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柳叶型口罩

申请号 CN202310433220.2 申请日 2023-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6889304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7
申请人 厦门市奕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傅绍鹏; 罗盛健; 李再生; 李成祖;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柳叶型口罩,涉及口罩的领域,其包括口罩主体部件,所述口罩主体部件包括主体片、上折叠片和下折叠片,所述上折叠片和所述下折叠片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片的两相对侧,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主体片之间形成有上压合边,当所述口罩主体部件处于使用的展开状态时,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上压合边之间形成朝上的翻折沟,所述上折叠片设有挡尘片,所述挡尘片用于遮蔽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上压合边之间的所述翻折沟。本申请中的柳叶型口罩在使用时,挡尘片能够遮蔽口罩主体部件的朝上的翻折沟,减少粉尘和 微 生物 在翻折沟内积蓄,从而有利于保障口罩的卫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柳叶型口罩,包括口罩主体部件(1),所述口罩主体部件(1)包括主体片(11)、上折叠片(12)和下折叠片(13),所述上折叠片(12)和所述下折叠片(13)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片(11)的两相对侧,所述上折叠片(12)与所述主体片(11)之间形成有上压合边(14),当所述口罩主体部件(1)处于使用的展开状态时,所述上折叠片(12)与所述上压合边(14)之间形成朝上的翻折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叠片(12)设有挡尘片(16),所述挡尘片(16)用于遮蔽所述上折叠片(12)与所述上压合边(14)之间的所述翻折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设置有两片,两片所述挡尘片(16)沿所述主体片(11)的长度方向排布,两片所述挡尘片(16)用于共同遮蔽所述翻折沟(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靠近所述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为连接侧,两所述挡尘片(16)靠近另一所述挡尘片(16)的侧边与自身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夹为钝角,两个所述挡尘片(16)的相邻侧之间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设有夹层片(17),所述夹层片(17)与所述挡尘片(16)之间形成夹层(4),所述夹层(4)内设有口罩爆珠(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靠近所述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为连接侧,所述夹层片(17)位于所述挡尘片(16)靠近上折叠片(12)的一面,所述夹层(4)靠近所述挡尘片(16)的连接侧的一侧开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靠近所述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有易折线(163),所述易折线(163)沿所述上折叠片(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易折线(163)与所述上折叠片(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挡尘片(16)的连接侧与所述上压合边(14)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设为双层结构,所述挡尘片(16)的两层材料之间设有吸树脂材料(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与所述上折叠片(12)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折叠片(13)设有握持片(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一侧设有切缝(161),所述切缝(161)平行于所述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侧边,所述切缝(161)的其中一端贯通所述挡尘片(16)的边缘,所述切缝(161)与所述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部位设为限位部(162),所述限位部(162)用于弯折后抵接主体片(11)。

说明书全文

一种柳叶型口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口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柳叶型口罩。

背景技术

[0002] 柳叶型口罩是一种折叠式的口罩,因其折叠后呈现为细长的柳叶状而得名。柳叶型口罩能够很好的贴敷于面部,并且,柳叶型口罩正确佩戴之后,口罩与口鼻、脸颊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让佩戴者呼吸更加顺畅,口罩的使用体验更佳。
[0003] 然而,当柳叶型口罩佩戴时,柳叶型口罩的折叠部位展开,柳叶型口罩的朝上的折叠部位通常会形成向上的翻折沟,该翻折沟会成为积蓄粉尘和生物的空间,不利于口罩使用中的卫生。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柳叶型口罩在使用展开状态下,口罩折叠部的翻折沟容易积蓄粉尘和微生物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柳叶型口罩。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柳叶型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柳叶型口罩,包括口罩主体部件,所述口罩主体部件包括主体片、上折叠片和下折叠片,所述上折叠片和所述下折叠片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片的两相对侧,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主体片之间形成有上压合边,当所述口罩主体部件处于使用的展开状态时,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上压合边之间形成朝上的翻折沟,所述上折叠片设有挡尘片,所述挡尘片用于遮蔽所述上折叠片与所述上压合边之间的所述翻折沟。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柳叶型口罩使用时,口罩主体部件展开,口罩主体部的上折叠片与上压合边之间形成翻折沟,利用挡尘片遮蔽翻折沟,能够减少空气中粉尘和微生物落在朝上的翻折沟内,从而有利于保障柳叶型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0007]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设置有两片,两片所述挡尘片沿所述主体片的长度方向排布,两片所述挡尘片用于共同遮蔽所述翻折沟。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口罩主体部件贴附使用者的面部时,上折叠片的中间部位因贴附于使用者的鼻梁而弯折变形,通过将挡尘片设置为两片,有利于减少挡尘片因皱缩变形而难以遮蔽翻折沟的情况,从而有利于保障挡尘片的挡尘功能的发挥。
[0009]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靠近所述上折叠片的一侧设为连接侧,所述挡尘片靠近另一所述挡尘片的侧边与自身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夹为钝角,两个所述挡尘片的相邻侧之间部分重叠。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挡尘片的连接侧的边缘之间的部位对应口罩使用者的鼻梁,当上折叠片的中间部位因适应鼻梁部位而弯折时,两个挡尘片远离上折叠片的一侧呈互相分开的趋势,从而使两个挡尘片的相对侧容易出现间隙;而通过在两个挡尘片的相对侧设置叠合部,使两个挡尘片之间即使呈现互相分开的趋势,也能够尽量地完全遮蔽口罩主体部件的翻折沟。
[0011]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设有夹层片,所述夹层片与所述挡尘片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口罩爆珠。
[0012] 口罩爆珠压爆后产生的精油能够产生香气,但是口罩爆珠的精油会沾湿口罩,影响口罩的过滤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口罩爆珠设置在挡尘片与夹层片之间的夹层内,口罩爆珠压爆后沾湿挡尘片和夹层片,能够在发挥口罩爆珠功能的前提下,不影响口罩主体部件的过滤效果;另一方面,口罩爆珠的精油并非直接沾湿口罩主体部件,使口罩爆珠的精油的作用较为柔和,适合于不喜欢强烈刺激气味的用户。
[0013]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靠近所述上折叠片的一侧设为连接侧,所述夹层片位于所述挡尘片靠近上折叠片的一面,所述夹层靠近所述挡尘片的连接侧的一侧开口设置。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层的一侧开口设置,使夹层内的口罩爆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种类后放置。
[0015]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靠近所述上折叠片的一侧设有易折线,所述易折线沿所述上折叠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易折线与所述上折叠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挡尘片的连接侧与所述上压合边之间的间距。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炎热的环境下,口罩使用者的面部较为易于出汗,人们脸部的汗从上往下流向口罩,汗水汗湿口罩时,会使口罩的过滤功能受到影响;通过在挡尘片靠近上折叠片的一侧设置易折线,使挡尘片能够在口罩使用时向上翻折后再沿易折线翻折到上折叠片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使挡尘片作为吸收汗水的材料,减轻汗水汗湿口罩主体部件的程度,从而延长口罩在炎热环境下的使用时间。
[0017]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设为双层结构,所述挡尘片的两层材料之间设有吸水树脂材料。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尘片内部的吸水树脂材料能够吸收水分,当挡尘片折叠至位于上折叠片与口罩使用者的面部之间时,吸水树脂材料能够吸收并住防尘片吸收的汗液,减少挡尘片吸收的汗液濡湿上折叠片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延长口罩主体部件保持在炎热环境中保持干燥的时间。
[0019]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与所述上折叠片之间可拆卸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尘片与上折叠片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口罩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使用需求,选择保留或者取出挡尘片。另一方面,可以拆卸的挡尘片可以用作其他的用途,比如,对于佩戴眼镜人们,当汗水或雨水沾湿镜片时,可以拆下挡尘片对眼镜的镜片进行简易的擦拭,使眼镜保持较佳的透光性。
[0021] 可选的,所述下折叠片设有握持片。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柳叶型口罩使用前需要用手打开,使口罩主体部件展开,在将口罩从折叠状态打开的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指通常需要插入主体片与上折叠片之间或主体片与下折叠片之间,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手指容易触碰主体片用于朝向人体面部的表面,而通过设置握持片,当使用者打开口罩时,可以将两手分别握持挡尘片和握持片后,将口罩打开,上述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指不易碰触到主体片用于朝向人体面部的表面,从而有利于尽量避免口罩受到污染。
[0023] 可选的,所述挡尘片远离连接侧的一侧设有切缝,所述切缝平行于所述挡尘片远离连接侧的侧边,所述切缝的其中一端贯通所述挡尘片的边缘,所述切缝与所述挡尘片远离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部位设为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弯折后抵接主体片。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缝与挡尘片远离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部位设为限位部,限位部弯折后抵接在口罩主体部件的主体片,能够使挡尘片的位置保持稳定,减少挡尘片进入朝上的翻折沟的情况。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柳叶型口罩使用时,口罩主体部件展开,口罩主体部的上折叠片与上压合边之
间形成翻折沟,利用挡尘片遮蔽翻折沟,能够减少空气中粉尘和微生物落在翻折沟内,从而有利于保障柳叶型口罩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0026] 2.口罩爆珠设置在挡尘片与夹层片之间的夹层内,口罩爆珠压爆后沾湿挡尘片和夹层片,能够在发挥口罩爆珠功能的前提下,不影响口罩主体部件的过滤效果。
[0027] 3.通过设置握持片,当使用者打开口罩时,可以将两手分别握持挡尘片和握持片后,将口罩打开,上述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指不易碰触到主体片用于朝向人体面部的表面,从而有利于尽量避免口罩受到污染。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实施例1的柳叶型口罩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实施例1的柳叶型口罩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0030] 图3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夹层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1] 图4是实施例2的柳叶型口罩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32] 图5是实施例2用于体现挡尘片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1、口罩主体部件;11、主体片;12、上折叠片;13、下折叠片;14、上压合边;15、下压合边;16、挡尘片;161、切缝;162、限位部;163、易折线;17、夹层片;18、粘接片;19、握持片;
2、挂带;3、翻折沟;4、夹层;5、口罩爆珠;7、吸水树脂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柳叶型口罩。参照图1和图2,柳叶型口罩包括口罩主体部
件1和两条挂带2,口罩主体部件1包括主体片11、上折叠片12和下折叠片13,两条挂带2分别固定设置于主体片11的两相对侧,上折叠片12和下折叠片13分别位于主体片11的两相对侧,上折叠片12与主体片11之间形成有上压合边14,上折叠片12与主体片11之间形成有下压合边15;上折叠片12设有挡尘片16。
[0036] 参照图1和图3,当口罩主体部件1处于使用的展开状态时,上折叠片12与上压合边14之间形成朝上的翻折沟3,下折叠片13与下压合边15之间形成朝下的翻折沟3,挡尘片16用于遮蔽朝上的翻折沟3,使粉尘、微生物不易落入上折叠片12与主体片11之间的翻折沟3内,有利于使口罩主体部件1在使用中保持卫生。
[0037]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下折叠片13也可设置对应朝下的翻折沟3的遮挡部件。
[0038] 参照图1,挡尘片16设置有两片,两片挡尘片16沿主体片11的长度方向排布,两片挡尘片16用于共同遮蔽翻折沟3。挡尘片16靠近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为连接侧,两个挡尘片16的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留有尺寸余量,挡尘片16靠近另一挡尘片16的侧边与自身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个挡尘片16的相邻侧之间部分重叠。
[0039] 上折叠片12的中间部位因适应鼻梁部位而弯折时,两个挡尘片16因适应上折叠片12的变形而产生互相分开的趋势,以利于避免挡尘片16因适应上折叠片12弯折而出现皱缩变形的情况;两个挡尘片16的相邻侧之间部分重叠,当两个挡尘片16之间产生互相分开的趋势时,有利于使两个挡尘片16能够保持遮蔽朝上的翻折沟3的状态。
[0040] 参照图3,挡尘片16靠近折叠片的一面设有夹层片17,夹层片17与挡尘片16之间互相压合连接,夹层片17与挡尘片16之间形成夹层4,夹层4靠近挡尘片16的连接侧的一侧开口设置,夹层4内设有口罩爆珠5。
[0041] 口罩爆珠5压爆后精油挥发,能够为口罩的使用者提供香气,口罩爆珠5放置在挡尘片16与夹层片17之间的夹层4内,口罩爆珠5压爆后的精油不易濡湿口罩主体部件1,使口罩主体部件1的过滤功能不易受到影响。再者,夹层4的一侧开放设置,使口罩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置不同种类口罩爆珠5。
[0042] 参照图1,上折叠片12远离主体片11的一侧设有两片长条形的粘接片18,两片粘接片18分别与两片挡尘片16对应设置,粘接片18的长度方向沿上折叠片12的长度方向设置;粘接片18的表面设有粘接层(图中未标示),粘接片18通过粘接层与挡尘片16粘接,使挡尘片16与上折叠片1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口罩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将挡尘片16拆下。
[0043] 参照图1,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一侧设有切缝161,切缝161平行于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侧边,切缝161的其中一端贯通挡尘片16远离另一挡尘片16的边缘,切缝161与挡尘片16远离连接侧的侧边之间的部位设为限位部162,当柳叶型口罩使用时,将限位部162弯折后,使限位部162抵接主体片11的表面,使挡尘片16保持遮蔽朝上的翻折沟3的状态,减少出现挡尘片16进入翻折沟3内的情况。
[0044] 参照图1,当上折叠片12与下折叠片13处于折叠状态时,下折叠片13远离主体片11的一侧部分搭接在上折叠片12上,使上折叠片12与下折叠片13共同覆盖主体片11用于朝向人体面部的一侧。
[0045] 参照图2,下折叠片13设有握持片19,当使用者需要打开口罩主体部件1时,使用者的两手分别握持挡尘片16和握持片19,以将口罩主体部件1展开,从而减少口罩主体部件1朝向人体面部的表面受到手指污染的情况。
[0046]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柳叶型口罩使用时,口罩主体部件1展开,利用挡尘片16遮朝上的挡翻折沟3,能够减少空气中粉尘和微生物落在翻折沟3内,从而有利于保障柳叶型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在展开口罩主体部件1的过程中,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持挡尘片16和握持片19,可以减少触碰口罩主体部件1用于朝向人体面部的表面,有利于减少口罩使用前的污染。
[0047] 实施例2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挡尘片16未设置夹层片17,本实施例的挡尘片16设为双层结构,挡尘片16的两层材料的边缘部位互相压合,挡尘片16的两层材料之间设有吸水树脂材料7。
[0048] 参照图4,挡尘片16靠近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有易折线163,易折线163通过点断式热压形成,易折线163沿上折叠片12的长度方向延伸,易折线163与上折叠片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挡尘片16的连接侧与上压合边14之间的间距。
[0049] 通过在挡尘片16靠近上折叠片12的一侧设置易折线163,使挡尘片16能够在口罩使用时向上翻折后再沿易折线163翻折到上折叠片12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当口罩使用者的面部出汗时,挡尘片16及其内部的吸水树脂材料7能够吸收汗水,使口罩主体部件1不易汗湿,从而有利于延长口罩在炎热环境下的使用时间。
[005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