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多层兜帽

申请号 CN202311329161.0 申请日 2023-10-13 公开(公告)号 CN11788289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亚玛运动加拿大公司; 发明人 I·克罗宁; S·Y·C·吴;
摘要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服装的多层兜帽。连帽服装可以包括具有颈部开口的主体部分、从颈部开口突出并具有外面部开口的外兜帽以及在外兜帽内从颈部开口突出的内兜帽。内兜帽具有面向向前方向的内面部开口。联接部位于内面部开口后方,并且从内兜帽的外部延伸到外兜帽的内部。收缩器连接到内兜帽,用于在不收缩外面部开口的情况下收缩内面部开口。
权利要求

1.一种连帽服装,包括:
主体部分;
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并且具有外面部开口的外兜帽;
在所述外兜帽内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的内兜帽,所述内兜帽具有面向向前方向的内面部开口;
在所述内面部开口后方并且从所述内兜帽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外兜帽的内部的联接部;
以及
内面部开口收缩器,所述内面部开口收缩器连接到所述内兜帽上,用于在不收缩所述外面部开口的情况下收缩所述内面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包括:
在所述联接部前方沿着所述内面部开口延伸的套筒;以及
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套筒内的抽绳,所述抽绳可被拉动,以在不收缩所述外面部开口的情况下收缩所述内面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联接部包括面向前方的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面向前方的面板围绕所述内面部开口并且在所述内面部开口后方延伸至少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具有第一弯曲刚度值的内帽檐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外兜帽包括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弯曲刚度值的第二弯曲刚度值的外帽檐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值为所述第一弯曲刚度值的至少两倍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值为所述第一弯曲刚度值的至少五倍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值为所述第一弯曲刚度值的至少八倍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外兜帽具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在所述内面部开口被收缩时保持所述外兜帽的形状和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从所述联接部延伸到所述内兜帽的向前边缘的内帽檐部分,所述内帽檐部分的长度至少为1英寸,并且其中所述外兜帽包括长度至少为1.0英寸的外帽檐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帽檐部分和所述联接部的组合长度在1.0至5.0英寸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外帽檐部分的长度在1.0至6英寸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帽檐部分和所述联接部的组合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外帽檐部分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隔热层,并且其中所述外兜帽没有任何隔热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隔热层,并且其中所述外兜帽没有任何隔热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具有背部区域,并且其中单连续的材料面板形成所述外兜帽和所述主体部分的背部区域,并且其中第二块连续的材料面板形成所述内兜帽和所述主体部分的背部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外兜帽的外面部开口是不可收缩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外兜帽包括大致坚硬的雕塑状外部兜帽,并且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羽绒填充兜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兜帽包括从所述联接部向前延伸并具有第一弯曲刚度的内帽檐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外兜帽包括从所述联接部向前延伸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弯曲刚度的第二弯曲刚度的外帽檐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外兜帽包括:
从所述联接部向后延伸并具有第一弯曲刚度的后方部分;以及
从所述联接部向前并沿着所述外面部开口延伸的外帽檐部分,所述外帽檐部分具有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弯曲刚度为所述第一弯曲刚度的至少5倍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帽服装,所述连帽服装还包括内兜帽顶部收缩器,所述内兜帽顶部收缩器连接到所述内兜帽,用于将所述内兜帽收缩到穿着所述连帽服装的穿着者的头部的顶部周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帽服装,其中,所述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和所述内兜帽顶部收缩器能够由所述服装的穿着者独立调节。

说明书全文

服装的多层兜帽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23年2月21日提交的名称为“兜帽”、序列号为18/112,017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以及2022年10月14日提交的名称为“兜帽”、序列号为63/416,40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涉及服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服装的多层兜帽。

背景技术

[0004] 服装经常带有兜帽。有些兜帽被提供用于保护人的头部免受诸如、雨、的因素的影响。有些兜帽被提供用于为人的头部隔热发明内容
[0005]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连帽服装,包括:主体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并且具有外面部开口的外兜帽(hood,风帽,帽罩);在所述外兜帽内从所述主体部分突出的内兜帽,所述内兜帽具有面向向前方向的内面部开口;在所述内面部开口后方并且从所述内兜帽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外兜帽的内部的联接部;以及内面部开口收缩器,所述内面部开口收缩器连接到所述内兜帽上,用于在不收缩所述外面部开口的情况下收缩所述内面部开口。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非收缩状态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07] 图2是侧剖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非收缩状态的图1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08] 图3是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收缩状态的图1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09] 图4是侧剖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收缩状态的图3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0] 图5是不完整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保持收缩状态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1] 图6是不完整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保持收缩状态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2] 图7是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非收缩状态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3] 图8是侧剖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非收缩状态的图7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4] 图9是前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收缩状态的图7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5] 图10是侧剖视图,其示意性地图示了内兜帽处于收缩状态的图9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16] 图11是内兜帽处于非收缩状态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
[0017] 图12是内兜帽处于收缩状态的图11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
[0018] 图13是图11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其图示了从内兜帽向后拉外兜帽,以露出将内兜帽连接到外兜帽上的示例联接部(联接线,引线,lead)的部分。
[0019] 图14是图11的示例连帽服装的不完整剖视图。
[0020] 图15是图12的示例连帽服装的不完整剖视图。
[0021] 图16是前透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打开状态、带有非收缩内兜帽的示例连帽服装的部分。
[0022] 图17是放大的不完整透视图,其图示了内兜帽部分被手动从外兜帽部分剥离,以更好地揭露连接图16的连帽服装的内兜帽和外兜帽的中间联接部。
[0023] 图18是放大的不完整透视图,其图示了从图16的连帽服装的主体部分伸出的示例抽绳(拉绳)。
[0024] 图19A是图16的示例连帽服装的侧视图,其图示了处于非收缩状态的示例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和示例内兜帽顶部收缩器。
[0025] 图19B是图19A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
[0026] 图20A是图16的示例连帽服装的侧视图,其图示了处于非收缩状态的示例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和处于收缩状态的示例内兜帽顶部收缩器。
[0027] 图20B是图20A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
[0028] 图21A是图16的示例连帽服装的侧视图,其图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示例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和示例内兜帽顶部收缩器。
[0029] 图21B是图20B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视图。
[0030] 图22是图21A的示例连帽服装的前透视图。
[0031] 图23是图示基于ISO标准5628的三点弯曲刚度测试的示意图。
[0032]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某些部件的尺寸可能被夸大,以便更清楚地图示所示的示例。此外,附图提供了与说明书一致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但是,说明书并不限于附图中提供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公开了一些示例服装和相关联的兜帽,这些服装和兜帽包括用于保护穿着者头部免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外兜帽和用于为穿着者头部隔热的内兜帽。内兜帽具有面部开口,该面部开口可以收缩以提高舒适度和保温性。内兜帽连接到外兜帽以防止两者分离,但其连接方式使内兜帽的面部开口的收缩不会或不太可能使外兜帽收缩或改变外兜帽的形状。内兜帽的收缩不易使外兜帽起皱或弯曲。因此,打在外兜帽上的雨不会被引导到穿着该服装的人的面部。外兜帽引导诸如雨的天气因素远离内兜帽的面部开口的能得以维持。
[0034]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通过中间联接部连结到外兜帽。内兜帽具有从联接部向前突出的内帽檐部分。内帽檐部分在联接部前方设有收缩器。收缩器可以被致动以收缩内帽檐部分,使其紧贴穿着服装的人的面部,并使内帽檐部分保持在这种收缩状态。内帽檐部分的这种收缩不会导致外兜帽的相应收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可以具有在内帽檐部分上方和上面延伸的外帽檐部分。内帽檐部分的收缩不会导致外帽檐部分的相应收缩。
[003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缩器可以包括沿着内帽檐部分延伸的套筒和可滑动地接收在套筒内的抽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缩器可以包括附接到内兜帽的一对绳子或绳索,其中这对绳子或绳索可以被抽向或拉向彼此,并被绑以将兜帽的内面部开口收缩到穿着服装的人的面部周围,并将内面部开口保持在收缩状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缩器可以包括与内兜帽靠近内面部开口(诸如穿着服装的人的下巴下面)的第一部分相连的带子和与内兜帽靠近内面部开口的另一部分相连的扣,其中带子可以穿过扣拉出,以将内面部开口收紧和收缩到穿着服装的人的面部周围,其中扣保持带子,以将内面部开口保持在收缩状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缩器可以包括第一带子,其支撑钩和环固件中的一个,同时连接到内兜帽靠近内面部开口(诸如穿着服装的人的下巴下面)的第一部分;第二带子,其支撑钩和环紧固件中的另一个,或连接到内兜帽靠近内面部开口的第二部分,其中,钩紧固件和环紧固件可以在一系列不同的相对位置上相互紧固和保持,同时将内面部开口围绕穿着连帽服装的人的面部保持在收缩状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或第二带子可以省略,其中钩或环紧固件直接紧固在内兜帽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缩器可以具有其他配置或机构,以便于将内面部开口收缩到穿着服装的人的面部周围,并将内面部开口保持在收缩状态,而不相应地收缩外兜帽的外面部开口。
[003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和外兜帽具有不同的刚度或具有带不同刚度的部分,以便在内兜帽收缩期间保持外兜帽的形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具有从联接部向后延伸的后方部分和从联接部向前延伸的外帽檐部分,其中外帽檐部分比外兜帽的后方部分具有更大的刚度或抗弯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具有从联接部向前延伸的内帽檐部分,其中外兜帽的外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大于内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
[003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由刚性材料(诸如刚性Gore‑TexTM材料)形成,而内兜帽的内帽檐部分由柔性尼龙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包括包裹在加强面板(诸如尼龙面板)上的Gore‑Tex材料,该加强面板与粘合剂层压,以形成外兜帽的防风雨(耐候,weather resistant)外帽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包括多个防风雨面板,这些防风雨面板夹着至少一个材料加强面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风雨材料面板被折叠以形成外兜帽的外帽檐部分,其中材料加强面板被层压在折叠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的弯曲刚度为内兜帽的弯曲刚度的至少2倍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为内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的至少3倍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的弯曲刚度为内兜帽的弯曲刚度的至少5倍大。
[0038]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联接部和内兜帽被设计尺寸和形状为使人能够紧紧地收缩内兜帽的面部开口以使其紧贴人的面部,而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的形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和内兜帽被设计形状和尺寸为使人能够在对外兜帽的形状进行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紧紧地收缩内兜帽的面部开口,以使其紧贴人的面部或人的头部两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的内帽檐部分的长度至少为2英寸。联接部的长度至少为1英寸。内兜帽的内帽檐部分和联接部的组合长度至少为0.5英寸,不大于6英寸。
[003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还设有大致平的套筒,内兜帽顶部收缩器延伸穿过该套筒。内兜帽顶部收缩器可以是抽绳的形式,抽绳延伸穿过套筒并穿过内兜帽中的后方开口,并进一步穿过外兜帽中的后方开口。拉动抽绳可以使内兜帽的顶部部分收缩在内兜帽内接收的头部的前部、两侧和后部周围。收缩沿着头部周围的路径延伸,与头箍的路径类似。形成内兜帽顶部收缩器的抽绳可以通过绳保持在收缩状态或非收缩状态。内兜帽顶部收缩器和内面部开口收缩器可以独立收缩,以提供内兜帽的定制贴合感,而外兜帽的顶部和两侧的形状或尺寸不会相应改变。
[0040] 就本公开而言,术语“耦合”是指两个构件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结。这种连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这种连结可以通过两个构件或两个构件与任何附加中间构件彼此整体形成为单个单元体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个构件或两个构件与任何附加中间构件彼此附接来实现。这种连结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可拆卸或可释放的。
[0041] 就本公开而言,短语“被配置为”表示一种实际的配置状态,它将所陈述的功能/用途与短语“被配置为”前面的特征的物理特性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0042] 就本公开而言,关于两个结构的附接或耦合的术语“可释放地”或“可拆卸地”是指这两个结构可以重复地相互连接和断开,而不会对这两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功能造成实质性损害。
[0043] 图1和图2图示了具有非收缩内兜帽的示例连帽服装20的部分。服装20包括主体部分22、外兜帽24、内兜帽26、联接部28和内面部开口收缩器32。主体部分22包括服装20的至少可以覆盖人的背部和胸部部分的部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分22可以包括用于接收人的手臂的袖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种袖子可以省略。主体部分22包括颈部开口,该颈部开口用于接收人的颈部,当服装20被穿着时,人的头部可以从颈部开口伸出。主体部分22可以具有带各种层的各种配置。例如,主体部分22可以用作雨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分22可以隔热,以用作防寒服或冬衣。
[0044] 外兜帽24从主体部分22突出,并且包括面部开口36。面部开口36如箭头48所示面向向前的方向,并且被定位为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外兜帽24被配置为在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上方和周围延伸,覆盖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的顶部、两侧和后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具有外部防风雨表面,该表面由某种材料形成,以便抵御风和/或湿气(诸如雨或雪)的渗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可以由“透气”但也防风雨TM的材料形成。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的外表面可以由Gore‑Tex 类材料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
[0045] 内兜帽26在外兜帽24内从主体部分22突出。内兜帽26包括内面部开口46,其面向如图2中箭头48所示的向前方向。内面部开口46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内兜帽26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46延伸的卷边(褶边,沿边,hem)50。
[004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卷边50由形成内兜帽26其余部分的相同材料形成,但其中卷边50包括这种材料的折叠部分,从而使卷边50具有更大的整体厚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卷边50由无弹性织物材料带沿着内面部开口46缝合、粘合、熔接或以其他方式连结到内兜帽盖26的边缘而形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卷边50由沿着内面部开口46的边缘紧固到内兜帽26上的无弹性柔性绳子、带或线形成。例如,线或带可以包含在通过折叠形成内兜帽26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的部分而形成的套筒内。
[004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卷边50可以是弹性的。卷边50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使卷边50可以被弹性拉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26的整个部分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兜帽26可以是无弹性的,但可以设有沿着内面部开口46紧固在内兜帽26上的弹性绳子或带。当内兜帽26收缩时,卷边50的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内面部开口46与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更加贴合。
[004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卷边50可以形成用于接收收缩器32的通道或管道。卷边50可以在卷边的相对两端限定第一和第二卷边开口52和54。收缩器32可以沿着卷边50的整个长度延伸,并被配置为延伸超过第一和第二卷边开口中的一个或两个。卷边50形成柔性通道,该柔性通道附接到内兜帽26的其余部分,并围绕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延伸。卷边50被配置为可被收缩器32拉成紧贴和围绕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的收缩状态。这种收缩在人的头部和内兜帽26之间创建一种更加密闭的关系,从而提供更强的保温性。收缩器32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绳子、线绳、缆绳或其他细长构件。收缩器32可以是无弹性的,也可以具有不同程度的弹性。
[0049]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26的内面部开口46相对于围绕兜帽24的面部开口36向后凹陷。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24的外面部开口36的顶部向前边缘向前(如箭头48所示)延伸并超过内兜帽26的内面部开口46的顶部向前边缘。因此,外兜帽可以更好地偏转或重新引导向下移动的湿气(雨或雪)以使其远离内面部开口46和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可以在内面部开口46的顶部前方突出至少1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比大于1英寸的尺寸突出得更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面部开口36的顶部和外面部开口46的顶部可以是同延或竖直对齐的。
[0050] 联接部28(示意性图示)是在主体部分22上面和内兜帽26内面部开口46后方的单个位置或多个位置处将内兜帽26外部连接到外兜帽24内部的材料层或材料带。联接部28抑制或约束整个外兜帽24在内兜帽26没有也从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的情况下从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联接部28有助于将外兜帽24保持在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周围。由于内兜帽26在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周围更紧密地贴合,因此不容易被意外拉下或拉离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由于外兜帽24连接到内兜帽26,因此外兜帽24能更好地保持在穿着服装20的人的头部上。
[005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包括在内兜帽26和外兜帽24之间延伸的薄材料层或薄材料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包括连续的细长面板,该面板平行于和/或沿着内面部开口46的大部分,但在内面部开口46的后方延伸,其中该面板面向向前的方向(如箭头48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包括在内兜帽26和外兜帽24之间延伸的单个面板或多个间隔的面板,其中该面板或这些多个面板各自面向侧向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箭头48),并且其中该面板或这些面板的最前边缘在内面部开口46后方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紧固或连结到内兜帽26。
[005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是无弹性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是弹性的或可弹性拉伸的。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24的整体结构可以足够坚硬或刚性,从而可以弹性拉伸联接部28以适应内兜帽26的期望收缩程度,同时维持外兜帽24的形状和尺寸。
[0053] 联接部2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各种方式连结到外兜帽24和内兜帽26的外帽檐部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缝合、粘合、焊接、粘接或其组合来紧固这些端部。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顶部部分或端部可以通过胶水、层压或粘合剂紧固到外兜帽24,而联接部28的下端部可以通过缝合紧固在内兜帽26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可以与形成外兜帽24部分的材料面板和/或形成内兜帽26部分的材料面板整体形成为单个单元体。
[005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可以至少为0.25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可以在0.25到2.0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可以在外面部开口36最前点向后至少1英寸的距离D1处连接到外兜帽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D1的尺寸可以在0.5到6英寸的范围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D1可以在2.5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可以在内面部开口46最前点向后至少1英寸的距离D2处连接到内兜帽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距离D2可以在1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D1大于或等于距离D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和内兜帽26在联接部28前方延伸部分的长度、即距离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英寸。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距离D1约为3英寸,高度H约为1英寸,距离D2约为2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和内兜帽26在联接部28前方延伸的部分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0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和内兜帽26在联接部28前方延伸的部分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在1.5到3.5英寸的范围内。正如下文将描述的那样,该组合长度会影响内兜帽26沿着内面部开口46的那些部分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兜帽24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的能力。
[0055] 内面部开口收缩器32包括一个机构,通过该机构,内兜帽26的内面部开口46可以收缩或收紧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或头部周围并与之紧贴。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24包括外帽檐部分60,该外帽檐部分60从联接部28向前(在箭头48所指示的方向上)延伸,并在外面部开口36的向前边缘处终止。内兜帽26包括内帽檐部分62,该内帽檐部分62从联接部28向前延伸,并在内面部开口46的向前边缘处终止。内面部开口收缩器32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被配置为将内帽檐部分62收缩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周围并与之紧贴,而不会相应地收缩外帽檐部分60。
[0056]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帽檐部分60悬垂并向前延伸超过内帽檐部分62。外帽檐部分60的弯曲刚度或抗弯性大于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或抗弯性。换句话说,与内帽檐部分
62相比,在承受相同的力时,外帽檐部分60更不容易弯曲或起皱,更容易保持形状。例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外帽檐部分60通常能保持其形状。与此同时,内帽檐部分62可以更容易在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或头部周围弯曲、变形或收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5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5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
6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6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8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2的弯曲刚度的8倍。外兜帽24和内兜帽26之间的弯曲刚度和相对弯曲刚度会影响收缩器32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帽檐部分60的情况下收缩内帽檐部分62的能力。
[0057] 在图示的示例中,收缩器32包括一条或多条系绳66,其形式为一条或多条带子、绳子、绳索、线绳或类似物,在卷边的相对两端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卷边端部52和54中的一个或多个。如图1‑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缩器32可以采用一对系绳66的形式,它们可以紧固在卷边端部52和54上,并可以拉向彼此(在箭头69指示的方向上),以将卷边50拉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其更加贴合。在拉动系绳66的过程中,力会传递到卷边50上,使卷边50的形状朝向和/或紧贴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或头部变形或弯曲。在卷边50具有弹性的那些实施方式中,这种力可以附加地弹性拉伸卷边50。一旦内面部开口朝向并可能地紧贴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收缩,则可以通过捆绑系绳66或以其他方式保持系绳
66的抽出定位,来将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图3和图4所示的收缩状态。
[0058] 图5和图6图示了将卷边50和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收缩状态的替代机构。图5图示了示例服装120,其包括收缩器132以代替收缩器32。服装120的与服装20的部件相对应的其余部件被类似地编号和/或如图1‑4所示。
[0059] 收缩器132包括一对带子166,带子166从卷边50的相对端部部分延伸并连接到卷边50的相对端部部分。与系绳66类似,带子166可以被拉向彼此,以将卷边50拉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之更紧密地贴合。收缩器132还包括扣装置168,至少一条带子166延伸穿过扣装置168。带子16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拉过扣装置168,其中扣装置可释放地夹住带子166以保持带子166的状态,并将卷边50和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收缩状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扣装置160可以包括凸轮扣、棘轮扣、侧向释放扣、滑动扣、卡扣、系扣或类似装置。
[0060] 图6图示了示例服装220,其包括收缩器232以代替收缩器32。服装220的与服装20的部件相对应的其余部件被类似地编号和/或如图1‑4所示。
[0061] 收缩器232包括钩环(VELCRO)附接机构。在图示的示例中,收缩器232包括一对带子266,它们从卷边50的相对端部部分延伸并连接到卷边50的相对端部部分。与系绳66类似,带子266可以被拉向彼此,以将卷边50拉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之更紧密地贴合。收缩器232还包括由两条不同的带子266支撑的钩紧固件268和环紧固件26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钩紧固件268和环紧固件269可以在一系列不同的相对位置上相互紧固和保持,同时将内面部开口46在穿着服装的人的面部周围保持在收缩状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带子266可以省略,其中钩和/或环紧固件直接紧固在内兜帽26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服装20的收缩器可以具有其他配置或机构,以便于将内面部开口46收缩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周围,并将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收缩状态,而不会相应地收缩外兜帽24的外面部开口36。
[0062] 图7和图8图示了具有非收缩内兜帽的示例连帽服装320的部分。图7和图8图示了用于选择性地收缩内兜帽的内面部开口而不相应地收缩外兜帽的替代收缩器的示例。服装320与上面描述的服装20类似,只是服装320包括内兜帽326和收缩器332,以分别代替内兜帽26和收缩器32。连帽服装320的与连帽服装20的部件相对应的其余部件被类似地编号和/或如关于连帽服装20所示和描述的那样。
[0063] 内兜帽326类似于上述内兜帽26,除了内兜帽326包括套筒350以代替卷边50之外。套筒350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46延伸的管道。套筒350引导并可滑动地接收抽绳366形式的收缩器332。虽然图中所示为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套筒,但套筒350也可以包括一系列沿着内面部开口46的间隔套筒,抽绳366延伸穿过这些套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350形成内面部开口46的边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350在内面部开口46的向前边缘稍向后延伸。虽然套筒350被图示为在靠近主体部分22的顶部、面部开口46的下端部处具有抽绳开口367,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350可以在其他位置具有抽绳开口367,诸如沿着内面部开口46向上的更高位置,或在主体部分22上更靠下的位置。
[0064] 抽绳366包括细长的柔性带、绳索、绳子、线绳或类似物,其穿入套筒350内部,其中抽绳366的相对端部从套筒开口367突出。抽绳366可以在套筒350内并沿着套筒350滑动移动。如图9和图10所示,抽绳366的端部可以在箭头369所指示的向下方向上被拉动,以将内面部开口46收缩到穿着服装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之更紧密地贴合。
[0065] 参考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保持抽绳366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更好地将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收缩状态。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绳366的相对端部部分,即从套筒开口367突出的那些部分,可以相互捆绑在一起。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服装320可以附加地包括一个或多个绳锁370,诸如拨动弹簧绳锁、椭圆拨动绳锁或桶状拨动绳锁,这些绳锁固定在服装20上,或者尺寸大于套筒开口367(以防止绳锁被抽入套筒开口367),其中抽绳366的相对端部部分穿过绳锁370并维持在选定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将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所选的收缩状态。绳锁的释放可以允许内面部开口46再次不被收缩(不被束缚),并进行扩张以便于从人的头部取下内兜帽326(和外兜帽24),或使更多的空气流过内面部开口46。内面部开口46的这种扩张或收缩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24的形状或尺寸。
[0066] 图11‑15图示了示例连帽服装420的部分。图11‑15图示了隔热服装可以如何设置隔热内兜帽和防风雨外兜帽的示例,其中隔热内兜帽可以在不相应地收缩防风雨外兜帽的情况下进行收缩。连帽服装420包括主体部分422、外兜帽424、内兜帽426、联接部428(如图13‑15所示)和内面部开口收缩器432。
[0067] 主体部分422包括服装420中至少可以覆盖人的背部和胸部部分的部分。在图示的示例中,主体部分422包括用于接收人的手臂的袖子4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种袖子可以省略。主体部分422包括颈部开口,该颈部开口用于接收人的颈部,当服装420被穿着时,人的头部可以从颈部开口伸出。
[0068] 主体部分422可以具有带各种层的各种配置。主体部分422可以包括外部防风雨层500和内部隔热层502。在图示的示例中,外部防风雨层500由从外兜帽424延续的材料面板形成。外部防风雨层500可以从外兜帽424一直延续到主体部分22,跨过穿着服装420的人的背部和胸部。同样,内兜帽426可以包括由可以从主体部分22延续的材料面板形成的内部隔热层502。内兜帽426的内部隔热层502可以延续穿过穿着服装20的人的背部和胸部。在图示的示例中,层500和502进行延续以形成袖子4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层和/或内层中的一层或两层可以仅在外兜帽和内兜帽中,由形成主体部分的内层和外层的不同材料形成。替代地,内兜帽的内部隔热层可以与服装的主体部分的内部隔热层间隔开。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可以分别由部件形成,这些部件被缝合、层压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到形成主体部分422的不同面板上。
[0069] 外部防风雨层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材料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形成外部防风TM雨层500的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包括透气防水材料,诸如Gore‑Tex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部防风雨层500可以包括尼龙,诸如70丹尼尔防撕裂尼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部防风雨层500可以由其他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
[0070]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426可以包括内部隔热层502,该内部隔热层502包括一层隔热材料。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层500和/或502可以不是图示的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的延续。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可以是单独形成的部件,它们被缝合、层压或以其它方式紧固到形成主体部分422的不同面板上。
[0071] 外兜帽424从主体部分422突出并包括面部开口436。面部开口436面向如箭头448所示的向前方向,并且被定位为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420的人的面部。外兜帽424被配置为在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上方延伸,覆盖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的顶部、侧面和后部。外兜帽424具有外部防风雨表面,该表面由某种材料形成,以便抵御风和/或湿气(诸如雨或雪)的渗透。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24由“透气”但也防风雨的材料形成。
[0072]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424由一层材料形成,这层材料是也形成主体部分422外TM部的外层材料的延续。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424由诸如透气防水材料(诸如Gore‑Tex )的外部防风雨层形成。
[0073]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424包括外帽檐部分460,该外帽檐部分460悬垂并向前延伸超过内兜帽426的内帽檐部分462。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帽檐部分460由第一防风雨层510形成,该第一防风雨层510延伸至外帽檐部分460的最前边缘506,并包裹在形成第二防风雨层512的加强构件508周围。加强构件508夹在第一和第二防风雨层510和512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防风雨层510和512可以相互叠加,并进行粘合、压模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以形成最前边缘5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508以及第一和第二防风雨层510和512通过粘合剂粘合、层压和/或热压在一起,来形成外帽檐部分4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508可以由尼龙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508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其他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508可以在联接部428后方的区域去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并入外兜帽424在联接部428后方的其他区域,以便在这些区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和第二防风雨层510和512提供足够的弯曲刚度时,可以省略加强构件508。
[0074] 内兜帽426在外兜帽424内从主体部分422突出。内兜帽426包括内面部开口446,该内面部开口446面向如箭头448所示的向前方向。内面部开口446被配置(被设计尺寸和定位)为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420的人的面部。
[0075]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426的内面部开口446相对于围绕兜帽424的面部开口436向后凹陷。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424的外面部开口436的最前边缘506的顶部向前点向前(如箭头448所示)延伸并超过内兜帽426的内面部开口446的顶部向前边缘。因此,外兜帽可以更好地偏转或引导向下移动的湿气(雨或雪)以使其远离内面部开口446和穿着服装420的人的面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424可以在内面部开口446的顶部向前突出至少1.0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面部开口436的顶部和外面部开口446的顶部可以同延或竖直对齐。
[0076]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426由一层或多层材料形成,这些材料是也形成主体部分422的内层的一个或多个内材料层的延续。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426包括第一和第二内兜帽层442和444,它们包围或封装由一个或多个隔热材料层或隔间形成的内部隔热层502。
参考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部隔热层502包括一层羽绒材料。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层502包括850防填充鹅绒(850Fill proof goose)。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羽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羽绒材料可以是防水的。第一和第二内兜帽层442和444可以包括多条接缝线452,这些接缝线452共同形成多个隔挡部454,用于保持或封装羽绒填充材料。接缝线452将第一和第二内兜帽层442和444附接在一起,并且可以由缝合线、粘合剂、其他粘合线及其组合形成。隔挡部454将羽绒填充材料保持在内兜帽426周围的离散位置,并防止羽绒填充材料聚集在内兜帽的下部区域或其他部分。
[0077] 参考图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隔热层5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隔热材料片或面板形成。当一个或多个隔热材料片或面板用于内部隔热层502时,不需要形成多个隔挡部,因为隔热材料可以以避免隔热材料在内兜帽426内串联、聚集或其他不期望的移动的方式保持在内兜帽426中。
[0078] 在图14和图15的每个实施例中,内兜帽426的第二内兜帽层444附接到外兜帽4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内兜帽层444通过多个结合件(钉状件,tack)456附接到外兜帽
424。结合件456是定位在第二内兜帽层444和外兜帽424的表面区域周围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的离散连接点。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件456是缝合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例如粘合剂、焊接、卡扣、铆钉或其他紧固件。结合件456的数量可以在2到12的范围内。结合件456在离散点处将第二内兜帽层44附接到外兜帽424上,从而将内兜帽426紧固到外兜帽424上,同时仍允许内兜帽426的第二内兜帽层444的部分表面未附接到外兜帽424并可独立于外兜帽424自由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兜帽426的第二内兜帽层444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附接到外兜帽424上,诸如缝合线、粘合线、焊接线和/或将各层的区域粘合、焊接或压模在一起。
[0079] 联接部428(如图13‑15所示)包括作为连接器将内兜帽426在主体部分422上面以及内兜帽426的内面部开口446向后的单个位置或多个位置处连接到外兜帽424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联接部428抑制或约束整个外兜帽424在内兜帽426没有也从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的情况下从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联接部428有助于将外兜帽424保持在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周围。由于外兜帽424与内兜帽426相连,因此外兜帽424能更好地保持在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上。
[0080] 在图示的示例中,联接部428包括与内面部开口446的大部分平行和/或沿着内面部开口446的大部分延伸,但在内面部开口446后方的连续细长面板,其中面板面向向前的方向(如箭头448所示)。在某些实施例(诸如图14和图15中的示例)中,联接部428在内隔热层502的最前部上方延伸,并形成为内兜帽426的一部分。联接部42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各种方式连结到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的内帽檐部分46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缝合、粘合剂、焊接或类似方式紧固这些端部。在图14和图15中,联接部428的下端部通过缝合线458连接到内帽檐部分462,联接部428的上端部与内兜帽426的第二内兜帽层444一体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种端部中的一个可以通过第一种技术紧固,而这种端部中的另一个则通过另一种技术紧固。在图示的示例中,联接部428的顶部部分或端部可以通过胶水、层压或粘合剂紧固在外兜帽424上,而联接部428的下端部可以通过缝合紧固在内兜帽426的内帽檐部分46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可以与形成外兜帽424部分的材料面板和/或形成内兜帽426部分的材料面板整体形成为单个单元体。
[008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是无弹性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是弹性的或可弹性拉伸的。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424的整体结构可以足够坚硬或刚性,从而可以弹性拉伸联接部428以适应内兜帽426的期望收缩程度,同时维持外兜帽424的形状和尺寸。
[008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的高度H可以至少为0.25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的高度H可以在0.25到2.0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可以在外面部开口436的最前边缘506后方至少1英寸的距离D1处连接到外兜帽424。距离D1也定义了外帽檐部分460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距离D1的尺寸可以在0.5到6英寸的范围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D1可以在2.5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可以在内面部开口446的最前点向后至少1英寸的距离D2处连接到内兜帽426。
距离D2对应于内帽檐部分462的长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距离D2可以在1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D1大于或等于距离D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的高度H和内兜帽426的内帽檐部分462在联接部428前方延伸的长度(距离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英寸。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距离D1约为3.5英寸,高度H约为1英寸,距离D2约为2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428的高度H和内兜帽426的内帽檐部分462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0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28的高度H和内帽檐部分462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在1.5到3.5英寸的范围内。如下所述,该组合长度会影响内兜帽
426沿着内面部开口446的那些部分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兜帽424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的能力。
[0083] 内面部开口收缩器432包括一个机构,通过该机构,内兜帽426的内面部开口446可以收缩或收紧到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或面部周围并与之紧贴。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424包括外帽檐部分460,该外帽檐部分460从联接部428向前(在箭头448所指示的方向上)延伸,并在外面部开口436的向前边缘处终止。内兜帽426包括内帽檐部分462,该内帽檐部分462从联接部428向前延伸,并在内面部开口446的向前边缘处终止。内面部开口收缩器
432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被配置为将内帽檐部分462收缩到穿着服装420的人的头部或面部周围并与之紧贴,而不相应地收缩外帽檐部分460。
[0084]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帽檐部分460悬垂并向前延伸超过内帽檐部分462。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或抗弯性大于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换句话说,与内帽檐部分462相比,在承受相同的力时,外帽檐部分460更不容易弯曲或起皱,更容易保持形状。与此同时,内帽檐部分462可以更容易在穿着服装420的人的面部或头部周围弯曲、变形或收缩。
[0085] 内兜帽426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446延伸的套筒450。套筒450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446延伸的管道。套筒450引导并可滑动地接收收缩器432,收缩器432为抽绳466的形式。虽然图示为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套筒,但套筒450也可以包括一系列沿着内面部开口446的间隔套筒,抽绳466延伸穿过这些套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450形成内面部开口446的边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450在内面部开口446的向前边缘的稍后位置延伸。虽然如图12所示,套筒450被图示为沿着主体部分22具有抽绳开口467,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这种抽绳开口467可以位于面部开口446的下端部或其他位置。
[0086] 抽绳466包括细长的柔性带、绳索、绳子、线绳或类似物,其穿入套筒450内部,其中抽绳466的相对端部突出穿过(伸出)套筒开口467。抽绳466可以在套筒450内并沿着套筒450滑动移动。如图15所示,抽绳466的端部可以在箭头469所指示的向下方向上被拉动,以将内面部开口446收缩到穿着服装4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之更紧密地贴合。
[008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保持抽绳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便更好地将内面部开口46保持在收缩状态。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绳466的相对端部部分,即从套筒开口467突出的那些部分,可以相互捆绑在一起。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服装420可以附加地包括一个或多个绳锁470(如虚线所示),诸如固定在服装420上的拨动弹簧绳锁、椭圆拨动绳锁或桶状拨动绳锁,其中抽绳466的相对端部部分穿过绳锁470并维持在选定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将内面部开口446保持在所选的收缩状态。绳锁470的释放可以使内面部开口446再次不被收缩,并进行扩张以便于从人的头部取下内兜帽426(和外兜帽424),或使更多的空气流过内面部开口446。内面部开口446的这种扩张或收缩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424的形状或尺寸。
[0088] 图16‑22图示了示例连帽服装620的部分。图16‑22图示了如何构造连帽服装的兜帽,以使穿着连帽服装的人能够独立地收缩内兜帽的顶部,以及独立地收缩内兜帽的面部开口的两侧,而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的形状或尺寸的示例。连帽服装620包括主体部分622、外兜帽624、内兜帽626、联接部628、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32和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
[0089] 主体部分622与上述主体部分422类似。如图16所示,主体部分622具有前开口,该前开口带有拉链635形式的关闭机构。如上文关于主体部分422所述,主体部分622包括服装420中可以覆盖人的背部和胸部的至少部分的部分。在图示的示例中,主体部分622包括用于接收人的手臂的袖子6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种袖子可以省略。主体部分622包括颈部开口,该颈部开口用于接收人的颈部,当服装620被穿着时,人的头部可以从颈部开口伸出。
[0090] 外兜帽624从主体部分622突出,并包括面部开口636。面部开口636面向箭头648所指示的向前方向,并且被定位为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620的人的面部。外兜帽624被配置为在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上方延伸,覆盖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的顶部、两侧和后部。外兜帽624具有外部防风雨表面,该表面由某种材料形成,以便抵御风和/或湿气(诸如雨或雪)的渗透。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624由“透气”但也防风雨的材料形成。
[0091]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624由一层材料形成,该层材料是也形成主体部分622的外部的外层材料的延续。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624由诸如透气防水材料(诸如Gore‑TMTex )的外部防风雨层形成。内兜帽626在外兜帽624内从主体部分622突出。内兜帽626包括内面部开口646,该内面部开口646面向箭头648所指示的向前方向。内面部开口646被配置(被设计尺寸和定位)为至少部分地露出穿着服装620的人的面部。
[0092]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626的内面部开口646相对于围绕兜帽624的面部开口636向后凹陷。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兜帽624的外面部开口636的外帽檐部分660的最前边缘606向前延伸(如箭头648所指示)并超过内兜帽626的内面部开口646的顶部向前边缘。因此,外兜帽可以更好地偏转或引导向下移动的湿气(雨或雪)以使其远离内面部开口646和穿着服装620的人的面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624可以在内面部开口646顶部的前方突出至少1.0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面部开口636的顶部和外面部开口646的顶部可以同延或竖直对齐。
[0093] 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626由一层材料形成,该层材料是也形成主体部分622的内层的内层材料的延续。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626包括隔热材料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可以由部件单独形成,这些部件被缝合、层压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到形成主体部分422的不同面板上。
[0094] 联接部628包括作为连接器将内兜帽626在主体部分622上面和内兜帽626的内面部开口646后方的单个位置或多个位置处连接到外兜帽624的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联接部628抑制或约束整个外兜帽624在内兜帽626没有也从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的情况下从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移开或拉离。联接部628有助于将外兜帽624保持在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周围。由于内兜帽626在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周围更紧密地贴合,因此不太可能被意外拉离或移开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
[0095] 图17图示了内兜帽626的内帽檐部分662(用点表示)及其面部开口646被拉离外兜帽624的内表面。如图17所示,联接部628包括连续的细长面板,该面板平行于和/或沿着内面部开口646的大部分,但在内面部开口646的后方延伸,其中联接部628面向向前的方向。联接部62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各种方式连结到外兜帽624和内兜帽6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粘合剂、焊接、缝合或类似方式紧固这些端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种端部中的一个可以通过第一种技术紧固,而这种端部中的另一个则通过不同的技术紧固。在图示的示例中,联接部628的下端部通过缝合线658连接到内帽檐部分662,联接部628的上端部与内兜帽626的第二内兜帽层一体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下端部和/或上端部可以通过胶水、层压或粘合剂、缝合线或其组合紧固在外兜帽624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可以与形成内兜帽626的一部分的材料面板整体形成为单个单元体。
[009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是无弹性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是弹性的或可弹性拉伸的。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兜帽624的整体结构可以足够刚性或坚硬,从而可以弹性拉伸联接部628以适应内兜帽626的期望收缩程度,同时维持外兜帽624的形状和尺寸。
[009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高度H可以至少为0.25英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高度H可以在0.25到2.0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可以在外面部开口636的最前边缘606后方至少1英寸的距离D1处连接到外兜帽624。距离D1也定义了外帽檐部分660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60的距离D1的尺寸可以在0.5到6英寸的范围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D1可以在2.5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可以在内面部开口646的最前点后方至少1英寸的距离D2处连接到内兜帽
626。距离D2对应于内帽檐部分662的长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距离D2可以在1到4英寸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D1大于或等于距离D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高度H和内兜帽626的内帽檐部分662在联接部628前方延伸的长度(距离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英寸。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距离D1约为3.5英寸,高度H约为1英寸,距离D2约为
2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高度H和内兜帽626的内帽檐部分662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至少为1.0英寸,不大于5.0英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联接部628的高度H和内帽檐部分662的长度D2的组合长度在1.5到3.5英寸的范围内。如下所述,这种组合长度会影响内兜帽626沿着内面部开口646的那些部分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兜帽624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的能力。
[0098] 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32与上述内面部开口收缩器432类似,除了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32更像是一个倒U形,以将内面部开口的两侧向内收缩,而内面部开口在穿着连帽服装的人的下巴周围或下方的收缩程度较小。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32包括一个机构,通过该机构,内兜帽626的内面部开口646可以被收缩或收紧在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或面部的两侧周围并与之紧贴。
[0099]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帽檐部分660悬垂并向前延伸超过内帽檐部分662。外帽檐部分660的弯曲刚度大于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换句话说,与内帽檐部分662相比,在承受相同的力时,外帽檐部分660更不容易弯曲或起皱,更容易保持形状。与此同时,内帽檐部分662可以更容易围绕穿着服装620的人的面部或头部变形或收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5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5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6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6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660的弯曲刚度至少是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8倍大,或至少大于内帽檐部分662的弯曲刚度的8倍。外兜帽624和内兜帽626之间的弯曲刚度和相对弯曲刚度会影响收缩器632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帽檐部分460的情况下收缩内帽檐部分662的能力。
[0100] 内兜帽626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646延伸的套筒650。套筒650包括沿着内面部开口646延伸的管道。套筒650引导可滑动地接收的收缩器632,收缩器632为抽绳666的形式。虽然图示为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套筒,但套筒650也可以包括一系列沿着内面部开口646的间隔套筒,抽绳466延伸穿过这些套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650形成内面部开口446的边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650在内面部开口646的向前边缘的稍后位置延伸。
[010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保持抽绳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便更好地将内面部开口646保持在收缩状态。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绳666的相对端部部分,即从套筒开口667突出的那些部分,可以相互捆绑在一起。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服装620可以附加地包括绳锁
670(如虚线所示),诸如拨动弹簧绳锁、椭圆拨动绳锁或桶状拨动绳锁,其中抽绳666的相对端部部分穿过绳锁670并维持在选定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将内面部开口646保持在所选的收缩状态。绳锁670的释放可以使内面部开口646再次不被收缩,并进行扩张以便于从人的头部取下内兜帽626(和外兜帽624),或使更多的空气流过内面部开口646。内面部开口646的这种扩张或收缩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624的形状或尺寸。
[0102] 如图18所示,套筒650从内兜帽626伸出,并进一步沿着主体部分622的内侧面延伸,在抽绳开口667处伸出。在图示的示例中,绳锁670沿着套筒650锚定在套筒650伸出内兜帽626的位置附近。绳锁670虽然被隐藏并捕获在形成主体部分622的材料层内或之间,但可以通过材料层在静止保持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手动操作,在静止保持状态下,绳锁670锁住抽绳666以抑制抽绳666进一步被抽出开口667,而在松开状态下,允许抽绳666进一步拉过绳锁670并穿过开口667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收缩。尽管如图18所示,套筒650被图示为具有沿着主体部分22的抽绳开口667,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这种抽绳开口667可以位于面部开口646的下端部或其它位置。
[0103] 抽绳666包括细长的柔性带、绳索、绳子、线绳或类似物,其穿入套筒650内部,其中抽绳666的相对端部突出穿过套筒开口667。抽绳666可以在套筒650内并沿着套筒650滑动移动。如图21A所示,抽绳666的端部可以在箭头669所指示的向下方向上被拉动,以将内面部开口646收缩到穿着服装620的人的面部和头部周围并与之更紧密地贴合。
[0104] 内兜帽顶部收缩器包括一个机构,通过该机构,覆盖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顶的内兜帽626的顶部可以被水平地收缩或收紧在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的顶部周围并与之紧贴。在图示的示例中,内兜帽626包括套筒680,套筒680从套筒650的一部分沿着穿戴内兜帽626的人的前额,以及沿着兜帽626的相对两侧在穿戴兜帽626的人的朵上面延伸或以其他方式靠近耳朵并在耳朵上面延伸。在图示的示例中,套筒680的内部与套筒650的内部在内兜帽的前额部分合并,这样两条抽绳沿着内兜帽626的前部并排延伸并共用同一个通道或管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680包括一个管道,该管道是单独的并且独立于形成套筒
650的管道。套筒680引导并可滑动地接收抽绳681形式的收缩器634。
[0105] 虽然图示为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套筒,但套筒680也可以包括一系列沿着内兜帽626的间隔套筒,抽绳681延伸穿过这些套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套筒680在人的头部周围延伸,类似于头箍。尽管如图19A所示,套筒680被图示为在内兜帽626的后部具有抽绳开口
683,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680可以延伸超过内兜帽626直至外兜帽624中形成的开口。
[0106] 抽绳681包括细长的柔性带、绳索、绳子、线绳或类似物,其穿入套筒680内部,其中抽绳680的相对端部突出穿过套筒开口683并进一步穿过后方外面部开口685(如图19A所示)。抽绳681可以在套筒680内并沿着套筒680滑动移动。
[010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保持抽绳681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更好地将内面部开口646保持在收缩状态。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绳681的相对端部部分,即从开口685突出的那些部分,可以相互捆绑在一起。在图示的示例中,服装620附加地包括绳锁690,诸如拨动弹簧绳锁、椭圆拨动绳锁或桶状拨动绳锁,其中抽绳681的相对端部部分穿过绳锁690并维持在选定的拉动或牵引状态,以将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保持在所选的收缩状态。绳锁
690的释放可以使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再次不被收缩,并进行扩张以便于从人的头部取下内兜帽626(和外兜帽624)或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除了在外兜帽624的后方,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的这种扩张或收缩不会相应地改变外兜帽624沿着其顶部或两侧的形状或尺寸。
[0108] 图19A和图19B图示了处于非收缩状态的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28和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因此,内兜帽626的顶部和两侧可以与人的头部的顶部和两侧间隔开,从而在它们之间提供更大的空气流。图20A和图20B图示了内兜帽顶部的收缩,这是由于抽绳680在箭头693所指示的方向上穿过绳锁690被向后拉动的结果。这是在内面部侧面开口收缩器628保持不收缩或处于较小收缩的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内兜帽的顶部部分紧贴和围绕人的头部的顶部收缩,而两侧则保持一定的松弛度,并与人的面部两侧间隔开,以提供空气流。图
21A、图21B和图22图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内面部开口收缩器628和内兜帽顶部收缩器634。
因此,内兜帽626可以更紧密地贴合穿着服装620的人的头部的顶部和两侧,从而更好地保持热量。与此同时,外兜帽624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保持不变,以便更好地阻挡风、阳光、雪和/或雨。服装620允许这种收缩器634、636独立收缩或不收缩。
[0109] 申请人测量了外帽檐部分60、460、660和内帽檐部分62、462、662的弯曲刚度。申请人与伊利诺斯州巴特利特的保证技术公司(“ATI”)合作,该保证技术公司是经认证的实验室,该实验室根据国际标准ISO 5628:2019,“弯曲刚度的测定——两点法、三点法和四点法的一般原则”,提供了测量外帽檐部分60、460、660和内帽檐部分62、462、662的弯曲刚度的校准服务、尺寸检查服务和测试服务。ATI采用了ISO 5628:2019中的三点测试方法,其在图23中被示意性地图示。ISO标准5628提供了测试方法,以便在材料类型和仪器设计不同的情况下,以一致的方式测量和描述弯曲刚度。对于低厚度试样,提供了三点弯曲测试方法。ISO标准5628将弯曲刚度定义为测试件在弹性变形区域内的抗弯性。图23复制了ISO 5628:
2019中的图3,其中,测试件在每个端部附近被支撑,在测试开始时,测试件承受力2F,该力
2F在测试件的中心并垂直于测试件的表面作用。端部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为2l,其中l为弯曲长度。测试件的线性挠度f是力的作用点在其作用方向上的位移。弯曲刚度Sb可以使用下式计算。b为测试件的单位样品厚度(在弯曲轴线的方向上)。
[0110] Sb=(F/f)·(l3/3b)
[0111] 使用ISO 5628:2019的三点弯曲测试方法测量了外帽檐部分460的10个测试件和内帽檐部分462的10个测试件的弯曲刚度Sb。用于生产外帽檐部分460和内帽檐部分462的材料被用来形成长度和宽度均为102毫米的测试试样。线性挠度f为15毫米,弯曲长度l为38.1毫米。外帽檐部分460的样品的样品厚度(b)在0.84毫米到0.97毫米的范围内,内帽檐部分462的样品的样品厚度(b)在1.433毫米到1.693毫米的范围内。外帽檐部分测试试样和内帽檐部分测试试样的弯曲刚度Sb均已测量,并列于下表1中。
[0112] 表1: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
[0113]
[0114] 弯曲刚度Sb结果表明,外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明显大于内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特别是,在按照ISO 5628:2019进行测试时,发现外帽檐部分样品的弯曲刚度Sb为内帽檐部分的弯曲刚度Sb的至少5倍大(5.23倍)。附加地,当将从10个外帽檐部分样品获得的平均弯曲刚度Sb值与从10个内帽檐部分样品获得的平均弯曲刚度Sb值进行比较时,发现外帽檐部分的平均弯曲刚度Sb为内帽檐部分的平均弯曲刚度Sb的8倍大以上(8.487倍)。
[0115] 因此,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Sb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Sb值的两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Sb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Sb值的3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Sb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Sb值的5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值的6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值的7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帽檐部分460的弯曲刚度值至少是内帽檐部分462的弯曲刚度值的8倍。弯曲刚度值或程度以及外兜帽424和内兜帽426之间弯曲刚度的相对差异会影响收缩器432在不相应地收缩外帽檐部分460的情况下收缩内帽檐部分462的能力。由此,兜帽就提供了易于收缩和调节的内帽檐部分,以满足穿戴者的需求,而外帽檐部分被配置为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以及当佩戴者选择系紧、调节和/或收缩内帽檐部分时,也能大致保持其形状。
[0116]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情况下,可以对形式和细节进行更改。例如,尽管不同的示例实施方式可能已被描述为包括提供各种益处的特征,但预期在所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或其他替代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特征可以相互交换或替代地相互组合。由于本公开的技术相对复杂,因此并非所有的技术变化都是可以预见的。参照示例实施方式描述并在以下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公开显然旨在尽可能地是广泛的。例如,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叙述单个特定要素的权利要求也涵盖多个这种特定要素。权利要求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分不同的要素,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与本公开中要素的特定顺序或特定编号具体相关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