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及涤丝领带

申请号 CN202111631482.7 申请日 2021-12-28 公开(公告)号 CN114287692B 公开(公告)日 2023-11-28
申请人 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宪梓; 曾智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领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及涤丝领带。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裁布;剪裁面料、里布和 衬布 ;步骤S2,车领带;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 角 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头直角边向中间翻折;第一面料翻折部和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车缝第一 锁 线,将 位置 固定;步骤S3,车锁线;步骤S4,翻领带头领带尾;步骤S5,埋芯;步骤S6,翻尾;锁领带尾,车缝松紧线;步骤S7,翻领带;步骤S8,锁领带头。第一面料翻折部和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通过第一锁线将错位固定;结合领带头锁线,使领带翻领带后,形成宽度均匀的领带头折边,使领带头两侧更自然饱满。
权利要求

1.一种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裁布;剪裁面料、里布和衬布
步骤S2,车领带;
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
在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头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第一里布翻折部(22),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错位,错位是指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面料边缘的交点与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和里布边缘的交点不重合;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一线(31),将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位置固定;
在另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二面料翻折部和第二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二锁线(32),将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步骤S3,车锁线;
将车缝好的面料和里布对折,其中面料在外里布在内;在领带头和领带尾处分别车领带头锁线(4)和领带尾锁线;
步骤S4,翻领带头领带尾;
步骤S5,埋芯;
使用缝芯机,将领带面布置于缝芯机第一层,将衬布放置于缝芯机第二层,缝芯机将领带衬布和反折中缝车线;在领带尾处预留松紧线;
步骤S6,翻尾;
锁领带尾,车缝松紧线;
步骤S7,翻领带;
步骤S8,锁领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
0.5‑1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的领带尾直角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尾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三面料翻折部和第三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三锁线,将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在另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四面料翻折部和第四里布翻折部,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四锁线,将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领带头尖端裁剪掉;和/或,将领带尾尖端裁剪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角边车缝拼接时,采用三线锁链线,针迹16‑17针/寸,在直角边远离领带头的一侧留子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涤纶面料;所述领带头里布和领带尾里布均采用涤纶面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步骤S41,机熨夹领带头领带尾;将领带头领带尾套进直角模板,然后放进用进口压机进行整烫,保证领带头和领带尾角度均为90度,压烫时间为4‑6秒,温度为100‑120℃;
步骤S7和步骤S8之间还包括步骤S71,整烫;整条领带过压烫机,时间3‑5秒,温度为
100‑12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依次拼接的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和领带尾面料,长度比例为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领带尾面料=5:2:3;
所述衬布采用羊毛混纺衬布和涤纶衬布组成的混合衬布;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两段。
9.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验布;检验色差、布疵;步骤S7和步骤S8之间还包括步骤S72,钉唛;步骤S8之后还包括,步骤S9,质检;步骤S10,包装
10.一种领带,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制得。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及涤丝领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领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及涤丝领带。

背景技术

[0002] 领带的质感与采用的布料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采用手工制作,虽能够保持领带的饱满自然,但是耗时长,效率低,难于批量生产。涤丝领带生产时,为提高效率,主要采用机器进行加工。但生产的领带古板、饱满感较差,尤其在领带领带头两侧和领带尾两侧的位置,受到机器压较大,饱满感明显不足。
[0003]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该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涤丝领带在领带头两侧饱满感明显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车缝后,对两侧进行翻折,面料和领带头里布在领带领带头两侧处分别形成一个错位,并将错位处车缝固定,翻转后,错位处的布料能够对领带领带头两侧进行支撑,增强领带领带头两侧的自然感。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领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S1,裁布;剪裁面料、里布和衬布
[0008] 步骤S2,车领带;
[0009] 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
[0010] 在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头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一面料翻折部和第一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一线,将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0011] 在另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二面料翻折部和第二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二锁线,将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0012] 步骤S3,车锁线;
[0013] 将车缝好的面料和里布对折,其中面料在外里布在内;在领带头和领带尾处分别车领带头锁线和领带尾锁线;
[0014] 步骤S4,翻领带头领带尾;
[0015] 步骤S5,埋芯;
[0016] 使用缝芯机,将领带面布置于缝芯机第一层,将衬布放置于缝芯机第二层,缝芯机将领带衬布和反折中缝车线;使用机器中缝代替手工中缝缝线,效率更高,且不易断线。
[0017] 步骤S6,翻尾;
[0018] 锁领带尾,车缝松紧线;
[0019] 步骤S7,翻领带;
[0020] 步骤S8,锁领带头。
[0021] 在领带领带头两侧或者领带尾两侧,受到机器压制较重,导致布料死板,立体感较差。通过面料和领带头里布在领带领带头两侧处分别形成一个错位,并将错位处车缝固定,错位处的布料能够对领带头两侧进行支撑,翻领带后,错位处与领带头锁线配合,形成领带头折边,且领带头折边宽度均匀,增强了领带头两侧的自然感。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在上述错位距离内,能够提升立体感,且领带从边缘到中部厚度渐变,过渡自然,整体形态更佳。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在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的领带尾直角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尾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三面料翻折部和第三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三锁线,将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0024] 在另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四面料翻折部和第四里布翻折部,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四锁线,将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0025] 领带尾制作加工时,采用与领带头相同的加工工艺,在两侧端形成错位,使得领带尾的立体感更佳。
[002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3中,将领带头尖端裁剪掉;和/或,将领带尾尖端裁剪掉。对领带头尖端的裁剪时间可以在领带头锁线之前或者之后。对领带尾尖端裁剪时间可以在领带尾锁线之前或者之后。此时面料和里布已经车缝在一起,能同时把面料领带头部和领带头里布的尖端裁剪,且能够保持一致性。由于涤纶布料较厚,通过将尖端布料剪掉,避免翻转后,在领带头或者领带尾处形成明显的凸起。
[002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
[002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角边车缝拼接时,采用三线锁链线,针迹16‑17针/寸,在直角边远离领带头的一侧留子口。采用三线锁链线车缝涤纶布料更牢固,且不易断线。在直角边远离领带头的一侧留子口,便于对布料翻折。
[002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面料为涤纶面料;所述领带头里布和领带尾里布均采用涤纶面料。
[003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步骤S41,机熨夹领带头领带尾;将领带头领带尾套进直角模板,然后放进用进口压机进行整烫,保证领带头和领带尾角度均为90度,压烫时间为4‑6秒,温度为100‑120℃;
[0031] 步骤S7和步骤S8之间还包括步骤S71,整烫;整条领带过压烫机,时间3‑5秒,温度为100‑120℃。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面料依次拼接的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和领带尾面料,长度比例为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领带尾面料=5:2:3;
[0033] 所述衬布采用羊毛混纺衬布和涤纶衬布组成的混合衬布;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两段。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验布;检验色差、布疵;步骤S7和步骤S8之间还包括步骤S72,钉唛;步骤S8之后还包括,步骤S9,质检;步骤S10,包装
[003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领带,由上述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制得。该领带采用上述的制作方法,面料折叠部和里布折叠部在领带头两侧和领带尾两侧形成错位,反转后形成宽度均匀的折边,在领带头和领带尾处更自然饱满。
[0036]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7] 1、本发明的领带的制作方法,在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角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头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并使第一面料翻折部和第一里布翻折部错位;通过第一锁线将错位固定;结合领带头锁线,使领带翻领带后,形成宽度均匀的领带头折边,使领带头两侧更自然饱满。
[0038] 2、本发明的领带的制作方法,使用机烫夹领带头领带尾,使用直角模具和压烫定型,使领带头领带尾接近90°直角,增加外观美感;用机器中缝代替手工中缝线,效率更高,且不易断线。中缝子口1厘米。使中缝线更加稳固结实。整个制造过程中,绝大部分步骤采用机器制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的领带正面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是本发明的领带背面结构示意图。
[0041] 图3是本发明的领带的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4是本发明的领带的领带头里布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5是本发明的领带的领带尾里布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6是本发明的领带的领带头里布和面料缝制左右两条直角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7是本发明的领带的另一种车缝方式中,领带头里布和面料缝制左右两条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8是本发明的领带的领带头里布和面料缝制后,左侧边翻折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9是图8在圆圈O处的放大图示意图。
[0048] 图10将图9填充纹理后呈现翻折结构的示意图。
[0049] 图11是在左侧边车缝第一锁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2是左右两侧分别车缝第一锁线和第二锁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3是图12在圆圈H处的放大图示意图。
[0052] 图14是领带头里布和面料缝制完成后,将面料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5是图14在圆圈W处的放大图示意图。
[0054] 图16是对应图15中,减去尖端D后的示意图。
[0055] 图17是领带头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8是成品领带的领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9是成品领带的领带尾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标;100‑领带本体;101‑领带尾;102‑领带头;103‑车缝线;104‑领带头折边;105‑领带尾折边;201‑第一车线;202‑第二车线;1‑面料;12‑第一面料翻折部;121‑面料上层;122‑面料下层;2‑里布;21‑领带头子口;22‑第一里布翻折部;221‑里布上层;222‑里布下层;31‑第一锁线;32‑第二锁线;4‑领带头锁线;
[0059] A‑面料领带头部左端点;B‑面料领带头部右端点;D‑面料领带头部尖端;E‑面料领带尾部左端点;F‑面料领带尾部右端点;G‑面料领带尾部尖端;M‑面料翻折部顶点;N‑里布翻折部顶点。
[0060] a‑领带头里布左端点;b‑领带头里布右端点;d‑领带头里布尖端;h‑领带头里布上端点一;k‑领带头里布上端点二;p‑领带尾里布下端点一;q‑领带尾里布下端点二;e‑领带尾里布左端点;f‑领带尾里布右端点;g‑领带尾里布尖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6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3] 实施例1
[0064] 一种涤丝领带的制作方法,具体原料与步骤如下。
[0065] 领带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领带本体100,上端为领带尾101,下端为领带头102;在领带背面,中部为领带的车缝线103,在领带头部存在领带头折边104。
[0066] 原材料;面料采用100%涤纶布料;领带头里布和领带尾里布均采用100%涤纶布料,带绣花或者提花LOGO;衬布采用涤纶衬布;
[0067] 面料领带头部左端点A简称A或者A点;面料领带头部右端点B简称B或者B点;面料领带头部尖端D简称D或者D点;面料领带尾部左端点E简称E或者E点;面料领带尾部右端点F简称F或者F点;面料领带尾部尖端G简称G或者G点;面料翻折部顶点M简称M或者M点;里布翻折部顶点N简称N或者N点。
[0068] 领带头里布左端点a简称a或者a点;领带头里布右端点b简称b或者b点;领带头里布尖端d简称d或者d点;领带头里布上端点一h简称h或者h点;领带头里布上端点二k简称k或者k点;领带尾里布下端点一p简称p或者p点;领带尾里布下端点二q简称q或者q点;领带尾里布左端点e简称e或者e点;领带尾里布右端点f简称f或者f点;领带尾里布尖端g简称g或者g点。
[0069] 步骤S0,验布;检验色差、布疵;
[0070] 步骤S1,裁布;剪裁面料、里布和衬布;
[0071] 成品领带的长度148厘米,领带头宽7厘米,领带尾宽4.5厘米。
[0072] 面料1裁剪时按照一条领带分三段,包括依次拼接的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和领带尾面料,长度比例为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领带尾面料=5:2:3;每组按面料45°斜裁。面料领带头部的宽度18厘米,面料领带尾部的宽度12厘米。如图3所示,面料领带头部的宽度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面料领带尾部的宽度为E点和F点之间的距离。面料的长度为G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其中ad边为第一领带头直角边;bd边为第二领带头直角边。
[0073] 里布2裁剪;领带头里布长13厘米,宽18厘米,领带尾里布;长9厘米,宽12厘米。
[0074] 如图4所示,领带头里布长度是指d点到上边线hk之间的距离;领带头里布的宽度是指a点到b点的距离。虚线为车线位置,领带头里布边缘为领带头子口21。如图5所示,领带尾里布的长度是g点到下边线pq之间的距离;领带头宽度为e点到f点之间的距离。其中eg为第一领带尾直角边;fg为第二领带尾直角边。
[0075] 衬布;涤纶衬布按成品包括在长度方向上拼接的第一段衬布和第二段衬布;第一段衬布和第二段衬布的长度比例为1:1;衬布总长度为150厘米,衬布宽度按正常成品宽度剪裁;
[0076] 步骤S2,车领带;
[0077] 车驳口;将领带头面料、中间面料和领带尾面料车缝拼接;面料要保证领带领带头和领带领带尾在成品后的印花或绣花方向一致;将第一段衬布和第二段衬布拼接起来;车驳口均采用11‑12针/寸的针迹;
[0078] 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
[0079] 在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头里布和面料领带头部的领带头直角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头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第一里布翻折部22,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一锁线31,将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位置固定;
[0080] 具体如图6所示,将领带头里布和面布的领带头部基本重合,使得a点和A点对应,b点和B点对应,d点和D点对应,将领带头里布的第一领带头直角边通过第一车线201与面料2车缝在一起,将领带头里布的第二领带头直角边通过第二车线202与面料1车缝在一起。车缝时,如图6中,第一车线201和第二车线202的上端可以位于a点和b点的连线上;也可为了方便加工,将第一车线201和第二车线202车缝至布料边缘。将两个领带头的直角边向中间翻折是指如图8所示,以ad边为例,将a(A)向右翻折。分别形成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第一里布翻折部22。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面料1边缘的交点为N点,第一里布翻折部22和里布2边缘的交点为M点。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第一里布翻折部22错位是指M点和N点不重合。M点到N点的距离即为错位距离,错位距离为0.5‑1.0厘米。更具体的描述如图9所示,面料1折叠后包括面料上层121和面料下层122,里布2折叠后包括里布上层221和里布下层222。从上到下依次为面料上层121、里布上层221、里布下层222和面料下层122。如图11所示,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一锁线31,将所述第一面料翻折部12和所述第一里布翻折部22位置固定。
[0081] 在另一个领带头直角边处形成第二面料翻折部和第二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二锁线32,将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0082] 类似的方式将右侧的第二领带头直角边向左翻折,即将b(B)点向左翻折,如图12所示,翻折后,形成第二面料翻折部和第二里布翻折部;如图13所示,通过车缝第二锁线32将第二面料翻折部和第二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所述第二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二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
[0083]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领带尾的加工方式与领带头的加工方式类似。在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拼接时,先将领带尾里布和面料领带尾部的领带尾直角边车缝拼接,将两个领带尾直角边向中间翻折;其中在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三面料翻折部和第三里布翻折部,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三锁线,将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在另一个领带尾直角边处形成第四面料翻折部和第四里布翻折部,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错位;沿领带长度方向车缝第四锁线,将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位置固定。
所述第三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三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所述第四面料翻折部和所述第四里布翻折部错位距离0.5‑1厘米。
[0084] 第一车线、第二车线、第三车线和第四车线均为三线锁链线。针迹16‑17针/寸,在直角边远离领带头的一侧留子口。采用三线锁链线车缝涤纶布料更牢固,在直角边远离领带头的一侧留子口,便于对布料翻折。
[0085] 如果在本步骤中,面料和里布翻折后,不设置错位。翻领带后,领带头折边从领带头端向领带尾方向逐渐变窄,直至消失。由于领带头折边不均匀,领带容易出现扭曲等现象。
[0086] 步骤S3,车锁线;
[0087] 将车缝好的面料和里布对折,其中面料在外里布在内;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领带头和领带尾处分别车领带头锁线和领带尾锁线;领带头锁线和领带尾锁线沿领带的宽度方向,长度均为1.5‑2厘米。领带头锁线到领带头尖位(D点)的距离0.5厘米,领带尾锁线到领带尾尖位的距离0.5厘米。
[0088] 将领带头尖端裁剪掉;和/或,将领带尾尖端裁剪掉。对领带头尖端的裁剪时间可以在领带头锁线之前或者之后。对领带尾尖端裁剪时间可以在领带尾锁线之前或者之后。此时面料和里布已经车缝在一起,能同时把面料领带头部和领带头里布的尖端裁剪,且能够保持一致性。如图16所示。由于涤纶布料较厚,通过将尖端布料剪掉,避免翻转后,在领带头或者领带尾处形成明显的凸起。
[0089] 步骤S4,翻领带头领带尾;
[0090] 将领带头领带尾外翻成正面的直角,量领带长度;车完领带头领带尾后,在工作台上测量领带长度和宽度,在±0.5厘米的公差范围内;
[0091] 步骤S41,机熨夹领带头领带尾;将领带头领带尾套进直角模板,然后放进用进口压机进行整烫,保证领带头和领带尾角度均为90度,压烫时间为4‑6秒,温度为100‑120℃;
[0092] 步骤S5,埋芯;
[0093] 使用缝芯机,将领带面布置于缝芯机第一层,将衬布放置于缝芯机第二层,缝芯机将领带衬布和反折中缝车线;缝芯机自动将领带衬布与反折中缝车线,并保持中缝子口1厘米,缝线为4针/3厘米;
[0094] 步骤S6,翻尾;
[0095] 锁领带尾,车缝松紧线;
[0096] 在领带上衬布时预留松紧线,把松紧线定位在领带尾。用Juki373机将车缝线一端锁缝在领带尾一端,在距领带尾5厘米处锁领带尾,车缝线的自由端作为松紧线,且保持线圈留有10厘米长,不易断线,用限位线圈对松紧线的自由端进行固定;
[0097] 步骤S7,翻领带;
[0098] 用领带翻领带机器进行反领带工序,将领带领带头到领带尾整条翻转,与此同时松紧线隐藏在领带内部;
[0099] 步骤S71,整烫;整条领带过压烫机,时间3‑5秒,温度为100‑120℃;
[0100] 步骤S72,钉唛;离领带头22厘米处使用专业领带车唛头机车唛头,车唛头线不过面布;
[0101] 步骤S73,手工整烫;把外露衬布塞进领带头里布中,并整烫领带头;
[0102] 步骤S8,锁领带头;
[0103] 手针锁领带头,在距离领带头12厘米处连接衬和中缝线打横一针锁领带头;
[0104] 步骤S9,质检;按品质标准查验大货,最后过检针机;成品领带的领带头和领带尾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领带头处形成领带头折边104,在领带尾处形成领带尾折边105。
[0105] 步骤S10,包装;按客户要求包装。
[010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