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膝支架

申请号 CN202310079561.4 申请日 2023-02-08 公开(公告)号 CN117084472A 公开(公告)日 2023-11-21
申请人 季咏霈; 发明人 季咏霈;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护膝 支架 ,包含: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第四架体、枢 转轴 、第一弹 力 组件、与第二弹力组件,其中: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并且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间界定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三架体与第四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并且第三架体、与第四架体间界定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以及第四架体相对应的两侧分别 枢接 于枢转轴上;第一弹力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相对于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以及第二弹力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三架体、以及第四架体相对于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本发明的护膝支架具有减震、和按摩功能以保护穿戴者的膝部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架体,包含:第一弧部、以及二根第一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弧部相对应的两端;
第二架体,包含:第二弧部、以及二根第二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弧部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一弧部与该第二弧部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一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可供人体的大腿容置;
第三架体,是与该第一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三弧部、以及二根第三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弧部相对应的两端;
第四架体,是与该第二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四弧部、以及二根第四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四弧部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四弧部与该第三弧部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该第二容置空间可供人体的小腿容置;
转轴,是可分离地枢设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该第三架体、与该第四架体相对应的两侧,并可枢合该第一支撑杆、该第二支撑杆、该第三支撑杆、以及该第四支撑杆;
第一弹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以及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同一侧;以及
第二弹力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架体、以及该第四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架体是由多个第一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一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
该第二架体是由多个第二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二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
该第三架体是由多个第三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三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以及
该第四架体是由多个第四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四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缓冲垫,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一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该第二架体与该第一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该第三架体与该第二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与该第二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该第三架体、以及该第四架体的材质包含:塑料、胶、纤维、或超薄韧性金属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一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θ1,其中θ1面向该第三架体,且135°≥θ1≥100°;
该第二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二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2,其中θ2面向该第四架体,且135°≥θ2≥100°;
该第三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三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3,其中θ3面向该第一架体,且135°≥θ3≥100°;以及
该第四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四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4,其中θ4面向该第二架体,且135°≥θ4≥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θ1=θ2=θ3=θ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震动模,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
该第三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控制模块,其是与该震动模块电连接、以及与触控装置讯号连接,其中:该控制模块包含:
数据输出单元,其中:该数据输出单元可将该震动模块的震动频率、震动速度、与震动方向转换为震动信息,并将该震动信息传送至该触控装置上;以及
数据输入单元,其中:该触控装置可将该震动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完毕的震动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使该控制模块调控该震动模块的震动速率、震动频率、以及震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倾倒感测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该倾倒感测模块可侦测该护膝支架的倾斜角度,将其储存成倾斜信息,并将该倾斜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及警示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当该倾斜信息急遽变化时,该控制模块会连通该警示模块,以使该警示模块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膝支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距离侦测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该距离侦测模块可侦测该护膝支架与周遭环境的距离,以储存成距离信息,并将该距离信息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及警示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当该距离信息小于30cm时,该控制模块会连通该警示模块,以使该警示模块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护膝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具,特别涉及一种护膝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护膝为常见用于保护膝盖、或维持行走正确姿势所使用的辅具,其中常见的护膝包含:“套筒式”,其为一体成形的设计,可全面性地包覆人体的膝关节,然而由于其包覆面积大,长期配戴下来可能产生闷热的感受;“缠绕式”,其是可依据不同使用者的体型大小来调整护膝的松紧,一般而言,其调整松紧的方式是使用魔鬼毡,由于魔鬼毡的弹性不佳,因此无法达成良好的减振效果;以及“机械骨式”,其为强,对抗式固定,由于其使用的方式与安装流程烦琐麻烦、容易滑落、且价格偏高,因此一般人难以负担。此外,于习知所见的护膝产品中,一般仅能达成“固定”的用途,若于膝盖酸痛时,无有效的方法来缓解膝盖的酸痛感。综上所述,提供一种穿戴舒适、能将人体腿部所受各方向的作用力进行抵消,以舒缓膝盖所受的压力、固定性持久、或可按摩膝盖的护膝实为时势所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和按摩功能的护膝支架,以保护穿戴者的膝部。
[0004]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护膝支架,包含:第一架体,包含:第一弧部、以及二根第一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弧部相对应的两端;第二架体,包含:第二弧部、以及二根第二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弧部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一弧部与该第二弧部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一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可供人体的大腿容置;第三架体,是与该第一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三弧部、以及二根第三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弧部相对应的两端;第四架体,是与该第二架体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四弧部、以及二根第四支撑杆,是分别设置于该第四弧部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四弧部与该第三弧部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该第二容置空间可供人体的小腿容置;枢转轴,是可分离地枢设于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该第三架体、与该第四架体相对应的两侧,并可枢合该第一支撑杆、该第二支撑杆、该第三支撑杆、以及该第四支撑杆;第一弹力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以及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同一侧;以及第二弹力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架体、以及该第四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同一侧。
[0005] 更佳者,其中:该第一架体是由多个第一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一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该第二架体是由多个第二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二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该第三架体是由多个第三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三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以及该第四架体是由多个第四子架体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四子架体间可相对地移动。
[0006]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缓冲垫,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一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该第二架体与该第一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该第三架体与该第二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与该第二容置空间接触的一侧。
[0007] 更佳者,其中该第一架体、该第二架体、该第三架体、以及该第四架体的材质包含:塑料、胶、纤维、或超薄韧性金属片。
[0008] 更佳者,其中:该第一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一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θ1,其中θ1面向该第三架体,且135°≥θ1≥100°;该第二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二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2,其中θ2面向该第四架体,且135°≥θ2≥100°;该第三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三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3,其中θ3面向该第一架体,且135°≥θ3≥100°;以及该第四弧部的中心轴、与该第四支撑杆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4,其中θ4面向该第二架体,且135°≥θ4≥100°。
[0009] 更佳者,其中:θ1=θ2=θ3=θ4。
[0010]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震动模,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该第三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
[0011]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控制模块,其是与该震动模块电连接、以及与触控装置讯号连接,其中:该控制模块包含:数据输出单元,其中:该数据输出单元可将该震动模块的震动频率、震动速度、与震动方向转换为震动信息,并将该震动信息传送至该触控装置上;以及数据输入单元,其中:该触控装置可将该震动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完毕的震动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使该控制模块调控该震动模块的震动速率、震动频率、以及震动方向。
[0012]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倾倒感测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该倾倒感测模块可侦测该护膝支架的倾斜角度,将其储存成倾斜信息,并将该倾斜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及警示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当该倾斜信息急遽变化时,该控制模块会连通该警示模块,以使该警示模块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
[0013]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距离侦测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该距离侦测模块可侦测该护膝支架与周遭环境的距离,以储存成距离信息,并将该距离信息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以及警示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当该距离信息小于30cm时,该控制模块会连通该警示模块,以使该警示模块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
[0014] 更佳者,其中更包含:定位模块,是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该定位模块可根据该护膝支架的地理位置储存位置信息,并利用该数据输出单元将该位置信息传送至该触控装置。
[0015] 本发明相对于先前技术的功效在于:本发明的护膝支架可将人体腿部所受各方向的作用力进行抵消,以舒缓膝盖所受的压力、以及避免运动幅度过大、或动作不正确而产生扭伤、或过度磨损膝关节软骨;本发明的震动模块可按摩膝盖,并且可透过穿戴装置、手机、或平板来控制震动的速率、频率、与方向,以有效舒缓穿戴者膝盖的酸痛感;本发明兼具套筒式护膝、以及缠绕式护膝的优点,其结构的稳定性高,并且可依据不同的使用者的体型来调整第一弹性组件、以及第二弹性组件的松紧度,此外,本发明的护膝支架透气性、与散热性佳,穿戴舒适、适合长期配戴;以及本发明的护膝支架是由多层结构所组成,因此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与耐弯折的性能,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6] 图1A至1C为一系列的结构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
[0017] 图2为一方块图,用以说明本发明各模块间的链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让本发明上述及/或其他目的、功效、特征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于下:
[0019] 本发明提供一种护膝支架,如图1A所示,包含:第一架体1,包含:第一弧部2、以及二根第一支撑杆3,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弧部2相对应的两端;第二架体4,包含:第二弧部5、以及二根第二支撑杆6,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弧部5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一弧部2与该第二弧部5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一容置空间7,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7可供人体的大腿容置;第三架体8,是与该第一架体1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三弧部9、以及二根第三支撑杆10,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弧部9相对应的两端;第四架体11,是与该第二架体4相对应地设置,包含:第四弧部12、以及二根第四支撑杆13,是分别设置于该第四弧部12相对应的两端,其中该第四弧部12与该第三弧部9相对应地设置,以界定第二容置空间14,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7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4相连通、以及该第二容置空间14可供人体的小腿容置;以及枢转轴
15,是可分离地枢设于该第一架体1、该第二架体4、该第三架体8、与该第四架体11相对应的两侧,并可枢合该第一支撑杆3、该第二支撑杆6、该第三支撑杆10、以及该第四支撑杆13。其中可以理解地,该第一弧部2、以及该第二弧部5与该第一容置空间7接触的一侧,是相互间隔地与大腿的外缘接触,以完成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4的定位;以及该第三弧部9、以及该第四弧部12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4接触的一侧,是相互间隔地与小腿的外缘接触,以完成第三架体8、与第四架体11的定位。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架体1、该第二架体4、该第三架体8、以及该第四架体11的材质包含:塑料、硅胶、碳纤维、或超薄韧性金属片,但不以此为限。
[0020] 更佳者,为了增加各架体与枢转轴15间的结合强度,以避免各架体相对于枢转轴15枢转时,该枢转轴15产生损坏、或断裂,其中:该枢转轴15的材质为金属,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枢转轴15包含旋转轴心,其中该旋转轴心系以螺丝进行安装,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设置该枢转轴15的目的在于:使各架体可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因此,当人体腿部于运动过程中、或弯曲时,各架体可根据腿部的运动动作相对应地调整位置,以使人体腿部于各种姿势、或动作下皆能达成减震、调整姿势、与预防扭伤的功效。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护膝支架可稳定人体四肢关节的部分,以削减四肢关节周围的剧烈震动、与扭动,并提升人体于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各架体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人体膝盖受上下(垂直)、或左右(平行)的力作用时,各架体可分担人体膝盖所受的力,并产生一定的形变,并于各架体无受外力作用时,各架体可依其本身的弹性恢复原状。
[0021] 更佳者,为了对人体膝盖进行按摩,以舒缓膝盖的疼痛、或缓解膝盖的压力,如图1A所示,其中更包含:震动模块16,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7的一侧;
该第二架体4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7的一侧;该第三架体8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4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11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4的一侧。其中可以理解地,该震动模块16不与该第一容置空间7、或该第二容置空间14接触的目的是在于:避免人体腿部直接与该震动模块16接触,而导致膝盖震动过于激烈而对其舒缓造成反效果;或避免汗与该震动模块16接触,具体而言,若人体出汗时,该震动模块16直接与人体接触,则可能导致汗水渗入震动模块16中,而造成震动模块16损坏,使护膝支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对膝盖周围均匀地按摩、或增加按摩力道,其中可于该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4、第三架体8、或第四架体11上增设更多的震动模块16,其中可以理解地,各支架上所设置的震动模块16的数量可为相同、或不同,较佳地,当各支架上设置的震动模块16数量一致时,该护膝支架可均匀地对人体膝盖进行按摩。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震动模块16为达,但不以此为限。
[0022] 更佳者,为了抵消人体膝盖对护膝支架所施予的压力,使膝盖作动时能达成减振的效果、并减轻膝盖的负担,如图1A所示,其中更包含:第一弹力组件17,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以及该第二架体4相对于该第一容置空间7的同一侧;以及第二弹力组件18,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架体8、以及该第四架体11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4的同一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弹力组件17的一端是固设于该第一架体1、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架体4,其中:该第一弹力组件17可相对于该第二架体4移动,使该第一架体1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二架体4;或该第一弹力组件17的一端是固设于该第二架体4、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其中:该第一弹力组件17可相对于该第一架体1移动,使该第二架体4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一架体1。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弹力组件17的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架体4,其中:该第一弹力组件17可相对于该第二架体4移动,使该第一架体1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二架体4;以及该第一弹力组件
17可相对于该第一架体1移动,使该第二架体4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一架体1。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该第一架体1与该第二架体4间的固定性,其中更包含:第三弹力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与该第二架体4相对于该第一弹力组件17的同一侧。具体而言,该第三弹力组件与该第一架体1、以及第二架体4的连接方式;与该第一弹力组件17与该第一架体1、以及第二架体4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多做赘述。
[0023] 更佳者,该第二弹力组件18的一端是固设于该第三架体8、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四架体11,如图1A所示,其中:该第二弹力组件18可相对于该第四架体11移动,使该第三架体8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四架体11;或该第二弹力组件18的一端是固设于该第四架体11、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三架体8,其中:该第二弹力组件18可相对于该第三架体8移动,使该第四架体11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三架体8。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弹力组件18的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三架体8、以及另一端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四架体11,其中:该第二弹力组件18可相对于该第四架体11移动,使该第三架体8相对于该枢转轴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四架体11;以及该第二弹力组件18可相对于该第三架体8移动,使该第四架体11相对于该枢转轴
15枢转,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三架体8。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该第三架体8与该第四架体11间的固定性,其中更包含:第四弹力组件,其两端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架体8、与该第四架体11相对于该第二弹力组件18的同一侧。具体而言,该第四弹力组件与该第三架体8、以及第四架体11的连接方式;与该第二弹力组件18与该第三架体8、以及第四架体11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多做赘述。
[0024] 更佳者,该第一弹力组件17、该第二弹力组件18、该第三弹力组件、或该第四弹力组件为运动绷带,但不以此为限。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设置该第一弹力组件17、或该第三弹力组件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一架体1、与第二架体4紧密贴合人体大腿,并对大腿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体行走时能稳定姿势、以及减少震动;以及设置该第二弹力组件18、或该第四弹力组件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三架体8、与第四架体11紧密贴合人体小腿,并对小腿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体行走时能稳定姿势、以及减少震动。
[0025] 更佳者,为了便于各架体间的枢转,使大腿、与小腿可紧密地与各架体贴合,如图1B所示,其中:该第一弧部2的中心轴、与该第一支撑杆3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1,其中θ1面向该第三架体8,且135°≥θ1≥100°;该第二弧部5的中心轴、与该第二支撑杆6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2,其中θ2面向该第四架体11,且135°≥θ2≥100°;该第三弧部9的中心轴、与该第三支撑杆10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3,其中θ3面向该第一架体1,且135°≥θ3≥100°;以及该第四弧部12的中心轴、与该第四支撑杆13的中心轴形成夹角θ4,其中θ4面向该第二架体4,且135°≥θ4≥
10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θ1=θ2=θ3=θ4,但不以此为限。
[0026] 更佳者,如图1C所示,其中:该第一架体1是由多个第一子架体27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一子架体27间可相对地移动;该第二架体4是由多个第二子架体28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二子架体28间可相对地移动;该第三架体8是由多个第三子架体29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三子架体29间可相对地移动;以及该第四架体11是由多个第四子架体30相互堆栈所形成,并且两两该第四子架体30间可相对地移动。具体而言,两两第一子架体27、两两第二子架体28、两两第三子架体29、以及两两第四子架体30间不互相黏合,因此当人体膝盖产生弯曲、或震动时,两两第一子架体27、两两第二子架体28、两两第三子架体29、以及两两第四子架体30间会相对地移动,以产生一摩擦力,其中:该摩擦力可抵消人体膝盖对各架体所施予的力量,因此可减少膝盖所受的作用力,以减轻膝盖的负荷。举例来说,当人体进行跑步、跳跃、深蹲、摆动、或甩动时,本发明的护膝支架可将人体腿部所受各方向的作用力进行抵消,以舒缓膝盖所受的压力、以及避免运动幅度过大、或动作不正确而产生扭伤、或过度磨损膝关节软骨。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一子架体27、第二子架体28、第三子架体29、或第四子架体30的数量越多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能产生越好的减振效果,但是,为了避免摩擦力过大、而使人体腿部难以舒展,较佳地,第一子架体27的数量为A,且7>A>1;第二子架体28的数量为B,且7>B>1;第三子架体29的数量为C,且7>C>1;
以及第四子架体30的数量为D,且7>D>1。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当启动该震动模块16时,除了可对膝盖进行按摩外,更可提升该护膝支架的减震效果。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震动模块16为马达,但不以此为限。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子架体27、该第二子架体28、该第三子架体29、以及该第四子架体30的材质包含:塑料、硅胶、碳纤维、或超薄韧性金属片,但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当各架体于承受负载冲击时,会形成一种伸展运动,使子架体、与子架体的间产生强烈摩擦(挤压拉伸现象),同时两个摩擦表面就会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摩擦力,以达成减震的目的。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大腿、或小腿配戴该护膝支架的舒适性,以减小该护膝支架对人体大腿、或小腿的压迫感,其中更包含:缓冲垫
31,是设置于该第一架体1与该第一容置空间7接触的一侧;该第二架体4与该第一容置空间
7接触的一侧;该第三架体8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4接触的一侧;或该第四架体11与该第二容置空间14接触的一侧。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缓冲垫31的材质系包含凝胶、硅胶、或橡胶,但不以此为限。
[0027] 更佳者,为了控制震动模块16的振动速率、振动频率、与震动方向,让使用者可依照自己喜好、或需求来对膝盖进行按摩,如图2所示,其中更包含:控制模块19,其是与该震动模块16电连接、以及与触控装置20讯号连接,其中:该控制模块19包含:数据输出单元21,其中:该数据输出单元21可将该震动模块16的震动频率、震动速度、与震动方向转换为震动信息,并将该震动信息传送至该触控装置20上;以及数据输入单元22,其中:该触控装置20可将该震动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完毕的震动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22,以使该控制模块19调控该震动模块16的震动速率、震动频率、以及震动方向。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控装置20包含: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手机、笔电、或平板,但不以此为限。
[0028] 更佳者,为了确认使用者是否处于倾倒的状态、或警示患者周围的路人、患者的亲友、或医护人员,如图2所示,其中更包含:倾倒感测模块24,是与该控制模块19电连接,其中该倾倒感测模块24可侦测该护膝支架的倾斜角度,将其储存成倾斜信息,并将该倾斜信息传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22;以及警示模块25,是与该控制模块19电连接,其中:当该倾斜信息急遽变化时,该控制模块19会连通该警示模块25,以使该警示模块25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21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2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确认护膝支架穿戴者的位置信息,以保障其安全,其中更包含:定位模块23,是与该控制模块19电连接,其中该定位模块23可根据该护膝支架的地理位置储存位置信息,并利用该数据输出单元21将该位置信息传送至该触控装置20。具体而言,该触控装置20可由穿戴护膝支架的使用者、其亲友、或其医护人员进行远程操控。其中可以理解地,当该使用者的膝盖损伤较为轻微、或者仅仅是用于对行走姿势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自行操控该触控装置20。当使用者的膝盖损伤较为严重、使用者的年龄较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时,此时可由使用者的亲友、或医护人员使用触控装置20来监控使用者的身体状态,具体而言,当用户的所在位置离日常活动范围较远时、使用者因重心不平衡、或碰触路障而跌倒,导致护膝支架急遽倾斜时,该控制模块19皆会将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20,以让使用者的亲友、或医护人员可实时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达到远程操控以照护使用者的安全。
[0029] 更佳者,为了避免使用者被路障绊倒、或误触路障,如图2所示,其中更包含:距离侦测模块26,是与该控制模块19电连接,其中:该距离侦测模块26可侦测该护膝支架与周遭环境的距离,以储存成距离信息,并将该距离信息送至该数据输入单元22;以及警示模块25,是与该控制模块19电连接,其中当该距离信息小于30cm时,该控制模块19会连通该警示模块25,以使该警示模块25产生警示讯号,并经由该数据输出单元21将该警示讯号传送至该触控装置20。
[0030] 本发明相对于先前技术的功效在于:本发明的护膝支架可将人体腿部所受各方向的作用力进行抵消,以舒缓膝盖所受的压力、以及避免运动幅度过大、或动作不正确而产生扭伤、或过度磨损膝关节软骨;本发明的震动模块16可按摩膝盖,并且可透过穿戴装置、手机、或平板来控制震动的速率、频率、与方向,以有效舒缓穿戴者膝盖的酸痛感;本发明兼具套筒式护膝、以及缠绕式护膝的优点,其结构的稳定性高,并且可依据不同的使用者的体型来调整第一弹性组件、以及第二弹性组件的松紧度,此外,本发明的护膝支架透气性、与散热性佳,穿戴舒适、适合长期配戴;以及本发明的护膝支架是由多层结构所组成,因此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与耐弯折的性能,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0031]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