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

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810793468.9 申请日 2018-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8669688A 公开(公告)日 2018-10-19
申请人 陈顺忠; 发明人 陈顺忠;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包括扣板本体、带体,带体一端与扣板本体后端相连接,扣板本体下侧面前部设置利于带体另一端部穿过的导环,扣板本体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与带体上的插孔插接的扣杆,扣板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 压板 、下压板、 基板 ,上压板为一后端不封闭的壳体,上压板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开口槽,下压板设置在开口槽内,下压板后端与上压板铰接,导环设置于基板下前部,扣杆设置于下压板下侧面后端中部,下压板上侧面后端设置有齿状卡牙,基板位于下压板下前侧,基板左右两侧设有侧板,侧板位于上压板外侧,上压板后端与侧板铰接,本发明插孔 变形 不会影响皮带的正常使用,扣杆与插孔不会松脱,穿戴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扣板本体、带体,带体一端与扣板本体后端相连接,扣板本体下侧面前部设置利于带体另一端部穿过的导环,扣板本体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与带体上的插孔插接的扣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基板,上压板为一后端不封闭的矩形壳体,上压板内部形成容纳带体端部的空间,上压板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开口槽,下压板设置在开口槽内,下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上压板铰接,导环设置于基板下侧面前部,扣杆设置于下压板下侧面后端中部,下压板上侧面后端设置有齿状卡牙,基板位于下压板下前侧,基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侧板位于上压板外侧,上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同侧的侧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基板上侧面前端嵌设有磁A,上压板的下侧面前端嵌设有与磁块A相吸合的磁块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下压板下侧面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A,上压板下侧面于开口槽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B,连接耳A上横置有轴孔A,连接耳B上横置有轴孔B,侧板后侧横置有轴孔C,轴孔A、轴孔B、轴孔C同轴心,轴孔A、轴孔B、轴孔C内穿设有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带体内侧面中部沿带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长条状的插孔轮廓线。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带体上间隔开设至少两个长条状的插孔,最前侧的插孔的前端与最后侧的插孔的后端的距离小于扣板本体前端到扣杆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扣杆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连接扣板本体,杆下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折弯部,折弯部与杆体之间的夹为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上压板上侧面设置有装饰面层
9.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其特征在于: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设裤子上的裤袢,然后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过扣环,带体上的插孔与扣板本体上的扣杆插接,带体位于扣板本体内侧,,由于扣板本体的阻挡,即使插孔变形变大,扣杆不会脱离插孔。

说明书全文

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板扣皮带,扣杆设在板扣的最前端,件在板扣的后部,这种布局应用在皮带上,当皮带系在人体腰间时,板扣两侧的带体就会形成拉,拉力体现在板扣上,因板扣后端的锁件锁住皮带一端起到固定作用,拉力便会传递到板扣前端,产生向外侧的提拉,而扣杆与皮带上的插孔频繁使用,导致插孔变形,扣杆与插孔便不再吻合,因而出现扣杆脱离插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因此造成板扣与袋体脱离,使得皮带失去作用,皮带的耐用性大大折扣。
[0003] 同时,因客观原因,比如人在进食后,会感觉皮带勒的过紧,此时需要解开皮带,将扣杆与相对舒适的插孔插接,这时皮带孔就会或多或少的漏出来,甚至漏出变形的插孔,影响美观及使用者的形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的反扣式板扣皮带及使用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包括扣板本体、带体,带体一端与扣板本体后端相连接,扣板本体下侧面前部设置利于带体另一端部穿过的导环,扣板本体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与带体上的插孔插接的扣杆。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扣板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基板,上压板为一后端不封闭的矩形壳体,上压板内部形成容纳带体端部的空间,上压板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开口槽,下压板设置在开口槽内,下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上压板铰接,导环设置于基板下侧面前部,扣杆设置于下压板下侧面后端中部,下压板上侧面后端设置有齿状卡牙,基板位于下压板下前侧,基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侧板位于上压板外侧,上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同侧的侧板铰接。
[0007] 进一步的,基板上侧面前端嵌设有磁A,上压板的下侧面前端嵌设有与磁块A相吸合的磁块B。
[0008] 进一步的,下压板下侧面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A,上压板下侧面于开口槽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B,连接耳A上横置有轴孔A,连接耳B上横置有轴孔B,侧板后侧横置有轴孔C,轴孔A、轴孔B、轴孔C同轴心,轴孔A、轴孔B、轴孔C内穿设有转轴
[0009] 进一步的,带体内侧面中部沿带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长条状的插孔轮廓线。
[0010] 进一步的,带体上间隔开设至少两个长条状的插孔,最前侧的插孔的前端与最后侧的插孔的后端的距离小于扣板本体前端到扣杆的距离。
[0011] 进一步的,扣杆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连接扣板本体,杆下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折弯部,折弯部与杆体之间的夹为30度。
[0012] 进一步的,上压板上侧面设置有装饰面层
[0013] 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的使用方法,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设裤子上的裤袢,然后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过扣环,带体上的插孔与扣板本体上的扣杆插接,带体位于扣板本体内侧,,由于扣板本体的阻挡,即使插孔变形变大,扣杆不会脱离插孔。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节皮带时,不会外漏插孔,插孔变形不会影响皮带的正常使用,扣杆与插孔不会松脱,耐用、穿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为皮带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皮带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板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上压板的底视图;
图5为基板的俯视图;
图6为上压板、下压板、侧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插孔轮廓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带体;2-上压板;3-下压板;4-基板;5-导环;6-侧板;7-扣杆;701-折弯部;8-插孔;9-磁块A;10-空间;11-磁块B;12-齿状卡牙;13-开口槽;14-连接耳A;15-轴孔A;16-连接耳B;
17-轴孔B;18-轴孔C;19-转轴;20-插孔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 如图1-7所示: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包括扣板本体、带体,带体一端与扣板本体后端相连接,扣板本体下侧面前部设置利于带体另一端部穿过的导环,扣板本体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与带体上的插孔插接的扣杆。
[00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板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基板,上压板为一后端不封闭的矩形壳体,上压板内部形成容纳带体端部的空间,上压板下侧面后中部设置有开口槽,下压板设置在开口槽内,下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上压板铰接,导环设置于基板下侧面前部,扣杆设置于下压板下侧面后端中部,下压板上侧面后端设置有齿状卡牙,基板位于下压板下前侧,基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侧板位于上压板外侧,上压板后端左右两侧与同侧的侧板铰接。
[0021]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上侧面前端嵌设有磁块A,上压板的下侧面前端嵌设有与磁块A相吸合的磁块B。
[0022]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板下侧面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A,上压板下侧面于开口槽后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B,连接耳A上横置有轴孔A,连接耳B上横置有轴孔B,侧板后侧横置有轴孔C,轴孔A、轴孔B、轴孔C同轴心,轴孔A、轴孔B、轴孔C内穿设有转轴。
[0023] 在本实施例中,带体内侧面中部沿带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长条状的插孔轮廓线,使用者根据需要,通过打孔工件从带体上间隔开插孔。
[0024] 在本实施例中,带体上间隔开设至少两个长条状的插孔,最前侧的插孔的前端与最后侧的插孔的后端的距离小于扣板本体前端到扣杆的距离,以开三个插孔为例,三个插孔分别为A孔、B孔、C孔,正常状态下使用者使用B孔,如感觉较松可调到A孔,如感觉较紧则调到C孔,由于最前侧的插孔(A孔)的前端与最后侧的插孔(C孔)的后端的距离小于扣板本体前端扣杆的距离,使用时各个插孔均被扣板本体挡住,插孔不会外漏。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扣杆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连接扣板本体,杆下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折弯部,折弯部与杆体之间的夹角为30度,折弯部使得扣杆能更好的扣住带体。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扣杆的横截面为矩形,扣杆适用于宽度尺寸不小于其截面宽度尺寸的插孔使用。
[0027] 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板上侧面设置有装饰面层。
[0028] 一种反扣式板扣皮带的使用方法,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设裤子上的裤袢,然后将带体不与扣板本体连接的那端穿过扣环,带体上的插孔与扣板本体上的扣杆插接,带体位于扣板本体内侧,由于扣板本体的阻挡,即使插孔变形变大,扣杆不会脱离插孔。
[0029] 在本实施例中,皮带在使用时,因带体两端的拉力存在,扣板本体前端的导环扣住带体形成固定点,扣板本体后端与带体一端相连也形成固定点,这样使得扣板本体后端下侧面中部的扣杆永不存在有外力向带体外侧提拉,由于扣板本体的阻挡和带体两端力的相互作用,即使插孔变形变大,扣杆也不会脱离插孔。
[0030]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