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防护服

申请号 CN202010429785.X 申请日 2020-05-20 公开(公告)号 CN111713771B 公开(公告)日 2023-12-29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发明人 陈涛; 高阳; 孙晓; 王君; 孙志超; 马腾; 梁建勋; 费跃军; 李睿; 卢林; 汪美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防护服,防静电防护服的导电丝包括 聚合物 内芯和复配型抗静电外层,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0‑60份的聚乙烯、5‑10份的 炭黑 、5‑10份的膨胀 石墨 和5‑10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40‑50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3‑6份的亲 水 性聚合物、5‑10份的抗静电剂和2‑5份助剂,所述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有至少三条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复配性抗静电外层设计为同样具有聚合物内芯的成分,且其组分中包括纳米导电丝,增加了与涂覆型的且具有部分相同组分的抗静电外层之间的结合 力 ;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置凹槽,减少了复配型抗静电外层被摩擦的次数,增加了 耐磨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静电防护服,包括防护上衣和防护裤,所述防护上衣和所述防护裤是由导电丝与混纺纱线并捻制得导电纱,然后将导电纱经编和/或纬编制成的防静电网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包括聚合物内芯和复配型抗静电外层,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0‑60份的聚乙烯、5‑10份的炭黑、5‑10份的膨胀石墨和5‑10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40‑50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3‑6份的亲性聚合物、5‑10份的抗静电剂和2‑5份助剂,所述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有至少三条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通过涂覆的方法附着于聚合物内芯的表面及凹槽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径线与聚合物内芯的轴心线具有锐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丝是纳米线;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酯,聚乙烯脂肪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脂、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或导电母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来酸酐烯接枝共聚物、六偏磷酸钠,所述助剂与所述抗静电剂共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还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为10‑15份的聚乙二醇脂肪酸酯、2‑5份的矿物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是由中空结构纤维混纺制成;所述导电纱的捻度为30‑50捻/10cm,防静电网格布经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
1.5cm,纬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1.5cm,导线丝的半径为16um‑35um,导电丝含量为混纺纱线的4%‑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网格布的外侧还设有防辐射层和保暖层,所述防辐射层采用树脂交联的方法固着有紫外线屏蔽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静电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级的无机二氧化或纳米氧化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有机的水杨酸系、氰基丙烯酸酯系、二苯甲或苯并三唑。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静电防护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防护服。

背景技术

[0002] 防静电面料是由导电丝与混纺纱线并捻然后经过经编和/或纬编后制成,防静电面料在经过裁剪后制成防静电服,防静电服具有优良持久的防静电防尘功能,能有效释放人体静电荷。导电丝中的导电物质的种类、含量和结构形式决定了导电丝的电阻率和色相。以黑为导电物质时,其电阻率通常低于金属化物为导电物质的有机导电纤维,但色泽较深,且随含碳量的增加,颜色更深,电阻更小。金属氧化物的有机导电纤维,导电性能相对较差,但其耐久性好,其颜色一般较浅,适用于作颜色较浅,或者需要进一步染色,适用于对导电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导电物质涂敷型有机导电纤维的电阻率较小,但涂覆的导电物质量较少,经过洗涤或者染色后,导电物质易脱离,耐久性相对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涂覆外层的结合以及耐磨性,涂覆型的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服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静电剂耐久性好、防静电效果好的防静电防护服。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防静电防护服,包括防护上衣和防护裤,所述防护上衣和所述防护裤是由导电丝与混纺纱线并捻制得导电纱,然后将导电纱经编和/或纬编制成的防静电网格布,所述导电丝包括聚合物内芯和复配型抗静电外层,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0‑60份的聚乙烯、5‑10份的炭黑、5‑10份的膨胀石墨和5‑10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40‑50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3‑6份的亲性聚合物、5‑10份的抗静电剂和2‑5份助剂,所述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有至少三条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聚合物内芯中的聚乙烯的良好分散可促进炭黑形成导电网络,膨胀石墨和炭黑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聚合物内芯表面电阻大幅下降,形成了以膨胀石墨和炭黑为架构的导电网络,提高了静电防护服的防护效果,复配性抗静电外层设计为同样具有聚合物内芯的成分,且其组分中包括纳米导电丝,纳米导电丝在微观状态下,均匀分散在内芯层,且在内芯层的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增加了与涂覆型的且具有部分相同组分的抗静电外层之间的结合力;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置凹槽,增加了聚合物内芯的表面积和复配性抗静电外层的涂覆量,涂敷在凹槽内的复配型抗静电外层被包裹在凹槽内,减少了被摩擦的次数,变相的增加了复配性抗静电外层的耐磨性。
[0005] 为了进一步提高凹槽对复配性抗静电外层的保护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径线与聚合物内芯的轴心线具有锐的夹角。
[0006]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导电丝是纳米线;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酯,聚氧乙烯脂肪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脂、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亲水性聚合物的添加,使复配性抗静电层还能够吸收外界水气,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丝的抗静电效果。
[0007]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抗静电剂为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或导电母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助剂包括来酸酐烯接枝共聚物、六偏磷酸钠,所述助剂与所述抗静电剂共混。相容剂的助剂的加入,提高了纳米银线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
[0009]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还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为10‑15份的聚乙二醇脂肪酸酯、2‑5份的矿物油。
[0010] 为了提高防静电防护服的保暖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混纺纱线由中空结构纤维混纺制成;所述导电纱线的捻度为30‑50捻/10cm,防静电网格布经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1.5cm,纬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1.5cm,导线丝的半径为16um‑35um,导电丝含量为混纺纱线的4%‑6%。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静电网格布的外侧还设有防辐射层和保暖层,所述防辐射层采用树脂交联的方法固着有紫外线屏蔽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0012]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级的无机二氧化或纳米氧化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有机的水杨酸系、氰基丙烯酸酯系、二苯甲或苯并三唑。
[0013]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防静电防护服具有防静电剂耐久性好、防静电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的聚合物内芯中的聚乙烯的良好分散可促进炭黑形成导电网络,膨胀石墨和炭黑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聚合物内芯表面电阻大幅下降,形成了以膨胀石墨和炭黑为架构的导电网络,提高了静电防护服的防护效果,复配性抗静电外层设计为同样具有聚合物内芯的成分,且其组分中包括纳米导电丝,纳米导电丝在微观状态下,均匀分散在内芯层,且在内芯层的表面具有较多的凸起,增加了与涂覆型的且具有部分相同组分的抗静电外层之间的结合力;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置凹槽,增加了聚合物内芯的表面积和复配性抗静电外层的涂覆量,涂敷在凹槽内的复配型抗静电外层被包裹在凹槽内,减少了被摩擦的次数,变相的增加了复配性抗静电外层的耐磨性。亲水性聚合物的添加,使复配性抗静电层还能够吸收外界水气,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丝的抗静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5] 实施例1
[0016] 本发明是一种防静电防护服,包括防护上衣和防护裤,所述防护上衣和所述防护裤是由导电丝与混纺纱线并捻制得导电纱,然后将导电纱经编和/或纬编制成的防静电网格布,所述导电丝包括聚合物内芯和复配型抗静电外层,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5份的聚乙烯、8份的炭黑、8份的膨胀石墨和8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45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5份的亲水性聚合物、8份的抗静电剂、12份的聚乙二醇脂肪酸酯、3.5份的矿物油和3.5份助剂,所述助剂包括2份的马来酸酐烯烃接枝共聚物、1.5份的六偏磷酸钠,所述助剂与所述抗静电剂共混;所述聚合物内芯的表面设有至少三条轴向螺旋延伸的凹槽。
[0017] 所述凹槽的径线与聚合物内芯的轴心线的夹角为60°。
[0018] 所述纳米导电丝是纳米银线;所述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为,将100份的硝酸银和0.5份的PVP共混后溶解在45份的乙二醇溶液中,超声分散20min,120℃加热5min,然后加入
1份的氯化亚和0.5份的PVP,120℃继续加热反应15min,离心洗涤得到纳米银线,纳米银线的长度约为350‑400um,直径为120‑150nm。
[0019] 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氨酯,聚氧乙烯脂肪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1:1:1:1:1。
[0020] 所述抗静电剂为导电云母颗粒。
[0021] 所述混纺纱线由中空结构纤维混纺制成;所述导电纱线的捻度为30‑50捻/10cm,防静电网格布经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1.5cm,纬向导电丝的间距为1‑1.5cm,导线丝的半径为16um‑35um,导电丝含量为混纺纱线的4%‑6%。
[0022] 实施例2
[0023]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0份的聚乙烯、5份的炭黑、5份的膨胀石墨和5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40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3份的亲水性聚合物、5份的抗静电剂、10份的聚乙二醇脂肪酸酯、2份的矿物油和2份助剂,所述助剂包括1份的马来酸酐烯烃接枝共聚物、1份的六偏磷酸钠,所述助剂与所述抗静电剂共混。
[0024] 实施例3
[0025]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聚合物内芯由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60份的聚乙烯、10份的炭黑、10份的膨胀石墨和10份的纳米导电丝制成的长丝,所述复配型抗静电外层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50份的聚合物内芯组分、6份的亲水性聚合物、10份的抗静电剂、15份的聚乙二醇脂肪酸酯、5份的矿物油和5份助剂,所述助剂包括3份的马来酸酐烯烃接枝共聚物、2份的六偏磷酸钠,所述助剂与所述抗静电剂共混。
[0026] 对以上各实施例所制得的防静电网格布在室温25±2℃、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按照国家标准GB12014‑2019中的附录A和附录B的测试方法进行点对点电阻测试和带5 11
电荷量的测试,其中,点对点电阻测试结果为1*10 ‑1*10 Ω之间,用上述各实施例制成的防静电网格布制成的防静电服的带电荷量小于0.6uC/套,防静电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014‑2019中的A级标准,适应于电力、电子、石油、矿等有静电危害场所使用。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