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链和服饰

申请号 CN202210912281.2 申请日 2022-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6584742A 公开(公告)日 2023-08-15
申请人 绍兴柯桥铭泰纺织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玉立; 冯泉泉;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滑链和服饰,包括母件组件和子件组件,母件组件包括母件基带和间隔设置于母件基带的母件齿牙,母件齿牙形成有齿牙内腔和主滑部,多个齿牙内腔和主滑部形成滑道,子件组件包括子件基带和间隔设置于子件基带的子件齿牙,子件齿牙包括齿部、连接部和子件 基座 ,子件基座连接子件基带,齿部与齿牙内腔相适配,连接部与主滑部相适配,以使齿部沿依次布置的齿牙内腔滑动,子件基座遮盖主滑部侧边臂部的侧面。本 发明 中,子件基座的左侧面与母件齿牙的右侧面滑动连接。通过在母件齿牙的右侧面与子件基座连接,子件基座代替布料的边沿与母件齿牙发生摩擦,大大减小了总 摩擦 力 ,有效提升了整体的顺滑度,降低了摩擦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滑链,包括母件组件(100)和子件组件(200),所述母件组件(100)包括母件基带(110)和间隔设置于母件基带(110)的母件齿牙(120),所述母件齿牙(120)形成有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多个所述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形成滑道,所述子件组件(200)包括子件基带(210)和间隔设置于子件基带(210)的子件齿牙(22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件齿牙(120)包括母件基座(121)和齿臂件(122),所述母件基座(121)连接所述母件基带(110),所述齿臂件(122)设置于所述母件基座(121)的两端,所述齿臂件(122)包括彼此连接的基部(122a)和臂部(122b),所述基部(122a)连接母件基座(121),一端所述齿臂件(122)的臂部(122b)朝另一齿臂件(122)延伸以形成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
所述子件齿牙(220)包括齿部(223)、连接部(222)和子件基座(221),所述子件基座(221)连接所述子件基带(210),所述齿部(223)与所述齿牙内腔(130)相适配,所述连接部(222)与所述主滑部(140)相适配,以使所述齿部(223)沿依次布置的齿牙内腔(130)滑动,所述子件基座(221)遮盖所述主滑部(140)侧边臂部(122b)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部(140)朝向母件基座(121)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母件基带(110)所在平面,所述子件基座(221)与母件基座(121)的相邻面均形成有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子件基座(221)形成有翅部(220a),所述翅部(220a)在所述母件齿牙(120)延伸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母件基座(121)两端的齿臂件(122)相互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齿牙(410),所述限位齿牙(410)设置于所述子件齿牙(220)队列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齿牙(410)一端设置有凸部(420),以减小所述限位齿牙(410)相邻子件齿牙(220)与母件齿牙(120)的接触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牙(410)为所述子件齿牙(220),所述凸部(420)间隔设置于所述子件齿牙(220)齿牙阵列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400),所述凸部(420)、齿部(223)与连接部(222)的总长度大于所述主滑部(140)开口到齿牙内腔(130)内侧壁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内腔(130)包括第一腔部(131)和第二腔部(132),所述第一腔部(131)与第二腔部(132)相通,所述第一腔部(131)与所述限位齿牙(410)、子件齿牙(220)相适配,所述第二腔部(132)与所述凸部(420)相适配,以使所述限位齿牙(410)和子件齿牙(220)在依次排列的第一腔部(131)中滑动,所述凸部(420)在依次排列的第二腔部(132)中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420)的边缘处为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223)边缘处为圆弧状,所述齿部(223)朝向所述主滑部(140)一侧形成有第一平面(223a),所述齿牙内腔(130)与主滑部(140)连接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平面(223a)适配的第二平面(120a)。
10.一种服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链,还包括第一服饰和第二服饰,所述第一服饰连接所述母件基带(110),所述第二服饰连接所述子件基带(210),以使所述第一服饰与所述第二服饰能够相对滑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滑链和服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饰配件及服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滑链和服饰。

背景技术

[0002] 滑链一般包括母件组件和子件组件,通过连续排列的链牙实现母件和子件的相对滑动,现在大量用于服装、包装、口袋、帐篷等,通常是子件组件的子件齿牙在母件组件的母件齿牙中滑动;如应用于衣服与帽子连接位置,其中一个组件连接衣服,另一组件连接帽子,用于实现帽子轻易随头部进行转动。
[0003] 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4468483A)公开了一种滑链,通过母件组件、子件组件、母件齿牙和子件齿牙形状结构的配合以实现顺畅的滑动,但是该类型滑链在进行使用时,为了保证良好的顺滑效果,需要将母件组件或者子件组件暴露在外,由于母件组件和子件组件是齿牙间隔安装的,导致其容易漏、漏,且严重影响服饰的美观效果;
[0004] 而服饰为了在市场打开良好的销路,需要在帽子上设置边沿以进行遮挡,进而在帽子转动时,边沿随帽子转动,边沿会与母件齿牙的外侧面发生摩擦,导致子件齿牙和母件齿牙本身具有摩擦的情况下,增加了外部摩擦力,使得在转头时降低了滑链的顺滑度,且容易产生噪声,而帽子离人很近,又处于帽子、衣物与边沿的封闭渠道,导致穿戴者在转头时十分不舒服。
[0005] 综上所述,现有的滑链及服饰面临转动摩擦力大、噪音大的问题,所以,根据此状况,需设计一种滑链和服饰。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滑链和服饰。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滑链,包括母件组件和子件组件,所述母件组件包括母件基带和间隔设置于母件基带的母件齿牙,所述母件齿牙形成有齿牙内腔和主滑部,多个所述齿牙内腔和主滑部形成滑道,所述子件组件包括子件基带和间隔设置于子件基带的子件齿牙;
[0009] 所述母件齿牙包括母件基座和齿臂件,所述母件基座连接所述母件基带,所述齿臂件设置于所述母件基座的两端,所述齿臂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基部和臂部,所述基部连接母件基座,一端所述齿臂件的臂部朝另一齿臂件延伸以形成齿牙内腔和主滑部;
[0010] 所述子件齿牙包括齿部、连接部和子件基座,所述子件基座连接所述子件基带,所述齿部与所述齿牙内腔相适配,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滑部相适配,以使所述齿部沿依次布置的齿牙内腔滑动,所述子件基座遮盖所述主滑部侧边臂部的侧面。
[0011] 优选的,所述主滑部朝向母件基座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母件基带所在平面,所述子件基座与母件基座的相邻面均形成有弧面。
[0012] 优选的,所述子件基座形成有翅部,所述翅部在所述母件齿牙延伸方向延伸。
[0013] 优选的,所述母件基座两端的齿臂件相互对称设置。
[0014] 优选的,还包括有限位齿牙,所述限位齿牙设置于所述子件齿牙队列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齿牙一端设置有凸部,以减小所述限位齿牙相邻子件齿牙与母件齿牙的接触面积。
[0015] 优选的,所述限位齿牙为所述子件齿牙,所述凸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子件齿牙齿牙阵列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凸部、齿部与连接部的总长度大于所述主滑部开口到齿牙内腔内侧壁的长度。
[0016] 优选的,所述齿牙内腔包括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第一腔部与第二腔部相通,所述第一腔部与所述限位齿牙、子件齿牙相适配,所述第二腔部与所述凸部相适配,以使所述限位齿牙和子件齿牙在依次排列的第一腔部中滑动,所述凸部在依次排列的第二腔部中滑动。
[0017] 优选的,所述凸部的边缘处为圆弧状。
[0018] 优选的,所述齿部边缘处为圆弧状,所述齿部朝向所述主滑部一侧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齿牙内腔与主滑部连接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适配的第二平面。
[0019] 一种服饰,包括滑链,还包括第一服饰和第二服饰,所述第一服饰连接所述母件基带,所述第二服饰连接所述子件基带,以使所述第一服饰与所述第二服饰能够相对滑动。
[0020]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1] 1、本发明中,子件基座的左侧面与母件齿牙的右侧面滑动连接。通过在母件齿牙的右侧面与子件基座连接,子件基座代替布料的边沿与母件齿牙发生摩擦,大大减小了总摩擦力,有效提升了整体的顺滑度,降低了摩擦噪音。
[0022] 2、本发明中,子件基带直接连接在帽子,帽子的下边形成现有技术中的边沿,因而无需另外增加边沿对母件齿牙进行遮挡,起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且不会透风、漏水,使得密封性更好。
[0023] 3、本发明中,通过对子件齿牙与滑部、齿牙腔室尺寸的设计,配合子件齿牙在滑道内的弧面,将子件齿牙的可活动范围进行定,防止凸部进入第一腔部、避免子件齿牙活动范围过大,进而保证良好的顺滑度。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中母件组件的主视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中母件齿牙的轴测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中子件组件的主视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中子件组件的侧视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中部分子件齿牙的轴测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限位件的轴测图;
[0030] 图7是本发明中第二限位件的主视图;
[0031]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限位件与母件齿牙的轴测图;
[0032] 图9是本发明中滑链在第一位置的装配剖视图;
[0033] 图10是本发明中装配侧视图。
[0034] 图中:100、母件组件;110、母件基带;111、条筋;120、母件齿牙;120a、第二平面;121、母件基座;122、齿臂件;122a、基部;122b、臂部;130、齿牙内腔;131、第一腔部;132、第二腔部;140、主滑部;200、子件组件;210、子件基带;220、子件齿牙;220a、翅部;221、子件基座;222、连接部;223、齿部;223a、第一平面;230、第一段部;240、第二段部;300、第一限位件;310、限位座体;311、限位壁;320、弹性件;321、弹性片;322、第一斜面;330、限位内腔;
331、上腔部;332、下腔部;340、副滑部;350、承接部;400、第二限位件;410、限位齿牙;420、凸部;421、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39] 一种滑链,包括母件组件100和子件组件200,母件组件100包括母件基带110和间隔设置于母件基带110的母件齿牙120,母件齿牙120形成有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多个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形成滑道,子件组件200包括子件基带210和间隔设置于子件基带210的子件齿牙220;也就是说,母件组件100和子件组件200滑动连接,多个母件齿牙120依次呈队列设置在母件基带110上,形成滑轨,母件组件100还包括母件齿牙120的齿牙内腔
130和主滑部140,多个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依次配合,形成滑道,子件齿牙220依次呈队列排列设置在子件基带210上,子件齿牙220的一端在滑道中滑动,另一端与子件基带210连接,以缝制在服饰上。
[0040] 母件齿牙120包括母件基座121和齿臂件122,母件基座121连接母件基带110,齿臂件122设置于母件基座121的两端,齿臂件122包括彼此连接的基部122a和臂部122b,基部122a连接母件基座121,一端齿臂件122的臂部122b朝另一齿臂件122延伸以形成齿牙内腔
130和主滑部140;具体的,如图2所示,母件基座121上侧设置齿臂件122,母件基座121和齿臂件122一体成型,母件基座121的前后侧连接母件基带110,齿臂件122包括与母件基座121连接的基部122a,和基部122a上侧的臂部122b,基部122a连接在母件基座121的前端,臂部
122b与基部122a连接,且向母件基座121的后端延伸,进而臂部122b与母件基座121之间形成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
[0041] 如图2所示,母件基座121上侧的前后两端前端的臂部122b向后端延伸,后端的臂部122b向前延伸,从而母件基座121两端的齿臂件122形成包围之势,母件基座121整体呈对称状;臂部122b之间留有的槽口为主滑部140,齿臂件122与母件基座121围合形成的为齿牙内腔130,需要注意的是,主滑部140向齿牙内腔130的方向平面,与母件基带110呈一定度,最好垂直于母件基带110所在平面。
[0042] 在主滑部140向齿牙内腔130方向垂直于母件基带110所在平面时,能够保证母件基带110缝制在衣服上后,主滑部140的开口是水平的,也就是说,此时连接部222是水平的,基于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4468483A)公开了一种滑链,其公开了通过连接部222带体传统滑链方式,以解决传统主滑部140连接位置摩擦力较大的技术问题,因而通过连接部222与主滑部140的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顺滑效果,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子件组件200连接帽子,人在带上帽子后,子件组件200(具体为子件齿牙220的齿部223)会给到母件齿牙120一个朝向帽子(佩戴情况下为向上)的力,因而齿部223会与主滑部140、母件齿牙120侧边(包括主滑部140侧边壁面)共同发生摩擦,而在本技术方案中,子件齿牙220在受到向上的力时,通过连接部222与主滑部140配合,齿部223不会与主滑部140发生摩擦,能够减小齿部223与母件齿牙120在主滑部140侧边壁面的摩擦,因而仅剩余了齿部223与母件齿牙120侧边(由于母件齿牙120之间留有距离)发生摩擦,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拉链的顺滑度。
[0043] 子件齿牙220包括齿部223、连接部222和子件基座221,子件基座221连接子件基带210,齿部223与齿牙内腔130相适配,连接部222与主滑部140相适配,以使齿部223沿依次布置的齿牙内腔130滑动,子件基座221遮盖主滑部140侧边臂部122b的侧面。也就是说,子件齿牙220包括子件基座221、连接部222和齿部223,齿部223在齿牙内腔130中滑动,齿部223的截面大于主滑部140以保证子件齿牙220不会直接脱离母件齿牙120,连接部222在主滑部
140中滑动,子件基座221与子件基带210连接。
[0044]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子件齿牙220包括子件基座221、连接部222和齿部223,子件基座221的上下侧均连接子件基带210,连接部222垂直于子件基座221,子件基座221、连接部222和齿部223呈“工”字型设置,连接部222在主滑部140中滑动,尺寸与主滑部140适配,需要注意的是,子件基座221上下延伸,遮挡住母件齿牙120的右侧面,也就是说,子件基座221的左侧面与母件齿牙120的右侧面滑动连接。通过在母件齿牙120的右侧面与子件基座
221连接,子件基座221代替布料的边沿与母件齿牙120发生摩擦,大大减小了总摩擦力,有效提升了整体的顺滑度,降低了摩擦噪音。
[0045]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主滑部140朝向母件基座121的方向垂直于母件基带110所在平面,子件基座221与母件基座121的相邻面均形成有弧面。
[0046] 如图10所示,母件齿牙120的上下侧均连接母件基带110,主滑部140向齿牙内腔130的方向延伸,其延伸线与母件基带110所在平面垂直,进而能够形成竖向设置的母件齿牙120,并主滑部140开口处于水平方向,子件基座221的上下侧均连接子件基带210,进而母件基带110与子件基带210平行,母件齿牙120的右侧面形成有渐变的折面或者弧面,母件齿牙120的最右侧形成较小的接触面,子件基座221的左侧形成有弧面,弧面的中间位置为突出位置,进而减小了母件齿牙120与子件基座221的接触面。
[0047] 在这种连接方式下,子件基带210直接连接在帽子,帽子的下边形成现有技术中的边沿,因而无需另外增加边沿对母件齿牙120进行遮挡,起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且不会透风、漏水,使得密封性更好。
[0048]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子件基座221形成有翅部220a,翅部220a在母件齿牙120延伸方向延伸。具体的,如图10所示,子件基座221在上下方向形成翅部220a,使得子件基座221的竖向方向总长度与母件基座121基本一致,进而能够使得子件基座221完全包围母件齿牙120的主滑部140开口端,起到良好的顺滑作用。
[0049]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母件基座121两端的齿臂件122相互对称设置。具体的,如图10所示,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的中轴线与母件齿牙120的中轴线重合,进而使得连接部222始终处于水平方向,便于帽子移动时带的齿部223和连接部222移动。
[0050]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限位齿牙410,限位齿牙410设置于子件齿牙220队列且间隔设置,限位齿牙410一端设置有凸部420,以减小限位齿牙410相邻子件齿牙220与母件齿牙120的接触面积。
[0051] 母件基带110还连接了第一限位件300,第一限位件300间隔设置在母件齿牙120队列,以使得母件齿牙120形成滑道,同时滑道两端第一限位件300对子件齿牙220进行限制以防止子件组件200脱离母件组件100。
[0052] 包括不止一个第二限位件400,第二限位件400间隔设置在子件齿牙220的队列中,也就是说,在单行的子件齿牙220队列中,至少有2个第二限位件400的左右两侧都有子件齿牙220,第二限位件400与子件基带210连接,子件基带210带动子件齿牙220和第二限位件400一同运动。
[0053] 在第一限位件300和第二限位件400的配合作用下,子件组件200在2个第一限位件300之间的母件齿牙120形成的滑道中滑动,在子件组件200滑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件
300和第二限位件400抵接,使得子件组件200被限制滑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二限位件400一侧的子件齿牙220在滑道中,第二限位件400另一侧的子件齿牙220在滑道外,在第二位置时,另一第二限位件400一侧的子件齿牙220在滑道中,另一侧的子件齿牙220在滑道外;
[0054] 如图1所示,母件组件100包括母件齿牙120和2条母件基带110,在左右方向,多个母件齿牙120呈单排队列设置在2条母件基带110之间,每两个母件齿牙12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母件基带110的边缘形成条筋111,母件齿牙120设置在条筋111上,此连接结构在公开号为CN215958629U的实用新型中已经公开,再此不做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至包括一条母件基带110,母件齿牙120与一条母件基带110连接。
[0055] 如图2所示,每个母件齿牙120前后侧连接母件基带110,齿牙内腔130左右方向贯穿母件齿牙120,主滑部140从齿牙内腔130向上延伸,贯穿母件齿牙120,主滑部140相对于齿牙内腔130口径较小,起到限位作用,参考图1,多个依次排列的母件齿牙120,也就是多个依次排列的齿牙内腔130和主滑部140形成左右方向的滑道,以便子件齿牙220滑动。
[0056] 如图3所示,子件组件200包括子件齿牙220和2条子件基带210,在左右方向,多个子件齿牙220呈单排对垒设置在2条子件基带210之间,每两个子件齿牙22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子件基带210边缘形成条筋111,子件齿牙220设置在条筋111上,如图4所示,子件齿牙220包括子件基座221、连接部222和齿部223,齿部223在齿牙内腔130中滑动,齿部223的截面大于主滑部140以保证子件齿牙220不会直接脱离母件齿牙120,连接部222在主滑部140中滑动,子件基座221与子件基带210连接。
[0057] 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件300设置在母件齿牙120队列的左右两端,参考图9,第一限位件300包括限位座体310和弹性件320,以左侧的第一限位件300和第二限位件400配合示例:弹性件320的右侧垂面高于母件齿牙120的滑道底面,弹性件320的上表面不高过子件齿牙220的下表面,进而子件齿牙220直接从滑道左侧的第一限位件300a滑出,第二限位件400a的下表面低于弹性件320右侧的上表面;
[0058] 在第一位置时,第二限位件400a的左侧面与第一限位件300a的右侧面抵接,进而第一限位件300a限制子件组件200继续向左移动,此时,第二限位件400a左侧的子件齿牙220已经位于滑道外侧,第二限位件400a右侧的子件齿牙220位于滑道内;
[0059] 在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件400b的右侧面与第一限位件300b的左侧面抵接,进而第一限位件300b限制子件组件200机械向右移动,此时,第二限位件400b的右侧已经位于滑道外侧,第二限位件400b左侧的子件齿牙220位于滑道内。
[0060] 如图4所示,子件齿牙220队列左右方向排列,第二限位件400a和第二限位件400b对称设置在子件齿牙220队列中,在本实施例中,母件齿牙120队列的总长度为52cm,子件齿牙220队列总长度为52cm,第二限位件400a左侧的子件齿牙220队列总长度为7cm,第二限位件400b右侧的子件齿牙220队列总长度为7cm。
[0061] 限位座体310连接弹性件320,弹性件320位于母件齿牙120形成的滑道两端,弹性件320与第二限位件400抵接进而对子件组件200形成限位。
[0062] 第二限位件400的限位齿牙410与子件齿牙220呈队列连接在子件基带210上,限位齿牙410的一端形成凸部420,使得限位齿牙410一端凸出于子件齿牙220,凸部420与弹性件320抵接,进而实现对子件组件200的限位。
[0063] 如图10所示,限位齿牙410的凸部420朝向齿牙内腔130的左侧面延伸,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齿牙410的凸部420使得相邻子件齿牙220与母件齿牙120的接触面减小,进而减小子件齿牙220队列的接触总面积,进而减小总的摩擦概率。
[0064] 如图4所示,限位齿牙410阵列的形成于子件齿牙220阵列,可以设置在子件齿牙220阵列的左右两端。
[0065] 凸部420在与齿牙内腔130接触的面为圆弧面,以此减小摩擦力,具体的,如图3所示,凸部420的四周边部呈圆弧状的倒角,同样的,子件齿牙220齿部223的四周边部为圆弧倒角,如图4所示,凸部420的前后边沿拐角位置为圆弧,子件齿牙220齿部223的前后边沿拐角位置为圆弧;
[0066] 弹性件320对滑道的两端进行封堵,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件400的凸部420与弹性件320抵接,防止子件组件200脱离母件组件100,但是,弹性件320本身具有形变能力,在受到一定的应力时会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在第二限位件400给予弹性件320一个超过其本身形变的力时,限位齿牙410能够从滑道和限位底座中脱离。
[0067] 通过在第一限位件300中设置弹性件320,使得第二弹性件320能够从滑道和限位底座中脱离,也就是子件组件200能够从母件组件100中脱离,且装拆方式简单有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使用人操作。
[0068] 如图1所示,限位座体310的上下两端连接母件基带110,与母件齿牙120呈队列排列,限位座体310与相邻的母件齿牙120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如图6所示,限位座体310内沿左右方向形成有限位内腔330,限位内腔330左右方向贯穿限位座体310,限位内腔330向上贯穿限位座体310,形成左右方向延伸的副滑部340,限位内腔330的口径大于副滑部340的口径,防止齿部223从副滑部340脱齿,弹性件320设置在限位座体310内,与限位座体310连接,弹性件320将限位内腔330分为上腔部331和下腔部332,上腔部331与副滑部340相通,子件基座221两侧均连接子件基带210,使得滑链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连接部222从主滑部140滑出后进入副滑部340,子件齿牙220的齿部223从滑道中滑出后进入到限位内腔330,再由限位内腔330脱离出限位底座。
[0069] 如图6所示,弹性件320包括弹性片321,弹性片321设置在限位内腔330内,弹性片321与限位座体310一体成型,弹性片321将限位内腔330分为上腔部331和下腔部332,如图7所示,限位座体310沿左右方向延伸,弹性片321沿左右方向延伸,弹性片321的右端道道限位座体310的右端处,限位座体310的右端向右突出形成承接部350,以减小弹性片321与右侧母件齿牙120的距离,如图8所示,弹性片321的上表面自左向右形成递增的第一斜面322,第一斜面322便于限位齿牙410进入滑道,同样便于限位齿牙410在使得弹性件320变形后快速滑出限位内腔330;如图8所示,弹性片321左右方向延伸,弹性片321左端距离限位座体
310左侧留有1/4‑1/3的距离,弹性片321右侧垂面较厚,弹性片321右端上侧面高于齿牙内腔130的底面,弹性片321右端的下侧面低于齿牙内腔130的底面。
[0070] 限位齿牙410为子件齿牙220,凸部420沿子件基带210延伸方向形成于第二斜面421。具体的,如图4所示,限位齿牙410排列于子件齿牙220阵列中,限位齿牙410的上册表面形成第二斜面421,第二斜面421自子件基带210的端部向子件基带210的中间位置逐步降低,第一斜面322与第二斜面421配合,使得子件基带210方便安装进入母件基带110,而在子件基带210脱离母件基带110时,所需要的应力与不具有斜面一致,从而提升操作体验。
[0071] 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件400a左侧的子件齿牙220队列为第一段部230a,第二限位件400b右侧的子件齿牙220队列为第一段部230b,两个第二限位件400之间的子件齿牙220队列为第二段部240;
[0072] 如图8所示,限位齿牙410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限位壁311与限位座体310的左右延伸方向长度相同,如图4所示,齿部223在左右方向延伸,限位座体310限位壁311的长度与齿部223左右方向延伸长度之比为1.2,每两个相邻子件齿牙220齿部223之间的间隔为0.5mm,这种比例配合,使得在第一段部230的子件齿牙220向滑道内滑动时,限位座体310不会进入到相邻子件齿牙220之间的空隙中,进而保证顺滑度。
[0073]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座体310限位壁311的长度与齿部223左右方向延伸长度之比为1.3、1.4、1.5、1.6,每两个相邻子件齿牙220齿部223之间的间隔为0.5mm、0.45mm、0.4mm、0.35mm、0.3mm、0.25mm、0.2mm,每个实施例可以为以上数值的任意组排;
[0074]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座体310限位壁311的长度与齿部223左右方向延伸长度之比为1.5,每两个相邻子件齿牙220齿部223之间的间隔为0.3mm。
[0075] 第一段部230中的子件齿牙220等距离安装在子件基带210上,第二段部240中的子件齿牙220等距离安装在子件基带210上,第一段部230中的子件齿牙2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段部240中相邻子件齿牙220之间的距离,第二段部240中子件齿牙220之间的距离为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通过第二段部240大间距的设置,可以使得子件组件200在第二段部240位置可弯折程度更大,便于叠起收纳。
[0076]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齿牙410为子件齿牙220,凸部420间隔设置于子件齿牙220齿牙阵列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400,凸部420、齿部223与连接部222的总长度大于主滑部140开口到齿牙内腔130内侧壁的长度。
[0077] 限位齿牙410为子件齿牙220,第二限位件400为子件齿牙220在一侧形成凸部420,也就是说,在子件齿牙220队列中,间隔的子件齿牙220上形成凸部420,具体的,如图4所示,限位齿牙410包括子件基座221、连接部222和齿部223,且形状、位置与子件齿牙220队列对应,限位齿牙410的齿部223上侧形成凸部420,参考图5,子件齿牙220的齿部223自下向上截面面积递减,四周面为户型倒角,限位齿牙410的齿部223上侧向上凸出形成凸部420,凸部420的任意表面为弧面;
[0078]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10所示,凸部420、齿部223和连接部222的总长度大于主滑部140开口到齿牙内腔130内侧壁的长度,也就是说,凸部420最左侧与母件齿牙120的接触点到子件基座221的距离,大于齿牙内腔130与凸部420接触点到母件齿牙120右侧主滑部140位置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母件齿牙120与子件齿牙220滑动的过程中,子件基座221的左侧面与母件齿牙120的右侧面不会接触,进而进一步的减小了摩擦力,结构连接稳定性部分由连接部222与主滑部140配合达到稳定连接效果。
[0079]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齿牙内腔130包括第一腔部131和第二腔部132,第一腔部131与第二腔部132相通,第一腔部131与限位齿牙410、子件齿牙220相适配,第二腔部132与凸部420相适配,以使限位齿牙410和子件齿牙220在依次排列的第一腔部131中滑动,凸部
420在依次排列的第二腔部132中滑动。如图10所示,母件齿牙120在滑部形成有2个水平的壁面,第一腔部131的上下壁面均为弧形,子件齿牙220位于母件齿牙120中时,连接部222的上下厚度与母件齿牙120在滑部位置上下方向的间距形成有差值,该差值不小于0.2mm,不大于0.5mm,在本实施例中采用0.3mm,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0.25mm、2.35mm、0.4mm、
0.45mm;同样的,在同一垂直面,齿部223的左右方向厚度与第一腔部131上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形成有差值,该差值不小于0.2mm,不大于0.8mm,在本实施例中,采用0.4mm,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0.3mm、0.5mm、0.6mm、0.7mm,通过对子件齿牙220与滑部、齿牙腔室尺寸的设计,配合子件齿牙220在滑道内的弧面,将子件齿牙220的可活动范围进行锁定,防止凸部
420进入第一腔部131、避免子件齿牙220活动范围过大,进而保证良好的顺滑度。
[0080]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齿部223边缘处为圆弧状,齿部223朝向主滑部140一侧形成有第一平面223a,齿牙内腔130与主滑部140连接处形成有与第一平面223a适配的第二平面120a。具体的,如图10所示,凸部420形成于齿部223背向主滑部140的一侧,参考图10,母件齿牙120的主滑部140朝向右侧,齿部223的左侧形成凸部420,凸部420自齿部223向左截面呈弧形渐变递减,因而凸部420左侧与齿牙内腔130的左侧面呈线性相接,齿部223左侧面为平面,与弹性片321的平面间隙连接;如图10所示,齿牙内腔130包括第一腔部131和第二腔部132,第一腔部131与主滑部140相通,第一腔部131的上下侧边壁面呈弧形渐变,第二腔部132自左向右呈扩口式渐变与第一腔部131相接,进而使得子件齿牙220的侧边与第一腔部131的壁面呈线性连接,凸部420的侧边与第二腔部132的壁面呈线性相接。
[0081] 齿部223的上下侧面均为弧面,与第一腔部131的弧面配合,齿部223的右侧形成第一平面223a,齿牙内腔130与第一平面223a配合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平面120a,通过第一平面223a与第二平面120a的配合以及齿部223与第一腔部131弧面的配合,使得子件齿牙220在受力作用下,平面与弧面配合形成良好的连接关系,进而保证滑链的顺滑度。
[0082] 一种服饰,包括滑链,还包括第一服饰和第二服饰,第一服饰连接母件基带110,第二服饰连接子件基带210,以使第一服饰与第二服饰能够相对滑动。具体的,衣服连接母件基带110,帽子连接子件基带210,如图10所示,母件组件100和子件组件200处于同一平面,使得衣服和帽子能够相对滑动。
[0083]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