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衣服扣件;吊带 / 一种应急救生腰带

一种应急救生腰带

申请号 CN201610676905.X 申请日 2016-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7752189A 公开(公告)日 2018-03-06
申请人 官梓荣; 发明人 官梓荣;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包括腰带,所述腰带的带体为双层缝合结构,所述带体的中空部内藏有救生绳,所述救生绳末端设置有便于拿捏的绳头,带体在腰带的带扣一端设置有可通过救生绳的开口,所述绳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外。本产品在腰带中藏有救生绳,危急情形可随时轻易将救生绳取出进行避险,而且这种救生腰带可作为普通腰带来使用,很好地利用了腰带的结构特点的同时,使救生绳可随时为人们所应用,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包括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的带体为双层缝合结构,所述带体的中空部内藏有救生绳,所述救生绳末端设置有便于拿捏的绳头,带体在腰带的带扣一端设置有可通过救生绳的开口,所述绳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的一端与所述带扣紧固连接,救生绳另一端的绳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在所述开口外连接有可快速扣合的小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蛇形弯曲地折叠收合在所述带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的蛇形弯曲布置沿腰带的轴线方向布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应急救生腰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腰带,具体是一种应急救生腰带。

背景技术

[0002] 腰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用于束缚下装、或者作为装饰物所佩戴的一种服饰配件,因此日常中可见人们经常携带。由于现在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例如地震、泥石流、房屋坍塌、火灾等,为了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发生,广大人民对随身应急工具都愈发重视。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准备有可用于应急救生的工具,可以对结合腰带设计出一种方便使用的应急工具。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险情状况中取出救生绳以应对突发事故,从而实现逃离危险的应急救生腰带。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包括腰带,所述腰带的带体为双层缝合结构,所述带体的中空部内藏有救生绳,所述救生绳末端设置有便于拿捏的绳头,带体在腰带的带扣一端设置有可通过救生绳的开口,所述绳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外。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救生绳的一端与所述带扣紧固连接,救生绳另一端的绳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外。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头在所述开口外连接有可快速扣合的小挂钩。
[0007] 进一步,所述救生绳蛇形弯曲地折叠收合在所述带体内。
[0008] 进一步,所述救生绳的蛇形弯曲布置沿腰带的轴线方向布置。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腰带中藏有救生绳,危急情形可随时轻易将救生绳取出进行避险,而且这种救生腰带可作为普通腰带来使用,很好地利用了腰带的结构特点的同时,使救生绳可随时为人们所应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应急救生腰带,包括腰带1,所述腰带1的带体11为双层缝合结构,所述带体11的中空部内弯折地藏有救生绳2,所述救生绳2末端设置有便于拿捏的绳头21,带体11在腰带1的带扣12一端设置有可通过救生绳2的开口13,所述绳头21设置在所述开口13外,日常生活中,本发明除了具有常规束缚下装或裤子的一般用途外,由于救生绳2通过弯折的方式藏在带体11中,而且一般带体11长度足够收纳很长一段的救生绳2,在遇到灾难或者意外状况时,人们能够通过绳头21立即将救生绳2从带体11中取出,从而迅速实施悬挂、攀爬、取物等救生措施,以脱离危险或者保障人体生命安全,而且救生绳2应选择具有防火、高韧性和高强度的物料制成,以保障使用可靠性。
[0013]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救生绳2的一端与所述带扣12紧固连接,救生绳2另一端的绳头21设置在所述开口13外,在进行攀爬下落逃生时,使用者只需将绳头21固定在一牢固点,然后藉由人体穿戴腰带1,更方便进行安全逃生。
[0014]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绳头21在所述开口13外连接有可快速扣合的小挂钩3,通过小挂钩3进行快速固定,为使用者在危急中争取时间救生措施。
[0015] 进一步,所述救生绳2蛇形弯曲地折叠收合在所述带体11内,且救生绳2的蛇形弯曲布置沿腰带1的轴线方向布置。
[0016]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