶40竖直插入所述进气口303,气流向气囊30下部冲出,气流的冲击力辅助气囊30快速冲破外壳20并迅速充满气体,所述控制器50和电池60设置在所述气瓶40之间,方便设置且能充分利用空间,为使气瓶40在人体摔倒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所述气瓶40、控制器50和电池60均设置在减震垫80内,所述减震垫80形状与气瓶袋202相适配。
[0044]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袋202正下方的气囊袋201侧边设有收纳袋90,所述控制器50和电池60设置在所述收纳袋90内,气囊袋201位置更加稳定,不会由于自身的原因产生晃动,且更贴近人体,对人体状态的判断更精准。
[0045]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